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年級上冊語文創新導學手冊 第二十一課 夢溪筆談二則的題目
《夢溪筆談》二則
沈 括
第一學時
學習目標: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會「歲」、「穰」、「患」、「貽」等常見文言實詞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虛詞意義或用法,熟練翻譯課文。
2、掌握本文簡潔、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3、了解《夢溪筆談》及作者沈括
學習重點:
目標1、2
學法指導:
1、生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引導學生對照注釋了解課文大意。
2、分組學習,相互質疑,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3、師生互動,欣賞分析,教師和學生相互問答,共同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
4、學習本文簡潔生動,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導入新課,請學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關本課的圖片、資料,教師作總結,並點評准備材料,准備得最詳細。
(一)查閱資料或網上搜索關於沈括和《夢溪筆談》的資料。
(二)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學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請你正確無誤地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方為秋田之害( ) 如土中狗蠍( ) 其喙有鉗( )
歲以大穰( ) 千萬bì地( ) 其蟲舊曾有之( )
2、填空
(1)《夢溪筆談》內容涉及廣泛,其中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 時期的科學成就。作者是 , 科學家、政治家。
(2)《以蟲治蟲》中,第一個蟲是指「 」,第二個蟲是指「 」。
3、文言文朗讀時要注意正確斷句。請對下列幾句需停頓的地方用「 / 」標出。
(1)忽 有 一 蟲 生,如 土 中 狗 蠍。
(2)則 以 鉗 搏 之,悉 為 兩 段。
(3)其 蟲 舊 曾 有 之,土 人 謂 之 「傍不肯」。
4、對字義和句義有疑惑的地方請用鉛筆標出。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中國古代在科技文化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巨大的貢獻。「活字印刷術」就被記錄在《夢溪筆談》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同樣選自《夢溪筆談》的兩篇文章,感受我們古代科技成就,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二)學生自主學,疏通文意。
1、學生根據手中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自讀課文,分小組交流:字音、字形、字義、語句意。
2、集體討論探究,教師作歸納。
(1)字音、字形部分:
喙(hui) 穰(rang) 梵(fan) 胠(qu) 篋(qie) 履(lu) 貽(yi) 釵(chai)
(2)字義部分
大穰:莊稼大豐收 方:才 級:層 患:嫌、擔心 貼:贈給 但:只
蓋:因為 伏:通「服」 胠篋:從旁邊打開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結構助詞的
其:代詞,它的
(3)語段意:(重、難點)
方為秋田之害:
譯:正要成為秋田裡莊稼的禍害。
則以鉗搏之,悉為二段:
譯:就用嘴上的鉗子跟子方蟲搏鬥,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譯:十天後,子方蟲全部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
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譯: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
未布瓦,上輕,故為此。
譯: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譯: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辦,塔身就穩定了。
人皆服其精練
譯: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據大家剛才的集體探討對課文的了解、學生在次自習課文,簡述文章主要內容。
答案:《以蟲治蟲》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作物獲得豐收。
《梵天寺木塔》記述了北宋著名建築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塔動」問題的生動事例。
四、聽老師讀課文,再次整體感知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學生交流互讀。
作業:識記相關文言字詞
第二學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的科學成就。
2、理解文中「患」、「貽」等文言實詞和「之」、「其」、「以」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掌握本文簡潔生動、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學習重點:
目標2、3
學法指導:
1、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2、分組學習、相互質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3、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文言斷句,斷句應根據句意來確定。
4、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受我國古代和科學成就以及文章簡潔生動、詳略得當的特點。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一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學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請你正確無誤地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梵天寺( ) 貽以金釵( ) 但逐層布板訖( )
人lǚ( )其板 六幕相聯如qū qiè( )( )
2、填空
對梵天寺「塔動」,匠師所用的方法是「 」,而喻皓所用的方法是「 」。(請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3、文言文朗讀時要注意正確斷句。請對下列幾句需停頓的地方用「 / 」標出。
(1)密 使 其 妻 見 喻 皓 之 妻,貽 以 金 釵,問 塔 動 之 因。
(2)但 逐 層 布 板 訖,便 實 釘 之,則 不 動 矣。
(3)人 皆 伏 其 精 練。
4、對字義和句義有疑惑的地方請用鉛筆標出。
學習研討
一、作業檢查:小組間互相提問(字、段翻譯,課文背誦)。
二、合作探究,賞析課文,完成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辦法。
2、歲以大穰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害蟲天敵的出現,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產,保護了生態環境。
3、動物中還有哪些天敵,學生比賽發言。
例如:貓--鼠 青蛙--害蟲
4、那麼,請同學們談談你們對現代農業的看法。
要點:糧食增產,農葯的使用對人體有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提倡綠色農業。
5、論《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現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要點:「動如初」表現建築工匠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問題,「無可奈何」一詞也寫出了大家對「塔動」無計可施。
作用:為後面喻皓輕易解決難題作了鋪墊,反襯其技藝高超。
6、《梵天寺林塔》寫人著墨不多,卻很生動。
「密使其妻」寫出匠師怎能樣的心態?一個「笑」字透露出喻皓什麼樣的心理活動?
