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作文存在哪些問題
淺談小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及取得的成效 有時候我經常在想:我們的學生為什麼寫起作文來就在那裡咬筆尖、抓耳撓腮呢?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達意?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結合自己8 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是學生不喜歡寫作文,提起寫作文就頭痛,有時老師要求時間久了,為了完成任務就抄作文書。所以有時改作文我也頭疼,看到學生寫的作文沒有創意我對批改作文也失去了信心。 二就是空話、假話連篇,一看就是編的。作文抄、編、湊,情況及其嚴重。 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1、語言不夠簡練。寫作時語句不通,原因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不善於積累和運用優美詞句;2、材料不夠充分。學生平時沒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對於生活的占滴小事不會仔細觀察從而導致寫作素材缺乏,一到作文時當然只有「皺眉頭、咬筆頭」了,面對作文題,心中無話可說不會收集材料,不會選材;3、中心不夠明確。寫作的內容過於重內容,輕立意,功夫都花在字詞句篇上。寫作時往往是湊字數所選取的材料不能為中心服務;4、內容不夠具體。學生常常感到生活很平淡,無內容可寫,於是往往言不由衷,寫出的作文空洞平淡,學生不懂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對於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別說用心去感受。5、立意不夠新穎。不清楚各類文章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要讓學生想寫作文會寫作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積累寫作素材 為了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平時我總會想盡辦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這些游戲活動,不僅沖淡了課堂上的沉悶空氣,使學生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而且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消除了恐懼心理,同時由於游戲的本身要求,又使學生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從而不得不盡力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活動的開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而且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每次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件事情我經歷過」,學生寫起來才會文思滾滾,下筆如有神。 二、加強課外閱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加強課外閱讀,努力創建班級讀書會。通過廣泛的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廣泛接觸各種文體,逐漸體會到寫好文章的奧妙所在。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作文的濃厚興趣,一舉多得。 三、善於觀察,留心生活 生活具有取之不盡的素材。教師引領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僅僅是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打下扎實的基礎,但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材抓住讀寫結合的「點」,讀中學寫,不失時機地通過遷移、模仿、創新地練,久而久之習得作文之法。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反復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在閱讀教學的最後環節時,進行拓展性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生走進生活發現美 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班學生的作文能力與作文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也被激發了出來。所以。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的教學關鍵應該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核心,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汲取和積累作文素材並且讓學生勤於觀察,留心生活, 這樣一來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夠走向成功之路。雖然這既是一項細致的艱巨的任務,又是長期的復雜的練習過程。但我一定持之以恆,努力不懈。
B. 小學生寫作文常見問題
錯別字,語句不通順,中心不明確,內容不符合主題,有一點符合的但是廢話連篇,標點符號沒用對,自然段不知道從何分起,沒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還是胡編亂造的
C. 小學作文拖拖拉拉的毛病300字
我不要拖拖拉拉
我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缺點——拖拉。做個作業就要幾個小時;上個廁所差不多半個小時;穿衣服也要5分鍾多。
今天,我要改掉這個毛病!哎,說著簡單做著難。
早上起來,我發現才5:30,今天可是周末,我和媽媽約好早上一起去買菜,中午去游樂園。
我想:不如開開電視看看。打開電視,咦?這不是我最喜歡的《給快樂加油》嗎?我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7:30了。媽媽急匆匆的跑來:「快穿衣服!」我說:「哦!」可是眼睛一刻不離電視。五分鍾過去了,幾乎衣服還沒穿好。「快點啦!怎麼那麼慢啦!」「知道。」可是褲子又找不著,我隨便穿了條褲子,「誰叫你穿運動褲啦!換成牛仔褲!」媽媽發火了。「找不到。」「哦!昨天好洗了,對不起啊!」媽媽一拍大腦。
到了農貿菜市場,媽媽對我說:「女兒呀!你去幫媽媽買香菇,好嗎?只要半斤。」「那麼少,我要吃很多!」「快去!不許違反我的命令。」於是給我錢,我只好嘟著嘴去了。到了香菇攤,我說:「老闆娘,半斤蘑香菇。」「好嘞!」不一會兒,只見一個小弟弟走過來,那個小弟弟很可愛!我和老闆娘聊了起來:「那是你兒子?」「是的。香菇拿去。」「真是可愛,你們不是本地人吧?」「嗯,小妹,你媽媽肯定在等你,快回去吧!」這時我才想起媽媽。「買個香菇都要十分鍾,慢死了!」媽媽來了。
吃飯嘍!可是今天吃稀飯。不過配紅燒牛肉。
吃著吃著,侄女吧電視開了,播出我喜歡的電視劇,我看了,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啊!這人真賤。」「誰賤啦?快點吃,還要去游樂場呢!去不成你又生氣。」「好!」我有點吃的快了,可是,精彩的情節正在播放,我又端著碗到沙發旁。可是還是很慢很慢。「連弟弟都吃好了,你還不快吃?是不是不去?」「不吃了!」我說。媽媽嗔怪道:「做了紅燒肉又不吃,到底要吃啥?」
到了游樂場,回來吃晚飯。吃完了,我們要去乘涼,「快搬椅子啦!看什麼?」原來我在想中午電視劇的男主角和女主角能順利在一起。辦了很久很久,幾乎半小時了,才搬下去。
哎!真難改拖拉!
