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澳洲小學語文書

澳洲小學語文書

發布時間:2020-12-26 00:45:16

㈠ 澳大利亞的小學課程都有什麼

教育體制:

澳大利亞的教育為十三年學制,由5歲起入讀幼兒園或預備班,其後是十二年的中、小學課程。 澳大利亞的小學教育通常為六年制或七年制。小學通常設有以下課程:英語、數學、社會研究、藝術 (包括音樂、美術、手工和戲劇)與保健(包括體育和品質培養)。中學期間的課程除英語、數學、科學和社會學科等基礎課程之外,還包括很多實用型的課程,例如實用技術(理論)、商業學科和外語等。讀完12年級後,學生結業評定是由學校內的測驗成績或校內連續考核加上最後一年的統考成績組合決定的。這些評定過程雖然因州而異,但是都是衡量學生是否能進入大學或其他高等教育系統的必要條件。

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澳大利亞首府行政區和塔斯馬尼亞州,初級中學年限是從7年級到10年級,如同我國的初一到高一;而在西澳、南澳、昆士蘭州和北領地初中年限則為8年級至10年級。澳大利亞的義務教育到此為止。在10年級以後,大部分的學生會進入高級中學11年級及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二或高三)。平均而言,澳大利亞人接受中小學教育的年數比許多國家的人都長,這些國家包括日本、德國和英國。澳大利亞勞動人口的45%持有大學學歷、職業證書或大專文憑。此外,30%具高等學位的澳洲人有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學歷。

澳大利亞的大學預科課程是為全自費的海外留學生設計的課程,目的是幫助那些已經在自己國家完成12年級的高中教育,但是無法直接申請進入澳大利亞的大學的申請者,通常為期一年,但是也有一些學校開設有半年的速成班給成績較佳的學生。 學生在大學預科班所修的課程與將來他們要進入大學所修的課程息息相關。大學預科班與中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生不參加統考,但是需要成功地完成此課程並由校內教師或講師評核與測試,以證明他們已經達到某一階段的學術水平,就可以進入自己所報讀並承認這項課程的大學了。

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的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綜合性大學、專門技術學院(又稱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及私立商業專門學校。澳大利亞共有大學42所,其中36所是納入國家統一教育體系的公辦大學。四所是聯邦政府辦的特種高等專業學校。兩所為私立大學。

學士學位課程學制一般為三年,有些課程(通常如醫學和建築學)可長達五年。澳大利亞設有"榮譽學位"(Honors Degree)。獲准就讀者通常為在普通學士課程學習過程中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獲得榮譽學位須在完成學士學位的學制後再加讀一年,但此學位仍屬於學士課程階段。

攻讀碩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可以選擇以研究(by research)或以授課(by course work)方式進修。以授課為主的碩士課程學習年限為一年到一年半,在完成學業前要完成畢業論文;以研究為主的碩士課程學制為一年半到兩年。澳大利亞的碩士文憑課程學制為一年,這一課程主要是讓學士學位獲得者(如果申請人有相關專業的豐富工作經驗而未取得學士學位,學校也可以考慮錄取)以密集課程學習到專業知識並獲取資格。這一類課程通常為碩士學位課程的第一年,因此如果繼續學習半年至一年一般可以獲得碩士學位。由於這類課程的要求十分嚴格,我們一般認為取得碩士文憑(Diploma)的學生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即未取得學位的碩士研究生。

澳大利亞的博士學位學制至少為三年,一般以研究方式進修課程,但也有一些學校採用授課方式。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專門技術學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cation TAFE)232所,向學生們提供廣泛的專業技能課程,全國70%的高中畢業生進入這一類院校學習。澳大利亞的各州的TAFE的體系各不相同,但文憑是全國通用的。TAFE的學制一般為2-3年,絕大多數學校向畢業生頒發專科文憑(少部分學校的程度低於專科水平),其中極少數學校提供碩士證書和學士學位。TAFE頒發的學位證書被澳大利亞各大學認可。如果取得專科文憑的TAFE畢業生希望進入大學繼續深造,一般的大學承認其在TAFE中取得的部分學分。

澳大利亞的私立商業專門學校(Private Colleges)提供與TAFE類似的課程,同樣是大多數學校向畢業生頒發專科文憑。這一類學校的優勢是課程設置非常靈活而有彈性,可以針對個別學生的要求和特點而對課程進行編排設計;對希望在畢業後繼續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而言,選擇這類學校要比較慎重,因為只有少數學校的課程得到大學認可,可以在將來的大學課程中承認部分學分。

㈡ 誰有小學課文《梅花魂》作者陳慧瑛的聯系方式或地址!急!

