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知了

小學語文知了

發布時間:2020-12-24 05:08:00

⑴ 小學一年級語文試卷. 什麼的知了

吱吱叫的知了

人教版語文初一課文 《蟬》全文

1、《蟬》

作者: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話譯文:

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回盪樹林之間。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2、作者簡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 四卷。

(2)小學語文知了擴展閱讀:

《蟬》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

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⑶ 小學二年級語文填空題 夏天在知了嘴裡( ),在( ),在( )。

夏天在知了嘴裡歡唱,在綠葉身旁綻放,在花朵蕊中飄香。

⑷ 知了為什麼叫

蟬是一種半翅目昆蟲,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聲音傳出很遠。
蟬是一種昆蟲,又稱「知了」。其種類較多,雄蟬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
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在地下生活4年之後就會鑽出地面,風光一時。成蟲僅刺吸植物的汁。

蟬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不同的時期。卵產在樹上,幼蟲生活在地下,成蟲又重新回到樹上。蟬在交配之後,雄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蟬則開始進行產卵的任務,它用尖尖的產卵器,在樹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產四到八粒,一個枝條上,往往要刺出幾十個孔,然後雌蟬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卵在樹枝里越冬,到第二年夏天,藉助陽光的溫度,才孵化出幼蟲來。

全世界蟬的種類繁多,有3000多種,我國目前已知的有200種左右。在我國,土地遼闊,一年四季均有蟬鳴。春天有「春蟬」,鳴叫時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蟬」,鳴叫時大喊「熱死啦——熱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時有「秋蟬」,鳴叫時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蟬」,鳴叫時大喊「完了——完了」。

蟬為什麼喜歡激昂高歌,扯著「嗓門」大喊大叫呢?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百思不得其解。他活了90多歲,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昆蟲學的研究上,寫下100多萬字的研究論文集——《昆蟲記》。他曾對蟬進行了多年的觀察研究,並做了極其生動而細致的描述。對蟬的鳴叫他是這樣描寫的:「蟬的翼後的空腔里,帶著一種像鈸一般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強聲音的強度,這種蟬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確實作了很大的犧牲。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好把它們壓緊到最小的角落裡。為安置樂器而縮小內部器官,這當然是極熱心於音樂的了。」

然而,法布爾為了弄清蟬究竟為什麼要那樣沒完沒了地拉著「肚皮」的鈸,起勁地唱歌,是不是它根本就沒有聽到自己的大「嗓門」,怕別人也和自己一樣還沒有聽到,才故意提高「嗓門」呢?於是,他進行了實驗,來驗證一下雄蟬究竟能不能聽見聲音。

他站在雄蟬的背後,在距離很近的地方大聲講話,使勁吹哨子,拍巴掌,用石頭與石頭撞擊……使用種種響聲來嚇唬蟬。可是蟬滿不在乎地繼續唱歌。真是兩耳不聞身後事,一心只唱只了歌。後來,法布爾索性找來兩枝打野獸的火槍,裡面裝滿火葯,在蟬的旁邊連連發射,聲如霹靂,可是「歌手們」照樣悠閑自得地唱著,連一點竟怕和不安的表現也沒有。於是法布爾得出的結論是:雄蟬是沒有聽覺的,它聽不見周圍發出的任何聲音,甚至連自己聲嘶力竭的鳴叫也完全聽不到,它是個地道的「聾子」。

雄蟬聾不聾呢?

這是有關蟬的第一個謎。

100多年來,法布爾的結論一直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直至20世紀80年代,小學的語文教科書中關於蟬的部分仍沿用法布爾的觀點:蟬是一個「聾子」。

可是,100多年前,人們一直認為雄蟬是能聽到聲音的。並給雄蟬冠以「音樂大師」的美稱。甚至直至目前世界上的豎琴都用蟬來裝飾並做為標志。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典故:相傳,古代希臘有兩位名噪全國的音樂大師愛諾莫斯和阿里士多。這天,兩位古藝術家正在雅典展開一場轟動全國的豎琴冠軍賽。論豎琴的演奏技巧,愛諾莫斯要比阿里士多略勝一籌。哪料到,愛諾莫斯正彈奏得妙音如珠、扣人心弦的時刻,豎琴的琴弦突然斷了。在這刻不容緩的時刻,恰巧飛來一隻鳴蟬,把琴聲繼續下去了。愛諾莫斯只好順水推舟,模擬蟬的鳴聲而假奏。由於模擬的太逼真了,弄的真假難分。愛諾莫斯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為了感謝蟬的「救場」之恩,愛諾莫斯便在豎琴上裝飾了蟬,以作標志。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但它反映了人們對蟬的聽覺的看法,蟬要是個「聾子」的話,哪能及時飛來「救場」呢?

近年來,許多昆蟲學家對蟬是「聾子」的結論表示懷疑。雄蟬有高度發達的發聲器,能發出令人煩躁的高音。中、小型蟬類的呼叫聲一般可達80分貝~90分貝,大型蟬類的呼叫聲可高達100~130分貝。我國四川峨眉山等地的一種震旦馬蟬,其群鳴聲響徹整個山谷,震耳欲聾,使人不堪忍受。蟬為何使出那麼大的勁兒來叫喊?目的是招引遠處的雌蟬前來交配,繁衍後代。但是雌蟬的發聲器官已經退化,它只能聽?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叫鄄醴⒊齙難

⑸ 人教版語文《蟬》原文

蟬[①] 小思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蟬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隻病蟬,透明的翅收斂[②]了,身軀微微顫動,沒有聲響。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③]?那隻不過是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么?它等了17[④]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

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⑤]了那煩人的聒聒!

