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以「痴迷」為話題的作文
我想還是往正面寫
把痴迷寫成一種精神-一種執著的鑽研精神,這種精神給人類帶來的版貢獻。
據幾個小例權子:比如陳景潤對數學的痴迷;居里夫人的痴迷發現了鐳;牛頓的痴迷發現了力學規律。
最後就是要光大這種痴迷的精神。
② 痴迷什麼的作文
我沒找到痴迷什麼的但有什麼什麼讓我痴迷 你急所以先給你例文 不急我教你寫
歌聲讓我著迷
小時候,媽媽總是唱著歌謠哄著我進入夢鄉。長大了,媽媽的歌聲漸漸改變了,不再那麼動聽,那麼溫馨。反之變得嚴肅,枯燥乏味……像「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的童謠已經變得「老土」「枯燥」。反而流行音樂成了我們的最愛。
在我的一堆亂七八糟的記憶中,有著一個斷斷續續的回味。
小時候,不聽話的我因學步常常不免有個磕磕碰碰的時候。母親見我哭後,急忙的向我飛奔過來。抱過我並親吻著我的額頭,口中不時發出溫馨的歌謠。不知怎麼的,我止住了哭泣。彷彿認為母親的歌聲是偉大、獨一無二的。當深夜醒來睡不著而哭泣時,母親總是將我抱入懷中,唱著哼著哄我入睡。
漸漸地,在媽媽的小曲中,我長大了,上小學了。充滿童真的我依然迷戀音樂,我喜歡跳躍的音符,喜歡那婉轉的歌聲。於是,媽媽把我送到老師那學鋼琴。那時的我簡直成了小麻雀,活蹦亂跳,歡呼雀躍。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先學會聽音樂。那高山流水般的音樂,令人心靈搖盪,彷彿置身於幽靜的林子里,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稱贊音樂的奇妙。
現在,我進入初中了我更崇拜於流行音樂,當母親做事時無聊哼著童謠時。我總是說:「老媽,這都老掉牙了,就別哼了,還不如聽這個音樂呢。」可母親卻鎮定自若地說:「老掉牙就老掉牙,你小時候不挺愛聽的嗎?」對於此類話,我是無法回答了,只能是無語而告終。
媽媽已不再唱童謠了,只是多了一點「啰嗦」。總是愛「嘮嘮叨叨」。我知道母親為了我的學習才嘮叨的,我也知道母親為了我們操碎了心。在不知不覺中,我也不再愛聽流行音樂了。現在的我也已不是原來的我了,我也愈加變得成熟起來。愛上了學習。
母親老了,頭上的白發多了,少了一分「新意」,多了一分「守舊。」
我的母親,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可她的歌聲卻陪伴了我的童年,也是我啟蒙的開端……
音樂真讓我著迷
我喜歡在安靜的午後,坐在爬滿綠蘿的樹蔭下,聽著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
有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斜斜地射進來,在地上灑了一層碎金。耳朵里塞著耳麥,我靜靜地聽著,或急或徐,或煽情或純美。音樂裡面令人產生了遐想,就如同美麗的月光,音樂令我陶醉。
每當我與同學爭吵時,不和時,耳邊不時響起《友誼天長地久》這首動聽的歌謠時,我陶醉了。音樂有一種力量,催我與朋友相處融恰,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每當我在思念,牽掛的時候,耳邊便也會響起《牽掛》這首歌,我陶醉了,眼淚也會隨之落下,歌里的每一句話都使我感同深受,這就是音樂的力量。每當我受委屈,傷心。難過的時候,耳邊不斷的響起《星星哭泣的夜晚》這首歌,我便也會抬頭看著星星告訴自己不要再哭泣,要學習星星努力發光,不要難過;每當我遇到學習上的難題時,我聽到《放飛自我》這首歌,我便也會學會放飛自己,努力沖刺,打倒困難,勇往直前...每當我任性頑皮時,總會想起《任性頑皮》這首歌,才會告訴自己,不要再任性,要學會,一切的一切...這等等的一切都是音樂的力量,使我改變了不可能的事實,音樂那無窮無盡的力量,使我陶醉其中,是音樂的使我立志要當個快樂的「精靈」,是音樂使我把悲傷化作笑語,是音樂使我勇往直前,永不退縮,是音樂教會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音樂呵,王菲的聲音動情,許嵩的聲音無奈……我願乘著風聽著音樂,相信我在音樂的陪伴下,我並不寂寞。
音樂使我永遠著迷……
③ 我為你痴迷初一作文
音樂,我為你痴迷
生活是一隻五彩繽紛的蝴蝶,它給了我們無數歡樂和樂趣。那裡有無數事物令你陶醉:繪畫,舞蹈,戲劇,建築……然而使我陶醉是那無暇的音樂。
音樂,讓我的生活變得充足,而不是乏味;音樂,讓我的生活變得旺盛,而不是枯竭;音樂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而不是單調。它讓我著迷,更讓我陶醉。
每當我聽到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時,心中那股與命運抗爭的力量就油然而生。它讓我明白貝多芬耳聾後的心情,它讓我明白貝多芬如何抗擊命運的捉弄。《命運交響曲》讓我著迷,因為它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節奏是如此的活躍。
