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4 06:42:56

Ⅰ 九年級語文,1.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2.如何評價愚公移山的行為和愚公精神。

1.愚公形象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懲,苦於。這里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迂,繞遠、曲折。全句是說苦於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於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的。「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里的「指通」「達於」都有筆直地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可見愚公對移山的利害關系,早已考慮再三了。其次,對於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駁智叟的一段話里,就說得十分清楚,一句頂著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最後用「無窮匱也」做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加增」。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展變化關系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此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駁斥智叟有理有據。他是一位巨人,是一位敢於向自然與困難挑戰的英雄,他的不怕困難,敢於斗爭的精神將永遠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堅持不懈地奮斗到底,去創造更新更美好的未來。用四個詞來概括:目標遠大,意志堅定,不騙困難,堅持不懈。
智叟形象
智叟是一個自作聰明的老人。他輕視愚公,反對移山。文中寫智叟的文字不多,卻把這個自以為是的老頭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對愚公移山「笑而止之」。這種笑是嘲笑,是輕蔑,顯得既傲慢又武斷。「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裝句強調愚公不聰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對愚公的輕視。「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說「憑你這一大把年紀和剩下的一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草木,又能把土塊石頭怎麼樣呢?」這話說得尖刻、誇張,帶有明顯的嘲諷口吻。用「其」加強反問語氣。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對移山。但最後他反被愚公駁斥得「亡以應」。智叟從開始時的振振有詞,教訓別人,到被駁得啞口無言,一副窘態,這正是自作聰明的人應得的下場。智叟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為又信口開河、好為人師,自以為是,自作聰明,目光短淺。
2.考慮再三,決定還是引導學生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去感受課文。寓言故事情節是簡單的,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也是優秀寓言的魅力所在。引導學生用現在的眼光客觀評價愚公,對此展開辯論,最後得出結論:崇尚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不能愚蠢地蠻干。辦事要有勇,要知道變通。文言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掌握了故事大意、理解難詞、難句的基礎上反復誦讀課文,不僅可以加深對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於語感的培養,有助於文言語句及知識的積累。在評價愚公的行為是否愚的問題上,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多角度、有創意地看問題。學生能自覺地有針對性地發言,自信、負責地表達了觀點,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藝術形象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例;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後,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准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Ⅱ 九年級語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標是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Ⅲ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書《愚公移山》課下注釋

課下註解:
1太行山——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
3方——指面積。
4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6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7且——副詞,將近。
8面山而居——面對著山居住。
9懲(chéng)——戒,這里是『苦於、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繞遠。
12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13汝——你。這里做復數看,為『你們』的意思。
14畢力平險——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
16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17獻疑——提出疑問。
18以——憑借。
19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20損:——削減。
21曾(céng)——副詞,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也……」,常與『不』連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境內。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況且。
26焉——疑問代詞,哪裡。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種用竹片或柳條編成的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婦。
31遺男——遺孤,單親孤兒,遺腹子。
32齔(chèn)——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恆齒。這里始齔表示年齡,約七八歲。齔,換牙。
33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季節。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語氣助詞。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36叟(sǒu)——老頭。
37惠——同「慧」,聰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39長息——長嘆。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
42匱(kuì)——竭盡的意思。
43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之,用在主謂之間,無實意。
44苦——愁。
45亡(wú)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通「無」。
46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裡拿著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懼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話中的天帝。
49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感動。
50誇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
51負——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56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
57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於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於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的列禦寇著的;另一種認為是後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Ⅳ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目錄

人教版復語文九年級下冊目制錄如下(包含《鄉愁》):

拓展:《鄉愁》

《鄉愁》是詩人餘光中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了對故鄉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餘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鄉愁》全文如下: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