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寫小學三年級看圖作文
首先先看圖進行一些聯想,然後要看懂原圖,確定要反映的問題,然後再按一般應用文內體的寫法去容完成,要寫的新奇
要求:1.觀察圖畫。同學們在寫作前首先 應該仔細地觀察圖上的畫面,看清圖上畫的是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的事,畫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們觀察的主要對象,所以我 們特別要注意觀察人的服飾、容貌、年齡、身份、表情、動作,並給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像。畫面上的景物都是靜止的,我們應該通過想像,使人活起來,讓他們自己說話、行動,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是要使畫面內容變成活動著的電影鏡頭。但這種想像必須是合理的,是表現文章中心服務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必須與畫面內容一致,不能另編一套。
㈡ 小學三年級看圖寫話作文:誰最美
星期的早上,太陽高照.愛美的小猴出來玩.
小猴來到樹林里看到了啄木鳥,小猴問啄內木鳥:"我和你誰最美".啄木鳥說:"你最容美".然後它就去捉蟲了.
小猴來到草原看到大象.小猴問大象:"我和你誰最美".大象說:"我沒時間".大象又去抱木頭去了.
小猴來到了農田看到老牛.小猴問老牛:"我和你誰最美".老牛說:"勞動最美".老牛又去種田了.小猴想了想說: 「太對了,我也要成為最美的人."
㈢ 小學三年級看圖作文範文:《我該怎麼辦》
有一天,小明一個人在家裡畫畫,忽然,小明聽到敲門聲,他就放下畫筆回,站了起來,走到門前,小答明說:「您找誰?」那位叔叔就說「我來找你爸爸。」小明搬來一凳子,他站在凳子上透過貓眼往外看,看到這位叔叔是他不認識的,小明心想:「這位叔叔我不認識,可能是小偷,我不能讓他進來。」小明就說:「我爸爸不在家,請您回去吧!」那位叔叔聽了,卻不回去,他就門口等,等了那麼長時間,小明還沒開門,他就走了。
㈣ 小學三年級看圖作文《我想長大》
爸爸是農藝來師,致富帶頭人,受到村自里人的尊敬。
爸爸是我的偶像,我是爸爸的粉絲,爸爸的一舉一動,我都想摹仿都想學。我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明天就變成爸爸,為人服務,受人尊敬。
看,爸爸的睡姿多美。左手托頭,等美事入夢;雙腳擱凳,忘疲勞而休閑。這樣睡一個晚上,第二天,爸爸肯定精力充沛地忘我工作。如果我像爸爸一樣,也這樣睡一個晚上,明天我保證全神貫注地刻苦學習。
說干就干,我從廚房裡拿來一個板凳,左手托頭入睡,希望像爸爸一樣做一個好夢——三門功課全優,從夢
里笑出來。
還沒來得及做夢,卻發現腳沒放到凳子上,因為我比爸爸矮,頭與爸爸並排,雙腳只到爸爸大腿,碰不到板凳,空凳子成了小花貓的棉床,它不客氣地在板凳上呼呼睡大覺。
雙腳不擱凳,美夢做不成,為了讓雙腳擱到凳子上。我趕走了小花貓,把枕頭往下移,枕頭放在爸爸腰間,頭靠在爸爸胸前,這樣我的雙腳像爸爸的雙腳一樣,舒舒服服地擱在板凳上。我和爸爸一樣,呼呼入睡……
㈤ 小學三年級是看圖寫話還是寫作文了
小學低年級作文主要是看圖寫話,是由識字教學逐漸過渡到作文教學,也是為三年級學生寫作文打基礎的過渡時期。因此,提高小學生的看圖寫話水平是非常重要的。1、根據情景激發趣味兒童都有爭強好勝的一面,合理選擇畫面,創設輕松愉快形式多樣的競賽,可激發孩子的「情緒區」,激發他們的思維,讓孩子喜歡說,樂與說,爭著說,搶著說。這樣,孩子在趣味昂然的情景中盡情投入到看圖寫話中來,全面活動起來,說自己想說的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認真觀察圖畫學生在寫話之前,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看清其中的人或物。其次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的細節,明確圖片的含義,如: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圖上有些什麼?各在什麼位置?它們之間有何聯系?根據圖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圖中意,知道圖上反映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明白從畫面所體現的思想內涵。跟著重點觀察,辨別主次。一幅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深入細致的觀察圖畫。確定其看圖寫話內容的重點,說話時就圍繞這個重點來述說,並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老師要適時地進行思想教育。3、合理想像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要通過適當的提問,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想像,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假如是多幅圖的寫話,可由一副圖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個動作。假如是一幅圖,就要抓住一個想像點、一景一物、一舉一動,讓學生自由想像,讓童心自由綻放,並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大膽創設故事情節,把看圖寫話變成一個個別開生面的故事。4、給孩子看一些看圖寫話的範文,對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有幫助。低年級看圖寫話可以作為一個主題開展,但我認為它的訓練並不是孤立的,平時就需要訓練積累。如: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細心觀察周邊的事物,要多看書多讀書,積累好詞好句,回答問題時說完整話,利用課文內容合理想像大膽拓展故事情節,平時勤練筆,勤交流。相信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鼓勵下,讓學生仔細看、大膽想、有條理地說,再認真地寫,孩子們的作文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
