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家鄉風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沒有一模一樣的雪花,即使在相同的國家,也不一定有相同的故鄉風情。
在我的家鄉廬江,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的前一天——除夕。
除夕這天與北方不同的就是沒有水餃,但有香甜的年夜飯。在這天,不會有作業,不會有爸爸媽媽布置的任務,整整一天都是清閑的。
在這一天,我會安安分分地等待著除夕夜的來臨,但安靜的背後,總會不禁地流露出激動與喜悅。
時間不再像「白駒過隙」那樣飛逝,反而讓人覺得有點「度日如年」的感覺。
傍晚,一聲又一聲的爆竹接連響起,它們預示著一項活動的來臨——給祖宗燒紙錢,奠拜先人。
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最積極的一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本是一樁嚴肅的儀式,在我看來,彷彿一場游戲,一場火焰的盛會。
將紙錢分為一份又一份,這個過程我總是不耐煩,但又不可缺。
每每打火機上場的時候,便是最激動的時刻,火焰「蹭」地從紙堆上燃起,火紅火紅的,臉頰被它烤得發燙,但是覺得很愜意。黑黑的天幕下一小堆一小堆的紙錢歡快地燃燒,彷彿與舊年告別,急不可耐地向新年飛奔而去。這些有不同美好心願的火焰,很美很美。
每當有風吹來時,總會帶出燃著火星的碎紙,彷彿火的精靈,急忙帶著人們的祝福去天上祈禱。
回家了,心情很滿足,甚至還有那種按捺不住的躁動……
年夜飯早早地擺上了桌,燭火搖曳,凳子放得整整齊齊的。這時,奶奶會打開門來迎接祖先,並且告誡我,不要碰了椅子,老祖宗會暈的。這種不現實的說法確實有點好笑,但我總會聽奶奶的話,小心翼翼,生怕踩到地雷似的,從桌邊繞著凳子走過。
濃濃的故鄉風情,猶如小傘似的蒲公英花瓣,剛一碰著心頭的薄膜,便紮下根來,將整個心包裹起來,感覺暖融融的。
有些迷信、有點特殊的故鄉風情在我心裡紮下深深的根,不管以後到了哪裡,我都會記起這些細節和那些美好。
2. 初中生描寫農村的作文
愛農村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風景好!杜鵑花開的時節,微風輕拂著柳樹枝梢.清澈的小溪,泉水淙淙.枝頭的鳥兒,啁啾歌唱.花間的蝴蝶,翩翩飛舞.連田遍野,一望無際.把人們的煩憂,一掃而空.我喜歡徜徉在這碧綠的天地里,更喜歡佇立在那飄散著泥土之香的小丘山,眺望著那使人充滿活力的田野,載著滿懷的綠意回故鄉.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的雨天!遠天是霧和雨織成的朦朧,白茫茫的一片;那三三兩兩的茅屋,靜靜地橫陳著,接受雨水的洗禮;路上的行人,漸漸地稀少了,只剩下那和平而安詳的村莊;只有那不堪寂寞的鴨群,不停嘎嘎叫著,白長袍的鵝先生,站在屋檐下,伸長著頸子,享受著雨水的淋漓;這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神仙境地.
我愛農村,喜愛農人的勤奮!黎明的曙光一線,幾聲雞啼,劃破了黑夜,也劃破了靜寂.這時農村已經炊煙裊裊,農夫們荷著鋤,吆喝著牛,踏著金黃的曙色,走向征程!中午南風習習,烈日炎炎,他們仍然彎著腰,赤著腳,為了養活天下人,一棵一棵地播種,直到夕陽西下,才收拾重擔,哼著山歌,載著希望,踏上歸途.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的淳樸!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磚砌的平房,低矮的竹籬,有一分畫意,一分拙美;樸素的衣著,淡妝的村姑,下雨了,青箬笠,綠簑衣;彼此見面,那麼親切,那麼誠懇,話語依依,人人掛著善良的臉龐,一幅天然的純真.我就喜愛這樣和平的世界.
