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辛亥革命作文(500字)
黃花崗之役驚天地泣鬼神奠定武昌辛亥革命成功始末
福建省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西坊門口前道路邊之遮陽雨亭 「 僑光亭 」,旁兩株大樟木樹廕下豎立著一塊蒼翠有勁的石碑,刻著「旌義狀」,全碑文為:「鄭玉指」於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開國元年三月初一日。
見證福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之艱辛歷程,拋頭顱,灑熱血的經歷史實永銘史冊,道出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言「華僑乃革命之母」一語道破南洋華僑在中國民主革命中所作奉獻犧牲的榮譽與贊揚。
1911年3月,武漢新軍各標營均已經建立起文學社的組織,共進會主要集中於新軍八鎮第16協第32標等發展會員,於武昌起義前已經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學社和共進會,約佔新兵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文學社和共進會是新興知識階層的革命組織,新軍士兵是發動革命的潛在力量,文學社和共進會一直秘密聯絡吸收新軍作為日後發動起義的工作對象。
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農歷3月29日〉,以趙聲、黃興所率領包括閩粵華僑日僑共百餘人在廣州起義攻入廣州總督府衙與清軍展開激烈進行殊死戰巷戰,驚天地泣鬼神,但最終因力量分散而失敗。最後收殮到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並特建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以資緬懷紀念等革命烈士。是役也,起義中犧牲者同志包含廣東籍四十人,福建籍二十人,廣西籍六人,四川籍三人,安徽籍三人,但實際犧牲者為八十六人因故未能入殮入名,足見戰斗之慘烈,且犧牲者趙聲為領導者之一,其他如喻培倫、林時爽、林文、林覺民、方聲洞、陳更新等人皆為同盟會南洋精英。
值得一提華僑暨留學生犧牲者佔有二十九人,尚有支持中國革命的日僑一人共計三十人,佔有起義犧牲者三分之一強,「黃花崗之役」舉世震驚,列強已然知曉清廷氣數已盡,黃花崗之役雖終告失敗,然其歷史意義及目標,明顯已影響了全中國人民決心欲推翻腐化無能的清朝政府,同時有志之士業已著手規劃建立一個三民主義為建國藍本與主權在民,之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憲政體制,徹底推翻君主立憲之專制,以奠定日後「武昌辛亥雙十起義」成功之基礎。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骨乾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新軍為中心的湖北地區,再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秘密決議聯合革命黨人的努力,與袁世凱新軍力量及北洋軍閥等密商協議反制清廷,終於在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具有新時代、新潮流具有歷史性意義之武昌起義。代表新中國全民風起雲涌的革命性成功勝利,使腐化清朝走向窮途末路一途,開創誕生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中華民國 」。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 國父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對支持革命的有功人員和華僑論功嘉獎,鄭玉指先生榮獲 國父孫中山先生頒發的「旌義狀」原為一隻狀紙,惟此「旌義狀」,更顯其特殊之歷史意義,並於民國年間專勒於石碑,特置立於鄭玉指先生家鄉,福建省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口西坊門牌前道路邊,有兩株大樟樹旁,每逢花開時節,花色白帶淡黃,散發出獨特的清香,香氣怡人,令人心曠神怡。
「 僑光亭 」 邊豎立著一塊與眾不同的石碑,「 旌義狀碑 」碑石為長方形,上方微拱,整個碑面由於山區濕氣布滿青苔顯得蒼翠有勁,石碑上端刻著兩面交叉的旗幟,它是辛亥革命的軍旗十八星軍旗,旗下鐫嵌著孫中山先生的影雕像(此影雕像為近年加嵌),像的四角分別刻有「國父孫文」四個字,在孫中山像下方,刻有「 旌義狀 」三個大字。
碑文(原文無標點)全文為:「 鄭玉指「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一日。碑身四周邊緣均有雕飾,左右兩端為枝條狀,上端為雲日狀,下端有花朵狀,碑的底座由三層石頭砌成,「 旌義狀碑」,見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福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的歷史。
永春華僑鄭玉指先生於北馬西來亞檳榔嶼期間,不勝積極追隨 國父孫中山先生倡導實施三民主義之最高指導原則,即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民族自救」「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等六大目標,欲期推翻貪污腐敗無能的清帝國之決心,南洋華僑不僅出資出力並協同載運武器至廣州,冒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籌謀策動圖劃黃花崗起義,欲圖早日建立以 國父孫中山先生卓著「 三民主義 」為藍本的民有、民治、民享之「主權在民」的民主共和國憲政體制為治國綱要,創立包含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的新中國,共造全民之福祉福澤。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鄭氏後裔子孫鄭德泉謹寫於2012年紀念百年辛亥革命成功永存銘文
㈡ 一篇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
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這一天,古城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了全中國,震驚了全世界。孫中山領導下的湖北革命黨人成功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槍。武昌揭竿而起,各省雲集響應,辛亥革命勢如潮水,它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從而引發一場席捲中國大地的偉大變革。
歲月更迭,斗轉星移。當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地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回顧中國人在上個世紀走過的艱難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對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創立的不朽業績肅然起敬?如今,紅樓靜靜地矗立在長江邊的蛇山腳下,彭瀏陽路上來往行人如織,還有首義園、起義門、烈士祠、楚望台,他們承載了一段改寫中華民族命運的輝煌歷史,向人們無聲訴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往事。
歷史總能給我們以啟迪,從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首義的槍炮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光榮與驕傲,更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
今天我們師生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審視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留給我們的種種意義,對於同學們今後的學習乃至成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義精神集中地體現為中華民族固有的世代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向來就有愛國主義的傳統,中國向來就不缺少為民請命、捨身成仁的豪傑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革命群體和個人英雄輩出,星光燦爛,革命黨人抱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登上了歷史舞台。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們要完成祖的統一大業,也要高舉這面大旗,把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是需要以愛國主義為力量源泉。同學們不僅要回憶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黃子孫肩上的責任,將振興中華的精神傳承下去,把它轉化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不斷振興和強大祖國的精神動力,同心協力建設美好的未來。
首義精神更突出的體現為勇於創新改革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起民主共和的旗幟。中國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幾千年實行的都是君主專制制度。
