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素養的內涵

小學語文素養的內涵

發布時間:2020-12-23 02:08:50

❶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應包含哪些內容

所謂「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內代發展要求的聽容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聽說讀寫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以上回答為北大教授解讀新課標「語文素養」內涵的相關段落。)

❷ 什麼叫語文素養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必定涉及語言知識學習,知識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麼知識,如何教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可見,《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❸ 小學生語文的基本素養

什麼是語文素養?《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版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權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有人把語文素養分為了三個層次,即操作層面、實施層面和基礎層面。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在我們的實踐中認為它是可持續發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內在修養和外在能力的綜合。

語文素養是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非物質基礎。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綜合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無論是哪個學段的學生,都應該具備本學段相應的語文素養。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和語文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而且也表現為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❹ 什麼是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指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版維品質、品德修權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4)小學語文素養的內涵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素養提升素養:

在學習語文課本知識、課外閱讀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實踐修養,學習如何與人交際、如何解決問題等。實踐是語文知識素養提升的有效辦法,也是理解語文知識的有效手段,更是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另外,學習琴棋書畫,對理解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❺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 各行各業都非常的重視人才的引進,都需要對人才的能力進行科學的測量、評價,以便進行交流、交換,這就離不開考試。 對當前的學生來說,考試不僅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畢業考試,作為對學習成績和所具能力的評價,各種各樣的考試將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學習必將伴隨一個人終生。 從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直接影響到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 他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是非常奇特的,有時候他們的作文既具有概括性又有誇張性,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成分。 通過那些奇妙的想像力,在兒童的筆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向我們走來。從小學語文考試形式和命題來看,並不能適應兒童的思維和特點,而是在不斷地要求學生適應考試。小學語文考試所要考察的內容應該是一種文化積淀,但在很多情況下都只是用客觀題的考查方式來進行,對於詞語、句子乃至閱讀的考察中選擇題分數值過高。 面對如此龐大的漢語詞彙和語法組合,考試成績中偶然性的因素比較大,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僥幸心理、偷懶意識,而不願認認真真寫字,潛下心來學習。 而且語文的學習應是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學生可以為美好的想像,可以為詩情畫意的語言折服。但許多語文命題,只關注小學語文課本的語段閱讀,實際上是將一篇篇鮮活的課文抽掉靈魂和血肉,成為一個個面目可憎的考點骨架。這樣命題的導向作用,只能讓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所以綜合來看,目前中國的語文考試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並不能反映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充滿著偶然性因素。這種考試對於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在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教育場所學校首當其沖的變成了人類競爭的最初戰場。 深重的社會壓力通過父母這個社會杠桿間接的傳導給了天真無邪的小學生,他們被迫放棄了快樂和游戲的天性,置身於應試教育的大潮之中,成為了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這種被動的甚至於是強加的不情願的狀態讓孩子們的內心感沖突,很多小學生產生無奈的厭煩焦慮情緒。結果導致了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等方面的心理變化,同時也會導致軀體方面的不適,如緊張性頭痛、四肢厥冷、疲乏無力、表淺性胃炎等,學生考試是經常不斷的,這種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的話,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和應對
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個考試與學習問題呢?有無折中的實施辦法呢?其實,如果教師意識到目前的新課標教學並能親自參與實踐的話,便可以改變這種被動的應試和快樂的學習之間的尷尬。

(一)教師要學會變通,要找準定位。
既然目前中國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是衡量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標准,存在就有和理性。因為這種教學能夠保證相對的公平性,所以才能夠被選擇成為最佳的評價方式和人才選拔。在很多方面雖然並不完善,但是目前也無法尋找更為有效地替代方式。 學校和教師顯然還無法與之抗衡,但是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以豐富人文性為基準,通過注重對於文化傳統、對於知識的關注來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眾多優秀的地方,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高雅的還是通俗的,都向我們展現了豐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現著人類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種復雜的個性追求、情感體驗和希望寄託,優秀的文化總是包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對自然和人性也是充滿著探究的精神。這對於啟發學生追求真善美,養成良好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會改變他們對於傳統的機械的語文學習的錯誤認知,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考試,還要注重成才,這些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二)培養語文興趣,實現自我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語文教育學者的在其論著中都提到了這一點。一個學生首先具有了語文的興趣,才會主動進行學習,才會自主地選擇學習。目前的語文應試教學並不能完全的激發學生對於語文內容的興趣,也就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造成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先進行興趣的培養,學生自己必須積極的端正態度,從自身的興趣出發進行語文學習,先慢慢的建立興趣,慢慢的將閱讀的習慣培養起來,這樣就會有助於考試,在順應學生自身的性情的基礎展開方能收效最佳。 有了興趣的培養,就必須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他們自己進行自己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願望進行自己的培養,在這種教育之中,當事人既是一個教育者還是一個被教育者,充分的喚醒自我的意識,充分的根據自己的心理和興趣特徵出發。

