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二下語文人教版文言文 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 20分
與朱元思書
一 通假字
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囀」,鳥叫聲。 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 古今異義①許:古義表示約數,一百許里;今義為應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達,鳶飛戾天者;今表罪過,乖張。 ③經綸:籌劃,治理,經綸世務者;今指政治規律,如「滿腹經綸」。
三 一詞多義①絕:獨一無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停,斷,猿則百叫無絕。 ②上:向上,負勢競上;上面,橫柯上蔽。 直:一直,直視無礙;筆直,爭高直指。 ③百:數詞,十的十倍,一百許里;數詞,多,猿則百叫無絕。
④軒:高,互相軒邈。開軒面場圃,窗或門。中軒敞者為艙,高。
⑤者:經綸世務者,……的人。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⑥見: 千丈見底,看見。才美不外見, 通現, 表現.四 詞語活用: ①負勢競上:上,名詞作動詞,向上生長。 ②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高處和遠處。 ③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狀語,向東或向西。 ④風煙俱凈:凈,形容詞作動詞,消凈,散凈。 ⑤猛浪若奔:奔,動詞作名詞,奔跑的馬。
⑥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
⑦望峰息心:「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停息,平息。五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從流飄盪,任意東西。省略主語「我的小船」,譯為(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盪,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②急湍甚箭,應為「急湍甚於箭」。譯為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
③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省略主語「高山」)。
對偶句: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對偶句、比喻句: 急流甚箭,猛浪若奔。
重點句子翻譯:
①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譯: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水勢湍急比箭還快,迅猛的波浪猶好像奔馬。
③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那些追求名利,極力攀爬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了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④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譯: 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它們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
五柳先生傳
一 重要字詞A 字音:輒zhé 簞dān 儔chóu 觴shāng B 詞語: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 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輒,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讀書要領會精神實質,不必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 古今異義 ①造:往、到,造飲輒盡;今常用「創造」「製造」等義。 ②贊:傳記結尾處評論性文字。今常用「贊美」、「誇贊」等義。
③字: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今指文字。
④會意: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今義: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⑤舊:舊交,舊友。今義:過去的,過時的。三 一詞多義: ①以:把,因以為號焉;憑借,以此自終。 ②之:代詞,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詞,譯為「的」,無懷氏之民歟? ③言:說話,說,閑靜少言;言語,黔婁之妻有言。 ④其:代詞,他,親舊知其如此;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⑤如:…的樣子,晏如;像,親舊知其如此。
⑥許:處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示估計,左右、多,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四 詞語活用: ①亦不詳其姓字:詳,形容詞作動詞,詳細地知道。 ②親舊知其如此:親舊,形容詞作動詞,親戚朋友。 ③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五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省略句: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譯: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家中貧窮不能經常有酒喝。)
因以為號焉。(譯:於是就把(五柳)作為號了。)
③ 好讀書,不求甚解。(譯文:先生喜歡讀書,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釋。 )倒裝句: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譯: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譯: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判斷句式: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也」表判斷。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
重點句子翻譯: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譯:已經醉了便回家,沒有留戀之情。
②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譯: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
③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譯: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來愉悅自己的心志。
馬 說
一 重點字詞A 字音:祉[zhǐ] 駢[pián] 食[sì]
二 通假字
①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句意:才能和特長不能表現出來。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喂養它,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 ③其真無馬耶:「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句意:真的沒有馬嗎? 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句意:喂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的才能來喂養它。
⑤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句意:只是辱沒在奴隸人的手中。
三 一詞多義 ①之:助詞,的,雖有千里之能;不譯,定語後置的標志,馬之千里者;代詞,它,代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不譯,補充音節,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的,祗辱於奴隸人之手②食:吃,食不飽;通「飼」,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頓,一食或盡粟一石。
