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式命題作文怎麼審題
你是初中還是小來學,如果是小學自,寫一些簡單小事,如果是初中,初中主要是敘事,多觀察身邊的一些事情,再運用到作文中去,看作文書主要是學習一些寫作方法,禁止抄襲,小心「撞車」,如果讀不懂題意,靜下心來多讀幾遍,如果是月考,可以根據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內容,想課本靠一靠,如果是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可以根據前面的閱讀題想一想,這一般多是有聯系的,但是一定要多積累,作文要想的高分,除了不跑題以外,字跡要工整
2. 初中作文如何審題
從大的方面是,初中作文命題有三種類型: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各種題型的審題各有不同。我先發給你關於初中命題作文審題的稿子吧!
1、命題作文審題「三步曲」
命題作文是作文考試常見的一種形式。四川省中考作文題目:以『意外的禮物』為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就是這類題目之一。
作好命題作文的關鍵是審題,怎樣審題呢?簡單地說來,就是唱好「清楚范圍、明確重點、確定主題」的「三步曲」。
首先,是「清楚范圍」。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清楚范圍是什麼,二是清楚范圍有多寬。清楚前者,是為了作文「切題」,不「切題」的作文,無論寫得怎樣精彩,都是不能及格的。清楚後者,是為了在最大的范圍內選擇最熟悉、最有感情、最有體會、最有意義的材料來寫。
在這兩者中,大多數同學是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對於「意外的禮物」,他們都清楚它的范圍是「寫禮物,而且是意外的禮物」,卻不清楚它的「范圍有多寬」。他們一般只是簡單想到了「本以為得不到卻得到了的禮物」是意外的禮物;「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的禮物,結果得到的卻是另外的禮物」是意外的禮物,而沒有去深想,除了這些以外,還有稱得上「意外的禮物」的嗎?如果仔細地去想,就會發現,能稱得上「意外禮物」的還不少呢!
意外的人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在意外的
時間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在意外的地點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因意外的原因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用意外的方式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而且,這意外的「禮物」還可以是物質的:一張畫、一本書、一件衣服、一塊蛋糕……;也可以是精神的:一句話、一個道理、一種情感、一種精神……
怎麼樣?范圍夠寬的了吧?然而,可千萬別到此為止啊,這些,還只是在題目的「內部」做文章,如果我們再到題目的外部去開拓呢?那裡,還有一片廣闊的天地!
題目沒有限制「意外禮物」是「誰送給誰」的,因此,它可以是別人送給你的,也可是你送給別人的,還可以是別人送給別人的。而這別人,可以是父母老師,也可以是朋友同學,可以是領導,可以是鄰居,還可以是不認識的人;可以是男,可以是女……題目沒有限制時間,因此,這「意外禮物」可以是孩童時代的,可以是小學時候的,可以是初中日子的,甚至可以是昨天的,就在此刻考場上的……題目沒有限制「禮物」一定要是使人感到高興的,題目沒有限制「禮物」一定要是給個人的……這是多麼寬廣的范圍啊!在這么寬廣的范圍中,你還找不到「熟悉的、有感情的、有體會的、有意義的」材料么?
為什麼要「清楚范圍」?就是要在題目允許的范圍內,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的作文材料。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找好了作文的材料,接下來就該是如何使用這些材料的問題了,譬如炒菜,找好了肉,找好了菜,找好了作料,可哪樣該多,哪樣該少,哪樣該次,哪樣該主呢?這就是命題作文審題的第二步:「明確重點」。
「意外的禮物」這個題目,「意外的」顯然是重點,就是說,作文時,不要在「禮物多少、輕重、貴賤」等上多費筆墨,而要在「為什麼是意外」的上狠下功夫。如果說,你要寫的是「本以為得不到卻得到了的」意外的禮物;「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結果得到的卻是另外的」 意外禮物的話,這功夫首先可以「狠下」在「本以為得不到」和「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的禮物」的記敘和描寫上,「得不到」的理由越充分,「卻得到了」的結果就越「意外」;「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的禮物」的理由越充分,「結果得到的卻是另外的禮物」就越意外……其次,這功夫還可以下在「更意外」上,禮物本來已經是意外的了,如果再加上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這禮物不就意外到家了么?