我愛農村,喜愛農村生活的閑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必爭名奪利,不必鉤心斗角;大白天,你翻土,我耕作,互相幫忙,守望相助;倦了時,大夥兒躺在綠蔭下,你抽煙,我喝茶,有談不完的家常趣事,有看不盡的田野風光;眼看田裡稻秧青青翠翠,莫不為血汗的代價,莞爾一笑,夜來了可以東坐坐,西聊聊,可以看電視,數星星,多麼自在,多麼逍遙!誰不愛農村.
城市與鄉村
我曾經讀過許多評論城市與鄉村的文章.其中,一位同志說,"城市的學校操場雖然很寬闊,但我不喜歡這兒;城市的房子雖然很舒適,但我不喜歡這兒;城市裡沒有一絲泥土的氣息,不能塗抹,不能爬樹,叫什麼城市,連農村都不如!"我可不這么認為.城市,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街兩旁高樓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向上高長;街心花園變的越來越奇妙;電子技術飛快增長;明亮的教室中不時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城市的條件與環境都不怎麼差.城市裡有十分尖端的高科技,良好的學習與工作環境.在這兒,孩子與大人生活得十分安謐快樂.我只要站在街頭看著一輛輛賓士寶馬駛過我就無比快樂.
然而,城市的環境並不太好.空氣污染,水土流失,這些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而鄉村呢,水清水綠,鳥語花香,環境十分優雅.人們也吃苦耐勞,有十分好的品質.日子也過的挺好,似乎,他們從來都不缺些什麼東西.
城市與農村,缺一不可.城市有科技,農村有環境.我既喜歡城市,也愛農村!
我愛家鄉
我的家鄉是位在新竹縣的湖口鄉內,雖然它不像大都市一樣繁華,可是它帶著一種濃厚的純仆味道,所以我很慶幸能夠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我的家鄉有許多特產,例如:貢丸,米粉,茶葉,以及各式各樣的水果等等,是一個充滿了客家風情的地方.我的家鄉雖不是像台北市那樣的繁華,但是大家好像也非常安居樂業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個地方都變得越來越繁華了,就連我的家鄉也不例外,隨著時間飛逝,我的家鄉是越來越多工廠了.但是由於經濟蕭條,許多工廠已經逐漸向外移了.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我的家鄉.
為什麼我喜愛我的家鄉呢 因為既有民風純朴的地方,也有經濟繁榮的地區,高速公路就在附近,只需要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各個地方,非常便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像被拉近了.
我的家鄉有個湖口老街,雖然我沒有實際去過,可是從圖片可以看出:它經過了多少年,多少月,它就好像是在訴說它的故事.
我愛我的家鄉,希望我可以一直住在家鄉里.
我愛家鄉泥土
有的人愛家鄉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也有的人愛家鄉的山山水水,而我卻最愛家鄉的泥土.
我們家鄉的孩子經常在土地上打滾兒,有時捏"小汽車"和"飛機",有時捏泥人,有時捏"電話"和"水果"等.到了傍晚,我們渾身沾滿了泥土,這時候,大人們都親切地叫我們"小花貓"呀,"土地爺"呀,我們聽了很高興.
記得小時候的一天,天氣睛朗,柔和的陽光撒滿大地.我高興極了,心想:今天不冷不熱,正是我們玩泥土的好時候.於是,我約了幾個好夥伴,來到村東,又開始玩起來了.我認真地捏了一部"電話"起來了.是長方形的,拿一條彎彎曲曲的大約有50厘米長的繩子來做電話"線".一些路人見了都有說:"喲,這小孩真聰明,看她得多像啊!"我卻認真地說:"不,是泥土教我變聰明的."夥伴各捏各的愛物,說說笑笑,嘻嘻哈哈,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泥土不但給我許多樂趣,而且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有一次,我將一把蠶豆種種在石快很多的地方.一個多月過去了,還不見它發芽,我急得跑回家部媽媽.媽媽笑呵呵地說:"傻孩子,種豆當然需要泥土,跟種其他植物一樣,知道嗎 "我點點頭.
第二年春天,我就把蠶豆種種到泥土裡.真的沒過幾天,蠶豆就長出了小苗.後來,長成了藤,開了花;不久,結了很多的蠶豆,在陽光的照耀下,看起來非常美麗.這時我格懂得:茂盛的樹林,茁壯成長的莊稼,都是在泥地的哺育下成長的.泥地是無價這寶,我們要愛惜土地,充分得用土地.