(三)尋找課外讀物,參加各類語文活動
課外讀物是教材的有效補充,教材由於選擇的經典性能夠帶學生帶來一定的閱讀興趣, 但是這種興趣隨著反復的閱讀就會不斷的降低,其持久性是不長的,而且教材和應試相掛鉤的,是語文應試教育的試驗場。 為了保證這種語文學習興趣的延續,就有必要積極的進行拓展,尋找合適的課外讀物,夏丏尊先生非常的支持這個看法,認為「課外讀物是教材閱讀的升華。 課外讀物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滿足學生不同差異性體驗,從而為閱讀教學形成一個包裹,更好地指點課內閱讀。 」語文學習也是一種實踐性參與程度比較高的教學,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高度的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語文教育的融合也要納入到實踐性的范疇之中來,只有在不斷地實踐參與之中,才能夠讓活動在心靈之中得到強化,鞏固美感的影響力,可以積極的把實踐融入到課堂之外,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學生參與到各種戶外的讀書活動之中,可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朗讀教學,獲取更為充分的審美體驗,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現在學校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團體,像學校的讀書會讀書角等學校組織團體,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一起閱讀,並在閱讀中得到藝術提升和思想的升華,還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

❻ 小學語文素養涵蓋的兩個內容是什麼

一、命題原則
1.有利於展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風范,體現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根據教育部當前關於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內涵質量建設之路的總體要求,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3.有利於進一步學習、貫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推進國家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推廣普通話。
4.兼顧不同地區教師的實際狀況,注意命題的綜合性和普適性,有利於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強調運用教育原理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不提倡死記硬背。
6.命題體現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考查內容涵蓋一般素養和專業素養,以考查專業素養為主。
二、命題范圍
1. 掌握漢語拼音、語言文字規范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
命題說明:
本項主要考查:《漢語拼音方案》的基本內容;漢語拼音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標點符號用法》《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等文件所涉及的國家關於語言文字規范的相關內容;有關語言文字運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題及解析:
判斷題。
韻母ü跟聲母j,q,x,n,l拼的時候,ü上兩點可以省略,寫成ju,qu,xu,nu,lu。( )
解析:正確答案為「錯」。韻母ü跟聲母n,l拼的時候,ü上兩點不能省略。
簡述題。
「出發」與「發出」字序調換了,詞義也不相同了。把它們同時用在一句話里——「七連長向戰士們發出了出發的命令。」是不是很有趣?請任意選擇下面的一組詞語,模仿例句說一句話。
(1)報警、警報 (2)舞伴、伴舞 (3)當家、家當
解析:只要能用上一組里的兩個詞語,所說的話意思正確即可。
2.了解基本的文學常識,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
命題說明:
了解中外文學及文學史的基本常識,如:文學史上的一些重要流派;各個時期最主要的文學樣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他們的主要作品;文學作品中最基本的一些表現手法等。熟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的70首古詩,能知其大意、體會其感情。具體命題則限定於「課標」附錄的序號為單數的35首古詩。
例題及解析:
選擇題。
下面詩句中哪句詩與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描述的情景是同一季節?( )
A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C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D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解析:本題應選C。A、B、D的季節分別是冬天、秋天、夏天。
選擇題。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成語都出自《韓非子》,該書作者韓非是戰國時期哪一家學術流派的主要代表?( )
A 道家 B 法家 C 兵家 D 墨家
解析:本題應選B。 《韓非子》的作者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3.熟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的主要內容,准確把握「課標」的基本理念。
命題說明:
本項主要考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基本理念,語文課程目標(重點是階段目標,第四學段除外)的基本內容,「實施建議」中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的核心觀點。
例題及解析:
選擇題。