像「意外的禮物」這樣的定語和中心詞偏正式結構的題目,重點是定語的時候較多,如「難忘的一天」「助人為樂的人」「可愛的動物」的重點就在定語「難忘的」「助人為樂的」「可愛的」上面;當然,也不是全是這樣,「家庭風波」「我的悔恨」的重點就在「風波」「悔恨」上。
有了作文的好材料,又知道了該在哪兒下功夫,審題就大功告成了?不是,還有重要的一步:「確定主題」。
所謂「確定主題」,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你對作文中寫的人和事抱什麼樣的感情,講述這些人和事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如果「感情」不健康,「目的」不正確,那材料越「好」,功夫越下得狠,作文離成功就越遠。
比如,有這么一個材料:
課間,一個男同學對剛轉到班上不久的一位女同學說:「外面一個人讓我帶個小盒子給你,說是祝你生日快樂,」女同學說:「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啊!」男同學說:「管他呢,打開看看吧!」盒子打開了,裡面是一條嚇人的蜈蚣,女同學嚇得大叫起來,原來,是那個男同學在惡作劇。
材料中的「禮物」,真可謂是「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意想不到的禮物」,用它來寫「意外的禮物」真是太合適了。用這個材料寫出來的作文是不是就是好作文呢?
這就要看主題是如何確定了。如果是贊美男同學的「聰明」,嘲笑女同學的「膽小、愚蠢」,作文失敗無疑;如果是主題不明,就像前面的文字一樣,只是對事件作平淡的記敘,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作文就無成功可言;如果主題是對男同學的批評,對女同學的安慰,呼籲玩笑要文明,要有度呢?作文就是成功的了。
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確定主題」的重要性。同學們,給自己的作文確定一個好的主題吧!什麼樣的主題是好的主題呢?作文記敘的人、事有意義,作者的感情健康、積極、向上。自然,人、事越有意義,作者的感情越健康、積極、向上。主題就越好。然而,主題是源於材料的,我們要從材料中去挖掘,提煉好的主題,如果不顧材料去給作文硬安強栽什麼好的主題,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唱了這「三步曲」,就可以列提綱作文了。別以為這樣做會浪費時間,它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啊!
【成功作文】
意外的禮物
林 海
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人。
四冊期末考試時,不知怎的,全班總分第一「三連冠」的我,一下子摔到了十一名。羞愧、煩惱塞滿了我的心,「三好學生」肯定泡湯了,班長肯定當不成了,最使我難堪的是我在「三連冠」之後誇下的大話。在我拿下「三連冠」的時候,我真是忘形了,我誇口說,我要拿下初中六期期末考試「六連冠」。而今……同學老師會怎樣說我呢?那天,剛剛看到了分數,尖嘴黎劍就嘲笑地喊:「咱們班長這回一下考了兩個一名,提前實現『五連冠』啦!」
在學校里煩,回到家裡更煩。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叔叔、嬸嬸沒完沒了地輪番轟炸:「失敗了要振作」,「挫折面前別灰心……」真把人給煩死了!振作,振作,振作就能把十一名變成一名嗎?不灰心,不灰心,對我今天的處境有用嗎?
我把自己關在寢室里,誰的面都不想見,誰的話都不想聽!聽說姑爺出差回來了,肯定有會來說教,天啦,饒了我吧!
正想著,門外響起了媽媽的聲音:「海海,開開門,有人看你來了。」
「不要,不要,我不要!」沖著門外,我大聲地喊:「要振作,別灰心,煩死人了!」
門外的人嘀咕一陣後走了,姑爺的脾氣什麼時候改了?來的人不是姑爺?那是誰呢?
