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背誦篇目建議
2.蘭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賦 ——蘇軾 P22
1.氓 ——《詩經》 P21
2.離騷 ——屈原 P24
5.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P34
6.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P36
7.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終已不顧」) ——《戰國策》 P38
必修(三)
7.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P55
8.勸學 ——《荀子》 P57
9.過秦論(「及至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宜 P59
9.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為刎頸之交) ——司馬遷 P69
必修(五)
1.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淵明 P25
2.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 P29
3.陳情表 ——李密 P36
⑵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人教版語文必修一目錄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
2.詩兩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別康橋………………………………………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6.鴻門宴…………………………………………《司馬遷》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君……………………………………魯迅
8.小狗包第…………………………………………巴金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周婷 楊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
11.包身工……………………………………………夏 衍
12.*飛向太空的航程………………………賈永 曹智 白瑞雪
表達交流
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親近自然 寫景要抓住特徵
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
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
朗誦
梳理探究
優美的漢字
奇妙的對聯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
名著導讀
《論語》
《大衛·科波菲爾》
人教版語文必修二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達夫
3、*囚綠記 .........................................陸蠡
第二單元
4、《詩經》兩首
氓
採薇
5、離騷.............................................屈原
6、《孔雀東南飛》(並序)
7、*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國田居(其一)....................................陶淵明
第三單元
8、蘭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賦 ....................................蘇軾
10、*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第四單元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蔡元培
12、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
表達交流
直面挫折學習描寫
美的發現學習抒情
園丁贊歌學習選取記敘的角度
想像世界學習虛構
演講
梳理探究
成語: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
修辭無處不在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
名著導讀
《家》
《巴黎聖母院》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
2、祝福..........................................魯迅
3、*老人與海 ....................................海明威
第二單元
4、蜀道難........................................李白
5、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第三單元
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9、勸學 .........................................《荀子》
10、*過秦論.......................................賈誼
11、*師說.........................................韓愈
第四單元
12、動物游戲之謎 .................................周立明
13、宇宙的邊疆 ...................................卡爾·薩根
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加來道雄
表達交流
多思善想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學會寬容 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善待生命 學習論證
愛的奉獻 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討論
梳理探究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名著導讀
《紅樓夢》
《高老頭》
人教版語文必修四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竇娥冤.........................................關漢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
第二單元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魯迅
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
10、*短文三篇
熱愛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
信條.............................................富爾格姆
第四單元
11、廉頗藺相如列傳 ............................... 司馬遷
12、蘇武傳 ........................................班固
13、張衡傳 ........................................范曄
表達交流
解讀時間 學習橫向展開議論
發現幸福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
確立自信 學習反駁
善於思辨 學習辯證分析
辯論
梳理探究
邏輯和語文學習
走近文學大師
影視文化
名著導讀
莎士比亞戲劇
《談美》
附錄
中華文化精神........................................袁行霈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2、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3、*邊城 ........................................沈從文
4、*哦,香雪 ....................................鐵凝
第二單元
5.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6、滕王閣序......................................王勃
7、 *逍遙游 .....................................莊周
8 、*陳情表 .....................................李密
第三單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潛
10、孟浩然 ......................................聞一多
11、*說「木葉」..................................林庚
12、*談中國詩....................................錢鍾書
第四單元
13、中國建築的特徵 ..............................梁思成
14、作為生物的社會 ..............................劉易斯·托馬斯
15、*指印........................................丹齊克
16、*宇宙的未來..................................史蒂芬·霍金
⑶ 人教版高一語文文言文虛詞歸納
而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鍾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以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四)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系。
(一)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二)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系,「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四)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五)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鍾山記》)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庖丁解牛》)
於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在)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公輸》在……方面)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向)
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赤壁之戰》到)
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左忠毅公逸事》從、自)
故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於)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4.復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在這職業上」《捕蛇者說》)
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其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壁」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作主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賓語。)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鍾山記》)
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於此乎?(《師說》表測度。)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表反詰。)
汝其勿悲!(《與妻書》表婉商。)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表期望。)
3.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
則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後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鍾山記》)
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
(二)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三)表示並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四)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例如: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東門之》)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所
1.用作助詞。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後序》)
「所」和動詞結合,後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如: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後序》)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後序》)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復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者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後,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指南錄〉後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葯》)
「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後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後說明或論斷。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古之讓天之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
「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後,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
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者」有時放在數詞後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焉
①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於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②代詞。相當於「之」。如:容貌甚偉,時人異焉。
③疑問代詞。怎麼,哪裡。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問代詞。什麼。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於何,在哪裡。如:且焉置土石?