而海頓的《告別》又讓我憂郁起來。「告別」這兩個字眼讓我不禁感傷起來。它讓我與和藹的爺爺告別,和親愛的朋友告別,與年老的老師告別。告別,它讓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告別》讓我著迷,因為它讓我明白到告別的心情是如此無奈。
《時鍾》這首曲子,讓我了解到時間的珍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對時間負責。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呀,時間是不停地在流逝,買也買不回來。時光老爺爺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公平,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不會偏心。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時間,不要白白浪費。
《時鍾》讓我著迷,因為它讓我了解到時間的流逝是如此迅速。
但我最喜歡的曲子,那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優美而淡雅。《月光曲》那清幽的旋律還在我耳邊盪漾,彷彿在我眼前浮現在月光照耀的大海,是如此美麗,迷人。《月光曲》讓我著迷,因為它讓我體會到環境的優美是如此迷人。
④ 痴迷的作文
痴迷成就天才
讀了「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痴迷,把法爾引進了科學殿堂」這句話,我想到:一個人,對一某一方面的痴迷、執著、付出,就一定能在這一方面突出,成為專家,甚至偉人。
比如對數學痴迷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他中學就綴學了,當了雜貨店的記賬員。在繁瑣、單調的勞動中,他並沒有放棄最大的嗜好——數學研究。他常掛在嘴邊的是這樣的一句話:「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數學家,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於1930年以《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令中國數學界刮目相看。正是華羅康對數學的痴迷執著,才贏來了這么多人的掌聲。雖然他已去世,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人們永記得這位偉大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康。
諾貝爾大家知道吧,他是著名的科學家,他一生都投入了科學研究,特別是炸葯的研究。小時候,諾貝爾看到工人們在荒山野嶺用鐵錘砸石頭,他想:為了開通一條鐵路,要付出多少艱苦的勞動啊!要是能夠發明一種東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開,該有多好!此後,諾貝爾就把興趣放在炸葯的發明上。最先,他與父親、哥哥一起,發明了一種液體炸葯。這種炸葯威力十分強大,很快風行全世界,人們把它稱為「諾貝爾爆炸油」。然而,液體炸葯在運輸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樣使炸葯能夠安全運輸呢?諾貝爾開始了新的研究。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於製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葯——黃色炸葯。為此,諾貝爾又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引爆裝置——雷管。從此,劈山築路,打通隧道,開鑿礦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錘一錘地砸了。正是因為諾貝爾對炸葯的這種痴迷、執著才能夠成功的發明炸葯。
總之,你如果努力研究、探索某個方面,你就能夠在這一個方面突出,在這個方面你是很歷害的。
一、痴 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大概是對痴迷愛情的典型描繪了。而這些人,往往被稱作「情痴」。
當三毛與荷西定情撒哈拉時,我們贊許她是個勇敢且不畏艱苦的女人,但卻不能說她是個「情痴」。
而當荷西亡去,三毛「居則九曲回腸,出則若有所失」時,我們感慨她對荷西深沉的愛,但卻不能說她是個「情痴」。
最終三毛因抑鬱而自殺後,眾人莫衷一是。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三毛因不忍荷西的離去而自殺。此時人們稱她作「情痴」。
愛一個人一定要以生命作代價嗎?非得像梁祝一樣化蝶、雙宿雙飛,才能闡釋「痴迷愛情」嗎?
