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禮儀規的作文(600-800)字
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升旗儀式,最為庄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以和為善」「平易近人」「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都說明了禮貌原則。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❷ 關於禮儀的作文
嚴禁抄襲:
嚴禁抄襲!
論禮儀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禮儀之邦,由古至今,傳承了千百年。孔子雲:不學禮,無以立。學禮知禮,乃立身之根本。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展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古人自西周以來十分注重禮儀。《左傳》中說:「禮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可見古人上至君臣,下至布衣,都十分注重禮儀。如「黃香溫席」、「王祥卧冰」、「程門立雪」、「孔融讓梨」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禮儀故事。
首先,談話是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穩。公共場所不要放聲大笑或高聲喊人。吃東西時不要一邊吃一邊說話。平時說話時,手勢不要過多。平常多用「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打擾了」、「再見」等。一天,在肯德基店裡,當大家都在安靜地用餐時,兩位女少年在店裡突然一邊吃一邊大聲喧囂嬉笑,引得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她們身上,她們的表現給人的感覺就太輕佻了。由此可見,談話在禮儀中占著重要的位置。
其次,舉止需落落大方,端莊穩重,表情自然誠懇,藹然可親。一個人的舉止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養,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站立時不要歪靠在一旁,坐時腿不揺、腳不蹺,坐在沙發上不要擺出懶散的樣子,走路時腳步要輕,遇事可以加快步伐,不可慌張奔跑。自古就有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當別人給予我們東西時,我們應心存感謝,恭恭敬敬地用雙手去接。
再之,儀表是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穿著打扮要考慮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微笑則是一門高深的體態藝術,它表達尊重、親切,友善,快樂,架起友誼的橋梁,見面或交談中使人更容易靠近他。「微笑不用花錢,卻永遠價值連城」。
古今而言,那些謙虛有禮、德行高尚之人,除了受人尊敬外,在他遇到困難時常能逢凶化吉。這是因為他以禮待人,
不是客套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尊敬。為自己種下善果,別人會出手相援。那些「無禮無德」之人,除了會遭他人排斥外,就算有一時的人生輝煌,也終將作繭自縛,難成大器。「百善孝為先」,孝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准,治國必先齊家,孝順父母的人才能委以重任。
禮儀是一個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評價標准,一個人有禮儀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為別人的榜樣。在現實社會中:你是否有禮儀,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能否得到更好的發展。生活中,學習中,等等只要你注意好禮儀,你會收到別人的另眼相待的,你會收獲不同的東西。
❸ 關於禮儀的初中作文
首先,復你要明白初中生制的禮儀都有什麼(你寫該作文的目的)?引用一些著名的禮儀故事作為背景!再結合自己身邊的一些有關的禮儀事件作為主題和內容!這樣,一篇作文的思路就有了。以下為你推薦篇禮儀小故事------<小金人的故事>
古代的時候,有個小國的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 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小國的人同時出了一道題目,倒讓皇帝犯了愁: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 最後,有一位老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三個金人的耳朵里。結果—— 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插入第二個金人的耳朵里,稻草從嘴裡直接掉出來; 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 老臣慢悠悠地說:「啟稟陛下,答案已經有了,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因為他最懂得傾聽的秘訣。
總結:上帝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善於傾聽,是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是與他人交往的重要禮儀方式。
❹ 關於禮儀的作文 500
文來明禮儀
有源句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都能夠崇尚禮儀、遵紀守法、講究文明,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新世紀小學生更應該「學禮儀,守紀律,講文明」。
守紀律,是一個新世紀小學生必須做到的,紀律就在我們身邊,比如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課堂紀律,都是我們必須遵守的。遵守紀律就必須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
一個城市的文明,取決於廣大民眾的素質。文明其實是小事,是細節。只要從小處做起,建小處文明,才是真文明。我們生活在大集體中,我們是社會的一員,在城鎮環境和設施不斷變化的同時,作為社會的小公民,我們的優良品德和文明素養同樣應該不斷提高,爭當「五好小公民」,同時還要幫助身邊的同伴、鄰居,一起努力,共同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社區。文明之事是小事!小事不為,哪來的大事!所以我們要講文明、樹新風!
