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自古以來也被人們視為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歷代王朝建都史實為: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周朝定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秦朝定都於咸陽,西漢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定都於洛陽,魏晉均定都於洛陽,隋唐均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宋朝定都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在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
——現代人是由新人直接進化而來的,分為4個階段:
細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黃土高原多處發現該時代文化遺址,如陝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所代表的發展階段劃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稱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發現於河南澠池縣仰韶村;中期稱龍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發現於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晚期稱二里頭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為夏代文化遺址。
青銅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劃分為三期:1為二里崗文化,即鄭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為商代早期文化。2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陽小屯村文化,大致為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1世紀,為商代晚期文化;3為岐山文化,即陝西岐山鳳雛村西周都城文化遺址。
鐵器文化
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在河南新鄭倉城發現的春秋鑄鐵遺址,在河南衛輝市固圍村發現的戰國墓葬遺址,在西安周圍發現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遺址等
❷ 七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答案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3 小時
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讓人賞心悅目。寫好鋼筆字即是語文課的教學要求,也是同學們學習和生活的需要,為了幫助同學們了解寫鋼筆字的知識,提高寫鋼筆字的水平,班上准備開展「走進硬筆(鋼筆)書法」的主題活動.
1. 如果同學們推薦你為本次活動的策劃人.你打算設計那些活動項目?請坊仿照下面的示例寫出兩項.並說明活動目的.
示例:項目:硬筆書法比賽
目的:激發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促使同學們認真練字.
項目一:__書法知識競賽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促進大家了解書法_________________
項目二:__書法有那些優點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幫助大家認識書法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幫助同學們明確練習鋼筆書法喲意義,營造人人參與活動的氛圍,請你擬兩句內容相關 形容對稱的話,作為宣傳標語。
