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江雪小學生語文教案

江雪小學生語文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3 10:52:25

小學語文教案格式

一、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襲、難點
三、教學准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a、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b、學習生字詞
c、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d、小組討論、交流。
e、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
3、指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
4、小結,拓展延伸
5、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Ⅱ 幼兒園古詩大班《江雪》教案怎麼寫

幼兒園古詩大班《江雪》語言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古詩的意境。 教學准備: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方法:愉快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麼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麼?(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麼?這幅畫上是什麼季節?冬天會怎麼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麼?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麼?帶著什麼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麼?(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操作:畫出這首古詩中你認識的字寶寶,畫出來給後面的老師讀一讀,你讀的對不對,然後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星。 2、總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3、作業 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如果有問題可以繼續追問 望朋友採納 謝謝!

Ⅲ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年級一班共有學生46人,經過一年級的努力,學生取得了一些進步專,如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屬方面,是一套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它填補了小學生語文學科超前學習的空白,能滿足廣大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要求。正是為更好地培養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學到不少知識,今天就讓我帶你去採摘成功的果實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http://ufae81.chinaw3.com/xiaoxue/er.html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Ⅳ 大班快樂國學啟蒙教案《江雪》怎麼寫

老師:同學們,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畫。看,回一輪明月掛在床前,答詩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親人。是哪首詩?
學生:學生讀詩。
老師:繼續詩詩,楓葉如火,比二月的春光還要艷麗,詩人不由停車駐足觀望,想想看,是哪首詩?
學生:楓橋夜泊。
老師:有河嗎?有船嗎?想想看,哎喲,想不出來。你說
學生:山行
老師:好,請你來讀。
學生:山行。
老師:你不僅會欣賞,而且還會想畫面。這是看詩好的方法。來看這一首。這是?
學生:望廬山瀑布,學生集體讀
老師: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唐朝著名詩人柳宗元寫的一首詩。師板課題。讀
學生:江雪
老師:打開課本,大聲讀,讀出節奏,讀准字音不要怕,自己讀
學生自由讀詩。
老師:大家讀得真好,這位女同學來讀
學生很慢地開始讀,江雪
老師:嗯,看畫面,很好,你把音都讀准了,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好嗎?看黑板,媒體,把書放下。

Ⅳ 一年級我愛學語文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校園生活版的豐富多彩。

2、依據權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教育。

3、觀察與演示結合,培養學生願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入學常規教育。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正式成為小學生了,你們高興嗎?

2、讓我們一起唱首歌嗎?(上學歌)

(二)討論學習

1、你們喜歡學校嗎?為什麼?

2、討論。

(1)看圖說一說,圖上都有誰?在干什麼?

(2)小學生在學校里都可以做些什麼?你還聽說學校里可以做些哪些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像,採用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四)情景練習。

1、圖上的老師和小朋友分別說了什麼?

2、模擬練習。

(1)情境一:師生交流。(上學路上。)

老師:清早,我在上學路上遇見一個同學……

這個同學:老師早!

Ⅵ 求一份4到6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案(任意一課)詳細要求請看問題補充,可以發到我郵箱,謝謝各位了!

(A)說說你有什麼理解的性質是什麼

課件製作兩個門,一個門,說:「美麗的大自然」,另一扇門,上面寫著「神秘的性質。」 BR />
部門:學生,性質,既神奇和美麗,你想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或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嗎?打開門(學生用滑鼠點擊)

[評論:課件設計的雙門,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們自己選擇,完全主動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活動。

(B)欣賞大自然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圖(課件出示)

1。看到這些美麗的畫面,請您談一下自然界最美麗的?
2。面對大自然的美麗,你最想說什麼?

3。探討了祖國美麗的自然風景區。 (課件出示的自然風景圖的祖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感情)

點評:依靠教師的教科書,拓展教學空間,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麗,使用的課件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長期的訓練積累學生的語言材料會越來越豐滿。
<BR]

(C)探索大自然的魔力/>播放錄音:語言的本質,

真是太棒了。

總也看不懂

粗心的人誰不愛學習,從來沒有看到。

師:大自然的神奇的是,它有自己的語言,它告訴我們許多獨特的語言。上周,老師布置大家回去收集語言的本質,收集呢?

1。性質的語言,你的小組收集的方式,你的團隊想告訴你。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一些組畫,一些編譯的童謠,有的組寫的句子。)

集團錄,收集代表的組頭的顯示。教師審查。

點評:這部分的設計團隊,搜集資料,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真正進入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人才對頭性能。

4,保護環境的活動

面對如此美麗,如此神奇的自然,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你汲取教訓,「紅領巾」,這些地方寫的警示標志(課件草坪,森林,園林,動物)

[點評:學生在課外據悉立即可以用在現實生活中,鍛煉的機會,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五,總結

美麗和神奇的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的環境,我們只關心的植物和樹木的自然,自然可以更好地服務我們,給我們一個更舒適的環境。

[評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能力,覺得自己在實踐中觀察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綜合技能,能力,相互合作。「綜合性學習」活動,營造一種氛圍,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的狀態,和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尋找信息和報告各種形式的查找結果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擴大語言學習的內容,形式,渠道,使學生學習的語言了廣闊的空間,語言,體驗學習的樂趣。

Ⅶ <江雪>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千山、絕、萬徑、蹤、滅、蓑笠翁等詞意思,在想像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中理解詩意。
2、背誦、默寫《江雪》並在語境中運用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江雪》的語言美及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新課引入
出示:一幅畫面,畫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著小船上垂釣。
請學生組織語言說說畫面的情景。

二、反復朗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直至成誦。
2、學生品味詩語言。
師:畫面好空曠,情景好凄涼,背景好寥廓,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畫作者卻只用了20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贏得了眾多人的稱贊,你們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四、了解背景,體會感情
1、你們猜一猜,作者寫這首詩可能是什麼時候。
老師隨機介紹讀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東)所以人們稱他柳河東,20多考中進士,博學多才。32歲那年參加改革,成為核心人物,名氣很大,誰知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降幾級,十年後才被召回,後又被貶到更偏遠的柳州,46歲那年在憂悶中病逝。這首古詩,就是詩人被貶到永州時所作。當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無生機的世界裡,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獨釣的情景,他會那麼想呢?
2、指導朗讀,讀出苦悶,煩惱,或者讀出堅貞不屈,在讀熟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五、嘗試運用,加深體會。
師:我們現在學古詩,一邊為了了解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積累優美豐富的言語;三是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曠無人,俱寂無聲,頗有一種:「 」的感覺。
2、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詩句「 」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嗎?

六、拓展閱讀,開闊視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寫有一百四十餘首詩,大多的是抒寫被貶後心情愁悶,只得寄情山水田園的詩。
把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六、總結學習,抄默古詩
提醒容易寫錯的字 蓑 笠 獨,先抄寫生字,再或抄寫或默寫古詩。

Ⅷ 人教版小學語文所有古詩教案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
《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像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卧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像畫面,體會情
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像。
2.學生反饋,把所想像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像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准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准,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像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像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像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視頻《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像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像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准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視頻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閱讀全文

與江雪小學生語文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