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九下人教版語文第六課

九下人教版語文第六課

發布時間:2020-12-24 04:46:52

㈠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第六單元課文原文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詩歌兩首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㈡ 九上語文第六課讀讀寫寫

2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錦帳 荇藻 蓬蒿 螻蟻
3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干癟內 淤灘 駁船 簇新 胚芽
4 外國詩兩首容
虔信 慰藉 晨曦 瞰望
5 孔乙己 魯迅
羼 蘸 闊綽 頹唐 營生 格局
6 蒲柳人家(節選) 劉紹棠
擀 嘬 剜 檎 腌臢 捯氣 唿哨 隱匿 榮膺 一氣呵成 妙手回春 斷壁殘垣 坐如針氈 芒刺在背 天倫之樂 影影綽綽 望眼欲穿

㈢ 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課至第九課的預習資料 詳細一些 謝謝大師們了!!急啊!!!!!!!!!!!

第一課停頓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譯文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閱讀啟示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從「孔子不能決也」中可以看出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譯文孔子到東邊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子在爭辯,就上前去詢問他們爭辯的原因。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蓬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的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後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值得我們學習。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善於觀察,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還敢於爭辯。 第二課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題思想。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通過作者的多處修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時間飛逝的無奈和惋惜,希望能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並懂得珍惜時間。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優美語言。2.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2)對詞語的理解。確乎:的確。涔涔(cén cén):形容汗、淚等不斷往下流的樣子。潸潸(shān shān):形容流淚不止的樣子。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游絲:蜘蛛所吐的絲,飄盪於空中,故稱游絲。空虛:裡面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不充實。伶伶俐俐:聰明靈活。指十分聰明。罷了:而已。題目評析「匆匆」一詞對文章的主旨進行了很好的概括,道出了作者對時光流逝飛快和自己覺得自己虛度光陰,無所作為而感到無奈與惋惜。 第三課 課文簡說這是一篇六年級下冊的精讀課文,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朴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後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思想感情本文通過記敘種樹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沒有規律的事,說明了人在艱苦環境中要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段落提綱第一部分 1~3段 寫鄉下老家屋旁的空地,被一個個子很高的人租下來種一種特別的樹——桃花心木。第二部分 4~10段 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第三部分 11~14段 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話。從種樹人的一番話里,作者悟出了育人的道理。第四部分 15、16段 寫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詞句解析句子理解①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這句話為後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鋪墊。 ②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樹木的「不確定」是指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遇到的乾旱、風雨等惡劣的天氣與環境。人的「不確定」是指人的生活中不可預料的坎坷、磨難、曲折。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的人,才能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③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扎深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詞語理解偶爾:有時候。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枯萎:乾枯萎縮。近義詞:乾枯。從從容容:非常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對樹苗的生長了解非常清楚,對樹苗的枯萎一點兒也不驚訝和慌張。 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的話,表現出對人的真誠懇切和情意深長。 第四課主要內容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1.課文簡說。 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不知所措,滿臉汗珠的站在舞台上,後來在老人的幫助下終於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1)抓住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情進行描寫,表現頂碗表演動作的高難度;(2)具體描寫了觀眾觀看錶演時的反應,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不僅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還烘託了表演的緊張氣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突出表現了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二是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三是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難點是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 (1)對詞語的理解。 座無虛席:虛:空。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驚羨:驚訝羨慕。目不轉睛: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不失風度:不喪失美好的舉止姿態。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文中指頂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動,留下深刻感受。附和:指應聲叫和(多含貶義)形容言語、動作追隨別人。文中用來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敗時,一些觀眾跟著別人起鬨的表現。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文中形容觀眾沉浸在優美的雜技表演之中。縈繞於心:是指某件事情或某種想法一直盤旋在心頭,不能放下。另附:屏, píngbǐng bīngpíng 屏蔽 bǐng 屏住氣 bīng 屏營 (2)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卧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 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在柔美的樂曲聲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動作——「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與樂曲融為一體,體現了東方雜技的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躍起……」寫出了表演動作的變化,柔中有剛,省略號蘊含著表演動作的變化無窮。對碗的描寫襯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藝高超,同時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難度很大。 ②一位姑娘走過來,掃起了地上的碎瓦片,又捧出一大摞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整整十隻,一隻不少。