鋼筆的命運在你手中,,學不好鋼筆字你對的起它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小剛同學是你的朋友.他平時不用心寫鋼筆字,字也寫不好.看到你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祝賀說「你的字寫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寫這么漂亮的字,那多好啊!」你聽後可以這樣說「___要想學好鋼筆必須要實際行動,不能空想,你也認真學吧!我相信你會比我寫的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補充:幫幫忙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啊...謝謝各為大哥大姐了...
❸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表格
為響應龍岩市「慈善公益萬人行」活動的號召,杭川中學八年級(6)班裡舉行了以「讓世界專充滿愛」為屬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目的是希望同學們通過活動,了解到社會上有很多需要大家幫助的弱勢群體,從而慷慨解囊,積極捐款,學會關愛,奉獻愛心。
這好像是題目的
❹ 初中人教語文七年級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資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廣告
廣告應該是一種文化和藝術,它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而且能夠美化我們的生活。一則好的廣告,都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結晶。自然令人百看不厭,百讀不倦。一般具有以下特點:重點突出,個性鮮明,語言得體,有趣生動,有自信心,有號召力。先來說說大家收集的一些廣告。
(2)優秀廣告詞欣賞
沒有加進什麼,不過提出水分(奶粉廣告)
千萬不要賣掉你的黃金,除非找到適合的買主。 (回收黃金廣告)
大大泡泡糖的名聲是吹出來的。
不打不相識。(打字機廣告)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請為你的窗戶裝上玻璃。(眼鏡店廣告)
一則好的廣告,都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結晶。下面幾則都是廣告中的精品,請就其中的一則進行分析,說出它的妙處。(每個大組負責一則.再小組討論。)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豐田汽車廣告詞)
禁止抽煙,連皇冠牌也不例外(皇冠牌香煙廣告詞)
夏天的「涼」友,冬日的「火」伴(空調廣告詞)
沒有加進什麼,不過提出水分(奶粉廣告詞)
請猜猜下面幾句話分別是為何種商品作的廣告詞並說說以上這些廣告的特徵。
夏天的「涼」友,冬日的「火」伴(家用電器)
實不相瞞,我的名氣是吹出來的(家用電器)
鮮為人知(調味品) 一毛不拔(日常用品)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日常用品)
(3)這樣個性鮮明的廣告佳作比比皆是,但令人擔憂的事也隨之而來。一段時間內,不少廣告策劃者利用成語及俗語琅琅上口、婦孺皆知的特點,將他們改「頭」換「面」,變為廣告詞。這樣做,固然能產生較強的廣告效應,但很容易對理解、辨別能力弱的中小學生產生誤導,對於純潔的語言文字產生負面影響。一時間內,還成語、俗語以本來面目的呼聲又日益高漲。
下面我們就進入「還『我』真面目」練習。
找出下面廣告中的錯別字:
某眼鏡廣告:一明驚人 某蚊香廣告:默默無蚊 某冰箱廣告:領鮮一步
某服裝廣告:衣衣不舍 某燒雞廣告:雞不可失 某飯店廣告:食全食美
某止咳葯廣告:咳不容緩 某摩托車廣告:樂在騎中 某沐浴液廣告:隨心所浴
說說你所看到的廣告、海報、宣傳欄、標牌、影視等內容中的不規范漢字。「你從街頭語文中學到了什麼?」
(4) 校園語言欣賞
一些同學巧妙的把歌詞和學校日常用語聯系起來,讀來妙趣橫生。請看:
詞語妙解
開家長會—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下課鈴響—我知道老師其實不想走,其實很想留。
考試—老師,我好想悄悄蒙上您的眼睛。
沉重的書包—感覺到了,知識就是力量。
自習課上—老師,您的出現是美麗的錯誤。
上課遲到—不是我存心故意,只是玩興難以抗拒。
精彩校園語言
最有力的反駁詞:你家啥都好,跳蚤都是雙眼皮的。
最令差生傷心的話:你可以什麼都不說,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廢話。
最臭美的話:為何天空這么黑,因為有隻牛在飛;為何牛在天上飛,因為你在地上吹。
練習:
1.依照示例,改寫下列三條提示語,使之親切友善、生動而不失原意。
提示語:(學生宿舍里)嚴禁被褥臟亂
改寫為:被褥也需要美容。
(公園里)嚴禁踐踏小草,否則罰款10元。
改寫為:距離產生美,謝絕親密接觸。(小草依依,足下留情)
(閱覽室內)嚴禁大聲喧嘩
改寫為:喧鬧在這里停止,思想在這里升華。(眼觀古今中外,耳需一時清靜)