一個人的文明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的修養,必須致力於讀書求學。我們從小就接受文化禮儀教育,不要讓文化只出現在書本上,要讓文化無處不在,爭做文明的小主人。
遵守公共秩序,其實很簡單,我們應從小事做起,從小做起!
❺ 初中文明禮儀進家庭作文 600字左右
就像如果你失去了今個兒,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結束。
就像如果你失去了金人民幣,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地價值不在人民幣袋結束。
就像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地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地真諦結束。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地關系結束。它地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結束。
說到文明禮儀,俺想到了一個故事結束。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地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結束。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離開回去給讓路結束。列寧阻止它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俺現在這會空手,請你先過去吧激動!」它把「請」字說得很非常響亮,很非常親切結束。然後自己本人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它才下樓結束。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地體現么疑問?
這里俺不願意過多地舉偉人地例子,因為這很非常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就這樣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俺們將無需為自己本人或多或少地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地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結束。俺們不但要有講道德地大人物,俺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地民眾結束。
一個社會地公共文明水平,行的意思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地文明程度,一個人就像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地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地會影響國家聲譽結束。在清朝地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地臉結束。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地歷史教訓結束。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地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地道德修養水平之上結束。試想一下子,就像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地文明修養,它會有良好地公共文明嗎(問的意思)疑問?不會激動!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結束。人要有良好地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結束。就這樣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結束。」「立人」地意思便是要完善人地思想跟文明修養,人地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地,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地結束。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地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點(不多的意思)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地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地能力,就要端正自身地心態,不違背自己本人地良知,努力使自己本人地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地標准,自己本人地修養便得到完善結束。這就是古人所說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結束。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地基礎結束。
而一個社會地文明氛圍對它地民眾亦有莫大地影響結束。怎麼回事為什麼甚麼這么講呢疑問?相信有地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非常有親身體會結束。大地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地小事結束。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跟有相反),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結束。它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地公共文明結束。試問,在就像如此地氛圍中,有那個誰會肆無忌憚地闖紅燈呢疑問?這就是社會氛圍地力量所在結束。但再想一想,就像如果俺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疑問?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地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地東西是在哪兒學到地呢疑問?」,「在幼兒園結束。在那裡,俺學到了令俺終身受益地東西,比就像如說,有好東西要與很好的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俺們完善自己本人地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點(不多的意思)要有什麼甚麼了不起地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結束。養成文明地習慣,使文明地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俺們地一舉一動結束。
俺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地教育,很非常多同學都行的意思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結束。但是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地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地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激動!難道俺們都是「語言地巨人,行動地矮人」么疑問?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地主意,行是知地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跟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結束。知而不行,只是就這樣未知結束。」俺們接受文明禮儀地教育,自己本人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跟有相反)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甚麼區別!就這樣俺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本人地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地行為結束。
❻ 關於禮儀的作文1000字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瞭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讓我們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不要讓文明只出現在紙上,要讓它活躍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要讓文明無處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我們告別不文明的行為。讓文明禮儀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裡出現!
