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單元分析

小學語文單元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21 14:09:32

小學語文單元測試質量分析表該怎麼填

你好,如實填寫就行了。

㈡ 談談怎樣把握住小學語文單元的重點,難點,考點

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徵.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六、記敘的人稱:一般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准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准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准確性的體會. 這些只要掌握,語文成績就會猛彪,我以前就是這樣,加油! 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 2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徵.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六、記敘的人稱:一般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准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准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這種.」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段落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准確性的體會. 這些只要掌握,語文成績就會升. 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

㈢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

進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內題目,以每篇課文和容「積累運用」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書名」,每篇課文和積累運用為「章節」的一本「小書」。
我們的單元整體教學,包括「教科書教學」、「整本書閱讀」、「語文實踐活動」三部分,各部分既橫向聯系,又有一個縱向的序列。
單元整體教學因為年段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精讀指導重點也不同。一、二年級宜以「識字」為整合點,指導重點在比較詞句中理解與朗讀。單元整體識字,有益於把更多的字集中在一起,使低年級的學生不但能夠認識更多的字,而且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構字規律,對漢字的特點有更深的體會。三、四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綱,整合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預習,指導重點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效果。五、六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發散點,整合課內外內容,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指導重點在於通過句段和篇章的對比,體會情感,領悟表達。