D. 小學生作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寫作無題目
有一些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會忘了寫題目。經過實際的教學中的調查,發現是因為學生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要寫些什麼東西,完成任務似的寫作,想著最後再隨便加一個題目就好。這個問題經常會被遺忘。
這個是大問題,關乎學生對作文的理解,對後期的審題立意有很大的影響。題目是文章的中心,如果寫作文沒有題目,那麼在寫作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是沒有關於中心的定義的,不能圍繞中心來進行構思。這就是為什麼總會有很多的同學跑題的原因!
2、無法動筆
有一些學生看到作文題目後,久久無法下筆,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的一件痛苦的事情,如萬箭穿心般,邊寫邊數字數,往往造成作文湊字數的感覺。
3、不知如何開頭、結尾,經常會沒有開頭和結尾
寫作文的時候,直接就是寫內容,寫一件事就直接寫事情的本身發展,不會給作文加上引導用的開頭和總結用的結尾。這樣的作文是不完整的,不能算是一篇好作文。
4、敘述口語化、方言化,敘事拖沓
小學生可能還沒注重普通話在語文中的作用之大,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用普通話的方式來進行敘述,要告別方言,口語化。很多小學生寫的作文很繁瑣,不知道精煉語句,一件小事,也能夠大費周章的來進行描述。
5、寫人寫事沒有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
寫作文不分主次,應該仔細描寫的地方一筆帶過,在無關緊要的情節上大費周章。
E. 小學生錯誤作文
小時候,我是個調皮、好動的小女生。從小到大,沒少挨過罵。犯過的大錯小錯,連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了。但是,有一件事卻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小學的時候,我每天坐公交車上學、放學。學校離我家比較遠,爸爸媽媽要上班,所以每天放學我都自己坐車回家。剛好我坐的這條線人特別多,我們放學的時間和很多工作下班的時間差不多,所以車上非常擁擠。小學生在那個時候,很少有大人給我們讓座。生性好動的我在坐車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沒吃什麼虧。
可有一天放學後,我因作業完成得不好被老師留下了。等我離開學校去坐車的時候,天就快黑了。不知道怎麼的,這天我感覺坐這路車的人格外的多。以至我上車根本沒有找到坐位,本來被老師批評了之後就心情不好,上車後想到還要站近半個小時回家就更不是滋味了。
我開始埋怨和我坐同一班車的人。他們為什麼早不坐、晚不坐,偏偏要等到我坐的時候跟我擠。那一刻我還埋怨過,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多掙點錢。像我的好朋友那樣,一放學自己的爸爸就開車來接她了。我當然也埋怨把我留下的老師了,因為最終是他弄得我沒有位子坐的。
正當我埋怨這、埋怨那的時候,我旁邊的一位叔叔到站下車了。我是從他提前提起自己的旅行包的動作中,看出他馬上就會下車的。於是,心想這下不用站著回家了。同時我便大跨一步來到了那位叔叔的座椅邊。
車停到站台邊,我目送著這位大好人。沒想到當我回過頭來的時候,發現眼前得意洋洋地坐著一位四五十歲的「老人家」。頓時,不知怎麼的,我竟然使出全身力氣對他吼道:「這是我佔好的位子,你怎麼給我坐了?你這個大人,就不能讓讓我這個小朋友啊?」我以為他會把座位就這么讓給我的,結果只見他不屑一顧地將他高昂的頭顱轉視窗外了。
那一刻,我為沒人聲援我而感到無比的驚訝和委屈。其實車內原本有人聲張正義的。不過不是叫那個人給我讓座的,而是諸如:「你這個小朋友還凶呢、小娃娃是沒得座位嘛、那個小女生膽子夠大呢,還敢罵大人了……」之類的話。
回到家,我帶著哭腔把回家的經過告訴了爸爸媽媽。本希望爸爸媽媽能好好安慰我一下,結果他們既沒有教訓也沒有安慰我。這件事本身只是件很小的事,怪我當時太幼稚、太調皮。等我第二天再說到學校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件事還沒有結束呢。
課間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她平心靜氣的對我說:「你爸昨天晚上給我打了個電話,把你昨天下午坐車的事情告訴我了。他拜託我,叫我找你談談。」聽到這句話時,我一下子懵了。心想自己不教訓我,找班主任教訓我,簡直就是借刀殺人!
