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第一課《新聞兩則》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習要點:1)掌握新聞的相關知識;培養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把握新聞「用事實說話」的特點,品味本課的語言。 3)探究我軍勝利的原因,感悟正義戰爭的強大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2.《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學習要點:1)掌握消息的結構。 2)把我消息報道的三個特點。 3)增進對新中國創建歷史的了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課《蘆花盪》 學習要點:1)了解小說情節,理解小說主旨。 2)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3)學習老英雄的愛國精神,培養自己真摯的愛國情感。本課用時文體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課《蠟燭》學習要點:1)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徵。 2)把握人物形象,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學習要點: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領悟作者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3)記住祖國的屈辱史,發奮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學習要點:1)體會重點詞語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2)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貴,增強維護和平的信心。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六課《綜合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對資料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 2)通過活動開闊文化視野,增長有關戰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 3)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單元 第七課《阿長與<山海經>》學習要點:1)掌握重點字詞和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手法。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探究文章錘煉語言的方式,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魯迅先生對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尊敬、感激、懷念之情。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八課《背影》學習要點: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2)採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品味朴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3)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九課《台階》學習要點:1)積累本文重要生字詞;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探究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讀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分析父親的形象特點及意義。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課《老王》學習要點:1)理清思路,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寫的作用。2)朗讀課文,感受語言風格;探究文章的寫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的思想。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一課《信客》學習要點:1)識記重點字詞;學習文章典雅而又精闢的語言。2)把握文章脈絡,品味語言特點,理解思想內容。3)樹立誠信為本做人理念。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二課《寫作 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學習要點:1)了解認識,關愛普通人,培養善於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與人合作的精神。 2)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單元 第十三棵《中國石拱橋》學習要點:1)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 2)體味本文准確的語言,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3)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作貢獻。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第十四課《橋之美》學習要點:1)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通過理解在內容和表達上都具有個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錘煉語言的能力,培養語感。 3)體會作者獨特的審美觀點,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五課《蘇州園林》學習要點:1)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逐步展開說明的方法。 2)學習本文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摹狀貌等說明方法。 3)體會蘇州園林的藝術地位與價值,認識蘇州園林的與眾不同之處,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六課《故宮博物院》學習要點: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築的方位,特徵,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築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群和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認識故宮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激發民族自豪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七課《說「屏」》學習要點:1)了解文中介紹的有關「屏」的知識,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特徵,感受科學小品文語言的詩意和韻味,增強語感。 3)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獲得審美方面的知識。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八課《綜合性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利用網路等多種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比較全面的了解橋的結構,功能,建築材料等,並能用說明性的語言介紹具體的橋。 3)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單元 第十九課《大自然的語言》學習要點:1)學習積累物候學的有關知識;培養和提高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體會文章的准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 3)激發熱愛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十課《奇妙的克隆》學習要點:1)了解克隆的相關知識。 2)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4)認識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貳』 八年級上人教版語文復習整理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文學常識整理 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人民日報》,《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選自《東北日報》)。作者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新中國的締造者。 2.《蘆花盪》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澱》,之二《蘆花盪》。 3. 《蠟燭》選自《閱讀和欣賞》。作者西蒙諾夫,前蘇聯作家。代表作劇本《我城一少年》,長篇小說《日日夜夜》《友與敵》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羅斯人》等均獲斯大林獎金。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5.《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後》《夢谷集》等。 薩特(1905-1980)法國哲學家、作家、評論家。著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等 6. 《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後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7.《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階》選自小說集《台階》。作者李森祥。 9.《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 錢鍾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10《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餘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後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著有《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12、《橋之美》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吳冠中,江蘇宜興市人,當代世界畫壇具有極大影響的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13、《蘇州園林》選自《網路知識》。