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三下人教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下人教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0-12-21 19:13:12

⑴ 八年級下語文教材綜合實踐活動

可以感受母親懷我們時的感受,可以拿一個雞蛋作為孩子,去感受作為母親懷我們時的艱辛。

⑵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之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按照學段、年級合理安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1、掌握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編排體系。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不難發現,教材都十分重視綜合性學習,但是在不同的學段出現的次數、呈現的方式和內容都不同。如第一學段:「每組都有但不標明,跟語文實踐活動不作明確區分」,呈現方式為課文後有建議,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有「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想法。」第二學段:每學期出現兩次。在精讀課文後面布置,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既有學科內的,如「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也有跨學科的,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保護綠色家園」、「走進大自然」。第三學段:每學期兩次,一「大」一「小,有一組集中安排,以活動建議為主,閱讀材料為輔。進入第三學段,每冊除安排了一次以課外為主的綜合性學習外,出現了整組集中的、課內外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如五年級上冊的《遨遊漢字王國》,五年級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六年級上冊的《輕叩詩歌大門》,六年級下冊的《難忘小學生活》。
2、針對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要針對不同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的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以教材為依託,把生活中豐富的資源與教材相結合。
1、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唯語文」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為綜合性學習找准「結合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小學語文第七冊有一組課文安排了一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小調查,收集有關動物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資料。再趁此機會開展動物過冬知識競賽、動物趣聞交流會、編人和動物童話故事等關於動物的系列綜合性學習活動。對這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他們通過看課外書籍、上網、調查等多種形式查找資料,以個人、小組等多種方式交流匯報。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津津有味地講述趣聞,頭頭是道地編寫故事,畫說唱跳,熱烈地交流,學生的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知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又如語文第三冊「語文園地一」是關於秋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秋遊、送給教師節的禮物、詩歌積累等。恰好《品德與生活》中也有《美麗的秋天》這一課,綜合實踐活動又有《秋天的樂趣》這一內容,何不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呢?於是,我讓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濃濃的秋的氣息。採集各種樹葉、種子並將採集來的物品進行歸類;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發現說給大家聽,並用美麗的樹葉貼畫作為教師節的禮物。美術課上,同學們和秋天一起玩,用樹葉、花朵、種子貼畫,畫自己喜歡的樹葉,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裝飾黑板報……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說話能力、識字能力、審美、繪畫、想像、創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強了語文學科與藝術學科的整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放」,鼓勵、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揮特長。
2、通過多種渠道,拓展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等,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要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語文第五冊《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采訪老師等形式發現了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小學的學生們一起誇自己心愛的小學,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生活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視野。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的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延伸,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語文第六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近期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匯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了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有機整合。
(二)密切關注生活,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
1、課堂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提供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
陶老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學中,老師設計的活動應該密切聯系「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如針對蘭州的快速發展,我引導學生開展了《美麗的蘭州我的家》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調查家鄉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旅遊風景、名優特產等,寫出調查報告,並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採用畫畫、製作電子小報、當導游、當記者、舉辦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完全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一展風采,既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養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芽、開花、結果。
如我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首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讓學生可以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以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讓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了「話說金城蘭州」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蘭州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蘭州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的,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商廈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蘭州而驕傲,我應為蘭州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
(三)實施多元評價,體驗成功喜悅,體現激勵性。
1、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針對學生情感、態度、興趣等內隱性因素,可以設制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我評價表,強化評價的感性認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教師或家長根據觀察學生活動中的表現,檔案袋中的活動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分享進步的喜悅。
2、注意增強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
新的評價理念強調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家長、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活動的喜悅,有利於提高綜合性學習的實效性。評價應側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綜合素質,而不能側重於看學習結果。既要注重學生的量化成績指標,又要把著眼點放在過程中,看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如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探究的能動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學性如何等,從上述幾個層面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素質。
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既有教師的評價,又有家長評價、社會評價。評價方案也要呈多樣化,如我在開展《走進大自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時候,就採用了多種的評價方案:A、最佳作品評價方案: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課中認為最好的作品交給老師,由教師針對其製作或設計的態度、效果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准備之後,可再次參加評價。B、演講評價方案:採取演講的形式是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參加這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體會,重點圍繞「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我最喜歡參加哪方面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口頭陳述,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做合理的評價。C、評議表:在活動結束後,對學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以表格的形式出現,評價學生的水平。只有採取多渠道的評價,才能全面評價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而採取鼓勵方式對學生優點加以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多元化,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語文綜合素養才會春風化雨般悄悄潛入學生的心田。