吃,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③策:名詞,鞭子,執策而臨之;動詞,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稱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憑,靠,孔夫子何以謂之文也。用,能以徑寸之木。⑤能:能夠,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雖有千里之能。 ⑥其:代詞,它的,策之不以其道,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表反問語氣,難道,其真無馬耶;其實,其真不知馬也!代詞,它,安求其能千里也。
⑦乎:介詞,於,出乎其性;語氣詞,勉乎哉。
⑧而:連詞,表示轉折,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
⑨或:以為死(有的人)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⑩盡:一食或盡粟一石(吃盡) 食之不能盡其材 (竭盡)
四 詞語活用 ①祗辱於奴隸人之手:辱,形容詞作動詞,辱沒。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盡,形容詞作動詞,吃盡。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使。 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盡其材: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 五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倒裝句:
①馬之千里者(定語後置,譯:千里的馬。) ②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狀語後置,譯:只好屈辱在低賤的人的手裡。)
③盡粟一石 (定語後置,譯:有時能吃下一旦糧食。)
省略句:
④策之不以其道(譯:鞭打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
⑤執策而臨之(省略主語,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
⑥安求其能千里也?(反問句,譯: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⑦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設問句,譯: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重點句子翻譯: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句) 譯:鞭策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它,不能竭盡它的哪裡,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送東陽馬生序
一 重點字詞
A 字音:叱咄[chī ō] 俟[sì] 篋[qiè] 屣[xǐ] 皸[jūn]裂 膡[yìng]人 衾[qīn] 燁[yè]然 縕[yùn]
二 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堅硬不能動彈。 同捨生皆被綺綉:「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學生都穿著綉花綢緞的衣服。 三 古今異義: ①走:跑,錄畢,走送了;今錶行走。 ②湯:熱水,媵人持湯沃灌;今表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今表虛偽的,不真實的。 ④趨:奔,快走,嘗趨白里外從鄉之迭達;表趨向,執經叩問。
⑤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是:古義:這,此。今常用作判斷詞,因此。
⑥主人日再食 再:古義:兩次。今常用義為:又一次。
四 一詞多義: ①以:用,以衾擁覆;連詞,因為,以中有足樂者;相當於「而」,俯身傾耳以請;把,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家貧,無致書以觀。 ②書:書籍,每假借於藏書之家;信,與朱元思書。 ③從:向,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跟從,當余之從師也。 ④其:他,俟其欣悅;他的,門人弟子填其室。 ⑤至:周到。禮愈至;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⑥若:好像,燁然若神人;如,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⑦患:動詞,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名詞,憂患,無凍餒之患矣。 ⑧故:連詞,所以,故余雖愚;故人具雞黍,老朋友;兩狼之並驅如故,原來,當初;溫故而知新,舊知識。⑨道:名詞,學說,益慕聖賢之道;動詞,說,不足為外人道也;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五 詞語活用: ①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②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③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④縣官日癝稍之供:名詞作狀語,每天。 ⑤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⑥余立侍左右:立,名詞作狀語,站著。 ⑦是可謂善學者矣: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⑧錄畢,走送之:走,動詞作狀語,跑著→趕快。 六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判斷句: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他們的學業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資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專一罷了。 省略句: ①先達德隆望尊,(先達)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質理,(余)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余)則又請焉。 譯:前輩道德聲望高,(向他求學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候遇到他地訓斥、呵責,(我的)表情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回答;等到他高興了,我就又請教。 省略主語 :
①(余)又患無碩師名人與(之)游。 譯:(我)又擔心沒有大師,名人同(我)交遊,(向他們請教)。 省略介詞: 寓(於)逆旅主人。 譯: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裡。 倒裝句: 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譯: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鬆抄書。) ②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譯: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 ③自謂少時用心於學其勞。譯: 自己說少年時學慣用心很勞苦。 翻譯句: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因為(我)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
小石潭記
一 重點字詞
A 字音:清冽〔liè〕 卷〔quán〕石 坻〔chí〕 嵁〔kān〕 俶〔chù〕爾 翕〔xī〕乎 悄愴幽邃〔qiǎo chuàng yōu suì〕(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氣息;悄愴,憂傷的樣子。) 二 通假字 下見小潭(「見」通「現」,文中句意為:向下走,出現一個小潭。)
三 一詞多義: ①可: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②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過清。 ④差:長短不一,參差披拂;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⑤以:因為,以其境過清;表示前一行為是後一行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後面動詞的狀語,可以不譯,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樂:以…為樂,心樂之;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見:動詞,通「現」,出現,下見小潭;動詞,明滅可見。
