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吉林教育出版社的《小學畢業升學總復習》配RJ版語文(註:中的試卷)
人教版小學語文總復習資料--句子、詩詞部分
2008-05-07 09:25
人教版小學語文總復習資料--句子、詩詞部分
一、句子部分
【復習要點】
1、知道什麼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擴句和縮句練習。
3、認識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4、認識並修改常見的病句。
5、進行句式變換練習。
6、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
【知識平台】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麼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麼、哪裡)」加「做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地 學習知識。
認識句子對我們後面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很有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句子類型。
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游覽了長城。
疑問句: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如: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祈使句:向別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變句式
【備考點】
同一個意思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表達。表達樣式不一樣,語言效果也不一樣。變換句式,就是把一個句子改變為另一個句子,意思不變。常見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2、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3、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4、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應考點】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面,並在動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生者的前面,並在動作發生者的前面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有密切的關系,可以互相轉換,但意思不能改變。
【鏈接考題】
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變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變被字句時,主語與賓語調換位置後加「被」字,變「把」字句時,如果是「被」字句,將主語與賓語的位置調換加「把」字,如果是陳述句則將「把」字放在賓語前,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反問句並不是向對方提出問題,需要對方回答,而是用反詰(追問)的語氣強調某個問題,表達某種感情。它是問句的一種特殊形式,並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問號;陳述句變感嘆句,一般加「多麼」、「太」、「真」等詞,句末要加上感嘆詞「啊」、「呀」等,將句號改為感嘆號。
【鏈接考題】
他是一個好人。
(分析)陳述句變反問句,加上「怎麼」、「難道」、「什麼」等,句末尾加上「嗎」、「呢」,句尾句號變為問號。該題是肯定的陳述句變為反問句,要加上一個否定詞,表示否定的意思;變為感嘆句直接加上感嘆詞。
(答案)他難道不是一個好人嗎?
他真是一個好人啊!
三、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一個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強調絕對的事實,語氣更堅定有力。
【鏈接考題】
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變雙重否定句)
(分析)雙重否定句的語氣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變,方法是加兩個否定詞:「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
四、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把直接敘述改變為間接敘述,要注意三點:一是改變標點;二是改變人稱代詞;三是看句子的內容。有些句子中個別的和少量的文字須作改動,但不改變句子意思。
【鏈接考題】
王亮說:「我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分析)該題是將直接敘述改為轉述,那麼直接將第一人稱「我」變成第三人稱「他」。
(答案)
王亮說,他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專項突破】
一、依照樣子寫句子。
例:這個書包是王強的。
這個書包怎能不是王強的呢?
誰也不能否認這個書包是王強的。
1、那輛自行車是小麗的。
2、這件漂亮的風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1:紅紅低著頭對媽媽說:「我不要皮鞋穿了。」
紅紅低著頭對媽媽說,她不要皮鞋穿了。
1、魯迅給顏黎明的回信中說:「我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師告訴小明:「你去大隊部找趙老師領《我們愛科學》。」
3、中隊長對張銘說:「我去開會,你自己去參加比賽。」
4、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6、藺相如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例 2:下課了,老師叫我到辦公室去。
下課了,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去。
下課了,我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去。
7、困難沒有嚇倒他。
8、凡卡將信放在郵筒里。
9、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撕破了網。
10、狼牙山五壯士引敵人上了絕路。
11、洶涌的洪水沖毀了古老的大堤。
三、將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1、在南極考察隊員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種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上的浪花。
4、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5、游覽了長城,我受到了教育。
6、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7、人的身軀不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國的藍天上。
9、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不能不幫助他。
【三】修改病句
【備考點】
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見的病句有:
成份殘缺;搭配不當;重復羅嗦;語序顛倒;前後矛盾;用詞不當;指代不明;分類不當;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應考點】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幹,檢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當。
2、如果句子主幹沒有毛病,就檢查輔助成份與主幹搭配是否合適。
3、檢查句子是否符合邏輯,語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確,有無邏輯錯誤等。
4、如果確有錯誤,就開始動筆修改。
【鏈接考題】
(1)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殘缺,整個句子缺少了主動者,誰學習這一課?誰受到了教育?
