例文一
學貴有恆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這個道理是千百年來人類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深刻地闡明:人最可貴的是有志向,學習上最難得的是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世界上不是有許多具有這種精神的學者嗎?馬克思的才能是驚人的,這是因為他在學習上有持久精神和堅韌性格。他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魯迅的文學修養是出眾的,這是因為他在學習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恆心。他曾經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時間就等於延長生命。」貝多芬之所以成為舉世聞名的音樂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恆、不畏勞苦的精神。正如他說的那樣:「沒有一天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是為了使它醒了以後更加興奮。」
然而有些人,他們不懂得「學貴有恆」的道理。他們認為天天學習太單調乏味。還有些人,他們的理想十分遠大,但由於沒有恆心而未能實現。法國作家喬治"桑的小說《賀拉斯》中生動地刻畫了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他有理想,說了不少豪言壯語,甚至在夢中也在追求豐功偉績,可一旦動手實行,就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在學習上則是一曝十寒,最後落得年華虛度、一事無成的下場,成為人們的笑柄。事實證明,只有把想和做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荀子雲:「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解決矛盾的過程。它就像兩軍陣前的交鋒,不堅持到最後一刻,就會前功盡棄,一敗塗地。科學知識就像是光輝燦爛、琳琅滿目的大寶庫,它需要人們不斷地探索,吸收其養料。無數事實證明:做學問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通過刻苦有恆的學習,才能吸取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上、藝術上取得成就。不難理解,如果達"芬奇不從畫蛋入手,苦練基本功,日復一日,久而不怠,他會有那麼高的藝術成就嗎?
以前我對「學貴有恆」並沒有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曾經當過敗兵,做過俘虜。就拿學習外語來說吧,我想學外語,學好了它,將來就能成為溝通中外關系的使者。初學時,我的心就像是凌空高飛的大雁,但一落實到行動上,就總是忽冷忽熱,結果一無所得。失敗教訓了我,我開始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學習,不向困難低頭。通過幾年的學習實踐,我的外語成績不斷上升,我也對「學貴有恆」的道理體會得更加深刻。我深深地認識到:成功的航船隻能航行於汗水的海洋,成功者的最大奧秘在於持之以恆。
光輝的目標,偉大的勝利,是從自己的腳下升起的。一個人在事業上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怎麼會有「金石可鏤」的壯舉呢?生活就是這樣公正,勝利從來都是屬於那些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人的。
解析:「學貴有恆」是個不大好寫的題目,但作者巧於構思,精於選材,善於論證,長於表達,文章寫得有血有肉,頗有動人的力量。作者沿著確立論點、擺出事實、講清道理、聯系實際、推出結論的步驟層層遞進地完成了論證任務,層次清楚,邏輯嚴密,渾然一體。
例文二
「惟苦學論」可以休矣
在學校,在家裡,經常聽到這樣的訓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習就要吃苦,不吃苦就不會取得好成績」。難道真是這樣?
請不要迴避現實吧!我們學生現在學習生活的確是夠苦的了。清晨,當鬧鍾把我們喚醒,我們匆匆背起沉重的書包往學校里趕,腦際里閃現的全是老師留的作業。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日夜在題海中遨遊,做到夜深人靜,那一道道既有難度又有深度的補充題,搞得人筋疲力盡。唉!我們不止一次地哀嘆:「如今當個學生真苦呀!」
白天,坐在明窗凈幾的教室里,我們把整個身心都交給了老師。一個45分鍾連著又一個45分鍾,腦子里那五花八門的知識像走馬燈一樣次第出現:剛才還是在「楚漢相爭」的戰場,忽然就進入了「萬有引力」的迷宮;這一節還沒結束「桃花源」的游賞,那一節「平面幾何」的殿堂便拉開了帷幕。我們全神貫注,任憑敬愛的老師領航導游,神經綳得緊緊的,說實話,對待學習可謂專心致志。晚上,回到家裡,父母依然把我們關到小屋裡,我們電視難得看,音樂不能聽,仍舊上緊思想的發條,我們老老實實地完成各科作業。可憐天下父母心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諄諄教誨不絕於耳。試問:這樣的學習生活,難道不算苦嗎?誰解其中味呢?
我們鼓囊囊的書包里,除了課本和作業之外,各種各樣的「導學」、「練習」、「解難」、「指津」的書籍資料,幾乎是與日俱增,要讀、要背、要寫、要練,學習上的「大運動量」搞得我們簡直不堪忍受。苦哉?苦乎!這的的確確都集中在我們這些尚未成年的學生身上。
擺出這些事實,並不是反對父母和師長的良苦用心,也並非排斥刻苦求學的傳統美德。而只是想提出一個問題來:苦學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嗎?不如此就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人才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學海茫茫無涯,何時才能苦到頭呢?一味地強調苦學,物極則必反,超過了限度就會走向事情的反面。據一家青年報載:記者曾在某校調查,學生視力大幅度下降,14—16歲的學生近視者佔23%;學生體質狀況不佳,佝僂、駝背者增多。真是觸目驚心呀!這種惡果的產生與苦學不無關系吧!難道「惟苦學論」不可以休矣?
我們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我們需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們也需要陽光雨露似的各種營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有智有識的優秀老師已經創造了樂學和巧學的經驗,這是減輕學生負擔、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可喜成果。古人也曾說過:「善學者,師逸而功倍。」這正是我們熱切希望的。願改革的大潮沖開「惟苦學論」的桎梏,願嶄新的樂學之風,讓我們帶著歡笑,帶著歌唱,健康成長。
解析:這篇論辯性的議論文,論點鮮明,切中時弊。文章先敘述客觀現象,提出反問,自然地過渡到本論;接著列舉生活事實,闡明苦學之「苦」,錯誤觀點不攻自破,論理切實而充分,令人無可置辯;然後筆鋒一轉,緊扣論題,表明觀點,以報載的事實為證,從本質上揭示苦學的危害;最後提出希望,給人鼓舞。全篇結構嚴謹,文筆犀利,簡潔明快,讀來朗朗上口。
F. 學問是苦根上結出的甜果這個作文怎麼寫
第一,要明。
好的開頭,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讓讀者了解你的論點或論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主張開宗明義。李塗在《文章精義》里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總之,要讓讀者知道你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問題」、「亮靶子」、「反彈法」等等。形式美是內容美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開頭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這種美,才能先聲奪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這個意義上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簡。
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考生在寫給材料作文時,喜歡把原材料復述一下,這就大啰嗦了。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復迷原材料,怎麼辦?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個就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麼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較多地引述原材料。
供料議論文開頭寫作例說
一,敘議有機結合,提出中心論點
這是供料議論文開頭寫作中一種最為常見的基本方法.
