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目標

發布時間:2020-12-24 07:53:31

Ⅰ 小學閱讀教學目標的核心

1、具有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

2、擁有一定的語文積累;

3、達到一定的閱讀量;

4、在以上進程中,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

感受能力:能用普通話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擁有默讀、略讀、瀏覽的本領。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在300 字以上,並不斷提高識記和概括的能力。

理解能力:擁有理解詞、句、篇表達了什麼和怎樣表達的基本能力,及相應的判斷、推理、聯想、想像的能力。

輔助要求:一是擁有快速、准確辨認音節的能力;二是學會使用常見的工具書;三是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二、一定的語文積累

1、累計認識3000個左右的常用字;

2、理解、熟記一定數量詞語、成語、名言警句、格言俗語,認識基本的句式,常見的表達方式和方法。

3、背誦詩文160篇(段)以上,其中低年級50篇;中年級50篇;高年級60篇。

三、一定的閱讀量

小學六年累計的閱讀總量在175萬字以上( 課文總字數大約30萬字左右;課外閱讀的總量在145萬字以上:其中低年級達到5萬字以上;中年級在40萬字以上;而高年級則應在100萬字以上)。

將以上的四項綜合,「 好讀書、會讀書、多讀書 」當是閱讀教學的歸宿,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小學與初中階段。
落實 「九字訣」 的七條建議

1.濃濃的讀書氛圍;

2.課內外緊密結合;

3.剛柔相濟的制度;

4.基本的物質保證;

5.教師的示範引領;

6.多方的協調共管;

7.經常的讀書活動。

四、各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四個重點

1.誦讀感受:確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不錯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復、不破句)朗讀(誦讀)課文;

2.識字寫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課課都要落實到位的教學重點;

3.理解應用:了解詞句的意思,能讀懂童話、寓言、故事,對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於與人交流;低年級理解的重點

4.熟讀背誦:注意詞語、句式、篇章的背誦,豐富原始積累;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二.中年級段的三個加強點

1.感受識記:繼續抓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加強默讀、略讀能力的培養;注意邊讀邊想(識記與概括)能力與習慣的培養

2.理解應用:一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能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三是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內容復述 中年級理解重點

3.積累拓展:背誦優秀詩文50篇以上,課外閱讀總量在40萬字以上。

三.高年級段的三個延伸點 高年級理解重點

1.感受識記:繼續提高朗讀和誦讀的水平,學會瀏覽,提高默讀速度:1分鍾在300字以上,並在此過程中強化邊讀邊想的能力與要求;

2.理解應用:一是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作出自己的判斷;三是提高對記敘性、說明性、詩歌等文體的理解與把握。

3.積累拓展:形成初步的獨立閱讀的能力,背誦詩文60篇,課外閱讀在100萬字以上。

以上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一個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為重點,既突出學段不同要求,又前後聯系、螺旋式上升的目標體系。

五、各課時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建構本課的閱讀話題;

2.把握本課的生字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

提示:低年級暫不安排第4項內容;進入中高年級後,對2、3兩項要求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反饋予以落實。

第二課時

1.低年級以了解詞句的意思和感受課文內容為主;中年級重在把握課文結構以及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高年級主要是從文體、表達順序、關鍵詞句去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它的表達的方式與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2.熟讀課文,形成積累;

3.適當安排拓展性閱讀以及讀寫結合的練習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哪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想情感價值觀,因此,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明確這一點,並在閱讀教學時充分引導小學生的閱讀。語文教師要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創造新穎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以小學生為主導,充分發揮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表現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在講《雪孩子》時,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讀示範,其次,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找同學讀,最後齊讀,語文教師也可以在講解每個自然段的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二、提升小學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難點則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還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語文教師在講《林海雪原》時,可以帶領學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風景,然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通過學習後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
三、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閱讀教學方式有所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課後也能夠積極地學習。
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教師要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從多方面考慮,全面地進行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學質量。

