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第26課答案
把題目打出了啊!
B. 人教版五年級26課資料!急用!
一 理解類
欲揚先抑起波瀾
——《可愛的草塘》藝術技巧
讀了《可愛的草塘》一文,給人印象特別深刻,這跟它的藝術技巧新異特別是分不開的。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大多數的文章那樣:開篇點題,然後平鋪直敘,中心雖然明確,但平淡沒有波折。本文採用了「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故意掀起波瀾,使文章波折動人。下面我就從「抑揚」的角度簡單賞析本文。
一、先抑——初到「呆膩沒意思」。文章的中心是贊美草塘的美麗可愛,目的是「揚」,但文章一開始卻反說它不可愛,這就是「抑」。文章第一句就說:「我感到一切不習慣」,接著說「覺得沒意思」,讓小麗都看到「呆膩」的樣子。「不習慣」、「沒意思」和「呆膩」是我對北大荒不喜愛的情感體現,這與文章中心是相反的感情。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在這里突然掀起波瀾,讓人感到詫異。我們不禁要問:既然作者不喜愛北大荒又怎麼會說草塘可愛呢?懸念頓生,我們的眼光便迫不及待地流向下文,去尋找答案。我們的心被作者攝走了,當我們帶著疑問閱讀下文,更加深了我們對文章的理解。
二、後揚——初看「草塘真美啊」。作者隨著小麗的帶領,來到草塘的邊上,此時又大又美的草塘呈現眼前。草塘這么大,「我」第一次看,感到置身大海中一般,充滿了新奇感。風吹動下的草塘,掀起層層草浪,那草浪由近到遠呈現不同的綠色,連成一片,茫茫跟藍天相接。這動感十足,色彩豐富的草塘讓作者自己也分不清是身處大海還是草塘,完全被陶醉了,難怪他情不自禁說它「真美啊」。作者的情感已由「沒意思」的不喜愛轉變成驚喜的贊嘆,這是第一次「揚」。如果文章到此結束,中心還不夠明確。
三、再揚——耳聽春冬的草塘。接著文章以小麗自豪的話語描述了草塘春冬兩季。春天草塘里游滿了肥美的魚,等人們用瓢舀,令人嚮往。冬天草塘里到處是野雞、狍子,下雪天「腿陷進雪坑裡再拔不出來」的狍子眼睜睜讓人去逮,「把頭扎在雪裡」的野雞等人像蘿卜一樣拔,多麼有樂趣。北大荒的物產豐富通過小麗的訴說得到再「揚」,但同時「我」在耳聽時的態度,一而再地故意逗她,體現著不信,這也是「抑」。這段文章揚抑結合,又掀起漣漪,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四、又揚——親歷「美好的畫卷」。接著作者親歷了抓魚,看到了藏在草叢中神奇的河。小麗把「我」帶到水泡子前,波光粼粼的水面竟全是擠擠挨挨的魚,「我」驚叫著連忙脫鞋襪下水,一條一條往岸上拋魚,小麗催了才戀戀不舍上岸,親歷了北大荒物產豐富。小麗撥開蘆葦,讓我看到了奇跡般的小河,當「我」看到清澈的河水,倒映水中的蘆草、天空、雲朵,「我」情不自禁往前走,想捧水洗臉,卻怕弄壞了這幅美好的畫卷。作者對草塘,對北大荒的熱愛升華到了高潮。這時文章戛然而止,但餘音未盡。
文章以「膩、喜、贊、戀」的線索,欲揚先抑,抑揚結合,不僅符合作者內心變化的規律,而且增添藝術魅力讓人回味無窮。
《可愛的草塘》里的
「不禁」、「不舍」、「不忍」之情
《可愛的草塘》一文中,「可愛」像粒粒珍珠散落在草塘各處,「我」在尋找這些珍珠的過程中,伴隨著對草塘認識的逐步加深,感情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種感情變化成為串連這些珍珠的一條主線。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以及課後思考題,這篇課文的教學思路可以確實為:循情——入境——會情,即藉助感情變化這條線索(沒意思→情不自禁→戀戀不舍→生怕弄壞),引導學生逆向思維,深入課文內容,感受草塘的可愛,從中體會出文中的思想感情,並口頭表達出來,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受到情感熏陶。
一、展示草塘美景,體會「不禁」之情
⒈學生默讀,用課文中的原句概括答案:「我」初到北大荒覺得沒意思,看到草塘為什麼會「情不自禁」呢?