我要准備接受一頓嚴厲的批評了。但是她沒有批評我,只是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公交車上的人是很多,每個人都想在乘車高峰時間能有個座位。如果大家都相互謙讓一點,那所有上車的老、弱、病、殘的乘客都會有座位,所有站了很久的人也會有座位的。我們學校有很多的同學,因給老人讓座受到過別人的感謝和尊敬。讓座會受到別人尊敬,並且你不也一直戴著紅領巾嗎?」
聽到這,我早沒了怒氣,我連連點頭認錯。「我明白了,公交車上要彼此謙讓。特別不能為了自己安逸去搶座位。」
「你不是很想當老師嗎?如果你以後的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勸說她呢?」
「我……」隨後便是一陣傻笑。記得當時我才小學四年級,和很多小夥伴一樣,都特別崇拜老師,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名神聖的教師。正是我當時班主任的那兩個問題?讓我克服了80後、獨生子女,以自己為中心的壞毛病。養成了讓座的好習慣。
如今,我仍然乘坐公交車上下班。還像小時候一樣,我上車總能找到座位。不過不是和別人去爭來的,而是因為車內沒有一個人站著。
F. 小學生在寫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方法
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小學生作文就回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答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然而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寫作文總是不盡人意。
G. 小學作文存在什麼問題
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及解決辦法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眾所周知,一個民族文化水平低,讀寫水平不高,是難以進入經濟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難以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並且當今時代對新型人才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既懂專業,又懂管理,具有創造性的開拓人才。這種人才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必須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而小學生作文又是培養寫作能力的基礎。可見小學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學生作文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現歸類如下:
首先是主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 缺少引導,無寫作動機。
通過對許多的小學生調查後,發現他們對待作文的態度只有一個「寫作文干什麼?不就是給老師完任務嘛。只要將字數劃夠,給老師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沒有正確的寫作動機。我們知道,人無論從事什麼活動,總要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比如,一個學生在學校求學,是因為他有學習的動機,一個顧客去商店采購商品,是因為他有購買的動機,即使是像吃飯、喝水、走路這些簡單的活動,也是在不同動機的推動下產生的。動機可以說是人活動的原因和動力。它表明一個人「為什麼」去從事某種活動。可見,寫作動機對作文有多麼大的影響。但是,他們缺少的正是對作文有重大影響的寫作動機。
他們不但是如此說,而且也是如此做。從他們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學生是在給老師完任務」的心態促使下寫作文的。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不規定文章的字數,他們150個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個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當然並不是字數少就不能寫出好文章)而文章寫的是什麼內容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一旦規定了字數,他們又是想方設法的湊字數,小學作文中,頻率最高的就是「寫人」篇。有一個五年級學生在《我的爺爺》的末尾中這樣寫道:
「我奶奶每天給爺爺吃一個雞蛋,媽媽還說讓爺爺多喝點豬油,爸爸也同意他們的意見,我也很高興。」
看了這些後,誰都會說:「這到底是在寫誰呢?或許是在寫《我的家》。」然而這樣的問題在小學生作文中卻很普遍。
二、 觀察少,胸中無積蓄。
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想寫點什麼,可是又寫不出什麼內容。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觀察少,胸中無積蓄。我們知道:觀察是人們發現、認識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礎,只有「籠天地於形內」,方能「挫萬物於筆端」。它在寫作活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觀察是引發寫作慾望的動因。
人們在觀察進程中,往往受到觀察對象的某些特點和情景刺激、觸動。因而誘發和萌生寫作的靈感和慾望。這種慾望有時是很強烈的,常常促使觀察者進一步觀察,調動生活積累,迅速進入寫作的構思。
2.觀察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現實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會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態、色彩、聲響,性狀、細節、畫面等等的獲得與積累,無不有賴於觀察。「理」就是道理、根據。而道理、根據又常常是通過長期的觀察之後得來的。如果缺少觀察,所下結論要麼是馬虎的,要麼就成為謬論。這是為獲取直接材料作鋪墊。
