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將生本教育運用於平凡教學生活——《用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將生本教育運用於平凡教學生活——《用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上個學期師傅(王大勇老師)借給我一本書——郭思樂的《用教育激揚生命》,副標題是《再論教育走向生本》,讓我好好看看,將生本教育運用於平凡教學生活——《用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雖然這本書我總是在斷斷續續之中去看的,但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首先,這本書中的引言部分有這樣一段話:「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應該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揚生命,教要皈依學,讓生命自己行動。」我認為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將教師作為主體來看,教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業中時,教師生命本身的內涵將會因為這項事業而豐富,這個生命本身的價值將會因為這項事業而升華。「教育為了明天。當我們用生命來理解教育時,當教師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時,當學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時,中國教育的生命將更充滿活力!」第二,將學生作為主體時,應主張「把作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動,都變成學生得以自學的輔導力量」,從教師的教轉變到促進兒童的學,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成為規劃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兒童的學習生活」。教師的核心能力是組織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像過去的觀念那樣是灌滿一壺水。這就決定了教師可以成為「生命的牧者」。 生本理念(又稱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實驗在國內百多所中小學學校進行展開,產生了驚人的效果和巨大的社會影響,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強烈回響。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教育者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學生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發展。這個學期,我們學校的萬校長也在物理學科開展了這項實驗。雖然我沒有去聽過萬校長的課,但這也不禁讓我想到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是否也可借鑒這一理念?在平凡的日常教學工作之中真正去運用這一理念? 大教育家張伯芩說過: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政治課堂給人的感覺是死板、僵硬與枯燥的,運用生本教育理念就必須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以學為本,專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學活動是生動活潑的,如何通過轉變方式讓學生自己學?這是我在日常政治教學之中一直思考的。通過很多次「生本教育」課堂教學的實踐,讓我更加堅定的明白,學生自己學、學生互相學、學生樂學、學生好學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一向被認做是「枯燥」、「乏味」的政治課堂更加應該注重運用於教學實踐之中。也許作為一個平凡教師的我,並不敢於去一次性嘗試將改革進行到底,但我認為我可以從一點一點去積累,去運用這一種新教育理念,讀後感《將生本教育運用於平凡教學生活——《用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第一,「生本教育」將鼓勵學生先自學,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要求學生能在課前自己總結整理和歸納知識點,這一點我將要求學生首先完成基礎行的《要點落實》,當然這里的完成並不是強制性的,我會大力的表揚已經完成了的同學。當然,自覺之中還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老師不教而教。這一點我做得並不理想,但是我會更多地讓學生上講台來講時事,在說時事的過程之中加入學生自己的觀點或談談它們與課本中哪些知識點是有聯系的。 第二,「生本教育」應該是關注於每一個學生的。書中一個來自於厚街中學孩子的文章讓我深受震撼。這是一個轉校生,轉來時成績很差,幾門功課不及格。他說:「請不要忘記,陽光從不放棄任何一個角落。如果你長久看不到陽光,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忘記了希望。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太陽的指紋已深深地烙在我們心中,使我們的生命充滿了陽光。」這篇文章已經選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本教育體系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這讓我不禁想到一個有「差生史」的孩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也想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成為他們心中的那束陽光,不要放棄任何一個角落。我們對於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式,如基本知識盡量找「學困生」(保護他們的積極性),組內其他人補充,典型例題讓中等生來展示、講解、點評,方法小結一般讓「優等生」來進行,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空間。而老師僅在關鍵處點撥,也就是「講在關鍵處」。這個關鍵處可以是知識點,可以去促成團隊合作之時,也可以是引發思考之時。 第三,我認為在「生本教育」過程之中,教師應該發揮這幾種作用:首先,在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教師應該是「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的調控,過程的組織,困難中的引導,成功時的鼓勵。其次,教師應該還權利於學生,如還學生自主表達的權利,不打斷學生的發言(我的性格比較急燥,正在努力之中),還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權利,不以裁判自居,還學生犯錯以及自主改正錯誤的權利,不急於指正,還學生發現的權利,不急於點破。最後,教師應該分享學生的成功,除了分享學習的收獲,更重要的是分享學習的體驗,分享學生學習的成功。教師應該主動體驗學生的成功,為學生的成功喝彩,當學生有了新的發現時,教師要講究「稚化」藝術,可以說「你這個想法真有新意,老師還沒有想到呢!」