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教材一樣嗎
不一樣。
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拓展資料
1、教科書,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又稱課本、教材。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廣義,凡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全是教育;狹義,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政體)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2、我國在2001年之前使用統編教科書,由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統一編寫,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使用。2001年後,《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課程標准》發布,教科書可以由各出版社出版,再由教育部審定通過使用。
3、切記:教科書作為教育重要工具,經過嚴格審查,除了特殊目的外,整體是富有科學性的,雖然其不如科學刊物一樣嚴謹,或可出現便於師生或非專業人士理解的簡化說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即是非常可靠的,否則將會誤人子弟。
② 小學語文教育哪個網站好
小學人教版語文-新課標教內學容網
http://www.xkbw.com/YuWenXR/
③ 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有哪些特點,需要怎麼改進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 各行各業都非常的重視人才的引進,都需要對人才的能力進行科學的測量、評價,以便進行交流、交換,這就離不開考試。 對當前的學生來說,考試不僅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畢業考試,作為對學習成績和所具能力的評價,各種各樣的考試將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學習必將伴隨一個人終生。 從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直接影響到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 他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是非常奇特的,有時候他們的作文既具有概括性又有誇張性,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成分。 通過那些奇妙的想像力,在兒童的筆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向我們走來。從小學語文考試形式和命題來看,並不能適應兒童的思維和特點,而是在不斷地要求學生適應考試。小學語文考試所要考察的內容應該是一種文化積淀,但在很多情況下都只是用客觀題的考查方式來進行,對於詞語、句子乃至閱讀的考察中選擇題分數值過高。 面對如此龐大的漢語詞彙和語法組合,考試成績中偶然性的因素比較大,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僥幸心理、偷懶意識,而不願認認真真寫字,潛下心來學習。 而且語文的學習應是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學生可以為美好的想像,可以為詩情畫意的語言折服。但許多語文命題,只關注小學語文課本的語段閱讀,實際上是將一篇篇鮮活的課文抽掉靈魂和血肉,成為一個個面目可憎的考點骨架。這樣命題的導向作用,只能讓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所以綜合來看,目前中國的語文考試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並不能反映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充滿著偶然性因素。這種考試對於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在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教育場所學校首當其沖的變成了人類競爭的最初戰場。 深重的社會壓力通過父母這個社會杠桿間接的傳導給了天真無邪的小學生,他們被迫放棄了快樂和游戲的天性,置身於應試教育的大潮之中,成為了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這種被動的甚至於是強加的不情願的狀態讓孩子們的內心感沖突,很多小學生產生無奈的厭煩焦慮情緒。結果導致了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等方面的心理變化,同時也會導致軀體方面的不適,如緊張性頭痛、四肢厥冷、疲乏無力、表淺性胃炎等,學生考試是經常不斷的,這種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的話,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和應對
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個考試與學習問題呢?有無折中的實施辦法呢?其實,如果教師意識到目前的新課標教學並能親自參與實踐的話,便可以改變這種被動的應試和快樂的學習之間的尷尬。
(一)教師要學會變通,要找準定位。
既然目前中國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是衡量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標准,存在就有和理性。因為這種教學能夠保證相對的公平性,所以才能夠被選擇成為最佳的評價方式和人才選拔。在很多方面雖然並不完善,但是目前也無法尋找更為有效地替代方式。 學校和教師顯然還無法與之抗衡,但是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以豐富人文性為基準,通過注重對於文化傳統、對於知識的關注來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眾多優秀的地方,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高雅的還是通俗的,都向我們展現了豐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現著人類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種復雜的個性追求、情感體驗和希望寄託,優秀的文化總是包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對自然和人性也是充滿著探究的精神。這對於啟發學生追求真善美,養成良好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會改變他們對於傳統的機械的語文學習的錯誤認知,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考試,還要注重成才,這些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二)培養語文興趣,實現自我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語文教育學者的在其論著中都提到了這一點。一個學生首先具有了語文的興趣,才會主動進行學習,才會自主地選擇學習。目前的語文應試教學並不能完全的激發學生對於語文內容的興趣,也就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造成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先進行興趣的培養,學生自己必須積極的端正態度,從自身的興趣出發進行語文學習,先慢慢的建立興趣,慢慢的將閱讀的習慣培養起來,這樣就會有助於考試,在順應學生自身的性情的基礎展開方能收效最佳。 有了興趣的培養,就必須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他們自己進行自己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願望進行自己的培養,在這種教育之中,當事人既是一個教育者還是一個被教育者,充分的喚醒自我的意識,充分的根據自己的心理和興趣特徵出發。
(三)尋找課外讀物,參加各類語文活動