有一位音樂家,因家族精神病遺傳不幸死去。葬禮上,他的妻子始終掛著淡淡的微笑;獨居生活間,鄰居也從未見她掉過一滴淚。於是謠言四起:
「她不愛他,他的財富是她唯一的迷戀。」
「她是個寡情的人,對任何人都只有少得可憐的感情。」
… …
直到她死去,她也沒有對此作過任何解釋。可是,她的日記毫不留情地扇了眾人一個大大的耳光。那是她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
「好好活著,就是他在愛我,讓我無憂無慮;好好活著,就是我在愛他,讓他感覺到我的快樂。愛一個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長久。」
她對愛情的痴迷不下於梁祝。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對愛情的痴迷,不是用殉情而表達的。她重新演繹了「情痴」這一角色,使得那些痴迷愛情的寡婦、寡夫們打消了殉情的念頭,為世界增添了不少和諧美。
「愛一個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持久」。其實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了先例:妻子亡故,莊子「擊盆而歌」,是喜悅。為何?他想到了妻子在另一個世界的快樂,因而替妻子開心。這不正是緣於對妻子的愛而希望她幸福快樂嗎?
痴迷愛情的結局,並不一定總是凄美的,它亦可以是幸福美滿的呀。王子和公主,他們最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畢竟只是童話。人生的旅途,悲喜交加、陰晴不定。當有一天,他(她)先離去,你也要快樂地生活下去!請記住:這不是不愛了,而是痴迷了。因為「愛一個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長久。」
【簡評】文章選擇富有浪漫的故事闡述痴迷,言有盡而意無窮!
二、痴 迷
我深深迷戀著的,是那早春剛開的桃花。
你看,這一朵,像極了一隻剛睡醒的小精靈。懶洋洋地舒展著身子,極不情願地睜開眼睛,打量著還透著絲絲寒氣的早春大地。花瓣兒緩緩地張開,粉紅色的水潤肌膚上似乎還殘留著早霜打下的露珠。當明媚的陽光拂去這層薄霧,躍入眼簾的,儼然一位美貌的花中仙子。微風吹過,瞧,她好似在笑了。
我是如此地痴迷於這早春的一抹清新色澤啊!於是,我早早地從果園折下一枝,插在了我的窗檯上。
獃獃地望著這枝桃花,想像著躲藏在桃花里的她,該做著怎樣甜甜的美夢。是期盼著花期的到來,還是幻想著結果的歡快?總之,我是那樣的喜悅,甚至幻想起她開花的那一刻,我的窗檯會因為她,而變得怎樣的靈動與活潑。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了,痴痴地望著花瓶中的水以及這孕育著美好夢想的桃花枝,我暗暗祈禱著… …
一天兩天過去了,沒有動靜,我耐心地等;四天五天過去了,仍沒有動靜,我慌了;十天的時候,我的心徹底的失望了。望著不動聲色的桃花枝,我忽然明白:怎麼可能開花呢?不會了呀!辛苦孕育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美夢,早已在我折斷她的那一刻破碎!她明白,無論如何努力,她再無法擁有結果的權利。春天對她而言,已經沒有了意義。既然如此,又何必開出那華而不實的花朵呢?!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愧疚的深淵、痛苦的幽谷… …
沒想到,我錯了。次日清晨,春天似乎來到了我的窗前。她,開花了!一片一片的花瓣緩緩舒展。那樣的漫不經心,又那樣的欣喜若狂。這花瓣不是粉紅,而是瑩白,且薄如蟬翼。雖只有一朵小小的花,但卻足以將幸福灌滿我的內心。
我痴迷地望著這早春的禮物,思緒一下子隨她飛揚起來。
是啊,她又為何不開花呢?既然春天來了,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享受這明媚的春光呀?!結果固然重要,但更有意義的是過程。不是嗎?只要抱著希望在春天盛開,那她已經足夠美麗的了。又何必太去在意結果呢?!