「君為臣綱」之類的說教,經過幾千年灌輸和熏陶,彷彿已成為天經地義,連產生一點懷疑的念頭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要從如此沉重的傳統束縛下擺脫出來,提出以另一種政治制度來代替君主制度,困難可想而知。盡管道路千難萬險,但革命黨人仍然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終於達到了革古鼎新的目的。這些在今天看來似乎平淡無奇,但在當時確實產生了石破天驚的震撼力量。「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這就是首義的「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改革的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原創力,是一種寶貴的人文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今天我們祖國實施科教興國,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關鍵就在於深化改革,不斷創新。這也要求同學們秉承創新理念,不光要掌握書本中已知的東西,還要掌握把不曉得的東西都弄清楚的能力,要善於發問、大膽質疑,敢於突破原有的桎梏,勇於挑戰自我的局限,創造前人和他人未曾取得的成績。
首義精神還始終貫穿著一種頑強的拼搏精神。武昌首義前夕,反動派屠殺多名革命黨人,英雄們臨刑時「神色益壯」,當眾演說,甘為「四萬萬同胞受死」,以求「專制永不見於中國」,並號召大家「起來革命」。10月下旬開始,武漢保衛戰苦戰經月,殉難2600多人, 為全國各省響應革命贏得了時間,體現了革命黨人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拼搏是一種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只有拼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只有拼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同學們今後的學習和成長的道路還很長,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需要有拼搏精神,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馬平川的,當面臨坎坷和困難時,我們是選擇放棄逃跑,還是選擇迎難而上,做出選擇通常只是一念之間,此時此刻,需要的正是武昌首義的頑強拼搏精神。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孫中山也曾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毛澤東同志更是對年輕的學生們語重心長的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九十六年的滄桑歲月,風消雲散,但散落不去的是永遠的首義精神。我們今天在此以這種直觀的紀念方式,不僅僅為了銘記那段光榮的歷史,也應成為一種警示:
同學們,當社會歷史性機遇和變革已然來到時,當你們即將面臨人生的一大挑戰時,你准備好了嗎?
㈢ 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600字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讓我們把思緒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們耳邊彷彿又響起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聲,一副英雄的面孔彷彿又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是他們為真理與民主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行動,才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我們應該永遠緬懷他們。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處於清王朝的統治晚期,在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進的文化與思想的青年,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與民主,悄然成立了一個個革命的團體。這些團體成為了革命的火種,成了日後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紀初,武漢地區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快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由於各種近代學堂的設立,湖北出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他們成為革命的骨幹。其次,武漢是帝國主義侵略較早的地區,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壓榨,使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斷高漲,為武昌起義奠定了群眾基礎。第三,革命黨人在武漢地區進行了較長期的起義准備。文學社、共進會深入湖北新軍,做了大量宣傳與組織工作。這樣,武漢成了辛亥革命的搖籃。
文學社與共進會時那時的秘密革命團體,在湖北地區特別是湖北新軍中積極活動,經過他們的爭取,1911年,湖北新軍中參加革命團體的達到五六千人,占湖北新軍的三分之一,成為起義的主要力量。在同盟會的推動下文學社和共進會在武昌組成起義的領導機關,文學社社長蔣翊武任軍事指揮,孫武任參謀長。十月九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製造炸彈發生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趕來,將起義用的旗幟、印信、書稿和革命黨人的名冊全部搜去,轉交給清政府。革命黨人彭楚潘、劉復基等被捕就義,蔣翊武倖免於難。
1911年10月10日,湖廣總督在武昌實行全城戒嚴,按名冊大肆搜捕革命黨人。革命正處於群龍無首狀態,形式極為嚴峻。一部分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繼續發動起義。當晚,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率領士兵鳴炮沖出營房,佔領楚望台軍械庫。震動中外的武昌起義爆發了。經過一夜的激戰,革命軍佔領武昌。
雖然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先烈們的革命事跡。是他們為革命獻身,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青年一代要牢記歷史,放眼未來,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知識。為了將來,為了民族,為了人民,為了祖國,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㈣ 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400字的!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
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在於:它結束版了統治中國兩千多權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獲得空前的大解放,為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主革命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但是,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袁世凱竊奪了革命的勝利果實,辛亥革命因而未能改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此後,孫中山先生不屈不撓地繼續奮斗,他的革命思想也在不斷發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提出「以俄為師」的口號,並指出革命目的不僅在打倒軍閥,「尤在推翻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他接受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毅然決定改組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現了國共的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肩負起孫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業。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真正的繼承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辛亥革命發展的碩果。
㈤ 怎麼寫辛亥革命的作文
辛亥革命的成敗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它拉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談及辛亥革命,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敗」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的研究和宣傳中,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勝利同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失敗這兩個問題區分開來。「辛亥革命失敗論」的一個典型的論據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且,「辛亥革命的失敗」成了普遍運用於論證舊民主主義革命何以必然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依據。
