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訓練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訓練

發布時間:2020-12-21 15:15:08

⑴ 如何做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摘要】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本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語文教師發出「越來越不會教了」的慨嘆,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高耗時低效率。許多教師用了大量的時間來上語文課,學生的語文素養卻仍然沒有明顯的提高,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1)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不強;(2)學生識字願望不強;(3)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4)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缺乏實踐。為改變這些現狀,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我對如何更好進行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進行了思考,如下:
一、以讀為本,讀中體悟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必須堅持「以讀為本」的正確導向,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感悟自得、自主發展。閱讀教學的情感體悟重在朗讀。雖然朗讀不是獲得情感體悟的唯一

⑵ 急需一篇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閱讀訓練題....

共4篇咯、希望滿意~~

一、____________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蝸牛在牆腳邊爬。蚯蚓看見了,問:「蝸牛哥,你到(那裡 哪裡)去啊?」蝸

牛說:「我要到牆頂上去。看看遠處有些(什麼 怎麼)。」蚯蚓忽然笑了起

來:「哼!你要想到牆頂上去嗎?不要幻想了吧!你應該明白自己爬的多慢

呀!」蝸牛不理它,慢慢地爬上了牆壁。

蚯蚓覺得蝸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鑽到泥里去睡覺了。

蚯蚓一覺醒來,鑽出泥來看看,再也看不見蝸牛了,原來蝸牛早已爬到牆頂上去

了。

1.劃掉文中括弧里不恰當的詞語。(那裡;怎麼)

2.蝸牛先是在_______爬,再爬上了_______,最後爬到_______。(牆腳;

牆壁;牆頂)

3.蚯蚓一覺醒來看不見蝸牛是因為____________。(蝸牛爬到了牆頂)

4.給文章加個合適的題目:_____________。(堅定的小蝸牛;符合文章內容即

可)

二、聰明的梅花鹿

有一隻老虎,遇見一隻梅花鹿。老虎很想吃梅花鹿。但是它從來沒見過梅花鹿,

不知道梅花鹿有什麼本事,就問:「你身上的斑點是做什麼用的啊?」梅花鹿

說:「這是我吃老虎的記號,我吃一隻老虎,身上就長一個斑點。」老虎一聽,

嚇得拔腿就跑。

半路上,老虎遇見一隻狐狸,就把剛才遇到的事告訴了它。狐狸聽了大笑起來,

說:「你上當了。走,我和你去把它捉來,給你做午餐!」老虎說:「不,梅花

鹿很可怕,也許你看見它會跑的。」狐狸說:「要是你不放心就用你的尾巴綁住

我的尾巴好了。」

梅花鹿看見老虎和狐狸一塊兒走來,就喊:「狐狸啊,謝謝你把老虎捉來,我正

在找它呢!」

老虎聽了,以為上了狐狸的當,回頭就跑。結果狐狸被老虎拖死了。

1.故事一共出現了______種動物,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梅花鹿、狐狸)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梅花鹿很聰明?用波浪線畫出來。(文中梅花鹿說的兩句

話)

3.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什麼啟發?(遇到危險怎麼辦)(有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不要半途而廢

孟子小時候不愛念書。有一天,他從學校偷偷逃回家來。他母親一見兒子逃學,

拿起剪刀就把布機上沒有織完的布剪斷了,並對孟子說:「這塊布本來可以為你

做一件新衣服,現在剪斷了,你的新衣服也做不成了。你不覺得半途而廢可惜

嗎?你小小年紀應該好好讀書學本領,你卻貪玩逃學,長大了能有什麼用呢?」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導,再也不逃學了,長大後成了一位很有學問的人。

1.孟子的母親為什麼把織了一半的布剪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她想借這件事

教育孟子做事不要半途而廢。意思相近即可)

2.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有學問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之有理即可)

3.讀讀背背。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夏夜,靜悄悄的。花兒睡了,小草睡了,樹木睡了。

水池裡,睡蓮花閉上了美麗的眼睛。「綠綠的葉子上,停著一隻蜻蜓,像一架小飛機停在機場上。」

池邊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在彈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彎了眉,星星眨著調皮的眼睛。風兒輕輕地吹著。

螢火蟲提著小燈籠,在空中飛,飛呀,一閃一閃……

夏夜的夜晚多美啊!

