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與經典的對話高中作文

與經典的對話高中作文

發布時間:2021-01-12 00:40:36

1. 作文 與經典對話,我的歸去來兮800字

與經典對話
小時候,媽媽送給我一本書——《唐詩三百首》,讓我著了迷.從此,整天在廳堂玩耍的兒童中少了一個頑皮分子,而安靜的書房裡卻多出一個小小的身影.《唐詩三百首》像透過窗戶的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心靈.在與經典的交流中,我吟誦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直到現在,我已經讀過了很多經典的詩.有構思精巧,結構嚴謹的,白居易的《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對仗工整,句子優美的,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有情景交融,情真意切的,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每一首詩都好像把我帶回到了那個時代,和詩人一起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我很喜歡的詩,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時期,由於金兵入侵,宋國北面的大片土地被金兵佔領,國家分裂.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留下了絕筆詩,至死仍然牽掛著北伐能否取得勝利,祖國是否可以統一?詩一開始寫的是本來就知道人死後萬事可以無牽無掛了,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腐敗的國土還沒有恢復,沒能看見中國統一,他期望著在他死後統一可以實現.於是他囑咐子孫到了那個時候別忘了要告訴他,因為他堅信有那麼一天,他在地下也會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詩人對最後的勝利懷著不可動搖的信念.這著詩真實地表現了詩人臨終前的情懷,詩讀起來有些悲傷,但也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真情流露,使這首詩成為傳頌千古的愛國名詩.
讀著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閱兵式,整齊的隊伍和強大的鋼鐵陣容,當時,我是那麼的激動和自豪,在我的心裡,我衷心的祝願祖國的和平統一.
經典像是我一個形影不離的好夥伴,伴著我在知識的海洋里漫遊.經典像是我的好老師,教導我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經典陪伴我從過去走來,一路成長,經典也將會伴著我走向未來,不斷成熟.
三更有夢書當枕,與經典對話,何樂而不為?

2. 求一篇與「對話經典」有關的作文(思路)

記敘文:可以寫成故事性的,和某一部經典作品的作者對話,來加入寫作者回本身對這本經典的看法。答常用的一種方法? 參考:余秋雨 《山居筆記》柳宗元篇。網路也較容易找到相似文章。
議論文:什麼是經典?經典給我們帶來什麼?經典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經典?各種論題都可以展開。差不多挨著寫過來就能交差了。