於是,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到了少年的頭上,一切重新開始。少年很沉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依然是那麼輕松優美,緊張不安的觀眾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碗,又在他頭頂上厲害地搖晃起來。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眼看身體已經轉過來了,幾個性急的外國觀眾忍不住拍響了巴掌。這幾句詳細的刻畫了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態以及觀眾的反應,可以看出這是一場扣人心弦的表演。這里作者用了三個「又」字,因為頂碗少年之前也是這樣「疊」「轉」,而碗也是「搖晃」,最後導致失敗,現在他又重復之前的動作,險情再次發生,怎不讓人緊張萬分?③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這是對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時的表情、動作的描寫,表現出對觀眾的歉意和內疚,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表演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④台上,頂碗少年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敗,使少年信心頓失,勇氣銳減。「獃獃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將少年此時的沮喪、尷尬刻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⑤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經歷了兩次失敗,少年沒有被嚇倒。「鎮靜」表現出少年經受起了失敗的考驗,又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⑥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這是作者看了表演發出的感嘆,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於拼搏的贊嘆。 ⑦在以後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句話與課文開頭的第一句相照應,突出這次雜技表演給作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句末的省略號是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耐人尋味。 第五課課文解說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 ①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2)對詞語的理解 堂皇:形容氣勢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氣勢。 附庸:泛指依附於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就只能依附於其他幾根手指。 養尊處優:指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裕環境。文章概括(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第六課課文簡說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詞句解析(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會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詞語解釋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歷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歷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其他地區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文章分段1-6為第一段,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准備。 7為第二段,詳細描繪了除夕夜北京的熱鬧場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8-10為第三段,寫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以前這段時間,人們過年的一些活動。 11、12為第四段,寫北京過春節的三次高潮:元宵節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13為第五段,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人們又投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當中。文章中心本文通過描寫北京春節的特點,寫出了北京地區過春節時的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使我們又一次得到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體驗。 1、北京韻味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話從事創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以北京為背景,例如,《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這些作品的語言,都富有濃郁的北京特色,猶如魯迅的作品語言富有紹興特色,沈從文的作品語言富有湘西特色,趙樹理的作品語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樣。任何人讀老舍的作品,都會感到語言富有北京韻味。 老舍作品語言的北京韻味,有賴於老舍的作品取材於北京下層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為老舍運用北京語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舍一向注重從市民群眾的語言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當然,老舍創作時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語言,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改造,然後再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老舍在語言運用上有著自己的一貫追求,他多次表述這種觀點:「我不論寫什麼,我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致力於「俗白」,所謂「俗白」就是語言通俗淺易,朴實無華。自然,老舍的「俗白」並不是粗俗淺露,而是精練含蓄、耐人尋味。 比如,《北京的春節》一文,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明白如話,沒有難懂的字,沒有拗口的句子,沒有文雅的辭藻,也沒有歐化句式。讀起來,我們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一樣親切有味。曹禺說得好:「他作品中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談的。」 3、幽默詼諧幽默詼諧是老舍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語言藝術區別於其他作家的語言藝術的一個突出標記。老舍說:「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老舍對生活中的幽默極為敏感,並善於以機智與諷刺的形式來表現。作為語言鮮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還要藉助於其他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運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老舍小說經常運用誇張、比擬、諷喻、反語、諧音、曲解等修辭手法來構成幽默的情境。可以這樣說,老舍是一個幽默的語言藝術家,他的幽默才華閃現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說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

㈣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讀一讀寫一寫的字詞

第一課《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

第二課《我用殘損的手掌》

錦幛jǐn zhàng

荇藻ìng zǎo (荇葉)

蓬蒿péng hāo:<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螻蟻lóuyǐ:螻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第三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干癟gānbiě:乾枯收縮;不豐滿。形容文辭等內容貧乏而枯燥。

淤灘yūtān:淤積的海灘。

駁船bóchuán: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帶動的船,用於運輸貨物(如煤、油、木材或糧食);有時亦載客,通常由拖輪拖帶。

簇新cùxīn: 極新;全新。

胚芽pēiyá∶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突破種子的皮後發育成葉和莖。微小的活的物質,能發育成動物或植物或器官或機體的部分。比喻剛萌生的事物。

第四課《外國詩兩首》《祖國》《黑人談河流》

虔信qiánxìn:虔誠。

慰藉wèijiè:安慰;撫慰。

晨曦chénxī:黎明後的微光.

