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套作文 >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3 18:16:31

1.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導致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失去熱情和信心,並產生畏難情緒,往往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練習,而作文訓練次數太少,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作文評改方法過於簡單,批閱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改進文章的具體方法的提出,過分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導致學生的寫作趨向雷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問題則主要是小學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的表達,題目陳舊,寫作千篇一律,不具體,不真實,話題更是老生常談,只會一味進行機械模仿,缺乏創新,寫作中詞語匱乏,語言蒼白無力,只會說套話,說空話,沒有個性,不具備新鮮感。這正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兩難局面,也是一直以來限制小學作文教學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現狀,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二、解決措施
1.立足生活,積累素材
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條件,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擁有生活的體驗才會有創作的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讓小學生禁錮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模式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得存在,而寫作的過程也正是由觀察生活開始的,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學會抓住事物特點,並將生活中的瑣事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可以說,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義。新課標也強調寫作要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因此,教師應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加強實踐,開展實踐課,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中得到釋放,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孩子的獨特視角去創作,使屬於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寫作。
2.培養個性,大膽想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了作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們倡導個性,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形式,採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禁錮學生思想,阻礙學生發散思維,導致小學生作文趨向雷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是作文教學最主要的兩大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單純的灌輸,只能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要使小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風格,響應個性時代的號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由於小學生的想像力發展較早,受年齡影響,他們往往藉助幻想來理解周邊事物,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誘導學生進行想像,進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想像力,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強意境,創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個性化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作文訓練的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限制,勇於表露自己現貨的思想,強調真實情感,不進行命題,不限制篇幅,創設開放環境。
3.注重評改,加強指導
注重作文的批閱和評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批閱可分為教師批閱和學生互閱兩種形式。教師的評改對學生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講究評改的藝術,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層」評價,多採用激勵法,及時表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對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具體的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指導。學生互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改善自身的機會,逐步縮小差距,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在評改的同時也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學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評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教師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切實改變作文教學耗時低效的情況,使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加強課外閱讀,使作文教學變得愉快、生動。

2. 淺談小學階段如何進行作文教學訓練

一、擴大閱讀面,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收集信息的能力。
厚積薄發,知識面狹窄,沒有一定的想像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學生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積累做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我除了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之外,還採用一些體現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最喜愛的好書,在認真閱讀之後,寫出精彩片段推薦給同學們;還有時結合課文內容搜集信息,補充知識,分類介紹,使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的體現。
二、口頭作文與急性作文的訓練與指導
葉聖陶曾說:「口頭為語,文本為言,文本於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因此作文教學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頭作文仍是一個重要訓練點。說,寫不應分家,由說到寫,說說寫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例如:每學完一篇課文,我都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一遍主要內容。要求表達完整,用詞准確,語句連貫,有一個中心意思。每次學生都會認真准備,盡量把一個「完美」的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訓練。另外,還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即興作文。因為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在突發事件中,學生會有感而發,他們會不經意地表達出更真實,更自然的思想感情,表現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會脫口而出幾句絕妙精彩的詞句。教師如果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引導學生即興寫作,開拓寫作思路,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作文創造力。由於抓住了最佳訓練時機,學生情動而辭發,語言生動,富有個性。
三、作文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訓練
作文即生活的意義,學習作文也是學習生活。因此作文訓練形式也應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如參觀淮河文化廣場,讓他們寫一個導游詞,介紹家鄉巨大的變化;學習《第一場雪》之後,讓他們搜集資料寫一篇《雪的作用》的說明文,學習以平實的語言介紹「雪」;新年到了,鼓勵學生為聯歡會設計卡片,編寫新年祝詞等,這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不僅使學生在興趣中寫作,而且把作文與生活,作文與活動緊密結合,提高了作文的綜合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是通過完成作文這個載體來實現的。如果教師能在多樣性和綜合性的訓練形式上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和厭倦作文的情緒,學生將自覺主動地以作文為需要,以作文為樂趣。作文教學就真正達到了目的。

3.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現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興趣。
2、把學生的優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慾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並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於是我聯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後,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裡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後,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住課內插圖和看圖說話,採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還要注意合理的想像,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習作時才能游刃有餘,左右逢源。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五、注重學生的評價
小學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