3. 以閱讀經典為話題的一篇作文、要求1000字左右、符合現在高中生

經典閱讀 提高作文品味 知識學問能大大提升一個人的內涵和氣質。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一個相貌平平的人,起初給人的印象毫不起眼,但是跟他(她)交流接觸後,又會為對方的人格魅力和涵養學識而傾倒。這種傾倒超越外表,深入到精神層面,是更高層次更持久的靈魂的碰撞。那麼這種使人折服傾倒的魅力,從何而來?「腹有詩書氣自華」,若要「氣自華」,首先要「腹有詩書」。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的經典閱讀,就是培養「氣自華」的最佳途徑。對於學生來說,經典閱讀,還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作文品味。一篇文章要有思想品味和藝術品位,才能打動人心。而經典閱讀中的深厚文化底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熏陶學生,使他們在習作中醞釀發酵,靈活處理,不僅把句子寫得生動靈氣,富有詩意,而且文化氣息濃厚,引人入勝。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創造出無數藝術瑰寶,蘊藏著我們民族的精魂。詩經,諸子百家,先秦文學,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小說。。。。。。,這些經典文學,凝聚著先人的智慧和思想火花,是經得起時間和空間考驗的永不凋謝的精神之花。 一、古文今用,巧用經典。 在作文中巧妙地引經據典,會給文章添色加彩,不異於畫龍點睛。2008年富陽中考滿分作文《夢里花落知多少》就是這樣,請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最好的寫照。那是一種恬淡閑適的心情。誰說人生就是仕途?他選擇了田園,卻讓自己永存在了自己的詩句當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她的美麗。淚水淌下,帶著悲傷,在心靈上留下痕跡,卻也在歲月上留下痕跡。品著她的「人比黃花瘦」,品著逝去的歲月,卻早已在心靈上刻上他們的回憶。翻過一頁日歷,我嗅著文人的墨香,久久沉醉…… 由古典詩句引起自然抒懷,情真意切,銜接自然,毫無雕琢之相。 長春滿分作文《任爾東西南北風》:。。。恍惚間,我想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在仕途失意時,在與家人分隔兩地只能對月懷遠時,他仍不忘送去「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這是何等的曠達胸襟!我知道,接踵而來的磨難讓東坡品嘗到「寂寞沙洲冷」的酸楚,讓他不禁灑下「點點離人淚」,而最終,他選擇了堅守自己的理想,游遍祖國山川,留下「大江東去」的豪邁,留下「檣櫓灰飛煙滅」的氣慨,留下「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壯志。他始終記得自己的使命,不管處於什麼狀況都不曾放棄。執著的東坡,你為華夏文化留下了多少令人驚羨的詞章! 從上文可以看出該考生對古典文學的 「偏愛」,體現了「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觀。古詩詞名句信手拈來,准確又恰當,感嘆小作者的大手筆,值得借鑒。 二、時空交匯,融會貫通。 讀經典,寫作文,有時可以打破陳舊格局,給思維一個創新突破。超越時空界限,往往使人眼前一亮。請看下面這篇習作《今時明月》:。。。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是最美的月夜,令人心醉神迷,如痴如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惆悵時光的流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蒼茫歲月中,我們一次次輪回,而皎皎空中那孤月輪,卻總是慈悲地俯瞰塵世。它照著今夜的扁舟子,照著離人的妝鏡台,在相思明月樓上徘徊又徘徊。。。。 李白擎起花間那壺酒時,獨酌無相親,而在另一時空,蘇軾也是獨自一人把酒問青天,高處不勝寒。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兩個浪漫主義者就來了個穿越時空的會晤,這真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決定,吵醒若干詩鬼詞仙,李賀騎著白馬,在燕山如鉤月下賓士於白沙大漠;王維正欣賞著松間月,聽說這個約會馬上聞風而來;李煜眉頭深鎖望著天空一彎新月,心中苦水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正思忖何處排遣;白居易潯陽江頭送完客,聽完琵琶曲後輾轉不成眠,念念不忘琵琶女的哀怨凄婉,也爬起床來湊個興;李清照學詩漫有驚人句,聽說今夜李白月下會蘇軾,雀躍不已,馬上約了秦觀踏鵲橋去赴約;杜甫念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鄉愁難解,也跑來擬把疏狂圖一醉;李商隱在月下吟著無題詩,越吟越覺得夜涼如水,趕緊拔腿參加盛會來了;陶淵明聽說酒仙李白在此,早就想鬥鬥誰的量大,帶月荷鋤不歸了。。。 此次盛會,有美酒佳釀無數,一幹人等全都酩酊大醉,李白大吼: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陶淵明醉醺醺道:醉死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白居易搖頭嘆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秦觀笑逐顏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李煜無言獨上西樓,看到蘇軾還在把酒問青天,不肯承認自己已經爛醉。李賀豪氣大發,拔劍起舞而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清照看著月已滿西樓,情不自禁登上樓去,欣賞這一輪永恆的月亮,幾欲乘風歸去。。。 縱觀全文,通篇與月有關,交錯時空的十數位詩人詞人群英薈萃,琅琅上口眾所周知的詩句涵蓋全文卻不顯累贅,並且意趣橫生。 三、氣質養成,人文合一。 經典閱讀要讀深,讀透,深入體味其內涵,才能轉化為讀者自身精神氣質,從而體現在行文習作中,這是一個長期的養成教育問題,厚積薄發,水到渠成。台灣的國學教育做得很好,歸功於他們推廣國學從孩子做起。台灣中小學校非常重視國學教育。在小學生每周40個小時的課程安排中,國文、歷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與中華文化相關的課程至少佔了一半,而且從小學二年級起,每個學生都必須用毛筆寫作文,有時一周要寫兩三篇,最少也得寫一篇。除此之外,學校還相當重視學生的古文訓練和中國傳統思想的熏陶,當時國民黨當局定下的共同校訓幾乎都是「禮、義、廉、恥」,而幾乎所有學校的牆上都印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台北市也以忠孝、仁愛、信義命名三大主幹道,讓國學點點滴滴深入人們的生活。胡適、林語堂、錢穆等碩學鴻儒大力提倡和傳承國學,帶出了一大批國學的衣缽傳人,如學界翹楚余英時,新儒家第三代杜維明等。在台灣,不但每逢孔子誕辰孔廟要舉行慶典,其他一些節日社會名流均要舉辦詩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熱時還常常吟詩唱和。也因為這樣的氛圍,才培養出林懷民、李安、方文山等出眾人才,將傳統文化揮灑得淋漓盡致。 經典閱讀,是一杯香醇的酒,讓作文溢彩流光,品味獨特;經典閱讀,是一曲悠揚的歌,讓作文回味無窮,餘音繞梁。經典閱讀,提高作文品味的最佳途徑,勢在必行!