無庸諱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是事實,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也是事實。然而,這並不足以成為論證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據。把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其根源仍在於把近代中國的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辛亥革命混為一談。
衡量革命的成敗,關鍵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預定的目標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辛亥革命作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其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壓迫,鏟除封建統治,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從革命的最終結果看,這兩個目的都沒有達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得到改變。因此,我們說辛亥革命失敗了。再深透點講,辛亥革命實際上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革命失敗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國成立後,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設銀行都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裡有了顯著的增大,無產階級隊伍也日益壯大。
辛亥革命還打落了亞洲第一個皇冠,具有國際意義.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為中國的發展趨勢,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成功得倉促,到手的乃是不徹底的勝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完成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他民權、民生長期掛著欠賬。而且就民族主義一項來說,完成的也僅僅是「驅除韃虜」,各個帝國主義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袁世凱上台後,中國在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下,三民主義成了紙面上的東西,他們掛羊頭賣狗肉,雖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就這一點來看,辛亥革命的成功雖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卻是煮了一鍋夾生飯。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 辛亥革命不等於中國資作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端,辛亥革命當然不可能將整個中國資產階級革命一下子進行到底,事實上,就連歐美諸國世界上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是「分步走」才完成的。所以,我們並不能苛求辛亥革命.「對於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低估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混淆辛亥革命與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界限,便必然會得出辛亥革命失敗的結論;混淆辛亥革命與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界限,縱然得出辛亥革命成功的結論,也是不能令人口服心服的。在盡量避免這些缺陷的前提下肯定辛亥革命的成功,絲毫不會遮掩中國共產黨所發動和領導的一系列新的革命運動的光輝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它拉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談及辛亥革命,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敗」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的研究和宣傳中,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勝利同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失敗這兩個問題區分開來。「辛亥革命失敗論」的一個典型的論據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且,「辛亥革命的失敗」成了普遍運用於論證舊民主主義革命何以必然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依據。
無庸諱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是事實,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也是事實。然而,這並不足以成為論證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據。把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其根源仍在於把近代中國的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辛亥革命混為一談。
衡量革命的成敗,關鍵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預定的目標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辛亥革命作為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其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壓迫,鏟除封建統治,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從革命的最終結果看,這兩個目的都沒有達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得到改變。因此,我們說辛亥革命失敗了。再深透點講,辛亥革命實際上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革命失敗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國成立後,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設銀行都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裡有了顯著的增大,無產階級隊伍也日益壯大。
辛亥革命還打落了亞洲第一個皇冠,具有國際意義.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為中國的發展趨勢,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成功得倉促,到手的乃是不徹底的勝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完成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他民權、民生長期掛著欠賬。而且就民族主義一項來說,完成的也僅僅是「驅除韃虜」,各個帝國主義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袁世凱上台後,中國在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下,三民主義成了紙面上的東西,他們掛羊頭賣狗肉,雖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就這一點來看,辛亥革命的成功雖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卻是煮了一鍋夾生飯。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 辛亥革命不等於中國資作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端,辛亥革命當然不可能將整個中國資產階級革命一下子進行到底,事實上,就連歐美諸國世界上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是「分步走」才完成的。所以,我們並不能苛求辛亥革命.「對於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低估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混淆辛亥革命與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界限,便必然會得出辛亥革命失敗的結論;混淆辛亥革命與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界限,縱然得出辛亥革命成功的結論,也是不能令人口服心服的。在盡量避免這些缺陷的前提下肯定辛亥革命的成功,絲毫不會遮掩中國共產黨所發動和領導的一系列新的運輝.
