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小學家庭教育作文
1`以《秋天的 》為題寫一篇文章,注意寫出此景物的景色特點,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
2`題目: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提示:在幾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養成了不少良好的習慣,請選擇其中之一,介紹一下你養成了什麼好習慣,又是怎樣養成的。寫的時候要有具體的事例,不少於400字
3`題目:如果有一天……
提示:
1、充分展開想像,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一篇文章。
2、習作要做到語句通順,敘述有一定的條理。不少於400字
4`題目:我永遠也忘不了
提示: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寫一寫吧,為什麼這件事讓你難以忘懷。
5`我國地大物博,有許多五彩紛呈的植物。請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一種植物,向大家介紹一下!
6`題目:_________,我想對你說
提示:在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的心裡話想對爸爸、媽媽、老師、夥伴、同學或其他人說,請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寫一篇作文。字數在450左右
7`題目:我不再___________
提示:你已經長大了,和過去相比,是不是更有自信了,是不是懂得關心他人了……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把題目補充完整(如不再灰心、不再懶惰、不再粗心、不再嬌氣等),寫一篇習作。不少於400字。
8`從下面兩道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
1、書,可以豐富知識,陶冶情感,啟迪智慧,還可以教怎樣做人。小學六年,你一定讀過不少的書。請把你和書的故事寫出來,要把感受最深的寫具體,要表達真情實感。題目自擬,全文不少於400字。
2、你最喜歡哪個季節?你喜歡在這個季節里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或者這個季節里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請你根據以上的提示,寫一篇450字左右的習作,寫作時注意寫出這個季節的特點來,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字跡端正。
❷ 以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為題材的小學作文
有人說: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一章。如果你也有像我一樣的經歷,就會同意這種說法。
那是三年級時的一個夏天,往常都是父母給我到學校交學費,怕一個剛剛加入少先隊的小女孩兒,什麼都不懂,從而把錢弄丟了。但唯獨一次的午飯費,他們讓我第一次自己交了錢。當時,對於一個8歲的小女孩來說,80塊錢是多麼具有誘惑力啊!我想:我可以用這些錢買好多好多吃的,玩的,和漂亮的學慣用具。於是,我並沒有把手裡的錢交給老師,而是自己留了起來。那午飯時間我去哪兒呢?學校門口的小店裡,那裡的午飯的可比學校的午飯好吃多了!我每天都過得很快樂,每天花十塊錢。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令人陶醉,但我並沒有感覺到搖搖欲墜。僅僅8天,我便身無分文,那中午我還能去哪兒呢?家裡沒人,學校又沒收我的錢,嗚嗚嗚嗚......怎麼辦?怎麼辦?餓死了怎麼辦呀?我的媽耶!「前無學校,後無家長,念午飯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放了學,我把這一切的一切都像姥姥坦白了,我根本不敢和爸爸媽媽提。姥姥自然也會生氣,但沒有打我,只是教育我:做人應該誠實,姥姥幫你補齊飯費後,你就把他們向你爸爸媽媽坦白。我心想:還好逃過一劫!
第二天,我把姥姥的錢帶去了學校。老師和同學都十分奇怪的問我為什麼到現在才交飯費,我啞口無言,沒臉讓大家知道我不誠實的表現。回到家,我吞吞吐吐地和爸爸媽媽講了事情的經過。他們聽後,很平靜的笑了笑,爸爸說:「沒想到你人生中的一次品德考試就是不及格的成績,只有10分。你把錢花光了,本應得0分,但念你主動向我們承認錯誤,給你加10分。李同學要加油啊!努努力。老師期待著你的進步。」疑?他們沒打我?我不是在做夢吧!我十分驚喜,同時也有慚愧和感動,有激動也有驕傲,因為我有這么好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是只懂得以暴力服人的家長。幾種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使我懂得了:誠實也許會令你失去一些東西,但必定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回報。人生無處不考試,隨時調整好心態,准備迎接每一次新的考試與挑戰,而每一考試之後,必會帶給你新的收獲!