⒉分層欣賞,感受「走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一樣」。
(1)播放草塘錄像,採用「定景」與「動景」相結合、彩色與黑白相結合的方法,指導學生觀察:你眼前的草塘什麼地方「像大海」?分別體會草塘之大、之綠、之動。
(2)學生自由閱讀描寫「浪花」的句子,畫出描寫「浪花」動態和顏色的詞語,說說「浪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不禁」之情。
二、見聞四季產物,體會「不禁」之情
⒈學生「聽讀」小麗的介紹:說說小麗向「我」講了哪幾件事,來誇耀自己的家鄉北大荒。這幾件事各發生在哪個季節?
⒉學生默讀「水泡揀魚」:說說哪些地方給你印象最深。這件事又發生在什麼季節?
⒊從聽小麗的介紹到自己下水揀魚,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⒋「我」為什麼會產生「戀戀不舍」的感情?
三、欣賞如畫小河,體會「不忍」之情
⒈學生默讀課文,指出作者把小河比作什麼。
⒉為什麼說小河是一幅「美好的畫卷」?
(1)理解排比句,體會「美好」:「畫卷」中有哪些色彩?為什麼蘆葦和蒲草、天空、雲朵會「更綠、更藍、更白」?
(2)為什麼把小河說成「畫卷」而不說成是「畫」?體會「畫卷」的妙用。
⒊「我」為什麼「生怕弄壞」這幅「畫卷」?
四、分類指導誦讀,體會「不同」之情
⒈分內容誦讀,再現草塘不同季節的景色特徵,體會草塘的美麗和富饒。
⒉分角色誦讀,體會小麗的自豪和「我」的情感變化。
⒊換位誦讀,以導游身份向外國遊客介紹草塘,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抓題眼學課文
《可愛的草塘》是一篇優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抓住題眼「可愛」來學課文,就抓住了全文理解的重點。
1.景色優美——綠得可愛。課文著意用色彩渲染的手法去描繪北大荒的草塘,表現令人悅目的景色美:「走了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一樣」,浪花「翠綠翠綠」,綠得發光、鮮亮,近處呈鮮綠色,遠一點呈翠綠色,再遠的呈墨綠色。色彩層次分明,跟藍天相接,構成一幅淡雅秀麗的畫面。
2.物產豐富——多得可愛。春天,用瓢舀魚;冬天,在雪地里抓野雞,逮狍子。「一個方圓十多米的水泡子」,「擠擠挨挨的都是魚兒」,「我」只管「一條又一條不住地往岸上拋」,不一會兒,籃子都滿了。
3.熱情好客——人更可愛。課文描繪了北大荒人的熱情好客:開頭先寫小麗笑嘻嘻地邀「我」去散散心,接著寫小麗自豪地向「我」介紹這里豐富的物產,然後寫她淘氣地跟「我」逮魚玩。
我們在閱讀本文時,只有首先立足於對自然美的體味,欣賞,才能真正領會作者對草塘的愛越來越深的思想感情。
美得真可愛啊
說走就走。小麗挎(kuà)著個籃子蹦蹦跳跳地在前邊引路,不多時就來到草塘邊上。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一樣。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湧向遠方。仔細瞧那浪花,近處的呈鮮綠色,遠一點兒的呈翠綠色,再遠的呈墨綠色,一層又一層,最後連成一片,茫茫的跟藍天相接。
我情不自禁地說:「這草塘真美啊!」
「那當然!『棒打狍(páo)子瓢舀(yǎo)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你聽說過吧。可惜你來的不是時候。要是春天,小草剛發芽,河水剛開化,藏了一冬的魚都從水底游上來了。開河的魚,下蛋的雞,肉最香不過了!今年春天給你們郵的魚干,一點兒不摻(chān)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選自人教版小學五年制第八冊《可愛的草塘》
點評:
這草塘的美,真是美得可愛啊!你看,眼前,是顏色美,是綠色美,而且從不同方面寫了「綠」景,用了各不相同的與綠有關的詞語。浪花是「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直逼人的眼睛,讓你目不暇接,因為它又是活動的,「歡笑著,翻滾著」,「湧向遠方」;近處的綠是「鮮綠」的,遠處的綠是「翠綠」的,再遠處的綠是「墨綠」的,這就自然與「藍天相接」,形成了天地渾然一體,綠藍相映的美景,這樣的景真是美極了!