⑶ 語文綜合實踐課教案

《生命之源——水》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一、適用年級:小學中年級
二、活動目的:
1.了解水在動植物的生長和人類社會發展中甩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資源情況,增強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通過搜集資料、觀察討論、計算、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運用資料、計算等能力。
三、活動准備:
1.搜集資料,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的情況及水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查、看、聽、問,了解我國缺水現狀。
3.實地考察,觀察有哪些作水浪費和污染水源的情況,搜集有關圖片、照片、文字等展出。
四、活動過程:
1.導入,了解水的作用。
多媒體動畫展示,46億年前——38億年前——400萬年前,從無生命現象到人類生命的誕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水的作用:工業建設,農業生產,動物生存,植物生長,人類一切活動。教師小結。
2.匯報,了解水資源現狀。
觀察地球儀討論,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資源,請同學介紹地球水資源的現狀,看地球上是水多還是陸地多。運用多媒體動畫介紹:地球上三分之二以上是水,但可供人類直接使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
板書:淡水資源有限
出示家鄉鎮江解放初期、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和近年來城市生活用水增長統計圖表,四人小組討論,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生活用水增長
大組資料交流,我國的水資源情況。
教師小結:我國是一個缺水大國。老師從一份量1986年在天津召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中了解到,1984年我國有案可查223個城市缺水,目前缺水城市已近300個,嚴重缺水的有40個,北方城市幾乎都缺水。
3.導行,做節水小衛士
看一幅真實的水浪費的生活場景,想像一下,什麼原因?在我們的周圍,如家庭、學校、公共場所等類似的用水浪費現象,同學們注意觀察了嗎?
看一看:如果自來水龍頭不擰緊,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滴,10天就會漏掉1000千克水,這些水可供煉鋼40千克,發電廠100度,生產化肥500千克。
師:節約用水,就是創造財富。
算一算:每人每月節約2千克水,全校1500名師生可節約水多少千克?
一千克水可以生產鉛筆3000支計算,這些水可以生產多少支鉛筆?
師:真是不看不算不知道,一看一算嚇一跳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地班幹部,為了人類的生存,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呀(板書:節約用水人人有責),我們用什麼辦法來號召人們節約用水?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匯報展示。
五、活動總結與延伸: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獲?請你自己來總結一下。課後向家人、仙社會廣泛宣傳節水的重要性。

⑷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1.體育節宣傳語:放飛激情的夢想 強健青春的體魄

2.活動周可以舉行的語文活動:成語內比賽 詩歌容朗誦比賽 作文競賽

3.參加志願者行動的理由:

志願者是一個神聖而光榮的稱號。就像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現在志願者活動都融會和滲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只有不斷為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作出奉獻,人生才更光彩,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奉獻是一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為,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所以做一名合格的志願這也是我最大的追求,希望學校給給我一次讓我服務大家的機會,我將會進我最大的努力努力當一名合格的志願者為大家提供最好的幫助。