3. 以《家鄉風情》為題 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沒有一模一樣的雪花,即使在相同的國家,也不一定有相同的故鄉風情。
在我的家鄉廬江,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的前一天——除夕。
除夕這天與北方不同的就是沒有水餃,但有香甜的年夜飯。在這天,不會有作業,不會有爸爸媽媽布置的任務,整整一天都是清閑的。
在這一天,我會安安分分地等待著除夕夜的來臨,但安靜的背後,總會不禁地流露出激動與喜悅。
時間不再像「白駒過隙」那樣飛逝,反而讓人覺得有點「度日如年」的感覺。
傍晚,一聲又一聲的爆竹接連響起,它們預示著一項活動的來臨——給祖宗燒紙錢,奠拜先人。
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最積極的一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本是一樁嚴肅的儀式,在我看來,彷彿一場游戲,一場火焰的盛會。
將紙錢分為一份又一份,這個過程我總是不耐煩,但又不可缺。
每每打火機上場的時候,便是最激動的時刻,火焰「蹭」地從紙堆上燃起,火紅火紅的,臉頰被它烤得發燙,但是覺得很愜意。黑黑的天幕下一小堆一小堆的紙錢歡快地燃燒,彷彿與舊年告別,急不可耐地向新年飛奔而去。這些有不同美好心願的火焰,很美很美。
每當有風吹來時,總會帶出燃著火星的碎紙,彷彿火的精靈,急忙帶著人們的祝福去天上祈禱。
回家了,心情很滿足,甚至還有那種按捺不住的躁動……
年夜飯早早地擺上了桌,燭火搖曳,凳子放得整整齊齊的。這時,奶奶會打開門來迎接祖先,並且告誡我,不要碰了椅子,老祖宗會暈的。這種不現實的說法確實有點好笑,但我總會聽奶奶的話,小心翼翼,生怕踩到地雷似的,從桌邊繞著凳子走過。
濃濃的故鄉風情,猶如小傘似的蒲公英花瓣,剛一碰著心頭的薄膜,便紮下根來,將整個心包裹起來,感覺暖融融的。
有些迷信、有點特殊的故鄉風情在我心裡紮下深深的根,不管以後到了哪裡,我都會記起這些細節和那些美好。
4. 有關鄉土風情的初中作文
臉龐拂過故鄉的風,天上飄過故鄉的雲。思念起故鄉的那一輪明月時,一種茫然若失的感覺籠罩在心懷,透過朦朧的月光,彷彿能看到親人的笑顏。
當思鄉之情無處表達的時候,一盤美味的家鄉菜餚,使遊子的心與故鄉的山山水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那熟悉的鄉音,淳樸的鄉情;那綿長的鄉思,濃烈的鄉愁化作品嘗中無盡的回味……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我們素以飲食文化聞名於世。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我們又以鄉土情結而被人稱道,當飲食文化與鄉土情結相凝結時,家鄉菜自然也就成了情感紐帶。在華燈初上的夜晚,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常可以看到:三五同鄉人,同嘗家鄉菜,共品家鄉酒,暢敘家鄉情,其情切切,其樂融融。作為異鄉之客的無奈與痛苦,隨著笑聲與清風漸漸走遠。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對異地水土不服,我猜一則氣候差異,二則飲食不同。可見,味蕾上的家鄉永遠難忘,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不可磨滅的痕跡。
我記得請一位從四川遠道而來的朋友吃飯,整個宴席,他對水煮魚情有獨鍾,我問他為什麼這么愛吃,出門在外地也應該換換口味才是。他憨笑著說:「這道菜有種味道叫做『家』」。彷彿因為這道菜將我與他的距離拉近了許多。不是一鄉人,勝似一鄉人,我也成了他眼中的「老鄉」。
家鄉菜不需珍饈佳餚,不需山珍海味。一捧家鄉的紅棗,一碟家鄉的花生米,一杯家鄉的小米酒,一碗家鄉的榆錢飯,就是一片飄盪在遠方的樹葉,對養育它的根的思念,對根的訴說,對根的企盼,純真而又溫暖。
葉落歸根,落花化泥,當冰雪覆蓋了遊子的足跡,當風霜吹散了離人的身影,漂泊的心返回了故鄉。在經歷人生的暴風驟雨之後,內心不在躁動,一切都看得寧靜,一切都感到恬淡,一切都歸於平定。家鄉已變得清晰,家鄉的菜餚更覺鮮美。
臉上拂過熟悉的風,天上飄過熟悉的雲。在院中的大槐樹下,伴著悠揚的笛聲,啜飲著家鄉的清茶,回想起異鄉的家鄉菜,感到十分愜意。它豐富了遊子的物質生活;它支撐了遊子的精神世界;它使遊子的征途不再寂寞,使遊子心中的家鄉不再遙遠。
5. 美麗衡陽我的家鄉初中生作文800百字徵文
我的家鄉在衡陽,衡陽位於湖南省南部,相傳「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所以,衡陽又被稱為「雁城」。
我的家鄉很美,還有八大名勝古跡,其中「西湖夜放白蓮花」就是八大名勝古跡之一。
古雲「西湖夜放白蓮花」,指的是今天的青少年宮附近,原有荷塘數百畝,夜放白蓮,乃因下夜風涼,甘露滋荷,旭日初照,荷花更顯生氣,花鮮葉潤,且有露珠盪漾在荷花上,在今天的西湖公園內的愛蓮亭附近,依稀可見「西湖夜放白蓮花」的景象。宋代周敦頤少年時在此讀書,後在此講學。並在此地寫出了名揚千秋的「愛蓮說」。