㈥ 以辛亥革命為題寫一篇作文,最少400字以上
辛亥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積著的憤怒和仇恨的大爆發。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壓迫的加重,使中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趨激化,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因而不斷高漲。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用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進行前仆後繼,英勇不屈的斗爭。在革命斗爭中,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充滿著勝利和失敗,前進和暫時的後退。近代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准備,後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繼續和發展。一切為中國獨立、民主、富強而奮斗犧牲的烈士都永垂不朽,一切為中國革命作出過貢獻的人都受到人民的崇敬和懷念。
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豐富多彩,可歌可泣。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國農民階級為了反抗清朝封建專制的殘酷統治和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這些斗爭的高峰,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義和團運動。19世紀80—90年代,中國年輕的資產階級,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不得不倉促地走上歷史舞台,勇敢地領導了救亡運動——發動了戊戌維新運動。但這些斗爭都沒有避免失敗的結局。中國歷史的發展充分說明,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壓迫下,舊式的中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都不能挽救中國的民族危機。只有通過革命,打碎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枷鎖,才能取得民族的獨立,也只有沖垮封建主義的桎梏,才能開拓社會發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奴役、封建主義專制和國家貧窮落後,使中華民族走向獨立、民主和富強的必由之路。
中國的民主革命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辛亥革命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繼續和發展,但它又不同於此前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它是在中國出現了新的社會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和新的社會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因此,資產階級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導力量。民族資產階級下層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提出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去替代舊的生產方式,而且還要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去代替封建專制主義制度,所以它具有更新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重大意義。
毛澤東說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孫中山開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紀90年代建立興中會作為標志的。興中會的建立是中國正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端,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結束,辛亥革命失敗,這場革命運動歷經了近20年,大致可分為兩大時期和6個階段。
兩大時期為:
1912年前興中會和同盟會發動和領導革命時期;
1912年後組建中央政府和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時期。
6個階段為:
從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起至1900年11月興中會領導的惠州起義失敗,此為辛亥革命的最初醞釀階段;
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到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前,是辛亥革命運動的興起階段;
從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義前夕是辛亥革命運動的發展階段;
從1911年10月武昌首義至11月下旬革命風暴席捲全國,各省區宣布起義或獨立,為辛亥革命運動的高漲階段;
從1911年11月下旬,光復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漢口舉行會議籌組臨時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解散之前,為辛亥革命運動的勝利階段;
從1912年4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敗,是辛亥革命運動由勝利到失敗的階段。
從整個革命運動的進程看,斗爭是異常復雜和曲折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有過勝利的亢奮和喜悅,更有失敗的悲憤和痛苦。勝利和失敗都來得很迅速,說明當時中國革命與反革命,進步與反動,愛國與賣國兩種勢力、兩條道路、兩種前途的斗爭極其尖銳和激烈。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軟弱,不能在極端復雜和困難的環境下戰勝敵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後未能把政權鞏固起來。革命的果實被大地主大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袁世凱篡奪,革命以失敗告終。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事件。作為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它的歷史功績是永存的。
辛亥革命簡介
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 同盟會 及其領袖 孫中山 。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革命的准備
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興中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
20世紀初,留日學生創辦的刊物首先出現排滿字樣,有的刊物明確主張顛覆清政府。1903年,東京留學界思想愈益活躍,宣傳民族主義、民權學說的刊物相繼出ban。上海知識界也出現了新氣象,公開倡言革命。組織革命團體,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個重要標志。1903年11月,黃興建立華興會。以後,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為會長的光復會,江蘇、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團體。
1905年7月,孫中山、黃興、 陳天華 等70餘人在東京集hui,決定成立中國同盟會,作為全國的革命領導中心。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其他小團體的成員陸續加入。8月中旬,孫中山在留學生歡迎會上發表了《中國應建設共和國》的演說。同月20日,同盟會召開成立大會,孫中山被推為總理,黃興被推為執行部庶務,會議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11月,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出ban,孫中山在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內容的三民主義。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 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號召。《民報》創辦後即同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展開論戰。辯論結果,革命派占據上風,改良派的政治影響大為衰落。
革命派積極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使同盟會的精華遭到重大損失,但有力地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擴大了革命影響。與此同時,自發的群眾斗爭蓬勃發展,多達千餘次。民族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與帝國主義發生矛盾,參加並領導了收迴路礦權運動和抵制美貨運動 。
