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餐桌為題寫一篇作文400
「快吃,快吃,現在長個兒,要多吃點啊!」爺爺一邊不停地往我碗里夾肉,一邊嘮叨著。奶奶也說:「是啊!是啊!長個兒一定要多吃。」這,是在爺爺奶奶家常有的一幕。
重陽節那天,我到爺爺奶奶家去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知道後,就開始忙活起來,到街上買肉類等。
晚上,一開飯,奶奶就盛了一碗熱飯,然後對我說:「快,趁熱吃,否則等一下涼了就不好吃了。」我接過飯碗,吃了起來。奶奶就把肉和龍蝦放在我的面前,而爺爺奶奶的座位前卻是那鍋不知吃了幾餐的黃瓜湯。接著,奶奶又忙開了,開始夾了點菜給我,又夾了肉和龍蝦,放進我的碗里,說:「來,吃點肉和龍蝦吧!有營養。」說著還幫我把龍蝦去了殼。沒一會兒,我碗里的東西都快要推成「小山」了。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肉和龍蝦,然而,奶奶卻吃起了黃瓜湯,我看見了,就說:「奶奶,您們吃肉吧!」「我不吃,你吃吧!」奶奶說。「您不吃,我也不吃。」我邊說,邊不停地往碗里夾黃瓜。但奶奶卻把我碗里的黃瓜夾到她的碗里,還裝作一副生氣的樣子,說:「孩子,你正在長個子,不多吃點營養怎麼行呢?」
見這招沒用,我只好用了另外一招。對奶奶說:「奶奶,肉怎麼這么不鮮啊?」奶奶聽了後,半信半疑地夾了一塊肉嘗了嘗,說:「挺鮮的呀!怎麼會不鮮呢?」「您在吃一口。」我說。奶奶聽我的話又嘗了一口,還是沒感覺。我被奶奶的傻樣逗笑了。奶奶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肉,突然恍然大悟,也高興地笑了。
在我成長的道路中充滿了愛。餐桌上的愛,是爺爺奶奶希望我健康成長的一種寄託。
Ⅱ 以餐桌為話題的作文
作文一:餐桌上的故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有趣的,都可以穿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比如說院子里的故事、床上的故事等,當然不要忘了餐桌上的故事哦!
我們家每天都是外婆做飯,可今天不一樣了,你知道是誰做飯嗎?聽我說說吧!
今天,吃完飯了,我們都做到了位子上。這是爸爸說:「快嘗嘗我『炒』的萵筍!」我聽了目瞪口呆,眼睛看著爸爸,心想:這怎麼可能呢?他平時從來都不做飯,今天怎麼坐起飯來了?肯定不是他做的。不對,他可能想讓我見識他的廚藝。也不可能呀,剛才他還在屋裡玩電腦,難道他有孫悟空的離魂法?我想來想去,終於說:「媽媽,這真的是老爸做的?」媽媽嫣然一笑,可不做聲。她看了看外婆,外婆又看了看我,我又看了看爸爸。我們面面相覷。這是外婆說:「別看了,快吃吧!」我趕緊夾了一塊塞到嘴裡。「哇!太好吃了!」我說著又夾了一片塞到嘴裡。但我還是不知道是誰做的。我拉了拉媽媽,又推推外婆,說:「快告訴我嘛!你們知不知道,這樣有好多腦細胞死亡的!」媽媽終於說了:「是你爸吵著要吃的,不是他炒的!」
「哈哈……」我們伴隨著歡笑聲結束了這次有趣的晚餐。
Ⅲ 以餐桌上的語文為題的800字作文
中國自古本是分餐制,到了北宋以後才進化到如今的合餐制。分餐的歷史要比合餐長得多。
從古代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聚餐時,人們分別就坐於各自案幾的後面,彼此間隔著相當的距離,各有一套相同的飯菜,各吃各的。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著名的鴻門宴,就是這樣乾的。
而從分餐變到合餐,始諸唐代,完成於北宋。這個轉變,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果。
分配方式的演進
