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怎樣標自然段

小學語文怎樣標自然段

發布時間:2020-12-23 16:28:38

小學語文的小節指自然段嗎

不一定,小節可能是一個自然段,也有可能是幾個自然段。一小節敘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

❷ 小學一年級人教版課文上冊自然段怎麼標識別

每段開頭標上數字,從第一段開始標1,第二段標2,以此類推
給個例子 1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整條右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盪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捨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
2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
3母親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只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才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
4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兩下,終於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隻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絡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額頭上。
5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6母親又遞給乞丐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7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8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對母親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9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前,向母親乞討,母親讓乞丐把屋後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他20元錢。
10我不解地問母親:「上次你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後,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後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後,還是放在屋前?」
11母親說:「這堆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
12我說:「那就不要搬了。」
13母親摸摸我的頭說:「對乞丐來說,搬磚和不搬磚可就大不相同了。」
14此後還來過乞丐,我家那堆磚就被屋前屋後地搬來搬去。
15幾年後,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電視上那些老闆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老闆只有一隻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盪一盪的。
16老闆用一隻獨手握住母親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您,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您教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老闆。」
17母親說:「這是你自己干出來的。」
18獨臂老闆要把母親連同我們一家人遷到城裡去住,做城市人,過好日子。
19母親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
20「為什麼?」
21「因為我們一家人個個都有兩只手。」
22老闆堅持說:「我已經替你們買好房子了。」
23母親笑笑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隻手都沒有的人吧。」
現在明白了吧,不明白在問哦

❸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教學生分段

分段方法、概括段意方法、列小標題方法
一、分段方法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凡是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有時作者採用「順敘」的方法,先寫原因,接著寫經過,最後寫結果;有時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結果,再寫原因和經過。不管文章怎麼記敘,我們閱讀時只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找出來,把它們單獨作為一段。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時間的變化來敘述的。閱讀時,我們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分析文段內容與時間的聯系,再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注意:不能每見到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句就把文段合為一段,而應以一個時間段的內容聯系為主。)
3、按地點的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我們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
4、按事物的內容和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幾事寫人的文章,多可採用這種方法分段。我們在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那麼,一個方面就可歸為一段。
5、按文章的結構分段
有些文章的開頭有個總起段或接尾有個總結段,有的兩者都有(即總分總、總分、分總結構)。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在分段時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連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進行綜合概括)
一個段落只有一個自然段組成,先看看有幾句話並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找出每句話中的重點詞或中心詞語,然後把這些詞語連起來,組成一句通順的話。
一個段落有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概括出各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把這些自然段意思綜合起來,最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歸納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話,都有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在一個有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段落里,與段的中心聯系密切的詳寫的自然段,就是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就以重點自然段的意思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歸納段意)

❹ 小學語文自然段起什麼結構是哪些結構

自然段是是表現文章層次的最小結構單位,自然段結構有普通段、開篇段、過渡段和結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對話段,多見於文學作品。

「自然段」也稱「標點段」,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層次和段落組成的。一個層次通常包含若干個段落,所以又稱為「大段」或「功能段」。

段落是文章內容在表達時由於分述、轉折、強調等情況造成的停頓,是表現文章層次的最小結構單位。它在形式上有明顯的外在標志(通常是首行縮進兩格),一望便知,無須辨析,所以習慣上又稱「自然段」。

段內的句子與句子、句子與句群、句群與句群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安排,也體現某種層次關系。層次和段落有聯系,又有區別。層次著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靠內在的邏輯性來顯示區別;段落側重於文字表達和讀者理解的需要,是話語中相對獨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現。

(4)小學語文怎樣標自然段擴展閱讀:

其他文體中自然段的表現方式:

1、詩歌是分行寫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換行空格視為一節(自然段),詩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為分節的標志,如《帳篷》、《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話或詩歌等「換行空格」寫,這樣的自然段就不能看成兩個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採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寫,如《諾言》、《心願》等。按理說應把對話劃在相應的自然段中,但是,不把對話劃到相應的自然段中對文章的理解也無影響,因此現在教學中普遍把這樣的對話每起一行也算一個自然段,這樣使教學簡化,效果也好。

4、書信體文章的自然段標序號,我覺得是從問候語開始,稱呼與落款、日期不標序號,因為這是相對固定的書信體特有的格式;而問候語和祝頌語因人而異,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時不一定只有一個自然段,還可能有兩三個自然段甚至更長。