生命也是一樣,結果也許迷茫,也許殘忍,但我們一定要抱著希望去迎接每一個清晨。只要奮斗過,努力過,縱使最終失敗,那又怎樣呢?!就像寓言中那個挑夫的破桶,縱使滴水不剩,也可以欣賞到過程中的滿眼春光啊!
想到這兒,我更加痴迷於這早春開在我窗檯上的桃花了。不僅僅是因為她本身,更重要的是因為我深深痴迷於這背後所蘊藏著的人生哲理:
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過程!
【簡評】觸景生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古代詩歌的常見表達技巧,而本文作者也能巧妙地運用於寫作中,生活的積淀也很深厚。
三、痴 迷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可以說,痴迷是成功的最佳捷徑。
痴迷,讓人有對學習工作的專注。巴爾扎克說:「痴迷於某個事業的人,會取得令自己驚訝的成就。」這句話盛贊了痴迷的作用,而巴爾扎克本人就是一個典例。巴爾扎克是一位著名的高產作家,我認為對寫作的痴迷是他成功的關鍵。他每天寫作十幾個小時,且常常陷於情節中不能自拔。在創作《高老頭》期間,巴爾扎克一連幾天神情沮喪,家人詢問後,她喃喃地說:「高老頭死了。」在創作《歐也妮·葛朗台》時,一位朋友來訪,巴爾扎克忽然怒氣沖沖地對他說:「是你,是你逼迫那個不幸的少女自殺!」朋友非常不解,詢問他的家人才知道,巴爾扎克在說小說中的人物。如果不是對寫作痴迷到此種程度,又怎能成就他這位如此偉大的文學家呢?
痴迷,讓人有艱苦工作的快樂。巴甫洛夫是俄國的一位生物學家,他對研究和實驗如此痴迷,以至於身邊的親人朋友時常遭他冷落。有一天,朋友百般勸他去與未婚妻約會。當時巴甫洛夫正高興地做著實驗,不得以,才停下手中的工作。結果在公園里一遇到未婚妻愛瑪,巴甫洛夫就抓住她的手,愛瑪以為巴甫洛夫要吻自己,便幸福地等待著。誰知,巴甫洛夫給愛瑪把著脈說:「你心跳正常,身體狀況良好。」愛瑪生氣地說:「你只喜歡做實驗,回去做你的實驗好了!」巴甫洛夫信以為真,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工作的時候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巴甫洛夫這般說道。是對生物研究的痴迷讓巴甫洛夫樂於工作,而一個樂於工作的人又怎會不成功呢?
痴迷,讓人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池田大作說過:「痴迷於某件事的人,非得到成功才會停止。」對於痴迷與堅持不懈,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貝多芬。一次,貝多芬進了餐廳,把桌子當作鋼琴彈著,並側著耳朵,彷彿沉迷於其中。一曲作罷,他對服務員說:「結賬。」服務員笑著答道:「先生,您還沒有吃飯呢!」正是對音樂的如此痴迷,貝多芬才能在遭遇耳聾等許多挫折時,仍堅持不懈,成為音樂史上的一座豐碑。
以上例子展示的是三位偉人,他們有著對事業的痴迷,但這痴迷讓人肅然起敬!這痴迷展示了人性的偉大,也指引著他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蒲松齡說:「書痴者文必工,技痴者藝必良。」何不去痴迷?成功等待著痴迷者。
【簡評】本文側重於中外作家的事跡引用,展示痴迷對於成才的促進作用。
足球讓我痴迷
我是誰?我究竟是誰?