四 古今異義: ①小生:古義青年,後生,崔氏二小生;今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去:離開,乃記之而去;今常用義為「往」。 五 詞語活用: ①西,向西,名詞作狀語。例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樂:a.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例句:心樂之;b.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例句:似與游著相樂。 ③下,a.名詞作狀語,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詞作狀語,在下面,例句:下見小潭。 ④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例句:其岸勢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涼。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無所依。 ⑩近:形容詞作動詞,表示靠近,接近。 澈:形容詞作動詞,直射,例句:日光下澈。 六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全石以為底。(應為「以全石為底」。譯:以整塊石頭為底。) 省略句:①(余)以其境過清。(譯: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清涼。) ②日光下澈(潭水)。 譯:太陽光直射到潭底。 ③(溪泉)斗折蛇行。 譯: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樣曲折,又像蛇那樣爬行。 ④ 坐(於)潭上。 譯:坐在潭邊。 重點句子翻譯: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譯:青蔥的樹,翠綠的莖蔓,(樹枝藤條)遮蓋交結,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譯:陽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魚的影子,靜止不動;又忽然向遠處遊走,往來很快。好像和遊人互相嬉戲。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譯: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憑借也沒有。
④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譯: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凹凸不平,互相交錯,無法知道它的源頭。
岳陽樓記
一 重點字詞A 字音:浩浩湯湯〔shāng shang〕 芷〔zhǐ〕
二 通假字
「具」通「俱」,全,皆。 「屬」通「囑」,囑咐。
三 古今異義: ①微斯人 微:沒有 今義細小。 ②氣象萬千 氣象:景象 今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③增其舊制 古:規律 今:制度
④前人之述備矣 古:詳盡 今:准備
⑤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 今:景物
四 一詞多義: ①以:來,屬予作文以記之;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觀:看,予觀夫巴陵勝狀;景色,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③一:一,一碧萬頃;全,長煙一空。 ④開:放晴,連月不開;打開,開我東閣門;開設,設置,旁開小窗,左右各四。⑤則:那麼,然則何時而樂耶;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⑥極:南極瀟湘,盡,引申為直通;盡,此樂何極。 ⑦或:有時候,而或長煙一空;或許,也許,或異二者之為。 ⑧空:天空,濁浪排空;消散,長煙一空。 ⑨通:順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峽。 ⑩和:和樂,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夫:那,予觀夫巴陵勝狀;若夫淫雨霏霏,那;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聲起;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感嘆詞。去:離開,去國還鄉;逃離,逃跑,委而去之。 為:行為,活動,或異二者之為;做,為,全石以為底。 五 詞語活用: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形容詞作狀語, 「在…之前」和「在…之後」, 句意: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樂。 ②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本課成語: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們和樂。信任國泰民安。 六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判斷句: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譯: 這些就上岳陽樓的壯麗的景色。 倒裝句: ①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譯:在岳陽樓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試賦。) ②多會於此(譯:大多在這里聚會。) 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譯:在朝廷上做官就為拚命百姓憂慮;不再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擔憂。) ④吾誰與歸?(譯:我和誰一道呢?) 省略句:
①(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其」即洞庭湖。 譯:(它)連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 ②(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譯: (滕子京)囑咐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重點句子翻譯: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譯:是因為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③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譯: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7 醉翁亭記
一 重點字詞A 字音:琅琊〔láng yá〕 傴僂〔yú lǚ〕 觥〔gōng〕籌交錯 陰翳〔yì〕 二 古今異義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古義:情趣,心願 今義:意思,含義。
②蒼顏白發 蒼 古義:臉色蒼老 今義:青顏色。
③鳴聲上下 上下 古義:樹的上部和下部 今義:表示大致的數量。
④負者歌於途 負 古義:背著東西的人 今義:失敗的一方。
⑤晦明變化者 晦 古義:昏暗 今義:隱蔽,不明確
⑥野芳發而幽香 芳 古義:花 今義:花草的香味
⑦佳木秀而繁陰 秀 古義:樹木萌生滋長 今義:美麗
⑧山間之四時也 時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
⑨射者中,弈者勝 射 古義:投壺,一種游戲 今義:射擊
⑩非絲非竹 絲 古義:弦樂器 今義:蠶吐出來的像線一樣的東西
竹 古義:管樂器 今義: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 詞類活用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名之者誰? 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四 一詞多義①而:表順接的連詞,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表並列的連詞,泉香而酒冽;表遞進的連詞,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轉折的連詞,可是,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表時間的連詞,不久,已而夕陽在山;表修飾的連詞,朝而往,暮而歸。②絕:停止,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與世隔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到極點,以為絕妙;極,非常,佛印絕類彌勒。 ③也:與「者」連用,表示判斷語氣,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語氣助詞,在乎山水之間也。④之:助詞,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詞,名之者誰? ⑤臨:靠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到,臨溪而魚。
⑥樂:山水之樂:樂趣; 禽鳥樂也:歡樂. ⑦秀:秀麗,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繁榮滋長,佳木秀而繁陰。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⑨名:名詞,名字,卷卷有爺名;動詞,給……命名,名之者誰?