❺ 怎樣來劃分課文的自然段

一、時序法

有的課文按時間轉移的先後順序安排。顯而易見,表示時間性的詞可以用來作為分段的依據。如《十萬里長街送總理》就可按「靈車到來前→靈車通過時→靈車開過後」的時間順序分為三段。再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也可按「天還未亮→中午的時候→黃昏的時候」的時間順序分段。

小學生語文課文分自然段的方法是什麼

二、空序法

參觀、訪問和游覽所記敘的事物、空間位置不同或者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可以按空間位置的先後順序分段。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內洞(出洞)」等游覽地點的先後轉移來分段。

三、地序法

按照事物發生的地點、先後移動的次序組織材料的課文,可以按地點移動的順序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舊居參觀的路線,「上尾場→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間→曬谷坪」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

四、事序法

完整地記敘一件事或者以客觀事物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課文,可以按事件發展的階段性來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為什麼借箭(發生的原因),怎樣借箭(發展經過),借箭結果(事件結果)來劃分段落。此外,《跳水》、《飛奪滬定橋》也可按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來劃分段落。

五、事類法

有的課文通過寫幾件事來表達主題,分段時可考慮按不同事情來分段。如《將相和》可以按「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件事來分段。

六、總分法

有的課文是以作者的思路為線索去組織材料的,往往採取「總起——分述——總結」的形式來表述,那麼分段時就應按「總——分——總」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總起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寫了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最後總的概括再寫桂林的山水美。

除此以外,還可以不同的代表人物為依據分段,如《再見了,親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為依據分段。還有的課文既可以按地點的先後變化,也可以按事件發展的順序分。如《渡船》既可圍繞如何給小孩看病這個中心事件的發展經過分段,也可以渡船為線索分段,按「乘船回村→船到河心→船到對岸」考慮分段。

❻ 小學語文自然段起什麼結構,是哪些結構

文章段落之抄開頭的作用襲
⑴總括:總起全文,引出下文。 ⑵再分別從結構上、內容上作答。 具體從三個方面思考 :
⑴對上:開篇點題,照應題目; 或
① 開篇點題,照應題目; 開門見山,點出文章的主題;或 ② 開門見山,點明主題; 本身: ⑵本身: 渲染…氣氛; 突出表現了… ⑶對下:引出下文…
或①引出下文 為下文…作鋪墊 或埋下伏筆); 或②與下文…形成對照 或相呼應); 或③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❼ 小學一年級自然段怎麼分小孩應該怎麼理解

如何教一年級的孩子認識自然段? 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下: 簡單告訴學生開頭空了兩個字位置的就表示一個自然段.

❽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標自然段是什麼意思,怎麼標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標自然段意思是對文章內容進行劃分。每一個自然段前都空兩格,所以自第一段起,只要首字元空了兩格就是一個自然段。

自然段劃分層次,即通過對段落的分析,分析出這個段落在文中有幾個意思,這幾個意思又是怎樣一層一層寫下來的。

自然段常見的組合方式:

1、順承式: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

2、並列式:在一段話中,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存在的。

3、總分式: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還有先分述再總結。

(8)小學語文怎樣標自然段擴展閱讀:

劃分文章段落,可以參考上述分層的幾種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還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總起句;有的在段尾,即總結句;也有的在中間議論部分或人物語言中)。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

分別舉列如下:

1、《夾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並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又如《秦兵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馬俑規模宏大」,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沒有中心句,可根據主要意思概括為:「江主席來到南開大學閱覽室,與青年學生一起吟誦詩詞並談論古典文學常話。」

3、《碧螺春》各段則可以小標題形式概括各段內容。

❾ 小學語文課文怎樣用分段符號

小學語文課文用分段符號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專就是一個自然段。屬

2、每一段的段後用雙斜線劃分,也就是在段落後畫//。

3、/是放在段尾的,段首不需要。

4、逗號用於一句話的結尾,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9)小學語文怎樣標自然段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2、按地點的變化分段。按地點的變化分段,就是以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分段。先要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找出表示地點的詞語和句子,然後把同一地點的內容歸並為一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必須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寫事情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總—分結構分段。總—分結構的文章就是指總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後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結束。

❿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雨點兒怎麼分自然段落

每段開頭標上數字,從第一段開始標1,第二段標2,以此類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怎樣標自然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