為了消弭革命,拉攏資產階級,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開明的姿態。1905年7月,派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 預備立憲 。1907年9、10月,下詔籌設資政院和咨議局,允許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選舉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議等部分權力。上層資產階級從中看到了希望,紛紛成立各種立憲團體,從事君主立憲活動,准備參預政權。但是滿洲親貴們對立憲並不熱衷。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規定大清帝國萬世一系,同時宣布預備立憲以9年為期。不久,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去世,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改元宣統。攝政王載灃採取集權措施,積極推行由皇族獨攬國家大權的政策,滿洲親貴和漢族官僚之間的矛盾加深,1910年,國會請願同志會在北京連續發起 國會請願運動,要求清政府速開國會。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發布內閣官制,成立以慶親王奕為總理的皇族內閣。立憲派分享政權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數人拋棄立憲的幻想,對革命活動開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勢愈益成熟。
革命的爆發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國主義之命是從,將從中國人民手中奪得的權利拱手獻給帝國主義,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與鐵路國有直接相關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人民強烈反對出賣路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尤為波瀾壯闊。9月,保路風潮擴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群眾暴動接連發生。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會和川路股東會的負責人,並槍殺請願群眾數十名,造成流血慘案。同盟會員龍鳴劍等和哥老會組成保路同志軍進圍成都,轉戰各地,攻城奪地,猛烈沖擊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在清政府全力應付四川保路運動的時候,湖北新軍中文學社、共進會等革命團體乘機發動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轟轟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黨人感到形勢緊迫,決定於10月6日(中秋節)發動起義,後由於形勢瞬息變化,起義推遲。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預定起義的那一天,共進社負責人孫武在漢口裝配炸彈時不慎爆炸,湖廣總督下令閉城搜查,漢口和武昌的起義指揮機關遭到破壞,一些起義領導人被捕、被殺或避匿。在這種情況下,新軍各標營中革命士兵開始主動行動。10日晚7時,武昌城外塘角的輜重營和城內工程第八營幾乎同時發動,各標營繼起,經一夜苦戰,11日晨革命軍佔領總督署,全城光復,首義成功。漢陽、漢口也先後為革命軍佔領。11日,起義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議局,在咨議局議長湯化龍等人的參與下,宣布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革命黨的領袖們未親身參加起義,缺乏政治經驗的起義士兵對自己掌握政權沒有信心,清湖北新軍協統 黎元洪 在革命士兵的槍口逼迫下任湖北軍政府都督。軍政府發布文電,號召各省為推翻清朝建立民國而奮斗。11月,湖北軍政府公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它是全國第一個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原則擬定的地方憲法。
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得到了連鎖反應,各省革命黨人紛紛行動起來。至11月底,全國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獨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統治較強,如直隸、山東、河南;有的遠在邊陲,革命黨勢力較弱,如新疆、奉天。這些省份也不平靜,革命黨仍然組織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武昌起義之後,立憲派紛紛表示贊成革命,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廣大人民群眾在各省起義過程中表現了高昂的熱情。新軍士兵、會黨群眾、知識分子、工人、農民、城市貧民、海外華僑、愛國士紳、少數民族都作出了貢獻。中國的政治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沸騰局面。
革命的勝利與失敗
革命的勝利發展使清政府極為震驚。10月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授予指揮湖北軍事的全權。11月1日,清軍攻陷漢口。同日,攝政王載灃宣布解散皇族內閣,交出全部軍政大權,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 **洪和黃興、宋教仁等過高估計了袁世凱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難,企圖利用袁世凱和清朝貴族之間的矛盾,以大總統的位置動員他倒戈,把最終推翻清朝的希望寄託於袁世凱。11月27日,漢陽為清軍攻陷。12月1日,雙方議訂停戰3日。此後又擬定雙方派出代表討論大局。停戰是辛亥革命從武裝斗爭走向政治妥協的一個重要轉折。
12月18日,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和革命軍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開始和談。11月下旬,各省代表議決承認武昌為中華民國中央軍政府,以鄂督執行中央政務。接著14省代表會議在漢口英租界召開,籌備成立中央臨時政府。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代表會議決定以南京為中央臨時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隨即自武漢齊集南京。25日,同盟會總理孫中山自海外歸來。29日,17省代表會議以16票的絕對多數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到南京就職,發布《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告全國同胞書》等文件,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誕生。1月2日,通電改用陽歷。3日,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確定臨時政府組成人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臨時參議院。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包括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3種政治勢力。獨立各省的軍政府多數為立憲派和舊官僚所操縱,南京臨時政府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對它們事實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革命派自身的弱點也更多地暴露出來,孫中山的許多正確主張都遭到反對。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袁世凱感到大總統的位置難以到手,立即撤銷和議代表,造成談判破裂的形勢,迫使革命勢力妥協。帝國主義列強拒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並且製造外國干涉的空氣。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孫中山被迫退讓。1月22日,孫中山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即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保證後,加緊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終於接受中華民國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正式退位。這樣,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也隨之結束。2月13日,袁世凱向臨時政府正式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因實力在北方,拒絕南下就職。孫中山派蔡元培為專使北上迎接,袁世凱暗中指使親信部隊在北京、天津、保定製造兵變;帝國主義也乘機調兵入京,製造緊張空氣,以支持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再次退讓。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個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25日,唐紹儀到南京接收臨時政府,組織新內閣。該內閣中內政、陸軍、海軍、財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凱的親信或擁護者擔任,同盟會只分配到教育、農林、工商等幾個點綴性的席位。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5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和該院遷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所篡奪。辛亥革命失敗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辛亥革命先烈榜