切不可像有的老師說「這個方法還是換湯不換葯,沒什麼新意!」一下子將學生創造的慾望撲滅;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體驗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悅,向其他同學學習,這樣,同學之間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真正的合作得以開展。 第四,我做班主任的一個座右銘:「給孩子一個機會,他會還你一個奇跡。」我想這也是生本教育的一種理解。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再去愛孩子。作為班主任,我也遇到了「雙困生」,班上孩子的成績及行為習慣並不是太理想,可我堅持給每個孩子更多的機會,更多的理解,我認為現在這個方式是有效的。到現在我真正懲罰過任何一個孩子,可他們卻在慢慢長大,不再犯相同的錯誤。我認為在這一理念中我收獲到了更多的開心! 最後,我想說:運用教育新理念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如果你並不敢於去嘗試大刀闊斧的改革,其實,我們也可以在我們平凡的教學常規之中點點滴滴地去灌輸這些理念,最終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們也會碩果累累! 文/曾鵬輝
⑵ 生本教育課堂里,教師該怎樣教學習心得
「生本教育」是廣東省教科所郭思樂教授倡導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從而使教育教學在實現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是讓教師從「纖夫」變成 「牧者」。有的教師單純的認為,「牧者」就是把羊兒趕到草地上,讓它們自己吃草、吃飽,我們就可以悠閑自在,得到解放了。那麼教師的解放是不是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對學生放任不管,任由學生自由地發揮呢?通過這一段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在生本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存在,而且應當發揮得更為高級,更為無形,更為超脫和得體。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備課、設計課堂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動更多的腦筋。那麼在「生本」課堂里,教師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學生自已主動地去學,而且學得積極、歡快、高質、高效呢? 一、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 剛開始實施「生本教育」,有些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 二、教師要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主動去學,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很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這時,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好辦法。如我在教學《鄭成功收復台灣》一課時,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去做文中的荷蘭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學承認自己失敗的場景,並爭取讓更多的同學來演示這一時刻。學生一見帶有競爭性,於是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勝心,在興趣和好勝心的驅使下,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課文內容的願望,並從課文向外延伸拓展,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三、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並不斷地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教師要經常掛在嘴邊。尤其時我們剛剛開始進行生本教育實驗,學生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的那種「師本」教育模式中走出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來說就是放開腳步主動前行的一種動力。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益高漲。 四、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沒發育成熟,在知識認知方面還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的交流、討論,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倦怠,學習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師要多利用他們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一些事來創設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攻破學習的難點。設計小游戲,組織學習競賽,進行角色表演,這些教學活動的恰當運用,都會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長時間集中。 五、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生本」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學習活動。在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小組成員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個小組要吸收兼顧到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優秀學生能夠帶動和幫助學習能力相對落後的同學,各個小組也才能展開公平的競爭。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組長的培養,尤其是培養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帶領小組成員高效的完成任務,只有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小組合作才能有實效,教師才能減輕自己的負擔。 在對小組的匯報交流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要只注重評價個人的成績,更要突出整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通過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績效。 正如郭教授所說的那樣,在生本教育的課堂里,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則在不斷地尋找、發現新的、肥美的草地,並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
