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本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以學生讀為主,正確處內理好讀與教師的導容之間的關系。
為什麼要以學生的讀為主呢?
第一,讀,既是我國傳統語文學習的精髓,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科學有效的方法。
第二,讀為主,是閱讀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決定了的。
第三,只有讓學生讀,才能真切地體會課文的深意和情味,悟出文章的道理。
二、 以學生讀為主,還要處理好讀與思的關系
三、 在讀中培養語感,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四、 重視情感的熏陶
五、 加強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
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經常在課堂上講紀律,但學生不聽。是因為老師對每位學生太重視。
課文選材不當是主要問題,例如小學課文里選用的翻譯作品多數都很不恰當,例如紀伯倫的東西、雨果的東西,很多很多所謂名家的東西。由於翻譯的緣故,帶有翻譯文章洋式表達法,對於兒童形成典範的中文表達非常不利。還有一些政治正確表達拙劣的作品例如「劃了一個圈」之類,還有似是而非、觀念偏執的《少了一個馬掌釘》,《一枚金幣》,還有看了讓人毛骨悚然而語言牙磣的關於捐眼角膜的那篇。這么糟糕的教材怎麼教啊。
扔了草帽就可以躲過轟炸,消滅敵人,還要分析其中的智慧。讓人想起清朝的大臣認為英國人的腿不會打彎,摔倒了就怕不起來。何其智慧!!
問題:太亂,太吵,課堂效果不佳
原因:上課的時候有好多同學講話、起鬨
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提一下些低年級,並且非常容易的題目給他們做,然後不用舉手的方式去向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回答,答對後大力的表揚,鼓勵。以後題目慢慢的加難,就算他沒有回答的出,你也不要去批評他。與此同時:逼! 對一些必須掌握的字詞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讀和默寫出來。並規定一定的處罰措施。對一些經常性偷懶,屢教不改的給予適當的處罰,並告之父母,要家庭配合。上課時使用分組討論法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㈣ 小學語文問題
膝 溪
B D C A
互幫互助 勤勤懇懇 無微不至 堂堂正正 積極發言 朝氣蓬勃 唇槍舌劍 能歌善舞 艱苦努力 可塑之才
在各門功課中,語文是我最感興趣的,其他的就學的差勁了。老師對我進行了嚴厲地批評,但又鼓舞我要認真仔細地學好各門課。我明確了學習目的和態度,學習有了提高。
B
㈤ 有關小學語文教師招聘的幾個問題
1、是講課,不要太緊張,放鬆些
2、自己提前准備
3、不要吧
4、不要太過緊張就行,否則難辦了···
㈥ 關於小學語文的問題。請幫忙,謝謝
,
代人受罪的人(替罪羊 ) 思想陳舊的人(老古董 ) 目不識丁的人(睜眼瞎 ) 隨聲附和的人(跟屁蟲)外強中剛的人(紙老虎 ) 不明事理的人( 糊塗蟲 )
2,
什麼樣的人最勇敢(視死如歸 )
什麼樣的腿是最長的(一步登天 )
什麼樣的胃口大無邊(氣吞山河 )
何處學步是笨蛋(邯鄲學步 )
哪裡撈針是空想(海底撈針 )
3,
獨腳難行(孤掌難鳴 )
欲知山中事( 可問砍樵人/須問砍柴人)
4,用李白的詩形容你和同學的友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
三顧茅廬(有備而來/好難請/架子不小)
六點鍾的分時針(頂天立地 )
十步九回頭(難舍難分 )
回答者:瘋情無限 - 大魔法師 八級 1-23 19:17
1.代人受罪的人( 替罪羊)思想陳舊的人( 老古董) 目不識丁的人( 睜眼瞎) 隨聲附和的人( 應聲蟲) 外強中剛的人(紙老虎 ) 不明事理的人( 糊塗蟲)
2.什麼樣的人最勇敢?視死如歸
什麼樣的腿最長? 一步登天
什麼樣的胃口大無邊?氣吞山河
何處學步是笨蛋?邯鄲學步
哪裡撈針是空想?大海撈針
3.獨腳難行,孤掌難鳴
欲知山中事,須問砍柴人
4,用李白的詩形容你和同學的友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5,歇後語
三顧茅廬(有備而來
)
六點鍾的分時針(頂天立地 )
十步九回頭( 難舍難分
㈦ 關於小學語文課本的一個問題
下面是原文自己看吧
那天早晨,我去上學,去得非常晚,我好害怕被責罵,特別是,阿麥爾先生跟我們說過,他要考一考分詞規則,而我連頭一個字都不會。這時,在我的頭腦里冒出了逃學、去田野跑一跑的念頭。天氣是那麼暖和,那麼晴朗!我聽見烏鴉在小樹林邊鳴叫,普魯士人正在鋸木廠後面的里貝爾草地上操練。所有這一切都比分詞規則更吸引我,但我還是頂住了誘惑,加快腳步向學校方向跑去。
從村政府門前經過的時候,我看見許多人站在小布告欄前。這兩年來,所有的壞消息,諸如吃敗仗啦,徵兵征物啦,還有普魯士佔領軍司令部發布的命令啦,都是從那裡來的。我邊跑邊想:「又有什麼事嗎?」
當我跑著穿過廣場的時候,正在布告欄前和徒弟一起看布告的瓦克特爾鐵匠朝我高喊:「小傢伙,不用趕得那麼急;你去得再晚也不會遲到的!」我以為他在跟我開玩笑,便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進阿麥爾先生的小教室。
正當我對這一切感到驚詫莫名時,阿麥爾先生在椅子上坐下,用剛才對我說話的那種既溫和又莊重的聲音,對我們說道:「孩子們,我這是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①兩省的學校只准教德語……新的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請你們專心聽講。」
這幾句話使我驚呆了。啊!這些壞蛋,他們貼在村政府布告欄上的就是這個消息。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只是剛剛學會寫字!今後永遠也學不到法語!法語就到此為止了!我現在是多麼悔恨自己蹉跎光陰啊!悔恨自己從前逃課去掏鳥窩,去薩爾河溜冰!我的那些書,我的語法課本,我的神聖的歷史書,剛才背在身上還覺得那麼討厭,那麼沉重,現在卻像老朋友一樣,讓我難舍難分。
還有阿麥爾先生。一想到他就要走了,再也見不到了,我就忘記了以前的處懲和挨打。可憐的人!