其次還有間接材料。那麼觀察對閱讀,接受和理解書刊資料中的間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觀察是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的基礎。
人們認識事物是從觀察開始的。寫作中說明,描述客觀事物,表現事物的形態、性狀,特徵都需要以觀察作基礎,。如寫一篇關於狗的說明文,必須認真觀察狗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才能寫出來。「狗打噴嚏天要下」,是否真是這樣的?「螞蟻搬家雨稀稀」,像類似的問題只有認真觀察後才能下結論。
可見,在觀察中才能悟出客觀事物的意義,並因此而觸動情感,產生寫作的慾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 積累少,字詞不能正確使用。
要寫書面語言,學習書面語言,必須先識字。只有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並且能夠正確理解字義,才能夠順利地閱讀書報,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提高認識能力。
1.識字是寫作的起點。 識字並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文字只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一種工具,識字的目的是掌握語言文字,用以閱讀和寫作。
2.寫作的基礎是識字。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和寫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話構成的,而一句話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詞構成。所以字詞在作文中處於決定地位。字詞使用的正確與否,將對文章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五年級的學生在《祖國,我對您說》中這樣寫道:
「在遠古的時候,中國和英國戰爭不斷……」
顯然是有問題。結果學生說他指的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而又不能確定具體的時間,於是他寫出了上面的話。可見這個學生對「遠古」這個詞不理解。
因此,對於學過的生字、新詞要養成積累的習慣,在以後的寫作過程中能夠使用自如。
四、 缺少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的訓練。
我們知道,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必須經過訓練。而讀和寫的密切結合是小學語文中最重要的環節,讀是吸取;寫是運用。讀是寫的基礎;只讀不寫,當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寫不讀,寫也不能很快提高。魯迅先生在談到自己的寫作經驗時說:「文章應該怎樣作,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多練習。此外,並沒新的方法!」可見訓練的重要性。
而經過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現在的小學生真是缺少這種訓練。他們中有90%的人從聽覺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非常強。(這或許與歷代的「填鴨式」教學,「滿堂灌」教學有直接的關系)而有60%的人會讀,也就是能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有50%的人可以與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能用文字表達出自己感受的學生只佔到17%~~20%。
從這幾個數據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缺少訓練。
其次,客觀上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 教師缺乏一定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能力素質的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必備條件。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和學習的積極性。
現在的小學教師隊伍中,有一部分老師不能按要求寫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確、簡明、扼要的將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語言表達清楚。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習慣,說話重復,導致作文中語句重復。
二 、引導和訓練的方法欠妥。
經過調查發現,許多老師也在注意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但是,他們訓練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來之後,老師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見聞》。許多學生在寫不出新的見聞,又為了能按時完成作業便抄襲他人之作。之後,只要老師布置的作文是《XX見聞》時,他們就會將原來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動的搬出來,以應眼下之急。
有的為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要求在課前5分鍾讓學生說一段自己的經歷或見聞。時間一長,學生便將那段感受或見聞倒背如流,並且每次都受到老師的表揚。而真的達到訓練目標的又有多少呢?