⑩歸:聚攏,雲歸而岩穴暝;回家,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窮:樂亦無窮也,盡;欲窮其林,走完。五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 ①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譯:至於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樹下休息。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醒來後能用文章記述這種樂事的人,就是太守。) 判斷句: ①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譯: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譯: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譯:遠遠望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是琅琊也。) 省略句: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領會它在心裡,寄託它在飲酒上。)
重點句子翻譯:
①宴酣之樂,非絲非竹。譯: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
②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面容蒼老滿頭白發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③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遊人知道跟從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④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譯:行人在樹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喚,走在後面的人答應,彎著駝背的老人,領著的孩子,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就是滁州的人們在游山啊。)
28 滿井游記
一 重點字詞A 字音:廿〔niàn〕 靧〔huì〕 鬣〔liè〕 罍〔lěi〕 蹇〔jiǎn〕 浹〔jiā〕 曝〔pù〕 呷〔xiā〕 墮〔huī〕事 B 詞語: 稍和:略為暖和。 於時:在這時。未始無春:未嘗沒有春天。 墮事:耽誤公事。 二 古今異義: 披風:古為偏正短語,「在風中開散」的意思,柔梢披風;今作為名詞,一種披在肩上的沒有袖子的外衣。 三 一詞多義: ①時:時常,凍風時作;時候,春和景明之時。 ②為:表被動,被,山巒為晴雪所洗;是,人為刀,我為魚肉。 ③得:能夠,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 ④之:助詞,的,脫籠之鵠;舒緩語氣,不譯,如倩女之靧面;以,郊田之外。 ⑤乍:初,開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於匣也。 ⑥鱗:像魚鱗,鱗浪層層;代魚,呷浪之鱗;魚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⑦偕:一起,寵辱偕忘;和,與,偕數友出東直。
⑧然:晶晶然如鏡之新開:……的樣子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然而。
⑨而: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可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可是。四 詞類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用泉水。茗,名詞作動詞,煮茶。②鱗浪層層:鱗,名詞作狀語,像魚鱗。 ③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④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蹇,名詞作動詞,騎驢。 ⑤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五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 ①冷光乍出於匣也。 (譯: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閃射出來。) ②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 (譯: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這一點。 )省略句: ①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 譯:(我便)同幾個朋友出了北京城東直門,到了滿井。 ②柔梢披風。 譯: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判斷句: ①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譯:能夠不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不受拘束流連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間的,恐怕只有我這種清閑的官吧。 翻譯: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罷了。 ②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譯:高高的柳樹夾著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里飛出來的天鵝。
『貳』 初中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的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於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並加以解釋。
①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雲、.響、景:像雲彩、回聲、影子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用船
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後,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並解釋之。
①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②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治
③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敵:攻擊
④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 函: 用匣子裝
⑤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范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質於秦。 質: 做人質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後,表示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③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④汗馬功勞
⑤齊威王欲將孫臏 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⑤友風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品、收入
②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收獲、心得
③作有利於時,制有便於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鉤黨之捕遍於天下 捕:搜捕活動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⑦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⑧少仲尼之聞 問:見識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讓……爭斗
②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 夭、病:使……彎曲,使……生病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出聲音
⑤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⑥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驚天動地
⑨可燒而走也
⑩焉用亡鄭以陪鄰 《左傳》
?既來之,則安之。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
