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7年語文書上冊答案人教版答案

7年語文書上冊答案人教版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17:52:15

① 語文練習冊七年紀上人教版 答案

8人生寓言 1.怡 圓 韻 雙 迭 泯 2.①心曠神怡 ②險象迭生 ③舉世無雙 ④正色⑤落難 3.東邊的陽光在西斜的余輝中 4,指沒有被貪欲遮住清醒和智慧。白兔明白了不能有貪心,將某些美好的東西獨自佔有,反會失去幸福。5甲對比。表明擁有了巨大的利益後,也會勾起得失之患。6.因為她擁有月亮後將它當作了自己的私有物品,害怕失去它,因而徒增煩惱,看不到它原有的風韻。T.原句強調怒而失控的後果難以撫平,從而告誡人們不要為貪一時之快而情緒失控,改為陳述語氣後,變得平淡無力了。8.前者只是引子,目的是引出後者,用火山爆發類比人的失控十分貼切,使人對怒而失控的嚴重後果有了更加形象直觀的認識。9.如;第5段,採用比喻手法,引人深思、反省自己的言行。第6段,採用對比寫法,富有哲理,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與思考。10.人生在世,處事要理智,與人交往要善於把握自已的情緒。11.略 9.我的信念 1.繭 賦 韌 陋 暇 奢 蹂躪 猝然 懊惱 魅力 2略 3,進步的起點 奮斗的力量 成功的保證 4.不可以,奢望是指過高的希望,而在當時,科學家並沒有超越政治的絕對自由。5.首句居里夫婦放棄了鐳的專利。6.有強烈的事業心,不謀求物質利益。7.獻身科學,不計名利,熱愛生活,寬容溫和。8.行動比語言更為重嬰(沉默是智慧、力量的象徵》9.以深海、花朵、山巒的沉默引出人的一生也不必在語言上過於張揚,重要的是行動和結果。1o.比喻。鮮花;朴實的行動;花;沒有驗證的語言。11.略 12略 <<論語》十則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2.吾 我 女3. (1)yue(2) yun (3)xing ④wang 4.①悅、愉快②生氣、發怒 ③誠實 ④跟從 ⑤寬宏堅毅 ⑥相同5. A.舊的 所以 B.到、對 在 C.替被 D.憑把 6.①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②溫習學過的知識,會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這做老師了。③光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光空想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④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態度:②⑤⑥方法:①③④8.①離開②醒來9,求教心誠,尊重老師。 10.楊時在洛陽見到程頤,當時楊時大約四十歲。一天,(楊時)去見程頤,他正坐著打隘睡,時和游醉恭敬地站在邊上,一步不離開。程頤睡醒後,發現門外的雪已經一尺深了。11.略 第二單元自測題 1.C 2.C 3.C 4,①棵改顆②晨改辰③梢改銷④勝改盛5,①悅、愉快②表示可能或能夠③這④反省甲①去掉"和目的"②"卻會"改為"但也可能"③"欣賞到片改為"思考"④"克服"改為"攻克"7甲①比喻②擬人③排比反復④比喻 誇張$.因為它們自己選擇了命運,並且認識到任何一項神聖的事業都需要付出痛苦甚至犧牲。9.不離題。這樣寫更加突出了行道樹甘願忍受黑暗、孤獨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而無私奉獻的精神。10.為城市的日益污染而優愁,為自己不斷地創造清新空氣、奉獻自我價值而快樂。11.答案大致符合即可,如:吃苦耐勞、無私奉獻、胸懷博大。12.第1至4段為第一層,第5至6段為第二層。採用對比寫法。13.追逐、尋覓、忙碌、奔波。14.受名利場的誘惑,會掉人不可自拔的危險深淵。15.它拒絕種種撲朔迷離的誘惑,對身邊的一切安之若素,內心寧靜而純凈。16.①更加②跟從③說④書法、寫字17. C 18.①(他)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指標,於是書法大有進步。②有時回復別人的書信,稍不合意,一定不厭其煩地再三修改。玲.一是要認真刻苦地練好基本功,二是要善於利用時間多讀 多想。 