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松鼠語言怎樣

小學語文松鼠語言怎樣

發布時間:2020-12-21 16:38:50

❶ 松鼠課文,講解詞語

文章主旨 這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 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 說它是說明文,因為它是一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旨在說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點。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說明,它是將自己細致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准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 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為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松鼠》一文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特點。 六、結構分析 課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這一段是總括的話,用一句話簡明、准確地說明松鼠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很討人喜歡」是貫串全文的線索 第二部分(第2段),這一段承接上文,具體描述松鼠「漂亮」這個特點。主要寫了松鼠的面容、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樣子。 第三部分(第3段),從它機靈的動作和生活習性,寫出它是一種活潑、有趣、馴良的小動物,加深了「討人喜歡」的印象。 第四部分(第4、5段),第一層(第4段),寫松鼠乖巧的習性。介紹松鼠過水的動作、不冬眠、十分警覺、跑跳輕快、叫聲響亮。 第二層(第5段),寫松鼠搭窩的方法。描述搭窩的先後次序和一系列復雜的動作以及窩口的設計,生動地表明松鼠的靈性。 第五部分(最後一段),寫松鼠的多產,毛的色澤,肉、毛、皮的用處,說明它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補充了「討人喜歡」的內容。 七、重點句子 1.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 這個句子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准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 2.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說明,「帽纓形」一詞,寫出了尾巴的長度和蓬鬆狀,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松鼠尾巴的樣子,同時,作者又對尾巴做了動態的描寫,寫了它的樣子和用途。 3.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帶著兒女住在裡面,既舒適又安全。 松鼠作為動物,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松鼠以人的性靈、人的情感,使松鼠討人喜歡的總體形象逼真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八、寫作特色 《松鼠》是一篇說明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我們讀時並不感到枯燥和乏味,相反,讀來倒很有情趣。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以下兩個特點: 1.說明語言形象、生動。 這一點是相對於平實說明而言的。作者在介紹這種小動物時,不是像寫說明書似的,將松鼠的特點(包括長相、性格、習性等等)直接告訴讀者,而是運用各種描寫手段以及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介紹這種小動物。例如:《辭海》中介紹松鼠的尾巴時,只有「尾蓬鬆,長16~24厘米」幾個字,而作者對松鼠尾巴的介紹就顯得既形象,又能讓人喜愛:「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這段說明,「帽纓形」一詞,寫出了尾巴的長度和蓬鬆狀,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松鼠尾巴的樣子,同時,作者又對尾巴做了動態的描寫,寫了它的樣子和用途,這樣,文章就顯得生動起來了。 2.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文章還運用描寫的方法(例如「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和擬人的方法,也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文章還准確地運用了詞語。例如作者在介紹松鼠的活動范圍時寫到:「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這其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准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又如作者在寫松鼠做窩時,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工作程序的詞語,將松鼠做窩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寫得有條不紊,用「搬」「放」「編扎」「擠」「踏」等一系列動詞,准確地說明了松鼠做窩時的動作。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說明作者的觀察非常細致。

❷ 小學課文松鼠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來:作比較

定義:說明某些自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時,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
 作比較可以用同類事物相比,也可以用同一事物的先後情況相比,還可以用相反的事物作對比。
 作用: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示例1
 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伏不動。他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 作用分析:這里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習性作比較,形象具體地說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覺的小動物,進而突出了它乖巧的特徵,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❸ 書籍面臨的危機與課文松鼠的語言風格有什麼不同

課文松鼠語言風格非常獨特,當大家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迎面解決的。

❹ 讀《松鼠》一文,問:說明文語言有什麼特點請舉例子說明。

這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
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

❺ 松鼠一員作者用什麼的語言,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習性和活動

課文描寫了松鼠(漂亮)的外形,介紹了它的生活習性。松鼠的生活習性主要有五內個特點:
1、活動容範圍:樹林(不侵犯人類)
2、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
3、主食種類:果實(不傷害人畜)
4、動作敏捷
5、築窩寬廣堅實 、舒適安全 、充滿靈性

❻ 松鼠課文的語言特點是什麼。詳解

這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

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

說它是說明文,因為它是一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旨在說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點。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說明,它是將自己細致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准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

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為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松鼠》一文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特點。

六、結構分析

課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這一段是總括的話,用一句話簡明、准確地說明松鼠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很討人喜歡」是貫串全文的線索

第二部分(第2段),這一段承接上文,具體描述松鼠「漂亮」這個特點。主要寫了松鼠的面容、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樣子。

第三部分(第3段),從它機靈的動作和生活習性,寫出它是一種活潑、有趣、馴良的小動物,加深了「討人喜歡」的印象。

第四部分(第4、5段),第一層(第4段),寫松鼠乖巧的習性。介紹松鼠過水的動作、不冬眠、十分警覺、跑跳輕快、叫聲響亮。

第二層(第5段),寫松鼠搭窩的方法。描述搭窩的先後次序和一系列復雜的動作以及窩口的設計,生動地表明松鼠的靈性。

第五部分(最後一段),寫松鼠的多產,毛的色澤,肉、毛、皮的用處,說明它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補充了「討人喜歡」的內容。

七、重點句子

1.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

這個句子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准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

2.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說明,「帽纓形」一詞,寫出了尾巴的長度和蓬鬆狀,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松鼠尾巴的樣子,同時,作者又對尾巴做了動態的描寫,寫了它的樣子和用途。

3.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帶著兒女住在裡面,既舒適又安全。

松鼠作為動物,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松鼠以人的性靈、人的情感,使松鼠討人喜歡的總體形象逼真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八、寫作特色

《松鼠》是一篇說明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我們讀時並不感到枯燥和乏味,相反,讀來倒很有情趣。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以下兩個特點:

