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微課ppt課件趣談歇後語
一、微課
1、微課定義
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鍾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
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
2、微課與課堂教學區別
微課是模擬一對一的教學情景,區別於一對多注重教師教的課堂教學,微課類似於一對一輔導注重學生學,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授一個知識點。
微課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決用傳統教學很難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3、微課與傳統視頻課區別
相較於傳統視頻課的資源封閉、資源固結、難以修改、教師教為主,顯然微課有著自身的優點,諸如易搜索、易傳播、應用范圍廣,同時微課的錄制對象、學習對象可以是任何人。
4、微課製作流程
選題——教案編寫——製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後期製作——教學反思
二、選題標准
微課的選題是微課製作最關鍵的一環,良好的選題可以事半功倍的進行講解、錄制,不好的選題同樣可以使得微課變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一節微課一般講授一個知識點,對於這個知識點的選擇,關乎知識結構的設計,對於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用來製作微課,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較為符合微課製作的初衷:教學資源分享,為學生(教師)解惑,啟發教學。
2、要適合用多媒體表達
微課作為一種媒體,內容的設計要適合使用多媒體特性,對於不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的內容,製作的結果也許是徒勞的,因為也許使用黑板教學或進行活動實踐的教學效果更佳。同時也會使教學過程平庸無奇,令觀看者失去學習慾望。因而微課選題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
三、教學設計要求
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數分鍾,但是也需要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良好的微課應該是井然有序的,雜亂無章而隨意的微課是與微課理念背道相馳的。
1、適合教學對象
不同學科學段的微課對應不同知識能力的學生,微課不但應有學科學段的分別,同時還要有同一學科學段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諸如同一個數學知識點,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傳授的方法乃至內容應該有有差異,進行個別化教學,這也是符合我們微課理念的。
2、符合認知過程
良好的微課設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能跳躍式發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方式是大有差異的,對於低年齡兒童,具體(多圖、動畫、視頻)的知識對於他們更易於接受,對於中學兒童,認知方式已經發展為更易於接受抽象的知識,可以給予學生想像思考的空間,諸如高中語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對於低年級兒童,情景陶冶也許就會分散注意力。
「停頓」對於低年級學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對於高年級學生,適當的「停頓」是非常必要的,此時的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顯然是低效的,進行知識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設性的。
如果學習的對象是教師,則由於記憶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復,才能牢記。同時由於觀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緩沖過程,在陳述內容、觀點時,轉折應適當圓滑、緩慢。
3、微課教學效果
能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具有針對性地解惑、啟惑,能調動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
四、PPT設計
1、內容設計
A:PPT是只要放核心內容,邊末角的東西可以通過教師的嘴跟動作表達出來,對於照本宣科讀PPT的微課跟優秀微課沒有任何關聯。
B:PPT內容設計要有啟發性。
C:PPT內容設計要有懸念性。
D:布置反思
2、版面設計
A:首頁與封面設計:最好採用PPT的首頁作為封面,這樣可以一目瞭然的知道知識點與作者。第一張PPT作為微課的「臉面」,應當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額頭:如果是系列微課,可以在這說明;眼睛:簡明扼要的微課標題;鼻子:作者及單位;嘴巴:學科學段、章節及教材;耳朵:邊飾,缺乏了邊飾則顯得有些古板、單調,不建議在這里放置教師畫面。
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膚,盡量以素雅為主,能烘托字體,不能太艷麗,如果跟人的皮膚一樣濃裝艷抹,則凸顯了內容的蒼白無力,同樣,背景不能亂,試想凹凸不平的皮膚,能美到哪裡去?