課外讀物是教材的有效補充,教材由於選擇的經典性能夠帶學生帶來一定的閱讀興趣, 但是這種興趣隨著反復的閱讀就會不斷的降低,其持久性是不長的,而且教材和應試相掛鉤的,是語文應試教育的試驗場。 為了保證這種語文學習興趣的延續,就有必要積極的進行拓展,尋找合適的課外讀物,夏丏尊先生非常的支持這個看法,認為「課外讀物是教材閱讀的升華。 課外讀物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滿足學生不同差異性體驗,從而為閱讀教學形成一個包裹,更好地指點課內閱讀。 」語文學習也是一種實踐性參與程度比較高的教學,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高度的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語文教育的融合也要納入到實踐性的范疇之中來,只有在不斷地實踐參與之中,才能夠讓活動在心靈之中得到強化,鞏固美感的影響力,可以積極的把實踐融入到課堂之外,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學生參與到各種戶外的讀書活動之中,可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朗讀教學,獲取更為充分的審美體驗,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現在學校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團體,像學校的讀書會讀書角等學校組織團體,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一起閱讀,並在閱讀中得到藝術提升和思想的升華,還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
④ 教師招聘中小學教育能報小學語文學科嗎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如果您的專業是語文專業相關,可以報考小學語文學科內的,具體可直接容咨詢招考學校。
感謝您對中公教育的支持,呼倫貝爾中公教育為您解答!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⑤ 中國知網為什麼沒收《小學語文教師》呢《小學語文教師》不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嗎
《小學語來文教師》是普通期源刊。月刊,是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管、上海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教師教學輔導讀物。主要欄目:教學論壇、名師教學設計精品、備課參考、新大綱推薦背誦的古詩詞解析、教學點評、名校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拾零、咬文嚼字。
這塊的中文核心期刊有:
(綜合類)1、課程、教材、教法 2教育研究與實驗 3.教學月刊中學版 4.上海教育科研 5.人民教育 6.教育科學研究 7.外國中小學教育 8.教學與管理 9.中小學管理 10.現代中小學教育
(政治)1.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語文)1.中學語文教學 2.語文建設 3.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外語)1.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歷史、地理)1.歷史教學 2.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數學)1.數學教育學報 2.數學通報 3.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物理)1.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物理教師教學研究版
(化學)1.化學教育 2.化學教學
(生物)1.中學生物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知網沒有收錄,你可以選擇知網收錄期刊。
⑥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涵養文化認同的方法和途徑
義務教育《語抄文課程標襲准》前言部分提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認識中華民族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在此理念指導下,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語文教科書中得到了應有的體現,不論是經典名著,還是諺語民俗等,都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⑦ 教師資格小學語文跟初中語文考的內容差別大嗎
教師源資格小學語文跟初中語文考的內容差別挺大的。
不是一樣的考試內容,小學語文考試科目是《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 中學語文考試科目是《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考試科目代碼也是不同的。考過了小學的《綜合素質》。
學科知識與能力只能報考小學的科目,不能報考初中的。要報考初中的,必須先考初中的《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
(7)中小學語文教育網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小學語文介紹如下:
具有相應學段及以上、相應學科教師資格證,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的崗位只有小學/初中/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可以報,初中語文不可以報考。取得相應學段(或高學段)教師資格證書,這種情況下只要有對應學段的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報名。
小學語文可以報考小學數學,初中體育可以報考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筆試中,通過率最高的一門課,因為這門課考的內容大都是一些常識性的問題。
⑧ 小學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在網上哪找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
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包括小學到高中所有學科的內電子課本容
⑨ 小學語文有哪些名師
: 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 江蘇特級教師於永正、江蘇省特級教師孫雙金 天津市特級教師靳家彥 上海特級教徐善俊 特級教師支玉恆 北京特級教師,竇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斯宅鄉,取名碧霄;8歲時,進族裡辦的"斯民小學"讀書,改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後到紹興第五中學附屬小學任教,1929年轉浙江省嘉興縣集賢小學工作。次年經人介紹到肖山湘湖師范學校工作。婚後轉到南京東區實驗小學教書,不久又轉入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學實驗小學(1952年學校改名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工作。1956年被評為南京市先進工作者,小學一級教師,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並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1963年,《江蘇教育》、《人民日報》先後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報道,著重宣傳介紹斯霞和學生的關系。1973年,江蘇省教育廳調她到省教材編寫組,編寫小學語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師附小,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次年,被評為小學特級教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勞動英雄,全國"三八"紅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年辭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職務,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離開了心愛的講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經驗選編》、《我的教學生涯》。