討論要點:匠師認為「塔動」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輕」,可實踐的結果讓匠師很難堪。為了向錢帥交待而又不失面子,於是「密使其妻」見喻皓的妻子,請求喻皓解決塔動難題。「密使其妻」寫出了匠師的難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對解決「塔動」胸有成竹。
7、用自己的話說說喻皓採用了什麼方法解決了「塔動」這一難題?
8、學生討論,舉例說明本文寫作特點。
要點:(1)詳略得當如《以蟲治蟲》觀突出以蟲治蟲這一中心,對「傍不肯」外貌、特徵、剿滅子方蟲的情況介紹比較詳細而對「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
《梵天寺木塔》對如何解決塔動,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作了傳神的描寫。
(2)生動簡潔
如:「方」 「笑」 「密使其妻」
9、《梵天寺木塔》體現了我國古代在建築技術上的偉大成就,你還能說出我國古代還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長處於領先地位。
10、本課總結,學習了這兩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發,各抒己見。
要點:A:綠色農業 環保 可持續性發展
B:為國家的過去的發達自豪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為使現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而自強不息。
B. 誰有2017年八年級上冊英語一課一案創新導學訓練案答案
昌樂二中不讓導學案外流......這是我們老師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啊....
C. 導學精練·創新學習測試卷·八年級答案
導學精練·創新學習測試卷·八年級、《楚進學研》編寫組、武漢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7-05791-3、2007年9月第一版、CIP(2007)第139191號
的全部答案
D.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創新導學手冊答案 是江蘇人民出版社的
第幾課呀?
E. 求答案:創新導學案系類叢書 新課標假期自主學習訓練 高一年級語文 主編榮令存 謝謝 !
如我是一個叫晶晶的女孩,前幾天,我晚自習回家,被一輛大卡車撞死了,司機將我的屍體拋入了路徑邊的小河裡,然後逃走了,你看見了這條信息後,請將她發給4個論壇,如果沒有發,你的媽媽會在1個月後撞死,你的爸爸會得絕症,如果你照著做了,在5天後,你喜歡的也會喜歡你,條消息太毒了,我不得不發 真的對不起,我很抱歉 !SAORU 果你照著做了,在5天後,你喜歡的也會喜歡你,條消息太毒了,我不得不發 真的對不起,我很抱歉 !=
F. 懸賞!!誰有金版教程高中新課程創新導學案語文必修2人教版的答案
我這有,你要的答案都在內這容!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G. 八年級(上)語文創新導學手冊答案
啊
H. 《創新導學案》 八年級上英語答案·
你媽婆婆。。。。。。。。。
I. 初中九年級上冊化學 創新導學手冊 答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性質及組成
1、物理性質:純水是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液體;在101kPa下,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點為0℃,沸點是100℃。
2、化學性質:①水通電可以分解成氫氣和氧氣;②水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③水可以與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鈣;④水可以與金屬納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
3、水的組成實驗探究(即水的電解實驗):①實驗現象: 正極上有氣泡緩慢產生,負極上有氣泡較快產生;一段時間後正負兩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為1:2(正少負多)。②氣體檢驗(正氧負氫):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正極產生的氣體中,發現木條復燃,則說明氣體是氧氣;將負極產生的氣體移近火焰,氣體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則說明氣體是氫氣。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解反應):2H2O 2H2↑+ O2↑。④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⑤實驗注意事項:a、所用電源為直流電(如電池);b、水的導電性很弱,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
二、自然界的水(混合物)
1、自然界的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而常呈渾濁。
2、軟水和硬水:①含義——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軟水;含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軟水和硬水的區別方法——a、將肥皂水分別加到盛有軟水和硬水的燒杯中,攪拌,產生大量泡沫的是軟水,沒有泡沫或泡沫較少的是硬水。b、將燒杯中的軟水和硬水加熱煮沸,冷卻後,杯底白色沉澱多的為硬水,沒有或有較少白色沉澱的為軟水。③硬水給生活和生產帶來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費肥皂,又不易洗凈,時間長了會使衣物變硬。b、鍋爐用硬水易使鍋爐內結水垢,不僅浪費燃料且易使爐內管道變形、損壞,甚至還會引起爆炸。④硬水軟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餾(實驗室或工業上)
三、水的凈化
1、沉澱(除去水中不溶性的雜質):①靜置沉澱:通過不溶性雜質自身的重力使它們從液體中沉降下來。這種方法凈化程度較低,因為懸浮物不能自然沉到水底。②吸附沉澱:利用某物質(如明礬)溶於水後生成的膠狀物對雜質的吸附,使雜質沉降下來。這種方法能沉降水中的不溶性雜質。
2、過濾(除去水中不溶性的雜質):①含義:過濾是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它適用於分離固—液型的混合物。 ②過濾所需儀器:漏斗、濾紙、鐵架台(帶鐵圈)、燒杯、玻璃棒。③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邊緣略低於漏鬥口;漏斗內液面低於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液體的燒杯口緊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的一端輕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管口緊靠接濾液的燒杯內壁。④過濾後濾液仍渾濁的可能原因:a、濾紙破損;b、漏斗內液面高過濾紙邊緣;c、儀器不幹凈。