這還不夠,作者還在下文寫了惹人喜愛的另一種美,那就是草塘里富饒的物產,採用了他人介紹的方法予以補充,這里盛產魚呀雞呀的,肉香可口,令人垂涎神往。這是虛寫草塘的物產美。這樣,兩種美互相映襯,虛實結合,草塘的可愛便得到了極好的表述。
二 實錄類
支玉恆教學實錄——《可愛的草塘》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
師:今天在這里和大家共同學習《可愛的草塘》一課。(板書課題,但把「塘」字故意寫錯)對我寫的課題有意見嗎?
生:老師的「塘」字寫錯了。
師:喲,怎麼錯了?
生:您的那個「塘」字,右邊「唐朝」的「唐」字中間,您右邊和下邊都沒有出頭兒。
(教師在學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師:他說得很對。漢字中有許多字都有這個結構(教師寫「肀」)如嚴肅的肅、君子的君、建設的建、紀律的律等等。大家記住,這也是一個小小的書寫規律:凡是有一豎穿過這樣結構中的許多橫,那這個結構中間的一橫,往往在右邊出頭,一豎下面也要出頭。要沒有一豎穿過,中間這一橫就不出頭,如「雪」字的下面、「錄」字的上面等。
(教師又在課題中「草塘」二字下面畫圈)
師:這個「草塘」是什麼東西?(笑聲)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師:啊,就我所知,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國的內蒙古等一些地方。廣闊的原野上長滿了牛馬羊愛吃的草,牧民們騎著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這草塘,按課文里說的,可
不像是這樣。
生:草塘大概就是長滿了草的池塘。
師:池塘我知道。人們挖一個塘,灌滿水,用它養魚或是種荷采藕。但你這個塘,一不養魚,二不種荷,就讓它長草,還要長滿,這個主人是不是有點傻?(眾笑)不過,多虧你發言中用了一個「大概」,可見你也不十分肯定。對嗎?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裡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師:你這個發言很聰明。第一,你用問話的形式發言,最後答案等著我表態(笑聲);第二,你避開了剛才那位同學說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開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會再跑出來一個傻子;(笑聲)第三,從你的答話中可以聽出來,你是讀過課文後吸收了課文里的一些知識。我說得對嗎?
生:(笑了)對。
師:這草塘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沼澤地。我去過東北,從西邊的齊齊哈爾坐火車一直往東走,到哈爾濱再往東走,過牡丹江還往東,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鎮,有許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澤地,也叫濕地。上面長滿了一人多高的蘆葦、蒲草,有的地方這些草就長在水中。這些地方還開辟了丹頂鶴的養殖保護區,真的很美。你們想,這和內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嗎?
生:不是。
師:東北的這大片沼澤地,過去叫什麼?(生無言)課文中有一個詞,在北方,面積挺大的……
生:(齊)北大荒。
師:對,北大荒。解放以後,有許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開墾、播種。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們說,北大荒現在已經變成了什麼,知道嗎?
生:聽說是北大倉。
師:對,我們今天學的「可愛的草塘」就是發生在北大荒那裡的事。大家讀過課文沒有?
生:讀過了。
師:讀了幾次?
生:一次。
師:還想不想讀?
生:想讀。
師:想讀我們就讀,自己先讀一次,怎麼讀都可以。可以默讀,可以朗讀,可以同桌一塊讀,也可以小組讀。但不管怎麼讀,你讀完以後要有話說。說什麼,我也不管。我想你不會站起來說你放學回家想吃什麼飯吧?(笑聲)好了,大家開始讀吧。(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輔導)
師:看樣子差不多都讀完了,有話要說嗎?
生:我讀了課文後覺得草塘真是個好地方,有那麼清的水,草也很綠,還有好多魚。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愛上了這個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狍子是什麼意思,那些狍子干什麼去了,為什麼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嗎?