⑥於此,在這里,在那裡。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⑦形容詞、副詞詞尾。……的樣子。如:於我心有戚戚焉。
⑷ 高一上所有文言文特殊句式 人教版
你在網路里找可以找得到的,版網站是權http://ke..com/
⑸ 新課改人教版高中語文文言文中全部使動用法
必修1~5詞類活用歸納
必修一
第4課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晉軍函陵 (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亡,使動使……滅亡
越國以鄙遠 (鄙,名作動,把……當邊邑
夜縋而出 ( 夜,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既東封鄭(封,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東,名詞作狀語,在東邊
肆其西封 (肆,形容詞作動詞,擴張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動,損害
第5課 《荊軻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遲,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遲
又前而為歌曰(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乃朝服,設九賓(朝服,名作動,穿上朝服
使使以聞大王(聞,動詞使動,使……聽聞
箕踞以罵曰( 箕,名作狀語,像簸箕一樣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親,形容詞作動詞,親近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名次作動詞,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頭發上指 (上,作狀語,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詞意動用法,覺得奇怪
左右既前( 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斷其坐股( 斷,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砍斷
第6課 《鴻門宴》
①名詞的活用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夜,作狀語,連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狀語,像鳥翅那樣
間至軍中 (間,作狀語,從小路
沛公軍霸上(軍,作動詞,駐軍
沛公欲王關中 (王,作動詞,稱王
籍吏民 (籍,作動詞,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 (目,作動詞,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 ( 刑,作動詞,處罰
道芷陽間行 (道,作動詞,取道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使動,讓…為王
②動詞的活用
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作使動,使……活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止,使動,使……止
拔劍撞而破之 (破,作使動,使……破
③形容詞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 (急,作名詞,緊急情況
君安與項伯有故 ( 故,作名詞,老交情
素善留侯張良 (善,作動詞,與……交好
必修二
第4課 《詩經》兩首
①名詞的活用
其黃而隕 (黃,作動詞,變黃
雨雪霏霏 ( 雨,作動詞,下
夙興夜寐 ( 夙、夜,作狀語,在早晨,在夜裡
豈不日戒 (日,作狀語,天天
②形容詞的活用
三歲食貧 (貧,形容詞作名詞,貧乏
③數詞的活用
士貳其行 ( 貳,使動用法,使……不專一
二三其德 (二、三,使動,使…三心二意
第5課 《離騷》
①名詞的活用
鷙鳥之不群兮 群,名詞作動詞,合群
謇朝誶而夕替 朝、夕,名作狀,在早晨,在晚間
②動詞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使動,使受屈,使受壓抑
步余馬於蘭皋兮 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漫步
回朕車以復路兮 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回轉
夫清白以死直兮 死,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
③形容詞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形容詞作名詞,榫頭、圓鑿
謠諑謂余以善淫 淫,形作名,淫盪之事
故前聖之所厚 厚,形容詞作動詞,推崇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動,使……加高
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哀民生之多艱 哀,意動用法,為……悲傷
第6課 《孔雀東南飛》
①名詞的活用
孔雀東南飛(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槌床便大怒(槌,名詞作動詞,敲
自名秦羅敷( 名,名詞作動詞,名叫
謝家事夫婿(事,名詞作動詞,侍奉
交廣市鮭珍(市,名詞作動詞,采辦
何敢助婦語(語,名詞作動詞,說話
勤心養公姥( 心,名詞作狀語,用心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詞作狀語,用手巾
卿當日勝貴(日,名詞作狀語,一天比一天
黃泉共為友(黃泉,名詞作狀語,在黃泉下
晝夜勤作息(晝夜,名作狀,從白天到晚上
中道還兄門(中道,名詞作狀語,半中
②動詞的活用
逆以煎我懷(煎,使動,使……煎熬
③形容詞的活用
千萬不復全( 全,形容詞作動詞,保全
足以榮汝身 (榮,使動用法,使……榮華
便利此月內 (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吉利
第7課 詩三首
榆柳蔭後檐(蔭,名詞作動詞,遮蔽
烏鵲南飛 (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天下歸心 (歸,使……歸順
第8課 《蘭亭集序》
映帶左右 ( 帶,名詞作動詞,環繞
一觴一詠 (觴,名詞作動詞,喝酒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賢、少長,形作名,賢士、年長的人、年少的人)
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詞作名詞,大事
齊彭殤為妄作 (齊,形作動,把…看作相等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一,數詞作動詞,把……看作一樣
足以極視聽之娛 (極,副詞作動詞,窮盡
第9課 《赤壁賦》
①名詞的活用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漁樵,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
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名作動,攻佔
歌窈窕之章 (歌,名詞作動詞,朗誦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南,名作狀,向南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西、東,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
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意動,以……為伴,以……為友
②動詞的活用
舞幽壑之潛蛟(舞,使動用法,使……舞動
泣孤舟之嫠婦(泣,使動用法,使……哭泣
哀吾生之須臾(哀,為動用法,為……哀嘆
③形容詞的活用
渺滄海之一粟(渺,形容詞作動詞,渺小得像……
不知東方之既白(白,形容詞作動詞,顯出白色
第10課 《游褒禪山記》
①名詞的活用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舍,名作動,築舍定居
以故其後名之曰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名詞作動詞,向上走
有泉側出 (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
②動詞的活用
往往有得 (得,動詞作名詞,心得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見,名詞作動詞,所見景象
③形容詞的活用
入之甚寒,問其深 ( 深,形容詞作名詞,深度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詞作名詞,叫人迷惑的地方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窮,形作動,走到盡頭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作動詞,照明
後世之謬其傳(謬,使動用法,使……錯誤
必修三
第4課 《蜀道難》
①名詞的活用
西當太白有鳥道 ( 西,名詞作狀語,在西邊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上,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詞作狀語,在下面
側身西望長咨嗟 (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朝、夕,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間
②動詞的活用
使人聽此調朱顏 ( 調,使動用法,使……凋謝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為動用法,為……發愁
③形容詞的活用
雄飛雌從繞林間(雄、雌,形作名,雄鳥、雌鳥
第5課 《杜甫詩三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凋傷,使動,使……凋落衰敗
第6課 《琵琶行》
①名詞的活用
潯陽江頭夜送客(夜,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歌以贈之 (歌,名詞作動詞,作歌
遂命酒 (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夢啼妝淚紅闌干(夢,名詞作狀語,在夢中
②形容詞的活用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作動,看重、輕視
鈿頭銀篦擊節碎 (碎,形容詞作動詞,敲碎
第8課 《寡人之於國也》
①名詞的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