我的家鄉不僅風景美,而且還有許多風味獨特的小吃,其中「臭豆腐」最為出名。一塊塊黑乎乎的臭豆腐放到鐵鍋里油炸,這時,人們都會放慢腳步,深吸一口氣,聞聞臭豆腐的香味。臭豆腐在鍋里被炸的「吱吱」作響,有的豆腐還在鍋里「手舞足蹈」起來。
炸好了後,一快快被筷子夾到盤子里,配上各種調料,咬一口,那味道,麻、辣、鮮、香,妙不可言!
我愛我的家鄉,愛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愛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愛這里勇於創新,開拓奮進的衡陽人民。願這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土地明天更加美好。
6. 家鄉的風俗 作文 600字
我的家鄉——興義,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去分享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我、小雨、祝梅和玲玲,幾個常在一起玩的小孩最喜歡這一天。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盼望,望著早已准備好的小背筐和小燈籠,心裡默默地數著天數:三天、兩天……這一天終於到了。晚股姐姐剛和我招手再見,我就背起小背筐,提著小燈籠去找小麗、玲玲和祝梅。我們大家手拉著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小學生作文網)
「小濤姐,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小麗說。這時我才發現今夜是這般寧靜,遠遠望去千盞萬盞的燈籠閃閃發光,螢火蟲也亮著小燈籠來湊熱鬧了,一閃一閃的。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為我們照亮。
不知不覺,已到了地里。我們按傳統方法,先拔一些蔥、蒜、白菜和青菜。聽老人說,你拔了這些東西,新的一年中你就會變得聰明,會算,還很清白。
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去摘蠶豆。「我家的蠶豆最好,又嫩又大還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發出邀請。「她家的才不好呢,我家的才好。」小麗也不甘示弱。望著她們,我想了想說:「這好辦,我們一家地里摘一點,吃著一比,不就行了嗎?」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於是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里,一會兒又竄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一大背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塊干凈的草坪上。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咕」地提意見了,我腦海中冒出一個好主意,就說:「咱們把蠶豆煮熟了吃。」我話剛出口,玲玲馬上拍手贊成。小麗和玲玲挖坑、剝蠶豆,祝梅回家找鍋、柴,我去提水。大家一齊動手,很快就把蠶豆煮上了。
突然,玲玲說:「有股糊味。」糟糕,我們一齊跑到鍋邊。幸虧搶救及時,不然就糊透了。我們吃著又軟又甜還有股糊味的蠶豆,心裡說不出的快樂。
大概小星星也聞到了香味,一顆顆從雲層中鑽了出來。一大鍋蠶豆很快就被消滅了。「真好吃!小濤姐,你說誰家的最好吃?」小麗問。祝梅、小麗兩家的蠶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說:「兩家都一樣好吃。」
月亮姐姐照著我們踏上歸途。今年摸秋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們呢?摸到了歡樂。
7. 急求一篇關於家鄉風俗風情的作文
我的家鄉是湖北省宜昌市。那裡不僅風景美,而且風俗也很有趣,比如說端午節內。
關於端容午節的由來,一般有兩種說法。聞一多先生在《神話與詩》中認為,端午節來源於古代吳越民族的「龍舟節」。古代的先民是以龍為圖騰的,龍子節就是以盛典祭祀龍族先。屈原是戰國時人,他憂國憂民,最後於農歷五月初五憤然跳入湖南的淚羅江而死。民眾對他的死十分震驚,對他懷念之餘還在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劃龍船與江面上,說是要找他的屍首;又將糧食用竹葉裹投入水中,以防蛟龍類的水獸吞食屈原的屍首。相延正習,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賽龍舟和吃粽子的風俗習慣。從這一說法來看,端午節應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
過端午節時的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速。