C中間頁:最頂上可以寫著知識點的小點,一目瞭然,中間則放置主題內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師畫面,同時不擋住文字。背景應當比首頁更加簡單,但是不推薦沒有背景或是某種純色的背景,太素顏也不好。
D尾頁設計:可以加入感謝語、微課題目、歡迎觀看其它微課等語言,此頁不建議加入教師畫面。
3、美學設計
A:整個PPT當中,應當是50%文字,20%圖片,30%空白。
B:整個PPT文字顏色不要超過3種,最好只使用2種。
C:上下一致,左右協調,PPT的上半頁與下半頁內容數量差不多,不出現頭重腳輕,不要出現一邊重一邊輕的現象,左半頁與右半頁協調。
D:翻頁動畫可以有數種,但是不能太多,2-5種翻頁效果是合適的。
E:審美不疲勞,不要出現連續的好幾張都全部是圖片或者全部是文字。
五、錄制與剪修
1、錄制要點
A:錄制背景最好是白色
『貳』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ppt
在小學語文抄教學的前沿襲風雨兼程了十幾年,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期間的摸爬滾打,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怎樣
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的經驗。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
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是的,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
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
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
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
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叄』 小學三年級課前三分鍾可以在ppt講什麼
課前三分鍾設計講的內容和作用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人際交往日益頻繁普遍的現代社會,口頭表達和口語交際顯得特別重要,其能力已成為現代公民素養的重要成分」。高中階段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口頭表達與人際交往的能力應成為擺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但課前演講時間短(一般為5分鍾),如何使學生能力有切實提高,必須依據一定原則:
(一)嚴格遵循教學規律,積極配合模塊教學。
教師必須以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在制定任何教學計劃時不能游離於新課標之外。每堂語文課為40分鍾,如課前演講不配合課堂教學,則正常的教學任務勢必很難完成。故課前五分鍾演講必須根據不同時期的教學目標,確定相應的主題。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師「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前演講方案時,應根據學生當下的心理,創設相關的演講情景,使學生有話可講,有情可抒,有理可說,真切感受到自己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創造和諧氛圍,發揮學生潛能 高中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自尊心強、渴望受到鼓勵的心理特點,在演講的內容、形式以及其後的點評方面,要極力創造和諧寬松的氛圍,挖掘學生閃光點,多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允許出錯,鼓勵發表不同見解。老師以身作則,帶頭點評,然後請學生點評,使學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覺。
『肆』 小學語文課的ppt最後一張應該寫什麼
小學語文課的ppt最後一張應該寫
一般來說正常ppt的最後一張都是寫謝謝觀看,如果是小學語文課的話,可以寫個本課結束
『伍』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ppt免費
首先抄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陸』 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要求孩子課前做精彩兩分鍾演講,內容為成語故事,要配ppt,我不會,求助大家!
你有素材么,我可以幫你做,需要時聯系我[email protected]
『柒』 5.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匯編.ppt
我個人感覺,傳統的課堂是老師的天下,而高效課堂是學生的領地。讓我感悟最深的是:內無論容何種形式,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令其目標明確,主動參與其中,相互學習,合作探究。利用小的成就培養強大的自信心;利用大膽質疑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合作學習共同鞏固提高,逐漸縮小個體間的差異。如此以來相當於提高個體乃至整體的綜合能力!而這樣的學習過程會將習慣培養成能力,利用能力不斷取得成功,由成功來增強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逐漸走向從個體乃至整體的良性循環。我個人以為簡單的模仿和形式的學習並不重要,真正的核心是利用自己的優勢,調動學生,能令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去
『捌』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ppt免費
小學語文課PPT免費,這個一般來說老師做出來的教授的都是屬於免費的一個范疇
『玖』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ppt要素.ppt
對於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語文課,是我一直深思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我不斷探索追求著的目標。曾經聽過一位教師上的公開課,她不經意流露出的灑脫與豁達、淵博與靈秀、從容與大度,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語一字、一動一靜無不深深吸引著每位學生和台下聽課的老師。我想:這樣的課才是好課,這樣的老師才是使學生終身難忘的好老師。那麼究竟呢? 一、 注重平時自身知識修養。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是運用語言的精華,通過文學作品學習語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語文課本中選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一定的文學素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二、 課前深鑽教材,認真備課,確定學習目標。 不同的老師,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響,對教材的認識、理解領悟全然不同,對教材的駕馭、使用就更有天壤之別。課改理念主張「用教材教」。「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因此,我認為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和根本,鑽研教材是備課的基礎。認識新教材,讀懂新教材,鑽研新教材,才能把《課程標准》落到實處。我們現有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資源,也是師生對話、生本對話的「橋梁」。充分地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我們說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我們依據課程標準的理念,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手解讀教材,工具性包括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即: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它是按照知識的邏輯點來編排的,承載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識點,需要我們去挖掘,去鑽研。鑽研教材要掌握「四點」,即抓住「特點」、把握「重點」、找准「難點」、剖析「疑點」。