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學語文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有哪四項
一、堅持「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悟能力」為唯一宗旨
閱讀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能力建構,閱讀的過程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感悟過程。這種感悟,不是純知識性的感知,而是對文字所包涵滲透的情感、思想、韻味等等綜合性的體驗和領悟,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個體情感的體驗和領悟。 黑格爾所說道:「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的,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得更動人」。我想,這也就是我們閱讀教學時應把握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又恰恰最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這足以說明閱讀教學的唯一宗旨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能力。事實上語感敏銳的學生,在閱讀中往往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豐富內涵,弦外之音,甚至包括連作者自己也難以用語言確切地表達,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間的種種微妙之處。比如我校的熊蕾同學就能做到這一點,但是其餘學生很難做到。
這種感悟,不是純知識性的感知,而是對文字所包涵滲透的情感、思想、韻味等等綜合性的體驗和領悟,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個體情感的體驗和領悟。曹操的《觀滄海》中有這樣描寫秋景的詩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在上課中,不同的學生對這句詩意境的感悟各不相同,而從他們不同的理解中,我清晰地看到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他們對生活、對自身的認識,由此,我感到在閱讀中要重視對學生內心世界的了解,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和各種慾望,引導他們的最敏銳的發散性思維,「以人為本」,讓他們能自覺不自覺地從作品中尋找、體驗並領悟到某種與現實生活相溝通、相聯系的智慧和美感,並以此去填補文本的閱讀空間。因此,閱讀,不但是讓學生在感悟中認識作品,同時,也在感悟中認識自我,體現自我。
二、切實做到「教學方式和師生角色」兩種轉變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的任務不是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去探究知識。「引導」實際上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和方法。
傳統的閱讀教學最大的弊端是:學生讀書、感悟少,教師提問、分析多;學生自主探究少,教師牽引灌輸多;學生缺乏興趣,教師忽略培養;閱讀訓練不全面;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僵化。新課程改的推行,把我們帶進了教學改革的新時期,推行閱讀教學的改革,要真正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師生角色的轉變,盡力凸現閱讀教學的個性美。
-
閱讀是閱讀主體對閱讀對象(即作品)的再創造。在閱讀中,只是教師「一言堂」,一味的「教師讀、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是不行的,應讓學生依其自身個性建構自己對文本意義的認識和新發展,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吸收新的知識,用充滿個性的心靈去與作者碰撞,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以體現閱讀中學生的主體性。
以習得一種語言為學習目標的閱讀教學,還擔負著構築學生「精神家園」、重塑學生「個體人格」、凈化學生「靈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深刻地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中談到閱讀教學時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於書面文字,而是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的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三、務必要達成「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與運用、充分挖掘課文的人文性內涵」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的課程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過程與方法的指導及運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三個維度。為了達成這三維目標,遵循閱讀教學的唯一宗旨,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和師生角色。我在閱讀教學時堅持以下原則:
原則一、高度重視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首先是重視文本。課本是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它。盡管我校的教學手段已日趨先進,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已經廣泛運用,但我還是堅持從具體的教學篇目入手,認真落實好其中的字詞的讀音、意義、用法等。對於文章中包含的文學常識、文體知識等有選擇地讓學生扎實掌握,充分挖掘出文章本身所包含的人文性內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給予適時、適當地引導。
其次是重視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對學生頭腦中的理論知識是一個補充,讓理論知識的框架血肉豐滿,也會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儲備倉庫,在實際運用是能夠信手拈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記憶課文中出現的字詞的音、形、意、用法等,此外還讓學生積累一定量的具體語言材料,讓學生對文章中優美、精彩的句子,片斷或是整篇文章進行背誦,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詞彙量。如教學《愛蓮說》這篇課文,我就讓學生背誦整篇文章,除了能體味學習作者的高尚情操外,其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等還要求學生學會在習作中運用。
文中需要記憶的知識,提醒學生不要死記硬背,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要求弄懂它的意思和用法,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運用時也會正確運用了,避免了張冠李戴現象,填補了「根本不懂得學為所用」的空白。