陳甫仁 胡應升 陳與燊 陳文褒 馮超驤 黃裘訄
叢允中 黃興 黃際隆 黃體榮 黃忠炳 黃澤霖
程家檉 黃為基 程良 叢琦珠 方遠照 方次石
白朗 方聲洞 馮超襄 馮特民 蔡濟民 卞鼐
戴戡 樊毓秀 鄧鏗 馮如 白毓昆 方維
韓伯棠 方孝慈 車鉞 蔡銳霆 叢環珠 鄧伯曜
董振五 葛謙 蔡大輔 陳孔白 陳更新 陳可鈞
陳作新 陳佐黃 陳景華 陳敬岳 陳伯平 陳桂山
陳安義 陳安人 陳守堂 陳涌波 陳文友 陳公木
陳與? 陳雄 陳森 陳濤 陳春 季雨霖
遲德智 弟敏學 范鴻仙 范傳甲 范光啟 範金
陳翼龍 黃方 高福楠 高照林 高彭年 高海廷
高尚志 陳樵 陳樵 陳模 陳福 陳滔
陳滔 黃之萌 何棠 何文 姜樹玖 姜守旦
姜文培 淡春谷 崔德聚 華金元 崔懷仁 胡應升
耿世昌 耿直 胡廷佐 胡有棠 胡玉珍 胡仁輝
侯鴻(釒)英 侯邦富 侯文蔚 侯文蔚 陳天華 侯郇
陳子范 龔自沅 陳才 曹富章 曹印侯 陳其美
賀金聲 杜玉興 杜鳳英 黃鶴鳴 黃毓英 郭繼枚
黃家麟 郭典三 單鵬宴 黃鍾傑 郭好蘇 黃旭
你可以摘抄一些,這個很簡單
㈦ 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辛亥年)爆發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孫中山1894年11月於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次年初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開始開展反清武裝斗爭。隨後華興會、光復會、科學補習所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新興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利用書刊大力宣傳愛國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廣泛傳播。1905年8月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公舉孫中山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革命黨人積極聯絡海外愛國華僑,運動國內會黨和新軍,在中國西南發動多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都失敗了,卻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黃花崗起義失敗不久,湘、鄂、川、粵四省掀起保路風潮,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10月10日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的影響和推動下,發動武昌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辛亥革命。之後全國各地相繼響應,不到兩個月,全國有十四省宣布獨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會議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並於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策法令,成立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從此結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清朝的覆滅,標志著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和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
㈧ 關於辛亥革命的500字作文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復府出賣鐵路修築權,制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發保路運動。1911年10月10日,武漢地區的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動武昌起義,接著各省紛紛響應,因為1911年為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㈨ 關於辛亥革命的作文!500字以上(思路也行)
偶有哦 辛亥革命作為一場近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引人關注的事件,讓人不得不有所感觸.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場相對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來,是成功的革命事件,這為以後的新文化運動、對國民性進行改造的思想觀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都創造了較寬松的社會環境,是對舊有的社會體制的改觀,是對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壓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國人帶來了一點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詬病的,辛亥革命是場不徹底的革命,對舊有的社會提出病症,卻沒有好的葯方來治癒,對舊有的社會批判改造不徹底,新社會的思路不清晰、觀念不明確,沒呈現出良好的一貫性、完整性、規范性,這從孫中山被憲政議會選為大總統不久,就在袁世凱恫嚇加利誘的威脅中竊取了革命果實可以作證。雖然領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也有綱領目標,但它政治適應性差和社會基礎不牢固,導致了它的失敗,以至於隨後提出的新三民主義,也無法挽回其政治命運的毀滅走勢。歷史註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國建立這段時期是新舊交替的時期,不是決定歷史局面的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表現尤其與眾不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在吸取了歷史教訓,當然也有辛亥革命以來的教訓,對舊有的社會進行徹底的改造,並實施了新的措施,並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不是簡單的由『槍桿里出政權』里逐步在軍隊基層建立起黨的組織,取得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進一步取得政治的領導權,更是發動經濟領域的土地革命,和發動群眾的社會運動。這三點就是毛澤東提出的三大路線,前一點是主線、重點,這和辛亥革命一樣,始終是決定中國政治命運走向的關鍵,社會進程也是主要圍繞政治斗爭進行,矛盾體現在政治上非常激烈,生死存亡,休戚相關。後二點是要說的。土地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不僅涉及經濟,更是設計政治、社會,也是辛亥革命不徹底、沒涉及的要害。發動群眾也不僅是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促進生產發展,更是響應人的心聲、渴望,提高人的覺悟、文化的一項公共事業活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社會人權的一種體現,其意義可想而知,要有多大就有多大。而發動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在這三方面,要不是沒做,要不做了沒做好做到,要不做到做好是只有少數個人受益,沒有根本性的社會效果。相比較來,共產黨做了,還做得好,效果都是徹底地有效果。把最決定的事情做成和實現了,哪怕是從窮鄉僻壤里的山溝里走出來的,也能打敗有美援,有軍事優勢,受到國際認可的現政權。
辛亥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積著的憤怒和仇恨的大爆發。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壓迫的加重,使中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趨激化,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因而不斷高漲。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用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進行前仆後繼,英勇不屈的斗爭。在革命斗爭中,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充滿著勝利和失敗,前進和暫時的後退。近代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准備,後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繼續和發展。一切為中國獨立、民主、富強而奮斗犧牲的烈士都永垂不朽,一切為中國革命作出過貢獻的人都受到人民的崇敬和懷念。