㈣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單元導讀課

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郭思樂語).
楊再隋教授以《語文教學的整體觀》一文呼籲全體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後回歸整體,從而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時至今日,在整體思想的引領下,單元整組教學、主題式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等整體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個年頭之後,此教材的亮點正被逐漸發掘並讓其真正的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輝.筆者所在的學校於2007年起開始著力進行單元整組教學的實踐研究,並將一組課文分成三個模塊的操作達到整體教學的效果,分別為單元導讀,聚點探究,整體推進.本文將具體介紹的是第一個模塊,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也可稱之為單元整體感知)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思考.
行動前的思考:導讀價值何在
何謂導讀?按字面意思理解為引導學生去讀.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慾望,去主動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甚至預期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單元導讀課又叫單元整體感知課,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教學時間一般為1個課時.單元導讀課的主要目的有:整體感知單元學習專題與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單元學習要求;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激發學習的興趣,孕育求知慾望.其中興趣的激發是基點,是導讀的根本所在;整體感知單元內容與專題是要點;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是生長點.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這樣的解讀也從幾個側面闡述了導讀的價值.
明確了導什麼,必須得清楚地思考導讀的意義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麼事之前要搞清楚做這件事的意義.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通過多次的導讀教學嘗試與思考,認為導讀的意義在於導趣、導疑、導學、導行.
1.導趣——輕裝上陣趣為先
導讀的宗旨永遠是唯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是導讀存在的最根本意義,是導讀的根,導讀的魂.學生將花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習一組課文,如同要與一位新朋友相處一般,第一眼就產生厭煩之情緒,兩周如何能過得愉快?因此,單元整體感知一課讓學生對整組課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尤為要緊.唯有感興趣,才能讓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觸了解並感悟深入.如學習童話單元伊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聊聊說說自己看過的童話,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歡或敬佩他們的原因,極大地喚起交流的慾望,體驗閱讀收獲得到展示的愉悅,進而告訴他們這兩周我們將徜徉在神奇的童話世界裡,充分感受童話的魅力.學生熱切的期待和興奮的情緒可想而知.再如學習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組課文,進入單元學習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導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鏡頭,最羞愧的鏡頭,最感動的鏡頭等等,喚起生活體驗,激起閱讀童年趣事的慾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2.導讀——先睹為快嘗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來總不能操起筷子就動武,得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之後總忍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掀開蓋頭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沉浸在初次見面的喜悅與新奇之中.讀吧,挑最感興趣的讀;看吧,選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亦可細看品評一處.謂滿園春色賞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會擔心,課文都看過一遍了,據點探究時會不會因為對課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興趣呢?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問讀者: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我想我們的答案一定會驚人的一致.是的,我們不會因為此文見過一面而不願再見,反而會因為曾經見過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學生帶著更濃烈的熱情去讀,帶著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沖動去讀.
3.導學——馳騁疆場需得法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筆者以為,胸無點墨不以文,學需得法方有效.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積累一種學法尤為可貴.
單元導語雖寥寥數語但卻暗藏天機.讀好導語不僅能極准確地把握學習本組課文的人文目標工具目標,還能引領學生參悟學法.以五下教材為例,不同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學習方法提示,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學生通過讀好單元導語,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閱讀期盼.學習目標確立起來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已心中有數,找到了學習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盞明燈,不會迷失方向,導學,導明方向,導出方法,學習之路才能充實.
4.導行——為滿行囊勤准備
學習一組課文就如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准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麼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講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學習,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我們可以做些怎樣的准備呢?」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讀書故事,看看他們讀書有沒有好方法.」「我覺得可以提前到鄉下走走,領略一番鄉村風情.」「我要認真聽別人的對話,看看他們說話有什麼獨特的藝術.」……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生挺會安排,很有思想,准備工作策劃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個學習的小主人.行動有方向,計劃有實效,准備做充分,何愁不能滿載而歸?
導讀進行時——我們怎樣引領
(一)激趣導入顯藝術
導入一組課文的學習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鍾情」之效果,激發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聊談喚起生活體驗——牽起情感線: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鏡頭或是最尷尬的鏡頭呢?幸福地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如果沒養過,也可以說說你曾經想養的小動物.」……就是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聊談話題,這樣親切的對話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了學生想親近該組課文的情感,為一組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溫暖的情感底色.
2.欣賞燃起閱讀期待——搭建圖文橋:未見其人,先觀其形.形象大於思維.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資料,欣賞相關的音像作品,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燃起閱讀期待,為繼續學習作好文章.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先展示一些祖國大江南北奇麗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紹;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他鄉極具異域特色的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相關資料,激發濃厚的閱讀和探究興趣.
3.質疑激起探究慾望——體驗「疑」之趣:曾聽說一位美術教師在課即將結束時神秘地向學生發問:維納斯的衣裙為何掉到肩膀處就不再掉下去了呢?問完便乾脆利落宣布下課.可他的學生卻因此而陷入狂熱的追求中,追著拉著向老師尋求答案.尋求未果,當然是懷著濃烈的求知慾望等待下一節課的到來.看,這就是疑問的魅力.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進行如此匠心獨運的質疑激趣.「一個人臨死最牽掛的往往是什麼?財富?親人?也許是的.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卻是那點在油燈里不值一個銅板的一莖燈草,這個人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想打電話告訴人一件事,結果一句話能講清的事卻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這個人是怎樣打的電話,他電話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頭人會說話嗎?你是否見過小孩的手一摸會讓枯枝開出艷麗的花朵?」……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問,怎能不讓人為之興奮,為之振動呢?就讓我們抓住這寶貴的興奮和振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為學好一組課文畫下可生花的妙筆.