例1,東漢時有個少年叫陳蕃,成天在一間小屋內苦讀.他父親的一位朋友見他屋內臟亂不堪,就批評了他.陳蕃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乎 "他父親的朋友則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該題例的立意有:①要從小事做起;②要從自己做起;③時時處處都要重視人生修養;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⑤要正確處理理想與生活的辯證關系;⑥胸懷大志,也要腳踏實地;等等.
如以立意⑥為文章論點,其開頭可以這樣寫: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此為敘,先有選擇地引用原材料)說得何等正確.欲掃"天下",必須先掃"一屋".有掃"一屋"的行為習慣,才有掃"天下"的良好品質基礎.(此為析1,在原材料引述到提出論點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所以,要胸懷大志,也要腳踏實地.(此為析2,提出文章中心論點)
例2,有人說:"人之所以能挺立,行走,是脊柱在起作用. 信念就是堅強的脊柱."
——該材料中心是:信念,人生的重要支柱;人活著就要有信念.
依此為中心論點,其開頭自然可以這樣寫:
是的,(此為析1,作出評價)"信念就是堅強的脊柱",(此為敘,抓住了重點)就是人生的重要支柱.(此為析2,是由原材料引述過渡到提出論點的橋梁)人活著就要有信念.(此為析3,明確中心論點)
二,不同結構類型,敘議表述有別
這是中學生作文時常常未予重視的.
例5,馬正惠公嘗珍其所藏戴胄《鬥牛圖》.暇日展曝於廳前,有輸租氓(農民)見而竊笑.公疑之,問其故.對曰:"農非知畫,乃識真牛.方其斗時,夾尾於髀(bì)間,雖壯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圖皆舉其尾,似不類矣."公為之嘆服.
——該例重點在"農非知畫,乃識真牛",其立意當是:實踐出真知.文章結構最適宜於安排為引申型,論述步步推進,層層深入.所以,其開頭可以寫成:
"農非知畫",卻能指出《鬥牛圖》之瑕疵,靠的是"農識真牛",靠的是長期的勞動實踐,靠的是深厚的生活積累.(開頭沒有提出中心論點,下文借用聯想引入"拿破崙久經戰陣由士兵成長為元帥,創立第三帝國","高玉寶因為有親身生活體驗才能由一個窮苦孩子成長為著名作家","馬勝利依仗幾十年工人生活經歷而成長為國內著名企業家"……逐步推演出論點)
例6,下面四句格言警句,意義有相同之處,請歸納出一個論題.
①通往科學凱旋之路,是由無數失敗的磚石鋪成的.
②你要是拒絕失敗,那麼成功將被你永遠關在門外.
③失敗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岔道口上立下的一塊塊標牌,上面寫著"此路不通".
④成功是苦根上結出的甜果.
——該題例需要概括其共同點才能准確立意:失敗是成功之母.文章最適宜於選用證明型結構類型.其開頭可以是: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歷史的經驗總結,顛撲不破的真理.(直接點出中心論點,加上評價性分析突出強調)……(下文則從四個角度展開證明性論述:根據材料①論述成功的締造之路,根據材料②論述面對失敗應持的正確態度,根據材料③論述接受失敗教訓的作用,根據材料④論述成功的幸福與挑戰失敗的關系.)
例7,看漫畫《不就扔個饅頭嘛》,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該例以形象,誇張的藝術作品(漫畫)作為命題材料,寓意豐富而深刻,可提煉的觀點有:①要提倡勤儉節約;②要加強優良的傳統道德教育;③學校迫切需要素質教育改革;④我們要培養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等等.漫畫中的人物語言"不就扔個饅頭嘛,小事一樁!"直接反映了一種錯誤觀點,所以文章最適宜的結構類型當是辯駁型.假如以①為文章論點,開頭可以是:
扔個饅頭是小事嗎 (扣住畫面中心概括敘述)說是小事,也可以,一個饅頭算得了什麼,幾毛錢罷了,尤其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花幾毛錢,扔掉一個饅頭,確實不會餓死一個人.(既能避免片面性,又是歸謬分析)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需要發揚節約糧食這一傳統美德了嗎 (確定批駁和立論角度)
例8,閱讀下列材料,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材料1,有這樣一則報道:"名牌學校"的名牌收費——杭州外國語學校議價生開價五萬.文章寫道,"每個議價生起碼交5萬……錢多的進來,錢少的靠邊……"
材料2,湖北省羅田縣,曾兩度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單位,但作為革命老區的落梅河鄉,卻是這樣的情況——1987年秋應入學2153人,開學一周後未到418人;1988年秋應到2198人,未到743人;1990年春,應到2254人,未到1129人.這意味著50%以上的兒童將要成為新的文盲!這意味著這塊曾是革命老區的土地要繼續貧窮下去!……有的人家就是想送孩子上學,也無力支付每學期一,二十元的學雜費.