3、吸附(除去水中一些可溶性雜質,如臭味,色素等):①常用吸附劑:活性炭;②活性炭凈水器入水口在下端的優點:a、水在凈水器內存留時間較長,利於充分除去雜質;b、不溶性雜質沉澱在凈水器底部,不易堵塞活性炭層中的間隙。
4、蒸餾(除去水中不溶性和可溶性的雜質):①原理: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來加以分離。②蒸餾所需儀器:蒸餾瓶、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冷凝管、尾接管、錐形瓶等。③注意事項:a、蒸餾時,要在蒸餾瓶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熱時液體暴沸;b、先給冷凝管中通冷水,再給蒸餾瓶加熱,防止冷凝管驟冷炸裂;c、冷凝水流動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否則會造成冷凝管因驟冷或驟熱而炸裂或不能將水蒸氣完全冷凝。
5、凈化程度由低到高:靜置沉澱、吸附沉澱、過濾、吸附、蒸餾。)
6、自來水廠水凈化處理過程分析:①加絮凝劑:如加入明礬等,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雜質沉降;②反應沉澱池:沉澱水中不溶性雜質;③過濾池: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④活性炭吸附池:濾去未過濾掉的不溶性雜質,吸附掉一些可溶性的雜質,除去異味、色素等;⑤投葯消毒:殺滅殘存的細菌。
四、氫氣
1、氫氣的物理性質:氫氣是無色、無臭、難溶於水、在相同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氫氣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化合反應):2H2 + O2 2H2O a、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能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b、混有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所以,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將試管口向下移近火焰,點火聽聲音,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則表明氫氣不純。②還原性:H2 + CuO Cu+H2O。(注意條件都是加熱)
3、氫氣的優點:放熱多、來源廣、無污染。
4、氫能源目前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 ①制備氫氣耗能大,成本高;②貯存困難;③使用的安全性問題難以解決。
5、氫氣的實驗室製法:①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②裝置圖:如右圖所示。
五、理論知識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相似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粒子間有間隔;③總在不斷地運動;
④同種粒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粒子,性質不同;
⑤同種物質的粒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粒子性質不同。
聯系 ①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分子的粒子;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區別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肯定分裂,分子可分。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分,反應前後並沒有變成新原子。
註:學會用分子、原子的理論去解釋一些常見現象,如能聞到花香、衣服變干、熱脹冷縮等;知道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2、化合物和單質
①化合物:由不同種(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②單質:由同種(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③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並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六、人類擁有的水資源概括及水資源的保護
1、水資源概況: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水資源總量約1.39×1018m3,以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凍土中的水和冰上冰川等各種形態存在。
2、淡水危機:①全球水資源日趨短缺,有80多個國家20億人口面臨淡水危機。②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3、水資源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因素:a、地球上的水資源是豐富的,但淡水量不足總水量的1%,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很有限;b、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空間和時間)。②人為因素:a、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用水量不斷增加; b、水體污染嚴重;c、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d、水資源浪費。
4、水資源的保護:(1)節約用水: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益。②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改變用水習慣以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2)防止水體污染:①水體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質排入水體,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惡化,水體及其周圍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人類健康、生活和生產勞動等造成損失和威脅的情況)的主要來源: a、工業污染; b、農業污染; c、生活污染。②水體污染的預防和治理:a、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准。b、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葯。c、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