師:你提了一個問題。好,你先記住你的這個問題,看上完課能不能解決。如果快下課了,你還不明白,你再舉手說,「老師我提的問題您還沒解決呢!」行嗎?(生答:可以)
生:野雞為什麼往飯鍋里飛?(笑聲)
師:哈哈,這些雞可能要舍已為人吧!(眾笑)不用著急,這個問題你一會就知道了。
生:我有一點看不懂,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想寫什麼?是寫草塘美麗呢?還是寫他喜愛這個草塘?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們呆會兒要重點研究這個問題。
生:我還想說一點,這個草塘物產很豐富,有魚、有狍子,剛才王文問的狍子干什麼要用棒子打它?我認為是獵人不用槍,用棒子去打狍子,說明這里的狍子很多,很善良。(笑聲,師插話:「啊,善良就打它,這不是欺負老好人嗎?」眾笑)這是物產豐富。
生:老師,我看了書上的插圖,那草那麼高,那麼密,密密麻麻的,人還能進去嗎?那不迷失方向嗎?
師:你真是個可愛的孩子,能替別人著想。(笑聲)別擔心,當地人總會有辦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進,這一叢叢的蘆葦能把人嚇住嗎?好了,大家說了一些,說得還可以,特別是那位女同學提的問題,提得特別好。她說這篇文章究竟是要寫什麼,寫草塘還是寫作者喜愛草塘。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是寫草塘的美麗富饒。以前我們學過的《富饒的西沙群島》和《美麗的小興安嶺》都是這樣寫的。
師:其他同學有什麼見解?
生:我覺得這篇課文又寫草塘的美麗富饒,又寫作者愛草塘。因為草塘美麗富饒,他才愛草塘。
師:你說的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不過我覺得有點別扭,照你這樣說,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麼辦?還愛不愛?不過這是另外一回事,還有別的意見嗎?
生:我也認為這篇文章講草塘景也美物產也豐富。
師:看來大家意見比較一致。多數同學都認為課文是寫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說,我一說你們可能就都跟著我走了。我們先按大家的看法來試一試。如果能講得通,那就說明大家的看法是對的。大家打開書,這篇課文雖然不太長,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幾個比較大的自然段。但這幾個主幹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課文的內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實際上只起一個連接作用,或是簡短的對話。大家再瀏覽一下課文,把幾個較大的、主幹性的段落找出來,看它們各寫了什麼?
(學生瀏覽課文,尋找大的段落)
生:我一共找了六個段,它們都是三行以上的。(笑聲)
師:啊,你還有個標准——三行以上。(笑聲)好吧,你先說第一個大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課文第一段就是。
師:這一段中心意思是講什麼的?
生:講作者,不,講「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習慣,帶去的幾本書……
師:(打斷)這樣說太復雜了,簡單地概括一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麼了?
生:(看書,找,突然醒悟)他呆膩了!
師:對,這不就概括出來了嗎?我把它記錄下來。(教師在黑板靠邊處寫「呆膩」)知道什麼叫「膩」嗎?
生:膩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師:為什麼不想再呆了?
生:他覺得沒意思。
師:大家看這個「膩」字是什麼偏旁?
生:月字旁。
師: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什麼有關系?
生:和肉、人體有關系。
師:對。你們吃過肥肉沒有?就是那種這么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過嗎?什麼味道?
生:太肥太油膩,吃不了幾塊就飽了。(眾笑)
師:那就叫「吃膩」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膩了,當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師:對,沒意思,沒趣味、無聊、對吧?再說,還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師:這一段講什麼?概括。
生:這一段講他看到了草塘,說草塘真美。
師:我們概括為「景美」兩個字。(板書「景美」)下面還有哪段?這次既要說是哪一段,還要直接把內容概括出來。
生:還有第7段,寫草塘富饒,什麼都有。
師:那就是「物富」了。(板書「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講物富。(教師板書「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講的還是物富。(教師板書「物富」)
生:還有倒數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這一段又講景美。(教師板書「景美」)
(此時板書出現如下字樣:呆膩、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師: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個主幹段落,它們包容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正像你們說的,主要寫了草塘的美麗富饒。可是你們仔細琢磨一下作者的思路,他為什麼這樣安排材料呢?先寫一個呆膩了,第二寫景美,下面一下子連續寫了三個物富,最後卻又寫到景美。這樣安排材料,弄得我們給課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你們試著分分段!
