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理念問題、課程問題、教學組織形式問題、教學方法問題、教學評價問題、師生的發展問題。
② 小學語文教學流派研究
小學生作文時,學生群體模式化現象是常見的弊病,尤其是中年級學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達上更為司空見慣。主要表現在:
取材統一化:寫貓總是寫貓是捕鼠能手,寫做好事總是拾金不昧,寫父母總是寫他們怎樣關心自己。
立意標准化:寫一件事不會寫一件做錯的事,寫游記就要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寫我們的校園就應該是反映校園的美。
表達模式化:開頭結尾大同小異,三段論,甚至用詞都用一樣。
作文之所以會模式化與教師的指導有關,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教師未能開拓學生的取材思路,課堂中的取材作文,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即「寫什麼」大多來自廣闊的生活空間,指導「怎麼寫」多在狹窄的課堂中,「有什麼」在先,「怎麼寫」在後,空間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無法即時聯系,再則學生還未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因而學生作文時只好捏造事實,拾人牙慧,人雲亦雲了。
②教師未能引導學生我筆寫我思,總喜歡「請君入瓮」的教學方法。教師指導時先擬提綱,再定中心,然後讓學生填寫內容。學生有「從眾心理」,他們習慣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來,還習慣於依據課本和老師講課的內容為准則。為此,使學生用自己的嘴巴說老師的話,用自己的手寫老師的感受。
③教師在作文指導上,盛行機械地仿寫範文,背誦現成文章,致使學生在表達上「依葫蘆畫瓢」。從模仿到創作是學生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機械的模仿,「學別人的文章說別人的話」會束縛學生的思想,容易造成鸚鵡學舌的局面。
怎樣避免中年級學生命題作文模式化現象呢?培養和訓練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無疑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具體做法是:
(一)同一題目,取不同的材
由於學生對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隨著空間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別深刻的以外,其他的將會日趨模糊、淡忘、消失。要讓學生能夠有話可說而不雷同,就應該開拓其取材思路。
如在指導學生寫「我學會了——」這個題目時,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家裡的事可以寫,學校的事可以寫,勞動方面的可以寫,學習方面的也可以寫。同一方面也可以選不同的內容來寫。如:從體育方面想到跳繩、打乒乓球、踢足球、下軍棋等;從節日中想到吹氣球、包餃子、包粽子等;從不同的季節中想到游泳、做冰棒、堆雪人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思維的觸角伸向不同的方位,使文章有不同的內容。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給學生取材方法的同時,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如聯想思維、側向思維、逆向思想、想像思維等。教師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寫出不同的作文,是不無裨益的。
(二)同一活動,立不同的意
對於寫游覽、參觀一類的文章,學生往往容易跳進某種模式,習慣於記敘游覽途中看到的賞心悅目的美景,給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覺。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確立中心。因為不同的中心可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感情投入寫作,文章就富有個性。例如學生在遊了東方山後,教師指導習作時,先從確立不同的中心入手,讓學生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選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確立了以下幾個中心。
活動 材料 中心
登山途中看到賞心悅目的景物 熱愛大自然或對家鄉的贊美
登山途中的感受 做任何事要獲得成功,必須腳踏實地的努力。
登山途中的好人好事 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即使是同一活動,同一材料,因立意不同,文章也各具風采。如教師指導秋遊東方山時,要求學生抓住登山途中看到的某一景物去細微描述,不僅要寫外在的美,還要寫內在的美。
活動 登山途中看到的景物 中心
松柏依然蒼翠 要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田野美麗如畫 贊美五彩繽紛的秋天
果園里果實累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學生把游東方山這一活動作為思維對象,根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景物,經過分析、推理得出不同的思維結果。古人說:「情動而辭發」,不同的思想感情也就表達了不同的中心思想,帶著感情投入寫作,寫作也就各具特色了。
(三)同一內容,用不同的表達
葉聖陶先生主張學生的作文「先求平實,後求文采」。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不能對他們提過高的要求,只要求學生在語句通順的基礎上盡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者啟發他的改變一下思考的角度,就能寫出不同的話。
句子是語言的基本結構單位。教師指導寫話時,可選用不同類型的句式來表情達意。雖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表達形式各異且效果也不同。例如,「一個同學來遲了」。可以表達:①你來遲了。②啊喲,你怎麼來得這么晚。③你有什麼重要的事?④你來得太早了吧。⑤你這個人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再晚來一步就看不見我了。不同的思維形式就把不同的思維內容表達出來了。
針對學生開頭雷同的情況,在指導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於模仿,發展自己理解、表達事物的能力,寫出不同形式的開頭。例如,同樣寫運動會內容的,可以讓學生說說課文的幾種開頭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仿寫,並讓學生變換角度去思考,學生就可以寫出不同的開頭,可以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當開頭;也可以截取運動會上最精彩的鏡頭;還可以採用回憶的方式開頭等等。這樣,既能使學生由機械仿寫轉向靈活仿寫,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別人的文章說自己的話」,同樣,結尾也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如首尾呼應法、啟發式結尾法,言盡而意無窮結尾法等等。
總之,在命題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一事多作的訓練,既能提高學生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等作文能力,又能使學生走出作文模式化的誤區。
③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太多了。
1.作文教學,比較大眾化的課題。
2.閱讀,同上。
3.學生寫字研究。內如坐姿,握筆姿容勢,筆種,紙張等對
寫字的影響。
4.學生閱讀速度與記憶。
5.小學生思維,心理對閱讀寫作的影響的研究。
6.學生背書方法的研究。
7.課堂提問問題設計研究。
9 課堂評價研究。
等等諸如此類,任何與語文有關的皆可。
④ 為什麼說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是一種校本研究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版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權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⑤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意義是什麼
語文教學可以用三句話簡單概括:1.教會學生思考;2.教會學生寫;3.教會學生說.其實這三句話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考驗人,如果你每堂課都從這三點出發來設計,長久堅持下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⑥ 小學語文教育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1、核心素養視閾下的「三核」閱讀教學
如何以「語言建構與運用」為專邏輯主線開展閱讀教學屬,讓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地課堂,江華在《福建教育》撰文總結了「三核」閱讀教學的實踐經驗,即基於「核心素養」設計「核心問題」,圍繞「核心問題」搭建「核心結構」,有效組織課堂學習。
2、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三個維度
深度閱讀教學應以文章學、閱讀學和思維科學為依據,深入到文章本體的內部,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高層次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3、文本解讀「三境界」
文本解讀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最能彰顯語文教師的「功力」,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劉建功在《語文教學與研究》撰文提出,文本解讀有一定的主觀色彩。