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單縣希望小學六年級導學案語文答案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內」和容「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
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節吃湯圓,其風俗大行於宋代。宋人周必大
的《平園續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輩似未曾賦此」之說。後來,元宵又稱為「湯元」。清代李調元的詩句「風雨夜祭人散盡,孤燈又喚賣湯元」即是指此。辛
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為「湯圓」。這種小吃的名稱,幾經變易,才被固定
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