4. 淺談如何有效設計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意義學習

淺議如何進行初中作文分層教學作文在初中語文中考試卷中佔有「半壁江山「,可謂是作文寫得好,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寫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學作文的模仿寫作基礎上上,雖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朦朧的寫作意識,但是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要想讓學生盡快擺脫小學時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寫作模式,從而真正會寫作文,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淺見:首先,對學生進行歸類,並根據學生現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處類別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分類的依據多種多樣,根據學生興趣的有無可以分為有興趣的和沒興趣的,有興趣的還可以分出興趣較高的和興趣較低的;根據學生的知識面寬窄可以分為知識面寬廣型、知識面狹窄型;根據學生的書寫的水平可以分為美觀、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據學生對於作文題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為透徹型和膚淺型;根據學生對於文章的結構的把握上可分為寫作結構完整型、結構不完整型;根據作文內容的充實程度可以分為內容充實型和內容空洞型等等。對學生分出類別以後,一定要與學生溝通,既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所處類別的培養目標,又要打消學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學生」「老師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顧慮。我對於我班學生在開學時就採取在不做任何輔助講解的情況,布置一篇作文,根據學生的最真實作文水平進行分類。然後以此進行作文指導。當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類也不是越多越好,分類的標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針對性;既不可為了達成分類這種形式而進行分類,走形式;也不要讓分類的標准過於模糊,將不同問題類型的學生放在一類,降低教學的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第一篇作文,給每一個學生進行准確定位,確定類別,並根據學生在以後的表現適時做出調整。其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指導,重在提出改進意見,定期進行檢測並及時反饋。在確定好學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後,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比如對於知識面比較狹窄的同學就要鼓勵他多讀文章多積累;對於書寫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字,爭取潦草的寫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寫到工整,工整的寫到美觀;對於文題理解不透徹的學生可以多出一些題目,讓他研讀,訓練理解,培養能力;對於結構寫不完整的可以讓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應的文章,以增強對於文章的整體概念;對於文章內容空洞的同學自然要建議他首先是多積累素材,其次是要善於運用手中的素材。例如關於作文的細部處理上,我的教學心得是文字與情感上的「簡單——復雜」的辯證處理上,細節描寫是要把「簡單的語言復雜化」,就是在細節上詳細描寫,不惜筆墨;情感上的處理應做到「把復雜的情感簡單化」,即是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的情感表示出來,盡量使用短句,情感表達要清晰、語句要簡短。在進行了指導並提出改進意見後就要結合學生的後續習作情況進行具體講評,根據學生每一次作文的情況製作一個記錄薄,將學生每次的進步和存在情況進行記錄並結合學生的作文及時給與反饋,爭取做到擯棄缺點,固化優點。還可以結合期中期末的考試對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階段性檢測,並根據檢測的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講評時要注意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切忌挖苦諷刺。再次,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適時調整學生的類別,讓學生始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生作文水平的進步也是不斷表現出來的。當學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階段的培養目標不再適合原有類別的培養目標時,就需要對學生及時進行調整培養類別,使學生自始至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努力目標。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評價可以藉助於大型階段性考試的檢測結果,如期中、期末考試。這樣的考試對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檢測可能更科學、更合理、更准確。也可以根據每周的作文情況進行總結判斷,每個月進行一次調整。但是最好不要頻繁的調動,以免適得其反。 有關潭州教育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服務:向TA提問

5.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張霞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1.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
2.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
3.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心裡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但往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
5.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己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
二、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1.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
3.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作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喚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於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要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說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著落。要把指導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課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指導學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
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6. 淺談小學生怎樣寫好作文作文教學論文

寫作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生活方式,是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小學生作文是運用書面語的綜合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學生的習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語文能力。

文本應順其自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悉心體味,「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但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本來最富有個性的作文變成虛假的、機械的,應訓練習。
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如何開掘學生的寫作源泉,使學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談真話,抒真情。這里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聖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作文
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

學生的生活內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裡,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在社會上,正逢盛世,氣
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濟,奇異的家鄉變化等,這些都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於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因為作文教學不光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
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因此,老師要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
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充實,豐富知
識,陶冶情操。這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開啟學生的寫作源泉。
二、學好語文 積累素材

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兼美,典範性強,是我們用於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範文。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
想的方法。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廣泛閱讀,該背的課文要背誦如流,該記的內容要滾瓜爛熟,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美文」熏陶,體味謀篇布局,達到善於
借鑒運用自如的目的。同時要把作文訓練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隨課堂積累優美詞句。因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優美的語言和詞語。這些內容
從哪裡來呢?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要求每個學生備有一個優美詞句本,每學完一課,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本子上,並互相交流,有些詞語還要求學生結合生活
實際練習寫話。這樣日積月累使學生獲益匪淺。
如教《小攝影師》、《我不會失信》等課文後,就要訓練學生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特點來描寫表現刻畫人物,反映人物的個性特徵以及內心世界等。
三、課外閱讀 擴充素材

