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閱讀過渡

小學語文閱讀過渡

發布時間:2020-12-23 22:52:26

『壹』 語文講課時的過渡語有哪些

為此、據此、以此、特、特做、特此、茲將、特予、擬於、定於、如版下、如後等。權

1、為此,指因此;因為這個。

茅盾《子夜》七:「他想到今天在此地所以碰不到熟人,也許原因就是為此。」

2、如下,指如同下面所敘述或列舉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1980年12月3日)》:「為了切實改變這種狀況,以利於新時斯總任務的實現,特對普及小學教育,作如下決定。」如:列舉如下;現將應注意的事情說明如下。

(1)小學語文閱讀過渡擴展閱讀:

漢英過渡語關系:

過渡語是指由於學習外語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對於目的語的規律所作的不正確的歸納與推論而產生的一個語言系統,而漢英過渡語則是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學習英語時所形成的不到家的英語。當母語是漢語的人學習英語時,他們就利用漢語的知識來掌握英語,從而組成漢英過渡語。

漢語、英語和漢英過渡語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組合與替換關系、滲透與擴散關系、「方言共享」關系。過渡語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是有系統的,它和自然語言有相同的特性和功能。它具有可滲透性、「僵化」 現象和反復性三大特點。

『貳』 小學語文閱讀,怎樣找過渡句,中心句

在語文閱讀里找中心句方法如下:

過渡句的判斷:過渡句就是連接上下文,由一個問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往往出現在段落末尾或段落開頭(不會再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有時也獨立成一段,內容上這個句子和上下兩端都有聯系,所以判斷時可以根據位置,也可以根據內容。

一個句子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提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這個句子就是過渡句。過渡句是一種常見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現,在兩個內容的接駁處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個句子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提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這個句子就是過渡句。過渡句是一種常見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現,在兩個內容的接駁處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總體上過渡句的作用是——總結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1、由一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情時需要過渡。

2、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3、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

4、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2)小學語文閱讀過渡擴展閱讀:

中心句一般在段落中位置:

1、一般在段的開頭的中心句起概括和總述作用。

2、一般在段的中間的中心句起承上啟下作用。

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歸納和總結作用。

4、起強調和增強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開頭和結尾。

參考資料:網路-中心句

『叄』 小學語文閱讀技巧有哪些

比如背書
張開嘴大聲讀,讀的時候速度要快,容易記
閱讀時做好筆記,找一個專用本

『肆』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如何過渡

一、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於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

二、回憶內容促進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後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

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寫讀書筆記,把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也要把自己閱讀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記下來。經常這樣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了。

四、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於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麼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後,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松自如。

五、 加強背誦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些有價值的材料,猶如常做體操增強體力一樣,可增強記憶力。據生理學家研究,重復的刺激可以幫助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

小學語文是基礎,一定要打好基礎,將來才不會吃虧,祝你學有所成。

『伍』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中學語文教師要了解小學語文的內容,可以在導入新課時提及小學語文所涉及的內容,內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容

*******************************
您好,答案已經給出,請您瀏覽一遍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回復我!
如果滿意請及時點擊【採納回答】按鈕
或者客戶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評價點【滿意】

您的採納,
是我答題的動力
也同時給您帶來知識和財富值
***************************************************

『陸』 小學三年級語文階梯閱讀95垂柳的過渡段是什麼答案也可以

第二自然段:垂柳不僅是最早的報春使者,還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木。

簡要說明:過渡段的回作用是承答上啟下。第二自然段的前半句垂柳「是最早的報春使者」是對上面第一自然段內容的小結,而後半句垂柳「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木」則是引出下文。