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之後,我終於找到了答案:我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生,我是一個經過ISO國際認證的中學生超級球迷。
從我認識足球的那一天起,我就決定要做足球的追隨者。其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在這項力與美相結合,並且結合了速度、力量、技術、戰術等多方面因素於一身的運動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找到了快樂,所以我喜愛足球。
和許多球迷一樣,我為足球哭過、笑過、悲過、喜過。
第一次看球的情景我至今難以忘卻。那還是6年前的事,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期末考試前兩周,也就是6月10號,法國世界盃開幕了。我得到這個消息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屆世界盃我非看不可。原因只有一個:我上小學了,該看足球了。家長堅決反對我熬夜看球,但是,我不知從哪裡來的勇氣,第一次和家長頂嘴。好在我「申請」到了看球的權力。當晚,我便看了98法國世界盃的揭幕戰:巴西——蘇格蘭。比賽過程中,我深深被巴西巨星舞蹈一般的球技吸引了,羅納爾多的突破,羅伯特卡洛斯的遠射,都使我心頭為之一振。這場比賽的最終結果是巴西隊以2:1戰勝了蘇格蘭。從此,我又看了將近20場世界盃比賽,並且找到了自己除中國之外最喜歡的球隊——義大利隊。更主要的是,從此,我和足球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為球狂,我為球泣。在我的看球史上,至今有兩次傷心地落下了淚。第一次為足球落淚是在2000年荷蘭、比利時共同舉辦的歐洲杯上。我最喜愛的球星義大利前鋒維埃里,和義大利隊發揮出了非凡的水平。從小組賽起,便勇猛過人。在四分之一和半決賽中更是表現突出,闖進了決賽。我真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等到了那場比賽。對手是法國隊,本來義大利有無數次的破門良機但都沒有把握住,比賽拖入加時賽。就在義大利後防線疲憊不堪的時候,法國隊左路一記傳中,特雷澤蓋中路接應,一蹴而就,皮球穿過了圖爾多的十指關,讓義大利隊瞬間死亡。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我哭了,我從沒有這么傷心的哭過,這次我也第一次感受到為自己新愛的事物哭泣的感覺。
第二次流淚是激動的淚,那是三年前的事。中國隊在2002年世界盃預選賽中,最後一場對陣卡達,在沈陽五里河體育場進行,只要這場比賽勝利,中國就能順利進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令人欣慰的是,中國隊以3:0完勝了卡達,順利進入了世界盃,這也是中國隊首次進入世界盃。多麼令人驕傲啊,可能這對歐洲強隊來說沒什麼,但是,對於我,對於千千萬萬中國人,它的意義是非同尋常的,這是我們首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激動得哭了,這也是我頭一次因為祖國的成就而喜極淚下,我感受到我懂得了祖國的意義。至今我還記著那天是2001年10月13日。
我不僅愛看球,更愛踢球。在小學我便經常踢球,上了初中雖說學習緊了,但是足球仍是我每日的必修課,這也成為了我鍛煉身體的主要方法。只有跑得大汗淋淋我才痛快。受齊達內和維埃里的熏陶,我以腳法細膩和速度快著稱,天生是塊當前鋒的料。你若不信,看看我的百米成績,12秒91和劉翔一樣,你說快不快。迄今為止,我已打入了自己業餘生涯中的第64個進球。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數目將超過1000個。
足球已經成為了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足球這個世界第一運動將會和我度過一生,我會繼續對它痴迷下去,讓我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超級球迷。
⑤ 作文: 痴迷
一、痴 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大概是對痴迷愛情的典型描繪了。而這些人,往往被稱作「情痴」。
當三毛與荷西定情撒哈拉時,我們贊許她是個勇敢且不畏艱苦的女人,但卻不能說她是個「情痴」。
而當荷西亡去,三毛「居則九曲回腸,出則若有所失」時,我們感慨她對荷西深沉的愛,但卻不能說她是個「情痴」。
最終三毛因抑鬱而自殺後,眾人莫衷一是。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三毛因不忍荷西的離去而自殺。此時人們稱她作「情痴」。
愛一個人一定要以生命作代價嗎?非得像梁祝一樣化蝶、雙宿雙飛,才能闡釋「痴迷愛情」嗎?