④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哀:為……哀嘆
⑤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例如:
登高而招 《勸學》登高在這里修飾後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執刃而立
棄甲曳兵而走
兒懼,啼告母
九、容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徵,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徵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據餚函之固 固:堅固的地勢
②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近」:平坦、距離近的地方
⑤小學而大遺
⑥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遠近」:天下的人
⑦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高:高處
⑧問其深,則好游者……
⑨常在於險遠。
⑩聖益聖
?亦以明死生之大
十、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窮:看盡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美:贊美
④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 多:推崇,贊許
⑥高其直 <促織〉 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愛
⑧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十一、形容詞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徵於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為奇貨 昂:使……高昂
④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戰國策》
⑦富國強兵
⑧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俄其體膚……
十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徵。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小:認為……小
②予怪而問之 怪:認為……怪
③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
④貴貨而易土 易:認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為憂患
⑥不恥下問
⑦是古非今
⑧不遠萬里
十三、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如:
六王畢,四海一 一: 統一(動詞)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貳:背離(動詞
十四、數詞用作形容詞
①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一:全、滿(形容詞)
②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專一(形容詞)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不忠誠(形容詞)
十五、數詞用作名詞
1其一犬坐於前 一隻狼(名詞)
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講座(趙自乾).rar
http://www.jxlx.cn/Soft/kjzy/gz/gzywkj/200603/255.asp
解壓,有office 的powerpoint播放
『叄』 中學生文言文詞類活用大全
昏!到書店自己買一本《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不就完了,什麼東西都有,自己看啊。。。。要考的都總結了。。。才13.8,這點錢別省了。
『肆』 人教版初一初二語文文言文虛詞,詞類活用整理
一、為
一動詞wéi
⒈「做」 例:①並自為其名 ②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③為我為雲梯之械 ④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⑤行拂亂其所為 ⑥好為《梁父吟》 ⑦行拂亂其所為
⒉「作為、當作、成為」 例:①棄其杖,化為鄧林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岩 ③以叢草為林 ④武陵人捕魚為業 ⑤以牒為械
⒊「認為」 例:①孰為汝多知乎
⒋「是」 例:①知之為知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天下為公 ④中軒敞者為艙 ⑤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⑥此為何若人 ⑦若為佣耕
二介詞wèi
⒈「替、給、向」例:①願為市鞍馬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④不足為外人道也 ⑤為楚造雲梯 ⑥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⑦為天下唱
⒉「被」例:①二蟲盡為所吞 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③山巒為晴雪所洗 ④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⑤士卒多為用者 ⑥賢能為之用
二、之
一動詞「到」 例:①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③輟耕之壟上
二助詞
⒈「的」 例:①水陸草木之花 ②雖有千里之能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⒉無義,不譯
⑴主謂間,取獨 例: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③大道之行也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⑥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⑦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⑵賓語前置的標志 例: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⑶定語後置的標志 例: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②馬之千里者
⑷湊足音節 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鳴之而不通其意 ③悵恨久之 ④公將鼓之
三代詞
⒈代人 例:①或置酒而招之 ②借旁近與之
⒉代物 例:①漁人甚異之 ②錄畢走送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
⒊代事 例:①聞之,欣然規往 ②屬予作文記之 ③弗之怠 ④吾既已言之王矣 ⑤肉食者謀之
三、以
一介詞
⒈「把、拿、用」 例:①以衾擁覆 ②徐噴以煙
⒉「憑借、按照」 例: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④何以戰
⒊「因為」 例:①以中不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於 ④勿以善小而不為 ⑤不以千里稱也
⑥徒以有先生矣 ⑦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二連詞
⒈表目的「來」 例:①無從致書以觀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 ⑤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⑥殺之以應陳涉
⒉表修飾,同「而」的用法 例:①俯身傾耳以請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三動詞「認為」 例:①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③皆以美於徐公
四、而
一表並列「和、又、並且」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②起坐而喧嘩者③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④國險而民附⑤修八尺有餘而形貌失麗 ⑥生於憂患而無於安樂 ⑦蔚然而深秀 ⑧舍魚而取熊掌
二表承接「就、然後」或不譯 例:①日出而林霏開 ②既醉而退 ③強飲三大白而別 ④奪而殺尉 ⑤挾天子而令諸侯 ⑥呼爾而與之 ⑦長跪而謝之
三表修飾 不譯 例:①朝而往,暮而歸 ②雜然而前陳者 ③先天下之憂而憂 ④執策而臨之 ⑤佣者笑而應曰 ⑥面山而居 ⑦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⑨仰而視之 ⑩在楚城上而待楚寇