然而不王者(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樹之以桑 (樹,名詞作動詞,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衣,名詞作動詞,穿上
王無罪歲 ( 罪,名詞作動詞,怪罪
養生喪死無憾矣(喪,名作動,為……辦喪事
②形容詞的活用
謹庠序之教 (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
第9課 《勸學》
①名詞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作動詞,游水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作狀,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②動詞的活用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動詞作名詞,河流
③形容詞的活用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形作名,善行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高,形容詞作名詞,高處
故木受繩則直 (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使動,使……走得快
④數詞的活用
用心一也 ( 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第10課 過秦論
①名詞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詞作動詞,排列座次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詞作動詞,登上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帝王,名作動,做帝王
②動詞的活用
追亡逐北 (亡,北,動詞作名詞,逃跑的人 。北: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
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吞二周而亡諸侯(亡,使動用法,使……逃亡
卻匈奴七百餘里(卻,使動用法,使……退卻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動用法,使……朝拜
約從離衡 (離,使動用法,使……離散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
③形容詞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作動,變小變弱
會盟而謀弱秦 ( 弱,使動用法,使……變弱
以愚黔首 (愚,使動用法,使……愚笨
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彎,使動用法,使……彎
第11課 《師說》
①名詞的活用
吾師道也 (師,名詞作動詞,學習
或師焉,或不焉 ( 師,名詞作動詞,從師學習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師,名詞作動詞,從師
吾從而師之 (師,名次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君子不恥 ( 齒,名詞作動詞,並列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下,名詞作動詞,低於
則群聚而笑之(群,名詞作狀語,成群
②形容詞的活用
小學而大遺 (小、大,形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聖人之所以為聖 (聖,形容詞作名詞,聖人
惑而不從師 (惑,形容詞作動詞,有疑難問題
而恥學於師 (恥,意動用法,以……為恥
必修四
第4課 柳永詞兩首
異日圖將好景( 圖,名詞作動詞,繪畫
都門帳飲無緒(帳,名詞作動詞,設帳
多情自古傷離別(傷,動詞的活用,為……傷心
第5課 《蘇軾詞兩首》
檣櫓灰飛煙滅 (灰、煙,名詞作狀語,像灰一樣、像煙一樣
竹杖芒鞋輕勝馬(馬,名詞作動詞,騎馬
第6課 《辛棄疾詞兩首》
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憂愁,名作動,感到憂愁
遙岑遠目 (目,名詞作動詞,看
必修五
《歸去來兮辭》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 時:有時
(2)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 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著
(3)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兒童、小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懷)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愉快
審容膝之易安 安:使……安樂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 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 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 善:以……為善 羨慕
(6)動詞作名詞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空膝的小屋)
感吾生之行休(生:一生)
(7)動詞作狀語
感吾生之行休(行:將要)
《騰王閣序》
1、襟、帶: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用法,以……為襟,以……為帶)
2、下:徐孺下陳蕃之榻(使動用法,使……放下來)
3、上: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作動詞,往上飛)
4、騰、起:騰蛟起鳳(使動用法,使……騰空,使……起舞)
5、屈:屈賈誼於長沙(使動用法,使……受委屈)
6、竄:竄梁鴻於海曲(使動用法,使……出走)
7、星: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8、目: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名作動,用眼睛看,望)
9、盡:賓主盡東南之美(副作動,都包括)
10、美: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11、一言均賦(名詞用作動詞,鋪陳)
12、.四美具,二難並(形容詞作名詞,美好的事物;難得的人)
《逍遙游》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南行)而後乃今將圖南
2、不過數仞而下 (降落)
3、彼於致福者(使……到來)
4、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使……滿意;使……信任)
5、《齊諧》者,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陳情表》
1、名作狀
躬親:躬親撫養(名作狀,親自)
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外:在門外。內:在家裡。名詞作狀語。)
但以劉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詞作狀語)
2、動作名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詞用作名詞)
夙遭閔凶(憂患凶喪)
猥以微賤(卑微低賤的身份)
願陛下矜憫愚誠(誠心)
4、形容詞作動詞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遠:遠離,形容詞用作動詞)
5、使動用法
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臣具以表聞(聞:使……聞,動詞的使動用法)
⑹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人教版)
沁園春 長沙來
獨立寒秋,湘江北源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
⑺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有哪些
必修1: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6、鴻門宴(《史記》)
必修2:
第二單元
5、《詩經》兩首
氓
採薇
6、離騷(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豈余心之可懲」
7、《孔雀東南飛》(並序)
8、*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第三單元
5、蘭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賦(蘇軾)
8、*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必修3
第二單元
4、蜀道難(李白)
5、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第三單元
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9、勸學(《荀子》)
10、*過秦論(賈誼)
11、*師說(韓愈)
必修4
第二單元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四單元
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12、蘇武傳(班固)
13、張衡傳(范曄)
如果只要單純的文言文,那就去掉詩詞單元。
⑻ 高一人教版語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全部的。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 (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
3.且貳於楚也
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
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四、一詞多義
封
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肆其西封(疆界,名詞)
若: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
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說: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
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 「以……為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