有一位音樂家,因家族精神病遺傳不幸死去。葬禮上,他的妻子始終掛著淡淡的微笑;獨居生活間,鄰居也從未見她掉過一滴淚。於是謠言四起:
「她不愛他,他的財富是她唯一的迷戀。」
「她是個寡情的人,對任何人都只有少得可憐的感情。」
… …
直到她死去,她也沒有對此作過任何解釋。可是,她的日記毫不留情地扇了眾人一個大大的耳光。那是她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
「好好活著,就是他在愛我,讓我無憂無慮;好好活著,就是我在愛他,讓他感覺到我的快樂。愛一個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長久。」
她對愛情的痴迷不下於梁祝。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對愛情的痴迷,不是用殉情而表達的。她重新演繹了「情痴」這一角色,使得那些痴迷愛情的寡婦、寡夫們打消了殉情的念頭,為世界增添了不少和諧美。
「愛一個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持久」。其實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了先例:妻子亡故,莊子「擊盆而歌」,是喜悅。為何?他想到了妻子在另一個世界的快樂,因而替妻子開心。這不正是緣於對妻子的愛而希望她幸福快樂嗎?
痴迷愛情的結局,並不一定總是凄美的,它亦可以是幸福美滿的呀。王子和公主,他們最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畢竟只是童話。人生的旅途,悲喜交加、陰晴不定。當有一天,他(她)先離去,你也要快樂地生活下去!請記住:這不是不愛了,而是痴迷了。因為「愛一個人,可以比他的生命更長久。」
【簡評】文章選擇富有浪漫的故事闡述痴迷,言有盡而意無窮!
二、痴 迷
我深深迷戀著的,是那早春剛開的桃花。
你看,這一朵,像極了一隻剛睡醒的小精靈。懶洋洋地舒展著身子,極不情願地睜開眼睛,打量著還透著絲絲寒氣的早春大地。花瓣兒緩緩地張開,粉紅色的水潤肌膚上似乎還殘留著早霜打下的露珠。當明媚的陽光拂去這層薄霧,躍入眼簾的,儼然一位美貌的花中仙子。微風吹過,瞧,她好似在笑了。
我是如此地痴迷於這早春的一抹清新色澤啊!於是,我早早地從果園折下一枝,插在了我的窗檯上。
獃獃地望著這枝桃花,想像著躲藏在桃花里的她,該做著怎樣甜甜的美夢。是期盼著花期的到來,還是幻想著結果的歡快?總之,我是那樣的喜悅,甚至幻想起她開花的那一刻,我的窗檯會因為她,而變得怎樣的靈動與活潑。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了,痴痴地望著花瓶中的水以及這孕育著美好夢想的桃花枝,我暗暗祈禱著… …
一天兩天過去了,沒有動靜,我耐心地等;四天五天過去了,仍沒有動靜,我慌了;十天的時候,我的心徹底的失望了。望著不動聲色的桃花枝,我忽然明白:怎麼可能開花呢?不會了呀!辛苦孕育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美夢,早已在我折斷她的那一刻破碎!她明白,無論如何努力,她再無法擁有結果的權利。春天對她而言,已經沒有了意義。既然如此,又何必開出那華而不實的花朵呢?!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愧疚的深淵、痛苦的幽谷… …
沒想到,我錯了。次日清晨,春天似乎來到了我的窗前。她,開花了!一片一片的花瓣緩緩舒展。那樣的漫不經心,又那樣的欣喜若狂。這花瓣不是粉紅,而是瑩白,且薄如蟬翼。雖只有一朵小小的花,但卻足以將幸福灌滿我的內心。
我痴迷地望著這早春的禮物,思緒一下子隨她飛揚起來。
是啊,她又為何不開花呢?既然春天來了,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享受這明媚的春光呀?!結果固然重要,但更有意義的是過程。不是嗎?只要抱著希望在春天盛開,那她已經足夠美麗的了。又何必太去在意結果呢?!