——該例由兩則一正一反的對比材料來命題,立意可著重從材料2中生發:教育要為人民大眾服務.文章也最適宜於安排為評述型結構.其開頭可以寫成:
貧窮——落後——貧窮……惡性循環,(分析1,揭示下文所敘材料的後果)苦惱著革命老區人民,落梅河鄉50%以上的適齡兒童面臨著將要成為"新的文盲"的危險.(此為敘)他們不是不想讀書,不是不想學知識,學文化,只是因為貧窮.(敘議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育該怎麼做 該做些什麼 (確定論述角度,接著分析評論材料1,引入其他正面材料若干,輔以對材料2的全面,深入的評論分析,最後在文末提出中心論點)
「萬事開頭難」,初寫議論文,更覺開頭難。現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介紹議論文開頭常用的十種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開篇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例如《談骨氣》一開始就提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心論點,接著用孟子的話解釋骨氣所包含的內容,然後再具體論證。《批評與自我批評》、《關於寫文章》、《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都屬於這種開頭方法。這種開頭,直截了當,論點明確集中,開門盡收眼底,初學者圍繞中心展開議論;可少走彎路。
2.引用名言開頭。這種開頭引用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名言,從而提出全文的論點。例如《懷疑與學問》開頭引用程頤「學者先要會疑」和張載「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兩段名言,提出了治學要有懷疑精神這一中心論點。《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說勤》、《首先要做馬》、《說謙虛》等都採用了這種開頭方法。這種開頭,不僅直截了當,而且所引名言,既是論點組成部分,又是支撐論點的論據,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方。
3、設問啟發引題。這種開頭採用一問一答形式,引出中心論點。例如《為學》開頭便提出:「天下事有難易乎?」和「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的問題,接著做了回答,提出了「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這一中心論點。《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也採用了這種開頭方法。這種開頭易引起讀者興趣,啟發讀者思考。
4.議論分析引題。這種開頭或分析形勢,或議論是非,或闡述道理,在議論中提出中心論點。例如《繼續保持艱苦奮斗作風》一文,毛澤東同志分析了快要取得全國勝利的形勢,指出鞏固革命勝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提出了「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中心。再如《反對自由主義》先闡述主張積極思想斗爭的重要性,又針鋒相對指出自由主義的危害性;通過對比議論,作者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中心論點,但「反對自由主義」的觀點已寓於其中了。
5.漫談感受引題。這種方法是從作者親身感受談起,引出論點。例如《語文和數學》,作者蘇步青以自己從事數學教學和研究50餘年的感受,說明弄清語文和數學關系的必要性,從而引題。這樣漫談感受,如話家常,親切感人,有說服力。
6.敘事引題。這種開先敘述與中心有關的事情,再從中引出中心論點。例如《紀念念白求恩》一文先介紹白求恩的國籍、年齡、身份、主要事跡等。然後引出中心論點。《哨子》、《畫蛋·練功》等一事一議的文章多採用這種方法。這種引題,敘事一要簡潔,二要為引出論題證明中心論點服務。
7、轉述式的引題。讀後感往往開頭要摘引所讀的有關內容,或者抒發讀時感受,然後從中引出論點。例如《壯麗人生的最後閃光》開頭由錢正英的文章引出任從沛同志的遺囑,從而展開議論。這樣開頭緊扣原文,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緊密。
8、抒情引題。例如《愛蓮說》一文,作者以抒情的筆調,用映襯手法突出對蓮」獨愛」之情,然後展開議論,而且運用象徵手法表達自己對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的贊賞和仰慕,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視和唾棄。這種開頭以情感人,頗有吸引力。
9、解說引題。就是用說明的方法,解釋說明有關內容來引出中心論點。例如《事事關心》一文,作者由介紹對聯及其撰者、出處、解釋對聯的含義,自然引出中心論點。類似這樣開頭的,還有《自學成才要有文史知識》等。
10、「樹靶子」式開頭。駁論性的文章往往要擺出對方的謬論,樹起批駁的靶子。例如《「友誼」,還是侵略?》作者先擺出艾奇遜所謂的「友誼」原則和論據,為下文批駁樹了靶子。《「友邦驚詫」論》等也運用了這種方法。
文無定法,議論文開頭也是如此。但無論怎樣開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從內容出發,有利於論題的提出,有利於中心的表達才好。
(發表於《當代中學生》1996·5)
(1)開門見山,點明論點。如《勸學》,一開頭就擺出了論點:「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開門見山的範例
聞過不跳
聞過不跳。這對實施輿論監督,關系極大。在我們這個封建意識還比較濃厚的國家,領導也好,群眾也好,其民主意識的培養,彼此都需要一個過程。要求每個領導者「聞過則喜」,「聞善言則拜」,標准太高,不現實,不如暫提「聞過不跳」為好。
莫謂標准低,做到也不易。聞過即跳的事,今天並不少見。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輕,它也會跳起來的。跳,說明什麼?不外乎,批評喪失了他的「尊嚴」,或者批評不盡合乎事實,或者批評正好點到他的「穴道」。無論哪種情況,跳,都不是好對策。它既不能裝飾尊嚴,提高威信,也不能用來澄清事實,更不能用來掩蓋錯誤,只會暴露自己心胸偏狹,辦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從善促反思。提倡聞過不跳,絕非聞過之後,兩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極按捺,「硬著頭皮頂」;甚至伺機報復「秋後算賬」;後一種不跳,曾造成過極為惡劣的影響,歷史已經懲罰了這類「不跳」的「算賬派」。聞過不跳,則是希望「不跳」之後,促進反思,從善如流,從批評中吸取動力和活力,進而把黨和人民交給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
(原載《解放日報》有改動)
這篇短論的中心論點是首段首句:「聞過不跳」。這是根據實施輿論監督的實際情沉,從「聞過則喜''這一成語中引申出來的富有新意的見解,開門見山提出來,十分鮮明醒目。接下去提出了兩個分論點:一是」莫謂標准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從善促反思」。依次在每一自然段開頭提出,不僅證明、補充和發揮了中心論點,使議論得以展開並達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論點的位置突出,在所屬的自然段中也是「開門見山」,無疑起了使文章立論更加發人深省的作用。
議論文的幾種開頭方式
山東 曹化鋒
開頭是文章的起點,關系著全文如何展開的問題,好的開頭能起到統領全文,廣開文路,吸引讀者的作用。在高考閱卷中,關繫到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更不可忽視。下面就結合實例分析一下議論文常見的幾種開頭方法:
1.詮釋話題。
此類開頭適用於概念型話題,可通過對概念型話題進行多個角度的詮釋,揭示話題內涵,也可通過對話題多方面形象化的描繪,加深對話題的認識,有利於下文的進一步展開。如:"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可以讓人的胸懷寬廣,高瞻遠矚;誠信沒有色彩,卻可以讓人的心情灰暗、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悅,這,只在於,你是否擁有它。"作者用重量、標價、體積、色彩來詮釋、評價誠信,出新出奇,字面後蘊藏著對"誠信"的深刻理解,四個句子連貫而下,如同曲徑通幽,文采四射。也可直接解釋話題,既可體現作者對話題的深入理解,又可迅速切入正題。如"何為'誠信',誠實、守信也。綜觀歷史,這'誠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淚啊。"也有通過揭示話題本質,一句話就導入下文的,如"逆境中的心靈選擇那是生命的瞬間",開門見山,簡潔利索,發人深省。