接下來,我過了兩天平靜的日子,第三天剛起床,就聽見有人喊:「林海,電報!」我的電報?誰給我發電報?我跑出去,滿懷狐疑地從郵遞員手中接過電報,果然是我的電報,上面寫著:「早知道你是個振作不起來的東西,如果你能再考第一,我手板心裡煎魚!」
我差一點沒有跳起來。什麼,我振作不起來?什麼,我不能再考第一? 我偏要振作給你看,偏要再考第一,叫你手板心煎魚!想到這兒,我又看了一眼電報,電報上沒有署名。沒關系,我會找到這個人的。我想。
我彷彿變了個人。
第五期期末考試,我又考了第一。
至今,我仍迫切地希望找到這個人,不過,我不是想讓他手板心煎魚,而是要感謝他,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是他,給了我一份最珍貴的禮物——一劑清醒劑。
這個人是誰呢?
(選自《讀寫園地》)
【評析與點撥】這是一篇成功的習作。首先,小作者「清楚」了題目的范圍,在題目允許范圍內選到了典型、恰當、新鮮的材料,作文尚未動筆,就已先勝一籌。其次,小作者明確了題目的重點,在「意外」上狠下了功夫。作文中的禮物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不是讓人產生愉悅的,而是讓人警醒的,而且還是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真是夠意外的了。如此意外而又合情合理,實屬不易。第三,這這篇作文的成功,還因為它有一個 「不能因一時一事的失敗和挫折而灰心喪氣,不能自拔」的健康、積極向上的主題。
顯然,它的成功,審題審得好是主要原因之一。同學們,作文考試時,好好審題吧!
3. 中考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寫材料作文,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文章成敗關鍵性的一步。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審題的過程中確定的。 審題的具體任務是 通 過 對作 文 題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題者的意圖,弄清寫作對象、范圍和重點,明確立意,並確定文章的體裁。寫材料作文時,對材料的審題與立意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首先,推敲關鍵詞句。
關鍵詞即材料中出現次數較多的詞語;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人物評議性的語句,有暗示材料中心思想的作用。所以,材料作文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立意的突破口。
例如, 河南 2013 年的材料作文。
女兒問:「為什麼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 呢?」父親說:「甜的西瓜因為被陽光照耀的時間長」。「那地里的瓜不都是在接受陽光的照耀嗎? 」女兒又問。父親說:「是呀,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耀。」
材料中 「陽光是公平的,它一視同仁地照耀著所有的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熱躲在陰影里,不肯接受陽光的照 耀」 是關鍵句,「甜、陽 光、陰 影」是關鍵詞。 「甜」寓意事件結果,「陽光」寓意歷練、磨礪,「陰影」寓意逃避。 我們分析了這些,就可以引申出一些哲理性的話題: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就看你是否珍惜;成功屬於有勇氣的人; 對於自身的缺陷,不要諱疾忌醫,要敢於接受等。 如果把握住關鍵詞句,審題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善用聯想和想像。
我們要善於聯想和想像,運用象徵、比喻等手法將材料意思引申。 比如,材料中含有「路」「腳印」「春風」等詞語,實際上它們都隱含著另一層意思:「路」 代表成長的歷程,「腳印」 代表人生的足跡,「春風」 代表輕言細語的教誨。
例如, 武漢2016 年的材料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許因為太在意登上山頂,我們往往沒有慎重選擇路徑就匆匆出發。於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進小路,有人奔向捷徑,有人闖入險途。有的路,平坦而通暢,帶給你的是安穩或平庸;有的路,崎嶇而險峻,帶給你的是精彩或傷害。選擇的路合適,你會順利登上山頂; 選擇的路不合適,即使登上山頂,也會遍體鱗傷。決定人生狀態的不是山頂,而是你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
我們審讀材料要從關鍵詞入手,「路」 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關鍵句是「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我們可以把「山頂」 轉化為目標,這樣由實到虛,就可以理解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就轉化為我們很熟悉的主題——成長。
最後,選好恰當角度。
蘇軾詩雲: 「橫看成嶺 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同一個材 料,從不同角度 去看,會有不同的思考,這就是見仁見智。 立意定題時,除了要與材料暗合神契外,盡量選自己頭腦中存儲豐富的內容來寫。
例如,2016 年重慶的材料作文。
「我只是雛菊叢中的一朵小花。 」一朵雛菊傷感地嘆息,「與這么多雛菊生長在一起,我的美麗完全被淹沒了,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我。」一個天使聽見了雛菊的心聲,規勸她說:「但是你真的很美麗! 」雛菊卻說:「我想成為唯一的一朵,身旁不要有其他任何同類! 」
天使不想再聽到雛菊的埋怨,於是把它帶到了城市廣場。幾天之後,市長帶著一個園藝師來對廣場進行改造。園藝師說:「把土壤翻一翻,種上天竺葵吧! 」雛菊大叫:「等一等! 你那樣做我會死的。」園藝師說:「如果這里還有一些和你一樣的雛菊,會對廣場起到非常好的美化作用。 但是在你的周圍找不到任何你的同類,你自己不可能形成一座 花園。」說完,園藝師把雛菊從地上連根拔起。
這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 一則類似童話或寓言的材料,我們可以抓住角色形象,從它的命運變化軌跡覓出材料的意思。這則材料的主角是那朵雛菊。它之所以被園藝師摧毀,其外在的原因是,它沒有和同類在一起。園藝師認為整體上顯得不美觀,所以毀掉了它。內在的原因是,它太高傲,總想成為唯一的一朵 雛菊。我們可以這樣立意:脫離團隊,只有自我的人,無法得 到任何人的幫助。 還可以這樣立意:這個世界很難容忍「唯一」,一心想成為「唯一」的,最終會像雛菊一樣被連根拔起。