生命也是一樣,結果也許迷茫,也許殘忍,但我們一定要抱著希望去迎接每一個清晨。只要奮斗過,努力過,縱使最終失敗,那又怎樣呢?!就像寓言中那個挑夫的破桶,縱使滴水不剩,也可以欣賞到過程中的滿眼春光啊!
想到這兒,我更加痴迷於這早春開在我窗檯上的桃花了。不僅僅是因為她本身,更重要的是因為我深深痴迷於這背後所蘊藏著的人生哲理:
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過程!
【簡評】觸景生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古代詩歌的常見表達技巧,而本文作者也能巧妙地運用於寫作中,生活的積淀也很深厚。
三、痴 迷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可以說,痴迷是成功的最佳捷徑。
痴迷,讓人有對學習工作的專注。巴爾扎克說:「痴迷於某個事業的人,會取得令自己驚訝的成就。」這句話盛贊了痴迷的作用,而巴爾扎克本人就是一個典例。巴爾扎克是一位著名的高產作家,我認為對寫作的痴迷是他成功的關鍵。他每天寫作十幾個小時,且常常陷於情節中不能自拔。在創作《高老頭》期間,巴爾扎克一連幾天神情沮喪,家人詢問後,她喃喃地說:「高老頭死了。」在創作《歐也妮·葛朗台》時,一位朋友來訪,巴爾扎克忽然怒氣沖沖地對他說:「是你,是你逼迫那個不幸的少女自殺!」朋友非常不解,詢問他的家人才知道,巴爾扎克在說小說中的人物。如果不是對寫作痴迷到此種程度,又怎能成就他這位如此偉大的文學家呢?
痴迷,讓人有艱苦工作的快樂。巴甫洛夫是俄國的一位生物學家,他對研究和實驗如此痴迷,以至於身邊的親人朋友時常遭他冷落。有一天,朋友百般勸他去與未婚妻約會。當時巴甫洛夫正高興地做著實驗,不得以,才停下手中的工作。結果在公園里一遇到未婚妻愛瑪,巴甫洛夫就抓住她的手,愛瑪以為巴甫洛夫要吻自己,便幸福地等待著。誰知,巴甫洛夫給愛瑪把著脈說:「你心跳正常,身體狀況良好。」愛瑪生氣地說:「你只喜歡做實驗,回去做你的實驗好了!」巴甫洛夫信以為真,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工作的時候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巴甫洛夫這般說道。是對生物研究的痴迷讓巴甫洛夫樂於工作,而一個樂於工作的人又怎會不成功呢?
痴迷,讓人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池田大作說過:「痴迷於某件事的人,非得到成功才會停止。」對於痴迷與堅持不懈,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貝多芬。一次,貝多芬進了餐廳,把桌子當作鋼琴彈著,並側著耳朵,彷彿沉迷於其中。一曲作罷,他對服務員說:「結賬。」服務員笑著答道:「先生,您還沒有吃飯呢!」正是對音樂的如此痴迷,貝多芬才能在遭遇耳聾等許多挫折時,仍堅持不懈,成為音樂史上的一座豐碑。
以上例子展示的是三位偉人,他們有著對事業的痴迷,但這痴迷讓人肅然起敬!這痴迷展示了人性的偉大,也指引著他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蒲松齡說:「書痴者文必工,技痴者藝必良。」何不去痴迷?成功等待著痴迷者。
⑥ 初二《痴迷》作文怎麼寫
在人的一生中,心中總會有那麼一點東西令你激動,令你痴迷,令你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哪怕只是一會兒的回憶,都能感到深深的滿足。
我十分喜歡夢幻的東西,看的書都是些科幻或魔幻的,比如《三體》《銀河帝國》《魔戒》《愛麗絲夢遊仙境》等,其中最讓我痴迷的就是《哈利·波特》了。
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記得那個星期六,媽媽帶我看了一場電影,我頓時被電影裡面精彩的內容、神奇的魔法深深震撼了,我還記得我的第一篇觀後感就是寫《哈利·波特》。
從此之後,我對《哈利·波特》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先追完了八部電影,然後開始閱讀有關哈利·波特的書。我覺得書里生動的描寫比電影里的畫面更加精彩,我彷彿真的置身於魔法世界之中。我還看了哈利·波特的前傳《神奇動物在哪裡》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的紀錄片、哈利·波特的《網路全書》,我甚至還買了鄧布利多的魔杖、霍格沃茲的火車票和哈利·波特的地圖。
你或許會說我太瘋狂了。是的,我知道那是假的,但是我仍然最愛這個魔法世界,就像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源一樣,雖然桃花源是虛幻的,但卻寄託了作者對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嚮往。桃花源存在陶淵明先生的心中,魔法世界也存在我的心中,代表著一個男孩對冒險的渴望,對神奇生活的嚮往。
縱使我已經長大了,但我對魔法的那份痴迷不曾改變。
⑦ 請以痴迷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痴迷」是學習的動力。
痴迷一詞是抽象的,難以形容得透徹。它就如興趣一般,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引領著人們走向那條「被吸引」的未知之路。