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達成哪些目標

僅供參考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強調的是對基礎知識點,學習過程中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的把握,如字音、字形等等。我國語文教學對這項目標的達成一直非常重視,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針對生字學習,較為適用和有一定創新意義的的就有:拼音識字法、字族識字法、集中識字法、分散識字法等。每一項創舉都積聚了數位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實踐證明,這些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雖不能說是做到了盡善盡美,但畢竟在一定時空范圍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再比如背誦,掌握了大意背誦法、關聯詞背誦法、押韻背誦法、分段背誦法等等,無一不凝結著教育工作著極大的心力。可以說,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知識與能力這項目標的達成情況最令人滿意,積累的經驗也極為豐富,現階段受重視的程度也最高。因此在該項目標的達成過程中,要做到充分運用已有優秀成果的同時,再積極探索創新,爭取為該項目標的達成再添成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相對於「知識與能力」目標來說,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情況就不太令人滿意了。建國初期啟動的幾套語文教材對該目標較為漠視。近年來雖然提倡的呼聲漸高,但實際效果恐怕仍不盡如人意。
素質教育強調人對於方法的掌握,應「授漁」,而非「授魚」。因此教學過程是多樣進行的。學生領會教材內容是運用了哪種形式,哪幾種方法日益成為教學科研的熱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在普遍採用傳統的教授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極少參與教學活動,或即使參加了也處於次要地位。這樣一來,過程與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就不可避免了。其後果教學效果差,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達不到教師的期望值。為了適應教學工作的要求,扭轉傳統教學中的不好局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1、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觀念的真正實行。
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而不應該處於教學的中心位置。在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中的展開過程中,教師可創設相關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激情,引導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活動。如針對某一篇課文或某一段文章,教師可採用啟發法去誘導學生領會大意,發現問題,思考字、詞的運、上下文句子的銜接、表層意義和潛在意義的關系等等問題。這十分有利於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通過一系列相關訓練,當面對新文章,思考已變為習慣時,相應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就在學生心中了。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有趣,教學效果好,何樂而不為呢?
2、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
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則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是自主的,應自主去學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盡而去創造。傳統教學思想甚至摒棄合作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相互合作是浪費時間,不會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獲。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教學觀念。合作是有利於問題的提出,每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是有差異的,這樣幾個學生在一起合作探討一個問題,就會有幾種不同的提法,非常有利於學生思辨能力的拓展提升。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會得以錘煉,無形中培養了尊重、友愛等品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三個維度中一項要求較高的目標,同時它也是一個隱性顯現的目標,制定時難以做到完全的量化和精準的要求,所用限定詞往往有較大的意義活動空間。因此其本身在達成上就具有一定的先天難度,較難把握。達成效果的檢測也無直接式較明顯的手段、方式。但無可否認的是,語文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必須達成。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束縛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語文教學中一篇富有深刻感情內涵的課文被演繹的呆板平滯,繁瑣的邏輯和「拼版式」的段落充斥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情感的挖掘較為膚淺,學生的學習情感更是極少被調動。現階段語文教學成就之所以仍然不甚明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項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學是難以激起學生內心體驗的,至於聯系生活,回歸生活等等更是難以實際了。如此一來,語文的人文性特徵就無從顯現,語文教學就難以說是成功的。針對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下述幾點應能為局面的改觀起一點作用:
1、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對教材的情感慾望。
現行小學閱讀教材內容豐富,題材范圍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情感等許多方面。它們都是作者情感上的產物,凝結著作者的思考和探索。但同時,一方面因為小學生生活積淀不夠豐富,理解存在困難;另一方面教材的情感因素也多數隱藏在文章之中,需要挖掘才能賞析,才能引起共鳴。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分析教材,深刻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並力求結合小學生實際對情感作出分類,如道德感因素、理智感因素、美感因素等。教師應針對不同情感採取不同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教學內容蘊含情感因素,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滲透著自己的情感。
2、 情感產生在一定的情況下,要在教學中達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挖掘教材中蘊有的情感。進行情感教學,就必須還原、再現文章情感產生的具體情境,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激活學生想像力,既是培養學生想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在創造能力,可由教師、學生共同完成情境的創造。但針對小學生形象思維明顯強於抽象思維的特點,過多採取語言描述難免會產生單調感,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也可配合使用音樂法,圖像法等,以具體可感的事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領會情感。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新時期教育目標及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緊緊抓住三個維度來制定教學目標,並在實際教學中採用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均衡地予以落實,培養新時期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質型人才。