(答案)
使用權
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和南京長江大橋等名勝古跡。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當。根據常識知道,南京長江大橋不屬於古跡。
(答案)
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南京長江大橋和秦始皇兵馬俑等名勝古跡。
(3)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語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兩個詞沒有按要求表達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達不清楚。
(答案)
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
(4)全班同學都到齊了,只有王娟同學沒有到。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前後自相矛盾,「全班同學」中包括王娟同學。既然都到了,怎麼王娟同學沒有到呢?
(答案)
全班同學除了王娟沒到之外,其餘的都到齊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遊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分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重復羅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贊嘆不已」是不停地稱贊。
(答案)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遊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6)一進花園,我就聞到一陣陣清香和悅耳的鳥叫聲。
(分析)這個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現象,怎麼能聞到聲音呢?
(答案)
一進花園, 我就聞到一陣陣清
聽到
香和悅耳的鳥叫聲。
附:常用病句修改符號
1、刪除符號: 、 。
如:提高產品產量、質量。
2、增補符號: 或 、
加
如:一定要中強安全教育。
3、保留符號: 、
如: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
4、對調符號: 。
如:認真總經驗結。
5、改換符號: 。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麗的衣服。
【專項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弧里註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復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 )
2、爺爺經常想起許多過去的往事。( )
3、《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寫的。( )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改善。( )
5、菜園里種著西紅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種蔬菜。( )
6、參加會議的同學基本上都到齊了。( )
7、我上完五年級了,還有一年沒有畢業。( )
8、從這件普通的小事中,卻說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園飄著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國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
11、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會下雨。( )
13、我們必須認真改正並仔細檢查作業中的錯誤。( )
14、在會上,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
15、李老師的關懷,我一輩子終生難忘。( )
16、我勇敢地沖下山坡,心裡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講衛生,我們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中國。( )
19、望著鄧奶奶的遺像,同學們不禁忍不住放聲痛哭。( )
20、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四)擴句和縮句
【備考點】
擴句就是通過添加詞語,把簡單的
句子擴充為個具體、形象的生動的句子。
縮句就是把復雜的長句子縮減,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應考點】
擴句就是先畫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確在哪兒加表示修飾、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擴充什麼樣的詞語,還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了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在進行擴句。
縮句可按三步進行:
1、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什麼」、「怎麼樣」兩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幹部分。
3、最後去掉修飾、限制詞語,把主幹詞語連接成完整的句子。
【鏈接考題】
1、 媽媽買來了桔子。(擴句)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表達不具體。如果加上修飾限制的成份就會完整地表達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問題,誰的媽媽?在哪兒買桔子?買來什麼樣的桔子?然後填上適當的詞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
(參考答案)小林的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了一袋黃澄澄的桔子。
2、 歌聲打破了沉寂。(擴寫句子)
(分析)什麼樣的歌聲?什麼地方的沉寂?根據自己的提問填下適當的修飾、限制詞語。
(參考答案)
悅耳的歌聲頓時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時常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著我的啟蒙老師們。(縮句)
(分析)根據縮句的步驟,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誰」、「干什麼」,然後找每部分的主幹詞語,去掉修飾成份,再把主幹詞語連起來。
(參考答案)
我思念啟蒙老師們。
4、可敬的老科學家靜靜地思考著這個疑難的問題。
(分析)根據縮句的步驟,提問「誰干什麼」,自己回答便是縮句。
(參考答案)
老科學家思考著問題。
【專項突破】
一、填上恰當的詞語,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隊員。
他是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1、周總理聽匯報。
周總理( )聽匯報。
2、天空中掛著園月。
( )的天空中掛著園月。
3、燕子掠過湖面。
燕子( )地掠過湖面。
4、戰士們守衛邊疆。
( )戰士們( )守衛( )邊疆。
二、判斷下列縮句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縮寫為「這不是奇觀。」( )