據文獻記載,過端午節在唐代已十分盛行,當時朝廷追風屈原為「忠烈公」,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傳諭全國各地紀念屈原,使端午節成為正規的大型紀念日了。
我的家鄉——宜昌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一個節日。
8. 以家鄉風情為話題作文
家鄉人叫大年復初一。大年初一這制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9. 初二作文 家鄉的風俗 600字
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 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 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 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 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 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 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 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 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 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 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 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杭州的民情風俗
杭州的民情風俗,是隨著杭州歷史經濟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發展,不斷地由廣大人民所創造、所豐富而逐步衍變而成的。它為杭州增添獨特的江南風情。
從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說明,杭州最早人類活動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徵的民情風俗。他們有的在山上構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設適應地勢低窪的干欄式屋舍。他們利用石頭打磨石犁、石錛,從事稻穀、芝麻等農耕生產;利用弓箭、石刀,從事狩獵活動;鑿刻獨木舟,編織漁網,進行捕魚作業,形成了原始農業生產上的一整套習俗。他們還能用石輪紡織麻布,用石針縫制衣服,雕琢精美的玉器和燒制陶器,來改善、裝飾自己的生活。
春秋戰國時,杭州地屬越國或吳國,後並於楚。秦漢時杭州地開始建縣,當時的錢唐縣是武林山麓一個小縣,臨江濱海,以水為鄰。《漢志》載:「吳粵之君皆尚勇,故其氏好用劍,輕死易發,文身斷發,以避蛟龍之害。數與楚接戰,互相兼並,故吳越風俗,略與楚同。」
隋朝置杭州,興建州城,開鑿江南大運河,對杭州城市發展起到奠基作用。《隋志》載:「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魚稻富饒,不憂飢餒,信鬼神,喜淫祀。」又載:「吳郡餘杭,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商賈並輳。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敦龐,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風氣所尚也。」
自唐以後,杭州進入全國著名城市的行列。杭州的城區從城南的江干擴大到城北的武林門。城市人口從原來的1.5萬戶猛增到10萬余家。經濟繁榮,還與日本、朝鮮等國建立通商貿易關系,杭州已成為「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隨著杭州城市的發展,社會風俗也漸趨都市化,生產、居住、飲食、服飾、婚喪、歲時、慶典、禮儀等民情風俗,都有了相應變化。詩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詩中,謳歌唐代杭州「魚鹽聚為市,煙火起成村」的社會風俗,「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歲時風俗,「歲熟人心樂,朝游復夜遊」的西湖夜遊風俗。
杭州的民情風俗自北宋以後,變化較大。首先,杭州曾經歷我國歷史上兩次人口南遷的影響,形成南北風俗的大融合。西晉時,北方屢遭戰亂,晉室南遷,北方的士大夫甚至平民也隨之紛紛渡江,雲集富庶的三吳(吳興郡、吳郡、會稽郡)地區,南方大片土地都成為東晉貴族的田莊。因此,北方風俗也影響杭州。特別是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貴族入侵中原,趙宋政權南遷,建都杭州,大批士庶渡江南下。南渡的北人將原有的家法禮俗一並帶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風俗起了很大變化。