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
4. 材料作文怎樣審題和立意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一、入題方式
1、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多角度進入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這一法則的思維背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分析的核心,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避免說理的片面性、絕對化。從寫作的角度看,主要表現在對材料的多角度認知和對論據的剖析和使用兩個主要方面。
題目:請以文中的故事為材料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900字的文章。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高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對於同一則材料,由於對象的性別、閱歷、興趣愛好、知識結構、情感狀態、價值取向、人生境界及所處社會環境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讀,「橫看成嶺側在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及中國古代「詩無達詁」的理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本則參考立意:不可淺嘗輒止、知錯就改、持之以恆、高歌無誨、路不可自窮、、歸去來兮、不如歸去。
2、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關鍵詞語拓展法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父坦然相對。師父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下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父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是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了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獲得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以上材料的關鍵處在於「這樣」、「信念」、「智慧」、「放飛」、「小和尚」、「順」這樣幾個詞。我們可以抓住這幾個詞語進行拓展來搜索最適合於寫作者的審題應意,其方法是:
一、尋找與關鍵有關的詞語。因為本則材料的幾個關鍵詞最終要歸納到「小」和「順」兩字,所以這兩字即突破口,以「順」字為例,學生列出了與「順」字相關的下列詞語:
一路順風 順理成章 順其自然 順水推舟 風調雨順 順藤摸瓜 順手牽羊 六六大順 逆來順受 順應天意 順天應人 柔順 順便 順序 順利 通順 孝順 順暢
二、梳理以上詞語,篩選與主題材料有關聯的詞語,並大致確定各個詞語的主題定位及行文走向,於是可有以下詞語進入寫作視野:
順理成章(小和尚用放飛思想獲得衣缽);順其自然(小和尚順應自然放棄執著);順藤摸瓜(蘋果顯示了小和尚成功的機遇;)順應天意(天賜不取,實為不智,劉備取荊州);順天應人順便(不經意間成就了大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孝順(小和尚對師傅的孝順和尊敬,還有真誠)。
從有關聯的詞語中選擇自己最適合我者,具有獨特優勢的應意,取一個標題,進行寫作。
3、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角度的切入的之問題解答式
第三次月考材料:
一個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白天,他將每一個木桶擦拭乾凈,並整齊擺好。可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小孩委屈地哭了。父親安慰他:「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征服風。」小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去井裡挑來清水,倒進空橡木桶里。第二天,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一個個擺放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他對高興地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父親贊許地笑了。
以「平衡」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順藤摸瓜,是這一方法的要領。如上一則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對下面的問題的求解來完成文本的寫作:
A、 什麼風?(明確和引伸關鍵名詞/自然風——流行風、浮誇風、追星風、吃喝風、攀比風、浪潮、思潮等)
B、 原來是怎樣的平衡?(為解析奠基:維持)
C、 受什麼外力作用?(窺探關節點促進正確解析材料:注意互動變化)
D、 新的平衡的關鍵是什麼?(把結局看清楚,定格文章走向)
E、 可以提煉出一個什麼道理?(透過現象看本質:概括與抽象才能張開心的翅膀,讓心飛起來)
F、 有無經典的事例佐證?(在自己的庫存中尋找資源,發散思維)
G、 這個道理在今天對你個人有何借鑒意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
H、 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何借鑒意義?(由小我走向大我)
I、 能否接觸到人性的層面?(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層次)
J、 是不具有生存指導的價值意義?(文學要關注文本之外的人的生存)
二、 立意的層次: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審美和藝術境界。
材料一中:「不可淺嘗輒止」、「知錯就改」、「持之以恆」這三個立意當是常規化立意;「高歌無誨」當從秦青角度切入,言對人生的曠達態度;「路不可自窮」立意當警示人生;「歸去來兮」,其意為去了又回來,言迷途知返;「不如歸去」,從批判的角度切入,對薛譚的舉動作一分為二的評論。