這是由分餐向合餐過渡的一個最基本條件。當食物相對匱乏時,「按人均分」是比較適合的分配原則。要獲得平均,就需要在就餐之前將食物分為相等的若干份,這便形成了原始的分餐制。而畢竟人的情趣、口味、習慣不同,所需也不同,待食物相對豐足後,人們便有條件按照自己的不同喜好進行選擇,即「各取所需」。這是最適合於合餐的分配方式。
住宅建築的演進
最初,廚房和餐廳是一體的,人們習慣於在房屋之內置備一火塘,將炊具架於火上,待食物烹好,就由固定的人來分配,大家圍火而食。這里既是炊事中心,又是進餐場所。到春秋戰國時期,廚房和餐廳的分工已普及。這個分工推動了餐食製作的精細化,減少了就餐者以前必須完成的很多進食工序。比如食客對大塊熟肉的切割、去骨等粗笨費力的工作,現在可以在廚房裡完成,餐廳擺放的是精細處理後的餐食。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無此分工之前,若採用合餐,對於一般的家庭四五個人(事實上,古時的家庭不分家,通常是多於四五個人的),在同一個食器里,手舞足蹈地切割同一盤食物,似乎是自尋煩惱,而有了這一分工,人們只需從同一食器里取得自己想要的食物就可以了。
食物多樣化的演進
我們的餐飲在不斷推進,菜餚的種類越來越豐盛。分餐制顯然不能適應食物多樣化的發展。假如8個人吃12道菜的話,每人一份的分餐就需要近百種餐具,這樣不但浪費人力和餐具,而且佔用很大的空間,在每個人的小俎案(古時一種低矮的用於盛放食物的工具)上都擺放12個食具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餐食傢具的演進
很早以前我們是沒有桌椅的。此前,古人們習慣於「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就是把用蘆葦編成的席子鋪放在地上作為坐具,面前放置俎或案以盛放食具等東西作為食案,吃飯時在席上跪坐著吃,即所謂「跽坐」。游牧民族進入中原以後,與中原地區的文化相互融合、影響,帶來了新的傢具。早在東漢後期,游牧民族的胡床(一種比較低矮的坐椅)就已傳入中原。這種椅子的應用使原來的跪姿轉變成了坐姿,這樣,矮小的俎案就不再適應坐姿變化的要求,便漸漸地被淘汰。而且,這時的房屋較以前更加高大起來,正好需要高大傢具的配合。於是大案高桌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那麼,如果再沿襲原來的分餐制,每人都要有一套高大的桌椅,四五個人或許尚還可以(其實已經很擁擠了),人數再多就會造成糜費,而且也太沉重,佔用空間多,何不合而為一,同盤而食呢?
作息時間的演進
我們的祖先一直遵循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規律。大約從商代到春秋戰國這段時期內,基本上實行一日兩餐制,即「食時辰(七至九點),下市申(十五點至十七點)」。大約在戰國末年,一日三餐制漸漸流行,增加了「宴輔」(十九點至二十一點)。要在這個時間內吃飯,就必須配備照明,而當時的照明工具絕不是我們現在電燈這樣的亮度,其光照范圍也非常狹窄。分食的宴會需要很多光源,但仍然會昏昏暗暗模糊不清。採用合餐則可以統一方便地解決照明問題。
進食餐具的演進
我們的祖先也曾與現在西方人一樣,使用刀叉而非筷子。刀叉要同時使用左右手,因此人與人之間要保持相當的距離。同時刀叉只適於近距離的傳輸,大概也就限於從胸前的盤子到嘴之間。如果這個距離按合餐制的要求,至少要延長到嘴到桌子的中心,也就是說至少要比桌子的半徑更長。顯然,刀叉承擔不了這個距離的傳輸功能。而筷子出現後,合餐就方便多了。從這個角度,我們大概可以這樣理解,西方人至今仍然使用刀叉進食,與他們保持分餐制是互為因果的。