瞰望kàn瞰<動> (形聲。從目,敢聲。本義:視;看)。從高處往下看。遠望。

第五課《孔乙己》

羼chàn<動>本義:群羊雜居。攙雜。

蘸zhan<動>用物沾染液體zhàn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的東西里沾一下就拿出來。

闊綽kuòchuò:奢侈,有派頭。

頹唐tuítáng: 萎靡不振的樣子。

營生yíngshēng∶養生,保養身體。謀生或維持生活。特指經商,做生意。謀生方式和手段。職業和工作。

格局géjú∶藝術或機械的圖案或形狀;格式;布局。局勢、態勢。

第六課《蒲柳人家》

擀gǎn用棍棒碾軋 [roll]。如:擀麵;擀氈子。 [方]∶來回細擦 。

嘬chuài〈動〉大口吞食 [swallow]。如:嘬嘬(疾食貌);嘬嘬(吞食)。叮,咬 [bite]。如:嘬樘(咬,叮)。

嘬zuō<動> (形聲。從口,最聲。本義:吸吮)

嘬zuō聚縮嘴唇而吸取:~水。~奶。~牙花子(方言,形容束手無策、為難、惋惜的樣子)。

剜wān<動> (形聲。從刀,宛聲。本義:挖)。

擒qín〈動〉:形聲。從手,禽聲。本義:捕捉。

腌臢āzā [方]∶臟的,不幹凈的。[心裡] 別扭;不痛快。罵人的話,混蛋無賴。

捯氣兒dáoqìr∶指臨死前呼吸急促,斷斷續續。由於說話又急又快而上氣不接下氣。捯氣,文中指喘息。

唿哨hūshào:又作「呼哨」, 把手指放在嘴裡用力吹,發出尖銳的像哨子一樣的聲音。

隱匿yǐn nì

榮膺róngyīng:光榮地獲得。膺,承當,承受。榮幸接受或擔當。

一氣呵成yīqìhēchéng: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比喻整個工作過程中不間斷,不鬆懈。

妙手回春miàoshǒu-huíchūn:對醫術精良醫師的稱贊之語。比喻使沉痾轉愈,有起死回生之術。

斷壁殘垣ànbì-cányuán∶見「殘垣斷壁」∶比喻殘破的現象。

如坐針氈rúzuòzhēnzhān:形容心神不寧,不得安生。

天倫之樂tiānlúnzhīlè:父母子女,團聚一堂,融融洽洽的樂趣。

影影綽綽yǐngyǐng-chuòchuò:隱隱約約。形容不真切,不清晰。

望眼欲穿wàngyǎn-yùchuān:形容期盼親人歸來的迫切心情。

第七課《變色龍》

第八課《熱愛生命》

窒息zhìxī∶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形容因受阻而中斷。

巉岩chányán∶一種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懸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參差不齊的岩石海岸,尤指給航行造成威脅的。

骸骨háigǔ:屍骸之骨。又指身體。舊稱一身為上盡事,故辭官稱乞骸骨。

吹毛求疵chuīmáo-qiúcī:有意抓住人的小過失。

奄奄一息yǎnyǎn-yīxī:只剩下微弱的氣息。形容呼吸微弱,瀕於死亡。

第九課《談生命》

驕奢jiāoshē:驕橫奢侈。

清吟qīng yín:文中指清脆的鳴叫。

蔭庇yìnbì:大樹遮住炙人的陽光,舊時比喻尊長照顧著晚輩或祖宗保佑著子孫。

芳馨fāng xīn:芳香。

怡悅yíyuè:喜悅;高興。

雲翳yúnyì: 中醫病名。眼球角膜疾病後所遺留的一層薄若雲霧狀翳障。

一瀉千里yīxiè-qiānl∶指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第十課《那樹》

倒坍dǎotān:倒塌。

引頸受戮yǐn jǐng shòu lù

星臨萬戶xīng lín wàn hù

周道如砥zhōudào rúdǐ:文中是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出自《詩經 小雅 大東》:「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原意是用來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