陳慧瑛,女,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4年6月15日生於上海市,原籍江蘇吳縣
-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學、民智中學、真如中學高中畢業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讀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進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國際社會學家辭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諾斯普主編。)1990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參與部分翻譯
2. 《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德語教學大綱,1993年6月,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大綱研訂組組長
3. 《西方名著入門(文學2)》,1995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譯托馬斯·曼的《馬里奧和魔術師》
4. 《簡明漢德辭典》,商務印書館,承擔1/5編寫任務
5. 《重返德累斯頓一睹〈綠穹隆〉一易北河之濱紀行》,1990年1月,《東歐》雜志第1期,全部
6. 《淺談全國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大綱,兼談"德語作為外語"新專業》,1990年,《外語界》第4期,全部

3、個人簡介
[編輯本段]
陳慧瑛 女,1946年12月生,福建廈門人,廈門市人大華僑外事委員會主任,主任編輯,廈門市人大常委,廈門市作家協會主席,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理事,第四屆全國僑聯委員,省人大代表,中華詩詞學會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聯委員,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廈門市美學會副會長,廈門市專家協會理事,廈門市寶石協會會長,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美國國際名人協會會員暨咨詢委員會委員。已出版《無名的星》、《芳草天涯》、《陳慧瑛散文選》等16部著作。《無名的星》獲中國作協主辦的1969~1989年全國優秀散文集大獎。並有《梅魂》、《寄》等98篇作品和兩部著作在國內外獲獎,有《舊鄰》、《竹葉三君》等300餘篇作品人選中外150多種文集和大中學教材。連任三屆市人大常委、僑委主任以來,在落實黨的華僑政策保護僑益、僑台立法、引進捐贈、落實宗教政策、保護歷史文化古跡、促進特區繁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後被評為市、省、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優秀歸僑知識分子、全國"僑界十佳"、"市勞動模範",市、省優秀專家。近12年來,一直從事僑務工作。幾年來,帶領本委與政府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訂了《廈門市台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廈門市歸僑僑眷權益保障條例》等,並利用業余時間參與本地文化建設,寫出大量反映僑台特區生活的文藝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多次榮獲市、省、全國華僑界、文藝界的重大獎勵。993年被國務院授予"為文學藝術做出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稱號,1995年光榮地出席第四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並被大會授予"成績顯著"特別嘉獎令。多次應邀赴歐美加、澳洲、紐西蘭、東南亞新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和學術研討會。傳略被列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文藝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辭典。

4、生平經歷
[編輯本段]
新加坡歸僑、祖籍福建廈門。196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歷任廈門日報社文藝編輯、主任編輯、全國僑聯委員等。現任廈門市人大常委、華僑外事委員會主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省文聯委員、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廈門市作家協會主席、市文聯副主席、廈門寶玉石學會會長、市美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等。多次出訪東南亞及歐、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基斯坦、港、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是美國ABI、英國BIC兩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咨詢委員會委員、美國東洛杉磯學院名譽教授、美國蒙特利爾市榮譽市民、美國《中華時報》中國代表、香港《文學報》駐廈記者、香港《中國企業導報》副主編、《世界日報》駐中國記者等。先後被評為全國「僑界十佳」、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優秀歸僑知識分子、廈門市勞動模範、廈門市專業技術撥尖人才、福建省優秀作家、全國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並獲世婦會組委會「特別嘉獎令」。1964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5、重要作品
[編輯本段]
著有作品集《無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鷺》、《月是故鄉明》、《廈門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園》、《芳草天涯》、《神奇的綠島》、《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葉三君》、《隨緣》、《歸來的啼鵑》、《陳慧瑛散文選》等17部,發表詩文3000餘篇,600餘萬字。

6、獲獎情況
[編輯本段]
《舊鄰》、《良宵》等300餘篇作品選入大、中學教材和150餘種文集。《無名的星》獲1989年全國優秀散文集大獎,《梅花魂》、《竹葉三君》、《寄遠》等98篇作品獲國內外文學獎。

7、佳篇賞析
[編輯本段]
梅花魂

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裡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麼稀罕的呢?
有一天,媽媽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唐山去!」
「干嗎要回去呢?」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隻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擁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可是,我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親愛的外祖父。我問媽媽:「外公走嗎?」
「外公年紀太大了……」
我跑進外祖父的書房,老人正躺在藤沙發上。我說:「外公,您也回祖國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裡,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說:「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颼颼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直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綉著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此文已選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

㈢ 澳洲私立小學,需要語文數學教師嗎

目前不要

㈣ 一道小學四年級的語文題!關於介紹澳大利亞

國旗:來旗地為深藍色,國旗自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曼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底部的綬帶上有英文的「澳大利亞」。