㈥ 小學三年級是寫看圖寫話了,還是作文了
護樹記(看圖寫話)
小剛、小紅和小強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聚在一塊玩。
一個夏內天的上午,容天氣晴朗,太陽剛剛出來,卻已經是火辣辣了。小剛、小紅、小強相約來到公園,忽然發現草地上有一棵小樹耷拉著腦袋,卷縮著葉子,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小剛說:「你們看,那棵小樹都快枯死了。」小紅說:「我們去給它澆點水吧。」於是他們忙找來了臉盆,從小河裡打來了清涼的水為小樹灌溉。小樹咕咚咕咚地大口喝著水,不一會兒,它像解放軍一樣挺直了身子,葉子油亮亮的,別提有多精神了!
「這棵樹太小了,而且長在路邊上,很容易被行人或者小朋友撞到,不如我們把小樹加個護欄吧。」小強提議道,「好呀,這個辦法真好,我們就這么干吧」小剛和小紅馬上同意。他們回家拿來了木板、木樁、繩子、鐵釘什麼的,在小樹邊忙活起來了。太陽越來越大,他們全身都被汗水打得濕淋淋的,就像從水裡撈上來一樣,可是他們一點也沒感覺到,還是繼續干著。終於,護欄、護架都做好了,小紅還在樹邊立了一塊告示,上面寫著:愛護樹木。
一陣風吹來,大家感到一陣涼爽,小樹在風中輕輕晃動著身體,好像在向他們表示感謝。看著這一切,小剛、小紅、小強都高興的笑了。
㈦ 三年級的看圖作文怎麼教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人教版教材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安排了看多幅圖作文的練習。此時,學生正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經過近一學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礎,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掌握並不熟練,況且看多幅圖編故事,學生剛剛接觸到。因此,教師應該採用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有效步驟,充分發揮例文的引導作用,盡力降低坡度,將習作的要求與方法巧妙融入課堂,循序漸進,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看多幅圖作文的方法,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面對處於作文啟蒙階段的學生,我們該採取怎樣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圖作文的啟蒙教學任務呢?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與思考,以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為例,歸納出以下五點:
一、研讀例文,獲得啟示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例文就是學生獲取作文方法的極好途徑。蘇教版習作練習都安排了例文學習部分,例文為學生的習作練習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其示範與引領作用不言而喻。學生需要掌握的習作要點,在例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據。教材中,例文後面往往會提出幾個針對性很強的問題,暗含了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掌握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帶著教材所提的問題讀例文,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一個教學環節。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對照圖片,讀一讀例文」的環節,思考例文後面的問題:(1)段秋霞是怎樣分段寫的?(2)哪些話是畫面上沒有的?(3)讀了這篇習作,你受到什麼啟發?有了例文的示範作用,加上問題的引導,學生很快找到了寫作方法:(1)要想層次分明,一般一幅圖寫一個自然段;(2)要寫好看圖作文,畫面上有的要寫,畫面上沒有的,發揮合理想像也要寫。這兩點正是這篇習作最重要的方法。如此一來,學生研讀了例文,並從中獲得了啟示,了解了習作的方法,為進一步看圖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觀察圖畫,說出大意
學習了例文,掌握了習作的基本方法後,我們還不能直接讓學生對照方法寫作,這個坡度對學生來說,依然很高,我們需要進一步降低坡度。
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從習作練習提供的兩組圖中,任選一組,仔細觀察,說出故事的大意。學生自己說一說,同桌之間又互相說一說,學生完成這個任務並不難。學生了解圖的大意後,我讓學生嘗試給故事加個題目。學生紛紛發言,很快把《知錯能改的孫小聖》統一為第一個故事的題目,把《亡羊補牢》作為第二個故事的題目。為了鞏固成果,我還引導學生說說「亡羊」和「補牢」在故事中的意思,便於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大意。雖然例文後的問題沒有提出「仔細觀察,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弄清每幅圖之間的聯系」這個要求,但學生顯然是有必要完成的。我設計「觀察圖畫,說出大意」這個環節,不僅降低了習作的坡度,而且也對學生進行了作文常規訓練,讓學生明白:看懂圖的大體意思再作文是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至於「重點突出,選擇一兩幅圖重點寫」這樣的要求,教師此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練習。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學生說出了圖片大意)你准備寫幾個自然段?