「特點」是指每篇文章本身的特色、風格,包括文體、結構、語言上的特點等;「重點」是指教材中對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難點」即為學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疑點」指學生閱讀後,僅從表面理解,深究下去可能產生的疑問和歧義。這樣才能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有了教學思路,就要確定正確的學習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質量指標所作的基本規定,是新課程為描述學生學習行為變化及其結果所提出的三個功能性基本要求,簡稱「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精闢地指出:「只有當知識在變為個人信念,變為人的精神財富,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勞動、社會積極性及興趣時,知識的獲取過程和知識的深化過程才能成為智育的要素。世界觀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新課標倡導對教與學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知識往往是通過情感這個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收。因此,只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感情交流的教學,就像人只用一條腿走路,這樣的教學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難的。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在備課時,
『拾』 小學語文課堂板塊化設計是什麼,怎麼做PPT
小學語文「板塊教學」的探索
隨著近幾年語文教學改革,「板塊教學」這個新詞令教師眼前一亮,它一掃「語文模糊一大片」的傳統語文課堂模式,讓教師看到了清晰有條理的語文新課堂。這種教學方式深受教師喜愛,以執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生命 生命》一課為例,板塊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明確目標,組合內容
板塊教學是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分為幾個明顯不同、彼此之間又有密切關聯的教學「板塊」,即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使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呈板塊狀分布排列。目的在於讓課堂更加清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因此版塊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目標,然後根據目標選擇相應內容進行組合,形成內容不同、各有側重的幾個板塊。例如,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可以將課堂設計成三個板塊:感受詞語的溫度、讀出文章的情感、學習表達的方法,這三個版塊分別對應三個教學目標:①正確讀寫「騷擾」「茁壯」等詞語並理解意思。②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引發對生命的思考,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奠定基礎。③學習敘議結合的表達方法並嘗試運用。這樣一來,目標明確,條理清晰,每個板塊分別用力突破各自的教學目標即可,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
二、依據學情,選擇策略
教學中每個板塊並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決定每個板塊的著力點和不同的教學策略。《生命 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品詞析句能力,所以前兩個板塊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反饋為主,教師只在學生理解有難度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提升即可。
「感受詞語的魅力」板塊直接檢查字詞預習情況,然後針對學生讀錯的字音和理解錯的詞義進行講解,對學生書寫有誤的生字進行范寫指導,以學定教,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應該盡量簡化設計,減少問題,同時在「讀出文章的情感」板塊設計一個核心問題統領全文,即「用心讀事例,畫出觸動你的詞句,談談感受」,讓學生自主交流為主。教師只點撥三處地方:一處是第二段的三個感嘆號,讓學生明白除了關鍵詞可以傳達文章的情感外,標點符號同樣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一處是把第三段改編成一首小詩,並帶學生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變換形式的朗讀中再次加深理解;再一處是補充作者杏林子的簡介,讓學生知道讀文不能局限於文中,還要拓展到文外,從作者的生平和背景資料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經過這樣一個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再走進文本的過程,學生的感悟會更加深刻,朗讀課文會更有感情,這個版塊的目標就這樣有依據、有策略地達成了。
但是,對於「學習表達的方法」這個版塊,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敘議結合」這種表達方法,所以不能放手,這里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指導。可以採用「搭梯子」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首先,用生動的小微課吸引學生,講解敘議結合的定義,以課文中的「飛蛾求生」這段為例,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敘,什麼是議,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敘議結合,再以課文中的「瓜苗生長」為例,讓學生自己分出敘議兩部分,並通過師生合作朗讀,再次鞏固理解;接下來出示教師寫的「小草」事例,將重點「議」的部分空出來指導學生完成;最後出示其他生命圖片,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放手由學生自己運用敘議結合的方法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這樣給學生搭好梯子,讓學生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掌握方法,學有所得。
三、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板塊與板塊之間看似各自獨立,實則緊密聯系,共同為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服務。在教學《生命 生命》這一課中,由詞語到文章到表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感受詞語的溫度」和「讀出文章的情感」兩個板塊,既有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同時又為後面「學習表達的方法」這個版塊做好了鋪墊。學生只有在前面進行充分的朗讀、感悟,才會有自己對生命的思考,才能在後面的板塊中運用敘議結合的表達方法寫出一段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而學習方法是為表達情感服務的,所以最後一個板塊對表達方法的學習,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感悟。所以,三個板塊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相互配合,成為一個緊密的螺旋上升的學習系統。
綜上所述,「板塊教學」可以讓教師更加清晰地把握課堂節奏,有的放矢地突破教學重難點。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加強素養,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教學法寶。「板塊教學」值得教師反復思考,不斷實踐,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板塊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