餐桌,對家庭而言,是人員最為集中且見面頻率最高的場合。家中大小事體,都在餐桌上決定;外界有什麼新鮮事,也在餐桌上說出。餐桌是家庭的會議桌,也是家庭「新聞發布會」的最佳所在。對一個教育嚴格的家庭而言,餐桌往往成為教育的平台,這種餐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在我的經歷中,餐桌教育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就餐教育」,這是餐桌教育的第一課,是人生修養的啟蒙。就餐教育講的是吃飯的一系列規矩,從進門落座、端碗拿筷到盛飯吃飯,一點一滴,無一不要求中規中矩。細細推敲這些規矩,有時雖近苛求,但其中不少飽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
上桌。有客人時要先讓客人入座,等客人落座之後才能自己坐下;坐位置時只能坐凳子的一半,起座時要提醒客人,以免客人那端坐偏了而摔倒;雙手不能全趴在桌子上,尤其拿筷子的右手及手肘要小心,不要戳到客人。小孩不能隨便上桌,要等客人吃完之後才能接著吃。小時候,我對此怎麼也不能理解,總覺得受了委屈,認為父母有些不近人情。成年後,才明白個中道理:小孩自控能力弱,看到有好吃的就只管自己先伸筷子,這樣會怠慢客人;若是流著鼻涕、涎著口水如同蝦米越舷地把身子都攀爬到餐桌上,則會讓客人緊皺眉頭、大倒胃口,客人會覺得孩子沒家教,做主人的自然也就臉上無光。
盛飯。有客人來,晚輩要主動給客人盛飯,盛飯時飯鏟不能碰得飯鍋響,那是沒有飯吃的信號,不吉利,客人聽到了就不敢吃了;飯要盛滿,不能太少,少了客人會認為你小氣捨不得;不能裝得飯冒尖,不然客人不好往碗里夾菜;不能弄得碗沿都是飯粒;在吃飯的過程中,要時時留心客人的碗,以便隨時主動熱情地為客人盛飯。
端碗。不能左手偷懶撐在桌子上而飯碗擺放在桌上,那是「吃老爺飯」,一定要用手端起來;大人端碗可以用手掌托住碗底,而小孩必須用大拇指配合掌心抓住碗沿,以免掉落。
夾菜。自己的筷子伸到菜碗里時,只能夾碗里位於自己胸口一方的菜,不能伸到旁邊、對面的碗邊去;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碗里為尋找自己喜歡的菜而一陣胡攪亂翻,只能夾到什麼是什麼。因為盡管是在一個碗里吃菜,你這樣做既失禮,又讓人覺得不衛生。此外,在農村家庭,作為主人還要熱情地為客人夾好吃的菜,這是待客之道。不過,這一條規矩在城市家庭中已難覓蹤跡,主人就是考慮到了衛生的岡素;在如今的農村這一點正在慢慢淡化,盛情之下也只用公筷招呼客人。
吃相。客人在座時,不能只顧自己吃,還要熱情地招呼客人吃;筷子不能碰得碗沿叮當響;咀嚼時不能出聲音,吧嗒吧嗒的實在有礙觀瞻;喝湯時喝得滋滋響也是不雅觀的;再餓也不能作狼吞虎咽狀,而要細嚼慢咽,這樣既對胃有好處,又不會讓客人看出醜來。吃完之後不能自己一抹嘴巴就走,而要等客人放碗才能走;有時還要陪著客人一起吃完。
這些粼粼總總的規矩,處處透著禮讓客人的待客之道,也暗含了克己復禮、先人後己的人生態度。曾去過一位朋友家中做客,友人的獨生兒子沒等菜上桌,太早開始嚷嚷。菜剛端上桌,就伸手在碗中抓菜吃;吃飯時,筷子在菜碗中亂翻,一味尋找好吃的……心裡不免有些不快。雖然他是小孩子,還不懂事,但給人的感覺總是缺乏教育。每在此時,就會想起小時父母對自己在就餐方面的諄諄告誡,不免感慨系之,覺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些最基本的東西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它們雖然細致瑣碎,但若能謹記遵守,必將讓人受益終生。
餐桌教育除了這些就餐禮儀之外,還有關於糧食的教育,節儉的教育,禮貌的教育等等,包羅萬象。千萬個家庭有千百種教育,但無論何種形式的教育,都有一個基本的主題,那就是緊緊圍繞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為人處世、如何修身養性等做人的道理而進行。