❸ 關於小學生心理作文
1:前言 2: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2) 3: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3) 4: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4) 5: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5) 6: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6) 7: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7)
一、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作文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記憶、想像、思維、情緒等多種心理活動.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不僅要有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作基礎,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因為審題、選材、布局、謀篇乃至用詞、造句和修辭能力都是主要通過閱讀獲得的.所以作文既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又是對學生進行多種心理活動的綜合訓練.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是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因而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多年來,在中小學作文教學領域廣大教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涌現了以斯霞、霍懋征、於漪、魏書生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專家,他們為中小學的作文教學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由於我國基礎教育戰線多年來受傳統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加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統治我國中小學課堂,因此從總體上看,我國當前中小學的作文教學(特別是小學作文教學)還不盡如人意,有些地方存在的問題還相當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2][3][4]。
1.重「知」輕「能」
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一般是以寫作知識為綱,其教學內容是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關於「小學以學寫記敘文為主,也要學寫常用的應用文」以及「低年級著重練習寫話……中年級著重練習寫片斷……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作文」的要求,圍繞看圖寫話、片斷練習、簡單記敘文和常用應用文等四個方面來安排.在看圖寫話中有看單幅圖和看多幅圖之分;在片斷習作中有寫景、記事、狀物等多種不同片斷的練習及範例;在簡單記敘文中有人物刻畫、事件敘述和活動場面描寫等方法介紹及範文;在常用應用文中則包括「通知」、「日記」、「書信」、「讀書筆記」、「會議記錄」、……等多種不同應用文體的書寫格式及示例.
顯然,這樣安排作文教學內容有較強的系統性、邏輯性,對於發揮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也比較有利,但是存在一個根本性的缺陷——把寫作能力僅僅看成是一種只與寫作知識有關的、操縱文字元號的能力,而不是與多種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綜合能力.因此這種作文教學只強調教師應如何結合範文或範例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教學的重點是寫作知識),而忽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這種綜合訓練是指,不僅要進行與字、詞、句、篇以及寫作知識有關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更要進行與寫作過程中的認知活動有關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訓練).事實上,在國家教委頒布的「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除了上面提到的關於學寫記敘文和應用文的要求以外,也同時提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方面的能力從一年級就要注意培養。」顯然,這種只重「知識」(而且只是寫作知識)輕視「能力」的教學內容安排既不符合小學生作文的心理過程也不符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
2.重「外」輕「內」
與上述以寫作知識為綱的作文教學內容相適應,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以老師講授為主,按照不同的文體類型、描述對象和表現手法結合範文進行分析.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範文進行認真的模仿與記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模仿練習(即多次重復性的「外部刺激」)強化學生對詞、句及其間聯系的記憶與理解,讓學生記住更多的單詞、句型及其應用環境,最終使學習者形成對語詞應用能力的熟練掌握.這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是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強化」方法在作文教學中的體現,其最終目的是通過這種強化訓練使學生形成一種對文字元號的自動化操作能力.這種行為主義的訓練方法無疑對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詞彙和句型是有好處的,例如,在這種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詞彙和句型替換練習就能在這方面起明顯的作用.但是由於寫作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它涉及個體的多種心理活動.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寫作水平不僅與他掌握的詞語數量、句型結構有關,更取決於作者的觀察能力、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和價值取向等多種內在因素.因此,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強調對個體「外顯行為」進行強化,而不考慮個體「內在因素」的行為主義訓練方法,雖然對於固定的行為聯系即固定的操作模式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條件改變,習慣於範文模式,即習慣於模仿和套用現成詞語、現成語言環境的學生就會感到無所適從.顯然,對於要求高度發揮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敏捷性、靈活性與批判性的作文活動來說,這種只重「外」不重「內」的教學方法是難以勝任的.
