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七年級下冊語文點撥人教版電子版

七年級下冊語文點撥人教版電子版

發布時間:2020-12-24 07:21:21

七年級語文上冊部編版《點撥》內容

初中點撥1.課本內容,用不同字體,不同顏色區分,與中考緊密結合,更高回效 2.無論翻開哪一答頁,都是實實在在的精髓,沒有過多的空白頁,避免浪費資源,這正是老師們最需要的資料,無論是重量手感還是內容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② 點撥課時訓練七下語文(語文版)答案

你也一定不能夠在網上找答案
這種提問沒有有回答的

③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點撥課時訓練答案 主編榮德基

初中點撥1.課本內來容,源用不同字體,不同顏色區分,與中考緊密結合,更高效 2.無論翻開哪一頁,都是實實在在的精髓,沒有過多的空白頁,避免浪費資源,這正是老師們最需要的資料,無論是重量手感還是內容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④ 七年級語文下冊點撥訓練答案

下載作業互助組,上面有

⑤ 人教版初一下冊語文18課竹影課後練習題答案

【《竹影》課後練習題】: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28分)
1、下列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幽暗(yōu) 藤椅(téng) 愜意(xiá) 手癢(yǎng)
B、徘徊(huái) 參差(chā) 橫幅(fú) 花瓣(bàn)
C、閃爍(shuò) 疏密(shū) 硃砂(shā) 蘸水(zhàn)
D、亂撇(piē) 一縷(lǚ) 彌漫(mí) 立軸(zhú)
2、下列有錯別字的兩項是( )(4分)
A、 也許,藝術和美就蘊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B、 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簫簫的聲音來。
C、 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板的印刷。
D、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
3、下列詞語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幽暗:昏暗。
②坐不牢:坐不穩。
③愜意:心裡很高興。
④疏密:指距離不遠不近。
⑤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⑥參差不齊:長短高低不齊;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依次填入橫線的語句順序恰當的一項是( )(3分)
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
①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一專門部分。
②粗看畫竹,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
③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④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
A、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5、下列句子沒有運用比喻的一項是( )(2分)
A、 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
B、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C、 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
D、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6、最後爸爸「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下面不屬於「如此」的一項是( )(3分)
A、 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的一樣。
B、 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
C、 中國畫像符號。
D、畫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大多數成為竹的名畫。
7、指出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5分)
⑴《竹影》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
⑵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寫得真實恰當,語言通俗易懂。應為描寫細致生動,意境清雅。全文於充滿童趣的孩子的游戲中滲透著濃濃的藝術氣息。( )
⑶中國畫中有「朱竹」,是因為在中國有一種特殊的竹子,它是紅色的。( )
⑷「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這句話寫出了黃昏時分光線漸弱的變化過程,「彌漫」一詞用動態的形式表現光的朦朧。富於變化,充滿美感。( )
⑸「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把太陽落下去後天空慢慢變暗的情景表現得十分形象。( )
8、填空(5分)
「藝術和美往往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這是 (作者)的《 》一文所傳達的題旨。與此類似,我們學過沈復的《 》就是通過嬉蚊和 兩件趣事的描述,反映兒時從童稚活動中獲得的 。