泛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對於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生語言積累明顯不足,
寫起文章來,就難免「入不敷出」。因此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但是單從課文中學習知識,積累素材,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認真
學習課文外,還要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向學生推薦一些童話、寓言、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
小說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編寫普及本等。
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要自備筆記本,隨時摘抄妙詞佳句,精彩片段,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書
讀百遍其意自見」,也是說多讀是提高學生作文的基礎。小學生活潑好動,真正讓他坐上數分鍾,讀一篇長文章,他是沒有耐心的。即使讓他讀作文範例,他往往也
是蜻蜓點水式的讀法,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這就要求教師要與他們一起欣賞好作文。可根據不同內容的文章,採取不同的讀法。寫景的文章可讀得山清水
秀、心曠神怡,有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之感;記事的文章,可讀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寫人的文章,可讀出歡蹦亂跳、活靈活現。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
並和自己一起去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
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瀉輕松的事,下筆才能洋洋灑灑。
四、勤動筆寫 用好素材

了素材,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勤能補拙,練能生巧。素材豐富了,就要引導學生用好素材,提高寫作水平。好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僅僅依靠作文課堂上學生冥
思苦想,「閉門造車」,肯定達不到理想效果。指導學生寫日記,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日記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下來,內容
不拘,可長可短,非常靈活。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不僅能大大增加練筆的機會,而且能使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當
然,引導學生寫日記,關鍵是激發興趣,啟發自覺,一般不宜把日記作為必須完成的作業來布置。要使日記成為學生生活上的樂事,讓學生想寫、愛寫。這樣學生不
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練筆的熱情就能經久不衰,習慣成自然了。學生習慣了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並做到專心致志,開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
來,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寫作的素材也就豐富了,寫作技巧也就會逐漸提高起來。到那時,無論寫人、記事或寫景的記敘文,都會有血有肉,生動具體。還可
以堅持寫讀書筆記,這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表達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徑。總之,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
勤寫多練,在練中用好素材,同時也會促進學生不斷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不光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營養,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7.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總會看到部分學生愁眉苦臉,絞盡腦汁,就是寫不出東西來,究其原因:缺乏生活積累,缺少發現。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人是茫茫宇宙中的生命靈長,沒有人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就沒有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缺少「火花」,而是缺少撞擊、發現與捕捉。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必須尋找和捕捉生活的「火花」。
1 用慧眼觀察生活,洞悉生活
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首先便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體味生活、積累生活,必須從生活中積淀思想,積淀素材,積淀技巧,積淀臨場的機智,而積淀思想和積淀素材才是寫作最基本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生死情、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手足情、同志情。 我們每天都在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就一定會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感動而抒發出來。
著名作家秦牧說過:「腦子里對某種東西根本'空空如也,毫無所知',又怎麼能對這種東西的名稱存在印象,以至對他進行描繪呢!中國古語說:『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這是很有道理的,多知道各種鳥獸草木的名稱,推而廣之,多知道各方面的事物的名稱、形貌、情形、性質,就有助於敘述它們,描繪它們。」秦牧的文章以知識廣搏而見長,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啟迪,就得益於他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唐代詩人李賀騎驢出遊時,路上每逢有什麼新的發現,便用紙記下來裝在布袋裡,每次遠行歸來,布袋裡總是裝滿紙片。這說明詩人不便善於發現生活,也善於積累生活。
