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師的那一刻,教師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具體來說,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對學生。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於教學的開展。②給予學生鼓勵。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教學也如此,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之間的差別,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獲得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放下嚴厲的批評、呵責,多鼓勵、表揚學生,發現他們學習的閃光點,給予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的語言、表情,對學生的刺激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③多給學生肯定的目光,鼓勵的目光。多誇獎孩子們「好極了」「你真棒」等,教師還可獎勵學生小紅花、作業本等物品,這樣讓課堂氣氛積極向上,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學生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有旺盛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於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是用說教去教育學生,學生不再用死記硬背來學習。通過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於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合。
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學中我們常採用的游戲有以下幾種:①找朋友。教師用卡片製作成相對的正反義詞、漢字組合、拼音的生母與韻母等,讓學生拿著其中一張去找另一張。一學生說:「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裡,誰是我的好朋友。」與其他學生的卡片對上了就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錯了就說:「錯錯錯,趕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師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標有漢字的商標、廣告和自製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學生分組去的櫃台逛,比比誰的收獲多。游戲要求學生能正確讀出桌上的識字材料,這個游戲檢查了學生的課外識字情況,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③猜猜猜。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謎語等。
三、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佔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四、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願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於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慾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活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不適宜,呈現消極、沉悶的局面,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窒息智慧火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發現和總結,相信這樣的教學能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邀游在知識的海洋。
❷ 如何將幽默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
教學中,幽默能給人以親切、輕松平和等的感覺
1、教師語言中的幽默含蓄性
含蓄是一種美,是一種藝術,是教學語言藝術中的內涵,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離不開含蓄性的語言藝術.如:
(1) 言近皆遠法.唐代史學家劉知己在《史通·敘事》中說道:「言近而旨遠,詞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不盡.」他告訴我們敘事說理不要把話說盡,要給聽者或讀者留有思考的餘地,可見「言近皆遠」也是教學的語言藝術.
(2) 說古論近法,就是在教學中,說話不照直說,而是採用說古論近的比喻.宋呆學者就說過「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語忌直」、「脈忌露」這就是要求教學語言要含蓄.適當地用積極的說古論今法,話里有話,或弦外有音,可以使教學語言意味深長,增加感染力,使學生回味無窮,樂意接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迂迴設問法.這種語言藝術是指繞著彎子設問,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波濤和理智思考的飛躍,讓學生在情感與理智結合處得知識、明事理、受教益.迂迴設問,一般設計三個層次,一是問,二是誘,三是歸納,層層深入,扣人心弦,啟人心智,動人情懷.常常達到語半功倍之妙用.
(4) 親切委婉法.就是指根據語言傳遞與轉換的需要.教師要把講授語言的內容和教學語言的組織說得委婉、曲折、親切.使學生感到有一種快感、美感和親切感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教與學雙方關系融洽,情感相通,和諧自然,從而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2、教師語言的幽默感,對於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成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態起到重要作用.事實表明,富有幽默感的老師,學生總是喜歡的,師生間的情感也必然融洽.但是教師幽默感與相聲、戲劇、電影、電視重點幽默不一樣.課堂上的幽默是一種莊重的幽默.莊重是指教師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幽默是指教學形式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沒有莊重,幽默就會失去基本內涵,沒有詼諧,莊重就會缺乏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
❸ 怎樣才能使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生動有趣
把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和故事聯系起來,以講故事的方式去講課,可學生多互動,不能一味的講述而不互動。
望採納,謝謝!