3.重「寫」輕「說」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裡面有個『語』字。如何聽他人的話,如何更好的說自己的話,正是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的.」小語教學法專家高惠瑩教授也曾指出:「作文應包括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能力,具體地說即教兒童學會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通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語文的含義本來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結合,口頭表達謂之「語」,書面表達謂之「文」,合起來才是「語文」.而我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卻往往是只重視「文」不重視「語」,只重視「寫」而輕視「說」,注意讓學生多寫、多練(多寫日記,多練片斷習作,多練命題作文)卻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說。造成很多學生不敢說話、不會說話,甚至一張口就面紅耳赤,結結巴巴。須知說話和寫文章雖然不同(前者比較形象、隨意,不太嚴密;後者比較嚴謹、規范、有邏輯性),但二者又有密切聯系。從信息加工過程看「說」和「寫」二者均屬於信息輸出(「聽」、「讀」則屬於信息輸入),都是個體的思想、觀點或情感的表達,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為了使表達的內容准確、清楚,不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在開始之前都要有一個構思過程—確定表達的中心意思、選擇恰當的詞語和考慮敘述的先後順序等等.由於說話要求隨機應變、見機行事並要立即作出反應,因此經常鍛煉說話,提高說話能力,可以為寫文章打下良好基礎。重「寫」輕「說」的做法不僅影響學生口頭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也影響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大凡口才好者,文思必然敏捷,思路必定清晰;反之,文章寫得好的人,盡管口齒未必伶俐,但觀點一定明確,表達必定清楚,絕不會有邏輯混亂的情況發生.因此「說」和「寫」在作文教學中完全可以統一起來,相輔相成,彼此促進。那種把「說」、「寫」對立起來的作法是沒有道理的,是違反作文教學規律的。
4.重「理」輕「情」
這里所說的「理」是指「理論」、「理性」,「情」指「情感」.所謂重「理」輕「情」是指在作文教學中偏重有關寫作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例如講記敘文主要圍繞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加以介紹,並通過教材中的一篇篇範文加以印證和說明;講應用文則強調「標題、稱呼、正文、祝頌、署名和日期」等六個部分和各種應用文的固定格式,也是通過一篇篇範文來詳加印證和說明.這些理論知識固然都是必不可少、應當介紹的,問題是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和自然科學中的課文不一樣,它不是直接通過說理來教育人,而是通過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作者的情感來感染人,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啟發,受到教育。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作者的情感除了通過課文內容本身直接傳遞給學生以外,還要靠教師的語言、表情和動作來傳達,對於小學低、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的情感傳遞作用尤其重要.有時教師的表情、動作(是一種無聲語言,也叫體態語言)比有聲語言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我們絕不應忽視作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除了「曉之以理」還要「動之以情」,將「理」溶於「情」之中,才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樂於接受.否則只重理不重情,乾巴巴地講幾大要素和文章的體裁、格式,只能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產生厭煩情緒,達不到學習、掌握寫作知識的目的.另外,「作文」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過程,總是要受作者情感的支配,不僅文學作品是如此,就是以寫景、敘事、狀物和寫人為主要內容的記敘文也一樣.不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導學生滿腔熱情去注意、去觀察周圍的生活,去熱愛、去體驗周圍的事物,只把作文簡單地看成是一種詞語運用技巧,那麼,學生只能寫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特徵、毫無感情色彩的文章.這種文章盡管文句可能通順,結構也還合理,但卻不能打動任何人,即不可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5. 重「文」輕「境」
傳統作文教學還有一個通病就是重視對範文從「文字」內容進行講解,而忽視對範文所描述「情境」的創設.例如不少語文老師對於範文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時代背景、段落大意、內容分析、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六大塊進行講解.篇篇如此,滿堂灌,公式化教學。不能利用創設情境、環境烘托所帶來的真實氣氛去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因而難以喚起學生寫作的激情,難以展開學生想像的翅膀.把本來是最富有情趣、最豐富多采、最生動活潑的作文課,變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氣沉沉的「填鴨」課.在命題作文的教學中,既不考慮盡量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不考慮學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創設與題意有關的真實情境,使學生面對題目無從下手,逐漸對作文失去信心,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願上作文課,害怕寫作文.反之,如果情境創設得好,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還可觸發豐富的聯想,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並自然地引發學生想要表達、想要寫作的慾望,從而逐漸地喜歡上作文課.可見創設情境是作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❹ 小學生健康教育作文500-600字
與健康同行 提到健康,人人皆知。健康與我們同在, 健康與我們息息相關。 每天上學、放學,學校周圍熱鬧非凡,總 會聽到一些特別熟悉的聲音:「賣零食啦 !賣雞腿啦!賣肉串啦!……」每每聽到這 些聲音,一股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我 總是經不住誘惑想買,心想,「沒關系, 吃一點不會拉肚子,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但我一直沒動心過。今天我身上放了 2 元錢,我用手摸了摸准備買筆的 2 元錢 ,終於按奈不住,買了 1 根肉串,「狼吞 虎咽」地吃掉。 晚上放學回家,媽媽問我:「兒子,今天 錢買筆了嗎?」我低著頭:「媽媽,今天我 肚子餓了,買了根肉串。」聽了這些話, 媽媽十分生氣並嚴肅地對我說:「兒子,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到攤點上去 買那些垃圾食品,學校三番五次說過不準 學生到路邊買攤點食物,可你為什麼就是 做不到呢。你也知道前一陣子「地溝油事 件」,很多媒體曝光了地溝油骯臟的生產 鏈,說它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且路邊一些 攤點的油炸食品都不排除用的是地溝油, 一次吃了沒關系,吃多了身體也看不出什 么毛病來,可經常食用就能損害人的胃、 腸、肝、心血管等重要部位,人的健康就 會受到威脅。以後不許再買小攤點的東西 吃了,聽到沒有?」我慚愧地點了點頭。 難道媽媽所說的健康只是身體健康和食品 健康嗎?不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 食品健康,還要有強壯的身體和樂觀向上 的精神狀態。 一個人身體健康了,才能有精力去學習、 做事;一個人心理健康了,才能更樂觀、 進取。作為我,一名小學生,在成長的路 上更應該擁有健康的心靈,講文明、懂禮 貌、樂於助人,勤奮刻苦,好好學習,將 來才能多為祖國作貢獻!