四表轉折「但是、卻、然而」 例: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②人不知而不慍 ③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④足膚龜裂而不知 ⑤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⑥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⑦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⑧出淤泥而不染 ⑨鄰有短褐而欲竊之
五表因果「因而」例:①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誇父)道渴而死
五、於
一表比較:有超過的意思 ①皆以美於徐公 ②所欲有甚於生者 ③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二引出時間、地點、對象「在、到、向、從、對於」
⒈引時間:①奉命於危難之間 ②試用於昔日
⒉引地點:①躬耕於南陽 ②戰於長勺 ③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⒊引對象:①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過於諸侯 ②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③胡不見我於王 ④生於憂患 ⑤萬鍾於我何加焉 ⑥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三表被動「被」 ①受制於人②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六、者
一指代人、物,「的人、的東西」
①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以君為長者,故不措意也 ③卜者知其指意 ④或異二者之為 ⑤得道者多助 ⑥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⑦往來而不絕者 ⑧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⑨肉食者謀之 ⑩若有作 犯科及為忠善者 ⒒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⒓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二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
①陳涉者,陽城人也 ②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③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
三放在主語後,引出原因
①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措意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亦抑人謀也 ⑤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文言文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的活用。(龍氏歸納詞類活動用鐵三角作圖給學生)
一.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趨於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詞作狀語,翻譯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來引申為慢慢、逐漸。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並加以解釋。
①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雲、響、景:像雲彩、回聲、影子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隸:像對待奴隸一樣
③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用船
④東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後,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並解釋之。
①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②沛公欲王關中 王:統治
③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敵:攻擊
④買五人之頭而函之。(《五人墓碑記》) 函: 用匣子裝。上次講「函梁君臣之首」也是這樣的解釋。
⑤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范增數目項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質於秦。 質: 做人質
三.名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後,表示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詞作動詞,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長肉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讓……稱王
③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④汗馬功勞
⑤齊威王欲將孫臏 任命……為將
四.名詞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
①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把……當作賓客。
②魚肉百姓 魚肉:以……為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作門客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不僅僅把親人當作親人,不僅僅把孩子當作孩子。」
⑤友風而子雨 以……為友;以……為子女
⑥幕天席地 以……為幕布;以……為席子
⑦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五.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品、收入
②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收獲、心得
③作有利於時,制有便於物者,可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鉤黨之捕遍於天下 捕:搜捕活動
⑥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⑦司馬子反渴而求飲 飲:飲料、湯食
⑧少仲尼之聞 聞:見識
六.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連橫而斗諸侯 斗:讓……爭斗
②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 夭、病:使……彎曲,使……生病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出聲音
⑤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⑥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⑦生死而肉骨 使……復生
⑧驚天動地 使……驚奇;使……感動
⑨可燒而走也 使……逃走
⑩焉用亡鄭以陪鄰 《左傳》使……滅亡
?既來之,則安之。使……來歸
七.動詞為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死國:為國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 哀:為……哀悼
④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哀:為……哀嘆
⑤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為他而死」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
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
沒給你傳完 需要的話 我在線交談給你
『伍』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
1.亮躬耕隴畝
「躬」名詞作狀語
2.親賢臣,遠小人
「親」、「遠」形容詞用如動詞專
3.優劣得屬所
「優劣」形容詞用如名詞
4.百姓熟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簞」、「壺」名詞用如動詞
5.此皆良實
「良實」形容詞用如名詞
『陸』 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大全
新課標詞性活用匯總
新課標詞性活用匯總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七上)《〈論語〉十則》
智子疑鄰 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 (七上)《智子疑鄰》