『柒』 小學語文如何使用過渡語

有時在聽課時不免會聽到:「好,課文我們讀了,下來我們寫字。」「第一段讀好了,我們來讀第二段。」等語文課堂過渡語。一節課下來使人感覺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斷斷續續、生硬發澀。這其實是沒有考慮教學過渡的藝術性。所謂課堂過渡語,是指教師在講授新的內容前,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定方法設計的簡練概括性的教學語言。巧妙的教學過渡,會對一堂課的教學大有幫助,在語文課堂上,所涉及的知識廣泛,若沒有一定的過渡語進行內容之間的銜接,那麼語文課堂便失去了「語文味」。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過渡語的使用,而且應不斷地優化過渡語。
一、課堂教學過渡語的作用
有人說,有魅力的課堂過渡語,是滋潤學生心靈的甘泉,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金鑰匙。那麼,它的作用具體體現什麼地方呢?
(一)巧用過渡語,使教學行如流水般自然。
課與課之間的鏈接、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都需要過渡語來起推動作用。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教師要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通過教師的過渡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隨著作者的思緒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感悟文本。
(二)巧用過渡語,培養學生語言的習得。
過渡語的語言一般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加上教師生動的表述,展現教師的教學特色,將給課堂增加美感,使課堂具有濃濃的「語文味」。學生在這樣的語言熏陶下,獲得語言的美感,對語言的習得將是一個很好的幫助,從而引起他們的注意,引發他們進行相應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思維。
二、課堂教學過渡語的巧用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我們最常見最熟悉的承上啟下的過渡方式外,還有哪些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呢?
(一)激趣性的過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在課堂中,要注意運用過渡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教學《霧凇》一課時,因為生長在南方的孩子很少見過冰封,所以我用過渡語:「隆冬時節,當北國大地萬木蕭條的時候,走進東北的吉林市,你卻會看到一道神奇而又美麗的風景。沿著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掛雪,戴玉披銀,如朵朵白雲,排排雪浪,十分壯觀。」渲染霧凇的神奇和美麗,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並自然而然地生發疑問,對文本產生「閱讀期待」,很想親自看看這么神奇而美麗的霧凇在作者的筆下是怎樣描述的,都能帶著興趣讀課文,一下子就體會到霧凇的奇特。
(二)評價式的過渡。
課堂教學中評價式的過渡語十分重要,它融入了老師對學生的贊美與肯定,也融入了對學生要掌握知識的指引,更是教師引導學生向更高處攀爬的一架階梯。教學《霧凇》一課時,學生的感悟十分重要,如何知道學生感悟到霧凇的美感,唯有通過朗讀來表達。文中有這樣一句:「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盪,湧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請學生來朗讀。我是通過這樣的評價讓學生一步步感受到霧氣繚繞的情境的:「我聽出來了,大團大團的白霧滾滾而來,但還沒有把樹木淹沒,誰再來讀?」「嗯,沿江十里長堤,蒼松林立,楊柳低垂,全都籠罩在白霧中了,誰還想讀?」「整個江面白霧騰騰,久不消散,燈光、樹影也模糊了,誰還想讀?」……這樣不僅不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把要求融入過渡語中,對學生的朗讀提出了期待性的要求。
(三)懸念式的過渡。
懸念的設置是老師圍繞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設計成一個富有誘惑力的問題,牢牢抓住學生的期待心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吸引學生深入學習,解開這個富有誘惑力的疑團。例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中,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能夠體會到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這是一個樣樣都有的園子,這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園子,在園子里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也包括「我」。那麼「我」為什麼能夠在園子里自由自在、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呢?這樣一個懸念提出來,就讓學生產生了一個大大的疑團。原來這一切源自祖父對「我」的疼愛與寬容,而「我」在文中反復回顧這些情節,就是反復在回味祖父對「我」的那份愛,即對於從小失去父母疼愛的「我」來說,祖父的愛充斥著我的童年。最後學生都明白作者通過文章表達的是祖父對自己的關愛,他十分感激懷念祖父。
(四)拓展式的過渡。
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很多拓展性的問題,需要從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出發去想像,最終得出個性化的答案。這樣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拓展式的過渡引導。
如《二泉映月》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師父」,為什麼不是「師傅」呢?於是在課堂教學中,就免不了進行知識的拓展了: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無錫是個大道觀,觀主會彈琵琶,人稱「鐵手琵琶」。道觀里有個幫工的女子,常痴痴地聽觀主彈琴,還懷了身孕。她生下一個孩子,小名阿炳。同族覺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丟臉,孩子剛生還容她活著,等阿炳四歲時送回道觀後,族裡就逼她自盡了……這個「師父」既是阿炳的父親,又是阿炳的老師。這樣拓展,學生就明白了「師父」一詞的由來,也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並漸漸感受到了阿炳從小就很苦命。
無論運用哪種方法,都需要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的目的靈活運用,也需要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錘煉教學過渡語,通過合理、巧妙地運用課堂過渡語開啟學生的思維,驅動他們靈動的心,激發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使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過渡語文字體驗中得到浸潤、感染和豐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閱讀過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