三、講評的方法不正確。
講評是作文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過對許多的小學生以及小學教師的調查,發現許多教師的講評方法不正確。
1.教師的講評方法不正確。
許多教師在對第一篇作文批閱後,在作文的講評中,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吸引不了學生,也提高不了學生對教師講評作文的興趣。教師盡管講了本次作文的許多成功之處和不足,但學生收獲甚微,甚至一點收獲也沒有。這樣就是老師的講評發揮不了應有的效力。因此,要改變教師講評作文的方法,做到「師生共評」,這樣效果會更明顯。
2.教師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確。
教師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應該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弄清學生寫作對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對症下葯,准確找出文章的優點的缺點,然後再寫出評語。
然而許多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連文章的主要內容都沒有抓住就盲目地寫批語。因此,許多批語文不對題。有的老師為了盡顯其美,對文章的內容隻字不提,在批語中只寫道:「語句不通,字跡潦草、書寫不工整」等批語。
既然在小學作文中存在著如此多的問題,那麼根據自己的調查和總結後,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
一、 教師要以身作則,引發學生的寫作動機。
首先教師要能寫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導學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動手寫「下水文」,才能真正體會到作文之道,指導才會得法。 其次,教師要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則來引發學生的寫作動機,使學生感受到作文寫的好還會得到許多的榮譽。教師也可適當地推薦學生去參加一些徵文比賽,以此來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
二、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和實驗,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豐富寫作材料。
語文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動,還是電影電視;也不管是實驗,還是故事新聞,都應該有選擇的組織學生集體參加和觀看,以擴大見識,豐富思想。而這些活動、實驗、電影、電視的內容,也就是學生寫日記、寫作文的材料。
在組織這種活動的時候,一般應該事先提出明確要求,目的是使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參加完活動和看完影片之後要組織討論,從而互相啟發,活躍思維。這樣做,往往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不論干什麼事都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寫作也是一樣,在寫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寫作習慣。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習慣是在長期的不斷的觀察練習中養成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任何時候,不論走到哪裡,不用提醒、不用勉強、便能自覺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投入對周圍的人物、事物的觀察中去,使觀察成為一種「天性」,並隨之做出筆記。我每次在給我的新同學上第一次作文課時,我都會做這么一個實驗:每人找一個小器皿,然後跟著我在器皿裡面倒點水,加點鹽、醋、味精和紅藍墨水。之後用指頭攪拌並品嘗。我是用中指攪拌,食指品嘗,並說「好香」。而同學們由於不認真觀察,結果將中指放在口中品嘗,搖著頭說「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復幾遍,最終讓同學們看出其中的奧秘,並且告訴他們不認真觀察的結果。這樣,就激起了學生認真觀察的興趣。
2.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精神。
提高寫作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動筆、長練筆、不停筆。比如日記,要一天也不間斷地記下去,日積月累,作文水平才會提高的
3.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
人們常說:「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動筆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滿信心的,而等寫出初稿後又覺得心裡想說的話沒能准確完美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要反復修改,以達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重視文章修改的美談。歐陽修改文章是「書而傅之屋壁,出入觀省之」;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馬克思寫《資本論》從初稿到定稿經過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現在保存下來的就有八種之多;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手稿,在反復讀了兩百遍後才定稿付印。這類例子,舉不勝舉。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一般低於評價的能力。他們往往能夠正確的分析別人的行為,卻不善於全面而確切的分析自己的行為。所以,應該讓學生從修改其他同學的文章或者教師挑選的文章,逐步過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
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應逐步提高難度。開始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批語或符號動手修改。以後,可以對照教師的講評自己修改。最後,學生應能在交給老師之前自覺修改。一名六年級學生在《我的哥哥》中寫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結果寫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這類問題只要認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強聽說讀寫相統一的、循序漸進的訓練。
在聽說讀寫中,聽和說是口頭語言,而讀和寫是書面語言。無論是心理學、語言學、還是教育學都一致認為: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先導和基礎。人類科學和個體語言的發展,都是口頭言語先於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它又不能反過來豐富和改造口頭語言。所以,聽說和讀寫也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兒童語言的發展也是完全遵循這一規律的。
其次,在這四個能力的發展中,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理。就像嬰兒學說話一樣,一天天逐漸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說許多的話。
總之,教學中,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應該全面兼顧,用多種形式進行作文能力的訓練,使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H. 求有問題,有毛病的小學生作文
田園牧歌中的現實主義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最早時讀到的先生的作品,專幽默、詼諧、妙屬趣橫生,那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黃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烏,還有長媽媽講的有關赤練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兒時最遠最深的遐想,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時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園中的草木,枝葉繁茂,盡皆奇花異草,隨手摘取。這種以孩童的眼光來觀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種張力,令人目不暇接。《故鄉》里的閏土是經常盼望突然來臨的遠客,帶著故鄉的趣事,捕鳥、拾貝殼、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輪金黃的圓月」所照亮的美麗的世界。還有《社戲》,那麼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兀自劃了船去看戲,「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散發出來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見望的山莊,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歸來時偷煮豆的歡晌,都成為我們回憶中的美景
魯迅以他特有的細膩的筆觸為許多年後中國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童年圖景,卻以自我的孤獨實踐、審識了所謂的原鄉情調,這種懷舊中隱藏的對現實的思考是更為深刻的歷史使命感與生命剖析,這是我很久以後再讀先生作品的體會,繼而顛覆了置於一個時期和年齡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