❹ 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
❺ 怎麼才能讓枯燥無味的小學語文的課堂生動有趣
多做實踐哦
多互動
多看影片
才能讓枯燥無味的小學語文的課堂生動有趣
❻ 如何做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氣氛活躍起來
1、在課堂上增加情境教學。
說起情境二字,我感覺就是身臨其境地接觸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身臨其境地說出課文中的語言。據此,很多學校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有更直觀地感受。可我們在農村小學,沒有這個條件,那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去創設情境。實驗證明,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活躍學習。經常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們會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利用這一方式,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同樣,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我們也採用情境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小木偶的故事》這一課時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課文是一篇童話,裡面有幾個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這些童話角色的對話,描寫了他們說話的表情和動作。我想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描述中運用提示語。那天我們班上剛巧得到衛生紅旗,我就請班上平常積極發言的劉松晨同學來表演。我小聲對劉松晨說:「今天我們班上得紅旗,你高興嗎?」他點點頭,我又接著說:「那你就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蹦蹦跳跳地跑進教室,最好說兩遍,好嗎?」劉松晨同學就一邊跑著,笑著,報告這個好消息。接著我要學生把劉松晨的表情、動作、報告的內容說一說。結果看了表演後,大家都開心極了,之後,學生都爭著要去表演課文中描寫的角色,語言活動熱烈地進行著,表情也豐富地變化著,思維也非常活躍。下課後,學生還爭著要在操場上排演。這節課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情境創設竟然能帶給學生這么多的學習樂趣,帶給學生這么大的學習勁頭。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育缺乏兒童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方式,鮮明生動的形象不見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論化的概念。說教和訓斥即便對於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卻常常施加在兒童身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怎麼能喜歡?課堂氣氛又怎麼能變的活躍?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要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把課上得好懂、有趣,學生真正喜歡。
2、在課堂上注意朗讀方式的變化。
語文課堂教學很大一方面是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的。所以朗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老師上課除了採用師范讀、學生齊讀、個別讀之外,不會再用其他的方式了。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來還是很有活力的,可是學生是否真的願意去讀,是否真的用心去讀,卻不可知。換個角度,就是我們成人,在每一天的語文課上都是這樣老一套的朗讀,感覺不到新鮮的感覺,他們的學習勁頭會高嗎?顯然是不會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靈活地改變方式,除了以上朗讀方式,我們還可以採用男女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老師與學生合作讀,或者是文中講到小松鼠在儲存糧食,老師可以這樣說:「小松鼠,小松鼠你在做什麼呀?」就這樣貼近孩子們那好奇的心,喜歡新鮮事物的心,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理由不高漲,課堂氣氛也沒有理由沉悶。
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其次還需要我們教師要擁有很高的語言藝術。因為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調劑課堂氣氛的武器。教師語言除了要規范外,還要鮮明、生動、幽默風趣。教師使用趣味性的語言,學生聽起課來會精神振奮,課堂氣氛會活潑。
教師語言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45分鍾的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然而在45分鍾的課堂上,如果是老師一味地說教,學生長時間會感到疲倦,造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靈活地改變語調的高低,把握好節奏;同時也要注意語氣的變化,讓學生感覺到你是在與他們對話。除此之外,要想調節好課堂的氣氛,還要主要最重要的一點--趣味性,這樣比空泛地說教更具有效力,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記得在識字教學時,教「伐」和「代」這兩個字的區別,我就生動地告訴同學們:那一撇就像是一個大刀,把樹給砍倒了,就是伐了,學生聽後,頓時從剛才的沉悶中一下蘇醒過來,紛紛用動作做伐這個動作,學生的聽課熱情在這一句話中得到了觸發了。還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別的學生在講話,我知道他們不是真的想講話,一定是在剛才的聽課中感覺到累了,想放鬆一下,這時我說:「個別的學生趕快把嘴巴的小拉鏈拉上。」學生頓時都笑了,這樣課堂氣氛也得到了很好地調節,學生也感覺到有趣,在後面的教學中,學生更樂意去聽去做。
教師是課堂的駕馭者,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修煉對象。課堂氣氛也需要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調劑,使平靜的課堂也盪起圈圈漣漪,使孩子們的內心也燃燒起智慧的火花。
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起著重要的功能。心理學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狀態、情感狀態、意志狀態、定勢狀態及思維狀態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密切相關。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法枯燥,那麼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於課堂學習、經常分心;學生就會不動腦筋、思維僵化。因此,要想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就必須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採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用自己飽滿情感性和幽默性的語言去喚醒孩子放縱的心。只有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這樣的學生才是快樂而積極的。
❼ 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1在表演中學習:
昨天在學習《三個小夥伴》這篇文章時,因為是一篇童話故事,所以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在理清課文之後,我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書中的小野豬、小袋鼠和小象,包括那棵小樹,孩子們也真的是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主角,興致勃勃的再現了文中的故事。待表演完,放學後,其中一個表演的孩子趙梅鍵跑來甜甜的笑著對我說:「老師,我今天很開心!」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也是甜蜜無比!