(二)把握文本主陣地
雖說文章的作用只是個例子而已,但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應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為根本,以課文文本源,依標扣本,扎扎實實進行語文教學,單元整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導讀需把握文本主陣地,興趣導向主題文本,質疑源於主題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為快有心向——讓觸摸有溫度:激趣導入後,學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放手讓學生先睹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無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義.第一次接觸文本的觸摸式閱讀需提醒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淺層次地感受語言的溫度.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醒並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語言的引領是最好的途徑.「讓我們先睹為快,了解一下作家們分別對哪些動物情有獨鍾.」「讀課文時想一想,哪個故事最吸引你?」「哪一處的描寫讓你印象深刻?」……這樣只言片語的提醒,並不會減弱也不會沖淡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會使文本的觸摸有可感知的溫度.
2.一吐為快有話題——讓交流有價值:雖然只是觸摸式閱讀,但學生仍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嗎?顯然不行.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如果隨意地說,說到哪裡算哪裡,那麼優秀學生的交流往往會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意中侵佔了同伴思維的空間,一吐為快將吐得漫無邊際.如果為「一吐為快」提供一個交流話題,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話題可以拋在觸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後.「走近偉人毛澤東」一組可以參考這樣的交流話題:「看看偉人毛澤東在不同的課文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你是從哪裡得出結論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組可以對「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游賞方式游覽這一景點的,你喜歡哪一種游賞方式」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思鄉遊子情」一組可以讓學生找找表達或寄託思鄉情的思鄉之物並進行交流.學生初讀後的感受最真切最質朴,最是能體現他的閱讀能力,迸發出他閱讀收獲帶來的快樂.筆者還嘗試過這樣的交流:你去哪兒一睹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麼?……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餘沒有去此處一睹為快的學生的閱讀慾望,產生了閱讀的共振磁場,趣味盎然.
總之,每組課文的觸摸式閱讀之後,適宜用提供一個學生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三)讀好單元提示語
一個單元開始前的那段單元提示語總那樣吸引我們的眼球,語言總是那樣親切而簡練,短小而精悍.它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老師和學生准確地把握一組課文學習的方向;它還不止是一盞明燈,它同時是一盞充滿智慧的燈,照亮我們學習語文的心.讀好單元提示語,對學好一組課文的價值不容忽視.提示語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親切交談式或娓娓道來式提示本單元主題,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練的語言提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如何讀好這兩個部分以發揮提示語的價值,我們進行了嘗試.
提示語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導入過程中讀,不同的讀法發揮的作用也迥然.
1.獲得信息明確主題:單元提示語文字雖少可信息量卻不少,它往往通過簡短的表述讓讀者獲取一些信息的同時告訴我們單元主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是在間接提示我們本組課文是說明性文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是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也暗含了本組課文的主題與讀書有關.「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是在引領我們走進我國古典名著的世界,讓我們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信可以獲得一些信息並明確學習主題.
2.個性語言欣賞積累:提示語短小精悍,可謂字字珠璣.提示語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詩;有的生動活潑,活得像幅畫;有的讀之風趣幽默,歡快得像首歌.像詩,像畫,像歌,但都不失語文的本色,因為它是用語言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也應該好好地欣賞一番這樣的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明確主題,更為了心中那份對語言的美好情感.在讀這樣的提示語時,我們是否可以嘗試這樣呈現:
有這樣一本書——
書中沒有一個名字,
卻處處都是學問.
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純真、難忘的歲月.
身處童年,
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
美麗的故事.
一隻昆蟲,一個玩具,
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
看起來微不足道,
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
一樣的提示語,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一個語段不就成了一首詩嗎?一樣語言,卻有不一樣的味道.一次兩次,我們的學生也喜歡上了將部分提示語變成一首詩,將它讀得像詩一樣美,讀出味道,讀到記在心間.有人會說,這不是提示語應該發揮的功能.可是,我們都知道,語文姓語,導讀課是語文課,當然也該姓語.是語文課它的使命就是學語言,積累語言,更何況提示語那樣美,當然是學語言的好材料好典範,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語文教學中,發現語言形式學習的生發點,觸發形式思維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視.單元提示語濃縮了一組課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語言形式豐富而經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語言.如認識魯迅一組導語中的語言形式源於課文,段落形式也源於課文,從課文中找導語語言形式的影子,讓學生感受語言形式無處不在,學以致用的特點.
提示語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觸摸式閱讀交流之後,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明確一組課文的目標.
1.明確學習目標:如四下年級大自然的啟示一組提示語中就寫道「閱讀本組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並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做到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在語文學習上有新的收獲.」六上年級走近魯迅一組就提示我們「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並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標,工具性目標一目瞭然.
2.獲取學習方法: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提示語中有時還會告訴我們達成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如六上第二組「愛國之情」主題單元就提示我們「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組「神奇的大自然」主題單元提示我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組「感悟生活」一組提示我們「要抓住重點句段,聯系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找到行動方向:為了更好地學習一組課文,導讀課上,我們往往要明確行動方向,為有效學習做好充足的資料或體驗准備.提示語中往往會有這樣的話:「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就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如,節日、服飾、飲食、民居,運用以前學到的方法,開展調查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六下第二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四上第五組)「可以讀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走近人物單元均有提示)……一句簡單的表述為我們明確了行動的方向,學生如此,教師也一起行動.當然,若是提示語中未曾出現行動指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行動方向,為後續學習勤做搜集閱覽等工作.
4.調整生活視角:導興趣導行為,除此之外,導讀更需要引領學生調整生活視角,留心生活內容.如父母的愛這一主題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別留意父母親的言行舉止,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句不經意的言語,也許是一次表情變化,也許是一個輕柔的動作,都在表達愛,傳遞愛.再如生活的啟示主題單元,引導學生關注近期生活內容,用敏感的心體驗生活帶來的啟示.學習與生活同行,生活因學習而有所改變,有所調整.