餐桌教育,是一個家庭所有教育的凝聚和縮影,他的教育啟蒙功能、他的潛移默化影響是在課堂和書本上都難以學到的,也是難以取代的。
Ⅳ 餐桌作文
嘿!今天一回家,就聞到了一股飯香。一向不下廚的爸爸今天竟然做起專飯來了。你說稀奇不稀屬奇!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天怎麼會想起來做飯?」爸爸笑著說:「我是大廚。今天有客到。當然就得靠我這個大廚一顯身手了。」
我和媽媽將家裡清理了一下。迫不及待地想瞧瞧老爸的手藝究竟如何。菜上來了。桌上的菜真豐盛呀!土豆片、大雞腿、牛肉、鴨子……一桌都是我愛吃的菜。看得我直流口水。光看這菜的色。哈哈!爸爸就能打八十分。「叮鈴……」門鈴響了。進來了個叔叔。爸爸請他們坐下。媽媽也連忙拿出酒水招待。 大家開動了。啊!味道還真不錯。看來爸爸平時不下廚是埋沒了人才。一盤雞腿一掃而光。旁邊的幾道菜也很快見底。大家都誇爸爸的手藝好。爸爸呢!得意極了。和幾個叔叔一個勁地碰杯。幾杯下肚。幾個人都有了醉意。其中一個叔叔醉醺醺地在那倒酒。居然把酒倒到了自己的身上。還在那指著空酒杯問:「酒呢?酒呢?」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爸爸的手藝我總算是見識了。可他那不顯山露水的做法可引起了我們的不滿。這頓飯後,讓老爸上崗,讓老媽休息的想法我是越來越堅定了。呵呵!恐怕爸爸在後悔自己應該繼續藏而不露的。
Ⅳ 以「餐桌上的親情」為題寫一篇作文高一700字
我來回答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得主、戰地記者麥卡利斯特在他的書《甜蜜的悲傷》中,就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這本書的副題就是「關於愛、家庭和美食的回憶」,我買此書的緣故也就在美食兩字上。讀完,才知道其中美食的內容並不多,的是懷念作者剛剛去世的母親,想起母親在世時的一切,當然給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母親所做的美食,那成為逝去的母親與他之間仍心靈相通的媒介。他對母親的怨,他對母親的愛,以及母親的笑貌音容,都在作者對於母親所做美食的回憶之中,漸漸地地清晰起來。麥卡利斯特是個來自英國的戰地記者,然而在這本《甜蜜的悲傷》中,卻沒有一點硝煙味,也無一點剛強氣,有的只是一種悲傷,一種痛失母親的悲傷,以及他在回憶母親時所感覺到的那種甜蜜,如此的柔軟,如此的溫情,那是潛伏於每個男人心中的秘密。作者以三條線串起了此書的內容:一是對於去世母親的追憶,再就是作者與妻子期待懷孕生子的過程,還有就是作者尋找著母親的菜譜,想重溫母親的美食。這三條線最後都著眼於兩個字:親情,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無利益牽扯也最為溫馨的情感,這種情感不僅有著血濃於水的聯系,而且有著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相同記憶。而這種相同記憶,是由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構成,一個溫馨的玩笑,一次開心的旅行,都能讓家庭中的每位成員留下深刻的印象,會伴隨著他們一生。吃,則是這個家庭中最為經常,最為廣泛,也最為隱秘的事。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飲食習慣,都有著自己的心頭之好,都有著母親的精心料理,融入了母親的愛心。這些都是關於親情的溫暖記憶,會伴隨著他們終生。那是母親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那是誰也無法奪走的記憶,也是永遠也磨滅不了的親情。親情就在飯菜的香氣里氤氳,它牽住了每位家庭成員的胃口,也牽住了他們的心。