2、「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縮句為「主力奔赴最前線。」( )
3、「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像一排衛兵似的的,在寬闊而又筆直的公路兩旁排列。」可縮寫為「白楊樹在公路排列。」( )
4、「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來此觀光。」可縮寫為「遊客觀光。」
三、擴寫句子。
1、微風吹拂著柳絲。
2、月亮升起來。
3、雨花石像翡翠。
4、遊客登上了長城。
5、屋裡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著霧。
7、時間溜走了。
8、小女孩賣火柴。
9、小鳥唱歌。
四、縮句。
1、大家熱情地接待了遠方的客人。
2、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
3、我們追尋詩仙李白在這里游覽山水、痛飲狂歌的行蹤。
4、繁花似錦的焰火在夜空中構成一幅美妙的圖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們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7、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8、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於線。
9、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10、這是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就讀的媽媽特意送給我的聖誕禮物。
11、氣象台發布了西伯利亞來的寒流即將南下的消息。
12、漢丞相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
【五】修辭手法
【備考點】
掌握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
【應考點】
要掌握幾種修辭手法的特點:
1、比喻是用具體、淺顯的,人們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給抽象的、深奧的、人們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個比喻句中有本體和喻體以及比喻詞。
2、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寫,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
3、誇張是把要描寫的事物有意地誇大或縮小,使其更鮮明,更突出。
4、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比肯定更強烈的情感。
5、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6、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義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排列起來,就是排比。
【鏈接考題】
1、共產黨像太陽。(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共產黨」是本體,「太陽」是喻體,「像」是比喻詞。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產黨」比作「太陽」。
(答案)比喻。
2、千萬顆雨點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話是把「雨點」比喻成「小女孩」,而且還在「跳芭蕾舞」,所以運用了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
(答案)比喻、擬人。
3、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馬跑得越快離楚國越遠。
(答案)反問。
4、是誰准確、及時地按住了大海的脈搏,使它緊隨祖國前進的步伐一齊跳?是他們,戰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句是明知故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緊接著作了回答,故是設問。另外,大海是沒有脈搏的,這兒把大海當作人寫,故又運用了擬人。
(答案)設問、擬人。
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什麼修辭手法)
(分析)這個句子中故意把「五嶺」說成是「細浪」、「五嶺」當作「泥丸」,把事物往小處說,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擴大、縮小、超前)
(答案)誇張
6、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分析)這個句子中連用了三個結構相同、意思密切聯系的片語,並且有一個共同的提示語「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專項突破】
一、將句子補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樣細。(比喻句)
2、月亮( )躲進雲朵里。(擬人)
3、藍天、白雲構成( )(比喻句)
4、高梁( )臉、稻子( )腰。(擬人句)
二、判斷,是誇張句的在括弧里劃「√」,不是的在括弧里劃「×」。
1、桂了花開,十里飄香。( )
2、春雨貴如油。( )
3、公共汽車里擠得連根針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 )
5、冬風生氣地吹掉了老鴉的住宅。( )
三、照樣子,寫句子。
例1、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例2、鸕鶿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齊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斷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辭手法,如果運用了,在括弧里註明類型;沒有運用則在括弧里劃「×」。
1、如果我們出了什麼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
2、人群在歡躍,小草也從地下伸出頭來向人們微笑。( )
3、曠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麼也看不見。( )
4、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 )
5、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
6、他是在介紹白楊嗎?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著藍天的影子、照著彩霞的影子、照著山上松樹林的影子、照著行人來往的影子。( )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六】排列句子
【備考點】
會把錯誤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整理錯亂的句子的關鍵在於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確定應按什麼結構排列。
【應考點】
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麼。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寫作順序:時間先後、事情發展、地點空間轉換等)
