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題;2、教學目標(三維目標);3、重點、難點;4、教法選擇;5、教學過程(導入、新知識講解、總結、布置作業)6、板書設計;7、教學反思
㈡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模板
去看下「易百特教師網」吧
各個年級每一課都有範本
可以下載下來 自己再修改下
㈢ 小學語文教案格式
一、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襲、難點
三、教學准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a、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b、學習生字詞
c、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d、小組討論、交流。
e、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
3、指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
4、小結,拓展延伸
5、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科的重要分支,形成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它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分析方法,解決教學 問題,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科學性、再現性和操作性。課堂教學設計屬於微觀教學設計的范疇。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系統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所以教學設計的范圍可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從整體上教學設計可概括為以下三個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設計、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鑒於我國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 最多的一個層次,而且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系是不完全對等的。 教案是「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的體現,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師怎樣講好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常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後果是便於學生的知識增長,而不利於他們的能力培養。 教學設計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所以對學習者進行特徵分析是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步驟,體現了現代教學理論的鮮明性。它強調教師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辨證統一,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學設計非常重視對現有媒體的設計和充分 利用,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少數教師圍繞媒體而展開課堂教學的設計活動。教學設計也非常重視教學目的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因而從傳播學的角度上看,制定教學目標和實施評價教學系統分別具有前瞻和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信息傳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㈤ 小學語文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寫時有格式嗎
語文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寫時有格式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㈥ 寫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有沒有什麼框架或者學得快的方法
教學設計是有個框架,基本包含:課題、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這部分又大致分為導入、新課、拓展延伸、課堂練習、課後作業布置等)、教學反思。
(一)課標分析
分析《課程標准》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每本教材和每個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學生分析
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
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四)教學目標
1.按課程標准確定課堂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2.教學重點與難點
(五)教學策略
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准備。 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准備。
(一)課前探究部分
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准備和探究的問題及方案要求。
(二)新課導入部分
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及導入方案,要著力於起到「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
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包括板書)。
2.寫出每個教學步驟(含設計目的和意圖) 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原則: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3.設計出以任務型教學指導下的師生互動方式。
( 4.爭取准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9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四)課堂總結部分
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五)課後作業部分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要求:
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
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