生:可以這樣分段:第一,呆膩了算一段,然後景美算一段,三個物富算一段,最後一個景美是一段。
師:你這樣分段,從每段看,內容似乎很單一,各是各的內容。但我不明白,作者為什麼不把景美寫到一處,搞得前一個景美,說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個景美,頭緒是不是太亂了?
生:呆膩是一段,它不能和別的段合並,下面景美和一個物富算一段,講這里景美物也富,再後面兩個物富和最後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寫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師: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為什麼只包含了一個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進去行嗎?
生:可以。
師:這就是說,分段分到哪裡都一樣,怎麼分都行,但分到哪裡也都說不出什麼根據,可見也有問題,或者是說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個呆膩單獨算一段,以後的再分兩段,一個景美和三個物富分一段,最後一個景美算一段。
師:啊,更隨意了,顯得這個作者寫文章真有點顛三倒四,寫了半天,又想起一個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後吧!(笑聲)
(還有學生要發言)
師:好了,先不說了,其實,按照景美、物富這樣的思路來分段,不管怎樣也分不好,說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當然不是,是我們對文章的認識發生了錯誤。大家看課題,「可愛的草塘」,它是說草塘美麗富饒嗎?
生:不是。
師:那麼是說草塘怎樣?
生:說草塘可愛。
師:這說對了。說草塘可愛,可見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表達他對草塘的喜愛之情,你們覺得是嗎?
生:是。
師:看,怎麼樣?我剛才說我一表態,你們就要跟著我跑。現在就跟隨上跑了吧?(眾笑)不過,這樣跑過來就對了,(笑聲)但是有同學可能會想,文章中確實寫了那麼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這景美物富當做抒情的憑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著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告訴讀者,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愛它!因此說,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單純寫景寫物的文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三 欣賞類
在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受教育
五年級的一節語文課《可愛的草塘》,7. 9自然段將草塘物產豐富,杜娟老師設計了一種別開生面的一種情景:
師:草堂物產豐富,你來當一次小導游,同位間相互介紹一下.
[同桌間相互介紹]
師:請一位小導游站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草塘的物產豐富
生:[面向同學]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的家鄉北大荒。我們這兒魚特別多,狍子也多。狍子跑得特別快。冬天雪下得特別厚,狍子就陷到雪裡跑不動,就等人們逮它。狍子肉特別好吃。你一定聽過「棒打狍子瓢舀魚」。
師:說得真好。不過現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狍子還能在吃嗎?
生:不能
評析:
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老師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老師給與了學充分的空間,學生才能自主發展。讓他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想像在同學面前交流。用這種新穎的方法也吸引了學生去想像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同時教育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在學習中受教育。
C.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育教學案例下冊26課
一二三題略
第四大題
yes
no
yes
第五大題(1)略
(2) 略
(3)鑼鼓喧天、張燈結綵、載歌載舞,人聲鼎沸
聰明屋
長 取長補短 石 水落石出
梁 偷梁換柱 花 移花接木
活 去活來 真 去偽存真
D.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第26課的小練筆怎麼寫
家鄉的院子可真美啊!那一朵朵盛開的花兒可是很特別.她們不用誰去照顧,哪像城市裡的花朵那樣,需要人去照顧它們.院子里的葡萄更讓人喜愛.那一顆顆透明的紫色的像沒穿線的珠子那樣,縱橫交錯像威尼斯的河道一般.我真想找上一雙翅膀飛過去,再去享受院子的美.
我愛家鄉秋天的田野,咧開嘴的玉米,貓著腰的稻穀,紅著臉的高粱,蓬著白發的棉花,真是五穀豐登.田野那邊汩汩流淌著一條清亮明凈的小河,天空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裡,顯得瓦藍瓦藍的;悠悠飄流的白雲倒影在河水中,更顯得雪白無瑕;蒼鷹在水中飛,魚兒在天上游;蟲吟鳥鳴,匯成一曲金秋交響樂.遠山朦朦朧朧,幽幽的,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小河兩岸都是樹林,時而有幾片彎彎的柳葉打著旋飄落下來,小魚浮在水上的葉子旁歡快地游來游去,恰似為遠航的小舟送行.
家鄉秋天的果園風美,那壓彎了枝頭的紅蘋果,似乎少女含羞的臉蛋,還有那黃橙橙的大鴨梨,「戴帽子」的石榴和那滿樹的大柿子,累累果實給秋天的果園抹上了艷麗的色彩.秋風中飄散著淡淡的果香,親人肺腑,令人沉醉忘歸.