以上都是本人自己的思想 僅供參考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⑸ 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合理安排語文實踐活動內容。
針對不同年級應該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 小學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立足教材,拓寬視野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們的語文課還沒有達到完全脫離教材的地步,這是由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決定的。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1.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往往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如在上六年級習作《蘋果家族》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走進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電腦室上網,了解蘋果的歷史、種植要求、種植地區、常見品種、營養價值等情況,並整理成文字資料,作好充分准備;接著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蘋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營養價值」、「我們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
2.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曾聽到過我校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學了《嫦娥奔月》這一課後,設計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心中的神話故事》,其活動環節為:趣味引入——片段欣賞——角色再現——故事瀏覽——創作聽評——作品推薦。在准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神話故事:《開天闢地》、《精衛填海》、《哪吒鬧海》……他們還挑選自己喜歡的神話角色,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在匯報展示活動中,有的學生講故事,有的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據執教老師說,自開展活動以來,學生不僅閱讀了大量神話故事,而且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喜歡,學有收獲。另外,在學了《望月》這篇文章後,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以《月》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說「月」詞,造「月」句,誦「月」文,講「月」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藍本,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作為開展實踐活動的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文底蘊,提高思想品位。
(二)聯系生活,感受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生活的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學生密切關注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打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我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我校一位語文教師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可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低段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走進社區,體驗生活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話說莫城」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創新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我們學校地處常熟招商城附近,給我們創造了活動的好條件,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家鄉而驕傲,我應為家鄉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詩意棲居的家園,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做到「三性統一」。
通過扎扎實實、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認識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
活動要注意「三性統一」:即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相統一,要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一)講究趣味性,「樂」中學習。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實踐,它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尊重主體,就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天生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項目首先是要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來勁,就躍躍欲試的。
如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中高年級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找春天》的作文,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我們就設計了《我們愛春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許許多多活動的點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本尋找春天,描繪春天,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謎語、俗語、詩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經過取捨加工和改造,編成小報來描繪春天;學生也可以在教師、家長等導師的組織下走出課堂去觀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細細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飛多姿多彩的風箏,或到小河裡嬉戲活潑可愛的小魚,或到草地上打幾個滾,親親那柔嫩的小草……並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歡樂或拍成照片,或攝成錄像;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想像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賞春思春,當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春意中時,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從此時此地此景遙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長城內外的美景,聯想到為了祖國永恆春色而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學生就可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內情與外景交融在一起,詩情畫意油然而升,每個學生的眼前會涌現出一幅幅無限美好的春景圖。當然,孩子們會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或吟春、頌春,或寫文,或作詩,或繪畫,或譜歌……這樣,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體驗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還培養了欣賞、想像等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樣讓學生充滿興致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學生願意參與的,也正是學生夢寐以求的。
(二)、注意實踐性,「行」中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生活性的特點。它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如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我喜愛的一種植物(或動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飼養一種小動物或種植一盆花、一棵草,觀察動物吃食、活動、睡覺等生活習性,觀察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向行家請教一些種植養殖的有關知識。教師則引導學生把種植養殖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一記敘下來,記敘的形式也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學生通過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後,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開放性,「活」中鍛煉。
綜合實踐活動由於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的特點,適應了兒童群體智能的多元傾向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能夠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學習。為此,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意實施開放性原則,真正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如學習了《台灣的蝴蝶谷》這篇課文後,學生想開展「了解台灣」的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列出了好多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如了解台灣的歷史,了解台灣的名勝古跡,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了解台灣的風味小吃,了解台灣的發展變化,了解台灣的環境,甚至還有學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陸和台灣現形的關系問題……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途徑也可多種多樣,可以查閱書報、上網瀏覽,可以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可以請教他人……呈現活動的成果更是可以豐富多彩:錄像、照片、編輯小報、繪成圖畫……通過這些開放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能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語文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才能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要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學習方式的革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塑造完善的人格個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為之探索,為之思考。

⑹ 如何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的就是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圖書館等進行的語文學習等。那麼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找准活動的途徑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二、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
1、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的學生畏首畏尾,他們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師責備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活動前教師要准備充分,合理安排,設計科學合理的活動程序,,使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勝任工作,全面放手讓學生去做。如《設計賀年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前,我讓學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問一問,了解賀年卡的各種樣式,通過詢問了解賀年卡的用途。活動中,先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並指導學生填寫賀年卡。整個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充滿樂趣。
2、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應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描春天的文章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遊,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輕微的風,偷偷探出頭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回到課堂後,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後再學習課文,並讓學生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色彩繽紛的春天。不經意間,孩子們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聯系在一起,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與生動豐富的語言融為了一體,並將生機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腦海里。再如學完《魚游到了紙上》之後,發給學生一張金魚的白描畫,讓學生用喜歡的顏色塗繪,並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有關金魚的資料,在一起進行交流活動。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相應的活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智力結構等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實踐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不持久,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如由學生來扮演某個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學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學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風」等偏旁,兩組同學蹦蹦跳跳結合在一起,讓其他同學認識這是一個什麼字。再如,由一名同學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學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據不同的組合,讓其他同學來識字。這個過程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識字的過程。在游戲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 而中、高年級學生無論是學習的主動性還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強,並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因此可以進行豐富多彩的動手操作及語言描述類活動。如結合教材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表演課本劇、舉行故事會;結合身邊的熱點問題及現象開展社會調查等。
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只有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不懈的探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會更加完善。

⑺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文

其實我覺得這篇抄文章主要襲依靠活動。還是自己寫的好。
給你提提建議:
1、可以主要寫寫你的看法、結論。
2、搜集的資料最好列個表格,這樣可以讓人一目瞭然。
3、問題的提出不要太長。
4、選材很重要,要把握好哪個好寫選哪個。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⑻ 關於關愛母親河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個活動項目

(1)知識競賽
黃河知識知多少(競賽的要求與規則:學生分組,每組內派出一名代表,輪流進行,容每說出一條相關內容得一分,如內容不符合要求或與他人答案重復則無分,最後把分值累積起來)。
(2)以「我心中的黃河」為中心寫一篇文章,抒發你對黃河的感情,寫出你對黃河的希望與祝願。題目可自擬。(供參考題目:《母親,你將不再憔悴》《母親河的迷人風采》)
(3)針對黃河生態環境遭破壞這一現象,設計一則公益廣告,呼籲保護母親河。要求有創意。

閱讀全文

與三下人教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