生:一共是三幅圖,所以我准備寫三個自然段,一幅圖一個自然段。
師:很好。你准備把哪幅圖的內容寫得最多?
生:我准備把中間的第二幅圖多寫些。
師:這樣重點就突出了,這就叫「詳略得當」。
這個環節讓學生掌握了不少作文知識,也為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方法指導,充實內容
一個完整的故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學生編故事的時候,這些要素大都會具備,但學生心中沒有這些要素的概念,沒有故事要完整的概念。況且要想把故事寫具體充實,就要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等。教師該如何巧妙地滲透這些知識呢?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引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以第一個看圖編故事《知錯能改的孫小聖》為例,我是這樣「引說」的:
師:星期天早晨,誰和誰一起去……
生:星期天早晨,小熊貝貝和小猴孫小聖一起去公園玩。
(時間、地點、人物都有了。)
師:一路上,孫小聖一會兒……一會兒……
生:一路上,孫小聖一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一會兒爬到大樹上,可開心了。
師:你們所說的「一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一會兒爬到大樹上」就是動作描寫。你們發揮的想像合理,非常符合猴子的特點。
(學生不僅運用了動作描寫,還發揮了符合猴子特點的合理想像,學生在快樂中得到了方法的指導。)
師:他們來到公園的一座小亭子里。這時,貝貝覺得口渴了,說……
生:孫小聖,我去買兩瓶水,你在這里等我!
師:這就是語言描寫。
師:貝貝剛走,孫小聖看到兩根鮮紅的柱子,他想……
生:我的老祖宗孫悟空,曾在如來佛祖的手指上寫下「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八個大字,我為什麼不在這柱子上寫點什麼留作紀念呢?
師:太精彩了!這就是心理活動描寫。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
如此引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寫作方法,充實了寫作內容,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四、分組活動,口述故事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樣的興趣離開了學生的會說、想說,將成為「無米之炊」。在教師「引說」之後,學生嘗試創作順理成章。此時,筆者組織學生分組活動,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一聽。這樣做其實是對學生因材施教,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自己創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學生則可以照著老師的思路去編。分層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發展,降低了坡度,讓學生感覺不到寫看圖作文的難度,因而能收獲寫作成功帶來的歡樂,提升寫作的興趣。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暢所欲言、興趣盎然,他們自編的一個個精彩故事閃耀著智慧的火花。
五、獨立構思,完成習作
學生會說,往往就會寫。極個別學生略有困難,參加了小組交流之後,創作能力也能隨之提升不少。此時提筆創作,可以讓學生熟練藉助所學方法,趁熱打鐵,一氣呵成。學生創作時,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習作的情況,解答學生的疑難,盡量做到不打亂學生的思緒。習作結束,教師立即組織學生通過朗讀自己的習作的方式發現問題,修改習作。學生自己修改過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修改,使習作的功效最大化。
實踐證明,三年級的學生雖然是第一次完成看多幅圖編故事的習作練習,但只要教師採用符合教育規律、符合教材特點和兒童實際的方法,降低難度,學生完全可以輕松駕馭習作。
㈧ 小學三年級看圖作文三個小和尚怎麼寫
從前,山上有抄座廟,廟里住著一個小和尚。他很勤快,經常收拾的寺廟里很乾凈,水缸里從來沒有缺過水,看見缸里快沒水了,就下山去挑水。
不久,來了一個瘦和尚,他們為了誰去挑水而論不休。後來小和尚突然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和瘦和尚商量,瘦和尚也覺得很公平,就是去抬水。