11 春 1.run zha bao cheng suo sou 2.①"棉薄"改為"綿薄"②"煩燥"改為"煩躁"③"疏菜"改為"蔬菜"④"挑踢"改為"挑剔"3甲①鑽②籠③逼4甲①運用反復和擬人,形象地寫出了盼望春天到來的急迫心情。②運用比喻,寫出了春天充滿著朝氣和活力。 5.爭相開放,絢麗多彩,花香味甜,野花遍地。6.襯托出花的香甜。7.通過觸覺,形象地寫出了春風的溫柔。8.此題意在讓學生充分想像,答案不求一致,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9.因為不知春為什麼會充滿勃勃生機,蘊藏著使人要爆發的力量。 10.樹木含苞欲放,氣息清涼舒適,聲音婉轉感奮。11.略12.熱情地贊美春天,並急切為 春天貢獻力量。13.略 12濟南的冬天 1. A 2. zhuo huo cheng xiang zao zhu 3.①貫-慣 象-像②蘋-萍 澡-藻 ③俠-狹 暢-敞4.《龍須溝》《茶館》《四世同堂》《駱駝祥子》 5.特別可愛的一圈小山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6.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有一圈小山圍著。7.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暖,以及濟南人對家鄉冬天的喜愛之情。8.比喻、擬人,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暖和慈善。9.樹葉綠得發黑;果實由青變黃,散發清香。10.早晨:明麗中午;熱烈黃昏;透明〔溫柔)月夜:靜謐11.都藉助想像,使景物動態化,第 ①句形象地寫出了漁火和燈標在駁船駛過時在水面搖盪的動態.第②句形象地描寫出月光從天空瀉到江面的情態,12,略 13山中訪友 1. fei qiao ning xuan che zhan 2.①口舌。②很感興趣地談論。③共同經歷困難和危險的處境。3①運用擬人,寫出了溪流水聲的動人悅耳。②運用反問,突出了老柏樹慈祥地為我遮雨,給我恩澤。4 ①不拉贊助②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 5,因為作者要獨自與"山中的眾朋友"傾訴心聲。6.古橋;古老而堅韌。7甲向我打著青翠的手勢。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株樹都在看我。8.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9甲水流越來越大,水面越來越寬。10,"沉沙"象徵安於現狀、對前途失去信心的保守勢力;寫沉沙更突出大江的進取精神。11.沖破阻力,不知疲倦,永遠進取的精神。12.略 14.秋天 1.略2.①停留,休息②高遠空曠③干捆,沒有水④睡夢3.草野、蟋蟀聲、溪水、溪石、笛聲。4.草野寥闊,溪水枯捆、清冽,女孩牧羊。5甲熱情贊美了秋天是一個景色優美的收獲季節.6.欠伸著,揉他們的眼睛。7.因為在秋天和冬天,小草睡了,萎黃了。8.因為春天到了,小草蘇醒了;也因為小草綠了,表明春天到了。9.把小草寫活了,顯示出春天充滿著勃勃生機。10.略 15古代詩歌五首 1. jie dan song di chan se 2.①漲滿②將盡未盡③信④另一個⑤出現 ⑥黃昏時3.略 4,①孟德 東漢②樂天 香山居士 唐③幼安 稼軒 宋 ④元戲曲5甲(B)改為(漸漸地,快要)6.早鶯、新燕、淺草都是初春的景物。7.熱情贊美西湖春天的美好景色,表達了詩人的喜悅之情。8.略9.①才②悄悄地③紅的花④沉甸甸lo.一二句直接抒寫夜雨降臨的欣喜;七八句寫次日早晨的雨後景象讓人倍感歡欣。11.意思符合即可。前一種看法的理由;詩人對這場雨欣喜不已,從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早晨一直在關注,所以這兩句詩寫的是親眼目睹的實景。後一種看法的理由:詩人寫的是一瞬間的感受,這場適時而降的雨讓詩人欣喜不已,於是他想像第二天早晨,雨後的錦城景色更加動人,更加鮮亮。
