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篇目。必背!!!
必修一:沁園來春長沙,雨巷自,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那段),紀念劉和珍君(二、四
部分)
必修二:《詩經》兩首(氓,採薇),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
(其一)),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第3段)
② 高中語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課本目錄
必修一復
1.沁園春長沙
2.詩兩首
3.大堰河制——我的保姆
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
6.鴻門宴
7.紀念劉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10.短新聞兩篇
11.包身工
12.飛向太空的航程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必修二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綠記
4.《詩經》兩首
5.離騷
6.孔雀東南飛
7.詩三首
8.蘭亭集序
9.赤壁賦
10.游褒禪山記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2.我有一個夢想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③ 高中語文必修二《離騷》原文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文: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
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早晨進諫晚上就被罷免。
他們攻擊我佩帶蕙草啊,又指責我愛好採集茝蘭。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怨就怨楚王這樣糊塗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豐姿,造謠誣蔑說我妖艷好淫。
庸人本來善於投機取巧,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政策。
違背是非標准追求邪曲,爭著苟合取悅作為法則。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麼艱難。
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幹。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願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
保持清白節操死於直道,這本為古代聖賢所稱贊!
後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
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並用荷花把下裳織就。
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
雖然芳潔污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
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游觀四面遙遠地方。
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3)新高一語文必修二電子書人教版擴展閱讀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
④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說明:本試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餘分);答題時間120分鍾。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氾水(fàn) 棲息(qī) 游說(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會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搖曳生姿(yè)
C.昳麗(yì) 窺視(kuǐ) 諷諫(jiàn) 寢食不安(qǐn)
D.唾棄(tuò) 翁媼(ǎo) 溝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軍,駐扎)
B.公從之,辭曰 (辭,推辭)
C.行李之往來 (行李,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戍,防守、守衛)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夫戰,勇氣也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5.對下面「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何厭之有
③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④輟耕之壟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晉軍函陵 ②若不闕秦 ③聞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⑧趙王之子孫侯者 ⑨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⑩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謙稱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老臣賤息舒淇,最少
C.寡人聞古之賢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點字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B.請勾踐女於王。
C.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D.君將哀而生之乎。
9.從句式特點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項 ( )
A.夫晉,何厭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B.《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
國的史實。
C.《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
計策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
D.「二十四史」是指我國古代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前四史」則指「二十四史」中
的《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二、(略9分,每小題3分)
三、(21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7題。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飲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兩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也相同 B.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
C.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沒有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 ( )
A.進不用命,退則無恥 B.吊有憂,賀有喜
C.潔其居,美
⑤ 高中語文必修二電子課本
人教版電子課本 →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必修2
標題: 新課標高一語文下冊
廣告投放專:
第一單元
1荷塘屬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綠記
第二單元
4《詩經》兩首
氓 採薇 5離騷
6孔雀東南飛並序
7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歸園田居(其一)
第三單元
8蘭亭集序
9赤壁賦
10游褒禪山記 講
第四單元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2我有一個夢想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http://www.51jjcn.cn/book_mulu7006.asp
⑥ 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
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共有三篇:
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蘇軾的《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3、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⑦ 請問高一第一學期語文要學幾本課本 是必修一和必修二嗎 補充一下,是人教版的。 求解答
高一上學期語文學習必修一和必修二兩本教材,重點是文言文。可以先找來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