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二冊《北京的春節》教材解讀該怎麼寫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為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⑵ 小學所有語文課文
去圖書大廈買。
⑶ 小學階段怎樣訓練學生朗讀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學生從小就能正確、流利,以至逐步達到有感情地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現就抓朗讀訓...
⑷ 北京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它們怎麼睡覺》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7個生字,認讀6個生字,認識新偏旁「衣字旁」(衤)。
2、能力目標:能正確抄寫指定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動物睡覺的姿勢千奇百怪。
3、情感目標:知道動物睡覺的姿勢千奇百怪,感受到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指導書寫。
2、朗讀課文,知道動物睡覺的姿勢千奇百怪。
教學難點:了解動物睡覺的姿勢千奇百怪。
查閱資料:上網查閱
教、學具准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帶疑導入:
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嗎?想了解一下它們是怎樣睡覺的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的17課,(相機指導「怎」字)
板書:17它們怎樣睡覺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的嗎?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1、師:我們先來藉助拼音拼讀課文,注意要讀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聲音洪亮,詞句連讀。聽的同學注意力集中,一會兒要給同學評議的。)
3、課文我們讀過來,想一想:它們指的是誰?在書中圈一圈。
4、生匯報師貼圖:(鳥圖、馬圖、狗圖、蝙蝠圖)
三、細讀課文,感悟動物睡覺的姿勢千奇百怪:
1、師指板書說:它們到底怎樣睡覺呢?讀一讀,畫一畫他們睡覺時的樣子,並用一兩個詞寫寫自己的感受。
2、你對哪種小動物最感興趣呢?可以讀相應的自然段,也可以扮演它,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3、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睡覺時的樣子呢?快給大家介紹介紹吧!(隨機指導朗讀)
(1)鳥
A、師:哪個自然段介紹了鳥睡覺時的樣子?大家都來讀一讀。
B、現在,大家對鳥的睡覺姿勢都有了進一步地了解,誰還想再說說。
比較下面兩句話哪句好,為什麼?
1)有的鳥睡覺時,用爪抓住樹枝。
2)有的鳥睡覺時,用爪緊緊地抓住樹枝。
C、你理解得真好,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自由讀——指讀——評讀)
師:鳥爪多麼有力呀!引讀:
盡管樹枝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它也掉不下來。
想像:樹枝被風吹得搖搖晃晃什麼樣?(用手做動作)
(想像讀——指讀)
過渡:這么大的風,小鳥都掉不下來,此時,你想對這只鳥說什麼呢?(了不起……)
D、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2)狗
A、從他的介紹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B、去掉括弧里的詞(一點兒、馬上),你還有這種感受嗎?
C、填上括弧里的詞再讀一讀——指讀——評讀。
(3)馬
A、指名介紹。
B、為什麼馬站著睡覺不覺得累呢?(插入小知識)
C、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4)蝙蝠
A、誰最喜歡蝙蝠,說一說它是怎樣睡覺的?生介紹。
B、師: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蝙蝠的睡覺姿勢。
C、看圖填空:
它們頭(),腳(),把自己()。
D、補充:有一種寬蝙蝠,它吊著睡覺,幾個星期都可以一動不動。E、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讀,行嗎?要求:我讀第一句,你們讀第二句。
小節:這恐怕是其他動物辦不到的。
E、按提示背誦,也可讀讀。
蝙蝠睡覺的樣子最()。它們頭(),腳(),把自己()。這恐怕是其他動物辦不到的。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其他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五、總結全文:
小動物們睡覺的姿勢真是各不相同呀,你此時最想對小動物們說什麼呢?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現在,你知道「千奇百怪」什麼意思嗎?(結合上文和課外資料了解「千奇百怪」的意思。)讓我們帶著對「千奇百怪」的理解再一次讀課文,這次,你肯定會對動物的睡覺姿勢有更深的感受。
六、學習生字:
過渡:這課書的內容很有趣,這課書生字的結構也很整齊,我們一起讀讀這些生字:
怎被最抓狗吊怪
1、挑出筆畫多的字:「最」,記形,組詞。
2、指導書寫「最」。
(1)整體觀察:這個字是什麼結構?你最想提醒大家哪一筆?
(2)范寫——描紅——生寫,師巡視指導——評議
七、布置作業:
1、把你知道的動物是怎樣睡覺的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2、寫生字。
板書設計:
17它們怎樣睡覺
鳥圖抓
狗圖挨
馬圖站千奇百怪
蝙蝠圖吊
⑸ 有誰知道北京市普通中小學地方教材·誦讀課本全套哪兒有賣
北京市教育書店
⑹ 北京出版社 六年級語文《沉香救母》課文,急急!!!謝謝
驚弓之鳥》說課
首先,謝謝王老師、甘老師和周老師對我這節匯報課的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繫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結合《驚弓之鳥》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我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由「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句話引出「從文中哪裡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然後開始分析段落,體會他射箭水平為什麼會那麼高。
在分析更贏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從容自若,成竹在胸的同時,我出示了句子「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讓學生也自信地讀一讀,體會一下。
當更贏見「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認為是自己聽錯了,這里我就要求學生信不過的來讀一讀。
在分析:「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我用紅色在其中兩個「直」上加點,讓學生理解這兩個「直」在不同的句子里,有著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飛」是說大雁聽到弦響一個勁兒往上飛,飛得急;「直掉下來」是說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這里,學生體會的不是很到位,留有很大的遺憾。
在下文更羸與魏王對話,尤以更贏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著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問句到「啊! 「真有這樣的本事!」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驚嘆句便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課文並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嘆之餘,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只受過箭傷的鳥。」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像的只彎弓取鳥場面的魏王來說,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麼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里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說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筆。所以在此之前,我讓學生好好地讀,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入其中。讓學生體會魏王言語中對更贏有神奇般的本領感到極其懷疑。如果你在他旁邊,你聽了會怎麼說?那麼魏王呢?在學生對魏王的這種情況有了更深的理解後,再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這種感情來朗讀,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並結合指導朗讀,要學生注意其中感嘆號的作用。
最後,更羸的分析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系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贏由所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所得出的結論。 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在這點的感悟上,我覺得挖掘的還不夠深。
課尾我通過一個句式:「這只受過傷的大雁,只要……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學生能說出一些。最後,提出一個問題:「學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基本上能從更羸和大雁的角度談體會。
總的來說,這節課還留有很多的遺憾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多多指正,謝謝!
⑺ 小學語文中葉聖陶的課文
1、《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 ,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陸洋。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夜空和閃閃的星星。
展現了孩子想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本文想像奇特,插圖生動形象,能引起孩子對夜空無限的遐想,和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全詩韻律和諧,語言通俗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像。
入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
4、《記金華的雙龍洞》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本文入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收錄為課文。這篇游記不作為課文的時候叫《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5、《藕與蒓菜》
《藕與蒓菜》就現代作家葉聖陶於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託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蒓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蒓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一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藕與蒓菜》後被收入滬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八課。
⑻ 難忘的一天,小學語文課文 用什麼樣的伴奏朗讀
星空我認為是最好的了。
⑼ 人教版小學語文《看雪》的課文原文
原文:
在我國台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版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權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說:「小時候,在我的故鄉。」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說:「不算太遠。」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著問老師:「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裡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9)北京版小學語文課文朗讀擴展閱讀:
《看雪》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講在台灣很難看到雪。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講老師介紹北京的雪景。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講台灣小朋友盼望到北京看雪。
《看雪》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台灣小朋友只看見過棉花做成的雪,沒有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景,表達了老師、學生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