1.這篇短文共有( )個自然段,請標上序號。(6)

2.文中出現的動物有( )、( )、( )、( )。(

蜻蜓;青蛙;蟋蟀;螢火蟲)

3.用波浪線畫出寫天上的句子。

4.文中畫用「 」括起來的句子中,「小飛機」是指_________,「機場」是

指___________。(蜻蜓;荷葉)

-------------------------------------------------------

⑶ 如何搞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那應該如何進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有幾點教學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一、激發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通過解題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課,我先板書狼,問學生狼是什麼動物;再板書小羊,讓學生講小羊是什麼動物;然後在狼與小羊中間板書和,並設疑說:一隻凶惡的狼和一隻馴良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結果怎樣?學習了課文,大家就會明白的.為了弄明白這些問題,學生不論是聽課文錄音,還是讀課文,討論問題,都非常認真積極.
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盡量使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教材情景,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教《雨點兒》一課時,我先用課件讓學生聽雨點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聲音,然後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最後,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他們彷彿自己就是小雨點兒,來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中,這樣既渲染教學氣氛,又激發學生的朗讀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
在讀中結合表演訓練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適合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表演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如《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荷葉圓圓》,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滿意,把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小魚兒的動作語言,表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學生體會到了夏天的美麗.
二、重視詞句教學、加強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低年級,要通過字、詞、句和指導朗讀等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換詞、改詞,找近義詞,反義詞,看插圖、實物,演示、做動作,表情朗讀,復述句子,改變句式,仿造句子,結合上下文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熟讀,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書面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如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自然段時,文中有一句沒有尾巴多難看哪!我指導學生在保持意思不變的前提下,將多換一個詞語,學生踴躍發言,換成十分多麼特別 非常真這樣,學生不僅正確理解了多的意思,而且在朗讀這句話時自然把多字讀重音了.
再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節,我先採用換詞(把非常換成十分、特別、很、極)、找近義詞(故意、存心、有意)、看插圖描繪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像並講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動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兒等詞語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用故意找碴兒的語氣朗讀這一小節,重讀非常、故意、弄臟,讀出!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講和讀,狼殘忍、陰險的本質就躍然紙上了.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只有加強詞句教學和朗讀指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啟發積極思維,鼓勵質疑問難.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教學課文時,我經常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想.,這樣就可促使學生讀書時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讀,仰而思,逐步養成用心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我提出要是瓶子旁邊沒有石子,烏鴉該怎麼辦?的問題進行全班討論.有的學生說,烏鴉可以用翅膀使勁把瓶子扳倒;另外位同學說可以用爪子,還有同學說烏鴉可以挖掉靠近瓶底的泥土使瓶子傾斜然後就可以喝到水了通過這個問題的討淪,學生的思維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此外,我還會營造寬松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問,樂於發表意見.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習疑問.同時,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如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這課時,有的學生問:地球爺爺有手嗎?、地球爺爺的力氣有多大?、老師,您能看見地球爺爺的手嗎?等問題.我肯定了學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並鼓勵他們帶著問題學習課文.耐心地解釋和說明,循循善誘,使他們通過幾個科學事例,獲得正確的認識.又如有的學生提出地球爺爺有沒有腳?等比較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我也不輕易批評學生,雖然這是學生不成熟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提出過程是學生整合自身知識、經驗的過程.
四、利用課文的空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寫作意圖,也為讀者提供了一些想像的空間.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藝術,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坐井觀天》的結尾: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教學這篇課文的結尾時,我讓學生想一想:青蛙後來有沒有跳出井口來看天呢?問題一提出就激起了學生想像的浪花,個個爭先發言,有的說: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心裡想,『我非出來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說得對,還是我說得對!』它兩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驚奇地說:『啊,好大的天,真是無邊無際!』從此,它再不說天只有井口那樣大了.有的說:青蛙可固執了.它聽了小鳥的話,一擺手說:『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樣大嗎?』小鳥飛走了,它還坐在井裡唱著: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樣大.
再如教學 《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部分時,我就組織學生續編故事,說說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學生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他們想像奇特、豐富多彩,並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的說,小羊那麼善良溫順,不會被狼吃掉的.狼太壞了是沒有好下場的,一定會掉進河裡被淹死的.有的說,小羊被他媽媽救走了.有的說,狼被獵人打死了.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說話中很有思想,認為好人有好報,惡人沒好下場.你看,讀書、想像、說話、情感陶冶四結合,真可謂一石四鳥.
五、開展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教好課文的同時,我採取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小小讀書討論會及出牆報、展覽讀書筆記等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同時知識增多了,眼界開闊了,詞彙豐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