2. 某班舉行的《漫遊語文世界》語文學習活動中有一項是「七嘴八舌說成語」的。主要採用歸類學習法,經過思考,根據成語的特點,將成語歸為:數字成語、生物成語、時令成語、故事成語。請你根據上述歸類,寫出幾個成語:(每類至少兩個)
數字成語:(例:六神無主七嘴八舌) 生物成語:(例:虎背熊腰鳳毛麟角)
時令成語:(例:寒來暑往春華秋實) 故事成語:(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3.請給《漫遊語文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擬一個主題語,寫一個100字左右的開場白,並設計三個活動項目。
主題語:漫遊語文世界,領略精彩人生
開場白:同學們,大家好!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語文,是一幅傑出的畫作,她讓我們賞心悅目;語文,是一首靈動的歌曲,她讓我們陶醉其中。語文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去那裡漫遊,去探索知識,在智慧的海洋里遨遊吧。
活動形式:A巧對對聯比賽B精彩廣告語賞析會C 擬環保標語大賽
❺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
從一定程度上說,探險是「人類中心主義」觀念支配下的產物。這種觀念認為,面對自然世界及其生物世界,人類無處不可以涉足,只要人類力所能及,便可以「佔山為王」「插旗為疆」,據為己有。但是,如果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框架,我們可以質疑:人類的步履就沒有限度或限界嗎?只要人類足跡所至,那裡就必然屬於人類嗎?就理應由人類來主宰嗎?事實上,人類探險的足跡所到之時,也就是那裡的災難發生之日。不是嗎?人類飛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環繞地球;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今天的長江之源已受到污染;人類出入原始森林,那裡的「土著」動物、生靈即受到驚擾和侵害,甚至難逃劫難……如同哥倫布探出「新大陸」帶來了殖民主義的擴張,當今人類無所自律無所限制的「探險」,也反映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擴張。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探險也是如此。人類探險在哪裡留下腳印,也就在哪裡留下了灰塵。
阿蒙森的創舉不僅在於在南極點取得顯赫成功,還在於開辟了北極的空中航道。從此,阿蒙森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兩極英雄。
義大利人彼勒不滿足於這一探險,決定自己也大幹一番。1928年5月24日,他駕著「義大利」號飛艇前往北極點。當艇上人員瞭望到了斯瓦爾巴德群島,就要登陸歡慶勝利的時候,飛艇突然漏氣並墜落在冰面上……
「義大利」號飛艇失事的消息很快傳開,身在挪威的阿蒙森坐不住了。出於對諾彼勒的友情,也出於一位探險者的勇敢和無私,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從挪威的卑爾根乘坐「拉姆」號飛機,飛赴斯瓦爾巴德群島北部冰區,搜尋「義大利」號。然而,他於6月20日發出最後一封電報後,便失蹤了。「壯志未酬身先死」,生為探險而生,死為探險而死的兩極探險英雄阿蒙森就這樣謝幕人生。不錯,他的死是個永遠解不開的謎,但他一再展示人類開拓精神的英雄壯舉,已經並將繼續永存於世。
①一個六人組成的考察隊在可可西里無人區突遇暴風雨,迷失了方向.天漸漸黑下來,老隊長神色凝重地告訴大家,如此惡劣的天氣,營救工作根本無法進行,我們必須設法熬過今晚才有營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無底深淵。誰都明白,這里夜間溫度將降到零下37℃,要想在野外熬過一夜幾乎是不可能的。
②最後,他們發現一塊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約一米的巨岩,大家一起擠進去。六個人背靠背,蜷縮著,彼此用身體取暖。
③這時,隊員們發現,他們的棲身巨岩下竟纏繞著許許多多乾枯的樹枝。大家激動不已,把目光齊刷刷地頭向全隊唯一的煙民——老隊長。老隊長心領神會,從懷里掏出一盒火柴。遺憾的是,火柴盒裡的火柴僅剩下區區幾根了。
④這裏海拔數千米,氧氣稀薄,肆虐的寒風無孔不入。大家用身體擋著風,一根、兩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滅了,騰起一縷青煙。僅剩最後一根火柴時,老隊長不敢再劃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這根火柴再不能把柴禾點燃的話,他們將魂斷高原。
⑤氣氛驟然緊張起來,老隊長拿火柴的手開始顫抖。狂風裹挾著雪粒打在臉上,六條生命,一根火柴,上演著與死神對峙的悲壯一幕!