他身著漂亮的節日盛裝,為的是慶賀這最後的一堂課。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麼村裡的老人都坐在教室後面。這好像在說,他們後悔從前不常來學校。這也像是對我們的老師四十年的優秀教學,對今後不屬於他們的國土表示他們的敬意的一種方式……」
「我不責備你,我的小弗朗茨,你可能受夠了懲罰……事情就是如此。每天,我們都對自己說:算了吧!我有的是時間。我明天再學。現在,你知道出了什麼事……唉!我們阿爾薩斯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把教育拖延到明天。現在,那些人有權利對我們說:『怎麼!你們聲稱自己是法國人,可你們即不會說也不會寫你們的語言!』……我可憐的弗朗茨,造成所有這一切,責任最大的並不是你。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
「你們的父母沒有盡心讓你們好好讀書。他們寧願把你們打發到田裡或紗廠里去幹活,為的是多掙幾個錢。我自己呢,難道我一點也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也是經常讓你們到我的花園澆水以此代替學習嗎?當我想釣鱒魚的時候,我不是隨隨便便就給你們放假嗎?」
我時不時地從書本上抬起眼睛,看見阿麥爾先生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注視著周圍的一切東西,彷彿要把這個小小教室里的一切都裝進目光里帶走……可想而知!四十年來,他一直呆在這個地方,守著對面的院子和一直沒有變樣的教室。唯獨教室里的凳子、課桌被學生磨光滑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自己親手種下的那棵啤酒花如今爬滿了窗戶,爬上了屋頂。這個可憐的人聽到他妹妹在樓上的卧室里來來回回地收拾行李,想到自己就要告別眼前的一切,這對他來說是多麼傷心難過的事啊!因為,他們明天就要動身了,永遠離開自己的家鄉。
他竟然還有勇氣把我們的課上完。習字過後,我們上了歷史課;接著小傢伙們一起唱起了Ba Be Bi Bo Bu。教室後頭,奧澤爾老人戴上了眼鏡,兩手捧著識字課本,跟我們一起拼讀。我發現他也一樣專心,他的聲音由於激動而顫抖,聽起來很滑稽,叫我們又想笑又想哭。噢!我將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最後的一課……
突然,教堂的鍾聲敲了十二下,而後是祈禱的鍾聲。與此同時,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完回營的號聲在我們的窗戶下回響……阿麥爾先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面色十分蒼白。他在我的心目中,從來也沒有顯得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他說道,「我的朋友們,我……我……」但是,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他的喉嚨。他沒能說完這句話。這時,他轉過身子,拿起一截粉筆,使盡了全身力氣,在黑板上盡可能大地寫下幾個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裡,頭靠著牆壁,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用手向我們示意:
「課完了……你們走吧。」
㈧ 小學語文(關於三字經的問題
以前背過,O(∩_∩)O~
1.昔孟母,擇鄰處
2.融四歲,能讓梨
3.香九齡,能溫席
4如囊螢,如映雪
㈨ 關於語文的問題(小學6年級的)
1.陝北的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窯洞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陝北延安窯洞,其中夾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
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窯洞叫土窯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寬3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窗戶有兩種,一種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種是約3—4平方米的圓窗。其特點是冬暖夏涼。用石頭作建築材料,深7—9米,寬、高皆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窯洞。磚窯的式樣、建築方法和石窯洞一樣,外表美觀。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窯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腳下的向陽之處,窯洞上面的腦畔多栽樹木和花草。
[編輯本段]靠崖式窯洞(崖窯)
靠崖式窯洞有靠山式和沿溝式,窯洞常呈現曲線或折線型排列,有和諧美觀的建築藝術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許的情況下,有時布置幾層台梯式窯洞,類似樓房。
[編輯本段]下沉式窯洞(地窯)
下沉式窯洞就是地下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塬區-沒有山坡、溝壁可利用的地區。這種窯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個方形地坑,然後再向四壁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見地院樹梢,不見房屋。
[編輯本段]獨立式窯洞(箍窯)
獨立式窯洞是一種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窯洞,也有磚拱石拱窯洞。這種窯洞無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獨立,又不失窯洞的優點。可為單層,也可建成為樓。若上層也是箍窯即稱「窯上窯」;若上層是木結構房屋則稱「窯上房」。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
[編輯本段]陝北窯洞建造技術和結構特點?