第十一課《地下森林斷想》

瘠薄jíbó:土地不肥沃。

沉湎 chénmiǎn:深深的迷戀著,不能自拔。

沉湎於chénmiǎn yú:沉溺,耽於。比喻潛心於某事物或處於某種境界或思維活動中。

孱弱chánruò∶瘦小虛弱。缺乏權威和能力。單薄;貧乏。

遮天蔽日zhētiān bìrì:遮蔽天日。

浩瀚無垠hàohàn wúyín∶廣闊無邊。

裊裊煙雲niǎoniǎo yānyún:形容煙氣繚繞升騰。

山崩地裂shānbēng-dìliè:山倒塌,地裂開。形容聲勢巨大。亦作「山崩地陷」。

百鳥啾啾bǎi niǎo jiūjiū:各種鳥發出的鳴叫聲。

隱姓埋名yǐnxìng-máimíng: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第十二課《人生》

瞻望zhānwàng∶往遠處或高處看。敬仰並寄以希望。

攝取shèqǔ∶吸收。拍攝。

攝取幾個鏡頭

增益zēngyì表示定向天線輻射集中程度的參數,為定向天線和無方向天線在預定方向產生的電場強度平方之比。表示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數,以輸出功率同輸入功率比值的常用對數表示,單位為分貝。電信傳輸中「傳輸增益」的簡稱。增進收獲、收益。

饋贈kuìzèng:贈送,也指贈送的東西、禮品。

樂此不疲lècǐbùpí:因喜歡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也說樂此不倦。

第十三課《威尼斯商人》

惻隱cèyǐn: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見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豁免huòmiǎn∶免除。

庖代páodài:也作「代庖」,是成語「越俎代庖」的略語。意思是越權辦事或者包辦代替。

延納yán nà:接納,接受。

饒恕ráoshù: 原諒過錯、冒犯或失禮之處。

心如鐵石xīn rútiěshí

鐵石心腸tiěshí-xīncháng:比喻秉性剛毅,不為感情所動。

萬惡不赦wàn』èbùshè:極端惡毒,不可赦免;罪惡多端。

遍稽群籍biàn jīqún jí:稽,查考。

雞犬不寧jīquǎn-bùníng:指騷亂及於雞犬,一切生靈都受到侵擾而不能寧靜。

有例可援yǒulìkěyuán有先例可參照。援,引用。

第十四課《變臉》

糍粑cíbā: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黏而軟。

打鼾dǎhā:在睡覺時由於呼吸受阻舌與軟齶顫動而產生的粗重的聲音。

陰霾yīnmái: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煙塵而顯得混濁。

盤纏pánchan:[口]∶路費。盤繞。零用錢。

鷺鷥lùsī:又叫「鸕鶿」。水鳥名,翼大尾短,頸和腿很長,常見的有白鷺、蒼鷺、綠鷺等。白鷺又名「鷺鷥」,羽毛純白色,頂有細長的白羽,捕食小魚。

打牙祭dǎ yájì:吃久未曾吃的豐盛的飯菜。

怡然自得yíránzìdé:怡然,形容喜悅。自得,自己感到得以或舒適。

睡眼惺忪shuìyǎn-xīngsōng:形容方才睡醒,眼神尚遲鈍模糊。

躡手躡腳nièshǒu-nièjiǎo: 形容走路時腳步很輕。也作「捏手捏腳」。

第十五課《棗兒》

第十六課《音樂之聲》

崢嶸zhēngróng∶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築物的高大聳立。高峻的山峰。高爽空曠。魁梧。卓異,不平凡。

嬤嬤mómo∶文中是對年長的修女的稱呼。

漣漪liányī:細小的波紋,小水波。

鱗次櫛比líncì-zhìbǐ: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

通宵達旦tōngxiāo-dádàn:從入夜直到天亮。

頂禮膜拜dǐnglǐ-móbài:文中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頂禮:跪伏於地,以頭碰及所崇敬者之足。膜拜:兩手加額,長跪而拜。均為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禮節。比喻崇拜得五體投地。