為材料二提出四個參考思路:①最美的結局一定在終點,成功就在眼前或不經意間,雖未穿過洪流,都已穿過心靈,河的這一邊,一切皆有可能,此非天意否?②童年時的天真與誠實,還有愛心,尚且與佛家隨緣之順乎天意同,佛心是否應是童心,佛真否?③人生的道路上,走不完的路要回頭,在路邊摘一個蘋果,小和尚得到的不是「蘋果」,而是智慧,一種大智慧。④小和尚「順手」一摘,摘得衣缽,此非「順手牽羊」而獲得意外驚喜,與瓜田李下何異?若反其意而立,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老和尚豈非是徇情枉法?
5. 材料作文怎樣審題呀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文章的立意取決於審題。審題不清,那麼立意就不準;立意不準,就會出現偏題、跑題現象。「棋失一著,全盤皆輸」就是這個道理。
一、材料作文審題原則
①整體性原則
仔細閱讀所提供的材料,切實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實質,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語,以局部代替整體。當然,重視材料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是正確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須在整體框架下進行。如這樣一則作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一偉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問她:「你是怎樣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說:「其實,這座雕像原來就在那裡,我只是將它多餘的邊邊角角去掉而已。」其實,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餘的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們該怎樣「審」這則材料呢?
有的同學抓住了關鍵詞「雕塑自我」,以此為話題,立意為「我勤奮努力塑造自我」、「我通過多讀書塑造自我」、「我選擇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來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學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為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缺點錯誤。」這樣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語」來立意,沒有能夠准確把握出題者的真正意圖,未免偏頗。既然是審題,就應該審得全面,把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而不是分割蠶食,片面立意。如我們把上面這則材料當做一個整體來分析就不難發現:除了「塑造自我」這個短語以外,「去掉多餘的邊邊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信息。「去掉『多餘的邊邊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內涵,圍繞這一點立意選材文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再如這樣一則作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②多角度原則
多材料包含兩個或更多含義,因此分析材料時,要運用發散性思維,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來的觀點2~5個,然後找出一個對自己寫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寫。如這樣一則作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麼能不窮呢?」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引伸。
「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麼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③明限制原則
與話題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強,必須要明確材料題旨來確定立意。如這樣一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交給他一塊石頭,說:「明天,你拿這塊石頭去賣,但不是真賣,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晚上,院長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到寶石市場去賣這塊石頭,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甚至被傳揚成「稀世之寶」。
院長對男孩說:「生命的價值也就像這塊石頭一樣,一塊很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
在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有很多同學以「珍惜」為話題,寫「珍惜友誼」、寫「珍惜時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學習機會」等,都未免偏頗。只要我們再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則材料的主旨才是話題——「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材料對「珍惜」有了更具體的限制。
④傾向性原則
有些材料,客觀地敘述一件事,說明事物或現象,不帶命題人任何主觀感情色彩和思想傾向;有些材料則正好相反,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如這樣一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於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為: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為:堅持就是勝利或攻書莫畏難。就明顯偏離題意。
材料作文審題方法