4. 以現代社會與經典文化為話題,不少於800字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具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實踐過程本身,而不是過分看重當下的功利性的結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們能夠暫時忍受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在科學已經成為群體和社會的取向的氛圍下,在群體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學也就成為了約束自己行為的道德自律的真實內容。修身養性的自我品格鍛煉可以轉化為樹立、培養和堅守對科學文明的嚮往和信念。在某種意義上,當代中國的科學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倫理在促成和助長這一趨勢過程中的積極的作用。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主張求變,《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現代價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大張旗鼓地宣揚通過變革以求發展的精神。可以說,變革與發展的互動,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就人生價值來說,傳統文化突出地強調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當魚(生命)和熊掌(道義)不可兼得時,捨生取義便成為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如此的"正氣"塑造出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維系著綿延不絕的文化傳統。但傳統文化並非不重視物質生命的價值。以物質生命承傳為基礎的孝道思想,使承載於生命的道德意識和自然知識的傳播推廣受到重視,不論是為功名、為財富、為名聲,它都鼓勵人的積極努力。盡管這個"為"的有意識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後成為"人慾",但作為一種內在的動力機制,它實際上支配著人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價值追求。正因為如此,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儒學與現代化無緣的絕對化的觀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
中國文化的核心范疇和中國人追求的終極的價值理想就是"聞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周易》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則是最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既是傳統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同時又是現代的,甚至與後現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陰一陽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維傳統的產物。無論是陰是陽,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發展,就需要異性的補充,就需要外來之性與自性的親和與轉化。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西互補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價值的觀點來說,中國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簡單地一體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補。天人合一緣起於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和關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儒家的天人合一則主要是作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發生作用,是儒家學者以倫理為本位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的產物。認識人與自然的差別並進行合理的調節,考慮和尊重人的價值,並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是天人有分思想最為重要的特點。正因為中國哲學是合一與有分的統一,所以並不缺乏作為哲學的基礎的主體性的觀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既是天人之際思辨的最合理的內容,也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所必需。
首先要認識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人倫關系的重心已經不同。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社會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小農社會,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基本在家庭、家族的狹小圈子中完成,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便以家庭道德為主體,這種人際關系是相當固定的長期廝守或相處的關系。傳統所說的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有三倫說的是家庭中的關系。因此在這種倫理體系下的人是家庭人、角色人(同時作為父、子、兄、弟、夫、婦以及多重親屬關系的人)。而現代社會是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交錯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他的社會位置和工作。工作和事業成為個人生命中的核心部分。而社會生產是在廣泛的協作下完成的,人們的生活也突破了家庭的狹小空間,而在社會大家庭中同呼吸、共命運。在這種社會生活的模式下,人與人的平常交往,更多的是「五倫」之外的「第六倫」———社會公眾。因此,現代人可以說是社會人、職業人。
其次,應認識傳統人倫關系具有等級性和附庸性。傳統社會提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它所表現的是一種絕對服從、隸屬的關系,正因為如此,許多傳統的德治往往打有等級社會的烙印,比如講忠孝,總揮不去愚忠愚孝的歷史夢寐,講仁愛,也帶著貴族君子施捨恩蔭的意味。現代社會人民是主體,是主人,是人格平等的公民主體、責任主體,把傳統的忠孝仁愛思想拿到今天,由於時代變遷,人們往往找不著感覺。
由上所述,傳統的道德從體繫上說已經過時,但就其思想資源來說,它又有許多可供選擇繼承的優秀文化遺產。道德建設從根本上說要靠說服力,我們要建立適合現代社會的新的道德體系,其成功與否,就在於它有無深入人心的說服力。中國古人對道德文明建設作過巨大貢獻,提出許多德目,在幾千年的道德實踐中這些德目內涵積淀極為豐富,每一德目都有許多聖賢名言和感人的故事,以這些作為思想資源去說服教育群眾,能深入人心,群眾樂於接受,因此我認為要提出和建立新的道德體系,應有選擇地繼承文化遺產。
新的道德體系要借鑒傳統儒家的道德思想,也要繼承革命時代的優良傳統,更主要的是,這項工作不能閉門造車,要通過對社會的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依據當代的中國國情和社會發展的趨勢,來創造新的道德體系。很顯然,這是一件龐大、艱巨的系統工程。