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豐富多彩,可歌可泣。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國農民階級為了反抗清朝封建專制的殘酷統治和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這些斗爭的高峰,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義和團運動。19世紀80—90年代,中國年輕的資產階級,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不得不倉促地走上歷史舞台,勇敢地領導了救亡運動——發動了戊戌維新運動。但這些斗爭都沒有避免失敗的結局。中國歷史的發展充分說明,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壓迫下,舊式的中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都不能挽救中國的民族危機。只有通過革命,打碎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枷鎖,才能取得民族的獨立,也只有沖垮封建主義的桎梏,才能開拓社會發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奴役、封建主義專制和國家貧窮落後,使中華民族走向獨立、民主和富強的必由之路。
中國的民主革命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辛亥革命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繼續和發展,但它又不同於此前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它是在中國出現了新的社會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和新的社會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因此,資產階級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導力量。民族資產階級下層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提出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去替代舊的生產方式,而且還要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去代替封建專制主義制度,所以它具有更新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重大意義。
毛澤東說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孫中山開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紀90年代建立興中會作為標志的。興中會的建立是中國正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端,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結束,辛亥革命失敗,這場革命運動歷經了近20年,大致可分為兩大時期和6個階段。
兩大時期為:
1912年前興中會和同盟會發動和領導革命時期;
1912年後組建中央政府和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時期。
6個階段為:
從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起至1900年11月興中會領導的惠州起義失敗,此為辛亥革命的最初醞釀階段;
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到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前,是辛亥革命運動的興起階段;
從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義前夕是辛亥革命運動的發展階段;
從1911年10月武昌首義至11月下旬革命風暴席捲全國,各省區宣布起義或獨立,為辛亥革命運動的高漲階段;
從1911年11月下旬,光復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漢口舉行會議籌組臨時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解散之前,為辛亥革命運動的勝利階段;
從1912年4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敗,是辛亥革命運動由勝利到失敗的階段。
從整個革命運動的進程看,斗爭是異常復雜和曲折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有過勝利的亢奮和喜悅,更有失敗的悲憤和痛苦。勝利和失敗都來得很迅速,說明當時中國革命與反革命,進步與反動,愛國與賣國兩種勢力、兩條道路、兩種前途的斗爭極其尖銳和激烈。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軟弱,不能在極端復雜和困難的環境下戰勝敵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後未能把政權鞏固起來。革命的果實被大地主大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袁世凱篡奪,革命以失敗告終。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事件。作為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它的歷史功績是永存的。
辛亥革命簡介
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 同盟會 及其領袖 孫中山 。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革命的准備
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興中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
20世紀初,留日學生創辦的刊物首先出現排滿字樣,有的刊物明確主張顛覆清政府。1903年,東京留學界思想愈益活躍,宣傳民族主義、民權學說的刊物相繼出ban。上海知識界也出現了新氣象,公開倡言革命。組織革命團體,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個重要標志。1903年11月,黃興建立華興會。以後,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為會長的光復會,江蘇、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團體。
1905年7月,孫中山、黃興、 陳天華 等70餘人在東京集hui,決定成立中國同盟會,作為全國的革命領導中心。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以及其他小團體的成員陸續加入。8月中旬,孫中山在留學生歡迎會上發表了《中國應建設共和國》的演說。同月20日,同盟會召開成立大會,孫中山被推為總理,黃興被推為執行部庶務,會議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11月,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出ban,孫中山在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內容的三民主義。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 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號召。《民報》創辦後即同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展開論戰。辯論結果,革命派占據上風,改良派的政治影響大為衰落。
革命派積極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使同盟會的精華遭到重大損失,但有力地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擴大了革命影響。與此同時,自發的群眾斗爭蓬勃發展,多達千餘次。民族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與帝國主義發生矛盾,參加並領導了收迴路礦權運動和抵制美貨運動 。