人教版語文九下文言文課下注釋

公輸
一、解釋重點詞語。
1、起於魯 起:出發,動身 2、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高興
3、再拜 拜了兩次 4、不可謂知類 知類: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為什麼;已:停止。
6、胡不見我於王 見:引見 7、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餘 通「御」,抵擋。 9、公輸盤詘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來……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入侵
12、吾義固不殺人 善良堅持道義 13、請說之 解說這件事
14、不可謂仁 對人親善,友愛。 15、雖然 雖然如此

二、翻譯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為? 先生有什麼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國有什麼罪呢?
3、知而不爭 知道(這道理)而不勸阻(楚王)。
4、此為何若人? 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5、九設攻城之機變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
6、雖殺臣,不能絕也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楚國的抵抗者)。
7、胡不已乎? 為什麼不停止(攻宋)呢?
8、此為何若人? 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9、願借之殺之。 希望藉助您去殺了他。
10、請獻十金 請允許我奉送(給您)十金。
11、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 損失不足的而爭奪有餘的。意思是犧牲百姓的生命去爭奪土地。
孟子二章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舜發於 被任用 2、人恆 過 常;犯過失
3、傅說舉於 被選拔 4、衡於慮 同「橫」,梗塞,不順
5、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所以;責任,擔子;這 6、而後作 奮起
7、苦其心志 使……痛苦 8、征於色 顏色
9、勞其筋骨 使……勞累 10、發於聲 吟詠嘆息
11、餓其體膚 使……飢餓 12、而後喻 了解
13、空乏其身 使……貧困 14、法家拂士 同「弼」
15、亂其所為 使……錯亂 16、入則 在裡面。指國內
17、所以動心忍性 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18、出則 在外面。指國外 19、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同「增」

二、句子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
2、必先苦其必志,勞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3、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使他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
4、行拂亂其所為 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6、人恆過,然後能改 人常犯過失,然後才能改正
7、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8、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9、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10、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重點詞語解釋
1、地利 有利 2、委而去之 放棄;離開
3、人和 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4、故曰 所以
5、七里之郭 外城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憑借
7、環而攻之 圍 8、固國 鞏固 國防
9、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這是 10、威天下 震懾
11、池非不深 護城河 12、親戚 畔之 內親外戚;通「叛」
13、兵革 泛指武器裝備 14、多助之至 極點
15、堅利 銳利 16、天下順之 歸順,服從

二、句子翻譯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2、委而去之。 棄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魚我所欲也
一、重點詞語含義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時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假如
4、賢者能勿喪耳 不丟掉
5、蹴爾而與之 用腳踢
6、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通「辨」,辨別。
7、萬鍾於我何加焉 有什麼益處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10、鄉為身死而不受 通「向」,從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棄。
1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13、故不為苟得也 苟且取得,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4、何不用也 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15、乞人不屑也 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捨生而取義者也 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呼爾而與之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5、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從前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現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
6、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莊子兩則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惠子相梁;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國:國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魚之樂 止:棲息;安:怎麼
3、於是 鴟得腐鼠 於是:在這時。鴟:貓頭鷹。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
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曹劌論戰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1、十年春,齊師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淺。
3、又何間焉? 間:參與
4、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通「遍」,遍及,普遍。
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加:虛報。信:實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為人所信服 福,賜福,保佑。
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案件。雖:即使。
8、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可以:可以憑借
9、既克,公問其故。 克:戰勝
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測:估計。伏:埋伏。
12、何以戰 憑借什麼作戰。
13、望其旗靡 靡:倒下
14、故逐之 逐:追趕

二、翻譯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實情來處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還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會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後,勇氣就沒有了。
4、夫戰,勇氣也。 作戰是要靠勇氣的。
5、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讓我跟隨你去。
6、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重點詞語解釋
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諷諫。納:接受。
2、鄒忌修八尺有餘。 修:長,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窺鏡。 服:穿戴。窺:照。
4、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復:又一次。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細。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認為……美。私:偏愛。
7、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蔽:愛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 面刺:當面指責。
9、能謗譏於市朝。 謗譏:議論。市朝:公眾場合。
10、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間進:偶然進諫。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第二天,徐公來了,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麗。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授給上等獎賞;
7、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能在公共場所指責我的人,傳到我的耳中來的,授給下等獎賞。
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旨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朝廷進諫,宮門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後,常常斷續有人來進言規勸,滿一年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了。