2.分類列舉。
多用於提供范圍型話題,話題只是圈定一個寫作范圍,至於作者要表達什麼觀點和態度,完全可因人而異,這時開頭完全可以先列舉其它觀點,在比較中水到渠成導入自己觀點。如"智者積蓄著純朴寬忍以選擇真誠;信仰者桀驁不馴以選擇堅強;雕塑者至死不渝以選擇忠貞。於是,人類才得以掙脫一張張蒼白的羅網,繼而蔓延到整個時代廣闊的背景里。"這里作者列舉了智者、信仰者、雕塑者的不同的選擇,既表現出作者對話題的深入理解,又能在下文順理成章導出自己的選擇。
3.疑問設疑。
或用特指問,以"誰、什麼、怎麼、哪"等代詞設置疑問,引起對話題的思考;或用是非問,要求對方回答"是"或者"不是",從而順利引入自己的觀點;或用選擇問,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或者從更多的方面來提問,而強調某一方面,常用"還是"連接,突出人們對話題的思考和選擇。也可用反復問,用肯定或否定相疊的方式提問,從而便於抒發強烈的情感。如開頭"美鹿和沉船,哪一個更能引起你心靈的美感呢?美鹿歡快而活潑,象徵著年輕人的活力和健康;沉船平靜而自然,象徵著老年人的風霜和智力。"又如"露,是顯露、不遮掩的意思。維納斯的'露',讓人感覺到藝術的美;古代中國,才子的含而不露,讓人體會到深沉、蘊藉的美;佳人的笑不露齒,又讓人感覺到淑靜、幽雅之美,'露'與'不露',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那麼,究竟是'露'好,還是'不露'好呢?"這里前者運用了特指問,後者運用了選擇問,通過設置疑問,引起人們的深思,更有利於下文的展開。
4.名言類推。
這是一種新穎直接的開頭方法,通過引用和話題相類似或相關的名句,順其自然的類推到自己的論點上來。如"張潮《幽夢影》中有言:'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面對著大海,面對著這片蔚藍,我不僅想到:我以誰為知己呢?"這里作者用菊、梅、竹的知己來類推出自己的知己是誰的問題,顯得自然、新穎。又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作出了人生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用元好問的一問引出人們在"情"的問題上的不同見解,"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觀點也就不言而喻了。
5.抒情蓄勢。
對於喜歡抒情,善於抒情的同學,開頭可運用精彩的整句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以情動人、以情蓄勢的目的,可充分運用多種修辭格(如比喻、擬人、借代等),我們平時訓練的句式仿寫題很多是這類句式,應該很容易掌握。如開頭"誠信如春天第一縷陽光,令人嚮往,敞開胸懷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塊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裡;如秋天飄來的一片火紅的楓葉,勾起無限牽掛;如冬天漫天飄飛的雪花,永遠那麼純潔。"這里的開頭對"誠信"作用進行多方面比喻渲染,既撥動讀者心弦,又達到了頌揚的目的,利於下文的展開。
6.引用詩文。
面對所寫話題,如果發現平時積累的適合話題的詩文比較多,不妨加以引用,最好組成排比,既能造成排山倒海的氣勢,又能展示作者較為寬闊的知識面。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選擇,'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的選擇,'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是朱自清的選擇。歷覽前賢,我發現選擇竟有如此豐富的蘊涵。背負著五嶽的滄桑與巍峨,他們用一種亘古不變的聲音呼喊:'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通過對詩文的列舉,表明文天祥、譚嗣同、朱自清的無畏選擇,為下文總結出自己的選擇作鋪墊。
開頭的方法很容易掌握,但要寫得精彩則須下一番工夫,要多實踐、多錘煉,同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切題切體,從文章整體出發,展示體裁特點,不宜簡單機械模仿。2、簡明自然,短小精悍,精練明快,不宜羅嗦繁冗。3、吸引讀者,既有意雕飾,展現文采,又不露痕跡,新穎精巧,引人入勝。
議論文的開頭
一,寫作指要
應試寫作,也是時間的競賽.據在人大附中對某些考生的調查,考生用於作文的平均時間僅僅40分鍾左右.在此時間內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實非易事!對某些考生來說,如果按平時作文那樣遲遲不動筆,那麼時間上無法保證完成作文,縱然腹內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應試作文,必須爭分奪秒,"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在正確審題立意的前提下,下筆要快,時間容不得在動筆之前反反復復思量怎樣開頭,所以,學會一些好的開頭方法,以備應試時迅速擇優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麼樣的開頭是好的開頭呢
我國元代喬夢符說,文章的開頭要像"鳳頭".這種說法形象地說出好的開頭應具備的兩個特點——短小,漂亮.短小,便於讓讀者了解論點或論題,從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讀者.正如明代謝榛所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爆竹之起爆,何等乾脆利落!不可拖泥帶水,拖沓冗長.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去,好的文章開頭,也應如此.
那麼,好的開頭究竟有哪些標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開頭,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讓讀者了解你的論點或論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主張開宗明義.李塗在《文章精義》里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總之,要讓讀者知道你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問題","亮靶子","反彈法"等等.形式美是內容美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開頭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這種美,才能先聲奪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這個意義上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簡.
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考生在寫給材料作文時,好把原材料復述一下,這就太羅嗦了.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復述原材料,怎麼辦 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個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麼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較多地引述原材料.
下面,介紹一些好的開頭方法.古人雲"先規矩而後巧",有的開頭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漸掌握,在今後寫作實踐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為了便於記憶,把它凝縮為8個字,再押上韻.這8個字是:
順,逆;引,喻;釋,比;問,記.