為了消弭革命,拉攏資產階級,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開明的姿態。1905年7月,派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 預備立憲 。1907年9、10月,下詔籌設資政院和咨議局,允許資產階級可以通過選舉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議等部分權力。上層資產階級從中看到了希望,紛紛成立各種立憲團體,從事君主立憲活動,准備參預政權。但是滿洲親貴們對立憲並不熱衷。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規定大清帝國萬世一系,同時宣布預備立憲以9年為期。不久,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去世,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改元宣統。攝政王載灃採取集權措施,積極推行由皇族獨攬國家大權的政策,滿洲親貴和漢族官僚之間的矛盾加深,1910年,國會請願同志會在北京連續發起 國會請願運動,要求清政府速開國會。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發布內閣官制,成立以慶親王奕為總理的皇族內閣。立憲派分享政權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數人拋棄立憲的幻想,對革命活動開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勢愈益成熟。
革命的爆發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國主義之命是從,將從中國人民手中奪得的權利拱手獻給帝國主義,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與鐵路國有直接相關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人民強烈反對出賣路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尤為波瀾壯闊。9月,保路風潮擴展為全省抗糧抗捐,群眾暴動接連發生。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會和川路股東會的負責人,並槍殺請願群眾數十名,造成流血慘案。同盟會員龍鳴劍等和哥老會組成保路同志軍進圍成都,轉戰各地,攻城奪地,猛烈沖擊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在清政府全力應付四川保路運動的時候,湖北新軍中文學社、共進會等革命團體乘機發動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轟轟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黨人感到形勢緊迫,決定於10月6日(中秋節)發動起義,後由於形勢瞬息變化,起義推遲。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預定起義的那一天,共進社負責人孫武在漢口裝配炸彈時不慎爆炸,湖廣總督下令閉城搜查,漢口和武昌的起義指揮機關遭到破壞,一些起義領導人被捕、被殺或避匿。在這種情況下,新軍各標營中革命士兵開始主動行動。10日晚7時,武昌城外塘角的輜重營和城內工程第八營幾乎同時發動,各標營繼起,經一夜苦戰,11日晨革命軍佔領總督署,全城光復,首義成功。漢陽、漢口也先後為革命軍佔領。11日,起義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議局,在咨議局議長湯化龍等人的參與下,宣布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革命黨的領袖們未親身參加起義,缺乏政治經驗的起義士兵對自己掌握政權沒有信心,清湖北新軍協統 黎元洪 在革命士兵的槍口逼迫下任湖北軍政府都督。軍政府發布文電,號召各省為推翻清朝建立民國而奮斗。11月,湖北軍政府公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它是全國第一個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原則擬定的地方憲法。
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得到了連鎖反應,各省革命黨人紛紛行動起來。至11月底,全國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獨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統治較強,如直隸、山東、河南;有的遠在邊陲,革命黨勢力較弱,如新疆、奉天。這些省份也不平靜,革命黨仍然組織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武昌起義之後,立憲派紛紛表示贊成革命,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廣大人民群眾在各省起義過程中表現了高昂的熱情。新軍士兵、會黨群眾、知識分子、工人、農民、城市貧民、海外華僑、愛國士紳、少數民族都作出了貢獻。中國的政治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沸騰局面。
革命的勝利與失敗
革命的勝利發展使清政府極為震驚。10月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授予指揮湖北軍事的全權。11月1日,清軍攻陷漢口。同日,攝政王載灃宣布解散皇族內閣,交出全部軍政大權,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 **洪和黃興、宋教仁等過高估計了袁世凱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難,企圖利用袁世凱和清朝貴族之間的矛盾,以大總統的位置動員他倒戈,把最終推翻清朝的希望寄託於袁世凱。11月27日,漢陽為清軍攻陷。12月1日,雙方議訂停戰3日。此後又擬定雙方派出代表討論大局。停戰是辛亥革命從武裝斗爭走向政治妥協的一個重要轉折。
12月18日,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和革命軍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開始和談。11月下旬,各省代表議決承認武昌為中華民國中央軍政府,以鄂督執行中央政務。接著14省代表會議在漢口英租界召開,籌備成立中央臨時政府。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代表會議決定以南京為中央臨時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隨即自武漢齊集南京。25日,同盟會總理孫中山自海外歸來。29日,17省代表會議以16票的絕對多數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到南京就職,發布《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告全國同胞書》等文件,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誕生。1月2日,通電改用陽歷。3日,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確定臨時政府組成人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臨時參議院。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包括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3種政治勢力。獨立各省的軍政府多數為立憲派和舊官僚所操縱,南京臨時政府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對它們事實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權力。革命派自身的弱點也更多地暴露出來,孫中山的許多正確主張都遭到反對。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袁世凱感到大總統的位置難以到手,立即撤銷和議代表,造成談判破裂的形勢,迫使革命勢力妥協。帝國主義列強拒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並且製造外國干涉的空氣。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孫中山被迫退讓。1月22日,孫中山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即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保證後,加緊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終於接受中華民國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正式退位。這樣,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也隨之結束。2月13日,袁世凱向臨時政府正式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因實力在北方,拒絕南下就職。孫中山派蔡元培為專使北上迎接,袁世凱暗中指使親信部隊在北京、天津、保定製造兵變;帝國主義也乘機調兵入京,製造緊張空氣,以支持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再次退讓。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個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25日,唐紹儀到南京接收臨時政府,組織新內閣。該內閣中內政、陸軍、海軍、財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凱的親信或擁護者擔任,同盟會只分配到教育、農林、工商等幾個點綴性的席位。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5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和該院遷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所篡奪。辛亥革命失敗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