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記得在小學三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課是『夏天過去了』,可是沒有辦法找到好留戀啊!
夏天過去了
「夏天過去了, 可是我還十分想念。......夜裡一場大雨,把世界洗的那麼新鮮。」這是小學三年級的第一課。轉眼已經許多個夏天過去了,那個新鮮世界像一幅連環畫,越翻越快,轉而即逝。
拂曉前,長雨停止,斷斷續續的蟋蟀叫聲,似乎背誦那篇「夏天過去了」;是啊!夏天過去了。
過去的那許多夏天,腦海中印下多少呢?深深想來;能記起的都是些少年夏天;爬山,游泳,捉知了;抓魚,摸蝦,折荷花,很多很多的童趣故事,充滿著整個夏天。學校外面就是一座慘敗的城牆,幼年時常常嚮往走出那座牆,看看外面的世界;暑假前大掃除,和同學出來找水,在井上排號不得,走出那座從來不敢翻過的城牆;在一個樹林外,我們發現一個小湖,新奇中,我們抓魚,打水漂,開始,能打四個,後來能打七個,這好像成了可以炫耀的資本,回到班裡一說,引起大家的興趣,放學後,一下來了七八個同學,打呀鬧啊,不知幾個家長為我們著急呢?
那個夏天,我還學會種向日葵;發芽,長大,開花,它目不轉睛的向著太陽;一日.兩日.......天天看著它成長,感覺那些日子是那樣的漫長。
後來,我們開辟了到大沙河去玩,水特別清澈,一條一條的水波,交織出金色的花紋;柔軟的沙子,白白的,細細的,溫潤的象母親的懷抱。水裡那一群群活躍的串條魚,頂著浪嬉戲,順著流穿飛。精明帶懶的鯽魚,慢慢的游動,偷偷的藏匿。淺灘上,一個個小眼眼,輕輕的一挖,就是一個肥胖的花蚌,我們每次都是滿載而歸。
我們到樹林里,捉知了;到豆地里,抓蟈蟈。到藕塘折蓮蓬,到彎月下捉蟋蟀;把個夏天的內容充實的滿滿的。
夏天過去了,開學忙碌一陣,我們又去探望樹林外的那個小湖,沒想到,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水窪,幾條小魚掙扎著,絕望著。打不上水漂,有同學,就開始扔石頭,引起了連鎖反應,有的搬來了大石頭,一陣亂砸,水坑竟然乾涸了。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的少年夏天,走得更遠,玩得更火,直至走上社會,走入自己的家庭,那種夏天才偃旗息鼓,消失的無影無蹤。
夏天過去了,我忽然意識到,夏天,我人生的夏天過去了;面對著蕭瑟的秋天;我追憶著夏天;那份炎炎燃燒的紅火,那份急風暴雨的慘烈,那份悠遠余輝的涼爽,那份狹長柔細的情波;象詩;發自地心極處深邃的情感,包含著芬芳的韻香;象畫,攜帶著天降七彩光環的變遷,閃耀在夕陽柔柔淡淡搖曳的海灣。
夏天過去了,我重回故地,去追回往日的記憶;然而,那山,已被劈盡,那河,早已污染,那湖,乾涸露底,那林,早已惘然。
是啊!夏天過去了,不只是我的夏天過去了;那山.河.湖.林的夏天也過去了!甚至比我走得更快!
把這些事情放大億萬倍,地球的夏天狀況又如何呢?聯想起那個小湖,宇宙中的地球,有沒有異曲同工現象呢? 大氣的變暖有沒有加速度?人類無節制浪費能源,從溫飽一人,到羅列資源,揮霍.攀比,人人都隱藏著一張貪欲的猙獰;萬人之上一富,耗掉萬人三生之材;也驅趕著地球的夏天。
夏天過去了, 可是我還十分想念。那可愛的早上和黃昏,何時再現?
可愛的夏天過去了,
可是我還十分想念,
那些個可愛的早晨和黃昏,
象一幅幅圖畫出現在眼前。
清早起來,打開窗戶一望,
大地一片綠,天空一片藍,
多謝夜裡一場大雨,
把世界洗得這樣新鮮。
耀眼的陽光當頭照著,
我們在菜園里拔草,
管菜園的老爺爺送來一桶茶水,
還稱贊我們幹得又快又好。
老榆樹下面是個好地方,
我常常在那裡歇涼,
我把腳伸到樹旁邊的小溪里,
聽知了在樹上一聲聲歌唱,
有一天我們在地里守夜,
守到半夜大家誰也不肯去睡,
我們捉住了三個小偷,
他們的名字叫刺蝟。
那些個可愛的早晨和黃昏,
象一幅幅圖畫出現在眼 前,
夏天過去了,
可是我還十分想念!