⑷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生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大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我認為,低年級要提高閱讀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讓學生充分的讀書低年級是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要一點一點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默讀能力;要更多地通過聽讀體會和朗讀體驗來理解內容,而不是主要靠講解理解內容,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一定要抓讀書.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讀書機會,要把朗讀、默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要使每個學生主要依靠課堂上的訓練把每篇課文讀熟,逐步培養和提高朗讀能力和默讀能力.正確地讀,是流利地讀和有感情地讀的基礎,也是低年級朗讀訓練的重點.所謂正確,首先要做到每個字都要發音正確,特別是要讀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話讀,要杜絕地方音;還要讀好輕聲、兒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頓地讀,能按句逗停頓;也不每個字都拖長聲音地唱讀.三要進一步做到,長句子中和段落之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要自然停頓.而每個學生讀每篇課文都能達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但又是必須達到的.一年級學生應達到上面講到的一、二兩點,二年級學生還應做到第三點.教師要捨得在讀正確上花時間.特別是對生字的字音、易錯讀成地方音的字的讀音要重點加以指導.對於停頓,可用范讀讓學生體會和學生自讀體驗的辦法,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感,領悟停頓的規律.教師應當在學生初步做到把課文讀正確之後再進行講讀,並結合講讀繼續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逐步做到流利地、有感情地讀.只有這樣,朗讀訓練才能實處,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默讀,要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訓練,新課程標准從二年級提出學習默讀課文的要求.默讀訓練要指導學生學會心讀,第一步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由口誦轉為心讀;第二步要做到一邊讀一邊想,把默讀和思考結合起來.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默讀能力,教師可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默讀思考、默讀後提出疑難問題等辦法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一邊讀,一邊想,逐步做到在讀的同時知道想什麼和怎麼想.背誦,也是一種閱讀基本功.它不僅有助於學生積累名篇佳作,而且可以檢查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低年級課文篇幅短小,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背誦全文或精彩的段落.課程 標准強調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其目的在於厚積他們的文化底蘊,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欣賞插圖和課件,感受課文的美景,結合採取提供重點詞語的辦法來引導學生背誦.再根據教學實際,在讀懂階段配合入境悟情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能背誦全文,而且在背誦過程中情操得到了熏陶.二、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注重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各個年級的要求要有所側重,低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1、可以用直觀的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系直觀的形式包括實物、圖畫、幻燈直觀,動作、表情等直觀.對學生少見的事物更應該用圖像直觀加上語言直觀等多種直觀方法,讓學生認識這類事物,建立起這類事物的表象.比如在我在教學《2008,北京!》這一課時,讓學生找出人多的詞,學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這個成語,可是怎麼理解這個詞呢?對於比較抽象的詞來說,藉助課件,讓小朋友通過畫面來感受人的多,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2、引導學生把字詞同有關知識、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對一個字、詞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因此,在字詞教學中,對一些信息量大的詞和較難理解的詞都應聯系有關知識、生活經驗理解詞義.如在教學《2008,北京!》一文中,如何讓學生理解沸騰一詞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須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沸騰的本意:水開時的樣子,熱氣升騰,上下翻滾.只有聯系實際對詞語本意有了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場面的熱鬧.3、用想像的方法理解引導學生用想像的方法把有關詞句的情景具體化,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詞句,如在教學《鄉下孩子》一課時,對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這段內容時,我先指明學生讀,然後完成鄉下孩子是( ),是( ).這個填空.當他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接著我就讓學生閉眼想像在媽媽懷里的感覺,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過想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和媽媽爸爸在一起是快樂的,是幸福的.然後再來讀好這個自然段,就相當容易了.同時也發揮學生想像力,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三、要從低年級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1、讀書要集中注意力,要把書讀進去.只有注意力集中,朗讀,才能讀正確;默讀,才能一邊讀一邊想.學生一旦養成專注、認真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到其他方面,對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2、讀書要勤查字典.到了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的方法.把方法轉化為能力,靠訓練.要求學生每學一篇新課文,要從字典中查出生字.學生造句、寫話遇到不會寫的字,鼓勵他們從字典中查找.希望學生通過勤查字典,逐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進而培養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3、讀書要邊讀邊畫,做到讀、想、畫結合.低年級學生可以邊讀邊畫:重要的詞語、重要的句子、讀不懂的地方等等.一邊讀,一邊勾勾畫畫,可以促進思考,有助於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總而言之,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積極採取一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質量.