⑶ 生本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具體怎樣運用
答:時下,在課程改革進行了八年之久,素質教育實施也已達十一年的今天,悉聞一些地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開始大力度地推行起生本教育來,不由既感到高興又覺得有點遺憾,甚至還有點擔憂。高興的是教學方式的變革在行政部門的干預下,終於有了一個顛覆性的轉變。遺憾的是在中國的大地上無論做什麼事,好像奉行的都是拿來主義,似乎外來的東西都是至尊寶,可以不遺餘力地推而廣之,而自己的東西又好似不值一瞥的垃圾,不管其是否具有任何價值,一概給予封殺。擔憂的是拿來的東西不管其是否合理完善,不先予以甄別、思辨,就一以行之。如此操作豈無生硬、死搬,直至燒成夾生飯的可能?鑒於對此教育模型可能產生的模糊認識和對教育改革中人們一貫採取的非此即彼對立的一元觀念,這里也想談談我的理解。 所謂生本教育,其實也是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樣式。這種教育樣式的產生,從革除本土教育的弊端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針對性。從它產生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樣式來說,和世界教育理論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淵源和關聯。就其實質,其實就是當前世界上已經流行的體驗式學習方式的一種翻版,或者是本土性的改良(當然是否真正地改「良」,那就另當別論了)。由於它是在專家的指導下、在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背景下開展實施的,於是就被冠上了正統的改革或改良,又由於被命名為生本教育,使人頓然有種耳目一新之感,於是就在行政的推動下,對本地區的課改作出否定、推倒再重來後的「正確」抉擇了。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學會生活、學會發展。課堂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熱情,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現,誘發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質疑,鼓勵學生在閱讀欣賞中感悟。讓學生在體驗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一、學生自定步調——高度尊重學生。 可謂「四兩撥千斤」,生本的課堂學習過程線索清晰,學生上課得心應手。曾經有人取笑說:生本的課堂從來就是三步走:「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你怎麼知道的?」「學完課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也許我們真是這樣走過來的,學生們也都約定俗成:學一篇課文,首先得整體感知,了解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接著是重點品味,體會思想;然後是閱讀拓展的交流、運用與延伸。教師抓住主線適時加以點撥,可以讓課堂學習牽一發而動全身,教與學產生共鳴,游刃有餘、揮灑自如。 這種和諧來自「學生自定步調」的「自調節教育」。其實,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實踐過程。強調生本並不弱化教師的作用,更不是無師自通。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實時學習動態。進行無痕的引領、有針對性的誘發和有創意的調控。所以,我們的課堂是鮮活生命的體現。只要遵循學生天賦的學習本能,就能達到教學的水到渠成。長此以往,教學就變得簡單而輕松。 三、教師「不現自我」——充分展示學生。 郭思樂教授認為,相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一個「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台。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是生本教育常規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墨菲定律》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盡展學習的風采,他們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從別人講到自己,從遠古談到今天,從過去說到現場,從怪誕悲觀論述到積極樂觀。他們上下互動,取長補短,相互糾正,相互完善,和諧有序,時不時來一陣熱烈的討論,時不時又是一番擲地有聲的論說。作為教師,我此時只是個專注的旁觀者,充當及時點撥、組織、參與、配合的角色,促使課堂學習各層面實現超越與突破。我個人認為,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熱情的導火索,就能引起教學的共鳴。 2.以讀引讀、讀說結合,讀寫相輔是生本語文的重要策略。 生本教育的獨特魅力就在於,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引領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學習,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品味,獲得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的相應提高。因此,教師無需預設太多,只需要以學生的知識儲存和認知水平為起點,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恰如其分地誘導。學生在真實反饋自身閱讀感悟的同時,自然會理解、內化、遷移,無聲地積淀人文品質。 在低年級,語文課的重要內容是識字,尤其重在激趣。結合形式多樣的識字游戲,讓兒童自主自覺地與文字打交道,鼓勵想像、聯想、創編、表述,培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鼓勵他們遨遊書海,泛舟拾貝。 在中年級,講究以讀引讀,重在積累。比如讀著《論語》,就去了解孔子及其弟子豐富的言論;讀著《我愛花城》,就能敘說廣州悠久的歷史與風土人情;讀著《生命的掌聲》,就能抒發為別人鼓掌喝彩的情懷…… 到了高年級,更多的是讀有所悟、讀寫相輔,力求全面的提升。從小廣泛地讀書,是兒童豐富思想的重要保證。思想豐富了,發表見解時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絕了。這是生本語文教學倡導從獨立自主地大量識字到積極主動地廣泛閱讀。再到輕松自如地發表見解。最後情不自禁地執筆寫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兵馬俑的個性》讓學生深深感受中華民族悠悠幾千年的歷史;《請現在就付諸行動》,使學生真切體會起而行動總比坐而論道要強得多;《淚的重量》引發學生為奧運奪金而激情澎湃,為汶川地震而淚流滿面……凝聚的思想,讓學生下筆成文,同學們爭著訴說閱讀感悟的收獲,他們的習作流瀉著學習生活的情趣,記載著童年純真的印記。 四、靜待花開——教學評價和諧簡單。 教學本身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關注的是學生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獲與生成,所以我們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錯,並營造空間引導學生憑借自身學習經驗進行互相評價、更正錯誤並找出預防再次出錯的方法。於是,「評研」就應運而生了。