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
許:
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答應,聽從)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
雜然相許(贊同)
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
五、文言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麼能)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兼詞,於何)
⑤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於此)
4.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夫晉,何厭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詞,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無利於晉(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6.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遞進,況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
B.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B.(晉惠公)許君焦、瑕
C.敢以(之)煩執事
D.夜縋(燭之武)而出
E.(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荊軻刺秦王》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侍衛 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三、詞類活用現象: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於庭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荊軻刺秦王知識點小結2六、重點實虛詞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出發
發盡上指冠 頭發2、故
故遣將守關者 特意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緣故
鯫生說我……故聽之 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登上
軻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雞黍 老,舊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 如果真的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的確,確實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估計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常態,氣度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 回頭
大行不顧細謹 顧忌,考慮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
為之奈何 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 准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 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發出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並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表轉折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麼)
3. 荊軻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l
《鴻門宴》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
二、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 古:崤山以東地區 今:山東省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 古:兒女親家關系 今:男女結婚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況 今:表程度,很、甚
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說來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 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 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 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 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裡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 名詞,內心,心裡。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 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
5.倍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 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
9.舉
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
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 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 杓 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 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形容詞,優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 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 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 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 動詞,擺、設。
四、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6.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 原義軍隊,此處義為 軍隊駐扎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原義話語,此處義為告訴
沛公欲王關中 原義大王、首領,此處義為做王
不可不語 原義言語,此處義為告訴
吾得兄事之 原義事情,此處義為侍奉
道芷陽 原義道路,此處義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庫 原義簿籍,此處義為登記
范曾數目項王 原義為眼睛,此處義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 原義為刑罰,對犯人的體罰,此處義為用刑罰懲處
B.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對待兄長那樣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在夜裡
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向上
道芷陽間行 從小路
C.形容詞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原義為好,此處義為善待、交好
D.形容詞作名詞
君安與項伯有故 原義為舊的,此處義為老交情
E.使動、意動句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使(百餘騎)跟從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 使(他)停止下來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使(關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長於臣(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吾)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其」)
六、固定結構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2.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與……比,哪一個……」)
3.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七、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八、古代文化常識
坐席:古代君王、諸侯臨朝聽政,或各級官員治理民事,皆面南而會,即以此稱君。而以北面為卑,或以之稱臣。東西坐席一般以東為主,以西為客。但漢代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問題:
1.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2.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3.室內: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
4.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四面環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 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