1.在山的那邊 1.①發呆地想②希望③喧鬧沸騰,文中指呼喊、召喚 2.①夢想②仍然③引誘(4)信念⑤浸濕⑥隱蔽3.略 4.山那邊是什麼呢?媽媽,那個海呢? 5.山;指困難,也可以指實現理想之路;海;自己追求的理想,也可以指一個全新的世界。6,不能。不停;表明在人生路上,我們不能停下腳步,一次次地:表明實現理想需要戰勝許許多多的失望。 7.第1節:從小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第2節:為實現理想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意志。一是幼稚的幻想漸漸少了,二是雙手(身體》在慢慢長大,三是有了更多的思想和感情。此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如:寫在童年,寫童年的生活和成長的過程,10.此題為開放性題目,以下看法供參考:與好友分別的優郁,不被師長理解的煩惱,朦朧的初戀受挫後的痛苦。11.緩慢一些,低沉一點,以表現成長中的"我"面對著大千世界的誘惑在等待,在思考。 12.以下思路供參考:海是如此遼闊,海的那邊又是什麼?海如此平靜,如此深邃,海的下面藏著什麼?站在大海邊,人是如此渺小,人可以做些什麼?經歷了這么多的困難所見到的海卻是平常而又平常。 2.走一步 再走一步 1. giao song chan jin han tan 2.略 3.①聳立(寫高山一般用"聳立")②嘲笑("嘲笑"表示笑話別人"冷笑"不適用孩子) 4.略 5.①"我下不來!"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②這似乎能辦得到。我頓時有了信心。③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6.①恐懼和傷心。②百感交集,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歡悅,有先前的委屈,有對父親的感激,有戰勝困難後的巨大成就感。7.因為我克服了心理障礙,戰勝了懸崖,從膽怯變得自信。面對困難不要畏懼怯步,要冷靜地分析困難,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難,積小勝為大勝。8.我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擺脫了困境,9甲他吹起柳笛,引"我"走上歸途,既解脫了"我"的困境,又保護了"我"的自尊。10甲既寫出時間已晚,路途艱險,又反映了"我"的焦急、驚恐心情。11甲善解人意,聰明純朴。12.那天當他聽到"我"的哭聲時,使判定"我"迷了路,但他並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於是吹響柳苗以便讓"我,,能發現他,並跟著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鄉下人的純朴,保護了一個小男孩強烈的自尊。13.提示:父親外表平靜內心十分焦急,所以問話應該簡單、明白;他既要解救兒子,又要讓兒子得到鍛煉;景色要強調黑暗、崎嶇 3生命 生命 1.這些詞語中有兩個語素互為反義。如:爭長論短、畏首畏尾、冷嘲熱諷、淡妝濃抹2.①騷擾②小憩③肅然起敬 3.略 4.略 5.聽到自己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時。s.對比。生命屬於自己,生命的價值由自己主宰。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勇敢地為理想而奮斗。s.順著風勢遊走著的火舌活像一條紅色的項鏈,開始圍向一個小小的丘陵。以火勢之猛烈突出螞蟻的勇敢、團結、機智。s.因為死去的螞蟻仍然抱住蟻團,從遠處看,蟻團自然不見縮小。10.勇敢地掙扎,生之慾望無比強烈。11.①在火災面前,它們沉著、堅定、團結,不惜犧牲個體來求得種族的生存;②脫險方式十分機智。12.可從以下角度思考:生命是自我珍視的、不屈的,他會頑強地生存。 4.紫藤蘿瀑布 1.迸 淀 禁 佇 釀 瓊 綻 槐 虯2.暗淡 發端 盛開 稀落 寧靜 粗壯 3.①挨(形象地描寫了花串繁多,擠在一起的樣子) ②張滿(准確地說明花朵已經完全開放了)③凝望〔目不轉睛地看,內心在沉思〕 4.此題可以引導學生從描寫方法、修辭方法的運用、所抒發的感情等方面考慮。5.稀落、伶仃。6.生活沒有光彩,沒有樂趣。做人十分謹慎、替覺。7.人和花一樣,都可能遭到坎坷和不幸,但只要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美終將戰勝丑,正義終將戰勝邪惡。8,①與課文的開頭呼應;②含蓄地表現作者從紫藤蘿花的身上汲取了力量,要盡快投人到生活中去。