㈤ 關於小學語文11冊的20課<<鹿和狼的故事>>的故事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明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

本課的寫作思路是先敘述具體事例,再分析這一事例產生嚴重後果的原因,最後從教訓中概括出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裡,理解本文的結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羅斯福決策的失誤,課文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的。一是為了保護鹿而消滅狼,結果事與願違。因為狼吃鹿,「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而沒有了狼,鹿無限度繁殖,「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對上述道理,羅斯福不僅不了解,甚至「想不到」。二是羅斯福制訂這項政策依據的是「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而不少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僅僅是「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並不符合客觀規律。

本文的結論是從對事例的分析後得出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這顯然是對狼和鹿的關系的分析的結論;「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這是從對「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的分析後自然得出的結論。「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這種相互關系。」這是前兩個結論的自然引申,也是全文主旨的高度概括。

二、學習目標

1

㈥ 澳大利亞的國寶是什麼動物

澳大利亞的國寶動物是樹袋熊

樹袋熊

又名樹熊或考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墨爾本有一個考拉保護區,在距離布里斯班一公里處也有一考拉保護區,只有布里斯班的考拉保護區可以和考拉擁抱。在藍山憑借雙眼無法在桉樹林中找到考拉,建議帶望遠鏡。

(6)澳洲小學語文書擴展閱讀:

現狀

隨著人類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家園擴張,樹袋熊的棲息地和生活環境逐漸縮小,以至於有些樹袋熊已經走進了人類生活的范圍,這對於它們來講並不是什麼好事,經常會有樹袋熊被寵物狗咬傷,被電纜電傷。

所以在澳洲當地很多有愛心的居民開始收養受傷的樹袋熊,然後再把它們送到樹袋熊之家進行療養。

由於考拉對食物很挑剔,桉樹不受法律保護,人類持續侵佔考拉的棲息地,致使它們數量驟減,再加上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和森林大火等各種因素,考拉的數量驟減。

2006年澳大利亞的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曾拒絕把考拉作為瀕危物種保護,當時估算的考拉有幾百萬只。

但由於考拉繁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棲息地環境質量,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感染疾病,毛皮交易導致大量考拉被獵殺 ,野生考拉的數量仍然在不斷減少。最新的計算顯示,野生考拉的數量僅有4.3萬只。

樹袋熊准確數量無人知曉,專家估計澳大利亞的樹袋熊數量有可能在43000隻至30萬只不等。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數字正因為頻繁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緩慢下降。被車輛撞擊或碾壓已經成為造成考拉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㈦ 澳洲中學與國內中學有什麼區別

把教育分成三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人從呱呱墜地,入學,進入社會,沒有人能逃脫這三塊教育的任何一部分,而且對於人的一生,這三部分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澳洲的大學,研究生奉行的是寬進嚴出,考上大學相對容易(盡管只有35%的高中生選擇進大學繼續深造),但要畢業那可真是要脫層皮。如果對比大學的考試,中國的考試其實要輕松很多,更多的只需要強記硬背,而且中國大學還通行考前劃重點,但凡動點腦筋,下點功夫,考試都不是問題。但澳洲大學,研究生的考試就不那麼簡單,絕大多數都是開卷考試,試卷發給你,給你兩周時間交回試卷,你會發現縱然千里千尋,你也找不到答案,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所學的完全融會貫通,這時候就會發現,從小培養的閱讀和文字表達有多重要。

簡而言之,澳洲的教育更關注給孩子灌注文化,而中國只側重知識。澳洲的教育想方設法的交給孩子終身制用的武器,中國的教育只負責把孩子送過高考。

所以結果就是,我們的教育基本在進入大學後就停滯不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厭倦了讀書,因為少年時承受的高壓誰都需要釋放,而此時,為人父母也不會選擇撒手不管,因為他們信奉「把你送上大學,我的任務就已完成」,因為他們認為「你已成人,未來好壞就看你自己了」,未來孩子們會發現,這是多麼殘酷的領悟:你愛我,你呵護我,你一直抱著我長大,你甚至不願讓我嘗試自己邁開一小步,可是有一天,你突然撒手說,你長大了,你應該去飛翔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剪短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而澳洲的教育早早的培養了孩子的生活技能,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尊重了孩子的個性,從小就讓孩子根深蒂固的明白「沒有人可以幫助你的人生,命運都掌握在你自己手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不需要攀比,過好自己就是幸福」,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每個澳洲人都長了張未曾受過欺負的臉。

㈧ 小學語文教師移民澳洲

很微.

小學教師需要考教師牌照,全英語,你怎成?
你打算用中文教學?

閱讀全文

與澳洲小學語文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