(1965年小學三年級下半學期課文)
B. 季羨林的哪些課文在小學的語文書上出現過
1、《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
2、《懷念母親》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
3、《夾竹桃》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
4、《小苗與大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
季羨林 :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2)好想念小學語文啊擴展閱讀
季羨林文筆特點:
季先生的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 「真」與「朴」是季先生散文的兩大特點,也是其散文的獨特風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樣:「淳樸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含,形式似散,經營慘淡,有節奏性,有韻律感,似譜樂曲,往復回還……」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靈的一面鏡子,真實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奮斗的人生歷程。 「實」即他的散文朴實無華、小中見大,如同他一生經常穿在身上的藍色中山裝一樣,形成了其散文的獨特風格。
C. 我是96年上的小學 好懷念以前用的語文課本 誰要有的話 給傳上來課本封面的圖片 最好是人民版十二冊全啊
我和樓主一樣,也是96年上的小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懷念那時的語文課文,文字雖然並不華麗,但卻給我一種很溫馨的感覺,要是哪裡有賣的,真想買來一套好好回味一番。
D. 語文學霸進,小學閱讀題答案求解!要標准一點!祖國山川頌(節選)!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的?
作者是從(祖國的大地、內山川、田野、湖容泊,以及勞動人民、語言等)方面來表現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為什麼說在遠離祖國的日子裡對祖國的懷念是既痛苦又幸福的?
在遠離祖國的日子裡對祖國的懷念是痛苦的,是因為作者遠離了祖國的同志、祖國的山川風物;對祖國的懷念是幸福的,是因為作者在懷念祖國時深刻感覺到祖國的偉大、歷史悠久和美麗。
E. 求:2000年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懷念…
著名作品 《我與地壇》 《秋天的懷念》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插隊的故事》 《務虛筆記》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記》 《奶奶的星星》 《來到人間》 《合歡樹》 《病隙碎筆》 《毒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鍾聲》 《午餐半小時》 《我的丁一之旅》 《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 作品總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隊的故事(小說) 《午餐半小時》4000 —《花溪》80年9期 《沒有太陽的角落》—《小說季刊》80年4期 (註:此《小說季刊》即後來的《青年文學》《沒有太陽的角落》初發於《未名湖》和《今天》,《小說季刊》發表時名《就是這個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3000《青年文學》83年1期 《插隊的故事》83000————《鍾山》86年1期 《老屋小記》13000—————《東海》96年4期 附錄:《幾回回夢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學》83年 《季節的律令》—《黑明攝影集:走過青春》 2.來到人間(小說)(約136000字)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5500 ——《當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註:此篇曾名《牆》,初發表於《今天》4期) 《綿綿的秋雨》7500 ———《中國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鴨》83年4期 《在一個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鴨》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學》84年5期 《來到人間》14000 ————《三月風》85年9期 《車神》5500 ———————《三月風》87年1期 《禮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宿命的寫作(散文隨筆)(約140000字) 《隨想與反省》6300 ———《人民文學》86年?期 《答自己問》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語》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運設計》15000 ———――《天涯》90年9期 《隨筆十三》15000 —————《收獲》92年6期 《游戲 平等 墓地》6300 —《當代作家評論》92年 《給楊曉敏的信》3800 —————? 《謝幕》1000 —————《小說月報》92年?期 《沒有生活》1600 ———————? 《愛情問題》10000 —————《鍾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讀書》94年6期 《記憶迷宮》3000 ————————《今天》 《無答之問或無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學》94年11期 《熟練與陌生》2000 《宿命的寫作》1800 《文學的位置或語言的勝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給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內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無病之病》2000———《學術思想評論》第2輯 4.散文 隨筆(約127000字) 《秋天的懷念》1000 ——廣州《南風報》81年?期 《合歡樹》2000 —————《文匯月刊》85年6期 《我的夢想》2000 ———《中國殘疾人》89年1期 《文革記愧》4000 ————《東方紀事》89年1期 《我21歲那年》10000 ———《三月風》91年?期 《我與地壇》15000 ———《上海文學》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種》92年?期 《牆下短記》4000 ――――――《今日先鋒》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誠》2000 ———————《北京日報》96年 《外國及其它》7000 —《華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說死說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關廟的回憶》6000 —《人民文學》99年10期 《
F. 小學語文六年級重點復習內容
一、重點課文可能涉及到的考點
1、作者2、文章標題及含義3、文中重點問題4、蘊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寫作方法(包括文體)6、評價主要人物7、文章情節
二、六年級上冊課文重點內容
(一)第一單元重點課文:《山中訪友》《草蟲的村落》
★《山中訪友》
1、作者:李漢榮
2、標題含義:山中訪友 運用擬人手法;訪,拜訪;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點問題:
(1)說說作者在山中都拜訪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
答:作者拜訪的「朋友有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訪友」為題目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然界的一切都稱之為朋友,這樣寫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①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擬人的用法,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②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答: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和作者之間的默契和親密的情誼。4、中心思想:作者與「山中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5、寫作方法: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的散文,採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蟲的村落》