9.陡然覺得一陣清風帶著春的氣息從胸間穿過。10甲新葉在陽光、春雨中展示生機。11.①片片橙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鮮嫩的新茶投人沸水裡〔澄明透亮,青翠欲滴)②濃淡相宜,亭亭如蓋(濃淡相間、樹冠如蓋)③密處濃得深邃,像淚淚流油(濃密深邃)④稀處淡得清亮,像一層薄薄的光暈〔清亮光澤)12.此題答案可以多樣,合理即可。如:生命的腳步是誰也擋不住的;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生命,她一定要釋放出自己的美麗;葉的新綠是生命的色彩,葉的更替是生命的延續。13,略 5童趣 1.①Zhi ②li ③li ④miao ⑤yi ⑥he 2.①看②興致③全部④打⑤正⑥驅趕3.察 觀 視 4.①比喻最細微的東西也看得很清楚。②形容安適快樂的樣子。 5.①目②向③素④快6.①抬起頭著它們,脖頸因此而僵硬了。②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中,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冒著煙而飛竄鳴叫。7.把煙當成雲,把蚊子當作鶴。富有情趣,充滿想像力的孩子。S.略9. D 10. B 11.①牧童在樹上扭小 狼的腳和耳朵,故意讓它大聲啤叫。②老狼聽到叫聲四面尋找,才看見這情景,就丟下這只而奔向那一隻.12,利用老狼的憐子之情,讓它來回奔跑,力竭而死。13.略 第一單元自測題 1.D 2.B 3.D 4,①漂改飄 ②乘改稱 ③倉改艙 ④簫改蕭 5.①納罕 ②肅然起敬③頑強④失誤6.①我②頸③把④被?.略8.花枝長,花朵繁密,花色泛光。9.擬人化的寫法。突出花朵的快活、熱鬧,從而反映了"我"內心的寧靜、喜悅。10.第一段1,2句,第二段第3句,第五段第3句等。11.悟到了"生的喜悅";每個人都應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笑著面對生活。12. B 13.①②句為第 一層,寫落花生的外表十分平常、不動人;③④⑤句為第二層,寫落花生生命力強,適應性強。14.①有偉大的適應力;②安分守己,腳踏實地;③謙虛本分,15,略16甲①做官②吃 ③有人④短處17.AB 18.①有個生來不認識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宮。②我不是不知道(吃菱要去殼)。連殼一起吃,是想用它清熱啊!19.不懂裝懂,反而會弄巧成拙。 6.理想 1. 朋 背 摧 站 泣 翼2.①困為戰亂、滅耀咖沉離失拚。②堅強小屈。③並 2. 臟。比喻使理想蒙受塵埃。④平庸無能。3.用比喻和頂真等修辭手法,句式像鏈條似的 一句接一句,一層進一層,字字相連,環環相扣。如:理想是雨,澆出點點新芽;理想是芽,化作棵棵綠樹.理想是樹,連成茫茫綠海;理想是海,讓你渡向彼岸。h甲石、火、燈、路。這樣寫很形象地告訴人們,理想是我們前進的方向。5.抒寫不同時代的不同理想。6.理想是需要人不斷地去迫求的。比喻生活的道路充滿困難,充滿挫折。a.但是所有的時刻,我都在向上攀登s.使人彷彿聽到一位母親對即將踏上人生之路的兒子現身說法,用自己的經歷來引導兒子少走彎路,感情十分真摯、親切。1o.此題開放,只要合理即可,如:現實生活並不是想像中那麼華貴、美麗。 7短文兩篇 1.yin lan fi chao chu ran 2.略 3.①存在是點綴。②我們是樹。③裝飾是煙塵。4甲略5.新鮮、刺激6.第一次看到結實累累的抽子樹,表現了心頭的喜悅與新奇。第一次看到剛出生的小鳥,表現了對新生命的期待。7.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8.變大或者變小:這是人們在行走時對樹的感覺,當你走近時,樹就顯得高大了,反之,則變得矮小了。幸運:因為它沒有像別的樹那樣夭折,所以是幸運的;但失去了樹林,只有孤獨的樹,這恰恰反映了人類的愚蠢與不幸。9甲此題答案可以多樣,合理即可,如:將歡快的蟲與死亡的樹作對比,突出樹的不幸;使人產生聯想,暗示人類的無知行為將導致家園的毀滅,使自己無處棲身。lo.突出樹的孤獨,從而反映作者對地球未來的擔憂,引起人們對人類家園的警覺。11.《行道樹》採用擬人化的構思,托物言志;本文採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樹的形象表現自己的思考、憂慮。12.略