天雨牆壞 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 (七上)《智子疑鄰》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七下)《傷仲永》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日: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 (九上)《隆中對》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異:形容詞意動用法,感到……驚異 (七下)《傷仲永》
漁人甚異之。 異: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詫異。 (八上)《桃花源記》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覺得奇怪。(七下)《傷仲永》
賓客:名詞意動用法,以賓客之理相待。
賢於材人遠矣 賢:形容詞用作動詞,勝過,超過。 (七下)《傷仲永》
婦撫兒乳 乳:名詞用作動詞,餵奶。 (七下)《口技》
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名詞用作動詞,說出。 (七下)《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聞名。 (八上)《陋室銘》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給……取名。(八下)《醉翁亭記》
狼不敢前 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 (七下)《狼》
聽婦前致詞 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 (七下)《石壕吏》
其一犬坐於前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七下)《狼》
一狼洞其中 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 (七下)《狼》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隧:名詞用作東詞,(從柴草中)打洞。(七下)《狼》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靈:形容詞用作動詞,顯靈。 (八上)《陋室銘》
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親人。(八上)《大道之行也》
不獨子其子 子: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
雖乘奔御風 奔:動詞用作名詞,賓士的馬。 (八上)《三峽》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八下)《與朱元思書》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詞用作動詞,下霜。 (八上)《三峽》
皆披發文身 文:名詞用作動詞,畫文彩。 (八上)《觀潮》
互相軒邈,爭高直指 軒:形容詞用作動詞,伸向高處。 (八下)《與朱元思書》
邈:形容詞用作動詞,伸向遠處。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盡:形容詞用作動詞,盡興。 (八下)《五柳先生傳》
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詞用作動詞,用鞭打。 (八下)《馬說》
腰白玉之環 腰:名詞用作動詞,腰佩。 (八下)《送東陽馬生序》
如鳴珏環,心樂之。 樂:以……為樂。 (八下)《小石潭記》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名詞用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八下)《小石潭記》
蛇:名詞用作狀語,像蛇蜿蜒那樣。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翼:名詞用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八下)《醉翁亭記》
故自號曰醉翁也 號: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 (八下)《醉翁亭記》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八下)《醉翁亭記》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名詞用作動詞,汲泉水。(八下)《滿井游記》
茗:名詞用作動詞,煮茶喝。
罍:名詞用作動詞,端著酒杯。
紅裝:名詞用作動詞,穿著艷裝。
蹇:名詞用作動詞,騎著驢。
散入珠簾濕羅幕 濕:形容詞用作動詞,滲濕或沾濕。(八下)《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苦惱。 (九上)《陳涉世家》
等死,死國可乎 死:動詞為動用法,為……而死。 (九上)《陳涉世家》
此教我先威眾耳 威: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威服。 (九上)《陳涉世家》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用網捕。 (九上)《陳涉世家》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怪。(九上)《陳涉世家》
夜篝火,狐鳴呼曰 篝:名詞作狀語,用篝罩。 (九上)《陳涉世家》
狐:名詞作狀語,像狐狸一樣。 (九上)《陳涉世家》
皆指目陳勝 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 (九上)《陳涉世家》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惱怒。(九上)《陳涉世家》
尉果笞廣 笞:名詞用作動詞,用變或竹板打。 (九上)《陳涉世家》
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下:名詞用作動詞,攻下,攻克。(九上)《陳涉世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功宜為王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固的戰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功:名詞用作動詞,論功勞。
皆刑其長吏 刑:名詞用作動詞,懲罰。 (九上)《陳涉世家》
請廣於君 廣:形容詞用作動詞,擴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輕寡人與 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小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與臣而將四矣 四:數詞用作動詞,成為四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縞素:名詞用作動詞,穿喪服。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宜枉駕顧之 駕:動詞用作名詞,指車、馬。 (九上)《隆中對》
以光先帝遺德 光:名詞用作動詞,發揚光大。 (九上)《出師表》
恢弘志士之氣 恢弘:形容詞用作動詞,發揚擴大。 (九上)《出師表》
此皆良實 良、實:形容詞用作名詞,善良的人、忠實的人。 (九上)《出師表》
親賢臣,遠小人 親、遠:形容詞用作動詞,親近、疏遠 (九上)《出師表》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餉:名詞用作動詞,送食物。 (九上)《觀刈麥》
吾義固不殺人 義:名詞作動詞,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九下)《公輸》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苦。 (九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苦、疲勞。
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飢餓。
空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資財缺乏。
拂亂:動詞使動用法,使……不順利。
動:動詞使動用法,使……驚動。
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堅韌。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幅:名詞做動詞,賜福,保佑。 (九下)《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九下)《曹劌論戰》
朝服衣冠,窺鏡 服:名詞做動詞,穿戴。 (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私:形容詞作動詞,偏愛。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箕畚。 (九下)《愚公移山》
『柒』 急求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人教版)
新課標詞性活用匯總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七上)《〈論語〉十則》
智子疑鄰 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 (七上)《智子疑鄰》