再次要重視實踐。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能夠運用,培養學生正確、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所以我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時常為提拱學生實踐的機會,如朗讀、討論等。例如在教學《陳毅市長》這篇課文時,首先,我在教學中積極投入自己的感情,模仿陳毅的地方口音進行范讀,在陳毅與齊仰之的「當面交鋒」部分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尤其要模仿陳毅的地方口音,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其次是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出人作者確實要表達的文性內涵,強調學生要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背景,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切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積極與作者對話,尋找情感上的共鳴,提醒學生切記不能憑空捏造、任意誇大。始終堅持以文本為根據,就這樣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同時還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延伸、擴展,給學生以課外練筆的機會,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原則二、重視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與運用
「授之以漁」貴在導,為了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自覺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正確引導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我時刻注意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文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陳毅市長》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初讀過程中把握文章內容及主題、在品讀中掌握文章寫作方法、在精讀時分析寫作特色。回答「文章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文章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作者採用這些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的好處是什麼?」三個問題,學習完《陳毅市長》這篇文章以後,又啟發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齊仰之式的化合物?齊仰之「出山後」會做些什麼?……讓學生用思考、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另外,我在語文教學中還教給學生一般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任何學科的學習,如學習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將「學」和「思」結合起來,時刻牢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挑戰權威,擁有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等等。使他們在後來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原則三、充分挖掘課文的人文性內涵
我的語文教學不僅是講字、詞、句、章等方面的知識,還注重挖掘課文本身的人文性內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起他們豐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等。
原則四、為了更好地達成三維目標,我還注意了以下幾點:
第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第二、評價學生只注重過程,不太追求結果。
第三、堅持多鼓勵、少批評,注重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四、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堅持「自主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四項基本原則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它是人類交往活動中更特殊的一種。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學過程的一種本質。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每個人都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每個人都是彼此相互認識和交流的對象,每個人都應具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為了讓學生都能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我始終堅持「學生的自主性、內容的開放性、問題的探究性和活動的實踐性」這四項基本原則。這四項基本原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立教之本、發展之基。
自主性原則
在新課程條件下,我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嘗試,主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和方式,自覺承擔起實現閱讀目標的義務,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開放性原則
為了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我堅持開放教學時空,實現時空共有;開放學習內容,力求內容共創;開放組織形式,實現意義共生;開放探究結果,達到成功共享。
探究性原則
在閱讀教學中,我的學生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在自主閱讀中敏銳地問題、主動地得出問題、積極地探究問題。探究的結論不是教師的傳授或從書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合作得到的屬於學生自己的結論。
實踐性原則
文學作品本身就來源於生活,是社會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接觸社會生活實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並關注身邊的一切,採用「感性經驗——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的教學模式,遵循「生活——文學——生活」的原則,讓學生在實踐中閱讀,閱讀後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貳』 美術教師資格證要考些什麼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分為筆試和面試。詳情如下:
筆試考試科目
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專業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中職實習指導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面試:
一般面試時間約10分鍾。面試分為說課和考官提問兩部分。面試成績為合格或不合格。