【鏈接考題】
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生。
()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
()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
()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
()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
()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
(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間關系和寫作順序。經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麼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麼呢?——「原來是一團廢紙」,後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展了。排完以後,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
(答案)4、2、7、1、6、3、5。
【專項突破】
一、把下列幾個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 )1、多少靜靜的深夜啊,老師還在燈下備課、批改作業。
( )2、如果將來我能取得一些成績,那我要說,是老師用身軀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 )3、他們普通而平凡,但他們擔負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業本上條條批語、個個紅勾,不全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嗎?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學家那樣馳名中外,也不像電影名星那樣引人注目。
( )6、老師啊,您為我們無私地奉獻了一切。
( )7、老師把一批批學生送到各個工作崗位,而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卻像火炬一樣燃燒自己。
( )8、我贊美橋,更贊美我們敬愛的老師,老師像橋一樣朴實。
( )9、老師像橋一樣辛勤。
( )10、老師像橋一樣無私。
二、把下面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在括弧里填上序號,並註明依據。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後面。
( )2、黃蓋向曹操假投降。
( )3、選有東風的一天作為進攻時間,並在船上裝上引火用的東西。
( )4、周瑜帶兵從後面追殺。
( )5、黃蓋接近曹操兵船時下令點火,讓火船沖進曹營。
排列依據: 。
【七】標點符號
【備考點】
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應考點】
根據標點符號的作用與性質,能正確地使用它,附表為幾種常用標點符號的用法。
【鏈接考題】
體會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的用法。(把番號填在括弧里)
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②、表示語音的停頓;
③、表示話沒說完。
⑴、呷一口茶,他們娓娓地說起了小鎮的歷史、變遷…… ( )
⑵、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 ( )
⑶張指導員望著那捆書,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
(分析)第一句省略號前是「說起了小鎮的歷史、變遷」,表示不止說了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選第①種;第二句是周恩來話沒有說完,故選第③種;第三句指導員臨犧牲前已無力說話了,語音是斷斷續續的,故選第②種。
(答案)(1)①;(2)③; (3)②
【專項突破】
1、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
據說 蘇東坡有一次作詩時 有意將 申 字寫成 甲 字 詩作完後 他周圍的朋友個個贊不絕口 獨有一個人看了捧腹大笑 嘿 你竟敢笑話東坡大人 其中一個捧場的對笑者喝道 不 蘇東坡意味深長地說道 我想他笑的絕不是我
2、比較每組句子,在標點運用完全正確的一組後打「√」。
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總理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總理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總理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② 小學畢業升學系統總復習語文答案
六下語文《總復習》作業本答案
1、 看拼音,寫詞語。
(蒸 融 ) ( 枯 萎 ) ( 翡 翠 ) ( 預 備 )
bao zhu zhan lan kong bu jian rui
( 爆 竹 ) ( 展 覽 ) ( 恐 怖 ) ( 尖 銳 )
can bao ai si dong jiang guai qiao
( 殘 暴 ) ( 哀 思 ) (凍 僵 ) ( 乖 巧 )
chou ye sheng dan shu jing bing jian zheng
( 抽 噎 ) ( 聖 誕 樹 ) ( 精 兵 簡 政 )
bo bo sheng ji yu zhong xin chang
( 勃 勃 生 機 ) ( 語 重 心 長 )
zhang deng jie cai jian wei zhu
( 張 燈 結 彩 ) ( 見 微 知 著 )
2、劃去括弧中不恰當的讀音或字
撇(piē piě )嘴 機械( jiè xiè ) 糊( hú hù )弄
萬象更( gēng gèng )新 養尊處( chǔ chù )優
鍛(練 煉) (廚 櫥)窗 里程(碑 牌)
無(緣 原)無故 專心(至 致)志 魚(慣 貫)而入
第1、第1、第1、第2、第2、第1、第1第2、第2、第1、第1(劃去)
3、按要求查字典。
要查的字
音序
部首
除部首外幾畫
在詞語中的意思
秉燭夜遊
B
禾(ノ)
3(7)
拿著
置之不理
Z
罒
8
放 ;擱
奇花異草
Y
巳(廾)
3
特別的
粗獷
G
犭
3
粗野
4、成語集錦。
(1)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不少新成語,為我們說話、作文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素材。請你回顧並整理這些成語,並按下面的要求歸類。
寫人類:專心致志、語重心長、能歌善舞、蜂擁而至、魚貫而入、養尊處優、鬨堂大笑、別無所求、肅然起敬、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死得其所、與世隔絕、游手好閑、落荒而逃、見微知著、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目瞪口呆
敘事類:無緣無故、司空見慣、出乎意料、卓有成效、饒有趣味、意想不到、座無虛席、驚心動魄、精兵簡政、聞所未聞、無獨有偶
繪景類:萬象更新、張燈結綵、狂風暴雨、美不勝收、天涯海角
狀物類:零七八碎、勃勃生機、鋪天蓋地
(2)請你從上面這些成語中選擇2—4個,寫幾句話。(略)
(3)成語接龍。
專心致志——志同道合——合二為一——一心一意——意味深長——長年累月——月朗風清——清清楚楚——楚楚動人——人山人海——海闊天空——空穴來風
5、按課文內容填空。(略)
6、讀句子,回答問題。
(1)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這個比喻寫出了時間的什麼特點?
