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一篇課文是怎麼講完的,步驟大概是什麼
最後留下家庭作業,基本一節課就完了,有需要可以適當做課文的背景故事,祝你成功。,給學生標注課文生詞(讓他們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好詞好句,段段的分析課文句子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讓他們回去預習)
Ⅱ 小學語文的課文一般分為兩課時上完,那麼第一、二課時分別講些什麼內容呢如何安排兩課時的教學內容
你有教學用書嗎?可以參看來補充你的教學內容。我建議你研究一下回《課程標准》,明答白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語文除了生字詞和課文之外,最重要的內容是語文能力。
如果是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可以完成你說的生字詞的問題,光是靠學生自己查字典完成,是比較低效的,你必須組織有效的字詞教學。這是小學語文應該做的。
而課文的大致內容,不用你教,學生一般也能看得懂,你要引導學生多關注「怎麼寫」的語文表達寫作手法的學習和實踐。
真不行,建議去讀讀有關的小學語文名師的課堂實錄,去了解一下別人的教學情況。閉門造車是沒法成功的。
Ⅲ 人教版小學語文經典課文有什麼
《漁夫的故事》《匆匆》《金色的魚鉤》《趵突泉》《趙州橋》《少年閏土》等。
Ⅳ 小學語文網課會講些什麼內容呢
可能除了講課本上的知識以外,老師還會相應的拓展很多課外的童話或者是知識。
Ⅳ 關於小學語文第一課時該講什麼
這個問題是所有老師都要面對的,許多大課直接從第二課時上起,也許正是這回個原因.我想也許要注答意以下幾個方面,與您探討:
1、注重三語:導入新奇,創設情景引人入勝;過渡語啟迪思維,小結精巧,語言優美;總結語精煉,富於詩意。
2、讀通課文方法要多樣性,可以用比賽、游戲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同時巧妙評價(師生評,生生評)鼓勵學生。
3、學習生字詞要帶動學生識字興趣,把識字與課文,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互教互學,不要老師一人唱獨角戲,同時要選代表性的字示範寫字.也可以追本溯源,說字的演變,部首的含義教學生熟記,事半功倍。
4、在課後安排拓展環節,可以體現老師的大語文觀,突出課堂的增量。
不過,最根本的是要熟讀課標,做好教學設計,一定要把握好課文與本單元,乃至本冊的關系,突破重難點,用好評價引導學生學習。否則,只會出現課上熱熱鬧鬧,下課啥也不知道的結果。課堂氣氛再好,也不能算一堂好課。
Ⅵ 小學語文課怎麼講有什麼步驟或心得嗎
你好!
如果想要把講課氣氛做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就要對著學生的興趣下功夫版。
首先,上課權前的准備。
1.做好精美的課件。[如果可以安裝字體,就安裝些漂亮的字體,學生們看得高興,興趣也來了]
2.准備稿子。[要提問什麼問題,要講些什麼,都提前列好]
3.練一練字。[板書寫得清秀有力又干凈會得到學生們的喜愛]
4.拓展延伸。[最好准備些跟講課內容相關的游戲,學生們的興趣會大大提高;再或者是拓展閱讀]
5.整理形象。[形象是很重要的]
6.保養聲音。[清脆的聲音是關鍵]
7.預習充分。[學生們預習充分,問出的問題都能回答]
其次,上課當天要投入感情,繪聲繪色的講,學生們積極,就給多一些問題,不太積極,就縮減一些問題,多一些拓展閱讀什麼的,這也需要課前准備充分,這樣,可以避免提出了問題沒有學生回答這樣的尷尬氣氛。
最後,想要給學生們留下好的印象,就盡量不要拖堂,學生對課間是很看重的,本來時間就很短,再拖堂,好印象就會破碎,下一次還有試講,學生們的興趣會打折扣。如果一節課講不完,就選兩節課,早下課可以,但不要一節課講不完,到該上第二節課的時候剛好講完就不好了。
我能講的大概就這些了,保持好的心態,認真准備。
望採納~
Ⅶ 小學一年級語文都講什麼
我們所學的是教科版語文,主要是識字和寫字,說話練習和寫話都有,積累運用等知識。能讓學生正確書寫漢字,按照筆順去寫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一段通順的話。
Ⅷ 小學語文課,主要學什麼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4.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Ⅸ 小學大語文講的是什麼
《大學語文》是全國高等學校網路教育統考公共基礎課程之一,課程內容以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順序和文學體裁分類,共十三章內容,分別由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唐宋詩、唐宋詞、唐宋文、古代戲曲、古代小說、現當代詩歌、現當代散文、現當代戲劇、現當代小說、漢語基礎知識和寫作構成。本課程統籌分七個模塊進行講解。
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對中國古代和現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學流派和文學現象有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鑒賞,從而達到讓學生能自覺地學習並繼承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同時,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最後通過課程考試。
我認為大學語文科要開。無論沖哪個方面來說,大學還是應該開語文課的,(一)語文是對我我們自己文學的學習,可以加強我們自身的認同感。(二)大學語文對於一群初出家庭的青年人而言是對精神的進一步洗禮,因為語文給人的教化度是最深的,它不同於政治,歷史,那種直接反映,他是一種慢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三)大學語文可以增加一個人的涵養,豐富一個人的思想。(四)大學語文可以為民族,國家,培養下一代的文學精英。雖然在大學里年輕人不是很愛語文課程,不過,你不可忽視那一小群在大學語文課程上的學生,也許,在他們當中就有未來的魯迅,巴金........ 這只是我個人的見解
Ⅹ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第一課講的是什麼
《觀潮》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由遠及近,奔騰西去的過程。寫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表達了對大潮的驚嘆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