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老師如何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釋義: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小學時期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如何提高:
1、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2、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3、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❷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語言理解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
思維能力
初步審美能力
❸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
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就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主要是提升學生的修養和知識能力。教師在小學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的理念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核心素養的教學除了重視聽說讀寫教學外,還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審美觀念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實踐
1.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要開展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且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將語文教學過程設計的太過於枯燥,那麼學生將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綜合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情況,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知識、思維能力兩個教學目標,就知識目標而言,可以引導學生辨析「烏」和「鳥」這兩個字,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的調動自己的知識寶庫,給這兩個字加偏旁部首,讓這兩個字變為更多的字,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良好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除了課本中提到的喝水的方法外,你還能夠想到其他的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烏鴉喝到水呢?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積極的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在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口交際能力。
2.科學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通過互聯網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收集到更多有用的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多媒體教學的有效運用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相對於文字信息,圖片信息更容易接受和記憶,因此,在教學中適當的開展動態化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很好的將語文知識和視頻或者是圖片資料融合,使得語文知識更為直觀的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學生對這些知識吸收的更快,印象更加的深刻,並且能夠靈活的將所學的知識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真正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教學《李時珍》這篇文章的時候,課本在設計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通過閱讀整篇文章不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李時珍的形象,不能夠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體會。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的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通過一些動畫或者是視頻的方式,將李時珍採集草葯的照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直觀的了解李時珍其人。同時在課堂上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視頻或者是圖片資料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也能夠提高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會更加的對知識充滿好奇與渴望。總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逐漸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❹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聚焦核心素養展開教學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
❺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開展核心素養
復一所中學學校的選擇對制孩子的初中、高中甚至是一生的影響都至關重要。對於學校的選擇需要家長綜合考慮,需要權衡的主要因素有:①班次成績;②孩子意願;③學校教學風格;④孩子性格;⑤與家距離;⑥對應高中等等。由於中、高考的殘酷性,對於學校該班次的成績是家長們相對更看重的,這里重點討論不同班次成績下,我們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