下邊分別略作說明.
(一)順
直截了當地擺出觀點
例一:
育民小學舉辦游泳訓練班,用科學理論指導學生進行游泳訓練,取得顯著成績.這,又一次極好地證明了理論對實踐有指導意義這個真理.
例二:
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奮起反擊日寇入侵的,不是別的,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60年後的今天,鼓舞我們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進,憑實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還是中華民族不甘落後,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聲疾呼: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例三:
中學六年的學習生活,給了我許多彌足珍貴的寶貴經驗和深刻教訓,其中之一是:失敗後要不怕失敗,正視失敗,不懈努力,才可反敗為勝.
這種開頭的好處是既簡潔平實,便於掌握,又開宗明義,一語破的.
(二)逆
先論他端,陡然一轉,亮出正論.
例一:
我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確如此.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如果沒有科學的,正確的理論作指導,那我們的行動將是盲目,就不能稱之為實踐.
例二:
吝嗇,曾被藝術大師巴爾扎克用來形容葛朗台一類人物,世人不願與之"結緣".
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種被人不理解而戲稱為"吝嗇鬼"的人,與之"結緣"的,恰恰是有所作為的人.
例如我國文學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吝嗇於己",即"慷慨於人"的人.
例三: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話,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無與倫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無時無地不存在著煩惱,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嘗不是好事呢 對花來說,刺是它的保護神,使花得以防禦外界的侵害.對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苦去才會甘來.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頗.
(三)引
引名言打頭.
例一:
偉大導師列寧曾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
翻開中國的近代史,的確如此.
例二:
"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這是美國詩人艾略特早期詩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習慣的惡毒,這是很恰當的.有些習慣實際就是積久的惰性,它不啻於民眾的鴉片.
例三: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有這樣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朱子講的是他的讀書體驗.拿來一本書,作者的觀點,思想一目瞭然,這就是所謂"清如許",作者平時不停地讀書,思考,探究,這就是所謂"活水來".沒有"活水來"就沒有"清如許",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威性,先聲奪人.
(四)喻
用比喻開頭.
例一:
小鳥要飛翔在藍天,需要有一對翅膀;實踐要發揮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論的指導.理論就是實踐的翅膀.
育民小學舉辦了游泳訓練班,經過一年的訓練,在A縣小學生游泳比賽中獲團體冠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實踐要飛翔,離不開理論這一對翅膀.
例二:
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風斬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麼才能不迷失方向 指南針.
人生征途,遙不可知.人生目標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 理論,尤其是科學理論的指導.
例三:
一塊磚,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塊磚,萬片瓦,就能建起社會主義的宏偉大廈.一棵樹,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煙滯塵,防風固沙,美化環境等改變氣候條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變社會風氣這個問題.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藉助形象幫助說理,生動活潑,增強吸引力.
(五)釋
闡釋題目含義破題,引出正論.
例一:
"習慣"一詞可謂盡人皆知.小至個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國家,都有各自的習慣.習,常習也;常習則慣,慣則成自然.自然之理當然無可厚非,對自然之理倘要懷疑甚至於否定,那麼,被斥為"異端邪說",也是順乎天理人情的了.囿於既定之規,於是就沉默,生活於"雷池"禁區之內不敢越出半步,於是幾百年幾千年,不再創新,不再奮進.這種消極的落後的習慣已成為阻礙華夏進步,中華振興的阻力.
例二:
習慣,就是多年形成的行為特點或傾向.
中國人的習慣可不少,既包括行為上的習慣,又包括思想上的習慣.比如說,我們曾習慣於憑本供應副食品,習慣於東西不漲價,習慣於在長工資,升級時論資排輩,習慣於按領導下達的指令去生產商品……
例三:
《毀樹容易種樹難》給人以哲理性的啟示,種樹是難啊,要擇樹種,要辛勤培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然而對毀樹者來說,卻是一件極容易的事,或者隨意折斷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長,或者在樹幹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幾經春雨,才能恢復生機.
這種開頭方法的好處是通過詮釋概念來挖掘其深意,明確論述的方向.
G. 怎樣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復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制一段時間的積累,給大家一些學好語文的方法吧: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H. 懷疑與學問反面事例
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鮮明、准確、概括,絕不可模稜兩可,讓人捉摸不定。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①文題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
②開篇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
③文章中間 如《拿來主義》《論積貯疏》
④結尾 如《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論據 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與論點游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
3、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
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
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
③常用的論證方法:
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
《簡筆與繁筆》:舉洋洋灑灑百萬言的《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片斷,景陽崗的山神廟,一個「破落」使境界荒蕪之景全出。這里兩個字對百萬言,可謂用簡到了極點。同樣作品裡作者寫繁筆的好處時,卻又舉了短篇小說《社戲》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說是極為典型。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並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
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