2在講故事中學習:
我一直很喜歡在課堂中穿入一些故事,不僅可以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通過故事告訴他們另外一些做人的道理,同時也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
在學習識字6這篇課文時,識字6隻是單純的12個詞語竄成一篇韻文。(原文:夜晚繁星 亮晶晶 爺爺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螢火蟲 牽牛 織女 北斗星)學到螢火蟲時,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關於螢火蟲的故事:在晉朝時,有家貧學子車胤,他酷愛學習。每到夏天,為了省下點燈的油錢,捕捉許多螢火蟲放在多孔的囊內,四五十隻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蠟燭。他利用螢火蟲光刻苦學習。最後官拜吏部尚書,成為了一位有大學問的人。你看,這就可以在故事中教給孩子們一個小道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後面,還介紹了牽牛織女的故事,讓孩子們增長見識。
3識字教學貫穿古今: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不僅是教孩子們怎麼讀怎麼寫,給孩子們介紹一下字的古往今來,給這個生字加一點神秘色彩,我想孩子們會記得更深刻,而且還會明白一些作為一個人該承擔的責任感。
今天教學的一個字就是「夫」字,看起來很簡單,甚至可以不必書空。但我沒有這么簡單的放過。和學生一起書空夫字後,我問學生,這個字和哪個字是好朋友,「天!」學生一下子答上來。「天字是大字上……」「加一橫!」毫無疑問,孩子們搶答出來了。我給孩子們解釋,大指大地,加一橫表示天,比地還廣大的是天,為什麼夫字的一撇是出頭的呢?王成聖回答「夫指的是人。」我補充,夫指的是成年的男子,說明男子漢大丈夫比天還大!這樣,從一個字,孩子們略有體會,古人造字多麼睿智。
4在游戲中學習:語文課的練習里有口語交際,今天上的口語交際是如何轉達別人的意思。在游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把班級分為8個組。我准備了8張紙條,紙條上寫著不同的八句話,每一組一張紙一句話,游戲要求第一個孩子看完紙條上的內容之後悄悄地轉達給第二個孩子,直到本組的每個孩子都傳達完畢,最後由最後那個孩子說出轉達的話。由於孩子年紀問題,個別差異,記憶准確與否和傳達准確與否,所以到最後大多都不是原來的那個句子了。但是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們個個參與進來,一邊傳達一邊領悟傳達的基本要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一定會掌握得恰到好處!
5唱歌的方法學習:在學習識字6這篇課文時,識字6是由12個詞語竄成一篇韻文。(原文: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爺爺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螢火蟲 牽牛 織女 北斗星)這篇韻文很好的表達了夏天夜晚的美好,孩子們學習完之後也是歡欣鼓舞。在課文結束時,我播放了兒童歌曲《小星星》,大家一定記得這首歌的旋律,輕快舒服!當然我不是讓孩子們唱這首歌,而是把識字6的韻文當成歌詞,讓孩子們隨著旋律去唱!孩子們唱得很開心,在歌聲中再次體會了夏夜的美好燦爛!