5. 孤獨與合作的經典高中作文開頭

沒有,她不需要。

白玉蘭盛氣凌人地開放在春天,雪白嬌美柔嫩,孤傲而矜持地玉立在枝頭。在枝頭,展示,或者說是炫耀著自己如冰雪一般的容顏。

這是……

沒有依靠的人是脆弱的,花也一樣。沒有支撐自己的綠葉在,即便是一向高傲的白玉蘭也顯得那麼弱不禁風,搖搖欲墜。只要風雨吹打過,抑或者有人輕搖樹干,那些曾何等高傲的花兒就無力地紛紛落下了。昔日的不可一世變為了卑賤,那些嬌嫩的白玉般的花朵散落了一地——甚至被人踩在腳下、被人撕碎……這也許就是白玉蘭的宿命罷。 作文

要知道,沒有支撐、春襯托自己的綠葉在,花是那麼的軟弱。的確,如果花只想一味地展示自己的美貌,而不允許綠葉之類的一切佔去哪怕對她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風光,甚至不允許別人與她合作,那她的結局將會是悲慘的。她無知而自戀地認為自己完美,甚至高傲到不準許別人與她同在,那很不幸,這種高傲是愚昧的,她要為自己的愚昧和無知付出代價——可以看到,她的命運,會曲折凄楚得多——她將被人遺棄和孤立——誰讓她自高、自大、自負、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視清高!?

做人也一樣,當你頻繁地表示出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不正確並自以為正確的不贊同與藐視的時候,你也將被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所拋棄。因為,在這個強調合作的社會里,獨舞並拒絕學習合作是不明智的。 作文

失去了襯托的白玉蘭有些許失落地立在光禿禿的枝頭。也許,孤獨也是一種美,只是,如果你希望擁有這種美,可能要付出甚至大於得到的代價。
┏ (^ω^)=☞

6. 作文我與經典高中作文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它蘊藏著一種別的國家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經典。如果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待經典的話,那麼就只有經歷過風雨的經典名著才能來展現其風采了。
經典是智慧的結晶,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名著,作為知識的源頭。中國自古流傳的四書五經,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典冊,一直以來都是知識分子必讀的書,從而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特色。
經典之作是精神財富,只要閱讀,便會得到收獲。通三國,可知天下地理與運籌帷幄之道;曉紅樓,可了解人心,善於與人交流;談水滸,可知如何為人處事;看西遊,可養自我之高尚品質......