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魯迅的《拿來主義》中把文化遺產喻為一所大宅子,列舉一個青年對待大宅子的態度來表達作者對文化遺產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形象、生動,給人們以很深的印象。
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今年高考一則優秀作文題為《四幕劇》,其中的第二幕劇寫了這樣一個內容: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里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個甜面圈。(A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B一臉快樂狀)
文章中寫的這段話對比鮮明,對待生活的悲觀和樂觀躍然紙上,正如該文作者說: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後仍會說多美的花,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因此我選擇前者。
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議同學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近兩年高考沒有考查名句,全給高中生造成一種誤解,不考就不積累是不對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是春住處?」秦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往。「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沙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花—世界》)
我只是選取了該文的一個部分,議論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詩詞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說了罷。
論證方法還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我們也不再細說了。
二、議論文邏輯性的具體體現。
寫議論文必須注意邏輯性,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關系,一方面要依靠語句表達出邏輯性,另一方面要藉助起過渡性作用的語句突出邏輯關系。
一個語段的內部之間也需要有嚴謹的邏輯關系。
嚴密的邏輯關系必須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議論文中的「但」「但是」等轉折連詞的作用,俗語有「『但』字後面有文章」的說法,它的後面有突出、強調的作用,標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論點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於運用「固然」「誠然」等詞語,一個短短的600—700字的議論文,有時很難全面地表述清楚,為了使論證更加全面,更加有針對性,同學們要善於使用這樣詞語開頭的
語句表達。以前的高考曾經考過「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辯論段,這樣的文章就極容易失之片面。寫作時,選其中的任一題目都要注意「補全」。比如,若選寫「近墨者未必黑」,主體論述這一觀點以後,在收尾的時候,就應該以這樣的結尾段收束:誠然,我們主張近墨者未必黑,但也並不否認近墨者黑的觀點,我們只是說一個人如果具備了自我控制能力,我們就有「近墨不黑」的條件。
三、議論文寫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階段是一個人思想漸趨成熟的階段,人生觀、世界觀漸漸走向成熟,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在不斷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對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終圍繞著哲理的深層次思考來命題,像《樹木•森林•氣候》就明顯涉及了普遍聯系的觀點,《「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內因與外因的關系,《玫瑰園》考了全面性的觀點,等等。
高中生不愛學政治,是很常見的現象,這很不合適。政治課上有許多哲理及原理會為我們寫作所用,它會起到豐富文章內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學們應該善於用一些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現實中的一些問題。
四、材料議論文的寫作。
高考中,常見的議論文寫作是材料議論文,很少有命題作文的考查。材料作文以現實針對性強,不易猜題、押題等優點深得命題教師青睞。
材料議論文的寫作審題是關鍵。近幾年的高考並不在立意上給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礙,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還有一個新穎的問題,「言他人所未言,寫他人所未寫」才是寫作得以出新的關鍵。
材料式議論文的寫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給的材料,首先我們要讀懂材料,然後我們以此為基礎,根據寫作要求去構思為文。
1、材料式議論文的立意:
①多對象定向法
該種方法主要適用於「自選角度」要求的寫作題。寫作時我們要從閱讀中選取涉及到的各個對象,為文章寫作確定一個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該角度有內容可寫,選題新穎深刻等方面的內涵。
示例:
有這樣一則材料: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盡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返,終身不敢言歸。(《孫子•湯問》)
a、選對象:薛譚、秦青
b、選角度:
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不僅會教歌,也會教做人;講究教育方法,善於誘導。)
c、延伸立意:見上面括弧內
完成了上面的幾個分析以後,同學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寫作了。
②求同思維法。
這種方法往往適用於多則材料或一個含有相同因素的單則材料。
示例:閱讀下面材料,歸納出共同點,寫一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
(1)有人問球王貝利最喜歡的進球是哪一個,「是下一個。」他這樣回答。
(2)有人問著名導演謝晉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哪一個,他答「下一個」。
分析:兩則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業,但他們共同的是永遠有追求,沒有功成身退。這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圍繞這一話題,我們就可以擬定一個議論的中心:人生,永無止境的奮斗舞台。(『97年的高考作文與此相同)
③求異思維法。
適用於多則材料。應透過尋找材料間的不同點確定議論中心。同樣的材料,如果我們再另外加一條,恐怕就不能像②所說的那樣立意了。
(1)(2)同上
(3)期中考試剛剛考完,小明面對自己的成績,淡然地說,「看下一次。」
分析:這三個材料,前兩個有共同點,第三則材料就沒有這樣的相同點了,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詞,明顯標示出小明對待成績的態度,一種無所謂的姿態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確立中心論點時,就應瞄準三則材料的不同點,結合起來,我們應該得出「要立足現實,正確對待成績」的結論。
④關鍵詞法
有人說:「你對生活笑,生活也會對你笑。」對此,你如何理解?請你以此為話題寫一則議論文。
分析:該句中有兩個詞語「也」、「笑」很關鍵,「也」標明「你」與「生活」之間關系的互動性,「笑」實際上富有隱含意義,含有樂觀的意味在裡面。明白了這個內涵,我們就可以確定寫作的方向了。寫作的角度確定有時還要依題乾的要求來定,有時作文題要求只依據所給材料的中心擬題寫作,這就要求考生必須選准寫作的中心了。
2、材料或議論文的行文
該種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有兩個傾向,一個是要求從材料中概括出觀點,一個是要求以材料為話題,引出相關論點。兩者在寫作時對材料的處理不同,前者要圍繞材料展開議論,後者可以脫開材料,只是以其為話題就可以了。
①前種類型的寫作一般有這樣的思路:
a、概述與中心論點相關的材料內容,力保所用內容與中心論點緊密相關,語言精煉。
b、提出中心論點或提出議論的范圍。
c、回評材料或引述事實,理論論據證明論點。回評就是根據概述的材料對材料進行分析,明確如何得出這個觀點或為什麼會得出某個觀點。引述論證就是對論點進行事實或理論的證明。