陝北的窯洞是依山勢開鑿出來的這樣一個拱頂的窯洞。由於黃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質,而拱頂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頂要好,所以窯洞一般都是採取拱頂的方式來保證了它的穩固性。陝北取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作民居,有冬暖夏涼的優點。窯洞民居可分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種。地坑式窯洞在地面挖坑,內三面或四面開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窯洞是沿山邊及溝邊一層一層開鑿窯洞。土坯拱式窯洞以土坯砌拱後覆土保溫。此外還有磚石砌的窯洞式民居。地坑式窯洞也見於黃土層厚的豫西平原地區,如河南鞏縣的地坑式窯洞,常常是整個村莊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遠遠望去,只見村莊的樹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窯洞頂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種植莊稼。甘肅東部也有這種地下街道。從西方環境建築學家的觀點看來,這種地坑式窯洞建築是完美的不破壞自然的文明建築。地下窯洞的組合,仍然保持北方傳統四合院的格局,有廚房和貯存糧食的倉庫、飲水井和滲水井,以及飼養牲畜的棚欄,形成一個舒適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劃分、上下層的交通關系、採光通風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處理方法。
㈩ 如何去解決小學生語文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的教學雖然面向的是小學生,但卻比教中學生、高中生語文要難得多,中學生、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語文思維模式,而小學生剛剛開始啟蒙,對語文學習完全沒有概念。而現如今教師教學多沿用經驗,但是時代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也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有些教學方式停留在經驗教學層面,因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形成許多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正視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只局限於課本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自身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對小學生今後學習的影響。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無法分辨哪些該學、那些不該學,正是因為這樣,小學生所有的知識來源大多都是依靠教師傳授,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教授的內容以課本知識為准,沒有絲毫的知識性拓展,課堂教學單調而缺乏實質性的內涵。並且由於課本的編纂時間與教學時間有差距,實際情況不斷改變,教學內容已經成為定版,因而教學內容多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小學生所處的年代使他們無法理解距離他們年代較久遠的歷史背景,比如小學課本里那些描寫具有悲慘命運小孩子的文章,本意是要讓小學生對課本中的人物產生同情,進而珍惜現在的生活,但如果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學生就無法理解課本,也就達不到想要的閱讀學習效果了。
(二)教師過於嚴格使小學語文學習成為了學生的負擔
自古以來就有「頭懸梁,錐刺股」等刻苦學習的故事名言,也有「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等關於教學方式的成語,這也就使教師們在思維中陷入一個僵局,認為學生如果不刻苦,教師如果不嚴格就無法達到想要的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們將嚴格教育奉為金科玉律,在小學生們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嚴格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嚴肅紀律,規范學習行為,但卻不能長久。也就是說,嚴格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卻極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語文的學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學生們學習語文本應當是從中享受語言、陶冶情操,但教師們的嚴格教育卻使語文學習這件美好的事情變成了小學生眼中的負擔。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很多對學科的感興趣程度都是在小學階段逐漸形成的,一旦小學生對某一門課程產生了抵觸心理,就很難在以後的學習中改變印象,可以說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直接影響著小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
(三)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小學生盡管已經步入學習階段,但他們本質上還是處於童年時期,如果想讓他們對一件事情保持著持續深入探索的狀態,就要讓他們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很多教師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傳授,不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將一種教學方法延續到最後一堂課,整個教學過程單調枯燥,小學生在學習中昏昏欲睡,學習成績難以得到提高。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正確,他們認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僅僅限於課堂,認為在課堂上將知識講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忽視了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重視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這樣就成了教師單方面教學。
二、解決措施
(一)聯系實際,高效教學
既然有的課本知識脫離實際,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聯系現實生活對課本知識作出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講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課本的語文知識進行拓展,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層面上幫助小學生提高課外知識的學習。在教學中,將課本知識立足於現實,輔之以實際的生活背景,以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嚴格寬松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嚴格式教學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寬松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較輕松,但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懶散的狀態,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將嚴格教學和寬松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勞逸結合,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加強師生交流
教師的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不高,對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即學的內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教學方式卻能將同樣的教學內容演繹出不一樣的感覺,教師將教學方式多樣化,使學生從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領會不同層面的語文知識。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課後交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收集學生對教學方式所提出的建議,根據學生的建議調整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的教學不應只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上,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的改變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因而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在探索中創新,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