7. 我與經典有約 作文800字

我與經典有約
.我與經典有約,今日,我打開封鎖的現代大門,潛入生不可測的海底世界;翻過艱難險阻的崇山峻嶺;飛向變化多端的雲之國;遁入堅硬無比的土地深層;可都一無所獲,最後,我來到書店想挖地三尺,沒想到剛拿在手中的那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秋天,葉子落了,這時忙碌的人們注意到了落葉。因為落葉代表著生命的死亡,讓人們感到了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復返。好像這小小隨風飄盪的落葉正上演著你自身的寫照。不是嗎?當人們往往在歲歲的深秋時才注意時間的流逝。而那生命的綠樹蒼綠如水時,卻被人們忽略了.我們正在努力學習的大好時光中,千萬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以海倫為榜樣,要把今天當成最後一天,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學無限的知識,哪怕是一分鍾,都會讓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否則,到了生命的終點,才後悔莫及!
「雖然我無法像旁人一樣走在寬廣平坦的大路上;但崎嶇不平、甚至滿地荊棘的小路一樣是路。只要有路,我就一定要走,苦一點無所謂,因為我有決心!」海倫的那一句句經典而又震撼人心的話語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讓我在生活中體會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維納斯的斷臂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比完整更讓人產生美感。圓明園的殘垣斷壁是一種缺陷美,一種體現悲壯之歌的美。悲劇以慘痛的結局和悲痛的色彩貫通一身,它比喜劇更能打動人心,比喜劇更引人深省。殘疾人運動員也是一種缺陷美,一種體現生命之頑強的美。海倫的教誨使我在學習上積極進取,展現自己的學習之美;在興趣上,發揮所長,張揚個性,展現自己的特長之美;在同學之間,友善、和睦相處,在交流中展現自己的心靈之美……
身體殘疾但心靈堅強的人,是世界最值得敬佩的人物之一。他們不屈的表現,不僅是殘疾兒童的模範,連身心健康的人也應效法。有人說生命是無價的;因為生命得來不易,一旦失去了也永不回頭,所以我們珍惜它。也有人說生命是有價的;因為生命的價值,是決定於擁有那個生命的主人一生的作為。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個可敬的例子──她並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漠視生命,反而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釋放出無限的毅力和勇氣,使生命散發出永恆的光輝。
「在這個世界上,我不明白的事物還多得很呢!既然我不如別人有健全的視力和聽力,我得加倍地努力才行呀!」在今日社會里,有很多對自己失去信心的人,他們大多數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所以漸漸喪失信心,造成自卑。非也!這時,殘疾人就要以海倫為榜樣,學習她面對厄運不低頭的精神。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只要你肯努力,不管你是否身心健全,都是組成這個社會的重要角色,都是這個社會獨一無二的生命體,所以不管你在這社會中是光鮮亮麗的人,或是默默無名的人,都必須好好地飾演自己的角色,肯定自己的能力。
是您,讓我明白了生命是上帝賜予的,但過程是自己把握的,我也從你堅強的意志中看到了缺陷所給予人的動力。
您輕聲細語,訴說著對光明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87年無光無聲孤獨的歲月中,您將別人眼睛中的光明,當作自己的太陽;將別人耳朵里的音符,當作自己的華章;把別人唇邊的微笑,當作自己的歡樂。您讓飛翔的心靈奔向光明!