②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參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作業本參考答案: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項為之強 項:頸,脖頸。強: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鶴唳雲端 果:果真,果然。唳:鳥鳴 4、以從草為林 林:樹林
5、興正濃 興:興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數十,驅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趕 8、必細察其紋理
細:仔細。察,觀察
9、昂首觀之 昂:抬。 首:頭。之:它,代蚊子 10、為之怡然稱快 怡然:愉快的樣子
二、譯句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於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聲一
樣,我把它們比作鶴群在空中飛舞。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仰起頭來觀察這種景象,脖頸因此
都僵硬。
3、神定,捉嚇蟆,鞭數下,驅之別院 3、心神安定下來,捉
住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三、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1、寫了觀蚊如鶴、神
游山林、鞭打蝦蟆三件事
2、「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 2、見藐小之物必察其

紋理。
3、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 3、明察秋毫、
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開篇用「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4、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
5、「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為什麼?
5、恰當。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實物
已經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如其來,即被形容為「拔山倒樹而來」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
後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填空。

1、子曰:「學而時習之, 。」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
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3、子曰:「見賢思齊焉, 。」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
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發現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該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 。」 孔子說:碰上寒
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
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

③ 新語文活頁七年級上答案,人教版2016-2017

作業最好還是自己做
網上沒有現成的答案的
你可以把不會的問題在網路提問
問問你的同學也是可以的

④ 求助2018-一本全練-語文-七年級上-人教版的答案!

全本答案你體會體會,別忘專了採納屬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⑤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績優學案答案

根據您的提問我們只面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所需要答疑解惑的輔導內容(以下內容不適合在校學生作為參考答案來進行)。

第一課 在山的那邊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⑴凝成(níng):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

⑵誘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

⑷隱秘(mì):隱蔽,不外露。

⑸喧騰(xuān):形容聲音雜亂,像開了鍋似的。

⑹痴想(chī):發呆地想。

二、理解探究

1、(略)

2、(略)

3、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的是一種人生感悟和堅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

4、 ⑴王家新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 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 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 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瞭望見大海,這個願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 秘」。

⑵「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 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 ,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 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 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 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 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 居於 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 幻想全然 落空。

⑸「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 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⑹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看著「我」不 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 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 活力。

5、⑴小時候理解的山是指具體的、可見的、實實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隨 著閱歷的增長和體驗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是重重困難, 道道難關。

⑵「我」雖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頂之後,又堅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 走去,海在遠方召喚著我,鼓舞著我。詩人相信,不停地 翻越,一次次地戰勝失望,就 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海。而達到這個目標,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撓地堅持奮 斗,理想境 界終將實現,「海」終將展現在你的眼前。從這個意義上講,「海」就 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而我偏偏又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的少 年」(《王家新創作談》)

⑷由「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前後的心情是驚 喜,理想境界的實現讓人興奮、驚喜。

⑸詩人富有堅韌的信念,但語調並不總是高亢的。他沒有迴避生活的真實,在詩 歌第一部分,他以一個孩子的語調寫出,「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從負面描寫的 挫折感,反過來從感官和情緒上增進了「山/海」對立的真實性,使詩歌得以在一種強 有力的沖突中,飽滿地完成了最後的「海」與「山」的逆 轉。 同時,這種情感的起 落,也使全詩獲得了一種恰當的節奏。