痴迷使人進步。當一位音樂愛好者對音樂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他將會把大部分時間大部分心思投入到音樂當中去。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喜歡音樂,愛好音樂,對音樂有著一種探索深究的精神,從而推波助瀾地是他在音樂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而這種精神的來源就是痴迷。然而,這並不是說花了多長時間,收獲進步就是必然的。當貝多芬雙耳失聰,面臨人生最低谷時卻留下了名曲。他的成功來自於長時間的專注和學習,使自己對所專攻的東西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隨著熟悉程度的加深,他會慢慢得到進步,是痴迷所帶動的進步。
痴迷使人激發奮斗的決心。怕的不是你不會奮斗,而是沒有一顆想奮斗的心。當居里夫人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壞境時,她不畏艱難,咬牙完成學業。她有一顆勇敢奮斗的心,來源於她所痴迷的知識。當工作壞境簡陋,工作辛苦,她還在實驗室里不斷研製,不斷努力,那時因為她有一顆想要奮斗的心,而這來源於她對自身工作的痴迷。
痴迷使人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直至收獲。古代書法家王羲之從小喜愛讀書,喜愛書法。他那股對書法的痴迷使他每天花大部分時間來練字,書法的巔峰如何得來?那是因為他對書法的痴迷,從而不斷努力的結果,收獲了今人的敬慕和愛戴。
然而,痴迷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用在好的方面,它能夠激發人向上,用在不好的方面,就會使人墮落,貽害無窮。
正確的使用「痴迷」,你會事半功倍。
⑧ 求以「痴迷」為題的作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裡。這一舉動似乎不可思議,難怪有人嘲笑他雖然認識天上的星辰,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而我卻極其贊賞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專注的精神,因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確,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當他掉到坑裡,過路人將他拉出來時他對過路人所說的話並不是「謝謝」,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對天象的准確推測,正是他痴迷觀察,用志不分的結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觀腳下,一心二用,雖無掉進坑裡的危險,卻也未必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學術上,科研中有建樹、有成就的人,除了他們的勤奮、毅力、創新等因素外,其共同點就是他們對事業的痴迷和執著。據說,希臘國王讓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銀量,阿基米德認真鑽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時,從澡盆里溢出來的水中得到啟示,竟然忘記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這樣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頓痴迷鑽研也流傳下來許多類似把懷表當成雞蛋煮的軼聞。縱觀偉人事業的成功,哪一個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
古人雲:性痴者其志凝。這里的「痴」則是用心專一,用志不分的體現。唯有用心專一,才有可能潛心鑽研,鑽到極處,才有可能獲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堅持不懈,廢寢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無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現,正是他鑽研中的可貴之處。而許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這種潛心觀星的痴迷精神,使他們失敗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專的毛病。
還是大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只有躺在坑裡,從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會掉到坑裡。因為他們沒有探索,沒有鑽研,也沒有對事業的痴迷。這樣說來,泰勒斯觀星掉到坑裡非但不應嘲笑,而是值得學習的。果真我們都具備了學業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學業,不成大器? 展開其他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