「最喜歡媽媽的飯」,這句話里蘊含了多少的溫馨,多少的回憶!作者在尋找母親的菜譜過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心靈之旅,找回了對於母親那份感情。他母親後來的酗酒、精神病,曾經給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而母親晚年孤苦一人的落泊生活,又讓作者心裡充滿了歉疚。母親的去世,讓這個在槍林彈雨中出入的剛強漢子,一下子被擊倒,親情只有失去時,才會覺得對於自己是多麼的重要。不過,他在味覺之中刷新了母親的形象,也重建了對於母親的愛,同時也讓自己重新興起對於親情的依戀,也重塑了自己對於生活的信心。美食在這里,成為生活的核心,也成為親情的紐帶。麥卡利斯特在書中不僅是個寫情的裏手,也是個烹飪的高手。遺憾的是,書中關於美食的內容並不多,雖然書的封底有提示,說書中附有精美的菜譜,實際上菜譜是有,也僅有幾則而已。不過,就在作者所寫的不多的美食之中,也寫得挺有滋有味的,讓人食指大動。如他對於豆悶肉的細細描繪,寫到自己母親如何做的,也寫了自己如何加以改進,真是很精彩。豆悶肉已經很好吃了,這種融化著濃濃親情在湯里的豆悶肉,那還不是人間至味?我們細細咀嚼的,往往不是氤氳的美味,而是讓人柔軟的親情。
Ⅵ 餐桌上的回味高中作文
我們每天都會在餐桌上吃飯,當然在餐桌上也會發生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特別是在我們家,每到周末的晚餐時,在餐桌上就會發出連綿不斷的笑聲。作文
又是一個周末,晚上我們一家團聚在餐桌前吃晚餐。忽然,我宣布:每到周末的三餐必須用左手拿筷子吃飯。「為什麼?」,「為什麼要用左手拿筷子吃飯?」爸爸媽媽爭先恐後的問我。我也不慌不忙地跟他們解釋:「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書上說,用左手吃飯寫字的人不僅空間概念較佳,數學能力強還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爸爸媽媽聽了之後就沒有再做聲,估計他們都不想得老年痴呆症吧。
有趣的事情也就緊鑼密鼓的來了。我先用左手夾了一些青菜到碗里,沒想到夾到一半時幾乎都掉在了餐桌上,最後我只把寥寥無幾的青菜夾到碗里。爸媽看到我把桌子上弄得狼狽不堪,都「撲哧」一聲笑了,爸爸還說:「就你這樣,待會兒我們都別吃飯了,索性都笑去了!」作文
接著是媽媽去夾土豆,原來她是想夾一大把的,卻一根也沒夾起來。我笑得都趴在了桌子上,用手使勁地拍桌子。
後來爸爸用左手拿著筷子扒飯,只看見筷子晃個不停,一粒米都沒有進嘴巴全都掉到餐桌低下了!見此情形,我笑得眼淚水都「冒」了出來。我一邊擦乾眼淚水,一邊說:「老爸,沒想到你也有這樣的下場!就這樣你還說我呢。」
爸爸聽了我的話很不服氣,繼續夾菜。但是左手非常調皮,怎麼也使不上勁,更拿不穩筷子,眼看著這次夾住了正往嘴裡送,這不,送到半路手一軟,到手的菜又掉了下去。媽媽見了很為爸爸著急,恨不得在旁邊加油助威。爸爸見了媽媽的表情,把筷子傳給了她。媽媽胸有成竹地說:「俺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這次老媽「挑戰」的是「左手端瓢運湯」。可能是我們的水平很爛,連這個「老將」親自出馬「挑戰」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結果湯水潑了一桌子,手也被燙紅了。我和我老爸都笑她是菜鳥將士。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回合」,我們基本撐握了用左手拿筷子的方法了,也能慢慢的夾上菜吃上幾口了。
那天的晚餐就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真是令我回味無窮!