秋天的草地也是多彩的,草地綠中帶黃,黃里透紅.草叢中,蛐蛐在探親,蟈蟈在歌唱,蝴蝶在跳舞,花兒在歡笑.登高遠眺,使我生出無限的遐想,我彷彿來到了童話的世界.
E. 《開國大典》的歷史背景(人教版語文小學五年級上冊第26課)
和一代開國元勛們經由新華門來到天安門,從西頭馬道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金水橋之南大約米處的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組成的聯合軍樂隊奏響了《東方紅》樂曲,廣場上人群歡聲雷動。
3時整,盛大而隆重的開國大典開始。參加這個典禮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首都各工廠、各大專院校、各機關的代表,有市民、近郊農民和城防部隊等等,共約30萬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就位。當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毛澤東神情莊重,用力按動了通往電動旗桿的電鈕……第一面耀眼奪目的五星紅旗順著旗桿,冉冉升起。與此同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這54門禮炮象徵著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的54個民族;28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的28個春秋。參加大會的30萬人肅立致敬,指揮員行舉手禮,注視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庄嚴而美麗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在這庄嚴、熱烈的時刻,毛澤東用響亮的聲音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億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接著,閱兵式開始。閱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轎車,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軍樂的奏鳴中,由聶榮臻陪同,出東三座門,沿著東長安街、東單廣場,直到外國領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順序檢閱肅立嚴整的三軍部隊。朱德總司令檢閱完部隊驅車回到天安門城樓後,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閱兵式共用了2個多小時,受閱部隊的人員總計有1.6萬多名。
接下來是群眾遊行。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農民緊隨其後。後面是機關幹部、青年學生的遊行隊伍。
晚上9時25分,無數彩色的禮花向廣場四周發射出來。首都軍民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夜晚。
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宣告了中華民族的新生!
開國大典大事記
佚名
1949年: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接受新政協的《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央軍委」)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10.2~3 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以下簡稱「全國和大」)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宣言,郭沫若當選為全國和大主席。
10.3 中國同蘇聯建立外交關系。
10.9 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毛澤東為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會議通過「以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的國慶紀念日」的建議案,並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納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成立。
11.11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
11.15 周恩來外長致電聯合國大會,否認蔣介石集團出席聯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團。周恩來外長分別致電聯合國組織秘書長賴伊和聯合國大會主席羅慕洛,聲明所謂「中國國民政府代表團」完全無權代表中國,要求聯合國立即取消該「代表團」參加聯合國的一切權利。
12.16~1950.2.17 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50年1月21日,周恩來總理抵達莫斯科。)14日,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12.27 四川省會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勝利結束。大陸解放戰爭基本結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實行沒收官僚資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國營企業,使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使國營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並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慶典場地為何選定天安門
佚名
下午2時58分,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實況播音員丁一嵐立即歡呼起來:「毛主席來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門城樓。」頓時,天安門廣場成了歡騰的海洋……
目錄
1.權衡再三選定慶典場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萬噸
3.為新中國門面整容
4.天安門城樓的超級書法展覽
5.中日美術家聯手製作大紅宮燈
6.周恩來提議中國「第一碑」建在天安門廣場
1.權衡再三選定慶典場地
新中國成立之日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典禮,典禮上要舉行閱兵式,這個設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確定下來了。
可是,開國大典的地點選在哪裡好呢?這個問題卻讓開國領袖們頗費腦筋,很長時間都沒能決定下來。
舉行開國大典,面對全中國、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這事一定要圓滿。而選定一個合適場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現出來。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開國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籌委會拿了出來。方案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是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三是舉行人民群眾遊行活動。
