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年級上冊語文只背《行路難》的其一嗎
不是,九年級上冊的古詩詞都要背的
② 求人教版語文初二下冊的25課和30課共10首古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壁》 杜 牧(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0、詩五首
《飲酒》陶淵明(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③ 行路難在魯教版的哪本語文書上
在魯教版八年級上冊,上一課是陶淵明的《飲酒》,下一課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④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古詩詞
八年級下冊
(一)課內部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唐)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文天祥·明)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己亥雜詩】(龔自珍·清)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課外部分
【贈從弟】(劉楨·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無題】(李商隱·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歡】(李煜·五代南唐)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登飛來峰】(王安石·北宋)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0.《蘇幕遮》 范仲淹 北宋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⑤ 人教版高中語文的詩歌散文中行路難里的饈應該是羞嗎
兩個字的意思有相同也有不同,饈最基本的意思是美味的食品,一般不單用內,而是和其他容的片語合在一起用。比如:珍饈、饈膳等。而羞的意思1.感到恥辱:~恥。~辱。~惡。2.難為情,害臊:害~。~慚。~臊(sào)。~愧。含~。~赧(因害臊而紅了臉的樣子)。~怯。~澀。3.使難為情:~人。你別~我。4.進獻:「~玉芝以療飢」。5.同「饈」。所以兩個字有意思相同的點。
⑥ 河南省人教版高考語文李白行路難出自高中語文哪一本書
[詩詞]古典詩詞賞析——李白《行路難》
2009-03-19 來源:看中國網 作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題 解】
《行路難》共三首,這里選其一。大約作於天寶三載(743)從長安賜金放還之時。
《行路難》是古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本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抱負。表現了詩人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行路難 詩意圖 汪國新 繪
句 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面對豐盛的美酒佳餚,「嗜酒見天真」的李白,本該開懷暢飲,但他卻食不下咽。他說:金杯里斟滿美酒,一斗就要十千,玉盤中盛著珍貴菜餚,價值萬錢。但我推開杯子,丟下筷子,不願喝,也不想吃。可見心情是多麼苦悶抑鬱。
詩人沒有借酒澆愁,而是焦躁不安,有一種行動的渴望。他拔出寶劍,放眼四望,似乎在尋找什麼,又像要隨時擊出寶劍。他好像在尋找出路,要斬斷那些阻礙。但出路在哪裡?他試過,找過,卻無路可行。現在,他要去向何方,寶劍要指向哪裡,詩人心緒迷亂,茫茫然不知所措。
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想到了他。曹植被稱為才高八斗,盡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受到政治上的打擊,鬱郁不得志。接著,李白又想到了南朝詩人鮑照,並化用了他的詩句。鮑照也是現實生活中的被壓抑者,他在《擬行路難》之六寫道:「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顯然,這引起李白的強烈共鳴。
本詩起句極言宴席的華美,緊接著說對此了無心緒,是欲抑先揚的寫法。羞,同「饈」。「直」,同「值」。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遭受了挫折,遇到了迷茫。他想渡過黃河,堅冰卻堵塞了河流;准備登上太行山,卻又積雪滿山。詩人茫然四顧,不見坦途,不見春光,惟見大河高山,冰天雪地。這是詩人托物寓意,以山川的險阻說明世路的艱難。鮑照在《舞鶴賦》中說:「冰塞長河,雪滿群山」,李白這兩句也是從他那裡化出。
詩人感到寸步難行,有了暫時退隱的打算。他要閑居下來,垂釣在碧溪上,與山水相親,忽然又夢到自己乘船經過太陽邊。
詩人借用了呂尚(姜子牙)垂釣渭水的典故。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姜子牙隱釣於磻溪,後來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立為軍師。最終,他輔周伐紂,成了興周八百年的功臣。白居易在《渭上偶釣》詩中說他是「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李白所說的「垂釣碧溪」,也同呂尚一樣,並不是甘心隱居,而是時運不濟時暫且退隱江湖。因此,他又借用伊尹的典故,說明自己的期望。傳說伊尹將受命於商湯時,曾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之旁。於是,詩人也做起了這樣的夢。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呂尚、伊尹的人生際遇,固然增加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但畢竟是夢想,當他的思想回到眼前時,又不免焦慮起來:行路難啊,行路難!前路崎嶇,歧途甚多,我要走的那條現在哪裡?詩人在七言中用了節奏短促、跳躍的短句,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岐」,通「歧」。
李白畢竟是積極入世的。瞻望前程,他堅信目前的困境終將擺脫,總有一天,他要乘長風破萬里浪,揚起雲帆渡過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詩末,作者又唱起高昂的調子。他似乎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引吭高歌,以不可遏止的熱情和執著不渝的追求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雲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隻。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雲霧之中。「長風破浪」,用南朝宗愨故事。宗愨少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回答:「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這最後一句也有不同的理解。明人朱諫《李詩選注》卷二雲:「世路難行如此,惟當乘長風掛雲帆以濟滄海,將悠然遠去,永與世違。」也就是說,詩人一旦建功立業,便當功成身退,乘舟浮海。
評 解
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評論李白的七言古詩說:「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為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行路難》的感情發展,就體現了這種波瀾層生、變幻無窮的特點,它圍繞著理想和現實的沖突展開,通過瞬息變化的場景,生動地反映了詩人激盪起伏、復雜變化的內心世界:失望與希望交織,迷茫中有著期待,痛苦中掩藏著熱情,悲吟和嘆息中有著美妙的幻想與豪邁的高歌。
⑦ 九下語文書與行路難在一起的另兩首古詩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二首》:
行路難
作者:李白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答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觀滄海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