❺ 作文以學習《小學生常規教育》有感的作文怎麼寫
為加強班級德育工作,本學期我班德育工作認真按計劃進行。開學初,利用班會,隊會對學生進行安全宣傳教育,認真貫徹《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禮儀常規》及「一小學生十不準」對學生進行安全,紀律,法制,思想品德,環境文明禮貌等教育,使學生從開學起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除了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我班還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
一、 抓常規訓練
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經過反復訓練,也不一定做到。因此從開學起,我便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等,都做了明確的要求,然後,進行反復訓練,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並讓他示範給大家看。有的同學做錯了,就讓他們重做一次,兩次、、、、、不厭其煩,多次反復,直到做好為止,不能因為錯了一次而批評,應真誠地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去做好。
二、堅持正面教育,寓教育於講故事之中
對一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哪怕是最頑皮好動的孩子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安靜下來。我就抓住了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徵,常常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他們講「聞雞起舞」的故事,使他們懂得學習應該認真、刻苦。五十多個孩子在一起學習,難免有打鬧、吵架的現象發生。為了培養孩子們團結友愛的精神,我常根據班內發生的具體事例編成小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聯系實際,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聯系班內學生的思想實際,通過有意義的活動進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個別學生對別人的東西(彩筆、鉛筆等)較感興趣,趁別人不注意時,就順手牽羊。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給他們講講,然後說,有的同學可能錯裝了別人的東西,在自己的書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裝錯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師這兒來,結果有個同學紅著臉交上來了,不好意思地說:「我不是故意的,請老師和同學們原諒!」頓時,掌聲齊起,最後讓大家討論,都說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並且拾到東西要交公。通過這一事例,學生們辨明了是非,自這次班會活動之後,班內拾物交公的學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准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准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後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於表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很強,教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學生對人講話要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語言;要求學生要愛護環境,我就帶頭做好環保工作。
六、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我們這個班,後進生的人數挺多。因此,轉化後進生是班主任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認為對後進生要給予特別的關愛。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倦,態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對差生的一片真誠的愛心,去叩響他們的心靈之門。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比如:在課堂上不要緊緊盯著優等生,應多給後進生創造條件,鼓勵他們舉手發言,及時給予肯定、獎勵,使他們也能自信地面對學習。課外積極輔導,多與家長聯系,爭取家校聯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促進班級的整體發展。
❻ 三年級小學生安全教育講故事比賽的作文該怎麼寫
七月七日晚上吃過飯,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就坐在了電視機旁,准專備好了紙和筆,屬准備觀看《安全教育講座》。
《安全教育講座》開始了,一張張真實的照片,一個個活生生的事實告誡同學們:「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看了這次《安全教育講座》,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比如:有人落水,自己不要去救,應該請大人去救;未滿十二周歲不能騎自行車;地震時應該躲到桌子下面去,雙手護頭,聽從老師的指揮。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籃球女孩兒」。因為她出了車禍,下半身截肢,只能坐在籃球里維持生活。看到這兒,我真想哭。因為她太可憐了!和小姑娘相比,我太幸福了!因為我身體很健康,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❼ 老師讓我們寫一篇小學的家教故事,就是講父母怎麼教育你的作文,怎麼寫1000字!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當我展開這張叫情感的紙時,滿腦子只有兩個字:感恩。
在這個世界上,在芸芸眾生中,我可以沒有朋友、沒有同學、甚至沒有兄弟姐妹。但是,我不可以沒有你們。在我的血脈里流動著你們的血,世界再也沒有比這更偉大的了。
你們都借給了我「還不清的債」,可這些「債」卻是不經意的「傑作」。可我還是非常的感謝你們,如果沒有這些「債」也就沒有今天的我。然而,「債」是以不同的方式降臨的。
你們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教會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讓我成為對世界,對人類有用的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記下了生活中感覺幸福的一點一滴,感覺得到你們那無盡的關愛,感覺得到你們為了我默默的奉獻……原來那個老是沖著自己發火的爸爸,其實是很愛自己的;在他重重的偽裝下隱藏著的是深沉的愛。愛讓我的世界充滿了溫暖,沒有愛的生活就像冬天落光樹葉;生活沒有愛,即使最可愛的微笑都是勉強……尤其是你們無私的愛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微笑,迷人的醉意!