「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 )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中提出來的。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解析:本題應選C。
簡答題。
課標在「教學建議」強調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請簡要談談你對此建議的理解。
解析:
(1)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超量的機械的做題練習,不但無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2)「多讀書,好讀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興趣。
(3)「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助於學生吸收人類的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健全人格等。
4.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評價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案例。了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相關理論,把握漢語文教學的特點和規律,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命題說明:
了解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及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相關理論,能運用上述原理分析、評價所提供的具體案例;針對具體教學情境,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觀點和方法。本項考查形式主要是簡述題,選手只要根據題目要求答出要點即可,不直接考基本概念。
例題及解析:
簡述題。
著名特級教師斯霞在教學「滅」字時,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透明的玻璃杯里點燃一根蠟燭,然後在杯口蓋上一塊玻璃,火漸漸熄滅了。試用恰當的教學理論來解釋、分析這一教例。
解析:
(1) 針對會意字的特點,有助於學生對字義的了解和字形的識記。
(2)形象生動的直觀演示,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簡述題。
於漪老師在教「宇宙里有幾千萬萬顆星星」這句話時,一學生問「萬萬等於多少」,結果引來鬨笑。有學生說「萬萬就等於億」。於老師隨即追問:「既然如此,為什麼用『萬萬』而不用『億』?」沉默了片刻,有學生認為,用「萬萬」聽起來更響亮,而且「萬萬」好像比「億」多。他的回答又引來一片鬨笑。但於老師當即予以肯定:「你實際上發現了漢語修辭中的一個規律,字的重復可產生兩個效果,一是聽得清楚,二是強調數量多。」這時,大家都用欽佩的目光看著那兩個學生。
請就此教學片斷談談你的認識。
解析:
(1)於老師及時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合理、恰當地利用問題或「錯誤」,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
(2)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兩位學生,於老師巧妙地尋求答案的「合理性」,及時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3)於老師具有扎實的漢語言文字功底,所以能從容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意外」,因學定教,順學而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領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有關精神。了解《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
命題說明:
本項主要考查從事教育工作應具備的相應道德規范及法律素養,涵蓋教育教學中所涉及的相關道德規范、法律常識以及自覺應用法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規范及法律為考核重點。
例題及解析:
選擇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 )的公民。
A 未滿十四周歲
B 八到十六周歲
C 未滿十六周歲
D 未滿十八周歲
解析:本題應選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章第二條明確指出:「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6. 明確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了解近期國內外的重要時事和社會熱點。
命題說明:
了解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基本理論觀點。了解近期發生的國內外的重要時事和社會熱點。
例題及解析:
選擇題。
海峽兩岸實現「三通」,是指哪「三通」?
A 通航、通婚、通郵
B 通婚、通商、通郵
C 通航、通郵、通訊
D 通航、通郵、通商
解析:本題應選D。和台灣地區實現「三通」,這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件大事。
7. 了解自然、社會、人文等領域的其他基本常識。
命題說明:
本項主要考查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與小學語文教學息息相關的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常識。
例題及解析:
選擇題。
下列簡稱正確的是?( )
A江蘇簡稱「蘇」;雲南簡稱「雲」
B貴州簡稱「貴」;山西簡稱「西」
C新疆簡稱「疆」;海南簡稱「瓊」
D湖南簡稱「鄂」;湖北簡稱「冀」
解析:正確答案是A。值得注意的是雲南省的簡稱是「滇」或「雲」,貴州省的簡稱是「黔」或「貴」。
三、答題流程
試題包括選擇、判斷、連線、填空、簡述等題型,共15分。試題按組編號,1-4題為客觀題,只需選答3題,每題3分;第5題為必答的簡述題,6分。
具體答題流程為:1.現場選號;2.限時答題;3.現場評分。