二、整體感悟(10分)
1、本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5分)
2、有人認為文章前半部分與中國畫無關,是「多餘之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5分)
三、課文精彩語段閱讀題(18分)
「唉,你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著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贊美了一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麼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里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裡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裡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因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裡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1.從敘事的角度看,這段文字主要寫「我」和小夥伴 ,生動地表明 往往就蘊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4分)
2.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人我們的眼中。」句中的「隱」字有怎樣的意味?(4分)
3.童心是天真爛漫的。文中最能表現童趣的情節是什麼?(4分)
4.文中說爭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這說明了什麼?(5分)
四、拓展閱讀題(19分)
畫家有一個6歲的孫女。6歲的孫女叫婷婷,婷婷也喜愛畫畫。
婷婷畫了一棵樹。
他說:「婷婷,你畫的樹不對。」
婷婷說:「怎麼不對呢?」
他說:「樹枝不對。」
婷停說:「樹枝怎麼不對呢?」
他說:「樹枝怎麼能比樹干還粗呢?」
婷婷:「樹枝怎麼不能比樹干還粗呢?」
他說:「那就不是樹了。」
停停說:「不是樹你怎麼說是樹呢?」
他無話可說了。
婷婷畫了一隻兔子。
他說:「婷婷,你畫的那個小兔子不對。」
婷停說:「怎麼不對呢?」
他說:「兔子有紅色的嗎?」
婷婷說:「兔子怎麼會沒有紅色的呢?」
他說:「你見過紅色的兔子嗎?」
婷婷說:「沒見過的就沒有嗎?」
他說:「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說:「不是兔子你怎麼說是兔子呢?」
他沒話說了。
婷婷畫了一匹馬。
他說:「婷婷,你畫的馬不對。」
婷婷說:「怎麼不對呢?」
他說:「馬有翅膀嗎?」
婷婷說:「馬沒有翅膀。」
他說:「那你為什麼給馬畫了翅膀呢?」
婷婷說:「我想讓馬長出翅膀來。」
他說:「那就不是馬了。」
婷婷說:「不是馬你怎麼說是馬呢?」
他又沒話說了。
婷婷還畫了一隻老母雞。老母雞產下了一個蛋,那蛋比老母雞還大。婷婷就拿那畫去參加西班牙的一個國際兒童畫展。結果,婷婷得了一等獎。
畫家心裡就犯嘀咕:「這洋人 ?」
1.根據小說旨意,將文中最後一句話補充完整。(3分)
2.從婷婷與爺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婷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4分)
3 . 《竹影》中說中國畫有「朱竹」,畫出了美的姿勢和活的神氣。婷婷筆下樹枝比樹干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她作畫 。
4.這篇小說表達了怎樣的主題?(4分)
5.本文在表達方式方面很有特點,主要運用 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全文的內容幾乎全部是祖孫兩人的 。(4分)
五、中考題(5分)
1、(2006,雲南省,2分)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各大學實行陽光招生。(陽光招生:指公開公平地招生)
B、 為了滿足人們飲食健康的需求,廠家紛紛推出了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指綠顏色的蔬菜)
C、球迷們強烈抗議比賽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課。(下課:被免職或主動辭職。)
D、沉溺網路,迷戀韓日漫畫,已成為影響部分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殺手」。(心理殺手:指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2、(2006,福州市,3分)烏山上的琵琶亭有一幅對聯,上聯是:一彈流水一彈月。下面最適合作為下聯的一句是( )
A、半入江風半入雲 B、一味清涼上月時
C、二分明月萬梅花 D、三月細雨春嫵媚
六、探究性學習(1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說說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一個村裡出來打工的3個人,同時在一個建築工地打工。
小李每天按部就班地和著灰沙,回到工棚,倒頭便睡。
小王每天干著手裡的活兒,一有空兒就去看師傅們砌磚,慢慢地也拿起了瓦刀,當上
了二手師傅。
小張注視著每一道工序,經常在幹活之餘,到各個工序打聽、了解各種工序的情況,了解管理的方法、材料的價格。
3年後,小李還是在建築工地和灰拉沙,一臉的疲憊。小王當上了工地的師傅,而且
成了包工頭。
小張坐著汽車,在各個工地忙碌,他成了建築開發商。
(選自《雜文月刊》2004年第6期)
七、綜合性學習(10分)
文中多次出現了月亮,請你以所積累的知識,寫幾個帶「月」的詩句。(不少於5句,最好寫出詩句的作者)。