答:這句話把日子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作浩瀚的大海,寫出了時間消逝飛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的特點。
(2)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我們都很清楚,凡卡的這封信永遠沒有機會被送到爺爺的手中,那麼文章為什麼還要以這樣一個甜蜜的夢作為結尾呢?
答:因為作者要用這樣一個甜蜜的夢作為結尾,和殘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加強了悲劇的力量,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3)從此,科學課對於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這是《我最好的老師》中的一句話。這兒「從此」的「此」具體指什麼?這兒的「冒險」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此後的科學課變成了「冒險」?
答:「此」具體指在關於貓蝟獸的課堂測驗得了零分之後。「冒險」是我們在科學課上富有挑戰性的,緊張刺激的學習過程。因為在科學課上,「我們要獨立思考,時刻動腦,獨立判斷,要有懷疑,也要有實證,學習對我們來說就成了一個真實的、復雜的認識過程。
(4)看洞中依然舊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橫批:苦盡甘來
這是《獄中聯歡》一文中寫到的一副對聯。聯系文中描繪的故事背景,你如何理解這副對聯的含義?
答:雖然在渣滓洞里革命者仍被「猩猩」統治著,但是,在渣滓洞外,革命的春天已經來臨,人們當家作主的時代將要來臨。
7、古詩詞積累。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學寶庫中的珍品,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活中,你一定已經學習、積累了不少經典詩詞吧?
(1)我喜歡的贈別詩是(至少兩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贈汪倫》
(2)我喜歡的寫景詩是:(至少三首):《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3)我喜歡的敘事詩是(至少兩首):《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泊船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我喜歡的勵志詩是(至少兩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我喜歡的哲理詩是(至少一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我喜歡的詞和曲分別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②,輕煙老樹寒鴉③,一點飛鴻影下④。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7)略
8、默讀詩文,完成練習。
(一)
(1)這一節詩歌中 尋常 和 平凡 是近義詞,它們說明了生命中有些人牢牢的把自己的命運,就會不平凡。而有些人錯失良機,就會很尋常。
(2)「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現心。」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即使這會讓自己得不到溫暖,但是這才是最高尚的.
(二)
(1)我們的祖先將許多動物的特點集中到龍的身上,創造出這「萬能之獸」、「萬能之神」的藝術形象。根據你的理解和猜測,這些動物特徵分別象徵著什麼?
「駝頭」象徵抗旱
「鹿角」象徵健康長壽
「蛇頸」象徵靈活多變
「龜眼」象徵富有靈氣
「魚鱗」象徵神聖的防衛
「虎掌」象徵英勇不屈
「鷹爪」象徵騰雲駕霧,勇敢果斷
「牛耳」象徵勤勞善良
(2)根據文章的描述,我知道了「圖騰」指的是一個名族認定的標志 我還知道,我國古代各族人民除了以龍為圖騰外,還有以虎狼 蛇 玄鳥 熊…作為圖騰
(3 )這一段文章選自《中華第一龍》。認真閱讀原文,摘抄文中帶「龍」的詞語,再自己寫幾個。(略)
(三)
(1)詩歌第一節中押韻的字是過和我。
(2)詩歌第二節中把時間比作小老鼠 ,生動地寫出了時間飛快消逝,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3)「幸運、成功、坎坷、曲折……將會是人生的絢麗組合!」你如何理解這句詩的含義?