❼ 小學語文素養的內涵

小學語文素養,針對的是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就應當具備的語文知識、自身基本素質和修養。語文素養是分階段的,在什麼階段就應當具備什麼語文素養。學習和修養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在基礎階段,就應當把基礎打牢固,要想樓建的高,地基就得打得深,打的寬廣,打得堅實。因此,小學語文素養,是語文素養的基石。
語文,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萬象。 學生在學好教科書的同時可以擴展閱讀教科書或老師推薦的書籍、文章,來擴展知識面和提高自身內涵。
深味人間真情,在語文的樂章上譜寫愛與美的贊歌;體悟人生真諦,在語文的妙筆下閃耀理性的熠光;歷經社會百態,在語文的書卷上嬉笑怒罵;徜徉自然之樂,在語文的天堂里展現鍾靈毓秀的奇絕。
吟一首短詩,博得滿堂喝彩;
寫一篇美文,贏得大家青睞;
問一個問題,收獲無限精彩。
鑽文學,品美文,彰顯大家風范;
讀《三國演義》,看《紅樓夢》,引人無數情思;
讀讀神話、童話,馳騁想像的空間;
背背詩詞、駢賦,扣住文化的脈搏。
一篇散文,在纏綿緋惻中體會肝腸寸斷的凄苦;
一出戲劇,在曲折迂迴中迭出動人心魄的震撼;
一首詩歌,在含蓄凝練中讀出超脫凡世的清遠;
一部小說,在潮起潮落中成就驚世駭俗的嚮往。 每個學生在小學階段,提升語文素養的方式方法,在總體上來說,應當以老師、家長、社會引導為主,注重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❽ 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

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1.核心素養的內涵
要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首先就要理解和把握「核心素養」和「語文素養」的內涵及其實質。「核心素養」是一個舶來品,國外最早提出「核心素養」概念的,是國際經合組織(OECD)啟動的DeSeCo研究項目,該項目認為,核心素養是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擁有成功快樂的生活,進而促使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素養。隨後,歐盟、美、英、法、德、澳等國相繼加入到有關核心素養的建設與研究中來。歐盟認為核心素養是使個體終身發展的基礎素養;英國認為核心素養是個體為適應將來生活所應具備的關鍵技能;法國認為核心素養是構建終身學習的基礎;德國認為核心素養是指在不同場合和情境下做出准確判斷和科學選擇的能力;澳大利亞的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為有效參與未來社會不斷發展中的工作形態與工作組織所必須具備的能力[2]。
受國際核心素養研究的啟示,我國學者結合我國國情和教育等的實際情況,對我國教育領域中的核心素養也作了相應的研究。如鍾啟泉認為核心素養指的是跟個體未來職業上的實力和成功的人生密切相關的,覆蓋了知識、能力、動機和人格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崔允�t認為,核心素養是根據社會發展方向和未來社會所需的人才來決定學校培養目標和培養任務的一個類概念;張華認為核心素養是人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高級能力和人性能力[3]。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不難發現,國內外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大都限定在學校教育和入職培訓之前,而且都強調其對學生終身發展的作用。據此,我們可以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做這樣的概括: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為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在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需要的、解決復雜問題和不可預測情境的最關鍵和最具生長性的素養。
2.語文核心素養
長期以來,教育界和社會各界人士對語文素養及其構成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有學者指出,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語文素養[4];有學者認為,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等,將優秀的語言成果加以內化,從而使自己達到的修養[5];還有一些學者根據課標中的相關闡述,對「語文素養」的構成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巢宗祺認為,語文素養由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文學習方法與習慣、語感、思維品質、識字寫字能力、�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和思想觀念等構成[6];王榮生認為,語文素養由四個層次構成:顯性言語行為、指揮言語行為的「智能因素」、參與指揮這些行為的直接心理因素、言語行為的主體背景和外部環境[7];韓雪屏認為,語文素養由基礎層面(包括言語主體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審美情趣、文化品位、語言積累、知識視野、智力發展、個性人格等等)、動力層面(包括語文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行為意志等要素)、實施層面(包括語文感悟、語文思維、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等要素)和言語操作層面(是顯露於外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活動)四個部分組成[8]。
綜合上述學者對語文素養及其構成要素的分析,我們認為,語文素養就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而獲得的知識、能力、思維方法和人文素養等,它由語言運用、思維發展、審美情趣、文化傳承、品德修養等構成。那麼,語文核心素養就指的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適應未來社會要求的、解決實際問題和特殊情境所需要的最有用的語文思維品質。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中最本質和最重要的東西,是語文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且最能體現語文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素養的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