如何快速審准題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關鍵。
審題方法:找關鍵詞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在文字上有所表現,抓住這些詞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審題方法:以果溯因法。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拚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烏鴉為什麼抓山羊失敗?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我。一切從實際出發。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贊烏鴉「它也很可愛啊!」分析原因立意,因為它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於挑戰,敢於嘗試,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也可以從既要勇於嘗試又要講究實際立意。
審題方法:聯系實際法。
材料:人們總佩服「千里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氣概;人們也崇尚「老黃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總感到不如意,總想讓「千里馬」與「老黃牛」搞優勢互補,從而派生出「千里馬」式的「老黃牛」或「老黃牛」式的「千里馬」。
這則材料談的是人們對「千里馬」與「老黃牛」的態度,如果將材料中的動物聯繫到人類社會,學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對人不能求全責備。
審題方法:領會寓意法。
材料:一隻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開始它想東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後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於是什麼也不肯做,最終死在了野草叢中。
這則寓言分兩個層次:第一層講一隻蝸牛好高騖遠,立志大而不當,結果兩次「宏偉」的計劃都因不切實際而最終流產;第二層講這只蝸牛從此一蹶不振,最終死於草叢之中。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蝸牛悲劇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立志不切實際;二是不肯腳踏實地,不肯從干好平凡小事入手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材料:小馬要過河,先問牛大伯,問是否可以趟過去。牛大伯說水很淺,能趟過。小馬正准備過,忽然松鼠告訴他,水很深,不能過,前天還淹死了它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去問媽媽。媽媽叫它自己多想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不深也不淺,剛好過膝蓋。
正面:1.獨立思考是可貴的精神素質
2.正確的行為導向來源於獨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從的迷谷
4.多分析,多比較,方能鑒別是非
5.真知從實踐出,真理從實踐來
6、試一試是成功的開始,敢試才會有成功
反面:1、人雲亦雲,自陷困境。
2.缺乏獨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
3. 大腦長在別人頭上的人是可悲的
4.盲從沒有出路
6. 材料作文中幾種審題方法
材料作文的立意取決於審題。審題忌囫圇吞棗憑感覺,還沒有讀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摸住一處就寫,結果往往偏離題意。寫好材料作文,先要審清材料的內容,審准題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關鍵。
一、全面、深入解讀材料
審清材料關鍵在於全面、深入解讀材料,找准關鍵詞句,把握材料內容和中心。
(一)反復閱讀材料
與命題作文不同,材料作文更考驗學生的分析力和敏銳性。在解讀材料時,切忌囫圇吞棗地讀一遍後憑感覺立意,而不去仔細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和導向。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讀,明內容;二讀,找感覺;三讀,明主旨。
如這樣一則材料:在英國小鎮上,一個神情憂郁的年輕人坐在路邊喝著悶酒。在他不遠處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乞丐,老乞丐一直在關注著這個人。終於,老乞丐走上前去,對年輕人說:「你一定遇上了什麼難題,我想和你聊聊。」年輕人看了老乞丐一眼,沮喪地說:「我的問題太多了,快崩潰了,你幫不了我。」老乞丐誠懇地說道:「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想帶你去一個地方。」年輕人沒有拒絕,隨老乞丐坐車來到了郊區。下車後,老乞丐指著一排排的墓碑說:「你看見了嗎,只有躺在這里的人,才是沒有問題的。」這個人緊皺著的眉頭松開了,笑了。
初讀時學生可能會感到很困惑,材料只是一段從報紙上引用的記敘性內容,而沒有一句表明觀點的議論性句子。這就需要學生自己來總結歸納。再讀後,認真琢磨,可以提煉出「沒有問題的人生是沒有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困難、挫折、磨難的過程」「問題是生活饋贈給我們的一筆厚禮」等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深入解讀材料,還可以從老人讓一個幾乎被所謂的「問題」壓垮了的青年,通過巧妙的方法,「使他緊皺著的眉頭松開了」的角度,確立立意為:碰到問題,總有解決的方法,要直面問題。當然還可以結合時事熱點嘗試立意。
(二)抓住關鍵詞審准材料
抓關鍵詞是審准材料的前提。如材料:他撒謊了,你可以提醒他「民無信不立」。他灰心了,你可以提醒他「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受挫折了,應該提醒自己「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我想躲避了,應該提醒自己「自己的路自己走,誰都無法代替你」。我要消沉了,應該提醒自己「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提醒」真的那麼重要嗎?