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後,經濟日益繁華,社會風俗更加多樣。當時,杭州已成為北方商賈集中的地方,尤其從汴京遷來的軍器製造、土木營造、紡織、印刷等工業和手工業作坊,紛紛在杭州重新建立基地,商賈也紛紛開店設肆。雲集的商品,豐富的民物,使杭州出現許多著名的街市,如米市、菜市、羊市、魚市、肉市、柴市以及花市、燈市、珠寶市、猴市等等,至今在杭州仍保留著許多相關的街巷地名。《武林舊事》等書記載當時杭州有四百四十行,一條橫貫南北的御街,或稱「天街」,從北首的斜橋向南,一直通到鳳山門,路面均鋪石板,兩旁商肆林立,「無一家不買賣者」。南宋《夢粱錄》載:「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不但白天營業,夜市也與日間無異。「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趁早市者,復起開張」。
當時杭州最多的是飲食行業,市民宴飲、品茗成風。據《都城紀勝》記載:「京城食店,多是舊京師人開設。」這些店鋪都還保持北方飲食習慣,以適應南渡北人的口味食俗,連南宋皇帝趙構也懷念鄉情,要去品嘗一下宋五嫂親手烹制的北方魚羹美味,因此,「宋嫂魚羹」這道名菜一直流傳下來。
「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杭州人本以米飯為主食,後因北方流寓人多,麵食驟然增加。北宋京師上層社會婦女的衣飾,南渡後也傳到杭州。連最時髦的「瘦金蓮」、「方瑩面丸」、「遍體香」等化妝品,也在杭州逐漸流行起來。《夢粱錄》「民俗」條曾記載這樣一件事:「自淳祜年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後生,不體舊規,裹奇巾異服,三五成群,斗美誇麗,殊令人厭見,非復舊時淳樸矣。」
南宋杭州的歲時風俗,在南渡初年,與北方風俗還有很大差異。但到南宋末年,隨著南北文化風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滿月、百日、周歲的儀式禮節,也滲入了中原的習俗,娛樂風習也有不少是繼承北方遺留下來的習俗。北宋汴京有「瓦舍」,南渡後的杭州也出現了游樂場所「瓦舍」,而且為數眾多。影戲的初時只以素紙雕形,南渡後用羊皮加上彩色裝飾。說唱諸宮調的,汴京有孔三傳編傳奇靈怪,人曲說唱,後杭城有女藝人熊保保及後輩女童仿效學唱。隨著北人的南來,連奉祀的神廟,也遷建杭州。
北宋士大夫崇尚園林,也成為南宋官僚階層的一種習尚。當時,西湖四周都建起園苑。《夢粱錄》中說:「杭州苑囿,俯瞰西湖,高挹兩峰,亭館台榭,藏歌貯舞,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矣。」元朝李果《風俗通義》題辭中說:「上行下效謂之風,眾心安定謂之俗。」宋室南渡,君臣耽樂湖山,過著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上行下效,也形成市民階層「四時幽賞」、行樂西湖的風氣。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准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准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鍾,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10. 求一篇關於家鄉風情的作文
家鄉風情
我的家鄉在山村,我是在山村長大的,那裡群山環抱,綠樹掩映,鳥語花版香,空氣清新,風景格外權美麗。
春天,山頭塗上新綠,山坡換上新裝,成片的杜鵑花在春風沐浴下盛開。竹筍更是急不可耐,破土而出。若是晚上一場春雨,次日保你看得眼花繚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這十林間小道上,各種野生動物出沒無常:你看,松鼠在樹梢上追逐,蝴蝶、蜻蜓、蜜蜂在鮮花叢中忙碌;野兔時常會在你腳邊躥過;野狗、野豬當然也會經常光顧山村農舍......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山村幾乎遮得嚴嚴實實的,山外熱得人們透不過氣來。山村知了快活的唱著歌,屋裡涼爽得不用風扇。晚上更是舒服,不蓋被子還怕著涼呢!
秋天,人們喜笑顏開,山村到處呈現一派豐收的景象,樹上碩果累累,板栗啊、橘子啊、柿子啊......應有盡有,田地里,玉米啊,高粱啊,番薯都等著你去收作呢!
冬天,山村另有一番風景,每天上午「霧露挨到門口頭」,村民們衣食豐足可以無憂無慮的睡到十多點鍾,如果下一場雪,整個山村銀裝素裹,許多野生動物因找不到事物撞到村民布下的捕捉網而變成了人們的美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