【參考答案】:
1、C 點撥:A項中「愜」的讀音應為「qiè」;B項中「差」的讀音應為「cī」;D項中「撇」的讀音應為「piě」;「軸」的讀音應為「zhóu」;
2、BC 點撥:B項中「簫簫」應寫作「蕭蕭」;C項中「板」應寫作「版」。
3、B 點撥:三詞的正確解釋應分別是:坐不牢:坐不住。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這里指舒服的意思。 疏密: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距離要合理安排。
4、D 點撥:應認真揣摩句子之間的聯系,尤其要注意句子的關聯詞,如:「其實」承接誰?「所以」又承接誰?仔細一琢磨,排序也就容易了。
5、C
6、D 點撥:ABC三項都是爸爸所講的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7、⑴√ ⑵√ ⑶× ⑷√ ⑸√
8、豐子愷 竹影 童趣 觀蟲斗 物外之趣
二、1、本文寫了「我」和弟弟以及小夥伴華明晚飯後在院子中相聚,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並且在地上描畫人影描畫竹影。後來爸爸的一番話讓「我」對中國畫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點撥:本題要求從整體感知和把握課文內容。
2、這不是「多餘之筆」。文章前半部分無論描寫景物,還是做游戲,皆與藝術美的欣賞有關,是為引出中國畫的創作規律及藝術特徵作鋪墊。 點撥:文章的內容都是為中心服務的。結合文意理解。
三、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藝術和美 點撥: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理解其主旨。
2、動詞「隱」字,若隱若現,賦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產生無限遐思,想到美麗的嫦娥。這句描寫,月兒朗照,竹葉輕搖,如同一幅美妙的畫,自然成趣。 點撥:最關鍵的是從擬人方法的運用入手,品出賦予月亮以生命,把靜物寫活了,給人以美的遐思。這樣,便能提高自己的賞析能力。
3、是弟弟提出的一個問題:「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大家於是先看,然後爭論。這樣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
4、孩子們的興趣轉移了。孩子的天性如此,做到三分鍾熱情,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點撥:詳見「寫作特點」。
四、1、怎麼跟小孩子沒兩樣呢 點撥:意思對即可。
2、天真率直,機靈可愛。
3、兔子是紅色的 馬長了翅膀 雞蛋比母雞大 想像豐富,稚氣十足。
4、贊揚了兒童不受束縛的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否定了畫家傳統的思維定勢。 點撥:也可以從別的角度來概括。
5、語言 對話
五、1、B 點撥:綠色食品是指無公害、無污染的安全營養型食品。
2、A 點撥:只有A項形式上對仗工整;內容上意義相關。
六、同一個村子出來,同一個工地打工,3個人的命運卻差別巨大。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成功完全取決於你對待生活的態度(行動)。
點撥:注意從三人的不同結果中得出結論。
七、示例: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③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
④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⑤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⑥ 榮德基 點撥 七年級 語文 上冊 答案