1980年6月23日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結尾作者寫自己被這蟬的生命意義感動著,「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又照應到文章開頭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的「煩」字上,但已經從開頭的「煩」變成現在的寬恕,形成一個首尾照應又有變化的完整結構。文雖短而理深厚,言有盡而意無窮。它提示著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⑹ 小學語文填空夏天,知了( ),( )、( ),和荷花開放了,( )、( )和桃子成熟了。

夏天,知了( ),( )、( ),和荷花開放了,( )、( )和桃子成熟了。

填寫中有錯誤。和前不能有標點。
夏天,知了叫了,蘭花、百合花和荷花開放了,李子、西瓜和桃子成熟了。

⑺ 知了為什麼能叫

蟬是一種半翅目昆蟲,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聲音傳出很遠。
蟬是一種昆蟲,又稱「知了」。其種類較多,雄蟬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
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在地下生活4年之後就會鑽出地面,風光一時。成蟲僅刺吸植物的汁。

蟬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不同的時期。卵產在樹上,幼蟲生活在地下,成蟲又重新回到樹上。蟬在交配之後,雄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蟬則開始進行產卵的任務,它用尖尖的產卵器,在樹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產四到八粒,一個枝條上,往往要刺出幾十個孔,然後雌蟬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卵在樹枝里越冬,到第二年夏天,藉助陽光的溫度,才孵化出幼蟲來。

全世界蟬的種類繁多,有3000多種,我國目前已知的有200種左右。在我國,土地遼闊,一年四季均有蟬鳴。春天有「春蟬」,鳴叫時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蟬」,鳴叫時大喊「熱死啦——熱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時有「秋蟬」,鳴叫時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蟬」,鳴叫時大喊「完了——完了」。

蟬為什麼喜歡激昂高歌,扯著「嗓門」大喊大叫呢?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百思不得其解。他活了90多歲,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昆蟲學的研究上,寫下100多萬字的研究論文集——《昆蟲記》。他曾對蟬進行了多年的觀察研究,並做了極其生動而細致的描述。對蟬的鳴叫他是這樣描寫的:「蟬的翼後的空腔里,帶著一種像鈸一般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強聲音的強度,這種蟬為了滿足對音樂的嗜好,確實作了很大的犧牲。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好把它們壓緊到最小的角落裡。為安置樂器而縮小內部器官,這當然是極熱心於音樂的了。」

然而,法布爾為了弄清蟬究竟為什麼要那樣沒完沒了地拉著「肚皮」的鈸,起勁地唱歌,是不是它根本就沒有聽到自己的大「嗓門」,怕別人也和自己一樣還沒有聽到,才故意提高「嗓門」呢?於是,他進行了實驗,來驗證一下雄蟬究竟能不能聽見聲音。

他站在雄蟬的背後,在距離很近的地方大聲講話,使勁吹哨子,拍巴掌,用石頭與石頭撞擊……使用種種響聲來嚇唬蟬。可是蟬滿不在乎地繼續唱歌。真是兩耳不聞身後事,一心只唱只了歌。後來,法布爾索性找來兩枝打野獸的火槍,裡面裝滿火葯,在蟬的旁邊連連發射,聲如霹靂,可是「歌手們」照樣悠閑自得地唱著,連一點竟怕和不安的表現也沒有。於是法布爾得出的結論是:雄蟬是沒有聽覺的,它聽不見周圍發出的任何聲音,甚至連自己聲嘶力竭的鳴叫也完全聽不到,它是個地道的「聾子」。

雄蟬聾不聾呢?

這是有關蟬的第一個謎。

100多年來,法布爾的結論一直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直至20世紀80年代,小學的語文教科書中關於蟬的部分仍沿用法布爾的觀點:蟬是一個「聾子」。

可是,100多年前,人們一直認為雄蟬是能聽到聲音的。並給雄蟬冠以「音樂大師」的美稱。甚至直至目前世界上的豎琴都用蟬來裝飾並做為標志。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典故:相傳,古代希臘有兩位名噪全國的音樂大師愛諾莫斯和阿里士多。這天,兩位古藝術家正在雅典展開一場轟動全國的豎琴冠軍賽。論豎琴的演奏技巧,愛諾莫斯要比阿里士多略勝一籌。哪料到,愛諾莫斯正彈奏得妙音如珠、扣人心弦的時刻,豎琴的琴弦突然斷了。在這刻不容緩的時刻,恰巧飛來一隻鳴蟬,把琴聲繼續下去了。愛諾莫斯只好順水推舟,模擬蟬的鳴聲而假奏。由於模擬的太逼真了,弄的真假難分。愛諾莫斯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為了感謝蟬的「救場」之恩,愛諾莫斯便在豎琴上裝飾了蟬,以作標志。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但它反映了人們對蟬的聽覺的看法,蟬要是個「聾子」的話,哪能及時飛來「救場」呢?

近年來,許多昆蟲學家對蟬是「聾子」的結論表示懷疑。雄蟬有高度發達的發聲器,能發出令人煩躁的高音。中、小型蟬類的呼叫聲一般可達80分貝~90分貝,大型蟬類的呼叫聲可高達100~130分貝。我國四川峨眉山等地的一種震旦馬蟬,其群鳴聲響徹整個山谷,震耳欲聾,使人不堪忍受。蟬為何使出那麼大的勁兒來叫喊?目的是招引遠處的雌蟬前來交配,繁衍後代。但是雌蟬的發聲器官已經退化,它只能聽?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叫鄄醴⒊齙難

⑻ 小學語文選擇題:蟋蟀,青蛙,知了

你好~
1.
(螢火蟲)打燈籠
2.(蟋蟀)彈琴
3.(知了)唱歌
4.(青蛙)敲鼓
^-^
希望紫璇可以幫到你哦~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知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