在生活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例如同是冬天,北方的特點是山寒水瘦而南方依然是青山綠水;同是日出,黃山日出與泰山日出不同;同是春天,萬物復甦的初春和桃紅柳綠的仲春不同;江南水鄉的春天與戈壁沙漠的春天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潛心觀察,用心感受。五代時畫家厲歸真,從小給人家放牛,對牛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畫出的牛栩栩如生。後來,他跟別人學畫虎,可人家一看,表面上像虎,但看起來像牛,原因是厲歸真對虎的觀察不細致,厲歸真為了把虎畫好,帶上干糧,到老虎出沒的地方日夜觀察,終於畫出了形神兼備的老虎。
在觀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時,我們必須對生活充滿熱情,著名作家柳青說過:「我認為最主要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無論他怎樣善於觀察,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
同時,我們在觀察時還要做到細致入微。生活中雖然有驚濤駭浪,但更多的是平凡,要善於挖掘平凡的生活小事中的典型意義。郁達夫曾經說過:「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要求我們善於觀察,體貼入微。只有不斷觀察,不斷體驗,不斷積累,不斷用心感受,才能像搜集堆積的一堆堆乾柴,一觸火星,生活的「火花」便會驟然迸發。
2 用真情感悟生活,錘煉生活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這段話的意思是:作者寫作時候的構思,他的精神活動能達很遠的地方。當作者靜靜思考的時候,他就會聯想到幾千年之前;他的容顏悄悄有所變化的時候,他的視線已經到達萬里之外了。這段話講了聯想、觸發、感悟對學生寫作的重要性。可以說,觀察和體驗生活僅僅是積淀和准備,而觸發和感悟才是激活和升華。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由一片樹葉的悄然落下而敏銳地觀察到秋天的到來,甚至由此而感發出無常、寂寞等等說不盡的意味,這不僅僅是觀察,而是一種聯想、觸發的過程在里頭。修煉一顆善感的文心,才能寫出蘊藉深長的文章。魯迅先生通過對祥林嫂的刻畫,深刻勾畫出一個封建社會受摧殘受損害的中國婦女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強烈憤懣之情。作家孫犁說:」所謂感發,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結,無可告語,遇有景物,觸而發之,形成文字。然人之遭遇不同,性格各異,對事物看法不同,因之,雖都是感發,其方面,其深淺,其情調,自不能相同,因之才有各式各樣的風格。」現代散文巨匠朱自清和著名學者俞平伯同坐一條船游覽秦淮河,用同一個題目各寫了一篇游記《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其情趣韻味毫不雷同而各有千秋。同樣寫秋,歐陽修的《秋聲賦》肅殺冷寂,峻青的《秋色賦》則明麗歡快。同是寫黃昏,李商隱感受到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一種惆悵和無奈,劉禹錫卻是一份豁達和樂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而在葉劍英元帥的筆下,黃昏更是一份振奮和鼓舞:」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這都是因作家觸發感悟不同而致,由於各自生活的體驗不同,生活的閱歷不同,生活的感悟也就不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勤於觀察積累,更要激勵學生善於觸發感悟,培育文心、涵養文氣,以人文藝術的眼光,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感受這個世界,善待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能培育自己一顆善感的心靈,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變得麻木不仁,就會覺得周圍的世界了無生氣,日常的生命枯燥乏味,身邊的人們面目可憎。我們的筆下也就總是些乾巴巴的流水賬式的作品。
3 用激情描繪生活,歌唱生活
生活的寶藏是豐厚的,生活的泉源是活潑的,從生活中擷取出的材料是鮮活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對生活有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及對生活有了真情的感悟,對生活素材有了激活和升華,就能達到作文的真正目的,用激情去描繪生活,歌唱生活。正是因為置身於草木萌發、風暖鳥鳴的春天,朱自清才能在《春》這篇散文里抒發生命的活力與希望;正是面對潮起潮落,氣勢磅礴的大海,魯彥才體驗到積極向上的心潮與激情(《聽潮》)。
古人說過:」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真正的美文,應是心底流出的歌,是心靈震顫出的動人樂章。朱自清的《背影》中,為什麼每次回憶父親的背影總潸然淚下,為什麼在作者眼裡父親的背影是如此高大,是因為作者有一份對父愛的無限激情。賀敬之在《回延安》中如此情真意切,是因為延安的山、延河的水,陝北的小米飯養育了詩人,延安精神鼓舞著詩人。
在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的每一次命題都要考慮學生能否有著真實的情感流露,真實的觀點表達,能否從學生的生活經歷,思考經歷,情感經歷中尋找描繪生活和歌唱生活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如果在作文活動中遠離學生的生活,記的是虛假的人,議的是虛假的事,抒是的虛假的情,即使表達方法多麼新穎靈活,結構布局多麼完整精巧,詞彙多麼豐富而又多彩,也只能是徒有華麗的外表,骨子裡卻是乾枯的,冰冷的,沒有生活氣息和強烈生命力的。學生作文強調生活的真實,但同時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也需要對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升華,因此,我們對生活還要做一些理性的思考:著名作家賈平凹從醜陋的石塊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寫出了一篇有著厚重的人生況味感的散文佳作《丑石》,同樣,面對普通的小草,白居易卻寫下了千古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