答:人生總是在不斷的變化和取捨走到最後的。只有經歷過坎坷、曲折才有收獲。幸福是怎樣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4)略
(四)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佝僂(彎曲)等待 ( 等候 )體驗 ( 體會 )
成就(成績 )樂天( 樂觀 )流連( 留戀)
(2)讀文中畫線的句子。爺爺說:「讓我們趕快播種吧」,聯系全文看,這里的「播種」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播下西瓜的種子 ;二是指播下希望的種子。
(3)一夜之間怎麼可能長出大西瓜來呢?注意文中的那個「……」,這里被刪掉了一段比較重要的內容。請你認真研讀短文,根據上下文的聯系,按你的理解,把這一段內容補寫出來。
稍大些,我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裡搬到瓜地里的。盡管這樣,我不認為那是一種游戲,是慈愛的爺爺哄騙孫子的把戲,而是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心裡適時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4)「我」在橡樹下播下了種子,收獲的是什麼呢?
答:收獲的是勞動後的喜悅,自己樂天的性情與成功的生活,同時也體驗了「希望」和"成功"的滋味,使我對以後的人生充滿希望。
③ 小學畢業升學考試語文總復習的介紹
本叢書的創新之處,首先在於編寫者們把過去僅作為教學延續和復習的作業,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充分反映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宗旨。為此,老師們為每課時設置了「課前預習」,旨在訓練學生主動攻克基礎知識的意識與能力;「語段訓練」則重在訓練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拓展訓練」側重於讓學生拓寬視野、遷移發展,面對新的情境,探索並解決問題。「單元達標測試」則是對每一單元教與學的質量的隨機跟蹤。
④ 小學語文畢業考點總復習
⑤ 2018小學畢業升學系統總復習考點大全與全真模擬語文答案
不管用什麼復習資料,其實最主要的是自己還是要有自己的復習方法,以下一些復習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回歸課本為主, 找准備考方向
學生根據自己的丟分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向。 基礎差的學生,最好層層追溯到自己學不好的根源。 無論哪個學科, 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層層關聯的, 希望基礎不好的同學以課本為主,配套練習課本後的練習題,以中等題、簡單題為輔、 逐漸吃透課本,也漸漸提高信心。只要把基礎抓好, 那麼考試時除了一些較難的題目, 基本上都可以憑借能力拿下,分數的高低僅剩下發揮的問題。
二、循序漸進,切忌急躁
在復習的時候, 由於是以自己為主導, 有時候復習的版塊和教學進度不同,當考試時會發現沒有復習到的部分丟分嚴重。導致成績不高。 但是已經復習過的版塊,卻大多能夠拿下。這就是進步,不要因為用一時的分數高低做為衡量標准,復習要循序漸進,不要急躁。復習就像修一 條坑坑窪窪的路, 每個坎坷都是障礙,我們只有認真的從起點開始,按照順序慢慢推平。哪怕前面依舊溝整,但是當你回頭的時候,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基本上, 如果純做題的話, 1 -2個月時間就能把各科的試題從第一章節到最後一個章節摸得差不多。
三、合理利用作業試題、 試卷
簡單題、中等題一方面可以印證、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體系, 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們復習的信心。在選擇作業上,簡單題、中等題尤其是概念理解應用題一 定要自己動手做,還要進行總結。 難題可以參考答案, 但要認真思考其中的步驟推導思想和轉化思想,這些都是考試所考察的。語文要充分利用試卷,其中的成語、病句要注重收集,文言文虛實詞記得要摘錄。英語單詞注意把正確選項帶人念熟。 同時思考閱讀、完型題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原文信息,他們有何特點和提示點? 要這么去利用每一次作業和試卷,那麼成績將會短期內提高。
四、建立信心, 不計一時得失
有些學生自認為自己是差生, 無可救葯了。但是事實上往往不是這樣。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天生比別人笨, 不如別人聰明。也許在某一方面上確實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所在。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許並不是十分確定的夢想,一定要打起精神。前面也說過,考試不要記一時得失,而是要不斷的總結歸納。中等生,只要你不放棄,找到自己的缺陷,嚴格給自己定下復習要求並認真執行,就能達到。
⑥ 求《小學畢業升學總復習》(語文)的全部答案!!!必須是全部答案!!!