⑥深思熟慮了許久,老隊長命令大家把yōng zhǒng 的外衣脫下,,擁在各自胸前,然後用身體圍成一圈,將老隊長劃火柴的手圍得密不透風。在火柴擦向磷紙的剎那,每個人都竭力屏住了呼吸。「哧」地一聲,火柴zhàn kāi 一朵絢麗的火花,將濃重的夜幕撕開一角,老隊長忙將自己的帽子點燃,放在樹枝下。火苗歡快地跳躍著,映紅了六張激動的臉龐,溫暖了六顆冰冷的心。在那漫長的一夜,在那生死之間,大家都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時對那根救命的火柴產生了近乎崇拜的敬意。天亮了,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人們的眼裡shǎn shuò 著淚花。
⑦誰也不會想到,創造奇跡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
❻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
商代設置,常奉命征伐和射獵。就甲骨卜辭看來,很可能為一種馬師。所部分左、右、中三隊,每隊百人。後世司馬之官,或從此出。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馬是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編輯本段]起源和馴化
原蹄獸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長約1.5米,頭部和尾巴都很長,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緩慢,常在森林或熱帶平原上活動,以植物為食。體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始祖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游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馬
[編輯本段]分類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
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的始(祖)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們的身體只有狐狸那麼大。頭骨小,牙齒構造簡單,齒冠低。前足4趾著地,後足3趾著地。背部彎曲,脊柱活動靈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大約過了1000多萬年,到漸新世時才出現了漸新馬(中馬)(Mesohippus Marsh)。體大如羊。前後足均有3趾,中趾明顯增大。頰齒仍低冠,臼齒齒尖已連成脊狀。仍生活在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又過了1000多萬年到中新世時出現了草原古馬(Merychippus Leidy)。前後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著地行走,側趾退化。身體已有現代的小馬那樣大。四肢更長,齒冠更高。背脊由弧形變為硬直,由善於跳躍變為善於奔跑。臼齒有復雜的連脊和白堊質填充,表明食料已從嫩葉轉為乾草。草原古馬已從林中生活轉為草原生活,高齒冠臼齒適於碾磨乾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獸襲擊。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現了上新馬(Pliohippus),身體更大,齒冠更高,前、後足中趾更為發達,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現了真馬(Equus Linnaeus),身體達到現代馬的大小,中趾充分發達,趾端成為硬蹄,牙齒除齒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皺更為復雜,反映出對賓士於草原和嚼食乾草的高度適應。在中新世以前,馬類動物主要分布於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時才遷移到歐亞大陸。上新世和更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還擴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種類不久即歸於絕滅。到全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也趨於絕滅。只有歐亞大陸的後裔得到繁榮和發展。我國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門馬(Equus samenensis)以及現在還殘存在甘肅、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馬類動物的代表。現代馬則是由野馬經人工馴化培育出來的。馬類在中、上新世時曾分別出現過幾個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安琪馬(An-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歐亞大陸的三趾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馬(Hippidium)等,表明馬的進化不是直線發展的。歷史上有些古生物學家根據馬的進化趨勢(身體體積由小到大、趾數由多到少、齒冠由矮到高)就認為,生物總是沿著既定的方向進化的。
❼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
《漫遊語文世界》說課稿
——生活處處有語文
彭山縣觀音中學 高玉群
一、說教材
《漫遊語文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也是七年級學生上初中後的第二綜合性學習。編者之所以將其安排在此,意在讓學生通過這次活動明白:語文不僅存在於課堂上,更存在於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二、說學情
我來自彭山縣的一所鄉鎮中學,我的學生來自於農村的占絕大多數。上初中後,從家長到學生自己都淡化了小學階段對語文學科的重視,認為語文不如英語和數學重要,學生課後的大量時間主要是花在英語和數學學科上,從而忽視了對母語的學習,也逐漸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怎樣糾正這種傾向呢?我認為,我們就是要通過這樣一堂初中起始階段的綜合實踐課,扭轉七年級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習的局面,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適應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特點,逐步了解和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根據我所在學校學生的特點,我有如下教學設想:、