愚公移山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1、方七百里,高萬仞。 方:指面積,方圓。
2、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懲:苦於。迂:曲折,繞遠。
3、聚室而謀。 謀:商量。
4、吾與汝畢力平險。 汝:你們。
5、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指:通「直」。漢陰:漢水的南面。
6、雜然相許。 雜然:紛紛,許:贊同。
7、其妻獻疑曰。 獻疑:提出疑問。
8、且焉置土石。 且:況且。焉,疑問代詞。置:安放。
9、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易:交換。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
11、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窮匱:窮盡。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
14、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15、年且九十。 且:將近
16、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曾:連……都…… 損:削減
17、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18、愚公長息 長息:長嘆
19、雖我之死 雖:即使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
2、且焉置土石? 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聰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6、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㈥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目錄

人教版復語文九年級下冊目制錄如下(包含《鄉愁》):

拓展:《鄉愁》

《鄉愁》是詩人餘光中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了對故鄉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餘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鄉愁》全文如下: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㈦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所有課後字詞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字詞整理
第一單元
第一課《詩兩首》
【課文詞語】黎明 嘶sī啞 喉嚨hóu lóng 悵惘
第二課《我用殘損的手掌》
【讀一讀,寫一寫】錦幛zhàng(形聲字:障、嶂) 藻荇xìng 螻lóu蟻 蓬蒿hāo(形聲字:篙gāo、形近誤讀)
第三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讀一讀,寫一寫】干癟biě 淤yū灘 駁船(同音誤寫:泊) 簇cù新 胚pēi芽(形聲字:坯pī)
【課文詞語】纖qiàn繩(多音字:纖xiān細) 緋fēi紅(同音誤寫) 隧洞(同音誤寫) 迷惘
第四課《外國詩兩首》
【讀一讀,寫一寫】虔qián信 慰藉jiè(多音字:狼藉jí) 晨曦xī 瞰kàn望(習慣性誤讀)
【課文詞語】鑲嵌xiāng qiàn 深邃suì 黝yǒu黑
第二單元
第五課《孔乙己》
【讀一讀,寫一寫】闊綽chuò(多音字:綽chāo起) 頹tuí唐(同音誤寫) 營生 格局 羼chàn 蘸
【課文詞語】拭shì(形聲字) 門檻 不屑置辯:認為不值得分辯(中性)
第六課《蒲柳人家(節選)》
【讀一讀,寫一寫】擀gǎn 剜wān 腌臢ā zā 捯dáo氣 唿哨shào 隱匿nì
榮膺yīng 嘬zuō 檎qín 斷壁殘垣yuán:坍塌的牆壁,殘毀的矮牆,指庭院喪失了主人或遭災被劫後的凄涼景象。貶義(褒貶誤用)
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將快死的人救活。指醫生醫術高明。褒義。(程度誤用)
芒刺在背:芒刺,細刺。像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樣。形容內心惶恐,坐立不安。貶義(褒貶誤用) 影影綽綽chuò(形聲字:棹zhào):模模糊糊,不真切。
天倫之樂: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泛指家庭的樂趣。褒義(范圍誤用)
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中性。
一氣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②比喻整個工作過程中不間斷、不鬆懈(范圍誤用)
如坐針氈: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中性。
【課文詞語】拗 熏陶 纖夫 駕馭 憋悶 名諱huì 勒令 戲謔xuè 棲qī聚 滑稽
荊棘(形近誤寫:剌là) 私塾 禮聘 枯燥 作揖yī 膩歪 痱fèi子 梆bāng