您當有這本書的人 自己會做嘛~
您自己都上來問了好歹把內容打上來啊~

⑦ 八年級下冊語文點撥p114

25小石潭記柳宗元一、詞語解釋1.水尤清冽尤:格外。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道路。見:出現。3.為坻,為嶼,為嵁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4.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大約。5.佁然不動佁然:獃獃的樣子。6.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7.隸而從者隸:跟從。8.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9.下見小潭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下:往下。11.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在空中。1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13.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14.似與游者相樂樂:逗樂。15.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凄:使-----凄涼。寒:使-----寒冷。16.記之而去去:離開。二、句子翻譯。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獃獃地不動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7.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8.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三、問答題1.課文按什麼順序寫?游覽順序。2.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麼特點?幽靜。3.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幽深冷寂,孤苦凄涼。悲哀深沉。5.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於景中。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愴的情感。5.文中的「對比」和「烘托」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26、岳陽樓記范仲淹一、詞語解釋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2)越明年越:到了3)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於是。制:規模。4)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於:在;其:它的。5)屬予作文以記之予:我;以:來。6)予觀夫巴陵勝狀夫:那。勝狀:勝景。7)銜遠山,吞長江銜:銜接。8)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涯:邊。暉:日光。9)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景象。10)前人之述備矣述:描述。備:詳盡11)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然則:既然這樣,那麼……。極:盡。12)遷客騷人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13)霪雨霏霏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14)連月不開開:放晴。國:京城。15)薄暮冥冥;去國懷鄉薄:迫近。去:離開。16)春和景明;沙鷗翔集景:日光。集:棲止。17)岸芷汀蘭;此樂何極芷:小草;汀:小洲。極:窮盡。18)寵辱偕忘寵:榮耀。偕:一起。19)把酒臨風把:持。20)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21)或異兩者之為或:或許。為:指兩種心情。22)廟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2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在……之前。後:在……之後24)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微:沒有;斯:這。歸:歸依。25)若夫:像那。至若:至於。嗟乎:唉。26)不以物喜以:因為。心曠神怡怡:愉快。二、句子翻譯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起來了。2)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3)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5)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兩者之為,何哉?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是什麼緣故呢?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9)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大概人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三、問答題: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①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②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③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④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賢今人詩賦。⑤「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岳陽樓」。⑦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⑧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⑨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⑩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⑾、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⑿、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⒀、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⒁、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⒂、《岳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⒃、「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27、醉翁亭記歐陽修一、詞語解釋:1.環滁皆山也;環而攻之環:環繞。環:包圍。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樣子。秀:秀麗。3.瀉出於兩峰之間者瀉:飛瀉。4.翼然臨於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臨:靠近。5.名之者誰名:給……命名。6.飲少輒醉輒: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託。9.雲歸而岩穴暝歸:聚集。10.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歸:回家。從:跟從。11.吾誰與歸歸:歸依。1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芳:香花。秀:繁榮滋長。13.至於負者歌於途負者:背著東西的人。14.休於樹於:在。15.山餚野蔌餚: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樂酣:盡興的喝酒。17.非絲非竹絲:弦樂器。竹:管樂器。18.弈者勝弈:下棋。19.觥籌交錯觥:酒杯。籌:酒籌。20.頹然乎其間者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於。21.樹林陰翳翳:遮蓋。22.鳴聲上下上:樹的上部。下:樹的下部。23.太守謂誰謂:是。二、句子翻譯: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順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這就是釀泉。2)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繞過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翹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邊上,這就醉翁亭了。3)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4)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太守跟賓客到這里來喝酒,他喝得很少卻總是喝醉,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6)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內心領會了,而後把它寄託在喝酒上。7)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像那太陽出來了,林間的霧氣逐漸消盡,暮雲四合,岩谷洞穴變得昏暗起來國。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8)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9)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射的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籌碼雜亂交錯,人們時起時坐,大聲喧嘩——這是賓客們歡樂的圖景。10)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發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11)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不久,太陽落在西山,人影散亂,這是賓客們跟著太守回去了。12)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這時樹林里變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鳥啼聲,遊人離去後,鳥兒歡樂起來。13)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人們只懂得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樂趣。14)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後又能用文章來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三、文章內容理解:《醉翁亭記》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前人說本文「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1.全文的主旨是:與民同樂。「樂」字貫穿全文。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①、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②、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④、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是:雲歸而岩穴暝;⑤、寫春景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⑥、寫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陰;⑦、寫秋景的句子是:風霜高潔;⑧、寫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寫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1、滁人游,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⑩、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⑾、表現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⑿、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⒀、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什麼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⒂、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麼?「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⒃、對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以天下為憂。28、滿井游記袁宏道一、詞語解釋1.惡能無紀惡:怎樣。紀:通「記」,記載。2.凍風時作作:起。3.局促一室之內局促:拘束。4.波色乍明,鱗浪層層乍:初。5.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乍:突然。6.柔梢披風披:分散。7.毛羽鱗鬣之間鱗:指魚類和爬行類動物。鬣:指馬一類動物。8.夫能不以游墮事墮:耽誤。9.麥田淺鬣寸許鬣:像獸頸上的長毛一樣。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著酒杯。蹇:騎驢。11.而此地適與余近適:正好12.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鴿。高大的柳樹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濕潤,放眼望去,空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籠子里逃出的天鵝。

⑧ 榮德基點撥訓練七年級語文上參考答案

第五單元達標測試卷

⑨ 2013年七下語文點撥第5課基礎梳理,只要前面的基礎梳理,我點撥沒帶回家,急求

才疏學淺 不明白

5


傷仲永

文言文

一、重點字詞

1
.給下列加點宇注音。仲
zh
î
ng

y
â


ch
â
n
前時之聞


m
ǐ
n


點撥:注意多音字「稱」的讀音。

2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
世隸耕

隸:屬於。
(2)
未嘗識書具

嘗:曾經。

(3)
父異焉

異:感到詫異。
(4)
邑人奇之

奇:認為„„是奇才。

(5)
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6)
或以錢幣乞之

乞:求取。

(7)
環謁於邑人

謁:拜訪。
(8)
不能稱前時之聞

稱:相當。

(9)
賢於材人遠矣

賢:勝過、超過。
(10)
父利其然也

利:認為„„有利。

3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扳通攀

解釋為:牽,引。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l
.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寫了名字。

點撥:重點理解「書」「為」等詞。

2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指著東西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點撥:重點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詞。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冊語文點撥人教版電子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