認真玩成,我的被絲票了
⑦ 小學畢業升學系統總復習.語文P39---40參考答案
2011小升初語文試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閱讀(50分)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5題。(6分)
________________。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懶多了,有時躺在地上,抬頭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頑皮多了,有時到處亂跑,弄得主人四處去找尋。他從來不嫌煩()像牛那樣躺著看天()也從來不貪玩()像狗那樣到處亂跑()他安安靜靜地看電視,手裡的扇子輕輕搖動,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它們是來吃新結的稻穗的。他不吃飯,也不睡覺,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總是直挺挺的站在那裡。
1、這段話描寫的是一個什麼對象,請結合最後一句話去作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括弧處應填怎樣的標點符號?下列准確的一項是(1分)( )
A.,,,。B.,。,。
C.,;,。 D.,;,;
3、橫線上的內容說明了這個對象的一大優點。下面正確的一項是(1分)( )
A.非常忠心B.非常盡責任
C.非常誠實D.非常勤勞
4、這段文字一共有六句話,若按意思把它們分成幾個層次,最恰當的一項是(1分)(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5、文中有一個句子沒有明寫一種自然現象,人們卻很容易從句子本身體會到這種現象,請找出這個句子,並說明那是什麼自然現象。(2分)
(1)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6-14題。(34分)
臘八粥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18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桑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
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18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14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
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歷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18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10
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說:"________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為什
么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和姨媽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就每年煮臘八粥,您為了紀念您的母親,也每年煮臘八粥。現在我們為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徵著我們這一代准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合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歷紙,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著"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
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麼,只泣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
1979年2月3日凌晨
6、文章中交代了"臘八粥"的做法,請把有關句子畫上"_______"。(3分)
7、引用別人的話,有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之分。找出文中哪些引用是直接引用,哪些是間接引用。舉例說明這兩種引用在內容和書面形式上的區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句子中加線的詞所指的是誰?(4分)
(1)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
(2)媽媽和姨媽說,您母親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就每年煮臘八粥……()
(3)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
(4)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
9、讀句子,回答括弧中的問題。(任選三個問題回答)(6分)
(1)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由"供佛"轉到"紀念母親",體現了一種什麼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給"尤其"、"幾乎"各找一個近義詞;請寫出句中的兩個引號的用法;作者寫對"臘八"這個日子"淡忘",與下文有什麼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今年"是指哪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從句中找出一對反義詞來;孩子們"低下頭去",表達了什麼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一面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歷紙,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著"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珍藏著日歷,說明了什麼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沒有說什麼,只泣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泣然"什麼意思?能再寫幾個帶"然"字的形容詞嗎?這句話表現了作者一種什麼心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這篇文章共涉及"我"家____代人;寫到的煮臘八粥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3分)
11、從下面四句話中選擇最適當的一句填入第5自然段的空格內(只寫序號)。(2分)
A.姥姥,以後我們不煮臘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後我們每年不能不煮臘八粥吃。
C.姥姥,以後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
D.姥姥,難道我們以後不煮臘八粥吃了嗎?