⑸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第五冊《晨讀》中有一句「現在,他們已經懂得珍惜時間,用功讀書。」句子的意思學生不難理解,重點詞「珍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珍重」有什麼異同,然後讓學生用「珍惜」一詞口頭造句。有的說:「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有的說:「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好本領,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通過說話,既加深了詞語的理解,又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如《精彩的馬戲》最後一句:「馬戲團的叔叔阿姨們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人的指揮。」教師啟發學生:「如果你們看了這精彩的馬戲,會怎麼想,誰能說一說呢?」有的說:「啊!這么精彩的馬戲,多好看呀!叔叔阿姨們能把動物訓練得這么聽話,表演出這么精彩的絕技,真不簡單!」……這就大大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二、培養閱讀能力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 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只相信學生。以為學生什麼都不懂,課文的理解全靠教師的講解。甚至學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了,抑制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只是聽,被動地接受,閱讀能力怎麼能得到培養呢?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段、句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形容海水種種色彩的:「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五光十色,異常美麗。」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綻開的花朵,有的象美麗的鹿角。海參……大龍蝦……」學生一讀就懂了而且讀得有聲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師一味的分析講解,實際效果要好得多。 學生閱讀能力能反映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課文中的詞語、句段意思不太懂,學生讀起來必然不流暢;如果意思領會不正確,閱讀時的語調、感情就不恰當、不自如。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難點在哪裡,只要找上、中、下層生分別讀一讀課文,就能知道學生的實際。只有了解學生實際,才能有的放 進行教學。有些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一定難以理解。如第六冊《沙漠里的「船」》,由於生活環境不同的關系,學生對於沙漠、駱駝的情況知道得很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教師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駱駝站在沙漠里的圖,通過兩幅圖的比較,讓學生理解「船」是指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們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後教師提出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麼特點?它如何適應沙漠而生活?有什麼作用?駱駝的「特點—本領—用途「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系?引導學生讀議。這樣通過思維訓練,逐漸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課文內容,看學生的實際水平,該講的講,該讀的讀,該練的練,該做的做。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容,教師的精力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學生一經起啟發,積極性就高起來,認真讀書,主動發現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慾強了學習興趣也深了。如教學《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時,學生紛紛提出問題: 「為什麼弟弟要跟著媽媽住在女牢房裡?」「為什麼弟弟每天要由特務押著去上課?」「特務為什麼要監視弟弟上課?」「在監牢里,弟弟為什麼能把各門功課學得很好?」「弟弟為什麼這樣刻苦學習?」……所以,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學生主動學習,的確能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四、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如有個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著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