❼ 關於文明禮儀的優秀作文
講文明禮貌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颳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裡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周總理微笑著寬慰他說:「怎麼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事後,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語言和行為都要彬彬有禮,文雅而不粗野,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對長輩,對老師,對說話對方表示尊敬時,要稱呼「您」;請求別人做什麼或給予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別人幫助了自己時要說「謝謝」;當別人感謝你或有事向你道謝時,要說「別客氣」或「沒關系」;當你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要主動說「對不起」;早晨上學或路上遇到老師、同學、朋友或其他熟人時,要主動打招呼,說「您早」、「你好」;分手時互相說「再見」。說話時,態度要和藹、謙遜、文雅、親切、得體,決不可以說臟話、粗話,要堅持說普通話。
待人接物,行為舉止,都要講究文明禮貌,講究儀表儀態,無論在校內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撒野。要學會克制和謙讓,自己不對,要勇於自我批評;別人不對,要能原諒別人的過失;當別人對自己表示歉意時,更不能得理不讓人。
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擅自進入別人房間,是魯莽是行為。任何人在工作、學習時都需要專心專意,因此要盡量避免去打擾別人,當別人正在休息時,尤其是睡著了的時候,更要盡量避免打擾別人、影響別人。
學習與禮貌
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大邦。自古以來就倡導「禮治」,將禮儀謙恥作為立國之本。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由禮儀所體現出來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像給老幼病殘讓座,像幫助盲人過馬路,再比如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小事,才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才足以證明中國是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在學校一次次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的活動中,我們不斷加深了對文明禮儀的理解。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遵守一定的文明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尊敬他人,是人際交往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禮儀的核心。敬人的原則,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務必將對交往對象的恭敬與重視放在首位,切勿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的原則。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運用禮儀時,積極主動,自覺自願,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允許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能人前人後不一樣,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三是適度的原則。運用禮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應當牢記過猶不及。所謂適度,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針對具體情況,認真得體,掌握分寸,不能做得過了頭,也不能做得不到位。四是真誠的原則。應用禮儀,必須誠心誠意,待人以誠。這樣去做,待人友好與敬意才易於為他人所接受。不允許在運用禮儀時逢場作戲,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機取巧,做假騙人,這就是真誠的原則的含義。
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用文明禮儀,文明禮儀活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演講、作文、漫畫、徵文、專刊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也在不斷開展,在社會、家庭、校園都涌現出許多文明禮儀的標兵。但在這與此同時,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國家全社會都在提倡學習文明禮儀,運用文明禮儀,各行各業都在開展文明禮儀活動。然而,為什麼在不斷的倡導學習中,仍然有許多非文明禮儀的行為發生?是我們倡導的力度不夠?還是我們的意識有問題呢?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尤其是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
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管住自己的嘴,不說臟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❽ 中學生文明禮儀作文
2、我們堅持正面教育與引導,教育和培養青少年學生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用《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禮儀常識等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文明禮貌行為的養成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落在指導學生敢於實踐與養成的實處。提高學生對養成文明禮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地規范自己平時的言行,並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3、我校去年初組建了國旗班,經過嚴格訓練,國旗班的同學風雨無阻、准確無誤地在國歌聲中把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他們整齊有力的步伐,嚴整合格的著裝,給全校師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全體學生儀容儀表的典範。在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中,他們是標兵,是榜樣,對學校的校風校紀也起了良好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加強校門口的值班檢查,完善學生自我管理隊伍。每天值周班負責派出九名學生、還有兩名校學生會幹部組成管理檢查隊伍,他們在站崗時以軍人形象為榜樣,以其文明威嚴形象影響其他學生。我們還充實了"流動紅旗"五項評比的內容,增設學生禮儀言行方面的評比要求,進一步落實了學校、年級、班的三級量化管理制度,把學生個人的言行與本班集體的榮譽聯系起來,促進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進一步形成,在年級的各班中形成了競爭的局面。 4、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平時的言談舉止以及對子女的要求等,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並直接在孩子身上發生作用,家長良好的禮儀形象、家庭的文明禮儀氣氛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及時把文明禮儀教育的情況和要求向學生家長通報,印發一些有關資料給家長們,要求他們配合學校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 最後,我們還應該看到,社會是一個大德育環境,青少年學生的摹仿能力很強,影視、報刊等宣傳媒介和各種公共場所的影響作用不能忽視,應該在全社會倡導和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崇尚禮儀,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學生盡快養成文明禮貌行為?quot;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