12、從組材的特點看,文章中寫為紀念自己的母親而煮臘八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這篇文章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文章通過這條線索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件事串連在一起。(4分)
14、全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可分四部分。請在文中段末用"‖"標明,寫出各部分小標題,並回答:課文哪部分詳寫?哪部分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材料?(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19題。(10分)
耳朵
一天,我在車站等車。走進候車室,迎面一個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頭讀
書,讀得很著迷,人們來往走動,吵嚷,他全不在意。
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與眾不同。那耳朵很獨特,寬大厚實,光澤紅潤,嫩白透明,上面長著一層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長,像《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頗具福相。整個耳朵往前攏著,既像一個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黃色的小
瓢。從科學角度講,這種形狀的耳朵最聚音,最利於收聽聲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裡想。只有這種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著耳朵的位
置。我很羨慕那青年,羨慕他的耳朵。
車來了,人們騷動起來。那青年仍在潛心讀書,毫無所動。我擔心他誤車,走上前說:"車來了,你坐哪一趟車?" 他像一座雕像,絲毫不動。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終於抬起頭來,莫名其妙地看著我,似乎有點不滿。"車來了,你坐哪趟車?"我忙說,並向外指指。他眨眨眼晴,指指耳朵,搖搖頭。他是聾子。我走出候車室,
車已開走。
15、"既像一個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黃色的小瓢。"從修辭上看,此句用了__________手法。(2分)
16、第二段中"這種形狀的耳朵最聚音,最利於收聽聲音","這種形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第三段中"只有這種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著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第二段末句"從科學角度講,這種形狀的耳朵最聚音,最利於收聽聲音"的主要表達效果是(2分)()
A.強調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羨慕的心理。
C.與下文點明"聾子"形成強烈對照,突出小說主題。
D.指出科學依據,概括上文。
19、這篇小說所揭示的深刻意義是(2分)()
A.在現實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靈美。
C.做事要講實際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應當追求優越的條件。
第二部分寫作(50分)
(四)作文。(50分)
20、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國有句俗話,"人比人,氣死人。""比"確實有時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讓人灰心喪氣。但是,當今世界,時時、處處、事事,都存在著"比"。誰也跳不出"比"的圈子。
關鍵是"比"什麼,怎麼"比","比"得有沒有道理,"比"得有沒有價值。
國家之間要比,比誰更發達、強大;單位之間要比,比誰發展快、貢獻大;人與人之間要比,比誰的進步快、水平高;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過去和現
在……
請你以"比"為題,寫一篇600字的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
和信念,也可以編成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比"的范圍之內。
參考答案:
一、
(一)
1、答案:稻草人
5、答案:(1)他安安靜靜地看電視,手裡的扇子輕輕搖動,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它們是來吃新結的稻穗的。(2)風
(二)
6、答案:文章第2自然段中有關句子。
7、答案:比如第3自然段中第1句為間接引用;第2句為直接引用。其區別在於:前者無需加引號;後者要加引號,另外:人稱有點細微區別。
8、答案:(1)作者的第三代幾個孩子 (2)作者 (3)作者 (4)作者的母親
9、答案:
(1)對母親的深厚崇敬和懷念之情。
(2)特別;差不多;對家、臘八的強調;為下文作鋪墊,反襯孩子們紀念周總理的主動精神.表現孩子們對總理的深切懷念之情。
(3)指1979年
(4)彼-此;a.表達了對總理深深的思念;b.對姥姥的回答不滿,但又不好說。
(5)孩子們和孩子們的媽媽兩代人對總理的懷念之情。
(6)小聲哭的樣子;黯然、悵然、悠然、凄然、潸(shān)然;對孩子們的紀念活動表示認同,被孩子們的誠摯感情感動,並由此觸發了對總理的懷念。
10、答案:五 我"母親的母親"(即"我"的外祖母)、"我"的母親、"我"、"我"的孩子們、"我"的孩子的孩子們
11、答案:C
12、答案:為後面孩子們為了紀念周總理而煮臘八粥的記敘作鋪墊
13、答案:臘八粥 "我"的母親紀念她的母親 "我"紀念"我"的母親 第三代孩子紀念總理
14、答案: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略寫);第二部分(2-3)懷念外祖母(次詳);第三部分(4)紀念母親(略寫);第四部分(5-7)紀念總理(詳寫)。因為總理對人民的恩情勝過母親對子女的恩情,所以作者要如此安排材料。
(三)
15、答案:並列 比喻
16、答案:整個耳朵往前攏著
17、答案:寬大厚實,光澤紅潤,嫩白透明,耳垂很長,整個耳朵往前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