女兒在一天天的長大,慢慢地明白了你們的用心良苦。以前,你們對我的嘮叨,我熟視無睹,充耳不聞,現在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摔跤時,你們總是讓我自個兒爬起來,現在才知道不扶我是要我學會堅強;以前,我抱怨你們沒能給我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現在才明白你們給我的是無私的愛,只有你們的愛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你們的愛,就像一杯茶,把苦澀保留在心中,散發出來的都是清香。親愛的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的用心良苦。
你們的愛――太陽般溫暖
你們的愛――春風般和煦
你們的愛――百花般美麗。
爸爸您是山,您的愛是偉大的,堅實而又廣博的。您使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媽媽您是海,您的愛是溫暖無私,淳樸而又細膩的。您教會了我如何去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如何去用愛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每個人成長的階段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養育和教育,然而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第一位啟蒙老師就是你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你們像我的夥伴,讓我的道路上不孤單;你們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為我照亮人生的道路,讓我看清前進的道路;你們像一位導師為我指點迷津。爸爸媽媽,你們日夜為我操勞,我真的很感謝你們。你們像我的朋友,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陪著我,為我解愁;當我學習氣餒的時候你們用愛支撐我前進;你們無私、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使我能夠這樣健康、茁壯地成長。你們時刻都提醒我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善待生活、寬容處世、摒棄惡念。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對於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這樣,就能以坦盪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了。
感恩是一種溫暖的情感,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著,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人世間最純美的訊息。是你們用博大的胸懷與深沉的愛包含了我的一切優點與缺點。慷慨的送給我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我伸展雙臂。是你們給了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是你們給了我鮮活的生命,無論貧窮與富貴,高尚與卑微,我都回珍惜活著的美好。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用翅膀為我遮風擋雨,撐起一方晴空;感謝你們吞吐著我的委屈,包容著我的過錯,做我的堅強後盾;感謝你們無私的為我付出那麼多。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離,用我的懂事為你們少添白發,用我的成績帶給你們欣慰,用我的孝心帶給你們快樂。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祝你們萬事如意
愛你們的女兒
❽ 規范教育從小做起的作文400字
說到行為,有的同學認為,人人都知道,沒有必要細講。其實想錯了。就拿我們的站立、坐姿、走路來說,千姿百態,各具特色。有的人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不僅不符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而且對自己的形象造成一定損害。其實真正的站立、坐姿及走路應該是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所以說我們從小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不僅有利於自己的形象,而且也為我們學校這個大集體爭光添彩。
古人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就要求我們再小的好事也應該去做,再小的壞事都不應該去做。同學們來到了我們這個文明的校園,就有義務去愛護她。但是,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靠我們每一個人模範地去執行,不能因為沒有老師和同學的監督,而放縱自己的不良行為。在這我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去泰國旅遊,看到一個小男孩賣工藝品,便上前問價格。男孩說:「一件80泰珠。」遊客問:「40泰珠行不?」男孩搖搖頭。遊客又說:「再加10泰珠。」男孩還是搖搖頭。遊客說:「沒人會知道的。」小男孩說:「佛知道。」從這個事例中,我們應該受到啟發,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當作自己的佛,時時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本學期我在學校開展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活動中,能自覺的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讓自己的學習成績再上一個台階。作為班幹部,我將凡事起帶頭作用,為建設一個優良的班集體作出貢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吧,為三塘中小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❾ 小學生六年級作文:規范教育了我這篇文章
選材和如何提高選材能力,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注意。