Ⅳ 小學語文關於"閱讀"的目標,教學及評價作業2,怎樣理解閱讀能力的綜合性特點

1.強調感性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理性的方式只體現了人與事物的一種關系,而忽略了世界向我內們展現的更多容可能性,讓學生感性地揣摩課文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礎.
2.理性分析也離不開感性
真正的理性是並不脫離感性的.而不是脫離感性的抽象(「稀薄的抽象」).然而,知性分析形成閱讀教學的套路,分段和歸納段落大意,分析思路是詞、句、段、篇.
3.感性與理性統一,體現了閱讀能力的綜合性
分析與綜合無法彼此孤立地存在,局部分析以整體感知為前提,最終達到整體領悟和把握.可以歸納為「整體—局部—整體」.
4.理解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應該統一
閱讀能力的綜合性,還表現在理解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要建立在「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即與理解性閱讀統一起來,兩者不是對立或取代的關系.因此對閱讀的評價也是綜合考察兩個方面.

Ⅳ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哪些

ISDBT制式什麼意思?
注重眼前的行動。要把整個生命凝聚在此時此刻。

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有哪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想情感價值觀,因此,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明確這一點,並在閱讀教學時充分引導小學生的閱讀。語文教師要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創造新穎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以小學生為主導,充分發揮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表現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在講《雪孩子》時,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讀示範,其次,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找同學讀,最後齊讀,語文教師也可以在講解每個自然段的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二、提升小學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難點則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還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語文教師在講《林海雪原》時,可以帶領學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風景,然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通過學習後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 三、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閱讀教學方式有所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課後也能夠積極地學習。 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教師要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從多方面考慮,全面地進行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學質量。

Ⅸ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確,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澱,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農村小學生中,由於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課外閱讀量少,導致口語交際能力、作文能力較低,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了閱讀教學的順利完成和顯著成效:閱讀興趣不高。由於農村學生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多數學生讀書積極性較低。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課外閱讀更是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沒有良好的閱讀環境,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很少買書。不少農村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一個象樣的圖書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農村的實際,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筆者認為應從課堂、課外及資源開發三方面入手:
一、展開對話,豐富閱讀實踐。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相互建構意義的過程。《語文課程標准》以「對話」來界定語文教學,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閱讀教學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如何讓閱讀教學走向「對話」,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潛心會文,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凸顯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1.積極培養對話意識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話的基礎,對話過程本質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生於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於共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那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靈活的教法,都將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與仿效。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自然會樂讀樂說,才能產生對話的意識與渴望。
2.巧妙創設對話情境
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慾望和熱情。(1)再現課文情境。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對話的慾望。如,《豐碑》一文,雖然悲壯感人,但與學生實際較遠,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由朗讀,才能夠縮短時空距離,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從而激起學生體驗、對話的慾望。我們可以讓學生演一演軍需處長,使人物的姿態、形象漸漸地鮮活起來,讓學生對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鎮定」,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他「安詳」,對工作竭盡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2)創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的火把。如教學《永生的眼睛》一課,教學伊始,老師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紛紛質疑:眼睛為什麼可以永生?這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教學《太陽》一課,教師講了某人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從報紙上得知蘇聯宇航員登上了月球,於是,立志長大了要登上太陽。這時,學生鬨堂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為什麼笑,再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了解太陽的特點。
(3)創設活動情境。於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閱讀教學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匯報學習的結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3.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感悟

Ⅹ 小學語文閱讀的七大技能是什麼

很遺憾,沒有收到相關信息,個人以為應該是閱讀的三種方式:閱讀、朗讀、默讀,和接受信息的四個步驟:搜集信息、識別信息、組合信息、創新信息。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