1、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討論、探究,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3、通過收集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現象,了解正確使用母語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1、收集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素材,並進行整理。
2、了解生活和學習中不規范的用語現象,並能初步進行糾正。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1、如何收集整理所收集的資料。
2、如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三、說教法
1、以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為主。要求學生自主收集並歸納整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指導和點撥。
2、採用此教法的依據:課標要求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有合作探究、團結協作的意識。這是一堂綜合性學習課,要求學生多方收集資料,這需要團結協作才能完成。收集資料的范圍限制在學生的生活圈子之中,一方面利於收集材料,另一方面也利於將此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親身感受到語文世界的豐富多彩,也能認識到我們身邊還有不少不規范的用語現象,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教時安排
課前准備:用2周時間,其中一周收集資料,一周用來整理資料。
課堂展示:一課時(45分鍾)。
五、說教學過程
(一)活動前的准備
1、圍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這個主題,把學生分為4個組:
①校園、網路流行語收集組。
②精美廣告語收集組。
③方言與普通話對照組。
④錯別字收集組。
2、要求:
(1)學生按語文能力和素養的高中低進行搭配分組,每組12—15人,推選一個組長負責,帶領本組人員合理分工,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2)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寫出書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圖片等各種形式),確定展示方式(如資料展覽、小品、搶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備。
在准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隨時了解各組准備情況並適時進行指導點撥。
(二)課堂展示過程
1、導入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嬰兒在世間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嗎?是「哇」的一聲哭喊,從這「哇」的一聲開始,就註定了我們將終生與語文結下不解之緣。在生活中,無論你是讀書看報,還是聊天上網,是鴻雁傳情,還是慷慨言說,都離不開語文,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語文,就沒有生活的精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語文世界,讓生活與語文來個最親密的接觸吧。下面請各小組組長帶領我們走進精彩紛呈的語文世界。
2、學生自主展示成果。
由學生主持,每組派出代表展示完畢後,由該組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適當點評、鼓勵。
第一組:校園及網路流行語收集組。
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語文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古板、枯燥,它是與時俱進的,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
如:我校學生中流行的:當某人做事成功時,他們便說「吃粑了」;當竭盡全力做某事時,他們便有「亮劍」精神:「死也要死在沖鋒的路上」;此外還有諸如:粉絲、大蝦、GG、MM、886、暈、汗、倒等網路流行語。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世界的精彩,也初步認識到使用字母、數字代替正規語言對母語的沖擊,認識到其優缺點及使用范圍。
第二組:精美廣告語收集組。
廣告語成為生活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其目的僅在於為銷售計,但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是勿庸置疑的,精美的廣告語同樣歷久彌香。
如聯想公司的廣告:「人類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它用問句引發人們思考,也用雙關的修辭,既告訴人們聯想這一思維方式對人類的重要性,又告訴人們聯想品牌的電腦產品對世界發展的重要作用。再如牙刷廣告,活用成語「一毛不拔」,告訴人們牙刷質量很好。
同時,還要正確認識廣告語中使用的諧音、雙關、誇張等修辭方法,避免受到廣告語的誤導。
設計這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妙處,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三組:方言與普通話對照組。
方言是語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同時成為學生學習規范化語言的阻礙,對學生學習掌握普通話、規范使用漢字等往往會產生不良影響。
如彭山方言中把「住」說成「坐」,把「團結」說成「tán結」,把「左」說成「zhǔ」,把「笨拙」說成「笨zhū」等,這些發音不規范的方言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正確進行書寫和注音。所以,設計這一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分場合正確地使用普通話和方言。
第四組:錯別字收集組。
之所以安排這組活動,是因為在學生中一些常用字的書寫錯誤比較多發,必須狠下決心加以糾正,而採取這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感興趣的,樂於接受的,也是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如,「吃」字在右邊「乙」上多寫一短橫,「看」字上方多寫或少寫一短橫,「震撼」和「震憾」不分等。此外,在街頭的各種招貼、廣告、傳單、菜譜等也存在諸多不規范用字的現象,如將「招工」寫成「召工」,將「醬肉絲」寫成「將肉絲」,收購「麩皮」寫成收購「夫皮」等,往往鬧出笑話。