捎shào馬子 潛伏 勃然大怒 腰纏萬貫 出人頭地(同音誤寫) 提心吊膽(同音誤寫)
第七課《變色龍》
【課文詞語】醋栗lì 戳chuō 赫hè 魁梧wú 無緣無故:形容沒有任何緣故。
無精打采:形容不高興,不振作。(同音誤寫) 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
第八課《熱愛生命(節選)》
【讀一讀,寫一寫】巉chán岩 骸hái骨 窒息 奄奄yǎn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程度誤用)
【課文詞語】苔蘚tái xiǎn 咀嚼jǔ jué 笑聲粗厲lì 鰷tiáo魚 黏膜 渺無人煙
舐shì(老牛舐犢、舐犢之情) 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第三單元
第九課《談生命》
【讀一讀,寫一寫】驕奢(形聲字:嬌) 清吟 蔭yìn庇bì(同音誤寫:蔽) 芳馨
怡yí悅 雲翳yì 一瀉千里:比喻文筆奔放暢達(同音誤寫:泄)(范圍誤用)
【課文詞語】消融 休憩qì 梟xiāo鳥
第十課《那樹》
【讀一讀,寫一寫】倒坍tān 星臨萬戶
引頸受戮lù: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抵抗而等死。貶義。(形聲字:戳chuō,以聲音辨形)
周道如砥dǐ:西周的大道像砥石那樣平整,像箭那樣端直。形容周朝政治清明。現在常指道路平坦,暢通無阻。褒義。(范圍誤用)
【課文詞語】佝僂gōu lóu 紊wěn亂 虯qiú須
第十一課《地下森林斷想》
【讀一讀,寫一寫】瘠jí薄 沉湎miǎn 孱chán弱(形聲字:潺) 百鳥啾啾jiū
遮天蔽日(同音誤寫:庇) 浩瀚無垠 裊裊煙雲 山崩地裂 隱姓埋名
【課文詞語】萬籟俱寂 窺測 狼嗥háo虎嘯 沙礫lì 嶙峋lín xún 憤懣mèn
第十二課《人生》
【讀一讀,寫一寫】瞻zhān望(形聲字:詹、贍shàn) 攫jué取 臆yì測 饋kuì贈
增益 樂此不疲: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課文詞語】挖掘jué 鮭guī魚
第四單元
第十三課《威尼斯商人》
【讀一讀,寫一寫】惻cè隱(形聲字:側、平捲舌誤讀) 豁免 告稟(同音誤寫) 庖páo代
延納 饒恕 遍稽jī群籍:查遍所有的書籍。 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參照。(同音誤寫)
心如鐵石:心象鐵石一樣堅硬。比喻心腸硬或意志十分堅決。貶義。
萬惡不赦:比喻罪惡很大,不能饒恕。貶義。(程度誤用)
雞犬不寧:寧:安寧。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貶義。
【課文詞語】癖pǐ性(習慣性誤讀) 簌sù 訴訟sòng
中流砥dǐ柱:比喻堅強、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同音誤寫)
折衷是非:調和是非。折衷,這里指對雙方爭執不下的事情進行調和。(同音誤寫)
第十四課《變臉》
【讀一讀,寫一寫】糍cí粑bā 陰霾mái 打鼾hān(同音誤寫:憨、酣) 鷺鷥sī
盤纏 打牙祭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剛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怡然自得: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躡手躡腳:輕手輕腳。
第十五課《棗兒》
【課文詞語】驀mò然 囫圇hú lún吞棗∶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籠統含混。貶義(褒貶誤用)
第十六課《棗兒》
【讀一讀,寫一寫】崢嶸zhēng róng(形聲字) 嬤嬤mó 漣漪lián yī
鱗次櫛zhì比:櫛:梳篦的總稱。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中性。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
頂禮膜拜: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種敬禮,人跪下,兩手加額,跪下叩頭。這里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貶義(同音誤寫)【課文詞語】通宵達旦:從天黑到天亮,整夜。(同音誤寫) 佇zhù立 山麓lù 遠眺tiào
老成持重:經歷多,做事謹慎穩重。(同音誤寫) 固執己見:堅持己見,不肯改變。

㈧ 人教版九上語文第六課zichi

諛詞:為了討好旁人極度奉承他人的話.
氣吞鬥牛 形容精神回旺盛,意氣高昂,精神煥發答的樣子.形容氣魄很大.
重蹈覆轍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自知之明 .指正確認識、估價自己的能力
大驚小怪:形容對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的事情過分驚訝.
廓然無累:空曠廣闊,沒有一點累贅,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涕泗橫流: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
扶掖 :扶持,提攜.對著遺跡、遺物等感慨往古的人和事

閱讀全文

與九下人教版語文第六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