例二:
.
你知道「經典」是什麼意思嗎?在字典上,我查出了這4種解釋:1.是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2.指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3.指著作具有權威性的;4.指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響較大的。我喜歡這些經典的事物,所以,我與經典有個約會。

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我們都很喜歡經典。

小時候,媽媽就喜歡把我抱在懷里,教我學經典的童謠,如:《小燕子》?《蝸牛與黃鸝鳥》?《采蘑菇的小姑娘》……這些童謠都是我的最愛,媽媽唱一句,我就跟著媽媽唱一句。這些童謠既好背又有節奏,讓我走進了文學的殿堂。這些童謠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直到現在六年級快要開學了,我還能很熟練地背出來呢!

爸爸喜歡唱歌,尤其是那些經典的老歌。爸爸唱起來可「好聽」了。星期六和星期天,爸爸就會把那些經典老歌的碟片放進音響里,跟著音樂一邊唱一邊跳,可有意思了。就像上一次,爸爸把音響開得很大,讓我都沒法兒寫作業了,我讓爸爸把聲音開小一點,他死活不肯,對我說:「你懂什麼呀!這叫做享受,享受懂嗎?作業明天再寫不可以嗎?再說,你聽這經典老歌多好聽呀,來坐這兒椅子上,陪爸爸一起聽。」父命難違,我也只好坐那兒陪爸爸一起聽音樂了。我邊聽音樂邊想,爸爸為什麼那麼愛聽這些經典老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聽著聽著,也感覺心裡舒服多了,自己就像走在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回我知道爸爸為什麼愛聽經典老歌了,因為歌能使人的心情舒暢,忘掉一切煩惱,久久地沉醉在音樂之中,聽經典老歌更能深刻體會到。

媽媽經常會帶我去「南通書城」看書或購書,媽媽每一次都讓我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經典的書,說,這本書能讓我知道作者保爾的故事,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也每一次都看,果然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保爾身上那驚人的頑強毅力?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勞動精神,我十分敬佩他。
姥姥是位教師,他有許多許多經典的寫革命人士的書。大家經常向她借,她都十分樂意。

我一家人都喜歡經典,我們都與經典有約會。你們喜歡經典的事物嗎?都與經典有個約會嗎?

例三:
品三國,議西遊,那一本本,一句句,一段段的經典名著,伴隨我們走過春夏秋冬,也有著各自的獨特風光,無限魅力。
那一本被我們早已爛熟於心的《西遊記》,如同那萬紫千紅的春天一般,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書中,那隻頑皮好動的神猴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卻又那麼愛搞惡作劇,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急性子,讓人啞然失笑。還有那個誠心拜佛的
唐僧,雖然他是西去途中的「老大」,但在我們心中,唐僧卻是個呆板無趣、不分對錯的和尚。它不僅屢次冤枉孫悟空,還常常被妖怪捉去,又讓徒弟去救他,真是個「惹禍精」!可是,如果少了這個老大,一路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還會有這么經典、有趣兒的一本名著嗎?再看那五人之行中的大肥豬——豬八戒。它既貪吃又貪睡,時不時還愛耍點小聰明。與其說他是一個得力助手,還不如說他是一個滑稽演員;與其說他是一個聰明人,還不如說他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搗亂精!沙僧,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挑擔、牽馬兒等重活都是他乾的。他衷心保護師傅,終究取得正果。
那一本經典名著,那一本萬代傳誦的《水滸》,如同那熱情的夏天一般,被千萬人贊嘆。那及時雨宋江,那雲里金剛宋萬,哪個不是英雄!他們教會了我們什麼是英雄,什麼是仁義,什麼是親情,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可是,天不成人之
美,那麼多博學廣才之士,最後竟落入這樣的地步!實在令人嘆矣。
那一段千古絕唱,被世人傳頌,《三國》。展現了古人的聰明才智。那被人稱作奸雄的曹操,用自己的才幹,打下了一片天,稱霸一方;那被人稱為仁義之君的劉備,憑著一顆報國、;仁義之心,讓多少君臣為他效命!孫權、周瑜,多麼有才幹!居於江東,水師之勇名揚天下!
那一本《紅樓夢》,體現了一段淋漓盡致的愛情故事,令人潸然淚下。林妹妹的美貌,讓多少人駐足痴望。可是,林妹妹和賈寶玉雀不能在一起。林妹妹多愁善感,因病不幸去世,讓多少人嘆息!這便是冬天之美——傷感的,讓人落淚。
啊,這些名著,伴隨我們走過多少個春夏秋冬!又叫我歡喜,又叫我落淚,像我的知心朋友一般。細細品味,竟也有他們獨特的風味。