3、活動小結及課後作業
教師總結此次活動,並要求學生根據此次活動的收獲或感受,完成作文《我在__________中學到了語文》。
附:板書設計
漫遊語文世界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美麗
❽ 人教版語文七到九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有哪些
(一) 探索月球奧秘(七上)
1、 人類第一次登月:、7、21,美國「阿波羅號」,阿姆斯特朗。
2、 中國探月衛星:2007、10、24,嫦娥一號。
3、 日期:朔——農歷初一 望——農歷十五 既望——農歷十六
4、 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嫦娥奔月 吳剛伐桂
5、 傳說月餅的來歷:朱元璋抗元起義
6、 月亮別名、雅號:玉兔、嫦娥……
7、 與月亮有關的古詩句,含作者、出處。
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8、與月有關的成語:山高月小 日月如梭
9、對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10、歌曲:貝多芬《月光曲》 阿炳《二泉映月》
(二) 黃河,母親河(七下)
1、黃河的相關知識:
①源頭:巴顏喀拉山 ②入海口:渤海 ③長度:5464公里
④流經:9省(青、川、甘、寧、內蒙、陝、晉、豫、魯)
2、神話傳說:河伯獻圖
3、歷史人物故事:大禹治水 龍門石窟
4、成語:涇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 河清海晏(形容太平盛世) 中流砥柱
5、俗語、諺語:跳進黃河洗不清 不到黃河心不死
6、詩句(作者、出處): ①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7、歌曲:《黃河大合唱》
8、廣告:保護母親河,就是珍愛自己的生命。
(三) 馬的世界(七下)
1、成語:一馬當先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
2、俗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風馬牛不相及 牛頭不對馬嘴
3、歷史人物故事:趙高指鹿為馬 田忌賽馬 九方皋相馬
4、古詩句(含作者、出處):
①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②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月風雨大作》
③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5、古代的車馬:駕二馬為「駢」 駕三馬為「驂」 駕四馬為「駟」
一車四馬為「一乘」shèng 天子——萬乘之國 諸侯——千乘之國
6、歷史上或傳說中的名馬: 的盧馬(劉備) 白龍馬(唐僧) 汗血馬 昭陵六駿(唐太宗)
7、藝術作品中的馬:徐悲鴻的《八駿圖》 《十面埋伏》
(四) 戲曲大舞台(七下)
1、京劇:由安徽的徽調和湖北的漢調及崑曲、秦腔糅合發展而來。
2、戲曲角色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
3、戲曲表現人物的四種藝術手段:唱、念、做、打
4、戲曲表現人物的五種技術方法:手 眼 身 法 步
5、中國戲曲之母——昆劇
6、東方歌劇——京劇
7、京劇旦角的四大流派及創立人: 梅派(梅蘭芳)、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尙派(尚小雲)
8、 臉譜:
紅臉 ——(褒)忠勇 黑臉——(中)猛智 黃臉——(貶)凶詐
綠臉、藍臉——草莽英雄 金臉、銀臉——(神秘)神妖
(五)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八上)
1、描寫戰爭的古今詩詞名句(含作者、出處):
①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賦》
③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毛澤東《七律·七征》
2、成語:馬革裹屍 四面楚歌 聲東擊西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草木皆兵
3、戰爭名言: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②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 ③兵民是勝利之本——毛澤東
4、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長勺之戰 淝水之戰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5、呼籲停戰的廣告語:戰爭是魔鬼,和平是天使。 停止戰爭,為了孩子。
(六) 說不盡的橋(八上)
1、有關的詩句(含作者、出處): ①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成語:過河拆橋 過河抽板
3、俗語、諺語: ①船到橋頭自然直 ②橋歸橋,路歸路 ——一清二楚 ③橋頭上跑馬——走投無路
4、歷史故事與傳說:
①當陽橋 張飛「當陽橋上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 ②1937年,茅以升主持修建錢塘江鐵路公路兩用橋。
5、橋梁之最:
①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河北趙州橋,建於隋朝 ②現存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蘇州寶帶橋,建於唐朝
(七) 蓮文化的魅力(八上)
1、別名:荷花、水芙蓉、芙蓉、碧波仙子
2、有關古詩文名句(含作者、出處):
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成語:
藕斷絲連:表面上好像斷了關系,實際上任牽連著或保持著聯系。多指愛情。
步步蓮花:原形容女子步態輕盈,後比喻漸入佳境。
三寸金蓮:原是中國裹足婦女的綉花鞋的美稱,後多指小腳。
4、其他: 荷花是高潔的象徵,人們常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座右銘。荷花還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我國古代民間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
(八) 獻給母親的歌(八下)
1、描寫母愛的詩歌:《紙船》冰心 《遊子吟》孟郊
2、格言、諺語: ①兒行千里母擔憂 ②養兒方知父母恩 ③天地寬大,母親恩大
④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九) 尋覓春天的蹤跡(八下)
1、詠春頌春的古詩名句:
①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③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2、傷春惜春的古詩名句:
①無可奈何花落去,是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②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王冠《送鮑浩然之浙東》
3、①春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②春花: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③春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④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晏幾道《臨江仙》
4、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十) 到民間采風去(八下)
1、中華民族重大的傳統節日以及風俗習慣:
①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吃湯圓 家人團聚 ②元宵節(燈節):農歷正月十五 觀燈猜謎
③清明:公歷4月4日或5日 掃墓 ④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吃粽子、咸鴨蛋、賽龍舟
⑤中秋:農歷八月十五 吃月餅 賞月 ⑥重陽:農歷九月九日 敬老
⑦除夕: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 燃爆竹 貼對聯 吃年飯
2、中秋節的古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3、重陽節的古詩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除夕、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5、語言與風俗:
①總角:指代童年。 古代兒童把頭發紮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出自《詩經》。
②垂髫:指童年。古代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出自《桃花源記》
③及笄:古代女子15歲時,把頭發簪起來表示已經成年。出自《禮記》
④豆蔻:指13、14歲的少女。出自杜牧詩《贈別》
⑤弱冠: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出自《禮記》 今天的成人儀式在18歲時舉行。
6、少數民族節日風俗:
①瑤族耍歌堂——農歷10月16日舉行,是歡慶豐收的盛會。耍歌堂也是青年男女對歌求偶,談情說愛的場所。
②藏族旺果節——秋收前,預祝豐收的節日。
③藏族雪頓節——6月30日。
④苗族四月八——農歷四月初八。貴陽市附近各縣苗族。
⑤彝族慶年節——農歷十月。
7、其他: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 (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 (100歲)
(十一) 古詩苑漫步(八下)
1、古詩中的離情別緒:
①思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濁酒一杯千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②懷親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歌佳節倍思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③送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2、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①詩中春:
春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春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春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②詩中夏: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③詩中秋: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④詩中冬: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忽如一夜春風,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古詩中的風花雪月:
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花: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雪:忽如一夜春風,千樹萬樹梨花開.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4、古詩中的山水風光:
山: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水: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冠《送鮑浩然之浙東》
5、古詩中的名勝古跡: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為了。——杜甫《望岳》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陳與義《登岳陽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6、古詩中的哲理勵志: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十二) 關於對聯(八下)
1、基本特徵: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平仄相協、意義相關。上聯末字為仄聲,下聯的為平聲。
2、著名的對聯: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卷雲舒。
(十三) 雨的訴說(九上)
1、描寫雨的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成語:雨後春筍 暴風驟雨
(十四) 演講 :微笑著面對生活(九上)
1、微笑面對失敗: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2、學會善待他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額上能跑馬,肚裡能撐船
3、做一個善於合作的人: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古訓:四海之內皆兄弟
4、寫好演講稿:首先、要選好話題 其次、觀點明確 第三、要注意運用表達技巧
(十五) 青春隨想(九上)