Ⅶ 高中作文 飯桌上的文化800字的
飯桌上的文化
媽媽對我說:「阿隆呀,你要記住,今天日本的松田叔叔請我們吃飯,你要學點日本禮儀,吃飯前一定要說:「一達達給媽使!」(日語:我吃了)吃完後必須要說:「郭起燒撒馬待西他!」(日語:謝謝款待)……」
唉!媽媽又開始她的「演講會」了。每次吃飯時媽媽就抓住這「良好機會」滔滔不絕地說著用餐禮儀。
我和媽媽來到一家義大利餐廳,和松田叔叔見面行完禮入座後,我點了牛排、水果色拉等其他好吃的。「怎麼這么慢啊」,我早就等不及了,旁邊餐桌上飄來陣陣香味,饞得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菜終於上來啦,哇!這么多好吃的呀,有飄著濃濃奶香的玉米濃湯,還有清爽可口的水果色拉……我急不可耐拿起筷子就想吃,這時,媽媽用腳用力的踩了我一下,我一下想起:「啊呀!差點忘了日本禮節了,該死!」連忙雙手合攏說道:「一達達給媽使!」隨後,我神速地吃完了一個布丁,又端起一碗湯「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吃菜的時候要慢一點,要學點紳士樣。」媽媽在我耳邊輕輕地提醒道。「嗨!真麻煩!來吃飯的還是來吃禮節的?」我心裡嘀咕著,但沒有辦法,母命難違只好慢條斯理吃起來。
吃牛排的時候,刀叉和盤子又發出「叮叮咚咚」地撞擊聲。周圍的人們都向我投來好奇的目光,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放肆」和隨意已經引起他人的不滿,影響到別人的用餐了,我臉一紅,忙安靜了下來,輕輕地切了一塊牛排放進嘴裡,抿著嘴慢慢咀嚼著。飯終於吃好了,我自覺地再一次雙手合攏對著松田叔叔說道:「郭起燒撒馬待西他!」松田叔叔臉上浮現出了笑容,一旁的媽媽也欣慰地笑了……
雖然這頓飯讓我吃得很累,但同時我也學到了用餐禮儀,收獲真不小!
Ⅷ 寫餐桌的作文
餐桌上的故事
我家世世代代在這貧脊的小山溝里窩著,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家窮,除了幾只滿地撒歡兒的小雞仔能給家裡帶來一點鮮亮的色澤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灰暗而陳舊的.所謂的餐桌,當然也可以把它叫做我的書桌,只不過是一塊平整點兒的大石頭,我趴在上面讀書吃飯,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也常常是餓得直掉眼淚.
小米麵餅子、玉米面餅子都摻了糠,直拉嗓子,面湯稀得像是在喝水.可我還是三兩下就扒拉干凈,仰起臉來對爹說:「 我餓……」我看見爹的眼睛裡有什麼東西閃過,爹說:「孩子,把腰帶勒一勒.」接著他把自己的餅子掰下一半遞給我,然後轉過身,背對著我抹抹眼睛,沖母親說:「讓他多吃點兒吧!讀書咧,用腦子……」
爸爸
我成功了,從某種意義上.
現在的我,西裝革履,灑著清淡的古龍香水.低下頭,鋥亮的皮鞋上倒映出我穩重而收 斂的笑容.
我馳騁商場,奔走於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飯局和聚會.一次次抬頭見五星,餐桌上觥籌交錯,一張張虛偽的笑臉,誓言旦旦地舉起酒杯與你稱兄道弟,卻在你血本無歸時皺起眉頭一臉無辜地問:「我有認識過你?」
我醉了,醉倒在餐桌上,下意識地用手摸摸餐桌,嗯,很不錯,純實木的,質地堅硬,市場價在5000至8000左右,然後我閉上眼睛,覺得很累.
兒子
我沉迷於網路―—另一個喧器的世界,從qq頭像頻繁地閃爍中可以看出來,像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
我喜歡游戲,刺激的游戲.虛幻的人群,虛幻的場景,虛幻的情節――這是我所認為的真實,不能中斷.刀光劍影,血氣沖天,我在我所營造的天下里,成就著我的傳奇.
於是電腦桌也就變成了我的餐桌,亂七八糟地塞滿了快餐盒和筷子,一次性紙杯東倒西歪.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端著泡麵吸溜吸溜地吃,或是趁著間隙在作業本上胡亂劃幾筆.