霍懋征,女,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9月出生。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曾任北京第二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至今從教60年。是我國50年代就蜚聲全國教育戰線,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國首批特級教師,榮獲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獎。多次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她光榮地被評為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師一家三代八人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職業,1991年這個教師之家當選「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師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師,她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教學生涯中為我們的基礎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實踐,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經驗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袁瑢(1923-)江蘇南通人。女。交通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上海實驗小學教師、副校長校長,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婦聯執委會常委。特級教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1983年兩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於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歷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師、上海第二師范學校校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著有《於漪文集》、《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畢業於江蘇省南通女子師范,畢業後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1978年被評為江蘇首批特級教師,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老師長期堅持教學改革,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得到教育部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評價。出版《訓練語言與發展智力》《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李吉林情境教學詳案精選》等6本專著,發表近二百多篇論文,計300多萬字。這些科研成果先後榮獲國家教委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暑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等。她主講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電視講座21集,由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衛星向華語地區播放,1999年獲全國電化教材師范最高獎。她應邀外出講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歡迎與尊重,是基礎教育界卓有影響的小學教育專家。
支玉恆,193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1959年於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後在小學上體育課,後由於種種原因,1977年,近40歲時改教語文課。當時他連漢語拼音都認不全,於是虛心地向低年級老教師求教。踢球多年的腳很靈活,而用手寫字卻很費勁,於是苦練三年,無論寫教案、改作業、批作文、寫總結等,均用小楷毛筆書寫。語文教學起步較晚,然而他以勤補缺,刻苦鑽研,終於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張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
賈志敏,上海市人,漢族人,1939年出生。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市委普教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浦東區委委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有46個春秋。由於他創造性的勞動,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獎。1994年,獲上海市特級教師稱號。1999年「五一」前夕,獲「浦東新區開發建設特殊獎」。2000年獲「浦東名師」稱號。現任上海金蘋果學校小學部校長,浦東新區首屆政協委員。賈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幾經磨難。文革期間,賈志敏教師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殘,但是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他的課堂形成「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激勵為主」的風格。在作文教學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實」的特色。提任校長以後,他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經驗獲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電視台錄制的電視系列片《賈老師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錄制的作文教學系列片《錦上添花》相繼在許多省市播出,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1999年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錄制了《賈老師教小學生作文》的光碟並面世,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前年暑假,賈老師應邀赴新加坡為當地華文老師傳授語文教學經驗,並獲得極好的反映。
於永正,男,中共黨員。1962年從徐州師范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現任鼓樓區教研室主任。1985年,於永正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於永正同志勇於革新,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為小學素質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縷清新的風。他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形成了「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他實踐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中國教育電視台、山西教育電視製作中心、吉林教育電視台將有關教學實況拍成電視片向全國發行,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於永正老師多次應邀赴外省、市講學,他的課和報告受到專家、老師們的贊譽。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於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於老師的「五重」教學法。於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記》、《於永正課堂教學與經驗》等專著,並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靳家彥,男,1944年12月生,畢業於天津教育學院中文系。從教38年,現任天津南開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榮獲天津市模範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國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學專家。創立「小學語文導讀法」,應邀赴30個省、市及大專院校講學,做示範教學,受到廣泛贊揚。出版《小學語文導讀法》等專著17部,發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教小學語文》等論文200餘篇,多篇獲全國及省市獎。《中國教育報》開辟專欄介紹「靳家彥教育教學藝術」。參加多種教材編寫,培養徒弟20餘名,均取得優異成績。