d、聯系現實,展示寫作此文的現實針對性,提出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策略,使寫作的目的性,針對性突現出來。
e、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課文中有許多優秀的課文可以作為寫作材料或議論的範例。我們舉《恰到好處》這一例說明一下。
文章共4個自然段,段與段間的關系非常明了。
怎樣審題
所謂「審題」就是能對試題所展示的各個組成部分做准確、全面的審讀和理解,從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寫作。在審題時,主要有兩審:一是審題目和材料,二是審要求和注意事項。在寫作前,應先把兩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讀完、讀通、讀懂之後,再從中提煉或抓取寫作的題目、內容、材料,界定寫作范圍,拓展自己的寫作思路。在審題上要下一點時間,切不可為了省時間而草草瀏覽、不求甚解就動筆,這樣會出現不應有的失誤。
綜觀當今中考的作文命題,無非是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命題作文;一是半命題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話題作文;一是材料加話題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題、半命題作文。不論哪種情況,只要我們在審題時能做到審清題目的內涵和外延、審清題目規定的要求、審清寫作的要點,就可以「以不應萬變」了。
[秘籍1]命題議論文的審題方法
命題作文就是根據所指定的題目寫文章。命題作文是作文考察中採用年代最為久遠的一種。一般情況下,它不僅是命題,而且還規定了文體(因為是談議論文,文體不詳談),由於限制很多,寫作者幾乎沒有什麼自由發揮的空間,稍微不慎,就有「跑題」之虞。因此,命題作文的審題,就顯得更為重要。
命題作文的題目,從語法的角度來看,有三個類型,一是以詞語為題目。這類的審題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只要能認真推敲這個詞語的含義,不馬虎了事就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如以《環境》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這就要了解清楚《環境》的含義。「環境」有兩個義項:一是周圍的地方;一是周圍的情況和條件。明確了它的含義,我們就可以論述一下「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你可以從「近墨者黑 / 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來寫;也可以從「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的角度來構思;還可以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節來寫;更可以從「孟母三遷」來說環境的重要。
二是以短語為題目。對這類題目,首先要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的結構類型,明確是什麼關系,確定寫作的重點。其次是要抓住短語中的關鍵詞語。如果是並列關系,就要搞清並列短語所包含的所有要素而不能有所遺漏,如《懷疑與學問》。如果是因果關系,則要揭示出彼此的因果聯系,如《森林與氣候》。如果是偏正關系,則要注意修飾語和中心語等。
三是命題以一個句子的形式出現,有時題目規定了所寫的內容,有的則比較含蓄,須仔細斟酌才好。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了樂》、《毀樹容易種樹難》等就是這樣的命題。
有些命題作文還有提示性的文字,這些也要認真考慮,充分重視才行。
[秘籍2]半命題議論文的審題方法
「半」是不完整的意思,它是相對於「全」而言。半命題作文就是作文的題目並不完整,它是介於命題作文和自擬題目之間的作文命題方式。因為它的題目不完整,這就需要根據已知的內容與自己的選擇將題目補充完整,使之變成命題作文,然後像寫命題作文一樣寫作就可以了。
補充題目的過程,其實就是審清題意,明確中心,確立寫作內容的過程。在補充題目時,一定要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點來寫。在補充時,題目不要太長、太空,要注意與題目前後提示的聯系。
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點文章。一是抓「題眼」。我們在補充題目時,往往使題目變成了由幾個片語成的短語或短句,在這些詞中,它們的地位、作用、含義是各不相同的。通過分析這些詞在題目中的地位、作用、含義及相互關系,就可以快速審題了。「題眼」是指文章中藉以立意的關鍵性字眼,抓住了題眼,就能把握文章的論述重點,選准寫作的角度,從而展開論證。如寫《我最愛》時,文題中應補充的內容範圍很廣,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人和事,如愛文學、愛讀書、愛運動、愛音樂、愛旅遊、愛師長、愛兄弟姐妹等。寫作本文首先要把最喜愛的對象填好,然後有條理地闡述愛的理由。但要注意理由一定要充足,否則便不足以說明問題。還要注意文題的「最」字,它表明不是一般的普通意義上的愛。這樣才能論述得深刻,突出文章的主旨。
二是辨析關系。我們補充完整題目後,要明確補充完整的題目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明確關系後,就可以根據彼此的關系而快速審題。這種審題方法和全命題的審題方法基本一致。如《剪枝與》,此處我們最好補充上「成材」,從而構成了條件關系,圍繞條件而分析,就能很快確定文章的寫作方向和內容了。再如《讀書與 》,當我們補充上「采礦」時,就明確了「讀書」如同「采礦」,是類比的關系,從而明確了讀書的方法。
當然,還要在全面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注意辨別其中精微的含義,把握住寫作的中心。如《十六歲,我多了一分 》(溫州市)一題,就要注意強調「十六歲」這個限制條件。文章緊扣此內容來寫,才能突出中心,體現題意。
[秘籍3]給材料議論文的審題方法
給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題的另一種形式。出題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煉,然後據此展開想像,依據要求寫作。這種題型的特點之一是考察學生能力的全面性,因為它要求考生看、聽、寫結合,便於全面考察學生的閱讀(看圖、聽音)、理解、分析、綜合、歸納及寫作能力。給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種形式:純文字材料作文、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
根據文字材料作文。這類題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學生在閱讀這些文字材料的基礎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據材料又根據另給的題目作文,有的要求考生根據材料自己命題作文。審題時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准確把握文章要點。對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讀幾遍,特別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譯無誤的基礎上多讀,讀的時候可勾畫重要字詞;讀後要認真分析材料重點及各段要點、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點、事件的主要意義、言論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後,或者根據材料重點重組材料作文,或者根據材料要點分析其現實意義或象徵意義,再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積累,另外組織寫議論文的材料,並擬定恰當的題目作文。
根據圖畫材料作文。這種題型所提供給考生的是圖畫:或單幅圖,或具有相關性的兩幅以上的圖,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圖所表達的意思後作文。寫作時在簡單說明畫面的基礎上,重點對畫面所表現的現象進行評判。福建考查的圖畫「父母的生日」,恩實市的《缺失》就是這方面的考察。
根據音樂材料作文。這種作文形式就是根據播放的一段音樂論述你聽後的感受,它是將聽覺轉變成文字的一個過程。這種材料作文的難度較大。一是要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和領悟能力,二是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近幾年的中考作文中,此類命題還沒有涉獵。
請閱讀下列材料,仔細審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1991年,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新民出國參加第三屆小兒心臟病國際學術會議。他的論文獲獎。來自五十四個國家的千餘名專家、教授在會場等待他作學術報告。陳新民發現會議前廳懸掛的各國國旗中,竟沒有五星紅旗。他當即向舉辦單位嚴肅提出:「請先掛上五星紅旗,我才進會場作報告!」大會秘書處在賠禮道歉後,馬上掛起了中國國旗,陳新民滿懷激情地在五星紅旗下留了影,才舉步進入會場。