1、名言警句格言:⑴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孟郊) ⑵青春是美妙的,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蕭伯納)
(十六) 好讀書 讀好書 (九上)
(世界讀書日:4月23日)
1、書的比喻: ⑴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⑵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⑶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 (卡萊爾)
2、關於讀書的詩句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書左丞相二十二韻》
(4)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3、名人讀書方法
(1)朱熹「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2)孔子「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冰心:「創新法」讀書恨與古人同 (4)孟子「獨立思考法」:盡信書不如無書
4、陶淵明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5、培根關於讀書的名句:
(1)知識就是力量 (2)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准確。
(3)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緣成性格。
6、怎樣處理讀流行作品與讀經典名著的關系。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給朋友推薦一本好書 項目:書名 作者 內容 主題
8、擬定讀書計劃 書的目錄 時間安排 讀書方法
9、古人讀書的典故、成語、故事
⑴鑿壁偷光(匡衡) ⑵韋編三絕 (孔子) ⑶囊螢映雪 (車胤 孫康) ⑷懸梁刺股(蘇秦)
10、名人讀書故事 ⑴毛澤東 鬧市苦讀 ⑵魯迅 用辣椒驅寒
11、知識改變命運的事例: ⑴宋濂 讀書成為「明初三大家」 ⑵蘇秦勤讀書身揣「六國相印」
(十七) 金錢 共同面對的話題
1、最早的錢是:貝
2、最早的紙幣:交子
3、關於金錢的俗語: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⑵有錢能使鬼推磨
4、對待金錢的正確態度 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⑵通過自己的合法的勞動所得 ⑶不浪費
5、關於金錢的話題:哲人說:金錢是一個債主,借你一刻鍾的歡悅,讓你會付上一生的不幸
老百姓;金錢是飯,是衣,是車,是房
6、古人做法:孟子:富貴不能淫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十八)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1、陳涉仰天質問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成為智慧的化身;李白的「斗酒詩百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這樂而樂」;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心丹照汗青。」激勵過無數的青年;曹操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讓多少老年人煥發青春;岳飛的「 怒發沖冠憑欄處」使人頓生殺敵報國之情。
(十九) 腳踏一方土
1、現在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土地問題是: 水土流失 、 土地沙化、 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3、寫出3個與土地有關的神話傳說名稱: 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精衛填海
4、寫出3個與土地有關的成語: 滄海桑田 、 安土重建、 土崩瓦解
5、寫出2個與土地有關的俗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面朝黃土背朝天
6、 女媧造人的神話說明了祖先對土地的崇拜,開疆拓土是古代許多統治者成就霸業的目標。
7、與土地有關的詩歌: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觀刈麥》
(二十) 關於小說和戲劇
1、外國文學的人物畫廊中有四大著名的吝嗇鬼: 法國 (國別)莫里哀(作家)筆下的 阿巴貢、 法國(國別)巴爾扎克 (作家)筆下的 葛朗台、 俄國 (國別)果戈里 (作家)筆下的潑留希金和 英國(國別)莎士比亞(作家)筆下的 夏洛克 ;中國清代作家吳敬梓也塑造了一位著名吝嗇鬼,他的名字是 嚴監生 。
2、你知道「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是誰嗎?孔乙己,這是 魯迅 筆下的人物。
(二十一) 乘著音樂的翅膀
你知道《月光曲》的作者是_貝多芬,《二泉映月》的作者是_阿炳_。
(二十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1、孔子,名丘,字 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人們尊稱他為「 聖人」。山東曲阜「三孔」指的是 孔府 、 孔林 、 孔廟 。
2、《論語》是一部 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語錄體書籍,共20篇。它與《 孟子 》、《 大學 》、《 中庸 》、被 南宋(朝代)的 朱熹(人名)編入「四書」, 明朝成為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3、孔子宣揚一種剛正的人格: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他與人交往的原則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他具有謙虛的美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孟子,名 軻 ,字子輿 , 戰國時期山東人,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人們尊稱他為「 亞聖 」,主張施行仁政,重視民心向背。與他有關的孟母三遷故事說明了環境對人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孟子》對如何治國提出了許多重要原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以看出孟子對 民心向背 的重視。這種可貴的民本思想使《孟子》熠熠生輝。
5、寫出出自《論語》的成語3個:擇善而從、有教無類 見賢思齊 舉一反三
6、寫出出自《孟子》的成語2個:杯水車薪、不言而喻 、 捨生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