張化萬,男,江蘇揚州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現代小學語文>編委會主編,杭州市小語會副理事長.曾榮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浙江省優秀教研員、浙江省十佳校長、區勞動模範、杭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94年,倡議並參與組織實施了"杭州市上城區跨世紀園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國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的觀摩會上執教示範課;先後帶出了浙江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曹曉紅、王鶯,培養了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省教壇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內外有相當知名度的優秀教師. 曾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上示範課,作學術講座;有6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主編或撰寫<寫好作文的金鑰匙><豬八戒學作文><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小學教育研究入門><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基礎><小學語文典型課示例>等;出版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出版<張化萬閱讀教學><張化萬作文教學><中國名師張化萬>等課堂教學錄像資料;主編<浙江省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11、12冊)<現代小學語文><小學語文國情教育補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崧舟校長醉心於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他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語感素養為核心,從生命成長的高度觀照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他的語文課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名師講壇》欄目播出,《語感教學法》入選教育部《中國名師》音像專著工程。他認為「語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認為母語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張語文教學應在繼承傳統的「雙基」教學的前提下,著力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和「語文基本習慣」的培養;他認為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依學定教、發揚民主、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鼓勵創見、引導質疑、敏於點撥」,並獨創「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
竇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從教於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現任清華附小副校長。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國家九五重點課題語文教材編寫組的編委及編寫人員。國家「十五」課題「現代教學藝術研究」課題組專家組成員。海淀中心學區課程改革領導組副組長。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全國反饋教學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教育學會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師研究會副理事長。從1994年開始搞「語文教學民族化與現代化研究」。具體目標是「繼承工具性,打牢語文基礎;注重人文性,弘揚主體精神;體現民族性,遵循漢語學習規律。」
孫建鋒,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曾獲江蘇乍小學語文說課比賽一等獎,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比賽一等獎;近年來,他應邀到山東,河南,浙江,江西,內蒙古等地上課,課堂教學扎實,靈活,富有創意,深受一線教師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師》《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河北教育》等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吉春亞,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中文本科學歷。1964年生於美麗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聰慧靈氣,再加上她博採眾長、開拓進取,使她教學自成一派——帶有濃濃「語文味」的且不乏詩情畫意的「言語學習型」的教學風格。吉老師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參與「語文思維訓練」和「小學學科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等6項省級課題,其成果獲得全國小語會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並由國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學,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學。吉春亞老師就是這所學校的唯一特級教師。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從教以來,潛心研究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的教學新理念。曾先後在《人民教育》等報刊雜志發表教學論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學》一書。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榮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金獎,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教師,2001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2002年獲第五屆全國「十傑教師」提名。
孫雙金,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曾榮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江蘇省小學語文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事跡收入《江蘇教育名人錄》、《中國當代教育名人錄》和《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精品錄》。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和中華名師叢書《美麗課堂》等專著。
盛新鳳,女,1970年生。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浙江省湖州市湖師附小,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湖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她潛心研究,碩果累累,先後獨立進行了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的研究。30多項研究成果和論文公開發表,80多次在省內外公開示範教學,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事跡曾多次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教學設計》、《浙江教工》、《湖州日報》、湖州電視台「奉獻」、「關注」欄目等報刊雜志、新聞媒體作專題報導。出版個人教學專著《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1995年5月獲浙江省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1999年獲浙江省首屆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004年榮獲浙江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才藝大賽金獎;2004年被評為上城區首屆特級教師。工作10餘年來,一直以開拓、創新、勤奮的態度實踐著「用心成長,享受課堂」的理想與追求。應邀拍攝「名師講壇」、「中國名師」專輯,出版發行。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百餘次,獲廣泛好評。2003年出版個人第一本著作《走過10年——我的語文教學求索之路》,參與主編《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探索》。10餘年來共有30餘篇論文發表或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