[秘籍4]話題議論文的審題方法
話題作文自材料作文嬗變而來,它有自身的面目,也有自身的特點。其一,寫作的范圍趨向開放。話題作文常提供一個由頭、一個范圍,讓寫作者由此出發向外輻射,它具有寫作思維的開放性和文章內容的豐富性等特點。其二,話題作文鼓勵創新。由於話題作文有巨大的創作空間,因此有很大的創新性。其三,便於寫作者張揚個性。話題作文能引爆寫作者的寫作慾望,在立意、選材和用語等方面更有利於個性的發揮。
話題作文有單一話題和材料復合話題兩種。對單一話題的審題,首先要理解清楚話題的含義。如以「堅韌」為話題,我們要明確「堅韌」不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脆;也不是「寧折不彎,視死如歸」的剛,而是不畏困難,不怕挫折,為了達到目的,甚至可以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精神。如果把「堅韌」理解為「剛強」或「不軟弱」,就會離題。
在審題時,還要注意,話題是寫作的「范圍」,不是寫作的題目。要注意話題和你曾經接觸過的題目間的細微區別,一旦看到試題似曾相識就去套用,就會出現失誤。比如以「嘗試」為話題時,要區分清楚它與「第一次」的細微區別才行。
材料加話題的形式,首先要讀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確定寫作的主題和角度,還要弄清楚寫作的要求。現在話題作文的考察,多是「材料+話題+要求」形。「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啟發;既是規定,又是啟示,在審題時也要好好注意才行。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象棋粗心大意,從而認識到驕兵必敗的道理;給茉莉花澆水過量,從而認識幹事情要按客觀規律辦事的道理;拿著菜譜炒菜炒糊了,認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學騎自行車摔倒無數次,認識到成功來自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生活大小事,事事皆蘊理,只要有一顆敏銳的心,就能認識到生活中的道理。
請以「生活與道理」為話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題目自擬,約600字的議論文。
怎樣立意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題,即文章所要表達的基本思想。「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曾說過:「以意為主,以文傳意。」唐代詩人杜牧在《答庄充書》中有「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又有「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辭句繞前捧後,是言愈多而理愈亂。」清代的學者王夫之的論述則更為精闢,他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吳喬「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的比喻更為新鮮。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古人所說的「自古文章意為本」這句話的含義了。不論是誰,在動筆寫作之前,首先要解決立意的問題。
在寫作的過程中,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是表現主題、確立觀點、選取材料的「指揮部」。同時,立意也是處理寫作中各個環節的標准和依據,無論是材料的取捨、布局的安排,還是表達方式的確立以及語言藝術的風格等,無不是由立意所決定的。
一篇優秀的文章,它的立意應該做到「健康、明確、集中、深刻、新穎」。
[秘籍1]命題議論文的立意方法
就議論文而言,命題作文的立意一般都會在題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題目實際就是直接點明了主題,如《開卷有益》,這樣,作文選材的范圍也就相對比較明確,不會無從下筆。但是並非所有的命題作文都可以如此簡單地立意,對比較復雜的命題作文,我們可以適當運用以下二個方法:
一、以小見大 突出中心法。所謂「以小見大」就是從比較大的政治、思想、社會背景中,選取最能反映事物或問題本質的某一個側面作為突破口。作者選定這個「點」後,不能忘了整體、全局,要從這個典型的局部「側面開掘」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涵義,引伸出含義深廣的主旨。從小處入手來揭示深刻的社會主題。
在寫《論廉政》時,看到這樣的題目,大家會很自然地想到當前我國政治生活中的許多腐敗現象,國家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行賄受賄、貪污揮霍,近年來,貪污受賄遭到查處、被判刑的案件屢見報端,廉政已不容忽視,黨和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懲治腐敗分子等。實際上,《論廉政》這個題目的核心內容是要求談談在當前形勢下廉政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措施,抓住了這一關鍵點,文章寫作的內容也就很清楚了,應該包括廉政的必要性、廉政的意義、廉政的措施等方面。本命題的立意可以從執政黨的角度來談,寫成「廉政建設的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關繫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執政地位的大事,因此黨和政府必須嚴厲打擊腐敗犯罪,加強立法及宣傳防止腐敗繼續滋生、蔓延。」也可以從領導、幹部等個體的角度談,寫成「廉潔行政是每個國家幹部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素質),黨員幹部應該帶頭遵紀守法,為人民服好務。」當然,應試者也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談。
二、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古今中外,許多文學大家都是以其獨特的逆向思維,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一反古人悲秋嘆秋之情,寫出了昂揚向上,催人奮進的詠秋名作《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古人常發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嘆息,而葉劍英元帥卻寫道:「老夫當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這些例子堪稱逆向思維的典範。在作文中,很多同學苦於作文寫不出新意,其實如果在寫作中善於運用逆向思維,那麼文章就會產生全新的思想和觀點,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秘籍2]引申型命題的立意方法
引申型議論文的寫作,要藉助發散思維,因此引申型議論文的立意,也要藉助發散思維。我們姑且把這種方法簡單地叫作「先散後聚」法。這種方法是將命題這一「點」作為一個發散源,由此發散出與之有關的眾多素材和信息。比如「圓」。我們將「圓」作為一個點,由此延伸出眾多相關的信息:從表面上看,「圓」有它固有的形狀,但同一個「圓」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卻有不同的意義。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圓」的「朦朧性」讓我們想到一種處世哲學——「圓滑」;從圓形在生活中的表現來看,圓形物體隨處可見,家人的團圓——「美滿」;事情的成功——「圓滿」;美夢成真——「圓夢」等。這樣一發散,信息就豐富了,立意的范圍也相應小了,也就便於立意。
我們還可以運用「舊瓶裝新酒」的方法來立意,把一個舊的故事,賦予新的立意,從而達到新穎的目的。我們只拿大家熟悉的「三個和尚吃水」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一個考生從合作者的角度來寫,把三個和尚運水的途徑分成三份,利用傳遞的方式來運水,結果誰也幹活,誰也能得到休息,工作效率比較高;另一考生從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引入了競爭機制,誰挑的水多,中午誰的飯菜好,調動了三個和尚的積極性;第三個考生則從技術革新的角度來思考,三個和尚利用當地竹子的資源優勢,把竹子打空連結起來,一頭架在泉水的上頭,一頭接到寺院里,三個和尚之一提水,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輪流干,誰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勞累,還提高了效率。
還可以從多角度聯系實際來立意。如「失街亭」:從諸葛亮的角度——贊執法如山的精神;從馬謖的角度——言過其實,剛愎自用的危害;從用人角度——與其執法如山在後,不如任人唯賢在前;從蜀魏相爭的殘局角度——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