8. 以經典為話題的作文800

在生活中,大家常對與自己有關的人和事常表現出過熱的關心,也許你關注流行的服裝款式,看它的面料和價值;家裡錢糧儲備能否打發日子,或生活富足了,去酒店賓館尋覓山珍海味,海吃海喝;或講究營養,或講究如何合理飲食而延年益壽。也許你更關心住房面積的大小,樓層高低,住房風水,是否能夠讓你過得舒適安樂;也許你常出門,大多考慮路途是否順暢,工作是否愜意,今天是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是否成了別人的羨慕對象?諸如此類,實在是舉不勝舉。

然而,當你在電視上看到,在廣播里聽到南方很多省區遭遇暴雪、凍雨,致使房屋倒塌,電子設備遭到破壞,交通無法通行,很多災民急需禦寒之物、裹腹之食……此時,你有何感想?當你聽到「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山體坍塌,泥石流覆蓋家園,許多生命在廢墟之下、在殘垣斷壁下傳來凄慘的哀號,呻吟,呼救。你關注了嗎?心動了嗎?心顫了嗎?心碎了嗎?

一時間,也許我們被眼前這一切突如其來的災難事件震懾而發憂、發呆,茫然不知所措;也許我們曾對未來美好憧憬,現在卻發現一切計劃的幸福生活、宏偉藍圖、遠大追求都像美麗的肥皂泡一樣破滅了,讓人感覺從美好的天堂一下掉進了十八層地獄。如果我們就此熄滅理想之火,喪失了奮斗的勇氣,那人類也許從此就走向了滅亡之路。

9. 與經典對話 作文

與經典對話
小時候,媽媽送給我一本書——《唐詩三百首》,讓我著了迷。從此,整天在廳堂玩耍的兒童中少了一個頑皮分子,而安靜的書房裡卻多出一個小小的身影。《唐詩三百首》像透過窗戶的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心靈。在與經典的交流中,我吟誦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直到現在,我已經讀過了很多經典的詩。有構思精巧,結構嚴謹的,白居易的《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對仗工整,句子優美的,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有情景交融,情真意切的,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每一首詩都好像把我帶回到了那個時代,和詩人一起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我很喜歡的詩,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時期,由於金兵入侵,宋國北面的大片土地被金兵佔領,國家分裂。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留下了絕筆詩,至死仍然牽掛著北伐能否取得勝利,祖國是否可以統一?詩一開始寫的是本來就知道人死後萬事可以無牽無掛了,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腐敗的國土還沒有恢復,沒能看見中國統一,他期望著在他死後統一可以實現。於是他囑咐子孫到了那個時候別忘了要告訴他,因為他堅信有那麼一天,他在地下也會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詩人對最後的勝利懷著不可動搖的信念。這著詩真實地表現了詩人臨終前的情懷,詩讀起來有些悲傷,但也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真情流露,使這首詩成為傳頌千古的愛國名詩。
讀著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閱兵式,整齊的隊伍和強大的鋼鐵陣容,當時,我是那麼的激動和自豪,在我的心裡,我衷心的祝願祖國的和平統一。
經典像是我一個形影不離的好夥伴,伴著我在知識的海洋里漫遊。經典像是我的好老師,教導我愛祖國、愛家鄉、愛生活。經典陪伴我從過去走來,一路成長,經典也將會伴著我走向未來,不斷成熟。
三更有夢書當枕,與經典對話,何樂而不為?

閱讀全文

與與經典的對話高中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