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

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

發布時間:2020-12-24 01:09:42

⑴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21課《圓明園的毀滅》的主要內容

本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毀滅的經過,專表達了作者對祖屬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和對侵略者野蠻、無恥行徑的無比痛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昔日的圓明園:

1、圓明園的位置與總體布局;

2、圓明園的種種景點,突出它在園林建築上的傑出成就;

3、圓明園內收藏的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突出它的文化藝術價值。

(1)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課文用較大篇幅寫圓明園的過去是為了讓讀者了解這座藝術的園林,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反應出被毀前後的不同,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圓明園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寫得完美,世人對被毀的圓明園就越是痛心。

不但用對比寫出了差距,更反應出了破壞者對我們國家歷史寶物的殘忍破壞,反應出當時的殘忍,也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懦弱無能反抗。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讓我們記住這段屈辱的歷程,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⑵ 《圓明園的毀滅》,主要內容20字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

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

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

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歷史事件: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賠款、協定關稅、開放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許多特權。

英國資產階級以為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傾銷到中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

1854年,英國首先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美國和法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英、美、法等殖民主義者掀起的「修約」交涉未能得逞。

就惱羞成怒,決定用發動新的侵華戰爭來實現其無理要求。1856年,再一次提出,仍被拒絕。1856年,英國和法國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正式發起戰爭。第二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清政府連忙派人議和。

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換約,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從天津北塘登陸進京,英法公使卻依仗武力,率艦隊蠻橫闖入大沽口。駐守大沽口的清軍開炮阻擊,英法聯軍狼狽逃出大沽口。

在通州談判時,雙方使節因枝節問題發生劇烈爭議,英國的無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絕,清政府將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當做人質。英法聯軍得知後立即進軍北京。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兩國以換約受阻為借口,攻入北京,當清政府歸還人質後,39人只活下18人,其餘人全部被殺,包括7名泰晤士報記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為了報復,英法聯軍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英軍名義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860年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

⑶ 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是表明了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又表明了圓明園的毀滅的痛惜之情。

⑷ 小學五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21課圓明園的毀滅的主要內容

第一自然段概括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的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最後一個自然段用精煉·准確的語言介紹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⑸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圓明園中主要特點是什麼

課文通過講述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是一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好教材。

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1課的課文。用反襯手法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5)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

第五自然段用精練、准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在建築藝術上,圓明園還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長春園的北端,原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其中有座「西洋樓」,由義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創建於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築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

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牆、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鋪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牆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築群。園內還收藏了極為豐富的舉國珍寶、稀世文物,堪稱是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⑹ 圓明園的毀滅的主要內容是什麼20字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

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6)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

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

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衰敗過程: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得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

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

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

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

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

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

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

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 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

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至此,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

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

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⑺ 圓明園的毀滅這課主要講了什麼

圓明園的毀滅這課主要講昔日圓明園的恢宏壯觀以及被毀滅的經過。第版一自然段概括闡權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第五自然段用精練、准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7)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

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

⑻ 圓明園的毀滅的梗概

1、圓明園的毀滅的梗概

這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

2、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圓明園毀滅的損失無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的景物和收藏的歷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講述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為。

3、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重點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

《圓明園的毀滅》是北京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的課文。這樣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後一個自然段用精練、准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⑼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學期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主要講了什麼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
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
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
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宏偉的宮殿,有輕巧玲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農村景色的「山莊」;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
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
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
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
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
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
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
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⑽ 五年級上冊語文21圓明園的毀滅主要內容 盡量短一點!

課文主要講了圓明園內的美麗景觀和數不勝數的歷史文物,然後因為侵略者的罪惡導致這一切都沒有了。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中心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