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在父母膝下承歡的歲月一去不返.池塘邊的榕樹上沒有了知了,鞦韆上落滿了灰塵.那個在餐桌旁會向父母輕輕訴說自己的快樂和憂傷的孩子消失不見.
「吃飯啦!寶貝」
吃飯?吃飯……
給我端碗泡麵來吧,媽媽.
Ⅸ 深圳的餐桌文化(作文)
深圳飲食文化
人們歷來就有「食在廣東」的說法。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同地域的人們帶來了獨具特色的廚藝與美饌。深圳擁有上萬個飲食場所,高中低各檔次的酒樓、食街、大排檔、中西餐廳,一應俱全,無論多麼「挑剔」的食客,在這里都能得到最大的滿足,這里是真正美食家的天下。
「吃」是深圳人的一大生活主題,充滿誘惑力的大小酒樓食街不僅吸引了到深圳的國內外遊客,就是來深圳多年和已定居深圳的人也興趣盎然。粵菜是中國饒有特色的菜系之一,人們早就有「食在廣東」之說,更兼有潮州菜、客家菜這些精美菜餚,再加上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珍饈美味,如川菜、京菜、蘇菜、滬菜、湘菜、東北菜、貴菜、西北菜等系列,這些菜系都有各自傳統名牌菜、特色菜。還有法國大餐、韓國料理、日本料理等,的確令人百吃不厭,目不暇接,尤其近幾年,「西北風」、「東北風」輪番吹過,更令深圳飲食有聲有色,錦上添花。
匯集了以粵菜為主的全國各類菜系。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飲食風味,在這里也能品嘗到。早晚茶更是餓有特點。
除粵菜、潮州菜、客家菜這些適合廣東遊客口味的菜式外,在深圳還有許多地方菜系。如川菜、京菜、滬菜、湘菜、東北菜、桂菜、西北菜等系列。這些菜系由於都有各自傳統名牌菜、特色菜,因此,受到眾多食客歡迎。
深圳市內酒家食肆遍布大街小巷,既有裝飾豪華、服務優良的高級酒樓,也有物美價廉、經營靈活的食街、大排檔。不少攤點營業至凌晨,成為居民和旅遊者宵夜的好去處。
在深圳餐桌上的禮儀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紙上;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九: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
Ⅹ 新年的餐桌作文600
過大年放鞭炮,人人開口笑。這不,在鞭炮聲中又迎來了今年的大年三十。我喜出望外,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吃年夜飯。
到了那裡,已是下午四點多鍾,只見奶奶已在廚房裡忙碌開了,媽媽見此情況馬上放下東西幫助奶奶做年夜飯了,我呢?打個下手吧,摘摘菜,刷刷盤子……說也真快,一個多小時桌子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飯菜。什麼獅子頭東坡肉啦、松鼠桂魚、荔枝肉醉排骨、金枝玉葉、金科玉翠、金華富貴燉白菜……啊,真是應有盡有啊!我喊來家人圍坐一起吃起來,大家邊吃邊談論,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時,在一邊的奶奶開了話:「啊,現在生活真是太好了,吃這么多豐盛的飯菜。可我小時候過年能吃上個蘿卜燉豆腐再加點粉條也就是很奢奢侈的飯菜了……」奶奶的一席話讓我很吃驚,原來社會的變化可真大呀,如今我們不應說過年,就連平日也不只是吃蘿卜燉豆腐吧?奶奶又說:「要懂的珍惜別忘本啊!」是呀,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人人都為社會出把力,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吃餃子嘍!」我們肚子已經飽飽的了,可還有最後一道飯菜,那就是吃年三十的餃子了。「哎,飽飽沒地吃了,不行,這年三十的餃子可不能不吃。」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又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直至撐了個肚子滾圓……
「噌噌……鞭炮又響了,我們也下去放鞭炮了,「過大年真熱鬧,家家戶戶放鞭炮,吃了飯菜吃餃子,撐得肚子滾滾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