6 畫中有語文,語文中有畫:一年級練習7中學用字詞句,根據圖畫認字,這些圖畫是古人記事的字。字如其畫。這樣的一幅文字畫,讓學生認完再畫一畫,就更有意思。在學習中,孩子們又認識了大自然。
7 利用課文插畫,練習寫話:幾乎每一篇課文都有插圖,我每天要求孩子們學了課文之後,再根據課文插圖看圖寫話,盡可能的放飛他們的思緒,展開想像進行描寫。這樣,利用現成的插畫,孩子們的思維又有了一次伸展和磨練。
❽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有趣
小學生正處於兒童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小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愛玩、好動以及強烈內的好奇心容。而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由於教師應試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老師必須與時俱進的拓展自己的眼界,改善古板的教學方法,學習新的課堂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懂創新的新時代少年。而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變的更有趣,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老師的教學風格、多媒體的運用以及實行獎勵制度等一些手段來讓整個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
❾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才能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一、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語言魅力來粘住學生.\x0d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那為什麼一部分學生會感到語文課枯燥無味呢?原因之一在於教師的課堂語言.高爾基曾引用過一個謎語:'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說明了語言這一特徵.所以能夠駕馭語文課的教師是憑借其特有的語言魅力來緊緊扣住每個學生的心靈,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語言,引導學生學得知識,發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x0d1、鮮明、風趣、親切的有聲語言.\x0d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要有鮮明性.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重復哆嗦,講得過多,但觀點、概念又不鮮明,用詞褒貶義不分,缺乏對比,這樣講課,必然失敗.生理學規律表明,'對大腦半球的某一區域所進行的孤立的、持久的刺激,必然會使人處於昏迷和睡眠的狀態'.由此看來,教師語言的鮮明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實踐中,凡是成功的語文教學,都是要言不繁,重點鮮明,突出規律性知識,這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x0d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必須生動有趣.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就會融洽,課堂氣氛才會活躍.教師不應該扳著面孔上課,滿口嚴肅的話,如果這樣,學生就會如芒刺在背,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教師要善於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的語言寓庄於諧,以情寓理,效果往往比直說、比嚴厲批評好得多.一次,學生抄襲作業,怎麼教育呢?課上我說了這們一段話:人們不是說,天底下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嗎?連雙胞胎也不可能長得一模一樣.可這一次我們班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批改作業時我發現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樣,比如這個嘴角往下歪,那個嘴角也往下歪,比雙胞胎還要厲害.請你們幫助我解答解答這個問題.學生先是煞有興趣地聽,接著表情有點緊張,最後大聲笑著說:'抄'.毛病由學生自己診斷,教師只要順勢而下,指點良葯就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答問題、分析問題乃至質疑問難,常有這樣那樣的差錯,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時此刻,指責、批評,定然把事情搞砸,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一兩句風趣的、富於幽默感的話,是安慰劑,定心丸,能消除學生的窘態,幫助他們跳出困境.例如學生回答偏離題意,教師如果說:'你全錯了.'那無疑是往他頭上澆一盆冷水,使他在同學面前難堪.當然風趣、幽默,不可濫用,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機運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油嘴滑舌截然不同.\x0d2、自然、得體,富有啟發性的體態語言\x0d我們知道,低段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不夠強,只有對一些具體的、活動的、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才容易集中和穩定.這些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用較多的體態語言來配合有聲語言.\x0d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伴隨說話的表情、手勢及其他動作等.這些有形而無聲的體態語言,有時能夠直接表示某種意義,有時能夠起到加強有聲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x0d體態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根據實驗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氣,55%來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見,體態語言在傳遞信息中的作用多麼重要!豐富的富有表現力的面部表情,恰當、自然的動作,都可以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給小學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x0d'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一次,我提問以後,一個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想舉手又未敢舉手.這時,我立即向他投去熱情、信任的目光,從這目光中,學生獲得了信心和勇氣,大膽地站了起來.他回答時稍有猶豫,我又投以鼓勵的目光,暗示他:'別緊張,你說對了.'學生的緊張感消除了,思維的閘門豁然打開了,繼續回答了下去.\x0d二 讓語文課堂成為互動、交流的平台\x0d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其過程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語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發展,真正地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舞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如同魚兒在水中奔跑、跳躍、呼吸新鮮空氣.\x0d比如:復習漢語拼音(聲母23個、韻母24個、整體認讀音節16個).如果讓學生背,再默寫,他們會厭煩的,怎麼辦?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聲母,若不完整,補充,再按順序讀、打亂讀、開火車讀、指名讀,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如果韻母也這樣做,那多枯燥呀,頓時,我想到讓一個學生念,我和學生們比賽,其中四人上來板演,看誰寫得又對又快.我在黑板上故意寫錯幾個,結果我只得了及格,全班學生只有一人不及格,三人占錯格子,其餘全對.大家哈哈大笑,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說:'嘿嘿,我真棒,超過了嚴老師'!'哎呀,你們真了不起,告訴我,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卻掌握得如此好,有什麼法寶嗎'?學生們各抒已見,有的說:'我把每個漢語拼音寫在小卡片上,下了課就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戲.'有的說:'我發現了規律,前鼻韻母有兩個口袋,其中有一個相同,是 『n』口袋,後鼻韻母卻有三個口袋,其中有兩個都相同'.有的說------我當時傻了,學生們竟然有那麼多好的方法,真是出乎意料.\x0d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語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發展,真正地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舞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如同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跳躍、呼吸新鮮空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