1、作者:郭楓
2、標題含義:比喻句,指蟲子們的快樂天地。村落:森林邊緣的小丘。
3、重點問題
(1)想一想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些什麼。
答:我們和作者一道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來來往往的「村民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搬運食物的「村民們」、氣象觀測者、建築工程師。
(2)填空:作者看到一隻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像成了(一位「游俠」
) ;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像(成「南國的少女」
) ;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音樂家」
) ;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
)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5、寫作方法: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 ,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單元重點課文:《詹天佑》《懷念母親》
★《詹天佑》
3、重點問題:
(1)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2)詹天佑開鑿居庸關採用的是(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開鑿八達嶺採用的是(中部鑿井法、兩端鑿進法)。
4、中心思想:課寫了我國傑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人物評價:詹天佑是一個(不怕困難,勇於挑戰,工作嚴謹,熱愛祖國)的人。
★《懷念母親》
1、作者:季羨林
2、標題含義:懷念兩個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
3、重點問題
(1)「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頻來入夢」是什麼意思?你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答:「頻來入夢」的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尤其作者是第一次離開祖國,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國母親」不斷在夢中浮現。
(2)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為什麼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裡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答:凄涼是因為作者身在異國小城,心中有憂愁、有思念;甜蜜是因為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和崇敬。
5、寫作方法: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
(三)第三單元重點課文:《窮人》《唯一的聽眾》
★《窮人》
1、作家作品: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
3、重點問題: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
問題:這一段採用了什麼寫法?解釋詞語忐忑不安的意思,並分析桑娜當時的心理?
答:(1)本段寫法:(心理描寫),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麼,a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b不知道怎麼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
4、中心思想:贊揚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6、人物評價:桑娜是一個(勤勞能幹,愛護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婦女。漁夫是一個(朴實善良,毅力頑強,熱愛生活,愛妻子)的丈夫。
7、文章情節: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聽眾》
1、作者:落雪
3、重點問題: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老人真的耳聾了嗎?她為什麼說自己耳聾?)
答:a老人並沒有耳聾。b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並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後「准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她為維護我的自尊,幫我樹立自信,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老人謊稱自己耳聾。
4、中心思想: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5、寫作方法: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
7、文章情節: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
(四)第四單元重點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這篇土地是神聖的》
★《只有一個地球》5、寫作方法: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比喻)、畫圖表、引資料等。說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數字科學准確具體; 舉例子具體真切;作比較突出強調;打比方形象生動例如:(1)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舉例子)(2)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打比方)(3)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列數字)(4)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較)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作者:西雅圖
3、重點問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1)「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如果家園受到破壞,那麼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這句話直接點明了人類的生存與大地的密切關系。
(2)「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
答:大地不屬於人類:人類不是大地的主人,誰也沒有權利,也不可能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來對待神聖的大地。人類屬於大地:因為大地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離開大地,人類將無法生存。
4、中心思想:本文是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他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5、寫作方法:文體(演講稿);文章結構總分總
(五)第五單元重點課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少年閏土》
1、作家及作品:(資料袋內容)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
年 5
月, 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一生創作和翻譯了許多作品,如小說集《吶喊》 《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詩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課文選自他的小說《故鄉》。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3、重點問題
(1)閏土向我講述了哪幾件事?表現了閏土怎樣的特點?