⑷ 在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落實生本教育理念
踐行生本理念,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我校語文學科全體教師積極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結合我校三學一練主流教學模式,積極實踐,不斷創新,努力實現生本高效課堂。「三學一練」即:自學—同學—導學—精煉。自學:自主初學感知環節。是預習或初學過程,學生用所學習知識和方法來完成新的學習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驗學習過程,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在學習中培養自主自發自覺、好學好問好思考的良好學習品質。同學:互動交流討論環節。是交流借鑒合作提升的過程。目的是加深對知識重點、難點的解決,加深感悟和體驗,培養學生合作、協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學:展示反饋提升環節。是展示反饋、點撥提升的過程。目的是對前兩個環節中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反饋,對感悟進行點撥、提煉、提升。精練:鞏固訓練知識內化環節。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實現知識內化的過程。我校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遵從「一心一意奔識字」的原則,把識字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游戲引導學生快樂識字,並在過程中滲透識字方法的教學。如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如何記住生字的,自己認為難記的字讓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幫助,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全班一起想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加一加、減一減、偏旁識字、生活中識字、順口溜識字等多種方法,不斷強化練習,逐步實現學生自主識字,為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知識和習慣的雙重基礎。我校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主要抓住兩個點:課文學習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學習的目的是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規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當中要實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表現。當然,語文教學還要樹立大語文觀和大閱讀觀。因此在學習課文這個範例時我們還將大閱讀引入課堂。在前置性學習時布置學生查找閱讀與課文之中任何一個知識點有關聯的課外閱讀資料。在課堂學習時對課外閱讀資料的交流,既深化了對課外這一範例的理解感悟,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知識儲備。課文學習結束後,通過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經典書目或篇目,將學生的閱讀活動再向前推進一步。我校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大體流程分為兩課時進行。每課時前布置相應的前置性作業。第一課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學認過生字、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匯報,解決生字詞的認讀。然後讓學生在課上自學課文,要求讀思結合,標畫重點語句,記錄讀書感受。第二課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通過再次深入閱讀看看自己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從哪裡讀出來的,是怎樣讀懂的。二是讓學生查找閱讀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課堂教學時以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形式,通過研討課文的字、詞、句、段等信息,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中心的。在小組交流、展示和學生自評、互評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參與到其中,抓住課文的關鍵點進行點撥、提升,講學生浮於表面的討論引向深入,透過文本抓本質,體會蘊含的情感,學習表達的方法,進行感情朗讀。做為幫助者,當學生在互學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進行啟發和解惑。另外,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交流活動,運用適時的鼓勵性、肯定性評價語重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呈現出積極主動的氛圍。課堂最後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或說或寫,讓學生的思想進一步升華,語文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貴有疑,不會提問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不會學習。因此在進行前置性學習的時候,我們還要求學生在記錄自己學習所得之餘要提出自己學不明白、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堂學習時,把這些問題先在小組同學的過程中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放到全班交流時解決。當然,孩子的質疑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讓他們有開始漫無邊際的、膚淺的提問到最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生本教育,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我們將在今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完善學校主流教學模式,打造出具有我校特點的高效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