這則材料的關鍵詞就是「提醒」。從材料內容上看,有意引導學生對生活、生命中的境遇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材料中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講到了提醒別人和提醒自己要堅強、向上、堅持。除此之外,「提醒」還有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學生可以抓住提醒這個關鍵詞展開回憶和思索:生活中自己遇到過什麼事情,提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什麼(誰)提醒了自己?提醒了什麼?你提醒了誰?提醒之後有了怎樣的變化?……沿著這樣的思路去學習和生活中尋找典型事件,引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生發啟迪感悟,那些有意義的事例就會成為文章的血肉,那些智慧的思想火花便成為文章的靈魂。
(三)抓住關鍵句審准材料
關鍵句往往是材料中的評論性語句,但有些材料不會直接陳述該句子,因此學生需要仔細尋找揣摩材料中的關鍵句。
如材料:紙、墨、筆、硯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雖然非親非故,卻從四面八方友好地走到了一起。瞧這哥們四個,白的白,黑的黑;硬的硬,軟的軟;方的方,長的長。長相各異,脾氣不同,卻相安無事,團結如一,所以被人們尊稱為「文房四寶」。
這則材料的關鍵句就不是那麼明顯,學生就要仔細審讀材料,抓住「從四面八方友好地走到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長相各異,脾氣不同,卻相安無事,團結如一」等關鍵句,才能准確理解材料的內涵,那就是:為了共同的目錄要團結合作。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紙、墨、筆、硯相互配合,才能創作出美好的藝術作品,我們也應如此,可以從「要自覺地適應別人,彼此相互包容,相互接納,相互理解,不要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甚至自以為是」這一立意出發進行寫作。如寫記敘文可以擬題《相親相愛一家人》,寫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相互關心幫助的事例,表現團結合作的精神;如寫議論文可以擬題為《眾人拾柴火焰高》《包容走遍四方》等。
(四)以果探因審准材料
審讀材料採用以果探因法也很有效,即根據材料給出的內容,把握命題者情感導向,以准確地讀懂材料。
如材料:屢遭創業失敗的年輕人,垂頭喪氣地走到自己的書房,推開窗子。窗外是棚戶區拆遷後留下的一片廢墟,斷壁頹垣,雜草叢生……「砰」的一聲,他猛地關上了窗子,低著頭,坐在房間的一隅,默不作聲。妻子看到了,拉著他來到郊區的公園散步,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樹上鳥兒唱著婉轉動聽的歌謠……看著沁人心脾的景色,他萬念俱灰的心情也漸漸舒緩過來。
這種類型的材料作文就可以用以果探因的方法,去思考年輕人心情改變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妻子的引導,二是自己主觀思想的改變。他的主觀思想的改變是受環境的影響。這個材料至少給了我們這樣一些啟示:在生活中,環境對人的情緒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確而及時的心理減壓、疏導有助於蹄疾步穩地走好人生之路。學生可以將思緒遷移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尋找相關的素材,進行挖掘構思,從而寫出獨特的見解和感受。
(五)由表及裡審准材料
對於寓言、童話、漫畫等寓意性材料的解讀,由表及裡是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據作文材料的內容,進行「由物及事」「由物及人」的聯系,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
如材料:初夏大雨過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屋檐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木板潮濕,它爬一會兒,就會掉下來……第一個人看到了,唉聲嘆氣地說:「我的生活如同這只蜘蛛,辛辛苦苦,無所獲。」於是,他灰心喪氣。第二個人看到了,諷刺挖苦道:「這只蜘蛛太愚蠢無知,應該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爬上去。我以後的生活可不能像它這樣愚蠢無知。」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第三個人看到了,他被蜘蛛矢志不渝、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精神振奮。於是,他變得弘毅起來。