答:雪地捕鳥——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看瓜刺猹——機智勇敢;
海邊拾貝、看跳魚兒——生活豐富多彩。(或為見多識廣)
(2)談談對「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
答:「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由於整天關在高牆深院里,與生活在海邊的閏土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句話表達了「我」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流露了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
4、中心思想:課文通過作者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乾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5、寫作方法:四件事情,作者寫得有詳有略,從不同的方面表現閏土的特點。
6、人物評價:閏土是一個(見識豐富、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作者:周曄。
3、重點問題
(1)《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主要記敘了作者回憶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答:敘述了四件事:談《水滸傳》、笑談「碰壁」、熱情救助黃包車夫、關心女傭。
①笑談《水滸傳》表現了他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 ②談「碰壁」表現了他對舊社會的痛恨;
③救護車夫則表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 ④關心女傭阿三則表現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他自己。
(2)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這句話的含義
答: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當時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 「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4、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回憶,記述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和痛恨舊社會、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表達了作者對伯父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6、人物評價: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六)第六單元重點:背默前4首古詩及書下注釋。
(七)第七單元重點課文:《老人與海鷗》《最後一頭戰象》
★《老人與海鷗》
4、中心思想:表達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以及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寫作方法:描寫人物方法主要有四種:外貌描寫(肖像、衣著、神態)、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外貌描寫-衣著);(2)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裡帶著企盼(外貌描寫-神態);(3)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語言描寫);(4)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動作描寫)
7、文章情節:課文主要講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餘里,為海鷗送餐,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老人去世後,海鷗們不約而同地為老人送行)的事。
★《最後一頭戰象》
1、作者:沈石溪,我還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條獵狗》(課外書屋)
3、重點問題:文章依次繼續了嘎羧那幾件事情?
答:記敘了嘎羧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庄嚴歸去四個感人情節。
(八)第八單元重點課文:《伯牙絕弦》《月光曲》
★《伯牙絕弦》
1、資料袋:俞伯牙、鍾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於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故事,《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2、標題含義:絕:斬斷 伯牙絕弦:俞伯牙斬斷琴弦
3、重點問題:背默課文、翻譯詩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翻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於是就彈奏音樂來表現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翻譯: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一定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月光曲》
1、資料袋: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
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2、標題含義:《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鳴曲》《月光》。貝多芬彈奏了兩支鋼琴曲,第二支是《月光曲》。
3、重點問題
(1)想一想貝多芬為什麼要彈琴給盲人兄妹聽;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答:彈第一曲因為貝多芬被女孩熱愛音樂、善解人意所感動;彈第二曲因為失明姑娘愛音樂,懂音樂,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發了他創作的慾望和靈感,所以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2).聽著琴聲,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麼?
答: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
6、人物評價:從本課看出貝多芬是一個(有音樂天賦和創作才華、善良、同情窮人)的人。
G. 季羨林有哪些作品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
《自己的花是抄給別人看的》襲(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
《懷念母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
《夾竹桃》(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19課)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為小學生張鈁采訪季羨林)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課)
H. 小學二年級語文用開學、想念、新鮮寫一段話
終於迎來開學到的那一天,我心中充滿對老師同學的想念以及對一切還未熟知的知識的新鮮感來到學校
I. 誰有1991年左右上學時使用的小學課本,好懷念
我還留著呢,藏得可深了,不過我是96版的
巨大的裝訂線,封面畫也很和諧!沒記錯是一內個容小朋友放風箏,二年級的是小朋友在北海滑冰。。
不過如今的頁面都泛黃了,還有很多頁被我當時啃著玩兒了。
我留著的都是語文課本,一年級的第一課記得是什麼「我愛祖國,我愛天安門。。」一類的
二十年前教育還不完全是「產業」。現在不比從前了,誰都想在這裡面撈一桶金!亂了
再也不會回來了,過去的都過去了
不敢在哥哥姐姐們面前賣老,不過我確實感覺現在的孩子壓力比我那時候大多了!從教材的厚度也能看出來(不過北京的實驗教材很薄,大都是課堂教師的擴展內容)。我一個鄰居,他家小孩兒剛三歲!幼兒園老師告訴他媽媽您的孩子可以跳到三年級了(小學!)
跑題了跑題了,感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