四、課內精讀

1、深根依然喧騰是海嗎翻攀海呀照亮

2、⑴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遙遠⑵執著追求

3、⑴翻過山頂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誘惑力

⑵ 執著的追求變失望為希望

4、①我們 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②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5、略。

五、課外閱讀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母親新娘對比思念故國的情懷

鄭重提示:以上內容只限用與家長輔導學生,而不適用於學生作為參考答案來進行。

⑥ 幫幫忙,2017年原創新課堂七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這本答案誰有

查收:復完制整的答案解析請看這!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補充習題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經歷。小時候的他與別的孩子不一樣,體弱多病。一天,他與其他孩子爬懸崖,當他好不容易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時,他實在上不去了,而要下去也下不去了。於是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但是,他後來按照父親說的方法,一小步,一小步地下來,終於脫險了。
編輯本段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理解並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 2.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體味重點詞語的含義,把握課文內容。 3.緣事悟理,領悟人生道路上再大的困難,只要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就會贏得勝利。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專業心理學家。曾發表百餘篇短文,並著有《宇宙間》《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學術界聲望很高的專業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像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莫頓·亨特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鍾,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 就這樣,莫頓·亨特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一步又一步,終會達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頓·亨特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被美國作家芭芭拉·琳達編撰的《假如我們原諒上帝》收錄。此外《心靈雞湯 充滿陽光的成長歷程》這本收錄激勵心志的成長故事的書中也收錄了他的相關作品。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被收入在人教版七年級{上}
語文課本中。 整體把握 文章體裁為敘事散文(散文指同詩歌、小說、戲劇相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它不同於古代與韻文相對的古文體。按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散文和議論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體裁:記敘文。中心: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困難解決不了,但只要把它們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最終就會成功。 寫作特點: 1.運用伏筆,記敘周密。本文脈絡清晰,明顯分為冒險,脫險,人生感悟三個部分處處巧用伏筆與此照應,記敘周密。前面交代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面才有別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獨「我」卡在中間,上不去,下不來。 2.心理描寫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寫出了「我」當時極其恐懼的心理。 3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了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些小困難一個一個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堆困難。
編輯本段詞語意思注音造句
訓誡(xùn jiè):告誡,教導。老師訓誡我不要冒險。 聳立(sǒng lì):高高地直立。平地的另一邊聳立著一座大山。 迂迴(yū huí):曲折迴旋。我們從一條迂迴的小路回到家。 凝視(níng shì):聚精會神地看。他凝視著老師。 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他啜泣著。 納罕(nà hǎn):詫異,驚奇。我正納罕他說的話。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形容人十分瘦。他瘦骨嶙峋。 心驚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看見刀就在眼前,他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眼睛)昏花。頭發暈,眼睛發花。他在上面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謹慎、嚴肅。原來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文中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他小心翼翼地捧起茶杯。 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專業心理學家。曾發表百餘篇短文,並著有《宇宙間》《可憐的動物》《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學術界聲望很高的專業作家。 2、相關知識: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岩石架,爬了1/3高度,就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後來經過父親指導,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於脫險。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1巧用伏筆,記敘周密。本文脈絡清晰,明顯分為冒險,脫險,人生感悟三個部分處處巧用伏筆與此照應,記敘周密。前面交代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面才有別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獨「我」卡在中間,上不去,下不來。 2.心理描寫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寫出了「我」當時極其恐懼的心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1期,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語文,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利引著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來,終於脫險。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通過寫「我」童年時的一次爬懸崖的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用勇氣和信心,只要把問題分解開來,逐漸戰勝每個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獲得成功。 二、文章脈絡 文章共23段,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6),起因:去爬懸崖。 第二部分(7~15),經過:進退兩難。 第三部分(16~22),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在父親的鼓勵之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脫離了「險境」。 第四部分( 23 ),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大困難,贏得最後勝利。 三、寫作方法 1、敘事技巧嫻熟 本文在敘事中注意前後照應,注意設下伏筆,使得文章記敘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後照應。文中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有匠心,傑利叫我「別做膽小鬼」、傑利的不放心都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本文採用順敘的筆法,用筆儉省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和起因。結束回憶也用筆乾脆利落,這樣一起一收與正文渾然一體。 2、描寫准確恰當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 文中人物的語言准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處的描寫。 「我」的動作、心理使得整個事件真實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景物描寫的交代、渲染、襯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見大,哲理深刻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範。