㈤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教材單元分析(全冊)

2020秋季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教材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教內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的主題容: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感受自然之美」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四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麼多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能使學生油然而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1)能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描寫想像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壯觀,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走月亮》,無不充盈著快樂、幸福、溫馨、甜美之情。通過閱讀,感受《現代詩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愛。充滿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景物引發的聯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觀賞景物時的感受。

二、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

更多內容請見: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㈥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第一單元試卷分析


二、卷面分析:
本次試題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閱讀積累與運用和閱讀。整體來看,試卷題量較大,內容比較豐富,對學生知識點的考察比較全面,從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到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再到作文水平,都進行了相應的考察,真實地了解了學生水平。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有:1、有7名同學沒有按時完成試卷。2、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和信的格式是出錯比較集中的三個地方。3、學生書寫不夠認真,做題有漏題、誤讀題意的現象發生。
等級分布如下:A55人B:8人C:1人。
具體分析如下:
1、看拼音寫詞語中:疾馳、清晰、天涯出錯較多。
2、選詞填空中,「屹立、矗立」區分有難度。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不能完全按照原文,平時背誦要求不夠嚴格。
4、按要求改寫句子出現問題較多,如:忘加標點、漏字、漏題等。
5、在閱讀短文中,很多學生心不在焉,沒有讀懂文章就貿然下筆。
6、作文出現的問題有:信的格式不夠正確;信的內容沒有圍繞「難忘的事」來寫;書寫不夠認真;字數不能達到要求。
三、糾正措施:
1、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對生字詞、課文背誦及重點語句的默寫要認真督促學生掌握。
2、提高對學生書寫質量的要求,每次考試要有卷面分獎勵。
3、鼓勵學生多讀書,擴大知識面和對短文的理解能力。
4、在作文中,要加強指導,做到中心突出、重點明確,內容豐富。
5、指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
四、拓展練習:
(一)選詞填空:
屹立 矗立 聳立
(1)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 屹立)在江邊。
(2)一座座高樓大廈在人們眼前( 矗立 )著。
(3)我們學校新建的教學大樓( 聳立 )在操場旁邊。
(4)街道兩旁( 聳立 )著許多高層樓房。
(5)無論風霜雪雨,松樹總( 屹立 )在山頂上。
(6)狼牙山五壯士(挺立)在山頭上,眺望著遠方。
(二)改寫句子:
1、縮句。
(1)每匹雙峰的駝背上都馱著滿滿兩大麻袋煤。(駝背上馱著煤)。
(2)打頭兒的那一匹駱駝的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脖子底下系著鈴鐺。)
(3)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心靈中充滿了想法。)
2、把兩句話並成一句話。
我長大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因為我長大了,所以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3、改為第一人稱轉述句。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再美些。」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我的想法再美些。)
4、改為反問句。
飛向遙遠的地方,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飛向遙遠的地方,怎能不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呢?)
5、改為擬人句。垂柳的倒影映在溪水中。(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
【後記:這是開學以來的第一次考試,沒有復習,沒有任何准備,試卷開始的時候一直沒有來,上周來了試卷心裡就想看看這些孩子學的究竟怎麼樣,正好周四有兩節作文課,就把第一單元考了。說實在的,感覺不太理想,雖然說試題容量較大,考察面比較廣,但從總體來看,學生就是沒有沉下心去,兩節課的時間,有7個孩子沒有做完試卷,很是說明問題。我沒有再給他們多餘的時間,收上了試卷,他們的成績不理想,都是因為考試的過程中磨蹭的原因,看來過了個年確實把自己過的有點懶散了。但也有很多孩子在進步著,他們用優秀的成績證明著自己的努力。,在這次考試中可以說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水平,很希望通過第一次考試的紀律、要求讓學生明白:什麼才是學習。】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單元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