這則材料是一則淺顯的寓言故事,根據三個人對蜘蛛的行為的不同態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啟發:如要想獲得成功需要付出很多艱辛,但是有的人如材料中的第一人一樣,遇到困難就灰心退縮;有的像材料中第二人一樣,遇到困難要轉變思路,做一個靈活的人;有的人卻像材料中的第三個人,不屈不撓最終取得成功。由此就可以歸納出自己的立意或觀點:在生活中,面對挫折和困難,用不同的心態、思維,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樣,確定了自己的立意和寫作的方向後,就能輕松地完成作文。
另外,如果材料中涉及的人或事物不止一個時,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人或事物。對於有隱含信息的材料,要挖掘其中的隱含信息。如果材料有兩則或多則,要注意辨別材料之間的關系,若材料之間是對比、並列關系,要找出二者共有的點;若材料之間是互補關系,應該將材料結合起來考慮,抓住材料的「關聯點」。
二、審清寫作要求,高效寫作
材料後的「寫作要求」也是需要學生認真仔細閱讀的。如果有「結合材料」「根據材料」的文字,最好在寫作的文章里巧妙地呈現材料的內容和影子,即「點材料」或「引材料」。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點材料時切忌照搬照抄,應歸納引述或引述關鍵語句。在構思時,要符合作文要求,規范精細。
總之,在對材料作文進行審題的時候,要讀懂材料,要准確、具體、全面,不能斷章取義;要讀准引導語,抓關鍵詞句。除此以外,還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和思想認識,積極發揮想像和聯想,注意材料的針對性和傾向性,把各種方法相互聯系和綜合運用起來。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准確把握材料的主旨,准確立意寫作。
7. 材料作文怎樣審題'
材料作文應該如何審題如何立意?
1、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2、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情感,審題時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好事之徒」,「趨之若鶩」,貶斥之情溢於言表,顯然對想接上斷臂這種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度。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要有獨特的美;②要順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人。如不顧材料的傾向性而提煉「攻關不怕難」、「堅持就能成功」之類的觀點,就有跑題之嫌。
8. 中考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之如何獲得最佳立意
1、立意與時俱進
考生要具有一種時代意識,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站在時代的前沿,及時提出並回答當代人們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在立意上先聲奪人,以獲取高分。如2011年高考北京一考生的優秀作文《也談「我若為王」》,深入分析了中國乒乓球隊長期處於「至尊」地位之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站在時代的高度,展示了當今中學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
2、透過現象看本質。
考生要透過材料的表面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進而確定較深的立意。寫人,由行為深入到性格;敘事,由特殊推廣到一般;狀物,由本色渲染出情感;說理,由表白上升到思辨等。
3、立意自出機杼。
即用獨特的視角去審視社會生活,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考生若想使自己的作文超凡脫俗,就必須有新穎的立意,最好的方法就是選取最新、最佳的角度,表達屬於「我」的東西。個的說:「詩人之所以是詩人,正在於他有足夠的心智,使一件平凡的對象現出一個有興趣的方面來。」「平凡的對象」是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而「有興趣的方面」便是我們看問題的新角度。只有變換了視角,才可能言他人所未言,從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4、反彈琵琶亦風流。
「反彈琵琶」就是反向立意,或把正的反過來說,如將「老大徒傷悲」說成「老大也不必傷悲」,將「開卷有益」說成「開卷未必有益」;或把反的正過來議,如「弄斧不妨到班門」「對牛也可彈琴」等。這些立意都可以寫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