天雨牆壞 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 (七上)《智子疑鄰》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日: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七下)《傷仲永》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日: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 (九上)《隆中對》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異:形容詞意動用法,感到……驚異 (七下)《傷仲永》
漁人甚異之。 異: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詫異。 (八上)《桃花源記》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覺得奇怪。(七下)《傷仲永》
賓客:名詞意動用法,以賓客之理相待。
賢於材人遠矣 賢:形容詞用作動詞,勝過,超過。 (七下)《傷仲永》
婦撫兒乳 乳:名詞用作動詞,餵奶。 (七下)《口技》
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名詞用作動詞,說出。 (七下)《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聞名。 (八上)《陋室銘》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給……取名。(八下)《醉翁亭記》
狼不敢前 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 (七下)《狼》
聽婦前致詞 前:名詞用作動詞,向前。 (七下)《石壕吏》
其一犬坐於前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七下)《狼》
一狼洞其中 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 (七下)《狼》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隧:名詞用作東詞,(從柴草中)打洞。(七下)《狼》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靈:形容詞用作動詞,顯靈。 (八上)《陋室銘》
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親人。(八上)《大道之行也》
不獨子其子 子:形容詞意動用法,把……當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
雖乘奔御風 奔:動詞用作名詞,賓士的馬。 (八上)《三峽》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八下)《與朱元思書》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詞用作動詞,下霜。 (八上)《三峽》
皆披發文身 文:名詞用作動詞,畫文彩。 (八上)《觀潮》
互相軒邈,爭高直指 軒:形容詞用作動詞,伸向高處。 (八下)《與朱元思書》
邈:形容詞用作動詞,伸向遠處。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盡:形容詞用作動詞,盡興。 (八下)《五柳先生傳》
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詞用作動詞,用鞭打。 (八下)《馬說》
腰白玉之環 腰:名詞用作動詞,腰佩。 (八下)《送東陽馬生序》
如鳴珏環,心樂之。 樂:以……為樂。 (八下)《小石潭記》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名詞用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八下)《小石潭記》
蛇:名詞用作狀語,像蛇蜿蜒那樣。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翼:名詞用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八下)《醉翁亭記》
故自號曰醉翁也 號: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 (八下)《醉翁亭記》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八下)《醉翁亭記》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名詞用作動詞,汲泉水。(八下)《滿井游記》
茗:名詞用作動詞,煮茶喝。
罍:名詞用作動詞,端著酒杯。
紅裝:名詞用作動詞,穿著艷裝。
蹇:名詞用作動詞,騎著驢。
散入珠簾濕羅幕 濕:形容詞用作動詞,滲濕或沾濕。(八下)《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苦惱。 (九上)《陳涉世家》
等死,死國可乎 死:動詞為動用法,為……而死。 (九上)《陳涉世家》
此教我先威眾耳 威: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威服。 (九上)《陳涉世家》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用網捕。 (九上)《陳涉世家》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怪。(九上)《陳涉世家》
夜篝火,狐鳴呼曰 篝:名詞作狀語,用篝罩。 (九上)《陳涉世家》
狐:名詞作狀語,像狐狸一樣。 (九上)《陳涉世家》
皆指目陳勝 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 (九上)《陳涉世家》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惱怒。(九上)《陳涉世家》
尉果笞廣 笞:名詞用作動詞,用變或竹板打。 (九上)《陳涉世家》
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下:名詞用作動詞,攻下,攻克。(九上)《陳涉世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功宜為王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固的戰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功:名詞用作動詞,論功勞。
皆刑其長吏 刑:名詞用作動詞,懲罰。 (九上)《陳涉世家》
請廣於君 廣:形容詞用作動詞,擴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輕寡人與 輕: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小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與臣而將四矣 四:數詞用作動詞,成為四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縞素:名詞用作動詞,穿喪服。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宜枉駕顧之 駕:動詞用作名詞,指車、馬。 (九上)《隆中對》
以光先帝遺德 光:名詞用作動詞,發揚光大。 (九上)《出師表》
恢弘志士之氣 恢弘:形容詞用作動詞,發揚擴大。 (九上)《出師表》
此皆良實 良、實:形容詞用作名詞,善良的人、忠實的人。 (九上)《出師表》
親賢臣,遠小人 親、遠:形容詞用作動詞,親近、疏遠 (九上)《出師表》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餉:名詞用作動詞,送食物。 (九上)《觀刈麥》
吾義固不殺人 義:名詞作動詞,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九下)《公輸》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苦。 (九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苦、疲勞。
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飢餓。
空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資財缺乏。
拂亂:動詞使動用法,使……不順利。
動:動詞使動用法,使……驚動。
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堅韌。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幅:名詞做動詞,賜福,保佑。 (九下)《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 (九下)《曹劌論戰》
朝服衣冠,窺鏡 服:名詞做動詞,穿戴。 (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私:形容詞作動詞,偏愛。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九下)《鄒忌諷齊王納諫》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作狀語,用箕畚。 (九下)《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