作者葉聖陶,原名紹鈞,字聖陶。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後都收在《葉聖陶集》里。 14、《故宮博物院》選自《地理知識》。作者黃傳惕。 15、《說「屏」 》選自《陳從周散文》。作者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著有《說園》等。 16、《大自然的語言》根據《科學大眾》1963年第一期竺可楨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一文改寫。作者竺可楨,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地理學家。 17、《奇妙的克隆》選自《中學科技》。作者談家楨。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選自《新疆域》,孟慶任譯。作者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濤。 20、《落日的幻覺》選自《科學與生活》。作者黃天祥。 21.《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著名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並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22.《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23《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後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鬱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後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聖」。 26、《三峽》選自《水經註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7、《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 28、《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30、《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參考前第21 30、《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 30、《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30《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詩人,現存詩作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
『叄』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重點知識掌握
八年級下語文重要知識點
散文閱讀
1、反復讀文,掌握具體內容:選用了哪些材料,所選材料的共同點是什麼,作者思路是怎樣的,文章中心線索是什麼
2、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1)反復誦讀,抓住「文眼」,從語言的變化、結構、用詞、語氣等方面體會作者感情變化,揣摩弦外之音。
(2)展開聯想和想像,對文章所描寫的生活景象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產生與作者一樣的感受,引起感情上的共振。
(3)准確把握散文的深刻寓意扣思想內涵,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3、品位散文語言特色
(1)抓關鍵的字詞,理解其言外之意。
(2)注意修辭手法的使用,特別注意句子的比喻義、象徵義。
(3)注意句式的變化和語氣的轉換,理解作者的感情。
(4)正確朗讀,反復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小說閱讀:
1、理清故事情節發展線索
(寫什麼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有什麼關系,發生了什麼矛盾和沖突)
2、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
分析人物形象:如何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神態、心理以及細節描寫。
3、分析環境描寫
把這些描寫與上下文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分析其是襯託人物性格還是渲染人物活動的氣氛,或者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
4、分析小說的語言
小說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和描寫,而分析描寫的詞、句往往是要求考生去抓住某種描寫分析其對刻畫人物、情節發展等作用而考慮。
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作者的主張、見解);論據(證明作者見解的材料);論證(以材料證明觀點的過程)
1、找出文中的論點和論據
論點位置:標題、開頭、結尾、(歸納)每段的中心句
論據類型:說理、事例
2、分析論證方法
(1)和論據相聯系的方法(要明白它們分別證明什麼)
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
(2)以邏輯推理為基礎的方法: 因果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
(3)綜合性的方法: 對比論證,逐層深入論證
(這兩種方法只提供行文思路,使用它要求助於前6種方法)
3、把握議論文的結構
引 論——本 論——結 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分析其結構,是分析「本論」的論證結構:
(1)縱式:逐層深入
(2)橫式:並列式的
(3)綜合式
4、領會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概括、嚴密、辨證
說明文閱讀
說明文類型:解說事物(形狀、性質、方位、構造、類別、功能)
闡明事理(概念、原理、成因、規律、聯系)
1、理解文章對事物特徵的准確概括
2、分析結構和說明順序
總—分—總
結構: 總—分
分—總
過程(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分說」的順序 主 次
因 果/果 因
邏輯順序 具體 抽象
現象 本質
簡單 復雜
3、辨別說明的方法(弄清楚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
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數字)、分類別、作比較、引用、畫圖表……
(說明方法的作用:為了說明某項內容)
4、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簡明、周密
如:「幾乎」、「左右」、「大約」、「最」、「絕大多數」……
『肆』 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重點知識歸納
►整體掃描
本冊課本共7個單元。五個現代文單元共19篇課文,分為記敘性散文、現代詩歌、戲劇文學、演講詞和報告文學。其中,戲劇文學、演講詞和報告文學是本冊教材出現的新文體,也是教學中的新內容。兩個文言詩文單元包括9篇古文和10首詩詞,多為歷代名家名作。全冊還有三次綜合性學習、兩次寫字練習。
►重點再現
第一單元是四篇課文都是記敘性散文,有的敘事,有的寫人。結構上,都有一條明顯的線索;寫作手法上,以敘述、描寫為主,夾以恰當的抒情、議論。首先,要掌握散文的線索,這是解讀散文的關鍵。《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永久的悔》以吃的東西「白的、黃的、紅的」為線索,《鐵騎兵》以離開大隊的騎兵的行蹤為線索,《蘇姍·安東尼》以蘇珊·安東尼爭取選舉權的男女平等的斗爭活動為線索。其次,在掌握了線索以後,還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性格。我們是否體會《背影》中兒子的真情摯愛、《永久的悔》中兒子的「悔」、《鐵騎兵》中八路軍的機智勇敢、《蘇珊•安東尼》中主人公的信念和斗爭精神?學會通過具體的事例去加以分析,進而把握散文中敘事與人物刻畫之間的關系。
第二單元是五首現代詩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對養育之恩的謳歌,《樵夫,別砍那棵樹》是對美好往事的留戀;《長城謠》抒發了綿綿不絕的思鄉之情,《致空氣》運用象徵手法寄寓了對真善美的贊頌。欣賞這些詩歌,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可以獲得審美享受。
第三單元是戲劇單元。走進文藝殿堂,欣賞戲劇人生,聆聽獨具韻味的百態生活。我們可以從《日出》中了解20世紀30年代半殖民地中國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可以從《欽差大臣》中認識沙皇專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惡與腐敗;可以從《 放下你的鞭子》了解父輩在外敵侵略下的遭遇,激發愛國熱情。
第四單元是議論文單元。這些演講詞文章,思想性強,文化內涵豐富,不僅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觀,而且頗能啟迪智慧。這對於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學會《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寫作的方法,激發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的熱情;學會《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的方法,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培養懷疑精神與探究意識;感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崇高獻身精神,體會文章激情飛揚、文辭優美、氣勢恢弘的寫作特點。
第五單元是報告文學單元。品味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散文化的語言,體會作者隱含於文字中的悲憤之情,可以激勵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愛國熱情;《尋找時傳祥》一文於樸素中見奇崛,於平實中顯機鋒,學習時傳祥實實在在幹活,本本分分做人;掌握《阿 炳在1 9 5 0》電視解說詞的特點,從阿炳坎坷的一生中汲取生活的營養成分;學習《滑鐵盧之戰》一文工筆細描和大筆勾勒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體會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重特徵的特點。
『伍』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重點考點
你可以根據試卷題型來確定。
語文考試無外乎:一、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二回、綜合性學習與答實踐活動;三、閱讀理解:現代文(課內外),文言文(課內外);作文
所以,你要復習:
1、生字、解詞、文學常識、古詩默寫、名著導讀、活動課知識、語言的實際運用(即課後的知識小短文)知識、整體把握每課的中心、理解關鍵句;
2、記敘、說明、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3、文言文的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意思、翻譯、理解主旨句、受到啟發等
4、作文的寫法。
(如果這些你都掌握了,你就會無往而不勝的,祝你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