一是選擇材料要真實,但也要適當地學會對原始材料進行搬家和移植的處理。我們現在都還是在校小學生,是在初學作文的階段。我們寫作文不同於作家、劇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編排故事。寫作經驗少、認識問題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們還是提倡大家從真人真事寫起。不過,也正因為我們是孩子,所親身經歷的真人真事並不多,一般的作文題目總是要考慮到這些,而讓我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萬一真是遇到了一個我們無法去用真人真事寫好的作文題,我們又不能不寫的時候,我們也可把一些從聽說或閱讀中間接知道的人和事臨時作一些處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搬給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場合,以保證把作文按題目的要求寫好。
「張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張」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這樣一道作文題:「我和××」,題中並無一定要寫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時就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你掌握有三則材料,通過它們可以從不同側面表現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一主題。但這三則材料中,只有一則是現實生活中我與××共同經歷過的,其他兩則是我與另外兩人分別經歷過的。如果照直寫,那麼或者只能寫我和××共同經歷的一件事,但這樣一來內容就顯得單薄或者寫我和三個人分別經歷過的三件事,這就要「偏題」,「我和××」變成了「我和他們」了。怎麼辦呢?有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兩個人經歷過的兩件事,搬到我和 ××身上來,變成我和××經歷過的三件事。
這種對材料的搬動和移植一般來說是允許的,只要題目里沒明確規定要寫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們在搬動和移植有關材料時要盡量不著痕跡,要在情理上讓人覺著自然、可信。曾經有位同學寫《見到幼兒園時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義的往事和「見面時的歡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辦法。可他沒注意「幼兒園時」的具體時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學賴寧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兒園去了,讓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綻。所以,「搬」材料雖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並不容易。
二是選擇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學作文時常有選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寫老師,總是局限於「深夜批改作業」、「病中惦念學生」等等。人們讀了,一方面覺得這位老師和那位老師一個樣;另一方面,又覺得沒有把廣大教師的精神風貌寫出來。也就是說,所選的材料,缺乏個性與共性的統一,不夠典型。
所謂「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說明問題。比如,有位同學想反映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可喜變化,在動筆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農村裡的農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農村裡的人家大都買了電視機,三是村裡辦起了農業科技夜校,農民都忙著學科技文化知識。
讓我們來和這位同學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寫哪件最好呢?第一件:農民都住上了新瓦房,這有點一般化,說不上典型;第二件,農村裡的人家大都買了電視機,有了變化,說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裡辦起了農業科技夜校,農民都忙著學科技文化知識。倒是能從個性(農民都忙著學科技文化知識)反映出共性:黨的農村經濟政策給農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後農民的精神風貌。
上面只是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還要注意圍繞中心思想,選取那些能為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的材料。還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沒」在許多很一般的同類材料中。
最後,選擇材料還要注意新穎,要給人以新鮮感。我們不少同學的作文都有選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學沒有讀報的習慣,看電影也就是看點少兒節目之類,對社會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時不注意留心社會信息和獲取新鮮資料,這樣寫起作文來,由於沒有新穎別致的材料,很容易流於一般,引不起別人的注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些同學雖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寫作文時也能設法寫得很不一般,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個班級寫《媽媽的愛》,這是個老題目了,多數同學也就是寫些諸如媽媽在生活上如何關心我,媽媽如何幫我復習功課,媽媽天天給我做可口的飯菜,媽媽常常給我買新衣服等等,但有個同學寫的是媽媽如何從政治上幫助我上進,還有個同學寫媽媽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我艱苦樸素、培養我的道德品質,這樣寫「媽媽的愛」就新鮮了。不是嗎?別人把「給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媽媽的愛,而這篇把「給我艱苦樸素的美德」看作是媽媽的愛,老題目寫出了新意!
以上是關於選材如何做到新穎。另外,文章要做到語言優美,這需要你多讀一些優美的文章,把文章背下來或把其中優美的語句片段背下來,在平時的習作中模仿練習和運用;學習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誇張等,多多練習,慢慢的你的文章的語言也就能做到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