面試要求:不攜帶任何資料,即問即答,談話式交流。儀表端莊,服飾得體,行為大方,氣質文雅,師德良好。使用普通話,語言清晰、流暢、准確、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針對擬教學科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相關專業基礎知識的有關問題。
(2)語文和四項有關的知識小學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證書在我國有兩種獲得形式:一是參加國家統考,二是參加地方自主考試。兩種形式的考試模式都是筆試+面試。國家統考地區的筆試科目與地方自主考試不同。地方自主考試筆試科目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
國家統一考試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五個層級,其中幼兒園、小學、中職這三個學段考兩門(科目一:《綜合素質》;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識與能力》)。
這三個學段不涉及專業知識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門專業知識。根據規定,只有筆試和面試都通過方可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單科成績是保留兩年的。
『叄』 會計碩士考試科目有哪些
會計學考研科目如抄下:襲
1、會計分學碩與專碩,學碩的初試和復試科目即使一樣也要求不同,專業課各校自己命題,專碩的初試科目都是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和英語二但復試的要求不同。
2、各大學學碩的初試科目除了相同的統考課①思想政治理論;②英語一;③數學三,一般還有1門管理學因學校不同而可能要求不同(政治、外語各100分,數學和專業課各150分,總分合計500分)。
3、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初試均為統考共兩科總計300分,科目是:
①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由數學、邏輯和寫作構成,其中數學75分,邏輯60分,寫作65分,合計200分);
②英語二(100分)。專業和思想政治理論由招生學校在復試中進行。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肆』 丁香結這課的語文練習冊的第四項第三題照耀是什麼意思急需
《丁香結》這一課文中,第三自然段的「照耀」一詞既寫出了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版似權有光輝暈出;又寫出花與人的聯系之深,將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與慰藉、人對花的依賴巧妙表達出來。
《丁香結》原文相應語句: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網路的)
『伍』 教師的四項基本技能包括什麼漢語課型包括那些
教師的四項基本技能包括聽、說、讀寫,漢語課型包括聽力、口語、閱讀、視聽說、寫作和綜合。
語文教師的四項基本功基本功之「聽」:學會傾聽是語文教學對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聽不應只是聽出學生朗讀課文中的問題。去予以評議、指正,更應該去聽清學生的回答,給學生以點撥,引導他們把意思表達清楚,啟發他們思考得更深入。
基本功之「說」:霍姆林斯基指出:無論你教什麼學科,語言素養都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語文教師的課堂用語,應該做到清晰准確、簡練生動。無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多麼發達,語言永遠是教師傳授知識、激發思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基本功之「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語文課里占較大的比重,語文教師的閱讀能力要高於學生,才能指導學生。對於語文教師來講,「讀功」一方面指應認真備課,拿到一篇課文後,先認真地讀懂語言文字,揣摩語言文字背後的意思,並聯系作者本人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這樣寫的具體用意,增強獨立分析教材的能力,逐步減少對教學參考書的依賴,做到課文爛熟於心,離開課本也能夠講解。只有當我們真正把一篇文章讀懂後,我們才能有屬於自己的體會,給學生以引領。
基本功之「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只是能寫一手漂亮的字,更應該會寫得一手好文章。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勤於動筆,通過各種途徑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的確,當語文教師在寫作上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時,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寫好作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陸』 vvv語文能力包括那四項
一、聽話的能力,包括辨音能力(把音節與表達意思聯系起來),理解能力(理解內對方說話的含義、重點、容要點、本質性的含意及感情色彩)和判斷能力。
二、說話能力,包括①選詞表意能力,即迅速選出恰當的詞表達意思。②有條理地表達能力,要求語脈清晰、條理分明地表達思想,講究表達的質量與效果。③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語音純凈、語調優美,音律(節奏、快慢)適當,音力(強弱、大小)適度。
三、閱讀能力,包括①認讀能力,通過對文字元號的感知,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意義。②理解能力,要不僅了解詞的表面意思,而且認識文字之間的內部聯系,直至認識其本質的、全部的含義。③鑒賞能力,是指對閱讀對象(內容、形式、風格)的鑒別、欣賞能力,區別其是非、好壞、美醜。
四、寫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和歸納,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煉,確定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謀篇的能力,根據表達中心思想的要求組織材料,用什麼表達方式,都能運用自如。③書寫能力,指書寫成問的能力。
『柒』 小學四年級語文測驗中,組詞造句閱讀寫作四項成績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靠組詞、造句來提高語文能力是一種舍近求遠的可笑做法,沒有任何專方式可以替屬代閱讀。
二、我們給有視力的受試者20組次,讓他們從每組詞中選出根圓形密切相關的詞和根正方形密切相關的詞。
三、主要從組詞和造句等兩方面進行了探討.
四、我撫琴,我流淚,我細細平仄細細組詞,卻唱不進你明眸中那灣淺淺深情。金國棟
五、每次他們停留,我們看到一組詞.
『捌』 第十二屆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是真的,還是假的
沒有 去靜有網
.寫不同職業的人最好寫最底層的,如擺小攤兒的、刷馬桶的和送煤球的等,越普通越親切,越親切越感人;
『玖』 第九屆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徵文比賽獲獎證書是否加蓋全國中語會的公章
是不是在騙錢呢,舉辦大賽旨在提高教師素質,還是在騙錢?
『拾』 華中師范主辦的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是騙人的嗎
1c 2d 3a 4c 5b 6a 7c 8a 9a 10a 11b 12d 13a 14c 15c 16c 17b 18d 19abd 20be 21cab 22c 23a 24ad
學習語文時襲,不要覺得枯燥無味了,反而會覺得是一種享受,當我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享受時,不學好也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