這樣的小事,無論對哪個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華得益於「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平白卻富有沖擊力和音樂感的標題表述方式,當然也得益於作者對人們常規思維的突破:人們常常習慣目光長遠,卻常常忽視「走一步」與「再走一步」對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撐力量!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孩子的口吻敘事使本文更適於孩子們閱讀。無論情節敘述、心理描寫還是語言風格都屬於孩子們。這篇文章也給那些成人化的學生作文提供了優秀的反例,它讓人深思:對孩子而言,到底什麼事才是有意義的「事」呢? 4.心裡語言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寫出了我當時及其恐懼、害怕的心理。 四、重難點導析 ⑴「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解決的?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是什麼? 「我」和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經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來,「我」很恐懼,伏在岩石上不敢動彈。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懸崖。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困難轉化為一個個小困難,一個個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在解決這些困難中,「我」逐步樹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難。 ⑵「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別說說嗎? 這個題目設計旨在引導大家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學會邊閱讀邊歸納、分析。困難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懸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險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來身體一直不好;③暮色蒼茫,大地越來越暗。 ⑶為什麼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傑利」,有何用意? 此題仍然是培養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我」不能爬上山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文中多處提到了「我」體弱多病,細心閱讀就不難發現,「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幾乎暈倒」以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側面暗示。閱讀中要善於找出這些帶有鋪墊作用的句子,體會寫文章的周密表達。 多處提到「傑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現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放心」;最後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傑利是個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於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為傑利這個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為後文與父親找到此處埋下伏筆,使文章行文更加嚴密。 ⑷你對父親找到「我」後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內容。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我」下來,很值得人深思。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歷一次磨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父親這樣做,只給指導、鼓勵,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⑸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僅僅指當時「我」下懸崖石架的情形嗎? 從內容上看,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懸崖石架的經歷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挫折,在面對這些挫折時,不要想整個困難有多大,而只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決所有困難。在文章中,這段文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其次還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其行為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了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編輯本段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其作用是?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之所以寫天氣悶熱,是因為「我」心情很煩躁,很郁悶,就寫了動因。渲染孩子們心情煩躁的氣氛,為下文寫想爬上懸崖去涼爽涼爽埋下伏筆。 2.末段說「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這個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為什麼? 不能,探字體現出我十分小心,深入的刻畫「我」體弱膽小的特點,也只有用探這個動作十分小心的詞語,才可以引出下文「我」信心大增,最後成功脫險的過程。 4.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不要怕,我和你在一起呢。只要你試探著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很容易了。來吧,我等著你! 5.名句鑒賞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點明文章主旨,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 6.本文的感情基調是? 對戰勝困難的喜悅和自豪之情。 7.找出生活哲理的句子,並簡述在文中的作用。 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其作用是揭示中心(深化)主題。
編輯本段感悟哲理
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一小步再走一小步,一步一步走下去,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能闖過來。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許許多多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編輯本段相關練習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領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復述: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利引著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來,終於脫險。生活哲理: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3.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班裡出一期專欄。
編輯本段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 「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鍾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鍾看完。到時說「時間到」。 3.復述故事情節 (1)復述前的准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變態」。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8.課外作業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多角度閱讀 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2)確定角度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整理。 ──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評論傑利。 ──評論四個孩子 (3)探究問題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哪些地方寫到傑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2.語言運用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著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說的一個意思。 語句分析 (1)雖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 這句話表明了我體質虛弱,為下文「我」爬懸崖時不如小夥伴勇敢埋下伏筆. (2)「來呀!」我最要好的朋友傑利對我叫喊,「別做膽小鬼。」 傑利的話對我起了作用,讓我鼓起勇氣.

閱讀全文

與7年語文書上冊答案人教版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