可是好景不長,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們更相互依賴,互相推諉,誰也不願多出一點力。最後他們都被渴死了。正如老人們說得那句話: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評價:一個和尚能挑水喝,兩個和尚能抬水喝,為什麼三個和尚就沒水喝了呢?那是因為他們不團結,自私自利。我建議他們要團結友愛,多動動腦筋,就會想出很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㈨ 三年級看圖作文圖片
[三年級看圖作文圖片]三年級看圖作文圖片親情圖片
這是一個父親的背影,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身體肥胖,吃力地攀爬月台,三年級看圖作文圖片。這是朱自清筆下的父親,他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便是這幅「父親的背影」。可這圖片中又隱藏著多少的片斷呢?畫前的人看到的分明是自己那蒼老的母親的白發,白發中是母親那逝去的青春,是母親那滄桑的歲月;停留在畫上的目光看到的分明是自己那年邁的父親的已不挺直的腰身,那駝的背是最美的弧線,它是勞累,辛勤,養育;它是孩提時代孩子們最愛坐的橋,它是子女們心中最值得依賴的大山……那背影,那白發,那弧線,看著自己已不年輕的父母,辛酸早已化作熱淚流淌。
這是舉起的雙手,強健而有力,手托起的是一個生命,是孩子。當纜車墜落,父母用他們的雙手高舉著孩子,父母辭世,他們手中的孩子卻繼續擁有父母給予的兩次生。那雙手,沒有特別之處,但它是舉得最高的,是支撐的最有力的,他所贈予的是生命,是世上的一切。那雙手曾在少年時牽引我們走過馬路,他將我們的手握得很緊,生怕我們在馬路上亂跑,生怕我們掙托開,那雙手曾在我們學生時代撫摸我們的頭,他給予我們溫暖,自信和鼓勵,它告訴我們:「不錯,繼續加油!」那雙手曾在我們成人之際揮別,當我們長大,離開父母,揮別的手便是父母對自己永遠的關懷和掛念。
這是張開的翅,在煙火繚繞的森林中勇敢張開的翅,它的下面是小鳥,是尚未長大,尚未會飛翔的小鳥,小學三年級作文《三年級看圖作文圖片》。火災來臨,會飛翔的母親並未丟棄她的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身體包著孩子的身體,用自己的身軀為孩子擋住熊熊烈火。生命換生命,它毫無怨言,它的雙翅便是孩子生命的藍天。它,為孩子遮風擋雨,讓狂風暴雨下,孩子們還可以享受溫暖,寧靜;它。為孩子們抵擋敵害,當老鷹沖下來,它為孩子豎起保護的屏障,讓翅下的孩子免受攻擊;它是溫暖的懷抱,是幼鳥的依靠,是愛的藍天……
背影因為愛而感動,雙手因為愛而堅強,翅膀因為愛而博大。這種愛便是親情,便是超越一切,甚至超越生命的親情。
圖片,震撼
最近,我在網上沖浪時,看到了一張圖片,是一位老人正在路邊乞討。老人的臉已被風吹得通紅,一道道深深的裂痕就像是乾涸了的池水。老人的雙眼迷茫而無助,眼瞼重重地壓在老人的雙眼上。從老人的眼裡,我看出了那一絲抹不去的憂傷.歲月無情,老人那滿頭黑發已被刷上白漆。老人的身上只披了一件破布襖,地上鋪了些舊報紙。老人坐在報紙上,雙手環抱住雙腿,她已蜷縮成一團。路人個個都低著頭匆匆走過,沒有多做停留,沒有人願意施捨這個孤獨無助的老人。
看了這張圖片,我的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酸苦,由衷地感嘆一聲:「現在的乞討者真是太不容易了!」可當我看了圖片下的附文後,我吃驚地張大了嘴,一種莫名的怒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燒。
原來在眾多來往的人群中,有一個人竟是老人的女兒。她隱匿於人群中,與來往的行人沒有什麼不同,無非就是穿著更花哨些,更奇怪些。附文中寫道:「老人一天下來乞討到的錢都要交『公』,如果沒有滿100元的話,她就會拿皮帶抽打老人,就好象古時候的酷刑一樣。老人的身上處處都是傷疤,有時舊傷剛癒合,就又會在另一處添上一條血櫻」我看不清老人女兒的表情,但我能想像,那種一手握著骯臟的鈔票,一手拿著正在滴血的皮帶。她盯著那沓鈔票,兩眼放光,就像一個殘忍的吸血鬼一樣猙獰而又放肆地笑著。
一個年近半百的老人跪在地上乞討,而她的女兒卻在一旁數著母親用尊嚴換來的鈔票,難道她不會感到羞恥嗎?她的良心不會不安嗎?當她的母親正被寒風吹得瑟瑟發抖時,她的心不會有一絲的不忍與痛苦嗎?羊羔都知道跪乳,烏鴉都懂得要反哺,這是連動物都知道的自然規律,作為人類的她,難道會不懂得?
這張圖片深深地打動了我,同時也震撼了我。人們常說:「兒女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打在兒身上痛在媽心裡」......那作為兒女的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