籌委會認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這三項內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三者之中,閱兵式怎樣舉行,尤其是閱兵式在什麼地方舉行,決定著整個開國大典怎樣進行的問題。
閱兵式怎麼搞和在哪裡搞的問題,成為籌備開國大典的中心問題。
開國大典籌委會成立不久,就設立了閱兵指揮機構。這個指揮機構的領導力量很強。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親自掛帥,擔任閱兵總司令。閱兵總指揮由聶榮臻擔任;副總指揮由楊成武、唐延傑(華北軍區參謀長)、唐永健(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劉仁(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肖明(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松(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等人擔任。
楊成武與唐延傑走上特殊領導崗位後,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首先主持起草「閱兵典禮方案」。
這個方案擬制出來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籌劃閱兵儀式的負責人,專門聽取了有關匯報。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匯報了閱兵的基本設想。閱兵副總指揮匯報了閱兵方案的主要內容:受閱部隊的選調、編組、閱兵程序、閱兵禮樂及受閱前的訓練等事宜;方案設想,閱兵式分為檢閱式和分列式。
聽完匯報後,各位領導先後進行發言,作了一些指示。
閱兵方案順利通過,但開國閱兵地點放在哪裡,卻沒有當即定下來。
毛澤東對搞好閱兵很重視。他說:「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點圍繞確定閱兵地點問題,閱兵指揮所的成員們進行了反復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華北軍區的幾位將領來到周恩來辦公室,將他們經過反復論證的兩套閱兵方案,交給周恩來。
第一套方案: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第二套方案:閱兵地點在市郊西苑機場這兩套方案分別標畫了一張部隊位置及行進路線圖。對於看慣了作戰地圖的周恩來來說,這圖顯得既簡單又復雜。
周恩來仔細看過地圖後,緊鎖著眉頭,習慣性地將一個胳膊時抱在胸前,在辦公室里踱起步來。
他沒有馬上拍板。
這兩套方案都有優點,但也都有缺點。
閱兵地點放在天安門廣場,有利條件是顯而易見的:地處北平市中心,屆時領袖、軍隊和群眾水乳交融,開國大典可以搞得轟轟烈烈,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閱兵台,不必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讓全體政協代表到天安門城樓進行檢閱。
並且,天安門周圍街道四通八達,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閱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遠不像後來那樣闊氣,只能橫排通過步兵十二路縱隊。騎兵三路縱隊和裝甲車二路縱隊。
與天安門相比較,西苑機場的優勢在於,它有寬闊的機場跑道,沒有阻礙交通的後顧之憂。而且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1949年3月25日,華北軍區為了歡迎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已經舉行過由一萬餘人觀看的閱兵式。
在西苑機場舉行閱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裡沒有檢閱台,臨時搭建應付一些小的場面還可以,舉行將有數十萬人參加的開國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門城樓那樣氣勢雄壯的檢閱台,所費工程之大、投資錢財之多,在當時都是很難辦到的。其次,西苑機場距市區有很長一段距離,數十萬群眾要參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沒有相當規模的群眾參加,開國大典應有的氣氛就出不來,閱兵式也就達不到揚我軍威的目的,會影響開國大典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再次,機場跑道雖大,但只有一條道可以進退,對參加閱兵的部隊來說,行動起來很不方便。
兩套方案,論證者明顯傾向於第一方案,但沒有拿出結論性意見。
舉行開國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備參加閱兵的部隊已經開始進行分列式訓練。
距離開國大典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了!
周恩來的思維重心落在天安門上。
這座矗立於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壯麗的古代闕樓,原名承天門,勸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它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毀於兵火後,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後稱天安門。它是舊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天安門城樓,從廣場整體布局上看,大有「橫空出世」之象。從天安門廣場上放眼眺望,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顯得無與倫比的庄嚴、雄偉。實際上,明清兩朝,廣場上所有的建築,都是作為這一主體建築的陪襯物而建築的,這就是為什麼看上去天安門城樓氣勢非凡的奧秘所在。天安門還是明清兩代帝王從事重要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金鳳頒詔」,每逢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親征等隆重典禮,都要從天安門出入。
天安門,這座封建時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築,即將消失它作為封建皇權的所有痕跡,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舉行將賦予它全新的意義,使它從此擁有嶄新的時空。
決心下定於凌晨。經過反復權衡,周恩來終於揮毫醮墨,寫下了意見: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後。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員由聶(榮臻)擔任,閱兵司令請朱德同志擔任。
周九·二
這個意見傳到劉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畫了一個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澤東和朱德沒有在這份意見上畫圈,他們聽取了周恩來的口頭介紹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門前舉行開國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門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 摘自:於江編著《開國大典6小時--大典背後的秘聞》一文。
開國大典的照片中為什麼沒有朱德?