1.說明語言形象、生動。

這一點是相對於平實說明而言的。作者在介紹這種小動物時,不是像寫說明書似的,將松鼠的特點(包括長相、性格、習性等等)直接告訴讀者,而是運用各種描寫手段以及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介紹這種小動物。例如:《辭海》中介紹松鼠的尾巴時,只有「尾蓬鬆,長16~24厘米」幾個字,而作者對松鼠尾巴的介紹就顯得既形象,又能讓人喜愛:「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這段說明,「帽纓形」一詞,寫出了尾巴的長度和蓬鬆狀,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松鼠尾巴的樣子,同時,作者又對尾巴做了動態的描寫,寫了它的樣子和用途,這樣,文章就顯得生動起來了。

2.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文章還運用描寫的方法(例如「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和擬人的方法,也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文章還准確地運用了詞語。例如作者在介紹松鼠的活動范圍時寫到:「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這其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准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又如作者在寫松鼠做窩時,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工作程序的詞語,將松鼠做窩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寫得有條不紊,用「搬」「放」「編扎」「擠」「踏」等一系列動詞,准確地說明了松鼠做窩時的動作。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說明作者的觀察非常細致。

❼ 語文10課《松鼠》是什麼語言風格

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以下兩個特點:
1.說明語言形象、生動。
這一點是內相對於平實說明而言容的。作者在介紹這種小動物時,不是像寫說明書似的,將松鼠的特點(包括長相、性格、習性等等)直接告訴讀者,而是運用各種描寫手段以及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介紹這種小動物。例如:《辭海》中介紹松鼠的尾巴時,只有「尾蓬鬆,長16~24厘米」幾個字,而作者對松鼠尾巴的介紹就顯得既形象,又能讓人喜愛。文章就顯得生動起來了。
2.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文章還運用描寫的方法(例如「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和擬人的方法,也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文章還准確地運用了詞語。例如作者在介紹松鼠的活動范圍時寫到:「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這其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准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又如作者在寫松鼠做窩時,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工作程序的詞語,將松鼠做窩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寫得有條不紊,用「搬」「放」「編扎」「擠」「踏」等一系列動詞,准確地說明了松鼠做窩時的動作。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說明作者的觀察非常細致。

❽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課文

一 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的說明方法。
二 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三 介紹了松鼠的特點、生活習性。

❾ 松鼠這篇課文與太陽相比在表達方法和語言風格方面有什麼不同

1:鄧稼先和同事們為了祖國的未來,不惜自己
2:相同:專都運用說明的手法
不同:《鄧稼屬先》第二部分比較簡略,本文比較詳細
3:言外之意:他覺得自己的生命遠不夠自己去為祖國貢獻
說明了鄧稼先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課文用了所有的表達方式,而本文並沒有
(*^__^*) 嘻嘻……不一定對哦

❿ 松鼠課文第4自然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松鼠》教學設計

重慶市萬州區沙河小學 陳學應

課文精解與編排意圖

課文第1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2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為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生活習性。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練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及生活習性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路點睛

1.教學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豐富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應先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特點的。為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讓學生就喜歡的課文某一部分內容繪制一幅圖,給它起個名稱,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說說喜歡的理由,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3.在初步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還應引導學生探討作者是怎樣寫松鼠特點,從而體會作者說明的順序及語言的生動形象(比喻、擬人),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4.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上的異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5.在學習了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後,可以進行一次改寫練習,引導學生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說明文。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訓良、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自讀課文,從課文准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的描寫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為特點,感受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3.學慣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手法。

4.與《鯨》對比,體會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點。

學案
教案

學習提綱

1.讀通讀順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正確讀記課後生字及目標1中的詞語。

(2)自由賽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2.默讀課文,畫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漂亮、馴良、乖巧」相應的自然段。用圖畫出喜歡的部分,說說喜歡的理由。

3.自讀第一自然段。作者從() ()()()()()()幾方面介紹松鼠漂亮的特點,作者都運用了( )說明方法。

4.自讀第二自然段。①按「活動地點→活動時間」把第二自然段分為兩層。②作者從「活動范圍在樹上不在住宅區、活動時間在晚上不在白天說明松鼠()(),突出它()的性格特點。

5.自讀第三自然段,作者從( )( )( )( )()幾方面介紹松鼠乖巧的特點,作者都用了()說明方法。

6.自讀第四自然段。作者從( )( )( )()四方面介紹了松鼠搭窩的經過,說明松鼠( ),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討論:與《鯨》比較,說明方法有什麼不同?

說明角度
表達方法
語言


介紹

形體特點,

生活

習慣。

簡單朴實准確

松鼠
介紹

外貌

性格

行為

一、初讀課文,找出全文中心句,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訓良、討人喜歡的特點及作者思想感情。

二、指導閱讀第一自然段,體會松鼠漂亮的特點,掌握說明方法。

三、指導閱讀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訓良」的特點,掌握說明方法。

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

活動地點---晚上(不騷擾人類)

(訓良——擬人、比喻)

四、指導閱讀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體會松鼠「乖巧」的特點,掌握說明方法.

橫渡----智慧

觸動----警覺

儲備食物----聰明

蹦跳----輕快

叫聲----有感情

(乖巧——比喻、擬人)

五、指導閱讀第四自然段,深入體會松鼠「乖巧」的特點,掌握說明方法。

選址----樹枝分杈

建造----勤勞

住居----寬敞、舒適、安全

窩口----遮風避雨

(乖巧——比喻、擬人)

六、合作學習,對照異同,探究寫法。

練習提綱(選一個作讀寫遷移練習)

1.用本課的表達方法寫一種你最喜愛的動物。

2.

2.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說明文。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松鼠語言怎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