佚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以濃重的湘音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剎那間萬眾歡呼,禮炮齊鳴。然而,在這庄嚴而神聖的時刻,朱德卻從毛澤東的身後悄悄走出。
朱德為什麼要離開他的位置?原來,城樓上空間狹小,他看到擔當攝影任務的新華社記者為了拍下完整的畫面,不得不把身子倚著漢白玉欄桿,一個勁地向後仰,向後仰。這樣做太危險!朱德見狀,趕忙一個箭步躥了過去,牢牢抱住那位攝影記者的雙腿。
在朱德的幫助下,記者終於順利完成了拍攝。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開國大典的鏡頭之外。
F.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26課閱讀題答案
關門打狗
近義詞:瓮中捉鱉
加引號是表示諷刺的意思
解釋: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出處:毛澤東順利打完戰役經過
趙航宇說,『誘敵深入,關門打狗。
示例:我們採取~的戰略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G.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6課主要內容
26.開國大典
主要內容: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版中國誕生的無比權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領袖風采。
好句:
①、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六區,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②、這庄嚴地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是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庄嚴地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是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呼起來。
③、毛主席親自安東聯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毛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者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希望採納
H.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26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開國大典》
答:本文通過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
I. 五年級上冊26課主要內容
本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敘述。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後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著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後講群眾遊行。
謝謝,望採納
J.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26課課後第1題答案
星期二下午,我們五年級到多媒體教室看一部《冰河世紀2》的電影,看完以後令我受益匪淺。
電影講述了在冰河世紀的一天,冰山爆裂,冰塊融化,住在那兒的動物們忙著逃難,想乘船去到安全的地方。長毛象曼尼、長牙虎迪亞戈和鴨嘴獸希德這幾個好朋友在一同逃難時,遇上了另一隻長毛象艾麗和兩只負鼠。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最後冰川的水退了,他們和其他的動物才得以解救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思緒萬千:這部電影除了講友誼以外,影片中的動物是不是也比喻著人類呢?
人類不斷向地球排放二氧化碳等廢氣,把大氣弄臟了,使地球像在大熱天里穿了一件臟棉襖,體溫不斷地升高。過往我們在冬天穿大棉襖,戴棉手襪,現在只穿一件毛衣也不覺得冷,這就是臭氧層被破壞的表現。由於各種廢氣的排放,使臭氧層產生了「空洞。臭氧層的作用很大: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中的波長300 μm以 下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猶如一件宇宙服保護地球上的生物。
臭氧層是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強烈的紫外線傷害。然而,近10多年來,地球上的臭氧層正在遭到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以後,有不少的危害:首先,它會影響人類的健康。臭氧層被破壞後,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類接受過量紫外線輻射的機會大大增加了。一方面,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統出現障礙,患呼吸道系統傳染性疾病的人數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增加皮膚癌的發病率。另外,過量紫外線輻射還會誘發各種眼科疾病,如白內障、角膜腫瘤等。其次,它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再次,它會影響水生生態系統。
對於臭氧層的破壞原因,是人類過多地使用氯氟烴類化學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
除去上述已經確定的危害外,臭氧層的破壞所產生的其它不良影響尚在研究之中。由於地球生態系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任何一個子系統的破壞都會引發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
這樣,嚴峻的問題就擺到了我們的面前,敦促我們攜起手來,為了一個堅定的目標--恢復臭氧層的原貌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於臭氧層所產生的空洞,我們該怎樣去「修補」它呢?
愛護臭氧層,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採取實際行動去少用或者不用對臭氧層有損害的氟氯碳、哈龍、氯氟烴、甲基溴等物質,因為使用包含這些物質的產品會導致對臭氧層的消耗。
下面列舉在日常生活中含有消耗臭氧層物質或生產中使用這些物質的物品,我們應盡量少用或不用它,如:冰箱、空調等製冷設備(包括家電、運輸製冷、工商製冷)、泡沫(大量存在於沙發、一次性發泡餐盒、汽車內飾發泡件、保 溫噴塗)、滅火劑、氣霧劑(摩絲、殺蟲劑、外用葯噴霧劑)、清洗劑、膨脹煙絲等。
人類共同寄居的地球和共同享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了地球上的生命,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有了科學的方法,再加上我們的實際行動,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有一片美麗而完整的藍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